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惊梦(《明末那些事儿》之二),历史上最纠结惨烈的“三角虐斗”

楼主:赤脚踏沧浪 字数:308190字 评论数:300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300】

第十八章 最后的哨兵(9)


知道大势已去,破罐子破摔的朱由崧反倒镇定了,这一天他连续颁布了三道圣旨:
一、全城戒严,白天也城门紧闭,官绅家眷一律不得出城。目的当然是为了安定人心。
二、选定的淑女王氏、阮氏、周氏放还母家。因为大婚难以举行,他不愿白白断送这些女孩子的青春。
三、召集梨园子弟进宫演戏。
从午后到夜晚,朱由崧一直与宫内大小太监不分尊卑地杂坐在一起,一边饮酒一边看戏,一直闹腾到二更时分。朱由崧赶走戏班子,突然命人备马。他带领几十个宫廷人员,趁夜深人静悄悄打开聚宝门(今中华门),向黄得功驻守的芜湖方向匆匆而去。
第二天凌晨,得知皇上已经出逃,马士英保护着邹太后和自己的家眷,以黔兵六百人做护卫,也弃城前往浙江。

国家一把手、二把手都逃之夭夭了,可文武百官并不知情,睡了一宿觉伸个懒腰爬起来上班,却见皇宫大门洞开,宫女太监乱窜,才知道出了大事。
这些大臣什么都顾不上了,也赶紧回家拉着家人出逃;有守着家财不愿离去的,就将家门口能够代表官宦门第的标识尽量想办法抹掉。
城中大乱,内外鼎沸,士绅百姓惊惶无主,男男女女纷纷出城避难,扶老携幼者不可胜数。可没过多久,这些人又乱哄哄地急急往城内涌。原来城外也乱套了,到处都是乱兵溃卒、暴徒无赖在抢劫掳掠。
最可怜的是那些毫无社会经验的的宫娥彩女,她们除了美丽性感之外几乎一无所有,在大街上金莲蹒跚,寸步难行,眼泪汪汪地乞求路人收留。对她们来说,如果一旦有个胆大妄为的年轻男人把他们牵走,或许倒是一桩幸运的美事。
赤脚踏沧浪2016-05-24 09:34:5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301】

第十八章 最后的哨兵(10)

南京城内胆大妄为的男人还是有的,已经有数百人冲进了皇宫,他们前来抢夺皇帝用过的御品,什么古玩文物、奇珍异宝、名人字画甚至镶嵌着宝石的金夜壶都被抢劫走了,内库里的金银、绫罗、粮食、弓刀等散落满街。
洗劫完了皇宫,愤怒而疯狂的人们又瞄上了大贪官的豪宅。他们首先闯进西华门外马士英的府邸,翻箱倒柜,焚掠一空。有一架玛瑙围屏,用无数颗耀眼的宝石环绕镶嵌着,是西洋人进贡的一件无价之宝,被马士英据为私有。众人见无法带走,就干脆把围屏用锤子击碎,每人分得一小块揣进怀里。据说,这一小块屏风碎片就能价值百金。
接下来这些人又大喊大叫着来到阮大铖、张孙振、杨维垣等人家中,把值钱的东西全部抢走。其中最奢华的是阮胡子的石巢园,歌姬女优,风姿绰约;金银珠宝,琳琅满目,被暴民抢光后,又放起一把大火,富丽堂皇的大庄园瞬间化为乌有。

贪官污吏人人自危。
组织部长(吏部尚书)张捷卖官鬻爵,最近刚收了一些人的钱财,还没来得及办事,南京政府就垮台了。这些有上进心的人不甘心辛辛苦苦攒下的金钱就这样打了水漂,都气势汹汹地追着张部长要钱,不还钱就拳脚相向。
张部长见有这么多人追账,就骗他们说先去鸡鸣寺稍等,自己却找根绳子悬梁自尽一了百了了。像当今的某些贪官一样,他们或许以为这样就可以给自己的老婆孩子留下些财产。看来,这还是一些对家庭非常有责任心的人啊!(“选人拥其舆索偿者数辈,绐之入鸡鸣寺以待,竟自经。”)
相比之下,通政使杨维垣做得就有些不地道了。他先催促两个小老婆朱氏、孔氏投缳自尽,然后去集市上买来三口棺材,以左右两棺放置老婆尸体,在中间棺材底部挖出一个窟窿,并在棺盖上题写了“杨维垣之柩”五个大字。
杨先生装死躺在中间棺材里,夜深人静之时,他设法从棺材底部偷偷爬出来,回头瞅了一眼并排放置在大厅里的三口棺材,狡黠的一笑,很快消失在夜幕里。谁料才逃到秣陵关,就被仇家认出,杨维垣被用刀刺死后,扔到荒郊野外喂了饿狗。
赤脚踏沧浪2016-05-31 09:13:0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302】

第十八章 最后的哨兵(11)


▲▲ “王之明”监国
大学士王铎青衣小帽,也慌里慌张想逃出城去,不料被路人认出,有人大喊:“就是此人诬陷太子为假,辜负先帝隆恩。”众人一拥而上,乒乒乓乓就是一顿暴打。
王铎急得大叫:“不关我事,不关我事,都是马士英指使我说的。”
“你的舌头难道长在马士英嘴里吗!”路人见他狡辩,更加气愤,又是一顿暴打。王铎头发胡子都被抜光了,脑袋完全成了一个血秃瓢。
这时,有一位姓赵的监生忽然高呼:“不用打了,我们带他去见太子!”于是众人七手八脚把王铎拽起来,在赵监生带领下向中城兵马司监狱而去。
听说去见“皇太子”,路人越聚越多,不一会儿就聚集了上千人。
来到中城监狱,砸开牢门,众人见到被折磨得憔悴不堪的“北来太子”,更加痛恨王铎,围上来又是一顿拳打脚踢,并扬言要把他大卸八块。王铎吓得杀猪般哀叫,还是多亏“太子”发话制止,下令把王铎暂时收禁在大牢里。
众人簇拥着“太子”上马进入西华门,来到武英殿。见“太子”满脸尘垢,尚没有沐浴更衣,有人赶紧找来一套唱戏用的翼善冠和赭黄袍,给“太子”洗漱穿戴起来,扶他登上龙椅面南而坐,众人跪拜齐呼“万岁”。
老天也作美,最近多日来凄风苦雨,连绵不断,此时忽然拨云见日,天气放晴。众人心情振奋,许多部寺小官都前来晋见,个别六部九卿大臣也来到武英殿向北来“太子”行四拜礼。
赤脚踏沧浪2016-06-03 11:16:0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303】

第十八章 最后的哨兵(12)

次日,“太子”宣誓监国,代行皇帝权力,宣布废除弘光年号,仍用崇祯年号。莅任伊始,他首先颁布三道谕旨:
第一道谕旨当然就是监国诏书,内容如下:因朱由崧闻风潜逃,弃祖宗陵寝及百姓于不顾,孤王才被父老百姓围抱出狱,拥入皇宫。希望在京勋臣百官、先生士人共献良策,齐心保国,不要因为不久前拒绝承认孤王,就产生疑虑之心,从而守口如瓶,不愿赐教。
第二道谕旨敕封中城兵马司狱神为王爵,感谢狱神保佑孤王大难不死。
第三道谕旨立即释放王铎,仍任用为大学士,同时释放方拱乾、高梦箕,让他俩担任礼部左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不料方、高二人一出狱,就失去了踪影。他们早吓破了苦胆,并且见所谓“北来太子”手里没有一兵一卒,只有几个书生和一群狂热好事的群众起哄,认为断断难以成事。
据说这一天,百感交集的北来“太子”当着众多粉丝的面,还煞有介事地做了一首七言诗:
“家国失散几时休,金枝未举泪先流;
忠臣反被奸臣误,未知何日扫坟丘。”
赤脚踏沧浪2016-06-07 15:50:5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304】

第十八章 最后的哨兵(13)

北来“太子”坐上了龙墩,但要想长久地坐下去,还必须得到朝中文武大臣特别是军方的支持,而此时手握兵权的城防司令赵之龙也正在召集大臣开会,研究时局,商讨对策。
会议一开始,保国公朱国弼冲赵司令点点头,然后登上讲坛致辞:“朱由崧弃国家人民而去,大义已绝,不配再称皇帝!”
这是公开宣布弘光政权寿终正寝,朱由崧本人已经自绝于人民,被全国臣民所彻底唾弃。朱国弼接着又说:
“如今京城兵、饷皆无着落,实已回天无术,下面该怎么办?——唯一的出路就是降清。“
有人提醒说:“苟且投降,是莫大的奇耻大辱啊!可是如果不投降,不投降……看来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听此人前半句倒仿佛忠肝义胆,主持正义;可一到后半句,就趴着拉屎没劲了。

这时会场外突然响起一阵喧闹声,原来是赵监生带领十几名群众代表要求面见忻城伯赵之龙。
他们一进入会场就罗拜于地,请求忻城伯尽早拥戴“北来太子”即位。
城防司令赵之龙面有难色。大臣们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有人说:“前日不认北来太子,将来必定会降罪啊。”
也有人说:“弘光帝虽出巡,可万一他再折回来,我们怎么办?”
还有人说:“既然已派人跟清军联系,如果南京再立新君,对北朝如何交代?”
最后还是赵司令比较果断,他大手一挥,一锤定音:
“诸位可能都知道了,扬州被屠城十日,血流成渠;如果南都顽抗,也难逃如此命运。为了保全满城百姓不白白送命,唯一的良策就是举白旗投降。”
赵监生等三名群众代表还想争辩,赵之龙下令把他们轰出会场。

会后,城防司令赵之龙出榜安民:
“圣驾播迁,本府死守此土,已致意北国大帅,自有斟酌,尔民不必惊慌徙避。”
傍晚,赵之龙派遣出使清营的人员回来了。赵之龙立即前往西宫,劝北来“太子”避位,并派兵驱散拥戴“太子”的群众,把领头闹事的赵监生等三人斩首。

赤脚踏沧浪2016-06-11 19:52:3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304】

第十八章 最后的哨兵(13)

▲▲ 归 降
五月十四日,清军先头部队抵达南京城外紫金山,城防司令赵之龙亲自出城与满人商定投降事宜。
五月十五日,豫亲王多铎率主力部队来到南京城下。凑巧的是,去年的这一天,正是弘光帝朱由崧祭告天地、登基称帝的日子。
如今南京城洪武门早已洞开,南明总督京营戎政、少保兼太子太保、忻城伯赵之龙率领一百多名在京文武官员,跪伏在道旁,迎请清朝“定国大将军”、豫亲王多铎进城。
紧随赵之龙身后的,都是弘光朝位高权隆、举足轻重的高官显宦,他们是:
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王铎;
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蔡奕琛;
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钱谦益;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沾;
都察院右都御史唐世济;
中山王徐达十世孙魏国公徐胤爵(其父徐弘基已于去年十二月去世);
岐阳王李文忠十二世孙临淮侯李祖述;
宁河王邓愈十一世孙定远侯邓文郁;
东瓯王汤和十世孙灵璧侯汤国祚;
保国公朱国弼;
安远侯柳祚昌;
大兴伯邹存义;
项城伯常应俊;
掌宗人府驸马都尉齐赞元;
掌锦衣卫都督同知冯可宗;
提督京营太监卢九德;
兵部右侍郎李乔;
御史张孙振、袁弘勋;
其他部寺科道翰詹官员不可胜计。

据说礼部尚书钱谦益决定投降前,跟爱妻柳如是还吵了一架。
柳夫人劝他投水殉国,以副盛名,钱老头勉强答应了。于是二人遍告亲友,载酒游湖,计划仿效大诗人屈原投湖明志。
可在湖上一直游玩到天黑,船上的酒都喝光了,钱谦益还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柳夫人不住地催促,钱老头凝视着西山的美景,无奈地将手伸进水里探探水温,然后哭丧着脸说:“水太凉了,可让我怎么办呢?”
气得柳夫人纵身一跃,抢先投湖自尽,不料钱老头早有准备,一把拉住柳夫人,死死抱住不放。后人写诗讽刺说:
“夫婿才名冠九州,龚吴鼎峙足千秋;
谁知地老天荒后,大节从容问女流。”
(在明末,钱谦益与龚鼎孽、吴梅村并称”江左三大家“)
赤脚踏沧浪2016-06-14 08:48:5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305】

第十八章 最后的哨兵(14)


闲话少叙。现在豫亲王多铎骑着高头大马已经临近,赵之龙、钱谦益率领文武百官紧爬几步,不住叩头。
多铎手下大将博洛喝令他们起立回话。赵之龙站起身,手捧弘光朝的地图及户口册子,举过头顶,恭恭敬敬地献给豫亲王。
多铎拿过来一看,哈哈大笑,表扬赵之龙献城有功,当即宣布晋升赵之龙为兴国公,并赏赐他金镫银鞍马、貂裘八宝帽。赵之龙大喜过望,急忙又跪下叩头谢恩。
多铎问了一下前来归降的勋臣哪些是太祖朱元璋所封,哪些是成祖朱棣所封,赵之龙一一作了回答。多铎好像一下子想起什么,忽然又问:
“崇祯太子何在?”
“禀王爷,不是太子,乃王之明。”赵之龙赶忙纠正。
“逃难之人,自然改易姓名,若说姓朱,早被你们杀掉了。“
保国公朱国弼凑上前来讨好地说:“太子从来没有承认自己叫王之明,是马士英硬给改的。“
多铎抚掌大笑道:“真是奸臣!奸臣!“
赵之龙看豫亲王对北来“太子”如此感兴趣,立即派人回城把“太子”带来。多铎一见,亲自上前迎接,并赐给“太子”一件新锦袍换上,亲热地把他拉到身边,对南明群臣意味深长地说:
“这是真太子啊!”
看来,满清的豫亲王多铎还是挺懂政治的。
赤脚踏沧浪2016-06-28 17:50:5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306】

第十八章 最后的哨兵(15)


兵不血刃、如此轻易地收降了南京城,看来扬州屠城的震慑真的起了作用,但豫亲王还是决定暂不进城,他仍心存疑虑。
豫亲王扫视明臣一眼,招招手,让位列前排的三位明臣近前,下达了三道命令:礼部尚书钱谦益引领五百骑兵清理内宫;兴国公赵之龙负责为清军入城安排住处;兵部右侍郎李乔负责出榜安民。
兵部右侍郎李乔先生受宠若惊,拿过豫亲王递过来的文告,只见上面写着:“钦命定国大将军豫王晓谕南京官民:福王僭号称尊,沉湎酒色,信任奸邪,民生凋敝。文臣弄权,只想作恶纳贿;武臣挟君,惟知飞扬跋扈,致使上下离心,远近痛恨。予念至此,感叹不已,故奉天伐罪,救民水火。”
李乔边读边赞叹,捧着这张文告谄媚地对豫亲王说:“真写得太好了,这简直就是福王实录啊。”
他立即组织原兵部人员四处张贴。不到半天功夫,南京城大街小巷都贴遍了安民告示,工作效率之高让昔日的同事们不禁刮目相看。

礼部尚书钱谦益同两员清将带领五百骑兵从洪武门进城。心情复杂的钱谦益突然跪倒在地,面向宫阙磕头。清将不解地问他,钱谦益流着眼泪说:“我痛惜太祖高皇帝三百年的基业一旦坠毁,受国厚恩,怎不痛心?”
那两员清将也为之叹息。等进入内城正阳门,好半天却没有找到正阳门钥匙,钱谦益只好引领清兵从东长安门进入。清查内库钱粮,见里面只有九万两白银,就留下一员清将带兵守卫。
赤脚踏沧浪2016-12-13 23:31:0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cg4 2016-12-14 12:45:48
终于更新了。楼主好久发行第二本?
-----------------------------
快了,年前年后第二部《金陵惊梦》、第三部《闽浙喋血》一起出版发行。谢谢关注1
赤脚踏沧浪2016-12-27 09:40:4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zuoan770 2016-12-17 23:29:46

谢谢朋友打赏!
赤脚踏沧浪2016-12-27 09:44:0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307】

第十八章 最后的哨兵(16)

兴国公赵之龙秉承豫亲王旨意,从通济门开始以大中桥北河为界,把京城分为东西两部分,“兵居东半城,民居西半城”。
本来,豫亲王的想法是好的,避免兵民混杂、侵害百姓。但原住东城的老百姓要离开居住多年的房产,扶老携幼,日夜搬移,哀号满路,哭声一片。
还没等搬完,清兵已开始入城,刀棍齐下,大量物品被截留,有的市民几乎是净身出户。西城房价飞涨,很多新来的百姓根本找不到住处。
京城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多亏豫亲王多铎果断下令处斩了八个抢夺民财的清兵,把首级挂上城楼示众,局势才逐渐安定下来。

五月十七日,三十刚出头的豫亲王多铎身穿红锦箭衣,前面一对白棍引路,乘马进入洪武门。
赵之龙、钱谦益带领文武百官肃立道旁恭迎。南京市民家家摆设香案,并用黄纸书写“大清国皇帝万万岁”、和“顺民”二字,粘贴在家门口。
多铎在武英殿刚刚坐定,明朝百官前来朝贺,大小官员递送的名帖堆积得有五尺高,共有十几堆。百官中最显眼的是兵部右侍郎李乔,他已率先剃掉了头发,拖着一条马尾辫。不料豫亲王对他的行为并不感冒,大声怒斥他卑鄙无耻。
赤脚踏沧浪2016-12-27 22:02:5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307】

第十八章 最后的哨兵(17)

豫亲王宣布,从今天开始每日点名,文武百官四更都来报到,午后解散;有不按时朝参者,严惩不贷,“妻儿为奴”。
他又向各城门宣示:“剃头一事,本国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剃男不剃女,尔等不得不遵法令,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员剃发求见,本王已经唾骂。特示。”
中午,赵之龙召集几百名梨园子弟,进宫为豫亲王表演。豫亲王高兴,摆下酒宴,请赵之龙陪侍,一起看戏饮酒。
酒刚喝到一半,忽有探马来报:“一支明军不知从何而来,正在南门外喧闹不休。”
豫亲王并不在意,又点了五折戏后才传令贝勒博洛带领三百满兵出外瞧瞧。一折戏尚未演完,博洛已经回转,后面跟随着一个畏畏缩缩的大汉。赵之龙抬头一看,竟然是绰号“花马刘”的广昌伯刘良佐。
刘良佐一见豫亲王多铎,“扑通”跪倒在地,不住叩头,口称“末将早知天命,归降来迟,请王爷赎罪。”
多铎点点头,让他起身,刘良佐又磕了个头才站起来,请求擒拿弘光帝立功赎罪。豫亲王大喜,当即批准:
“好!事成之后,本王一定上奏天子,不失侯伯之封。”
刘良佐擦擦额头上的冷汗,顾不上瞅一眼昔日同殿称臣的南京旧臣,再拜退出,匆匆离去。
赤脚踏沧浪2017-01-02 22:05:2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