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全面解读史上最传奇皇帝(正史可以像小说)

楼主:天下乞男子 字数:222162字 评论数:84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时年二十七岁的朱同志
------------------------
一不小心算错了,其实是二十六岁,25周岁而已!
天下乞男子2010-07-08 23:39:2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就在濠州、定远一带站稳脚跟后,于是朱同志便率领着主力部队向南转战,准备攻取滁州。也就是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那个所谓“环滁皆山也”的地方。
半道上,恰逢又一位重要人物赶来投效,这便是后来的大明开国第一功臣、“萧何”式人物李善长同志,当时老李恰当不惑之年。想来这老李在先前给蒙古人当差事时,混得绝非如意,尽管他才干出众,但也保不齐连萧何那样的副县长级别都未能爬到吧。这一把年纪了革命热情还如此高,的确有“无产阶级”的嫌疑,因为历来革命热情最高的不是别个,尽是些无产者。
还是先介绍一下老李的简单履历吧。李善长,字百室,今安徽定远人。他少时读书有智计,曾专门研习过法家之言,可谓是个政法系的高才生;他每每决策事务,一番轻重缓急,也总可见出他的高明来。偏偏这老李还颇有长者之风,厚道谦和,极是个善于为人处世、协调人际的主儿。当朱同志乍一见到他时,与他说过了一番话后,也顿感大悦:“咱这回又得一贤才!”于是留置幕下,让他做了自己的书记官,操持日常细务。
有一次,朱同志得了闲暇,就把老李叫到了身边,于是坦诚地问他道:“而今四方纷扰,战乱不息,不知何日天下才可大定?真是让人忧心……”想当初,刘秀初到河北时,目睹自己所处的弹丸之地,也曾对自己的老同学有此心虚的一问。
作为东汉开国第一功臣的邓禹,当年对得可谓高明②。而今老李对得也不差,他沉思半晌后,于是对朱同志从容言道:“想当初秦末大乱的时候,汉高祖(刘邦)起身于一介布衣,然而他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方成帝业。而今元朝纲纪既紊,天下土崩瓦解,正是真豪杰受命之际。您既起家于濠州,那里距汉高祖所起家的沛县不远。山川王气,以在下观之,您当受之无疑!只要您取法汉高的所为,则天下不足定也。”
言下之意,这刘老三就是你朱重八难得的榜样啊!以此,老李不仅为朱同志描画了一下那美好的天下蓝图,连问鼎天下的具体方式方法问题也向朱同志灌输了一番,可操作性又比冯老大说的那套更进了一步。听过之后,朱同志当然是心悦诚服,并决心效法刘邦。

后来,眼见队伍里出现的一些新矛盾,于是朱同志便特别叮嘱老李:“方今群雄并争,非有智者不可与谋议,然而纵观群雄中那些执掌文事、参与决策的文职人员(持案牍及谋事者),却常常毁谤、打击那些左右的将士。因此,将士们才不能为主帅竭尽其能,从而致使主帅们的羽翼无端被剪,这真是让人痛心疾首的一件事!将士们既疏远了主帅,那主帅又岂有独存的道理吗?所以才导致将帅相继而亡的不幸下场……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希望您不要像其他的文职人员那样,您应该协调诸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成就功业吧……”
老李听了颇觉朱同志之远见卓识,哪有不照办之理,于是顿首谢曰:“谨受命。”
再后来,老李就成了朱同志的重要参谋之一,不过他的主要工作还是像萧何那样掌管后勤。随着朱同志后来威名日盛,前来投效的将领们也是越来越多,老李总是先细细审察其才干,然后再报之朱同志作具体安排。而他也果然像朱同志曾要求过的那样,他对待诸将总是相当热情诚恳(布款诚),所以大家彼此才相安无事。凡有将领之间、文武之间闹矛盾的,老李也总是出面为之调解。
曾经,老郭听信流言,猜忌朱同志,并稍夺了他一些兵权。这时,老郭还想把老李招致自己麾下,给自己做贴身参谋,可是人家老李却不干,良臣不侍二主,你老郭就死了这条心吧。再说你老郭已经是过气股了。而由此,朱同志也越发倚重老李了。
老李虽然才干、功绩可堪比萧何,但他也有过于萧何的地方。有一次朱同志率军出征,只给老李等留下了小股部队令他看家。结果有大股元军来袭,危急关头,老李巧计设伏将敌人打败,连朱同志也不能不连连称赞他的才干了:老李,你行啊,咱没想到你还有这个才,那咱以后远征就放心多了,咱后方无忧也。
对于向金陵发展的战略决策,老李也是积极响应的,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只可惜临到了时,身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之任,一来老李的才能显得不足了,二来他的精力也跟不上了,所以在大明建国之初他就主动退居二线。也可能是老李一味只懂得做那“德之贼也”的老好人(乡愿),政治敏感度也不够高,再加朱皇帝越发苛刻,所以老李才不幸丢了晚节。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古来真主百灵扶,风虎云龙自不孤”。就这样,朱同志在起兵第二年就得到了三位干才的鼎立相助,上下同心同德,焉有不败之敌。
这年的七月,李善长等人随同朱同志攻取滁州。当时,这支军队的先锋是朱同志麾下的猛将之一花云,花云单骑前行,遭遇了数千敌人,而他却毫无惧色,乃“提剑跃马,横冲其阵而过”。敌人顿时大惊失色,嚷嚷道:“这个黑将军太TM勇猛了,大家不要与他争锋!”等到大部队一齐涌来时,滁州轻而易举地就被攻克了。因此,滁州便成了这支队伍新的驻屯之地。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虽然花云勇猛异常,大有PK常遇春之势,可是无奈他的名声却不是很响亮,故而知晓他的人并不多,原因即在于他死得太早。他也是先前那二十四人中的一中,可算是最早追随朱同志的一批功臣,他在至正二十年与陈友谅的战斗中被乱箭射死。后面要提到的朱同志麾下另一员大将胡大海也是死得太早(至正二十二年),不然这两位后来都有可能位列大明开国十大功臣。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不过这些革命同志之间未必有如此深厚的情谊吧,因为他们的思想觉悟还有待提高,“将来到疆场,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也不枉了一个青史留名”。

② 见《后汉书•邓禹传》。刘秀初到河北时,邓禹前往投效,并为老同学陈说了一番天下大势,其中他指出群雄中多的是贪图一时之快的人,而没有什么长远打算;所以他劝说刘秀“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汉)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一颗公心而为天下谋虑,则天下不足安定。可是后来,当刘秀因一时的挫折陷入悲观时,邓禹又指出:“方今海内淆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势力范围的)大小。”



李善长

天下乞男子2010-07-09 09:34:4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就像有位哥儿说过的,有人顶才表示有人在看、在关注,否则更新就没有动力,希望大家多留记号吧!哪怕批评也行。


天下乞男子2010-07-09 10:54:0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对于那些看帖不出的顽固分子,一律由朱哥儿代我鄙视之!!!!

最丑陋恶毒的鄙视

天下乞男子2010-07-09 13:02:5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5、谁说女子不如男

当事业的草创阶段、彼此一无所有的时候,朋友之间往往关系很铁,肝胆相照,乃至誓同生死;但一有了些许成就,财富像个样子了,往往又会因为分配不均而翻脸,以至火并。甚至亲兄弟也莫不如此。
就在才打下滁州未及一个月的时候,彭大、赵均用那边就打发了人来敦促朱同志分兵去把守盱泗,以为濠州屏障。不过如今朱同志腰杆子硬了,不会再看别人脸色行事,他见彭、赵二人“鲁暴浅谋” ,不可与之共事,便一味推脱着拒绝前往。
还没过几天,北边就传来消息说彭、赵二王居然火并开了,战士多死,结果彭大也被毙命了。现在只剩下个鹊巢鸠占的老赵把持着濠州的军政事宜,他阴狠残暴,日甚一日,郭大帅在那边的日子越发不好过了。朱同志害怕老郭有个三长两短,就派人去到老赵那里说和,一边是讲大道理,说什么唇亡齿寒云云;一边也让老赵知道他姓朱的可不是那好耍的。
这老赵自然不是傻子,他听闻自打进占了滁州之后,这朱小伙的队伍是越发壮大了,可胡来不得,所以他才一改对老郭的打压、逼迫态度,拿他当盘菜了。朱同志却还不放心老丈人,又贿赂了老赵身边的人,这样才让老郭彻底跳出了那赵佛爷的手心。
很快,老郭就领着所部的万余人马来到了滁州落脚。还没坐下喝杯茶,老郭就急不可耐地在女婿的陪同下检阅了队伍,只见这支三万多人的队伍号令严明、军容整肃,看得老郭心里真是乐开了花。他不禁喜曰:“咱这家底可越发厚实了,哈哈!”
不过这老郭是越活越糊涂了,他不仅不记着女婿的好,反而在儿子、小舅子等人的挑拨下,猜忌起朱同志来。当然,谁都看得出这朱同志风格越来越大胆,日久必非池中之物,老郭再傻也不能由着外姓人胡来。
才到滁州一个月时,老郭就迫不及待地把女婿身边一干有些能力的人都整到自己那边去了,朱同志也不吭气,偏就由着老丈人的性子。老郭又要来挖李善长,这老李就是不给面子,还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跑到朱同志那里哭诉。朱同志最见不得这些婆婆妈妈,他要老李配合一下:“哭啥子嘛,元帅既叫你去,你去就是了!咱这边也不好留你!”这老李心想,你以为这是小孩子过家家儿啊,这单单是你们的家事吗?我若依着老郭,岂不是玷污了俺的政治清白,晓得吧!就算是让我逗郭大帅玩,我一把年纪了也没那个兴致,更没那个精力。所以,这老李说什么也不去,很久之后,老郭又来第二次招呼他,老李仍旧不为所动,事情也就只好告一段落。
也自是打那以后,前线总指挥的一应差事,都落不到朱同志头上了。不过这朱同志平素隐忍惯了,他对老郭是无半句怨言,虽然老郭愈加疏远他,可他待老郭却愈发恭谨有礼了。
天下乞男子2010-07-10 11:00:3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又过了些天,有一股元兵来围攻滁州,队伍里突然冒出一个姓任的家伙,他一向嫉妒朱同志的功劳,于是就在老郭面前诋毁朱同志,说什么每次出战朱同志都不尽全力,全是仗着“诡诈”才侥幸取胜的。
于是,老郭就信以为真,他要好好看看女婿的底。所以,他便命令那任某与朱同志一齐出城迎敌。结果,姓任的还没出城几步,就被敌人射得逃了回来,而朱同志却只顾奋勇向前,直到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待到他优哉游哉地回来时,身上却完好无损,老郭见了,是又感叹又羞愧。
显然,此战得胜那是绝非偶然,因为朱同志一向莫不如此。每次与敌人交战时,他无不智勇奋出,常常身先士卒,所以才一路所向披靡。勇武之外,朱同志还格外的细心和敏感,洞察力相当了得。
有一次他带着三百人出城准备奇袭敌人,半路上他突然听见鹁鸽①在天上飞的声音,又见有箭只从天空坠落。难不成是有内奸泄露了自己的行踪?朱同志很纳闷,于是赶紧就带着队伍回来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搞不好就是丢性命的大事。果然,他们走了还没一会,就有大队元军包抄而来,没有发现目标他们便回去了。可不是虚惊一场!
但凡军中有所缴获,朱同志盖不拿取,除了分给麾下的将领们外,其余的便都送到了老丈人那里。可是这老郭偏还嫌少,搞得心里怏怏不乐,有人就专门跳这节骨眼儿说朱同志的坏话,所以这老郭愈发气愤难平。好在这马氏心里跟明镜似的,以后再有将士送来战利品之类,马氏就一概送到养母张氏那里,这郭夫人一高兴,自然少不得在老郭跟前说些朱同志两口子的好话。再加上马氏一向小心服侍二老,由此老郭与女婿之间的嫌隙才越发越淡去。
也许老郭会想:如果自己还那么着恩将仇报,忍心加害女婿,那他便不算是个男人了,从此江湖上也就人人不齿有个什么狗屁“郭大侠”了。

① 一种家养的鸽子。此处可能是报信的鸽子,而飞箭则可能是专门去射鸽子的,因为这鸽子未必训练有素,晓得何处该停留,得让它“硬着陆”。

天下乞男子2010-07-10 11:30:1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就在至正十四年正月的时候,位于滁州之外数百里的张士诚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国号“大周”,他自称“诚王”,并改元“天祐”。这小子成了又一只找死的“出头鸟”。
这年的七月,滁州大旱,朱同志深以为忧。有人给他出了个点子,让他带人去到某个“灵验”的地方去求雨,他照办了。三天之后,老天果然开眼,大雨如注,这才确保了滁州一带得了个好年成。朱同志如此“通灵”,难道果有天命在身乎?那时的人定然会有此一问。
张九四同志倒霉的日子终于很快来临了。这年的十年,由脱脱亲自挂帅来围攻张同志所在的高邮。当时元军还分兵去进围六合,六合守军自知难以招架,于是便派人向滁州方面求救。
那来使还是朱同志的旧相识,待到那人半夜赶来时,朱同志听到消息后就赶紧起了身。不过滁州的城门没有老郭的命令是不能随便开的,所以朱同志便和那来使隔着城门说了一番要紧话。事情紧急,他赶紧跑到老郭那里请求接纳来使。偏偏那六合主帅也曾经得罪过老郭,所以他怒不发兵,那来使在地上磕头求了他半天,他就是不拍板。
朱同志没办法了,只好向老丈人私下陈说了一番利害:“今日六合既受围,咱不去救,他必破无疑。六合一破,下一个要被祸害的可就是咱滁州了,帅父怎么可以因为过去的一点小恩怨,而耽误了眼下的大事呢?”老郭一听倒是这个理儿,只好暂时把不平压了下去,让女婿赶紧带兵去援救六合。
当时元兵势大,号称百万之众。所以临出发前滁州的一些将令们便心里怕得要死,托辞说“祷神不吉”,不肯前往。老郭也认了真,他也想让女婿先问卜一下,没想到女婿倒很干脆:“事情成与不成,只问咱心里有底没底,问神又于事何补?!”说完,就匆匆带着耿再成等部的几支亲信人马出发了。
当朱同志领着队伍到达六合外围的时候,他们便选择了一处叫“瓦梁”的地方做了堡垒,以与六合守军遥相呼应。元兵见状,赶紧率大军来攻,好几次都差点攻破堡垒。朱同志心知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又开始上起火来,还好他急中生智,竟又寻思出了一计妙招。
朱同志首先令军士们躲藏起来,接着又预备了一应干粮,最后他便招集来了队伍里的几十个女眷,让她们统统到阵前去。于是,如此一副相当以及极其奇特的战争景观便出现了——面对着数万披坚执锐、杀气腾腾的元军,但见与之顽强对峙的却不过是几十个再平常不过的家庭妇女;她们毫不示弱,个个都叉着腰,气势高昂,正可着劲儿地用最恶毒、最泼辣、最响亮的咒骂向对面的敌人倾泄而去……骂得累了,也坚决不下火线,就在原地坐下喝口水、吃点饭,然后继续开腔,反正有的是干粮……
在这样一副显得夸张而不真实的图景中,奇迹竟果真出现了:只见元军被骂得一愣一愣的,“相视错愕”,都搞不清到底出了什么状况。于是他们便暂时停止了攻势,而朱同志那边却乘机列队而出,牛畜妇女居前,军士派在两侧,居然大摇大摆地从元军眼皮子里底下就混过去了。很快,他们就溜回了滁州。
想来一定该有人疑问了:这朱同志究竟使的哪一招啊?如此能忽悠,居然真的就把元军给震住了?!据我猜想,也许元军(尤其将领)身上还多带着那朴质的游牧民族之风,他们是不屑于与弱者争锋的,若在战场上杀几个妇孺那更觉胜之不武,说出去可就要被天下人耻笑去了,因此才暂时放了朱同志他们一条生路。偏巧这机智的朱同志就看破了他们的这一心理,才以此作为缓兵之计。
刘大哥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别看苏秦、张仪之流一言之辩就可重于九鼎之宝,须知那女子们的三寸之舌也可以强于十万之军。
天下乞男子2010-07-10 12:54:5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楼主啊!你速度!讲到俺家乡滁州了!继续快啊!
-------------------------------------------------------------------------------------------------
是吗,很好!可惜我还没有去过你们那边,不过只是纸上YY而已!我是山东滴。

天下乞男子2010-07-10 19:42:4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果然,元军很快就尾随而至,想要攻取滁州。朱同志于是在一山涧旁预设了伏兵,他命耿再成带人去引诱敌人来攻,等到敌人渡过山涧时,伏兵突然杀出,元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于是连马也不顾了,一律丢了马往回狂奔。这时滁州城里又有余众鼓噪而出,虚张声势,结果元军更怯场了,乃大败而回。
最后,朱同志的人马缴获了敌人的大批马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危机已经被彻底解除,因为当时元军的实力还很强,他们一定会加强兵力卷土重来的。到时,滁州可能就会有大难了,因此朱同志不能不故技重施,再次忽悠一下元军了。
他命令滁州百姓前往慰劳元军,不仅为他们献上了好吃好喝的,连先前所缴获的马匹也一概奉还,并且还让人给元军带话道:“俺们主帅又老又病,就不能亲自来慰劳了,所以派了我等前来。俺们滁州城里皆是大大的良民,所以组成武装,就是为了防备有坏人来攻。这几日和贵军交战,纯粹是误会。如果将军您坚持要我滁州百姓好看,那俺们可真是太冤枉了!假使将军能够开恩,保全我等,那么一应军需就由俺们包了……再者,而今高邮巨寇(张士诚)未灭,贵军非集中兵力攻打他不可,奈何还要分兵攻打我等良民呢?!”
元军的主帅于是就信以为真,并对麾下众人说道:“他们若不是良民,为啥还要归还咱们的马匹呢?你等勿要多疑了!”于是,当日就解了滁州的围,由此滁州才得以保全。
后来元军便集中了数十万精锐之师全力攻打张士诚,眼看高邮已危如累卵,张同志等一干兄弟就要杀身成仁。可是就在这个关节,前线总指挥脱脱同志竟因谗言遭到了皇帝的罢免,还被远远地流放到了云南。最终,在顽强坚守了三个月之后,于至正十四年底张士诚乃大败已群龙无首的元军。这也是私盐贩子张九四同志一生最经典的一战,更是他起家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战。
于当时的全国形势而言,高邮之战的影响也是相当巨大的,从此“元兵不复振”,尤其是淮河以南渐渐成为了起义军驰骋的天下,再不复为蒙古人所有。而且,高邮一带的元军战败后顿时作鸟兽散,很多竟加入了红巾军,朱同志自然跟着沾了光,他的事业也就因之更加顺当了。
但暂时的,他还未能逃脱在夹缝中求生的时运,他要在群雄的大手未伸到金陵的时候先行占据这块根本之地,而且是越快越好。



滁州凤阳明中都古楼



滁州一景

天下乞男子2010-07-10 19:48:3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四章、被郁闷死的主帅

1、神仙羡慕好眷侣

在生活中我们也许会有种这样的感觉,即每一家庭的经营总是和这家的女主人息息相关的:女主人若是勤俭上进,那么这家的日子就过得红火;反之便局促、邋遢不堪。所以,找个会过日子的媳妇,实在是很多男同志的人生头等大事。
前面咱们已经说过,这马秀英体贴老公可真是没得说,凡老公想不到、照顾不到的,她都能帮着周全到。正所谓:有妻如此,夫复何求?也许,还有的人会不服这马不脚,以为其实也没什么嘛,世上贤妻良母型的女子都不能车载斗量。那好,如今只举一例,就可保众人都住口。
话说先前的时候,老郭既猜忌女婿,又加一干人等从中推波助澜,结果有一次就把个好好的朱同志给关了禁闭。朱同志倒霉,这心胸狭隘的老郭的儿子是最得意了,他就想着要借这个关禁闭的良机整死朱同志,所以就吩咐了看守专门不给朱同志饭吃。眼看两天就这样过去了,朱同志都已经被饿得站不起来了。
很快,消息就走漏到了马秀英那里,她一刻未敢耽搁。于是,她先就偷偷地到厨房里烙了一个大炊饼,然后便悄悄地亲自给危难中的老公送去。正在快走到地方的时候,她突然就发现了半路杀出的郭氏兄弟,为了能够将炊饼稳妥地送进去,她竟全然不顾,把个刚出炉的饼硬生生地揣入了自己的怀中。待到她终于得手后,一俟回到自己的住所,她脱去了衣服想把自己那灼痛的皮肉瞧个究竟,结果竟发现那里已经被炊饼烫得焦烂了(肉为焦)!
显然,只这一件,就让人感佩不已了。何况在平常时候,马秀英也无不对老公关怀备至,那时候粮食短缺、生活艰难,她便总是自己节省下来东西给老公吃,自己则整天饿着肚子过活。后来,朱同志每每追忆起这些难忘的往事,内心也都无不为之感动。
还不仅如此,作为军中统帅的夫人,马同志也展现出了自己才干出众和胆大心细的个性特点。在军中时,朱同志每有一时拿不准的要紧事,便时常会找老婆商议,而马同志也总是为丈夫积极地出谋划策,最后也总能有所补益。当朱同志领兵出战时,便总会把一切军状籍簿等都托付给马同志,而她也总能把一应账簿管理得井井有条,即使很久之后老公偶然问起,她也能立刻查找出来。在平日闲暇时间,她则常常率领着女眷们缝补衣物,为军队征战作一应的后勤准备。
后来,就在朱同志率大军南渡长江之际,马同志思前想后,惟恐元兵会乘虚对后方下手,以掳掠将士们的妻儿。所以她不等朱同志的命令,就自作主张带领家属们向南转移,结果元军果然来袭,家属们才侥幸躲过了这一劫。

前面也已经提到过,马同志也为老公培养了一群了不得的儿子及养子。先说儿子吧,虽然长子朱标有可能不是她生的,但连同老四朱棣等,却无一不是在她的亲自教导和抚育下成长起来的。
朱氏夫妇还一连收了二十多个养子,虽然她劳累些,但也心甘情愿。因为着想的便是为着以后行事方便,可以把养子们作为心腹安插在各处要害的位置,以加强对将帅、官吏们的监管和控制。这也是学着五代乱世时一些将帅的成例。
既然说到这里,就只先简要介绍一下李文忠和朱文正两位同志吧。大概在至正十四年的时候,朱同志的姐夫李贞听说自己的小舅子发达了,便带着十几岁的儿子李保保来滁州投奔。做舅舅的高兴之余,便把外甥收为了养子,并给孩子赐了朱姓,且为之更名为“文忠”。以后便与老婆一齐用心教这孩子读书习武,并让他常常随自己的左右出入,以熟悉军政事务。后来,随着李文忠的战功越发显赫,就在他还在前线忙碌之际,老舅便急不可耐地颁发一令,让他恢复了李姓,以示恩宠(沐英后来也享受到了这一待遇)。
而朱文正的情形也跟李家表兄(弟)差不多,他也是在至正十四年前后赶来投奔老叔的。老叔一高兴也把他给收为了养子,待他就如文忠一样。即使有时在马上同行,也不忘了时刻教导他们这帮孩子,对他们寄寓厚望。虽然文正与文忠一样长大后越发英武不凡,且时时透着一股难得的儒雅之气,只是偏偏文正这孩子没个城府,最终冒犯了执法如山的老叔,才弄了个悲剧的收场。
反正不管怎么说,那军功章上,有他的一半,也有她的一半。



李文忠

天下乞男子2010-07-11 21:37:5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楼主写得太好啦,等着盼着看下回!
--------------------------------
安慰啊,不单论私利,写一本好书也是一件好功德!就奔着您这句,咱今晚就多写一节吧。
天下乞男子2010-07-11 21:50:1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2、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脱脱倒台一事,这是元廷内部权力之争的必然结果。历来在名利场上,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话说这一幕权力之争的另一主角哈麻,他原是脱脱一党,但是“党内有党”,他后与深受脱脱信任的汝中柏争宠失利,反而转恨起脱脱来。哈麻还是元宁宗乳母的儿子,他借着这一便利,就有了出入宫廷的特权。这小子非常不地道,他曾经伙同其父秃鲁帖木儿等人向顺帝老哥进言房中术,故意怂恿皇帝淫乱;后来更发展到一群男女裸处相与亵狎,以至秽声远播,连一般的市井小民都当乐子听了去。
还有当时的皇太子爱犹识达礼腊慢慢的长大了,也懂事了,他对于哈麻之流的所为深恶痛绝。当时脱脱的弟弟也先帖木儿也是朝中举足轻重的大臣,在汝中柏等人的支持下,他也有意除掉“老鼠屎”哈麻等人。不料哈麻等人闻讯后转守为攻、先发制人,皇帝当时已经不大管事了,于是他们便向皇后说了一些脱脱的坏话,这皇后信以为真,就挑唆着皇帝一道圣旨把脱脱给打发到了云南,一年以后,脱脱竟于流放之地大理腾冲被人毒死。
大柱一倾,房厦自然倒得更利索了,而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导致了高邮之战的失败。

有道是“沧海横流,不进则退”,就在张士诚部积极向江南发展时,朱同志的心里也越发着急起来。他对于形势的判断既乐观,又难于定论,每天少不得悬着一颗心,这就是操心的命。
于是他便开始向老天祷告,祷辞中说三月之后天下形势要更明朗些才好,无论谁得天命,这样他心里也就踏实了。转眼间三个月便过去了,此时朱同志的名声是越来越响,远远盖过了自己的丈人,而鼠目寸光、无意远略的老郭却愈发不上道了,他也想要学着别人的样儿在滁州称王,过过土皇帝的瘾。
聪明的朱同志既看出老丈人的心思,又心知此事不可行,于是他便向丈人进言道:“帅父可好生想想,这滁州是个四面环山的地方,舟楫不通、商贾不集,交通既不方便,也不热闹繁华;而且腹地狭小,也实在没有什么有利的地势可以凭借,所以依着咱看,这里可绝非绝留之地……”
这一席话算是戳到了老郭的痛处,他沉默了半天,终于打消了称王的愚蠢想法。
转眼间就又到了至正十五年的春天,由于滁州的人马众多,很快便出现了粮荒,老郭于是招集起诸将来讨论下一步的进攻方向,因为不多占点地盘、多收受点粮食那是不行的。结果,诸将众说纷纭,但净是一些馊主意。
朱同志是一心想向南发展、夺战金陵的,不过以当时来看,渡江的条件还远不成熟——一来他手下的将士们多是淮西人士,大伙比较恋巢;二来也没有足够的舟船,无法强渡。但不努力就连成功的希望也没有,所以朱同志几次私下向老郭建议向南发展,但老郭就是不听,于是竟把个朱同志给气得病了。
几天后,诸将又在一块商议起出师的事,老郭派人来请朱同志,可朱同志郁闷得很,便托病不去。那边再三来叫,朱同志拗不过,才勉强去了,因为他有了一个退而求其次的法子。
当老郭让女婿发言时,朱同志便道:“如今咱们困守着这滁州孤城,可绝非才远之计!而今既然大伙有意向外进取,依咱看,惟有这和阳可图。只是一点,这和阳城虽小却坚固,只能智取,不可强攻!”大伙听听,这才是一个军事天才说出来的话,任何时候都不可盲动、不可使蛮力,要先动动脑子才行。
“那依贤婿看,应该怎么个智取法?”老郭问道。
“回帅父,先时咱们在攻打一处民寨时,得到了一些行头,上面写着‘庐州路义兵令’,大概有三千多件。咱们可以挑选些士兵化装成这‘庐州路义兵’,然后再满载着东西去到和阳假称慰劳官军,和阳兵见之,必纳无疑。然后我另一路人马偷偷的跟在后面,最后来个里应外合,就可以成功。”
“好,好啊!就依贤婿之计而行吧!”
不过可惜的是,老郭有心让自己的小舅子立此大功,于是便派了张天祐带人化装入和阳城,令耿再成带领另一路人马跟在后面接应。最后此计虽然也成功了,但由于张天祐执行不力,中间却出了一些不必要的叉子。
需要补充一下是,这耿再成也是朱同志麾下的一员猛将,可惜也死得太早,以至威名不怎么传开。

天下乞男子2010-07-11 23:01:0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听说有人大老远地准备着好吃好喝的来慰问自己了,这和阳方面的人也很热情,于是便出城数里迎接,后来他们眼见城中狭小,恐怠慢了贵客,于是便没有带着张天祐等人入城,而是将他们带到别处去款待了。这样一来便耽误了不少时间,偏这老张也不想辙儿赶紧补救,或者派人到老耿那里报信,结果就险些误了大事。
耿再成这边是左等右等,始终都不见和阳城中有什么动静,他认为张天祐等人一定是入城了。至于老张等人为什么不发信号,也许是他们碰上了什么麻烦,难不成事情是被发觉了?于是,着急的耿同志也顾不得那许多了,救郭帅的小舅子要紧,因此他立即发兵杀到了和阳城下。
当时,正是元平章也先帖木儿在守备和阳,有兵士飞报说敌人来进攻了,所以也先帖木儿便急令紧闭城门,另又派出一股精兵出城应敌。结果耿再成作战失利,他本人也中了箭,不得已便溃逃而去。元兵追出了三十多里地,直至夜暮降临,才收兵而还。
可巧的是,就在当得胜后的元兵要入城时,张天祐等人却睡醒了,他们与元军来了一场遭遇战。张天祐等人以逸待劳,又是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结果元军失利。当老张等人追至和州小西门时,城上的元守军正在忙着抽回吊桥,最后还是没来得及。敌人又来争桥,这时只见已升为总管的汤和连忙用刀把吊桥的绳索砍断,就这样老张等人连忙从西门杀入了和阳城。
这之后他们又干了两件事:一是为了防止和阳的元军点燃向他处报警的烽火,于是见火便灭;二是关紧了西门,后面的元军不得入,他们又准备从北门而入,结果北门也被老张等人拿石头给牢牢堵死了,这样元军只得逃奔他处。城中的也先帖木儿见大势已去,便也连夜遁去。
从老张等人的表现看,虽然误了前事,但得以将计就计,也算是“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不过,和阳这边已得手的消息耿再成所部并不晓得,他们只顾着往回跑了,谁能想到老张那里还有后招。当耿部战败的消息传到老郭那里时,来人还主观臆断道:“天祐等皆陷没!”
老郭大惊失色,竟把一干责任都推到了女婿身上。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报说“元兵且至,遣使来招降”,这是又一处元军想要来招安老郭。老郭越发得惶恐不安了,于是便又不得不把女婿招了来商议对策。
当时大军都不在城里,一旦果真再有元军主力来攻,后果将不堪设想。朱同志于是也给这使者来了个将计就计——他把城中的守军都尽量集合到了南门去迎接使者,这样就会给使者造成滁州兵力众多的错觉,使元兵不敢轻易来攻;另一方面,他们又故意摆谱儿,“呼使者入,叱其膝行以见(郭)子兴”,想从气势上先吓倒来使。
不过那来使也不是吃素的,讲了几句不好听的话,结果气得老郭马上就要杀他。朱同志当然不依,你若是杀了使者,那这“空城计”还怎么唱?忍一忍吧。
第二天,那来招降的元军果然不战而退。
这时老郭仍然不知道小舅子已占了和阳城,于是他便又命女婿带着两千人马去接应那些败散的士卒,并俟机再夺和阳。到了中途的时候,耿部的败兵都聚拢了来,大约有一千多人。
等到朱同志带着镇抚徐达、参谋李善长及骁勇数十人趁着夜幕到达和阳的时候,才见这里已为义军所有,大伙自然欢喜不已,朱同志更觉大喜过望。
此战真是一波三折,但好在老天不弃!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管老天有时也会跟人恶作剧一把,但仍足可见此“人谋”的不凡。对于朱同志,那是不服不行的。



据说是和阳北门

天下乞男子2010-07-11 23:53:4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看望明哥
待更新
-------------------
不是糊弄我吧,老兄若是有闲心看文,那我可真是欢喜不尽!
天下乞男子2010-07-12 11:03:3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你不但有才,从昨晚你就发了这么多可以看出,关键你还特别勤奋,从这一点上我觉得你不仅仅是在写朱元璋,你更是在践行朱元璋的行事风格——雷厉风行,风风火火,同时靠以智取胜。我不由感慨,如果时光能倒流,朱大帅能见到你的话,绝对会托付重任,徐达只能排在你后面!
------------------------------------------------------------------------------
首先说,真的很感谢老兄,感谢你追着看文!但是你这样不吝赞美,真是让我羞愧难当!以今人臆测古人已经是非常牵强了,哪里还敢有痴心妄言与古人比高呢?!不过,我心里自然晓得这是老兄对我的莫大肯定与褒奖!所以,感动的眼泪唰唰滴!
我写过很多东西,各类的都有,也算有一点点积累吧。正如您所见的,我也还算勤奋吧,我的东西都是业余时间写的,我每天除了看会电影,几乎也没什么其他娱乐,写作也算是人生的一大爱好和消遣吧,当然也有心凭借着它来实现一点人生的理想。

天下乞男子2010-07-12 14:56:0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自己顶!
天下乞男子2010-07-13 13:08:3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二年,也就是至正十五年(1353)时
--------------------------------------
坏了!打错字了,应该是公元1355年嘛!而且就是这一年,不是什么“第二年”!
天下乞男子2010-07-13 13:41:4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4、都是心小惹的祸

自来人生在世,当有容人的雅量,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为大”是也;尤其是做大事的,难免会遇上诸多让自己不快的的人事,如果只知一味的计较,眼里竟容不得半点沙子,那便还怎么争取到最多数人的力量,还谈什么胸怀天下?肚里能撑船的,那才是真宰相之量。假如都似这快意恩仇的郭大侠了,那便人人只有郁闷而死的份儿了。
话说虽然元军退去了,但是经过这三个多月的苦战,朱同志这边一应消耗也非常大,和阳城中又闹起了饥荒。不得不向外寻求出路。
当时,元太子及枢密副使、民兵元帅陈野先等人分别屯兵于新塘、高望及青山、鸡笼山等地,时正值雨季,道路阻塞不通,于是朱同志便采取了主动出击的姿态,很快就拿下了近处的一些敌人的营寨。危机才算得到了暂时的缓解。
这时偏偏还发生了一件怪事。就在朱同志率军进抵鸡笼山侧稍息之际,突然就有一条不知哪里钻出来的蛇,竟爬上了正打盹中的朱同志的胳膊上。左右的人见状,连忙嚷开了,那朱同志睁眼一看,呀!好不怪异,那蛇居然“有足,类龙而无角”!朱同志觉得这一定是什么灵异之物,于是便在心里默念道:“如你果真是神物,那便到咱帽缨中稍息片刻吧!”结果那蛇竟真的就乖乖地钻进了他的帽子里,而朱同志见那蛇如此给面子,一高兴就把帽子给戴上了。
不久,鸡笼山的敌人请降。办完了这一干事宜,朱同志便领兵回师和阳。
就在走至距离和阳已不足三里地时,这时有一士卒持矛而至,道“有贼来攻和阳,幕官李善长督兵战却之,杀获甚众”,原来是那坐镇和阳的老李打了胜仗。待回到和阳以后,这朱同志只顾着高兴,一时竟把蛇的事都给忘了。很久之后,他才想起了这个茬儿,拿下帽子一看,我的神啊!那蛇居然那在,而且安之若素!朱同志又拿出酒来正准备喝,没想到那蛇也过来凑趣,偏就喝了些酒,最后它才爬上屋子去了,“莫知所之,人咸以为神龙之征”。
在我觉得,这个故事的可信度并不是很高,大概是后人附会所谓“天命”;也保不准是朱同志后来看自己的人生实在太单调,又专门整出来的那么一出唬人的把戏而已。
这之后没过多少日子,元军在江北四面楚歌,实在呆不下去了,于是纷纷渡江向南而去,形势又是一片大好。可偏偏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孙德崖等人竟跑到和阳附近来打秋风了,而且还差点因此要了朱同志的性命……

天下乞男子2010-07-13 23:57:1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当时濠城一带也在闹粮荒,于是老孙便带着所部来到和州四境就食,这就有点侵犯地盘的意思了。搜刮些粮食还不算,这老孙还肯求朱同志让他到城里暂住几个月。朱同志有些信不过他,不想答应他,但又见他人马众多,恐对自己不利,就只好给他一干人等办理了“暂住证”。
自然,老孙一来,就有人要大为不满了!
当和阳这边接纳老孙的消息传到了滁州后,便有些别有用心的家伙,赶紧到老郭那里添油加醋地说落了一番朱同志的不是。老郭当即大怒,准备亲自来和阳兴师问罪。朱同志听说丈人要来,就关照了手下众将说:“主帅若是早上不到,那必是夜间到了,他一到你们便通知咱,咱也好出迎!”
半夜时分,老郭果然急如星火地来了。可是偏偏那个守门的将领素日里与朱同志有些嫌隙,他也没有赶紧通报,而是先把老郭迎了进来,然后才命了人去告知。朱同志赶紧起床到丈人那里去报到,老郭见了他,半晌气得竟说不出一句话,最后才问一句扯淡的话:“你是哪个?”
“回帅父,咱是帅父所任和阳总兵朱元璋!”
“你,你知罪吗?”
“回帅父,若小婿果真有罪,只是咱这家事缓急之间都可办理,偏这外事还请帅父早早拿了主意。”
老郭又问道:“何谓外事?”
“今孙德崖在此,昔日他曾困辱帅父。如今他若与帅父相见,帅父一时不忍,若与他冲突起来,倒恐怕不好!”
是这个理儿,的确不好因小失大,再连累得众人都跟着妄送性命,于是这老郭竟一时沉默起来。
而老孙这边听说老冤家来了,也是心不自安,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就派了人来跟朱同志说道:“那你丈人既然来了,俺可就得去了!”
老孙说得这么干脆,朱同志倒有些不放心了,他赶紧派人去提醒丈人多加防备。他亲自还跑去问老孙:“你咋去得如此之快?”
“你且想想,你那丈人是好相处的主儿吗?俺若今日不去,他明日还不知要怎的俺……”
朱同志见他说得恳切,就已明白他果真没别的意思,便又对他说道:“那既然这么为难,咱就不好相留了,只是有一件:而今两军合在一处,若是有一方尽数离去,恐怕少不得有人要不安分。咱是怕这大军一动要引起些麻烦,若再闹出些乱子就不好了。所以您不妨断后,待大军妥当出城了,您再走不迟。”
老孙觉得有理,便满口答应下来。其实这朴质的老孙也怪可怜见的,他过去犯糊涂那也是情有可原,不受欢迎的滋味岂是心里好受的。唉,这姓郭的也忒小心眼儿!
有道是“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本来这已经说得好好的,偏老郭那里在最后关头又动了歪心思。如此一来,局面竟险些失控,也竟险些就把朱同志这一世英名给葬送了。

天下乞男子2010-07-14 00:33:2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兄弟,辛苦了。
今天太晚,来不及看了,明天再学习!
----------------------------------------
太客气了,感激中!

mark
------------
一并谢了这位朋友!
天下乞男子2010-07-14 09:06:32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