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惊梦(《明末那些事儿》之二),历史上最纠结惨烈的“三角虐斗”

楼主:赤脚踏沧浪 字数:308190字 评论数:300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028】

第四章 江北四大牛人(11)

获知高杰在扬州大开杀戒,督师大人史可法心急如焚,他快马加鞭,马不停蹄,直奔扬州。
如果放在太平盛世,高杰的疯狂行径,早就犯下诛灭九族的大罪,但在敌兵压境的乱世,朝廷还得依靠这些武将,他们又是拥戴皇上登基的功臣,史可法徒唤奈何,“和稀泥”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好在史可法忠正无私的良好声望,令高杰一向畏服。他听说史督师马上就要来到,自知理亏,赶紧催促手下将士连夜挖出几十个大坑,把暴露在路途和野外的尸骨全都掩埋起来。
第二天,高杰带领全体将官都穿上“橐鞬服”肃立道边迎谒。这“橐鞬(tuo jian)服”可不是一般的戎装,而是军人拜见上级领导时的礼服,这不仅是对领导的尊重,更是为了表示愿意服从领导指挥。
在拜见史大人时,高杰由于紧张,面容神色都变了,手足无措,汗流浃背。史大人则面沉似水,严肃地说:“将军之所以位尊身贵,是因为有皇上的封赐;如果不遵从朝廷的号令自行其是,那么各地的军人及扬州的百姓,都可以弯弓攒射将军!”
高杰神情沮丧,无言以对。
史大人语气和缓下来,勉励高杰大敌当前,重任在肩,要心存忠义,努力进取,捍卫国土,收复失地。随后他又一一接见和诫勉高杰手下的副将、参将,和颜悦色,喻以大义,这些将官们都深受感动。
可高杰老兄是个给点颜料就想开染坊的人,见史大人如此胸怀坦荡,平易近人,对其泄愤杀人之事也没有提起追究,不禁胆子又壮起来,要求史大人为郑元勋报仇,诛杀扬州知府马鸣騄,打开城门接纳大兵。
这可真应了孔老夫子那句话:“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高杰就是这样一个浅薄的小人。
史大人摇摇头坚决地拒绝了。


于是高杰把史大人留在了军营里,将其随行人员都分散到自己麾下各营,然后派出一百名亲信安插在史大人身边。
高杰这些亲信每天抱着刀侍立在史大人左右,名义上是保护,实际是监视和软禁。四方来往的文书,都是高杰看过之后才允许交给史大人或派人送出。
心中有底的史大人眼都不眨,神情自若,毫不为意,仍是那么坦荡,那么真诚,那么殚精竭虑、心无旁骛地操劳国事。
高杰的事必须有一个妥善的解决,史大人经过深思熟虑,建议朝廷让高杰“屯兵瓜州”。
瓜州距离扬州仅四十里,也是一个比较富庶的地方,且有城有水,环境优美。高杰释然了,虽不十分满意,但毕竟众多将士的家属有了一处不错的安置地。
高营全体将士既佩服史大人的勇敢无畏,又敬重史大人的公正无私,都心悦诚服地表示接受史大人的调遣,跟随史大人效忠疆场,收复失地。
一场持续两个月之久的扬州危机总算化解了。
赤脚踏沧浪2015-04-09 20:30:0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029】

第四章 江北四大牛人(12)

高杰离开了,扬州安定了,督师大学士史可法又马不停蹄,迅速赶往淮安(今江苏淮安市)和临淮(今安徽凤阳县)。
东平伯刘泽清见高杰先期抵达扬州,于是不再前进,就在淮河两岸大肆抢掠;而广昌伯刘良佐进入凤阳府临淮县,也遭到城内士民的顽强抵抗,兵民交火,打得鬼哭狼嚎,人仰马翻。
史大人又是一番苦口解劝,竭力调解,二刘倒不像高杰那样固执难缠,刘泽清收敛起自己的部队驻扎淮安城外,刘良佐则移军寿州(今安徽寿县)。
史大人唯恐将司令部设在瓜州的高杰桀骜不驯,为了防范和牵制,又调遣忠厚憨直的老将黄得功驻军扬州附近的仪真(今江苏省仪征市)。
江北四大牛人都进入了各自的防区,督师大学士史可法终于长出了一口气。他坐镇扬州,设立官署,升帐办公,并派人寻访先帝的梓宫及太子、二王的下落。
李自成山海关战败后放弃京城西撤;大清摄政王多尔衮抢占了北京,仍余勇可贾,命令八旗兵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穷追不舍,迅速向山西推进。趁此机会,山东、河南的豪杰之士纷纷起事,以“擒贼复明”为号召,杀掉大顺朝李自成派遣的官员,占据城寨固守自保。
面对复杂的斗争形势,史可法上书,请求朝廷立即派出使者,带着弘光帝就任监国和登极称帝时的两封诏书,宣谕山东、河南一带,使这里的军民知道,大明朝在南京又有了真命天子。
当前黄河流域的州县大都混乱不定,原有的地方官或逃或亡,史可法请求皇上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让朝内朝外的官员留心和举荐才胆不凡堪当重任者,送来前线,充实各处的地方官。
在扬州,史可法还招募了一百多名精通武艺的壮士,并设立礼贤馆,专门招徕四方智谋之士。精通天文学的应廷吉、才高八斗的侯方域、勇猛敢战的刘肇基、侠肝义胆的何刚,视死如归的吴尔埙,著名诗人阎尔梅,都萃聚于督师史可法麾下。
其中浙江人吴尔埙,北京陷落时归降了大顺朝李自成,后来他趁乱逃出,投奔扬州史可法大营从军。他听说老朋友祝渊近日要回浙江老家,就剁下一根手指交给祝渊说:“兄此次返浙,请转告我父母,拿出全部家资助饷为我赎罪。如果有一天我战死沙场回不去了,就拿这根手指葬了我吧。”(“以此指为葬”)
祝渊含泪答应了。
一时间,扬州城内人才济济,江北四镇厉兵秣马,在南京的马士英也努力为前方部队筹措粮饷,南明政权在军事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随后,史大人又听到两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安庐巡抚张亮向朝廷上书,认为闯贼西奔,有机可乘,情愿辞去现有职务,率军西征,扫灭反贼。
而建阳知县蒋芬更是自告奋勇,拿出自己的俸禄制造火器,并招募勇士朱千斤、刘铁臂等,写血书向弘光帝请战。
史可法大人终于可以欣慰地笑了。
但笑容在他的脸上并没有停留多久,很快就凝固了。因为一场更加激烈的内斗即将爆发,冲突双方的主角竟然是大将“黄闯子”和“翻天鹞”。
赤脚踏沧浪2015-04-10 10:00:5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030】

第四章 江北四大牛人(13)

▲▲ 一波才平,一波又起
本来,史可法安排靖南侯黄得功在距瓜州不远的仪真升帐办公,高杰就感觉如芒刺在背,浑身不自在,这天又接到报告,说黄得功带领一哨人马正悄悄向瓜州靠近,高杰大吃一惊,立即派出一支精兵在中途埋伏,并恨恨地说:“这一回,定要生擒黄闯子!”
其实黄得功并不是来偷袭高杰的,而是来迎接前往九江(今江苏省镇江市)赴任的族弟黄蜚。黄蜚原本不姓黄,可他的舅舅——大名鼎鼎的前辽东总兵黄龙没有子嗣,就过继了他并由他继承官位,黄蜚这才跟靖南侯黄得功续上了谱、联了宗,结为兄弟,关系还相当不错呢。
史督师推荐黄蜚镇守九江,赴任前,黄蜚想去朝见弘光帝,但需要经过高杰的防区。他唯恐遭受高军劫掠,就写信给兄长,请求保护。为人仗义的黄得功二话没说,跨马提鞭带领三百轻骑兵就向瓜州方向奔来。
中午时分,老将军黄得功来到一处名叫土桥的地方,招呼士兵解鞍下马,埋锅造饭。饭刚做熟,突然喊杀声四起,飞矢如雨,黄得功手下马不及上鞍,人不及顶盔掼甲,眨眼间死伤一片。
黄得功被打懵了,怎么也没想到此地会有埋伏。他大叫一声,腾身上马,高举铁鞭,就往外冲。怎奈胯下战马被乱箭射中,头部攒集了几十支利箭,訇然倒地。这是黄得功花费千金购买来的宝马良驹,惨死在土桥,黄得功心疼得差点落下泪来。
但不容迟疑,黄得功赶紧跳上旁边一匹无主的战马(主人已被射死),双鞭运转如风,拨打雕翎,护住全身,像一头发疯的猛虎,哮声如雷,溃围而出。
高杰麾下一员骁勇的大将骑一匹大黑马,高举金顶狼牙槊,率领着十几名骑兵,看来是记起了高杰要活捉黄闯子的命令,一个劲催动战马紧追不舍。
黄得功气恼已极,猛然回身,断喝一声,把敌将劈头砸下来的狼牙槊夺在手中,远远扔出,然后运足力气,双鞭齐下,把敌将连人带马打得稀烂。
后面的追兵一下子怔住了。这时黄得功又从腰后抽出雕翎箭,搭弓在弦,连发七箭,七名追兵应声落马;箭射光了,他就挥动铁鞭,纵横驰奔,又杀死三名敌将。其他追兵再不敢紧逼,眼睁睁看着黄得功跨马提鞭,缓缓离去。
可黄得功带来的三百骑兵却都已抛尸沙场,再也回不去了。
回到仪真的黄得功暴跳如雷,咬牙切齿,他如何能咽下这口窝囊气?
赤脚踏沧浪2015-04-10 16:50:2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031】

四章 江北四大牛人(14)

回到仪真的黄得功暴跳如雷,咬牙切齿,他如何能咽下这口鸟气?
他一边派人向南京政府申诉,一边调兵遣将,并联络老战友刘良佐,发誓要与“翻山鹞”高杰决战到底。
眼看江北四镇中战斗力最强的和实力最雄厚的两支军队就要惨烈火并,督师大学士史可法赶紧派江北监军万元吉前去和解,万监军磨破了嘴皮子,好说歹说,可黄得功铁青着脸,就是不说一句话。万元吉无奈,只得飞报史可法,说自己已无计可施,只能由督师大人您亲自出面了。
这时正赶上黄得功的母亲去世,史督师亲自赶来吊祭老人家。哭拜之后,史大人站在灵堂前诚恳地对黄得功说:“土桥之战,人们都知道错在高杰,请老将军看在国事危急、再也经不起折腾的份上,看在刚刚故去的深明大义的黄老夫人的面子上,平息怒火,抛弃个人恩怨,让全天下都谴责高杰的不义,感念老将军顾全大局的耿耿忠心吧。”
听督师大人如此说,黄得功脸色逐渐和缓了,但终因损失这么多弟兄和马匹而心存芥蒂。
于是史可法再次派万元吉前往高杰军营调解,对高杰说:“靖南侯已经听从督师大人的劝告,高将军难道因为爱惜几百匹马就要危害国家大事吗?”
高杰自知理亏,无言以对,只好挑选出一百匹战马赔偿黄得功,可送来的战马大多羸弱不堪,来到仪真大营不久,有的就病倒了。史可法无奈,只得自己拿出三千两银子代替高杰补偿黄得功,并命令高杰拿出一千两银子为黄老夫人送葬,这场纠纷才算了结,可因为内讧造成的裂痕却是永远难以弥合了。

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史可法督师扬州的本意,是稳固江北,然后统领四镇之兵“讨贼西行”,收复失地,可实际上他根本指挥不动江北这四大牛人,他的主要精力都耗费在了息风灭火、调解矛盾、排除纠纷上,活脱脱成了一个救火队员。
本来,明朝从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之后,重文轻武、以文治武的行政格局已经形成,皇帝和朝廷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出任统帅者如督师、总督均为文臣,武将即使贵为总兵,官居一品,封伯封侯,也必须接受督师、总督的调遣和节制,谒见时都要大礼参拜,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二百多年。
也许由于受到压抑的时间太久了,崇祯末年,武将拥兵自重的现象已露端倪,但除个别将领如左良玉外,武将们还没有人敢于公然违抗朝廷所派重臣调遣和节制的,可如今,高杰、黄得功、刘泽清等人自恃定策之功,骄横傲慢,蔑视文臣,侵害百姓,并且相互争斗,势如水火,而督师大人史可法“既不能以德感化,又不能以法节制”,只能苦苦解劝和恳求。
看来,大明王朝以文治武的的局面已经结束,武将跋扈称雄的时代来临了。而这种持续激烈的冲突和内耗将会彻底摧毁大明王朝复兴的一切希望。
赤脚踏沧浪2015-04-11 10:09:1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libinhhu 2015-04-10 16:28:05
楼主这部写完,还写隆武和永历吗?
-----------------------------
是的,一直会写到李定国和郑成功两位大英雄的结局。
赤脚踏沧浪2015-04-11 16:35:1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032】

第五章 大闹武英殿

▲▲ 清流与浊流
正当史督师在江北为弥合武将之间、兵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打躬作揖、委曲求全、疲于应付的时候,南京朝廷之上,大臣们窝里争斗,闹得也是乌烟瘴气、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
由于拥立新皇时各怀私心、意见不一,朝野群臣已经撕裂成对立的两派,一派以史可法为旗帜,一派以马士英为首领。
但仍用“立贤派”、“立亲派”或“挺潞派”、“挺福派”来称呼这两派已不确切。因为自从朱由崧“监国”(代理国政)以来,拥立潞王朱常淓的一班人已经缴械投降,铁杆的东林党人吕大器甚至迫不及待,催促朱由崧赶快登基称帝。其中最典型的是东林党的领袖人物钱谦益。
钱老头冒着酷暑步行到高弘图的府邸探听消息,热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干渴难耐,他脱掉外衣,连喝了三、四碗绿豆汤,才缓过劲来,问:“结果如何?”高弘图告诉他,福王朱由崧登极,已是不可逆转的事实。
钱谦益立即满脸沮丧,告辞欲行。高弘图赶忙拉住他说:“天子可是不能对抗的啊!”钱谦益一下子醒悟了,又慢慢坐稳,吩咐仆人道:“我虽然被免职,但罪过早已赦免。快!去给我买顶乌帽子(黑帽子),我也去长江岸边接驾。”

放弃了拥戴潞王主张的“挺潞派”已经不成其为“挺潞派”,史书中对这些人还有一个称呼,叫做“清流”。
名副其实,所谓“清流”清一色由文臣组成,骨干人物是督师史可法、大学士姜曰广、吏部尚书张慎言、吏部左侍郎吕大器等,都是东林党人,但也有例外,比如高弘图,他不仅不是东林党,曾经跟东林党还有过过节。
东阁大学士高弘图,字研文,山东胶州(今山东胶州市)人。天启元年(1621)他曾举荐著名的东林党人赵南星,但在高弘图做陕西巡按时,因向朝廷推荐自己的下属,却遭到赵南星的弹劾,因此对东林党人心怀怨愤。
但对魏忠贤的阉党,高弘图也不感冒,因为他认为阉党多行不义,无法无天,早晚完蛋。崇祯五年(1632),高弘图升任工部右侍郎,却听说皇上派遣一个他最信任的大太监张彝宪来总理户、工二部,有这样一个人做领导顶头上司简直是奇耻大辱,高弘图干脆把为张彝宪准备的办公桌椅全刷上赤黑色的不干漆,同时七次上书要求退休。
崇祯帝恼火了,将其罢官,于是高弘图在家赋闲了十年。崇祯十五年(1642),大清兵侵扰胶州,高弘图出资数十万帮助守城,崇祯帝听说后予以嘉奖,重新起用他担任了南京户部尚书。
可以说,高弘图是一个党派色彩不很明显的人。
在弘光朝,高弘图可是一个重量级人物。很多人认为,史可法督师扬州后,首辅大学士的帽子就砸到了凤阳总督马士英头上,其实,很长一段时间,真正掌握弘光朝“票拟”(代皇帝批答臣僚奏章)大权的,是党派色彩相对淡薄的高弘图。
赤脚踏沧浪2015-04-11 16:56:3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东方烈火 2015-04-11 19:19:32
楼主写的不错,看了楼主的其他两篇文章,感觉楼主写的真心不错,完全没有烂楼的行为,为楼主赞一个
-----------------------------
谢了。愿朋友多提宝贵建议。
赤脚踏沧浪2015-04-11 22:07:5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钱谦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晚号绛云楼主人,苏州府常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万历三十八年探花。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崔呈秀作《东林党人同志录》将钱列为党魁,王绍徽编《点将录》称其“浪子燕青”。学问渊博,泛览史学、佛学,作为明末清初文学领域的集大成者,钱谦益领导这一时期的文坛长达50年。
赤脚踏沧浪2015-04-12 00:59:3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更正)
但对魏忠贤的阉党,高弘图也不感冒,因为他认为阉党多行不义,无法无天,早晚完蛋。崇祯五年(1632),高弘图升任工部右侍郎,却听说皇上派遣一个他最信任的大太监张彝宪来总理户、工二部,有这样一个人做顶头上司简直是奇耻大辱,高弘图干脆把为张彝宪准备的办公桌椅全刷上赤黑色的不干漆,同时七次上书要求退休。
赤脚踏沧浪2015-04-12 13:20:2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034】

第五章 大闹武英殿(3)

▲ ▲ 廷 辱
南京的“清流派”和“浊流派”各自检阅了自己的阵容后,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对方。他们争斗的目标很简单,都是想把自己一班人尽可能多地安插进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里去。不同的是,“清流派”人士大多为官清正,他们所看重的也多是一些忠义正直之人。
有关人事和组织工作的大权掌握在“清流派”吏部尚书张慎言及其副手吕大器手里,他们从容不迫地将许多素有名望的“正人君子”不断推上重要领导岗位。一时间,名高德劭的才智之士纷纷出山,效力朝廷,让人们感觉国家中兴似乎真的有了希望。
“浊流派”官员眼睁睁看着一个个他们不喜欢的人进入朝廷,占据要职,气得肚皮鼓鼓的,却无计可施。他们只能等待,并努力寻找突破口,以便发动反击。
很快,他们找到了这个突破口——起废。

所谓“起废”,就是重新起用被贬黜的官员,以解决当前人才匮乏的问题。
早在史可法督师扬州前,张慎言举荐赋闲在家的前大学士吴牲、前吏部尚书郑三俊时,刘孔昭提出可否起用阮大铖,被史可法毫不客气地回绝了:“阮大铖投身魏忠贤,属先帝钦定逆案,不得多言!”
现在史可法离开南京,刘孔昭无所忌惮了,五月二十二日,他再次提议起用好朋友阮大铖。坚持原则的张慎言当然不同意,明确告诉刘孔昭等人:“五月三日颁布的监国诏书里有一句话‘逆案不得轻议’,难道你们都视而不见吗?”
碰了一鼻子灰的操江提督、诚意伯刘孔昭知道不搬掉张慎言这块绊脚石,好朋友阮大铖就永无出头之日。他晚上在家里张罗了一桌丰盛的酒菜,邀请灵璧侯汤国祚、忻城伯赵之龙等勋贵前来商议对策,计划赶走吏部尚书张慎言。
第二天早朝,群臣拜见弘光帝议事后,太监宣布散朝,但声音还没落地,突然有人窜出朝班大吼一声:“大家不要动!”众官吓了一跳,只见刘孔昭几步冲到吏部尚书张慎言跟前,指着张慎言的鼻子破口大骂:
“你今日讲推荐,明天说升官,专选文臣,排斥武将,借职权之便结党营私,真是个大大的奸臣啊!”
灵璧侯汤国祚、忻城伯赵之龙等勋臣也在后面叽叽喳喳,不停叫嚷:“奸臣!奸臣!”喧闹声响彻整个大殿。
赤脚踏沧浪2015-04-12 15:41:3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035】

第五章 大闹武英殿(4)

第二天早朝,群臣拜见弘光帝议事后,太监宣布散朝,但声音还没落地,突然有人窜出朝班大吼一声:“都不要动!”众官吓了一跳,只见刘孔昭几步窜到吏部尚书张慎言跟前,指着张慎言的鼻子破口大骂:
“你今日讲推荐,明天说升官,专选文臣,排斥武将,借职权之便结党营私,真是个大大的奸臣啊!”
灵璧侯汤国祚、忻城伯赵之龙等勋臣也在后面叽叽喳喳,不停叫嚷:“奸臣!奸臣!”喧闹声响彻整个大殿。
张慎言乃五世老臣,侍奉过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弘光五任皇帝,到明年就七十岁了,满头白发,银髯飘拂,他纹丝不动地站在朝堂上,紧闭双唇,一言不发,冷冷地瞧着这伙蛮横霸道的家伙。
给事中罗万象首先看不下去了,厉声喝道:“慎言一生清白,安得指为奸邪?”
御史王孙蕃也说:“举荐人才,是吏部的职责,为什么在朝堂之上辱骂德高望重的老臣!”
见群臣纷纷指责他,刘孔昭脸上青筋突起,狂躁不安,突然从袖子里掏出一把小刀,大喊一声:“今日必杀此老奸!”明晃晃地举着就向张慎言刺去。
张慎言见势不好,踉跄地在群臣之间辗转躲闪,众大臣都大惊失色,朝堂上乱作一团。
最后还是司礼太监韩赞周实在忍不住了,在殿角尖音大喝一声:“住手!自古无此朝规,简直是目无天子!”
刘孔昭一怔,这才收起刀子,左右观望后,索性伏在地上痛哭起来。他边哭边诉说,好像受了极大的委屈似的:
“老贼张慎言举荐的吴牲、郑三俊,都是渎职误国、十恶不赦的罪人。当初迎立皇上时老贼就千推万阻,怀有二心,现在又欺上瞒下,滥用职权,请求陛下收回召见吴牲的谕旨,严惩张慎言。”
从小养尊处优的弘光帝哪曾见过这等阵势,早吓得傻眼了,不知如何是好,他瞅瞅这个,瞧瞧那个,两手一摊十分无奈地说:“众位爱卿要和衷共济啊!有事多协调,勤商量,不要这样偏激才好。”说完叹口气慢慢踱进后宫去了。


张慎言老头儿踉踉跄跄,不知道怎样回的家,他浑身哆嗦着给皇上上书,要求辞官还乡。
刘孔昭也没闲着,他把太常寺少卿李沾找来,让他专门写了一篇《勋臣愤激有因疏》,说刘孔昭这些勋臣大闹朝堂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因为他们拥戴皇上有功,却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李沾的奏章重翻当初“迎立”的旧账,为刘孔昭等人歌功颂德,大肆攻击吕大器和张慎言等清流人士。
朱由崧拿着张慎言和李沾的两份奏章还没看完,罗万象、高弘图、姜曰广的奏章又到了。
给事中罗万象说得最明白:皇上登基后,首先荣获封爵的是江北四镇,怎么能说张慎言排斥武臣,专用文臣呢?先帝崇祯对武臣倒很宽容,可武臣尽忠于先帝的又有几人?大明祖制就是票拟权归内阁,监察权归言官,从来没听说委任勋臣负责纠察弹劾。如果勋臣有了纠察弹劾的权力,那文臣们还有活路吗?
首辅高弘图的意见是:文武官员各有职掌,不得相犯。即便同为文官,六部中各部之间也不能相互干涉。吏部的职掌就是用人,张慎言推举吴牲、郑三俊完全是在履行本职工作。唐肃宗时勋臣恃宠跋扈无礼于朝堂,多亏监察御史李勉铁面无私,弹劾重治,群臣才知道了朝廷的威严;汉朝初创时不辨尊卑,多无章法,是博士叔孙通制定出朝仪典制,使臣民有所遵依,才显示出了帝王的尊贵。我如今忝居辅臣之列,坐视庄严的朝堂之上,如同纷争不休的闹市却束手无策,真是万分惭愧,请皇上罢免我的官职吧!
大学士姜曰广也托病辞官要离开朝廷。远在扬州的史可法听说了这些事,不由摇头长叹道:“党祸起矣!”
他赶紧上书说:昔日吴牲奉命南征,只因等候宣化总兵唐通的兵马未到,才延误了战机被罢官,其实他清廉刚直,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慎言的举荐并无不当。如果众臣有不同看法,应该平心静气地辩论,何至于不顾法纪、喧呼痛哭呢?如果让江北的骄将悍卒听到了,不是会更加轻视朝廷、难以约束吗?
面对这么多的奏疏和意见,秉性柔弱的朱由崧根本理不出个头绪:一边是定策有功的勋臣,一边是勤恳工作的文官,任谁他都不想伤害,只好一边褒扬刘孔昭“有功社稷”,一边迅速派出鸿胪寺官员前去安慰和挽留高弘图、姜曰广、张慎言。

赤脚踏沧浪2015-04-13 10:42:5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036】

第五章 大闹武英殿(5)

三天后(五月二十六日),朱由崧把几位内阁大臣请到行宫,对高弘图等人说:“国家多事,正依赖各位先生,先生怎么能轻言离去呢?”
高弘图极为痛心地说:“臣等不敢轻言离去,只是在用人上,臣认为行,勋臣就认为不行,臣认为不行,勋臣就认为行,是非完全颠倒错乱了,臣如何还能在位呢?”
朱由崧双眼望着高弘图,态度诚恳地说:“朕在行政、用人上所知甚少,众位爱卿所言无一不从,请不要疑心多想!”
高宏图也推心置腹地告诉皇上:“吏部张慎言清正有品,兢兢业业,所举荐的人才都久负名望,为何反被指责为有罪?北方失身闯贼的大臣不能用,江南现有的人才本来就没多少,如果再总是不合勋臣的心意,让朝廷还能去任用谁呢?至于武将选用,那是兵部的事,原本就跟吏部尚书无关。”
朱由崧身体前倾,认真听着,不住点头。随后高弘图、姜曰广又谈起皇上身边的太监侍宠营私的一些事,朱由崧面容严肃地说:“我已经知道了,这些近臣贪赃受贿,煽风点火,真让人痛恨哪!”
朱由崧应该不是个浑浑噩噩的人,他观察了一些事情,也思考了不少问题,但就是迟迟没有行动。他知道刘孔昭等人的行为确实是太蛮横嚣张过分了,把他这个皇上也根本不放在眼里,但要惩治刘孔昭,他却缺乏这样的勇气和魄力。
朝堂上这些严正的文臣都有些古板,他感觉身边没有几个能说心里话的亲近人,再说要稳稳当当坐在龙墩上,也不能没有那些掌握军权、拥有实力的武人呀。

满肚子屈辱的张慎言等待了几天,也不见皇上主持公道,刘孔昭不仅没有受到惩治,反而以翊戴之功获得表彰,老头子彻底失望了,他知道自己在南京朝廷已经呆不下去了,于是最后一次向弘光帝上书。
他回顾了自己忠心报国、屡遭贬谪的坎坷一生后,心情沉痛地说:“待罪铨曹(吏部)二十日,即被刘孔昭攻扞,已不能正常履行职责,唯有一去而已。可怜我的儿子履旋在流寇占领阳城(今山西阳城县)的时候,坚毅不屈,投崖而死,只有一个孙儿,年龄尚幼,不知流落何地,看来,今后我只有跟和尚道士为伴了。”
从此,老头子不再上朝,“撂挑子”不干了。六月二日,弘光帝命吏部官员敦促张慎言到部治事,张慎言不应。六月十日,朝廷终于同意了张慎言的退休申请。
但此时山西已被农民军攻陷,张慎言无家可归,只得流流浪于芜湖(今安徽芜湖市)、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一带,万幸的是,他的小孙子尚在人世,辗转奔波前来寻找他,张慎言流着眼泪笑着说:“有生之年还能祖孙团聚,我心愿足矣。”。
第二年南京被清军占领,张慎言终日郁郁,疽发于背,告诫孙儿不准用药,最后忧愤而死。
张慎言,字金铭,山西阳城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弘光五朝,于弘光元年(1645)秋季含恨而死,终年六十九岁。
赤脚踏沧浪2015-04-13 17:27:4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且将心事付瑶琼 2015-04-13 13:51:35
张慎言举荐的前大学士吴牲、前吏部尚书郑三俊......
-----------------------------
吴牲,字鹿友,福建莆田市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历任知县、山西道御史,因反对魏忠贤专权而罢官。崇祯初年,起用为山东道,请定“媚珰诸奸罪案”。崇祯十五年六月,拜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崇祯十六年三月,湖广一带农民军猖獗,皇上命吴牲前往湖广督师,吴牲请求统带精兵三万,可朝廷已无兵可派,只是催促吴牲速行。吴牲不得已,五月辞朝,逗留不进,皇上发怒,将其充军发配,吴牲刚走到南康,北京就被大顺军攻陷了,吴牲写信请求史可法发兵救驾。
弘光帝即位南京后,史可法请求赦免吴牲的罪过,吏部尚书张慎言举荐任职,但被诚意伯刘孔昭所阻,不得起用。隆武帝即位,以原官相招,没有赴任。永历二十四年去世,年八十二。
赤脚踏沧浪2015-04-13 21:21:1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郑三俊,字用章,安徽建德(今安徽东至)人。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授元氏知县,累任南京礼部郎中,归德知府,福建提学副使。
天启初年,被召为光禄少卿,改太常。魏忠贤因郑三俊清廉望重,暗地里想结为心腹,特以户部侍郎官职晋升郑三俊,而斥徐大相、李三才2人。郑三俊即上疏救徐大相、李三才,而揭露魏忠贤之流的罪恶。魏忠贤自此深恨郑三俊。
崇祯初,官拜南京户部尚书,后转吏部尚书。十五年,召为北都吏部尚书。郑三俊为人端严清亮,正色立朝,多引荐贤士。家门前悬挂有“天子三问”匾额。
崇祯皇帝死,郑三俊极度悲伤,遂披黑衣入山,自号巢云老人,筑一室曰“影庵”。卒年84 岁,著有《巢云》、《影庵》2集行世。
赤脚踏沧浪2015-04-13 23:37:0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037】

第五章 大闹武英殿(6)

▲▲“ 路青天”
南京朝廷两派争斗第一回合,“浊流派”完胜,史可法被排挤出朝,督师扬州;
南京朝廷两派争斗第二回合,“清流派”惨败,张慎言被驱逐离京,无家可归。
一直躲藏在幕后的马士英笑了。
其实史可法被排挤出朝堂时,马士英大权在握,可他并没有多少胜利的喜悦,而是感觉到一种空前的孤独和悲哀。那么多人在挽留史可法,那么多人在为史可法鸣不平,史可法就像一位当红的大明星,拥有众多的粉丝和支持者。
而马士英自己呢,除了几个勋臣和太监,在朝在野又有多少同盟者?甚至有人竟指斥他是嫉贤妒能的奸贼秦桧。真的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现在赶走了掌握人事大权的吏部尚书张慎言,总算是撕开了一道口子,但马士英并不想就此止步,他要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史可法、张慎言之后的第三个目标——是淮扬巡抚路振飞。
为了同“清流派”抗衡,马士英向弘光帝提议,让忻城伯赵之龙总督南京城防军务,推荐姐夫越其杰担任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妹夫杨文骢担任兵部主事,并派贵州老乡田仰去替代“总督漕运,巡抚淮扬”的路振飞。
朱由崧不明就里,也不了解路振飞的具体情况,就糊里糊涂同意了。
殊不知,弘光帝这一轻率的决定,无异于自毁长城,给京城和江北的防御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害。


赤脚踏沧浪2015-04-14 09:43:3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路振飞字见白,号皓月,是一个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的人。
他出生于广平府曲周县(今河北省曲周县)一个名门望族,从小聪明好学,过目不忘,天启五年(1625)考中进士。
路振飞步入仕途的第一份工作是泾阳(今咸阳市泾阳县)知县。当时正是九千岁魏忠贤重权在握、炙手可热的时候,许多官员争着给他修建生祠。泾阳位于陕西八百里秦川的腹地,路振飞的上司也想讨好九千岁,就相中了这方风水宝地,但七品芝麻官路振飞竟一口回绝,那话说得是相当干脆:我的地盘我做主,“宁以获罪,祠不可建”。气得上级领导直翻白眼。
泾阳住着一位退职回家的前吏部尚书张问达,因触怒了权阉魏忠贤,被诬陷贪污受贿,责令地方官向他追赃白银十万两。可路振飞不买阉党的账,阳奉阴违,故意拖延,直拖到九千岁魏忠贤恶贯满盈被崇祯帝赐死,张问达一案才不了了之。
路知县不仅刚直无私,胆识俱备,还“善于骑射”。有一支农民军侵入泾阳县境,路振飞率领乡勇亲冒矢石将其击走,并创作了一首《散伙歌》传入农民军以“离散其众”,很快使这支农民军自动放下了武器。
其他州县的官军路过泾阳时,路振飞都派人预先准备好粮草,放置在县界上,这些一向军纪涣散的士兵慑于路振飞的威名,总是知趣的绕道而行,“县得无扰”。
路振飞在泾阳共任知县六年,为官清廉,征收赋税公平得法,一丝一毫也不多要,严禁县衙里的差人下乡勒索百姓,并赈济穷人,体恤囚犯,老百姓安居乐业,都称呼他为“路青天”。
赤脚踏沧浪2015-04-14 11:40:2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038】

第五章 大闹武英殿(7)

路振飞过人的才干和果敢的作风引起了崇祯帝的重视,崇祯十六年(1643)秋天,路振飞被破格提拔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淮扬。这一年,他已经五十四岁。
作为全国重要的产粮区,淮安与扬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时,农民起义的浪潮已经席卷了大半个中国,闯王李自成的大顺军横扫中原,窥视江北,大明江山风雨飘摇,岌岌可危。
忠心耿耿的路振飞可谓临危受命,但他成竹在胸,毫不慌乱,到任后立即招募乡勇,组织民团,加强战备,规定“淮安七十二坊,各集义兵”,每家至少出一人,武器自备。每坊(社区)选出社长、副社长各一人,带领乡勇白天操练,晚上巡逻。连淮安的读书人也被发动起来,脱掉长衫,换上戎装,成为这支地方义勇军的大小头目。
淮安府库里本来存有准备向北京漕运的粮食四千石,但黄河以北已被大顺军控制,漕运粮食的水路完全阻断,路振飞果断下令,把这些粮食全部分发给当地穷苦的百姓。
路巡抚亲自下校场阅兵,对武艺高强的勇士,犒劳牛肉美酒,赏赐银币。义勇军心情振奋,欢腾跳跃,士气高涨,黄淮一带很快集结起一支数万之众的劲旅,
从华北战场上溃败下来的官军逃到这里,丝毫不敢骚扰放纵,都远远地躲避绕行。
路振飞派金声桓、马得功等十七员武将率军分段防守黄河,从徐州、邳州、宿迁到清河、安东、沐阳,壁垒相望,相互为援,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御敌防线。
江北一带能够安然无恙、坐享太平,跟路振飞的赤心保国、调度有方是绝对分不开的。
赤脚踏沧浪2015-04-14 16:37:0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使用了2010 2015-04-14 08:37:25
顶,保持进度
-----------------------------
谢谢朋友一路相伴和支持。
赤脚踏沧浪2015-04-14 19:13:2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临晋公民 2015-04-14 11:07:41
继续支持
-----------------------------
谢谢朋友。
赤脚踏沧浪2015-04-14 20:45:0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libinhhu 2015-04-13 21:23:40
精彩!
-----------------------------
谢谢鼓励。
赤脚踏沧浪2015-04-14 22:37:57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