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全面解读史上最传奇皇帝(正史可以像小说)

楼主:天下乞男子 字数:222162字 评论数:84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一般而言,老年得子的孩子格外聪明,比如孔子、欧阳修,再比如牛顿、福兰克林•罗斯福等。这似乎与常理有些相悖。
-----------------------------------
牛顿可能还不是,他的生父只是死得比较早!而他的养父比他大60岁!我一时记错了。不知道哪位仁兄还可以指点一二,帮咱想几个类似的人物。应该还是有,只是我一时想不起来了。
譬如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也许可以算一个。

天下乞男子2010-07-05 08:43:2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迅读网 整理版:
http://xunread.com/xunlook.php?id=14ddf770-916c-4f55-8aa3-f4fae1607097
------------------------------
谢谢啊,不过脱得不干脆啊!
天下乞男子2010-07-05 16:00:0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帖子怎么发不上来了,再试一回!!!!!!!
天下乞男子2010-07-06 08:19:3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三章、人生的第一桶金

1、枪打出头鸟

俗话说的好:“墙倒众人推,破鼓乱人捶”,你越是软弱可欺,偏偏还就有越多的人来欺负你。在心理学上,也有一则类似的著名定理叫“破窗效应”:如果一扇窗户被人打破了,而这家主人没有及时修补,那么路过的人还会让它变得更破。
如今大元朝廷因为没有及时将红巾军的反抗镇压下去,所以引来的是更多的反抗!
话说有一位邳州人叫李二的,此人颇为仗义。有一年当地闹饥荒,什么吃的都没有了,惟独这李二家中还储藏着一仓芝麻,估计他家就是做榨油生意的。眼看饿死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李二顿生恻隐之心,尽数把家中的芝麻献出以赈济贫苦。从此,当地百姓交口传诵他的好名声,也把一个有纪念意义的绰号送给了——“芝麻李”!

天下乞男子2010-07-06 08:46:4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怎么后面的内容偏偏就发不出来呢,从昨天晚上就是这样!急死个人!!!

元末农民起义

天下乞男子2010-07-06 08:50:4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这芝麻李也是个R血青年型的人物,他目睹元朝政府的昏庸、残暴统治,急欲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他的邻居赵均用一向颇有智略,于是芝麻李就偷偷对赵均用说道:“而今朝廷妄兴土木,百姓贫苦无告,以至天下纷扰不安……我听闻颍上(刘福通)香军起,官军却奈何不了他们。当此之时,真男子,取富贵之秋也。”
通俗一点讲,就是:老赵啊,咱们干大事的时候到了,你干不干?

天下乞男子2010-07-06 08:57:0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赵均用心想:那就GT娘的!不过,他对老李强调了一下困难,但是也有解决方法:“老李,咱们城南有个彭大,此人既勇悍异常,又颇富于远略,想成就大事就得找此人相助啊!”
于是由老赵引见,彭大与芝麻李二人得以相会。英雄惜英雄,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共同的革命追求,最终促使他们走到了同一条阵线上。不过仅仅三人之力显然不行,他们又相继联络到了五位有胆有识的好汉,于是这八人歃血为盟,约定日期共举大事。
就这样,一个新的有组织、有预谋的“DZQS”并试图冲击ZF机关的犯罪团伙诞生了。
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十日这天,芝麻李等八人伴作河夫从百里之遥的邳州一路狂奔,日夜赶往徐州,准备在那里打响自己武装反抗大元统治的第一枪。
有人可能要奇怪了:这芝麻李等人既是邳州人,想必在老家的群众基础应该更牢固才对,奈何舍近求远跑到人家徐州闹事呢?其实这里面最大的原因可能还是在于徐州是一座大城市,当时四方遭难,徐州城内外一定聚集了不少饥饿的游民,那里的政府管制也一定非常松懈;假使有人一呼,必然应者云集,而芝麻李等人正可浑水摸鱼。
几人到达徐州城外后,稍作休息,便于第二天夜间展开了行动:四人混进城里,其余四人则留在城外见机行事。到了这天四更时分的时候,也就是凌晨1点到3点的模样,正是夜深人静之际,于是行动开始了。
在城内的四人在四个关键的地方放了四把火,然后他们便会合到一处,大声的鼓噪喧哗,结果把城内一干人等都给搅扰醒了,于是大家都跟着喧腾起来。城外见城内动静四起,于是向城内呐喊响应,城中顿时乱作一团,而城内四人则乘机就夺得了守门元军的兵器,他们一阵乱砍乱杀,直弄得一帮元军哭爹喊娘,像一群无头的苍蝇一般。
城外四人也乘机进城,他们同声叫杀,直乱了一夜。到天明时,搞不清状况的元军都被惊吓得跑出城去搬救兵,于是芝麻李等人就于大街上一处树起大旗一竿,竟公然开始募人入军。很多衣食无着的老百姓于是纷纷参加,还没几天工夫从之者已达百余万人,估计这其中家属要占很大的水分,就如同当年的黄巾军起义一般。
初战告捷,而且凭借的是区区数人之力,居然就能够在一座大城市一炮打响,足见此八人并非寻常人物可比。

纸里包不住火,虽然作为元丞相的脱脱总不想以烦心事打扰顺帝,可是如今到处乱翻了天,顺帝的御榻也被震得不那么平稳了。
一天,顺帝把脱脱叫来,狠狠把这位老兄给批评了一顿:“你不是常说而今天下太平无事吗?放眼宇内之半,都快成了红巾军的天下了,你有什么辙儿能解决问题吗?”
脱脱这几年见惯了皇帝的无为状,他这偶一展露帝王的獠牙,脱脱竟有些战战兢兢的不适应感,一阵汗流浃背过后,脱脱于是请缨到:“今徐州贼势为大,臣愿自督大军前往讨伐之,不平此贼,誓不回还!”
同几乎所有已被起义军控制的地方比较,徐州算是个重镇,它被人占了去,元廷的脸面也挂不住,所以必欲讨还之而后快;自然,像刘福通、郭子兴等人起初占领的都是些小地方,元军自然要对他们滞后考虑了,即使征讨也不会倾尽全力。
相反,还有像徐寿辉等人,又是建国号,又是攻取大城市,招摇过市,所以招引来的也是元军最疯狂的反扑。徐寿辉等人最后走投无路,只好进山打了几年游击,待到元军都调去打刘福通等人时,他才又得到了喘息之机。

当时,元朝的官军养尊处优了数十年,已经不堪大用,所以脱脱接受了淮东元帅逯善之和豪民王宣的建议,招募了一支由“城墅趱勇惯捷者”及盐丁组成的临时军队,这支军队共计有六万人,他们皆黄衣黄帽,号曰“黄军”。倒与拥日的、可耻的皇协军有得一比,都是为异族人卖命嘛。
黄军与其他元朝官军一齐向徐州进发,在此之前,元朝政府已派兵包围住了徐州。此次,参战的元军也达到了数十万之众,对于乌合之众的芝麻李等人而言,确实是很头疼的。
脱脱作为前敌总指挥,他事前怕功劳被人抢,于是先下了命令叫进攻徐州的元军暂作准备,等他到徐州后再行进攻。至正十二年九月间,才起义不过一年有余的芝麻李等人就遭受了来自政府军的沉重打击,不仅徐州很快被攻陷,连芝麻李本人也被俘牺牲。有的人说他其实并没有死,不过他从此确实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消失了,这跟死了似乎也无甚区别。
所幸,彭大和赵均用得以脱离虎口,他们率余众向西南而行,一路与元军周旋。最后,于这年十月间同郭子兴部胜利会师。
不过可惜的是,濠州这滩水本来就已经够浑了,彭大和赵均用这一来更加速了起义军领导层的分化。其实没什么见识的孙德崖还好说,偏偏这个赵均用是个野心极大的家伙①,最后在老赵的撺掇下,老孙和老郭险些就火并起来。
内忧外患,弄得朱元璋这心里真是哇凉哇凉的,以后可咋整呢?

① 濠州起义军被元廷打击后,赵均用辗转到了当时山东的红巾起义军毛贵那里,毛贵是刘福通的部下,据说他也曾是赵的旧部。毛贵在起义群雄之中可谓难得的智识之辈,偏偏他后来竟被赵均用谋杀,致使红巾军的羽翼被剪。否则,未来与朱元璋争夺天下的可能就是这个毛贵了。


天下乞男子2010-07-06 09:00:2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那就GT娘的!
---------------
原来根子在这句话上啊!

其实古时的头婚就和现在先上床后恋爱一个道理
-----------------------------------------
还有童养媳,可能先倒不上床了,嘿。
天下乞男子2010-07-06 11:22:2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扯远了啊! 的事可不敢浑说的,小心被人来一闷棍。
记得小时候看那个电影《自古英雄出少年》,虽然过去那么些年,虽然那时候咱还不到10岁,但就记住了里面那个小孩才12、3岁,被他18岁的老婆追着赶着。那时候觉得真有意思。

天下乞男子2010-07-06 13:46:2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2、大侠受难记

就在彭大、赵均用等人到来之前,老郭正与老孙等人处于紧张的“冷战”阶段。
不但他们平常开会的次数少了,就是闲来彼此见一面也不那么容易了。而且每到开会的时候,他四人皆默然不语,尽由着老郭发言,他们只是瞪大了眼睛愣着老郭。这被人愣的滋味可不舒服,“不会叫的狗是最可怕的”,若不满深埋在心里总要出大问题的。
惴惴不安之余,老郭就又把女婿元璋叫了来,问道:“元璋啊,你看眼下老孙他们几个对我这个态度,冷冷淡淡的,你说这往后可咋办呢?”
元璋还是从前那副强调:“帅父多虑了,这就是您平常会议开得少的缘故。”那意思就是你们平素来往越来越少,你老人家就知道整天趴在家里,自然就慢慢和人家疏远了;想要消除隔阂,还是多交流、多沟通嘛。
“嗯,有道理!”
第二天,老郭就专门带着元璋这个新女婿一同会见老孙等人,他一改昔日的傲慢,以亲切、平易的姿态想要同他们修复关系。可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老郭这人直来直去、快意恩仇惯了,还就是不习惯委曲求全,仍是打心里瞧不上老孙这几只“蠢猪”。所以,在坚持召开了几次茶话会之后,他又开始窝在家里做起“宅男”来了。
这哪还像从前那个郭大侠啊,他这心眼儿越来越小,舞台也就越来越小。
也正是打这时起,老孙等人已经彻底明白老郭是果真容不下他们的,由此彼此关系愈发紧张,竟开始互相猜忌防范起来。
及至至正十二年十月的时候,“搅屎棍”赵均用来了。

天下乞男子2010-07-06 21:42:5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当彭大、赵均用一干人要来的时候,正是老孙等人欣然前往去做接应的。
有意思的是,老孙这几个人自知没什么见识、素质也不高,又位居老郭之下;而老郭近来偏又倦于打理事务,如此这本来就只想求个屋檐的徐州方面来的同志,没想到竟还能反客为主,偏给濠州方面的同志当起领导来了。
这赵均用别看鬼点子多,但他的个人能力却远不及彭大,所以他们这支队伍的实际主脑如今就成了彭大。彭大临权专决,老赵也不过只在一旁跟着点头而已。
老郭这人一向倒也是豪气惯了,所以他难免就瞧不上爱吹阴风的赵均用。老郭对彭大是礼敬有加,却不甩老赵,不拿老赵当个蛋滚,如此一来自然又把老赵给得罪了。得罪老孙等人还好说,他们究竟憨厚朴实些,不是那使阴耍诈的,再说大家曾经也是兄弟一场。可得罪老赵的后果,那却是非常严重的,小人岂是你可以轻易冒犯的?
老赵渐渐就与老孙等人穿起了连裆裤,在他的撺掇下,几个人开始酝酿着要整一整老郭了。
一天,老郭出去办事,结果就在半道上被老赵的一伙人给绑了,臭揍一顿后,便被拘押到了老孙家。看样子他们这是要对老郭动真格的,形势一时万分紧急。
当时元璋正在淮北办差,他眼线众多、消息灵通,在很快听闻到老郭的噩耗后,就急忙赶了回来。可巧就在半路上他遇见了一位旧相识,那人阻止他道:“他们既然已把郭帅拘押起来,想必正在想法子捉拿你等呢,你此去不是自投罗网吗?”
元璋则道:“郭帅一向待我恩厚,今他有难我怎能见死不救,丈夫行事单为一个‘义’字,岂能他顾!”于是毅然前往。
等他到了郭家后,只见到家里全是妇女同志了,他想找那些爷们儿商量事,可这帮女人竟怀疑起元璋来,就是不告诉他爷们儿们的去向。
“不是吧,难道我是外人吗?连我也怀疑!还不赶紧的,帅父要有大难了!”这帮妇人这才据实相告。
在找到了老郭的儿子们后,元璋就对他们说道:“帅父平素厚待彭公而轻薄赵某,此事必是赵某所为,非请彭公而不能解围。”于是他们一伙人就径直跑到了彭大家求救。
这老彭一听就急眼了:“我靠!有我彭大在这里,我看谁敢拿郭兄如何?弟兄们都随我来……”彭大当即招呼左右,点起一支军马就直奔孙家而去。
元璋也是全副武装,他身披甲衣、手拿短刀,随了这伙人就一齐把孙家给严实地包围起来。事情紧急,他们很快就硬闯了进去,搜了好一遭,才发现老郭竟被人拿钳紧锁在了地窖里。此时老郭已被人整得肌肉皆伤,惨兮兮的,路都走不了,真是可怜、狼狈之极。
阴沟里翻船,这就是得罪了小人的后果。元璋命人给帅父去了枷锁,又命了人把他好生地背了回去,这才让老郭捡回了一条命。
事后老郭还在不住感叹:看来元璋这个女婿真没白收,关键时刻比亲儿子都顶用。

显然,自打老郭被暗算以后,这濠州城内的空气是越发紧张了。咱不能吃这个哑巴亏,老郭整日心里盘算的当然就是要报那一箭之仇。可巧后来元军杀来了,他们也没心思搞内耗了。
就在这年冬天,又一拨元军前来围困濠州,城中义军极力据守,这才算顶住了敌人的攻势。所幸的是,第二年春天时,元军主帅病亡,敌人无心再战,乃于五月间解围而去。不过城池已被围困了半年多了,濠州城内粮草已经快维持不下去了,吃饭问题又突显出来。
元璋于是派人前往定远,拿盐换了些米粮,先送到了郭家,总算帮助大家暂时渡过了难关。

天下乞男子2010-07-06 23:00:3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发个图,据说是濠州古城墙。

古城墙

天下乞男子2010-07-06 23:02:1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今晚徐达、冯国用、冯国胜三大强人登场!后天是李善长。一个好汉三个帮啊!
我现正在尝试如何让这些名字带给大家深刻的印象,说起来大家好象很熟悉他们,其实则不然,历史记载本身就严重不足。

天下乞男子2010-07-07 09:18:1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3、机会是要把握住的

就在元军退去之后,彭大、赵均用两个竟越发抖擞起来,一个自称“鲁淮王”,一个自称“永义王”,这不是明摆想找打嘛。
这谱儿岂是人人都摆得的,你这一称王就意味着你是那有封疆裂土的野心,殊非那只求自保的寻常草寇可比。所以,你既要与那大元朝廷平分天下,人家那边当然就不能容你。出头的椽子先烂,就是这个道理。
偏偏你的腰杆子又不硬,无非是借了人家老郭、老孙等人的架子,还连累着人家跟你一同找抽,实在是不厚道。
见于义军在半年围困战斗中的大量减员,为了重振军威,元璋同志便抽空回到了自己的钟离老家,在那里新招募到了七百余兄弟。别看只有区区七百来人,但他们之中就有像徐达这样的未来的一流名将,而且这也是元璋同志亲自带出来的第一批嫡系人马,班底还算不错。
还是先简要介绍一下徐达同志吧,他比朱同志小四岁,有些书写他也是钟离人,但有的却写他是濠州永丰乡人,但不管是哪里,他之前和元璋应该并不相识。而且我也倾向于他并非钟离人,否则这钟离人士的成才率也太高了,而且还是数百年一出的擎天大才。
徐达字天德,也是普通的农民家庭出身,不过他自幼“倜傥沉雄,有智略”,少年时即“不凡,厚重英发”,知晓兵家的《六韬》、《三略》,想来他家境还算殷实吧,否则哪有这些书读。别看徐达同志生性有些腼腆、低调,但却从小又是个有大志向、好武事的人物,自然也是不甘一生寂寞、碌碌无为。
眼看着天下大乱之兆已成,徐达慨然有济世之志,也由此更加潜心武学了,所以他到20岁年纪时已长成一位“长身、高颧、赤色、沉毅、刚决”,且状貌不凡、智勇双全的好汉子了。
至正十三年的时候,他再也在家中坐不住了,于是四处打听,欲前去投奔一位明主,听人说朱元璋还不错,这样22岁的徐达就干脆投效到了元璋麾下。才初次见面,朱同志就被徐同志的不凡英气给吸引住了,二人谈罢,顿生一番相见恨晚之感,从此徐同志便被留置麾下,成了朱同志的亲随。
在当时的起义军队伍里,还真没几个人晓得什么“兵法”;再加上徐达平素少言寡语,居平沉静,不自炫耀,他的经历人们既不得而知,他的兵家才干大家也是一头雾水。因此,同伍之人既夸赞徐达雄壮威武,又畏惧其高深莫测,这对于他迅速建立自己的威信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看来,这人有时还真得给别人一点神秘感,给人留出一定的想象空间,若让人一眼看穿,反而就不拿你当盘菜了。
后来,徐达时常向元璋同志进言些“王霸之略”,也就是为主子描绘一下天下蓝图,及称雄天下的方式方法问题;更有时,私下里他还密以“天命”劝说主子早早摆脱他人掣肘,独树一帜,以期将来能够有所大的施展。本来这朱同志并没有那么高的追求和奢望,“三千里外觅封侯”已经感觉是在做白日梦了,而今竟有人开导自己说要胸怀天下,再听那徐同志的话说得是多恳切,多掷地有声,怎不让这听者为之心动,更间或还会激动不已。
“好啊!天德,你所言极是啊,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自当以天下为己任!贤圣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我辈虽微贱,又怎能不振作奋发?”每当徐同志谈到会心之处时,朱同志总会这样一副打了鸡血状。他还在想:看来这多读书就是能开阔视野、提升境界啊,欲就大事,读书岂能偏废。
再后来,天下名将必称“徐、常”,功高劳苦的徐同志也被朱同志称誉为了自己的“万里长城”,由是世人传为佳话。



徐达像

天下乞男子2010-07-07 23:07:3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当朱同志一行回到濠州时,老郭眼见女婿又给队伍上添了生力军,于是一高兴就把女婿封为了镇抚官,应该相当于一个师旅级吧,级别已经算不低了,只是无奈麾下人数太少。
当时,彭、赵二人虽然急不可耐地称了草头王,但换汤不换药,他们的队伍却仍然没有个规矩,这两位驭下无道,所以其所部多暴横不法。朱同志眼见他们难成大器,又惟恐哪天有不测惹上身,所以就干脆把那七百人交属他将,他自己则仅仅带着精心挑选出来的徐达等二十四人,准备南去夺占定远。就是在这二十四位之中,其中竟一大半都成为了大明王朝开国元勋。
不过可惜的是,中途朱同志得了场急病,不得不半路而还。
眼看将有半月光景,朱同志的病也已大愈。这一天他突然听到门外不时有些陌生人边拄着棍子边连声叹息地经过,好奇之余,他就让人去打听是怎么回事。
原来是定远有一处叫张家堡的地方,那里有一支名叫“驴牌寨”的数千人的民兵队伍,他们孤军乏食,无所依属,想要来濠州投降,但又犹豫未决,故而就先派了人来试探一番;老郭等人准备派人前去招抚他们,但又苦于无得力的人可派,所以大家都不免跟着“惋恨”,那边派来接洽的人也就心里不大爽快。
可是,刚听完这番介绍,朱同志腾地一下就从床上坐了起来,他赶忙对徐达等人说:“此机不可失!”
于是他便勉强支撑起身体,赶紧跑到老郭那里主动请缨。老郭则高兴地对他说道:“我就知道非贤婿不能成就此事,然而你大病未愈,奈何?”
“感谢帅父挂虑!只是而今岂是高枕养病之时?一旦咱错失良机,恐怕要被他人捷足先登了!”
“正是,贤婿今若强去,当须人几何?”
“人多了那边一定就会怀疑咱的诚意,十人足矣。”
于是在征得了老郭的首肯后,朱同志就连忙挑选了骑士费聚等二人、步卒等九人,一行十二人马不停蹄赶往定远地界。

当时正是盛夏时节,由于赶路太急,又加旧病未愈,朱同志竟中暑倒下了。所幸并无大碍,六天之后,他们一行人就到达了宝公河,并隔河水与那“驴牌寨”的营地遥相望见。
对方望见濠州方面来人了,于是也就加强了防范,以免生出什么意外。“驴牌寨”的兵士们全副武装,赶来接应朱同志等一行人。
这时,朱同志的随从们有些搞不清状况,望见对方那大阵仗,竟先害怕起来,想要回去。于是朱同志对他们说道:“现在他众我寡,走就逃脱得了吗?他若放马过来,不踩死咱们才怪!你等先不要恐慌,且随咱进他营中去,看他对我等是何态度,再作定夺吧……”
不一定,对方营中就走出两个将领模样的人,他们迎着朱同志一行人举手大呼道:“喂!我说,你们是哪部分的?”
于是朱同志派人回话道:“我等是濠州方面派来与你家主帅商议大事的。”
那二人赶紧请示了主帅,又回来对他们说道:“请先下马吧,且随我等来!”
既然是人家明确要求的,朱同志就不能不表示一下自己的诚意,尽管他是个带病之身。眼看着朱同志行走困难,又得涉水而往,费聚恐对方有诈,于是请求朱同志代他渡水前往。值此关节,费聚一番好意当然让人不免感动,但他哪里又肯依:“今日咱们一同来到这里,福祸共之,岂有谁代替谁的道理?”两人便一同前往。

天下乞男子2010-07-08 00:19:4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等到了之后,对方主帅出迎,客套过之后即言归正转:“公等远来,郭公必有所命吧!”
朱同志答道:“郭公与足下有旧,他听闻足下军乏食,心里很是着急!而今他敌想要来攻你部,郭公特派我等前来报之足下。如能和我部合作一处,那请随我一等一同前往;若有他意,也请移营他处以避敌……”
既然郭大帅如此高情厚谊,对方主帅自然不好婉拘,于是便许了诺,还请朱同志留物为信。朱同志有一平素惯常佩带在身上的香囊,他便解了下来递给了对方,对方则献上了牛脯,乃对朱同志言语道:“那就先请你等回去报之郭公吧,待我军换好了服装,一定前往!”
朱同志只好准备回去,但他又觉得对方似乎还不够诚意,咋不派几个有分量的人先行一同前往呢?所以他就把费聚给留了下来,在这边侯着。情况果然有变,三天以后,费聚就气喘吁吁地跑了来告知朱老大道:“事情恐怕要搞砸了,看样子那边有另外的打算!”他们也许是觉得濠州这处庙小,该是想投奔别人去。
朱同志一听要坏菜,当即就点起了一支三百人马的队伍,然后带至定远,跟对方说道:“咱晓得你们被人所欺负,仇还没有报!今日若从我去了濠州,恐怕心里还会耿耿于怀。这样吧,让咱们先帮你们把仇给报了吧!”
不是吧,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心人,还有如此免费的午餐?对方主帅虽然再次口头上应承下来,但心里仍然不免打鼓,他开始对朱同志等人加强了防备。
看样子事情不好办了,好言好语、晓之以理恐怕不能奏效了,看来得想法子来点硬的了。队伍里恰巧有个勇武的大力士,朱同志于是把他叫了来:“咱想用你一回,你可肯效全力?”
“咱没二话!”
如此甚好,朱同志赶紧打发了人去招对方主帅来会,暗地里他又指示、部署了一番部众们。
待到对方主帅驾临的时候,只见濠州来的那些同志就跟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一样,好几次都赶来围观人家那位主帅,聚而观之,既聚复开,如是者三。看得人家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于是那人不禁想到——如果长得帅也是一种罪的话,那我可真是罪大恶极!
可就在那主帅自我陶醉、疏于防备之际,那大力士突然杀出,竟一气把人家给绑了。接着,朱同志又派了五十人把那人围在中间,一路神不知鬼不觉地就簇拥着他出了营地。对方的人马还不知道出了什么状况,还可能以为是自己的主帅魅力实在太大,一下子就招惹来那么多围观的粉丝。
当他们一行人走出了十多里地时,朱同志便回马派人去告知对方部众:“你们大帅已经随同我们去查看新的营地,你们可赶紧移营跟过来。”这样,对方的兵士们就一齐跟了来,不过他们在临行前不但将旧营付之一炬,还解散了家属。最后,跟随到濠州的壮士一共达三千余人。
就这样,朱同志以一招“无中生有”,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给对方来了个措手不及,以至迫使其就范。

七天之后,这三千多人就派上了大用场。朱同志带着他们向东而去,于横涧山夜袭了元将张知院所率领的一支大军。黎明时分杀入了敌营,姓张的还没搞清状况,就吓得丢下部众一路狂奔而去。
朱同志于是招降了张知院麾下的一干民兵,居然有男女七万多口。他从中则挑选出了两万人,并对他们悉加训练。当然思想教育工作也没落下,一天朱同志就一本正经地对这些人训话道:“你们大伙初时也是人马众多,但终为我所有,为何呢?就是因为你们的将领平素没有纪律、兵士又不懂得操练,这不等于废了嘛。而今这样令你们刻苦操练,就是希望你们能加强纪律性,以保证咱革命的战斗力……就让咱们大家一齐努力,建功立业当指日可待!”自己鼓掌。
众人听了很受用,于是一齐跪拜道:“愿惟公命是从!”
就这样,朱同志依靠自己的大智大勇,尤其是对机遇的正确把握,最终掘到了自己人生事业路途上的“第一桶金”,而他的人生舞台也便因此愈加广阔起来。他的名声自然也愈加传扬开来,一干有志之士便得以闻风而至……




士兵操练

天下乞男子2010-07-08 01:20:1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横涧山,在安徽定远县西北七十四里,上有涧泉。横涧山现名字叫大横山,又叫大红山,因为她是横着的红山。大横山古、神、静、幻、奇。

横涧山远眺



大横山美景



据说此地正是明祖演兵处

天下乞男子2010-07-08 09:11:4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谢谢楼上的,每天更新是一定的,只要网络不出问题。看来这文要入佳境了,反而处理上有点拘谨了,上一节写得就不够理想,光讲故事还不够,给人启发也不够,得让大家乐在其中啊!
“如果长得帅也是一种罪的话,那我可真是罪大恶极!”这句话我自己也乐了半天,但我还担心是否有人能看得明白,可能我处理得还不够好吧!

天下乞男子2010-07-08 13:12:2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修改了一下上面的两段,实在不能容忍有太多的错误,大家注意了啊!!!!!!!




-------------------------------------------------------

当朱同志一行回到濠州时,老郭眼见女婿又给队伍上添了生力军,于是一高兴就把女婿封为了镇抚官,应该相当于一个师旅级吧,级别已经算不低了,只是无奈麾下人数太少罢了。
当时,彭、赵二人虽然急不可耐地称了草头王,但换汤不换药,他们的队伍却仍然没有个规矩:这两位驭下无道,所以其所部多暴横不法,与强盗流寇无异。朱同志眼见他们难成大器,又惟恐哪天有不测惹上身,所以就干脆把那七百人交属他将,他自己则仅仅带着精心挑选出来的徐达等二十四人,准备南去夺占定远,惹不起躲得起——就是在这二十四位之中,其中竟有一大半都成为了大明王朝开国元勋。
不过可惜的是,中途朱同志却得了场急病,不得不半路无功而还。
这么着,眼看将有半月光景,朱同志的病也已大愈了。这一天,他突然听到门外不时有些陌生人边拄着棍子边连声叹息地经过,好奇之余,他就让人去打听是怎么回事。
原来是定远有一处叫张家堡的地方,那里有一支名叫“驴牌寨”的数千人的民兵自卫队伍,他们孤军乏食,无所依属,想要来濠州投效,但又犹豫未决,故而就先派了人来试探一番;老郭等人准备派人前去招抚他们,但又苦于无得力的人可派,所以大家都不免跟着惋惜、遗憾,那边派来接洽的人也就心里不大爽快。
可是,刚听完这番介绍,朱同志腾地一下就从床上坐了起来,他赶忙对徐达等人说:“此机不可失!”
于是他便勉强支撑起身体,赶紧跑到老郭那里主动请缨。老郭则高兴地对他说道:“我就知道非贤婿不能成就此事,然而你大病未愈,如之奈何?”
“感谢帅父挂虑!只是而今又岂是高枕养病之时?一旦咱错失良机,恐怕要被他人捷足先登了!”
“正是,贤婿今若强去,当须人几何?”
“人多了那边一定就会怀疑咱的诚意,十人足矣。”
于是在征得了老郭的首肯后,朱同志就连忙挑选了骑士费聚等二人、步卒等九人,一行十二人便马不停蹄赶往了定远地界。

当时正是盛夏时节,由于赶路太急,又加旧病未愈,身子还有些虚弱的朱同志竟中暑倒下了。所幸并无大碍,六天之后,他们一行人就到达了宝公河,并隔河水与那“驴牌寨”的营地遥相望见。
对方瞧见可能是濠州方面来人了,于是也就加强了防范,以免生出什么意外。“驴牌寨”的兵士们开始全副武装,以昂扬奋发的姿态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这时,朱同志的随从们还有些搞不清状况,望见对方那大阵仗,有些怂包点的竟先害怕起来,哭着闹着想要回去。于是朱同志便劝慰他们道:“现在他众我寡,若是他等想害咱们,走就逃脱得了吗?他若纵马过来,不踩死咱们才怪!你等先不要恐慌,且随咱进他营中去一观究竟,看他对我等是何态度,再细作定夺吧……”
不一会儿,对方营中就走出了两个将领模样的人,他们迎着朱同志一行人就举手大呼道:“喂!我说,你们是哪部分的?”
于是朱同志派人回话道:“我等是濠州方面派来与你家主帅商议大事的。”
那二人赶紧请示了主帅,又回来对他们说道:“请先下马吧,且随我等来!”
既然是人家明确要求的,朱同志就不能不表示一下自己的诚意,尽管他是个带病之身。眼看着朱同志行走困难,又得涉水而往,费聚犹恐对方有诈,于是请求代朱同志渡水前往。值此关节,费聚一番好意当然让人不免感动,但要强的朱同志哪里又肯依:“今日咱们一同来到这里,福祸共之,岂有谁代替谁的道理?”说完,两人便一同前往。
等到了寨子里之后,对方主帅出迎,客套过之后即言归正转:“公等远来,郭公必有所交代吧!”
朱同志答道:“郭公与足下有旧,他听闻足下军乏食,心里很是着急!而今有他处的敌人想要来攻打你部,郭公特派我等前来报之足下。如能和我部合兵一处,那请随我等一同前往;若有他意,也请移营他处以避敌锋芒……”
既然郭大帅如此高情厚谊,对方主帅自然也不好婉拒,于是他便先许了诺,还请朱同志留物为信。朱同志有一平素惯常佩带在身上的香囊,他便解了下来递给了对方,对方则献上了牛脯款待一番。最后,乃对朱同志等言语道:“那就先请你等回去报之郭公吧,待我军换好了着装,一定前往!”仿佛这就是大姑娘要出阁。
朱同志只好准备回去,但他又觉得对方似乎还不够诚意:咋不约定一个确切的日期呢,让我等也好准备恭迎?又咋不派几个有分量的人先行一同前往呢……所以他很不放心,就把费聚给留了下来,让他在这边侯着。
情况果然有变,三天以后,费聚就气喘吁吁地跑了来告知朱老大道:“老大,事情恐怕要搞砸了,看样子那边有另外的打算呢!”他们也许是觉得濠州这处庙太小,该是想投奔别人去。
朱同志一听要坏菜,当即就点起了一支三百人马的精壮队伍,然后带至定远。到了后,他就跟对方说道:“咱晓得你们是被人欺负了,这大仇还没有报。今日若草率从我等去了濠州,恐怕心里还会耿耿于怀。这样吧,让咱们先帮你们把仇给报了吧!”
不是吧,这天底下还有如此的好心人,还有如此免费的午餐?但朱同志一番盛情,对方主帅又不好拒绝。于是,他们就再次口头上应承下来,但心里仍然不免打鼓,搞不清朱同志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他们只是开始对朱同志等人加强了戒备。
看样子事情有些不好办了,好言好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恐怕是不能奏效了,看来得想法子来点硬的了。这个还真有点让人犯难,而且这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必须要智取才行。当时,队伍里恰巧有个勇武的大力士,想到这里,朱同志才计上心来。
朱同志于是把那人叫了来:“咱想用你一回,你可肯效全力?”
“回老大,咱可没二话!”那人拍着坚实如铁的胸脯说道。
如此甚好,朱同志赶紧打发了人去邀请对方主帅来会,暗地里他又指示、部署了一番部众们。
待到对方主帅驾临的时候,只见濠州来的这些同志就跟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一样,看见什么就好奇,他们几次都赶来“围观”人家那位长相、气质都很不俗的主帅,聚而观之,既聚复开,如是者三。看得人家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于是那主帅不禁想到——如果长得帅也是一种罪的话,那我可真是罪大恶极!
如果再让自己与那朱同志相比的话,那可真可谓是云泥之别,老天待朱同志也忒不厚道了。想到这里,那主帅怎不替朱同志向老天鸣不平……
可就在对方主帅自我陶醉、疏于防备之际,那大力士突然杀出,竟一气把人家给绑了。接着,朱同志又派了五十人把那主帅紧紧围在中间,就这样一路神不知鬼不觉地,就迅速簇拥着人家出了营地。对方的人马还不知道出了什么状况,还可能真的以为是自己的主帅魅力实在太大,一下子就招惹来那么多围观的粉丝,大伙脸上都有光啊!
当他们一行人走出了十多里地时,朱同志便回马派人去告知对方部众道:“你们大帅已经随同我们去查看新的营地了,你等可赶紧移营跟来,不要逗留此地了。”一看还有主帅的亲笔谕令(被强迫写下的),对方的兵士们也就当了真,所以赶紧一齐跟了来,不过他们在临行前不但将旧营付之一炬,还统统解散了家属。
最后,跟随到濠州的壮士一共达三千余人,朱同志把他们暂时安置在了一处;为免得生乱,他便请出了老郭为自己与对方主帅修复关系,眼看木已成舟,对方主帅也只得给老郭这个面子了。
就这样,朱同志以一招高明的“无中生有”,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给对方来了个措手不及,以至迫使其就范。

仅仅七天之后,这三千多人就派上了大用场。朱同志带着他们向东而去,于横涧山夜袭了元将张知院①所率领的一支大军。黎明时分,义军突然杀入了敌营,姓张的还没搞清状况,就吓得丢下部众一路狂奔而去。
朱同志于是乘胜招降了张知院麾下的一干民兵,居然有男女七万多口。他从中则挑选出了精壮两万人,并对他们悉加训练。当然思想教育工作也没落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嘛。
一天,朱同志就一本正经地对这两万兵士训话道:“你们大伙初时也是人马众多,但终为我所有,为何呢?就是因为你们的将领平素没有法纪、兵士又不懂得操练,这不就等于废了嘛。而今这样令你们刻苦操练,就是希望你们能加强纪律,以保证咱革命的战斗力……就让咱们大家一齐努力,建功立业当指日可待!”讲得好啊,自己鼓掌。
众人听了颇感受用,于是一齐跪拜道:“愿惟公命是从!”
就这样,朱同志依靠自己的大智大勇,尤其是对机遇的正确把握,最终掘到了自己人生事业路途上的“第一桶金”,而他的人生舞台也便因此愈加广阔起来。他的名声自然也愈加传扬开来,一干豪杰、有志之士便得以闻风而至,如影子一般追随在他的身边……

① 好多书上都把这“知院”当作了人名,其实它应该是一种官衔。宋代以枢密院掌管军政,长官为枢密使;如以他官主持枢密院,称知枢密院事,简称“知院”。后遂为枢密使之通称。


天下乞男子2010-07-08 21:07:2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4、一个好汉三个帮

自打朱同志的人马得到了扩充之后,他这腰杆也就越发硬实了,下一步要紧的,就是积极向外拓展自家的生存空间。不然粮饷从何而出,而且若不做大做强,早晚是要被人吞并的。
就在当队伍略地至一处叫妙山的地方时,突然有一对兄弟率众来投附朱同志,这便是来自定远的冯国用与冯国胜兄弟。
当冯氏兄弟一行见到朱同志时,一向少与真正的读书人来往的朱同志竟很是好奇人家的装束,他忙疑问:你们既然是来投军的,怎么还穿着一身儒士的服装呢?是不是有啥讲究?
原来这冯氏兄弟两个果真不同于那帮泥腿子,二人自幼俱喜读书,精通兵法,他们眼见天下大乱,遂在家乡结寨自保。但纵观时势,恰当大丈夫建功立业之秋,这兄弟两个满腔热血,自然是不甘局促于家乡的一隅之地的。因此,才瞅准了近日来人气飚升的朱同志,准备跟着他这支“潜力股”干一番轰轰烈烈、扬名后世的大事业。

三人坐定之后,时年二十七岁的朱同志于是问道:“看你们这副装扮,想必是儒生无疑了。既是读书人,想必定有高见,恕咱冒昧一问:环顾当今天下,何以为安定之大计呢?”
实在说,这问话不但是有水平的问题了,也可谓是极有气魄!按说你一个政府眼中的流寇头目,安定天下是需要你操心的吗?你自己的日子尚朝不保夕的,你操心的了整个国家吗?再说,就你现有那点见识,天下大势也是你能整得明白的?哪里凉快,哪里歇着去就玩了嘛。可是,这朱同志却偏不,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所谓“当今天下,舍我其谁哉”,朱同志皆有之。他谋事一向就很长远:假使自己将来有幸独据一方,又该当如何平治天下呢?
归根结底,这还是朱同志非凡自信力的一种流露。而且前面也已说过,由于先前徐达等同志的启发,朱同志已经很自觉地开始以天下为己任了——一个人的梦想有多大,他的舞台就有多大!
好在时年三十二岁的冯国用绝非碌碌之辈,也绝非寻常酸腐儒生可比,不然他们兄弟也不会贸然来投这朱同志。在走出家门以前,他早已站在朱同志的立场为他深思熟虑了一番,所以此时前来自然是成竹在胸。冯老大于是慨然陈辞道:“咱们南面的金陵,有龙蟠虎踞之势,古来为帝王之都。以今日来看,我等当先拔金陵,定鼎①于此,然后命将领四出攻伐。救生灵于水火,倡仁义于远近,不要只顾贪图子女玉帛,如此,则天下不难定啊!”
冯老大此言,可绝非一般的书生言论,而是高屋建瓴、具有宏观战略指导意义的切中肯綮之论,而这也才不愧是读书人所独具的不凡识见!想当年,诸葛亮初游金陵一带时,他见此地形势优越之极,乃不禁感叹道:“钟山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而在当时看来,朱同志有能力夺取且有必要夺取的地方,也就是这金陵居首要地位;因为此地既形势险要,又紧靠江浙粮仓,如果能够在这里占稳脚跟,那么对于未来的皇图霸业,无疑将是最为有利的奠基与促进。
夺取金陵就意识着已夺天下之半,聪明的朱同志当然听得出冯老大这番话的分量。所以他当即大悦道:“老天真是待我朱某人恩厚,偏偏又送与我两个智囊,我之大事,可成矣……”从此他便令这兄弟两个紧随在自己身边作参谋,帮着自己筹划机密大事,“皆居帷幄,预机密焉”。

后来这冯老大就一路追随着朱同志破关夺隘,立下了不少功劳;后来朱同志还命他典掌自己的亲兵,委以心腹之用,足见他对冯老大的特别倚重。但可惜的是,至正十八年时冯老大竟不幸病逝于军中,时年三十六岁。为了彰显他的功绩,朱同志称帝后便追封冯老大为郢国公,画其肖像于功臣庙,位列元勋第八。
兄弟双星,其实冯国胜比之其兄也并不逊色,他雄勇多智略,胆气、武功都在其兄之上,因此他后来才成长为了朱同志手下的几员大将之一,堪独当一面之任。冯国胜后来因避讳朱同志“国瑞”的讳,乃被改名为冯胜。他又名宗异,可能是因仰慕东汉开国名将、“大树将军”冯异,所以才取此名的吧。
当大哥死的时候,冯胜早已积功升为了元帅,不过朱同志出于对他的器重和信任,于是命他承袭兄职,典掌亲军。但可叹同患难易、同富贵难,朱同志年老之后翻脸不认人,竟要了冯胜的好看。

① 指建立自己的政权。



宋国公冯胜

天下乞男子2010-07-08 23:28:52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