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楼主:云淡心远 字数:624252字 评论数:1209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NO.365
当然不会。

在李同捷看来,皇帝这是在调虎离山,自己一旦离开了横海这个经营多年的老巢,朝廷要拿他开刀,岂不是易如反掌!

于是,他以将士们不让他走为借口,坚决拒绝离任。

这一切,都在李昂君臣的意料之中。

事实上,早在给李同捷下调令的同时,李昂就给魏博(治所今河北大名)、成德(治所今河北正定)、幽州(治所今北京)、平卢(治所今山东青州)等几个横海周边的藩镇节度使加官进爵,以取得他们的支持,为开战作好了准备。

现在,得知李同捷抗命,李昂马上下诏,宣布革除李同捷一切官爵,命老将乌重胤为新的横海节度使,让他会同武宁(治所今江苏徐州)节度使王智兴、平卢节度使康志睦、义成(治所今河南滑县)节度使李听、义武(治所今河北定州)节度使柳公济、魏博节度使史宪诚、幽州节度使李载义等六道兵马,共同讨伐李同捷。

李昂本以为以六个藩镇的兵力打一个小小的横海,应该是手到擒来的。

没想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由于李同捷颇为顽强,战事进行得很不顺利。

雪上加霜的是,不久,成德的王廷凑也加入了叛乱的行列,李昂不得不又下令同时征讨成德。

政府军两线作战,打得更加吃力,推进速度比拄拐的蜗牛还要缓慢。

而随着战线的拉长和时间的推移,军费不足的问题也日益显现。

由于前面两任皇帝穆宗李恒和敬宗李湛都是花钱如流水的败家子,没给李昂留下多少家底,根本无法支持这样旷日持久的战事,李昂只能左支右绌,同时在江淮以“只要压不死,就往死里压”的原则拼命压榨,搞得百姓怨声载道,这才勉强应付了下来。

好在最后的结果还是不错的。

公元829年四月,也就是开战近两年后,唐军最终攻破了横海治所沧州,李同捷兵败被杀。

这下,李昂总算是松了口气。

尽管朝廷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在这段时间里,老将乌重胤以及李昂最倚重的宰相韦处厚相继病逝,军费更是耗费无数,但毕竟还是取得了开门红。

首战告捷,李昂信心大增,决定趁热打铁,彻底解决河北三镇的割据。

该从哪一个先下手呢?

李昂选择了魏博的史宪诚。

在他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幽州的李载义在讨伐横海的战事中颇为卖力,倘若仗刚打完就削他的权,难免给人以卸磨杀驴的嫌疑,李昂不好意思下手;而成德的王廷凑则是极为桀骜不驯,胆大包天,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李昂不敢轻易下手。

公元829年六月,李昂下诏公布了一系列人事调动:

魏博节度使史宪诚调离魏博,改任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节度使,并授予侍中的荣誉职位;义成节度使李听兼任魏博节度使;同时又将原属魏博的相(今河南安阳)、卫(今河南卫辉)、澶(今河南清丰)三州划出,以史宪诚之子史孝章为节度使……

应该说,李昂这么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本着换位思考的原理,他对史宪诚给予了极大的优待——虽然史宪诚离开了自己的老根据地魏博,但他和他的家族却并没有吃亏,反而获得了更多的实惠。

他相信,史宪诚应该是会接受的。

事实也正如李昂所料。

史宪诚果然服从朝廷的命令,很快就开始收拾府库中的财物,准备前往河中上任。

李昂闻讯大喜。

可惜,他高兴得还是太早了。

因为在魏博,说话管用的,并不一定是节度使,而是那些大兵!

大兵,只有大兵,才是创造魏博历史的真正动力!
云淡心远2022-07-27 06:35:1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云淡心远2022-07-27 16:46:5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云淡心远2022-07-29 06:18:2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NO.366
得知自己的藩镇要被肢解,士兵们愤怒了;得知节度使史宪诚不仅不反对朝廷的安排,还要把魏博府库中的财物悉数搬走,士兵们更为愤怒。

愤怒的士兵们大声喧哗着冲进了节度使府邸,杀死了史宪诚,拥立兵马使何进滔为留后。

没过多长时间,朝廷任命的魏博节度使李听也抵达了魏州(魏博治所,今河北大名)城下,何进滔闭门不纳,率军拒守。

李听无法入城,只得驻军于城外。

数日后,何进滔趁李听不备,突然领兵出击,打得李听落花流水,落荒而逃——仓皇逃回了义成治所滑台(今河南滑县)。

消息传到京城,皇帝李昂心里那个气啊。

这些魏博大兵,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太无法无天了——居然把皇帝的圣旨当成手纸,把节度使当成随意丢弃的臭狗屎!

皇帝很生气,后果却并不严重。

因为李昂深知,现在国家财力已经枯竭,再想发动一场战争已经绝无可能。

虽然他对何进滔恨得牙痒痒,可是也只能牙痒痒而已;虽然他觉得何进滔的行为绝对不能原谅,可是他现在绝对只能选择原谅!

就算是憋气憋成肺气肿,他也只能生生地咽下这口气!

不久,李昂就下诏承认了何进滔的地位——正式任命他为魏博节度使,并将原本准备划出的相、卫、澶三州重新归还给了魏博。

接着,他又宣布赦免成德的王廷凑及其所部将士,恢复其原有官爵。

此刻,李昂的内心无疑是极为郁闷的。

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往哪个方向倒,本来他以为自己是风,可现在却发现自己竟然是草!

那么无奈,那么无助,那么身不由己!

可是,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他只好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边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各种经书史籍,一边一遍又一遍地思索着各种对策。

思考到就九百五十八条对策的时候,他想明白了。

要想有所作为,最重要的,是用人!

当时他手下有两个宰相,一个是六朝元老裴度;另一个,是韦处厚去世后新入相的原翰林学士路隋。

裴度的能力、威望都是无可非议的,但他当时已年近七旬,体力和精力都大不如前;而路隋是个文人,满腹经纶,才气是有的,让他拟写诏书什么的没有任何问题,可要依靠他建功立业却肯定有问题!

李昂现在最亟需的,是一个年富力强而又能力超群的新宰相。

对此,他的心情,如大旱之望云霓、如雾霾之望大风、如云淡心远之望桃花运一般地迫切。

那么,究竟谁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呢?

裴度向李昂推荐了一个人——时任浙西(治所今江苏镇江)观察使的李德裕——李德裕在浙西已经整整七年了,在那里他政绩斐然,深得当地百姓拥护。

很快,李德裕被调回了京城。

不过,他并没有直接拜相,而是暂时先担任了兵部侍郎——可能是因为李昂对他还不是很熟悉,便让他先在这个位子上过渡一下,正好也方便观察。

李德裕是个聪明人,对皇帝的意图自然心领神会——凭借他多年来的政治经验,他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七年前与自己擦肩而过的宰相之位,这次已经十拿九稳了。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煮熟的鸭子竟然飞了!

这一次,他依然只是擦肩而过!

因为有人抢在了他的前面!

这个人,不是别人。

正是李德裕多年来的政敌李宗闵!

李宗闵当时的职位是吏部侍郎,在得知李德裕被征召回朝、并可能拜相的消息后,李宗闵脑子里闪过的唯一念头就是: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云淡心远2022-07-29 06:24:5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奇正2019 2022-07-29 14:08:00
外患未平 内斗又起
-----------------------------
是的,文宗李昂时期,党争和宦官都属于高潮期
云淡心远2022-07-29 16:46:2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云淡心远2022-08-01 08:22:2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NO.367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显然是有一定难度的。

毕竟,和后来被誉为一代名相的李德裕相比,李宗闵同志虽然各方面都不差,但各方面似乎又都差了点儿。

但这并没有难倒李宗闵。

他知道,到了这个时候,他唯一的手段只能是不择手段了!

通过驸马沈立义(宪宗之女宣城公主的丈夫),李宗闵很快攀上了时任枢密使的杨承和的高枝——杨承和是拥立文宗李昂的功臣之一,在李昂面前说话是很有分量的。

尽管攀附宦官这种事向来为广大士人所鄙视,但现在李宗闵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在他看来,被人鄙视,总比在和李德裕的比试中被比下去要好得多!

果然,杨承和一出马,就奠定了李宗闵的胜局。

公元829年八月,李宗闵被加封为同平章事,正式拜相。

李宗闵当了宰相,作为他的死对头,李德裕当然不可能有好果子吃——很快,回到京城不久的李德裕又再次被赶出了长安,出任义成(治所今河南滑县)节度使,接着又调任西川(治所今四川成都)节度使。

几个月后,在李宗闵的引荐下,他的亲密战友——时任武昌节度使的牛僧孺也被召回朝中,担任兵部尚书、同平章事,与李宗闵联手执政。

一时间,朝堂上成了以李宗闵、牛僧孺为首的牛党的天下。

李、牛二人得势后,被视为李党(李德裕一党)的朝臣大都遭到排挤,连德高望重的裴度也没能幸免。

由于曾举荐李德裕入相,裴度也被李宗闵划为了李党。

在李宗闵的运作下,裴度被赶出了朝廷,外放为山南东道(治所今湖北襄阳)节度使。

总之,这段时间,李宗闵和牛僧孺权倾天下,他们凭借着手中的权力,大肆党同伐异,有时甚至将党派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

公元831年九月发生的一件事就证明了这一点。

当时吐蕃维州(今四川理县)副使悉怛谋献出维州,向唐朝西川节度使李德裕投降。

李德裕是在一年前从义成调到西川的。

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是人才,到哪里都能闪亮。

在西川节度使任上,李德裕充分展示了自己过人的才干。

西川是唐朝重镇,不仅经济颇为发达——晚唐时流传有“扬一益二”的说法,意为天下最繁盛的城市,首推扬州(今江苏扬州),其次就是益州(西川治所,今四川成都,成都是两汉时益州的治所,后常以益州指代成都),战略地位也非常重要——西川邻近吐蕃、南诏,是抵御外敌的边防要地。

不过,由于之前不久曾遭遇南诏大举入侵,西川的社会经济以及边境防务都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人心也很不安稳。

李德裕临危受命,到任后先是召见了一大批熟悉边事的老兵,虚心向他们请教山川形势、城镇位置以及道路情况,不出一个月,就对西川情况了如指掌,接着他又大力训练兵士,整修城池,储备军粮,打造军械,很快就安定了西川的局势。

这次,得知悉怛谋投降,李德裕喜出望外,认为这是削弱吐蕃的天赐良机。

他一面派部将虞藏俭立即率军进入维州接防,一面火速遣使向朝廷奏报:维州归顺我国,吐蕃门户顿开,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臣请求派三千精兵从维州直捣吐蕃腹心,以洗刷我大唐多年来蒙受的耻辱!

皇帝李昂召集群臣商议此事。

朝臣们大都认为应该批准李德裕的计划。

但宰相牛僧孺却坚决不同意——对于李德裕,他的方针向来是只对人,不对事;只讲立场,不讲道理。在他看来,事情对不对不重要,不让李德裕如愿才重要;李德裕唱的是G大调还是D小调不重要,坚持与李德裕唱反调才重要!

当然,他嘴里肯定是不会这么说的。
云淡心远2022-08-01 08:23:3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云淡心远2022-08-01 08:26:3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lxcxzlm 2022-08-01 12:47:52
养了两周都 一次性看四章 过瘾!
-----------------------------
好久不见
云淡心远2022-08-01 16:18:0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云淡心远2022-08-03 07:13:5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NO.368
牛僧孺的理由听起来非常冠冕堂皇:吐蕃疆域广阔,四面都有万里,失去一个维州,对他们来说就好比弱水三千被取走了一瓢——根本就不算事。更何况,近年来我们大唐和吐蕃两国和好,约定互相削减戍边部队。我国与戎狄交往,一向都把守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倘若这次我们失信接受吐蕃叛将,他们肯定会以此为由发动报复,从蔚茹川(即今宁夏南部清水河,当时是唐朝和吐蕃交界处)一带出发,急行军的话,不到三天就可以抵达咸阳桥(即西渭桥,位于长安西面),到了那个时候,西南数千里的地方就是得到了一百个维州,又有什么意义?背信弃义这种事,连小孩子都知道是不对的,何况我们大唐是个负责任的大国!

说这话的时候,牛僧孺的表情仿佛参加烈士追悼会一样端庄肃穆,吐字更是有如外交部发言人一样义正辞严——那副大义凛然而又道貌岸然的气场,就是再好动的猴子看到了恐怕也不敢不肃然起敬,立正敬礼。

李昂也深受感染。

而牛僧孺平时就以品行高洁而闻名,各种美誉多得数不胜数,什么清廉标兵、人伦卫士、五好家庭、给寡妇挑水的好心人等等……

现在,在李昂的眼里,顿时觉得牛僧孺的形象又高大了不少。

什么是见义忘利的君子?

这就是!

他当即给李德裕下诏,严令不得破坏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务必马上逮捕悉怛谋及其部众,将这些人以及所献的维州城全部送还给吐蕃。

接到诏书后,李德裕忍不住仰天长叹:大好局面,从此付诸东流!

得知是牛僧孺出的馊主意,他对牛僧孺自然更加怨恨。

可怨归怨,恨归恨,上命却难违。

李德裕就是再不甘心,也只能从命。

悉怛谋等人被遣返后,吐蕃人当着唐朝使臣的面,直接在边境线上将这些人全部斩首示众,场面极为残忍。

一年后,与李德裕共事的西川监军王践言回朝任职,跟皇帝李昂又谈起了这件事。

王践言义愤填膺地说:去年朝廷把悉怛谋等人遣返回吐蕃,不仅让我们白白丧失了报仇雪耻的好机会,还彻底断绝了吐蕃人归顺我大唐之心——人家主动投诚,我们却将他们遣送回去给宰了,以后谁还敢再来?亲者痛,仇者快,这实在是太失策了!

被他这么一说,李昂也非常后悔。

有人趁机进言说:牛僧孺和李德裕有矛盾,他这么做纯粹是为了阻挠李德裕建功!

从此牛僧孺在李昂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身为宰相,居然为了个人的恩怨,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什么君子?

伪君子还差不多!

什么见义忘利?

见利忘义还差不多!

之后李昂便逐渐疏远了牛僧孺。

眼见皇帝对他的态度从重视变成了无视,从无比亲切变成了牙缝中挤出的一声“切”,牛僧孺当然不会感觉不到。

他是个识趣的人,自此便萌生了退意。

在一次朝会上,皇帝李昂对牛僧孺等宰相说:天下何时方能太平?卿等对此又有何看法?

牛僧孺灵机一动,马上借机提出了辞呈。

他说:太平不是小学数学题,不存在标准答案。如今四夷没有入侵,百姓也没有流离失所,虽称不上是天下大治,但也可算是小康了。陛下如果对此尚不满足,那就不是臣所能做到的,请准许臣辞去宰相职务。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又多次请辞。

李昂见状也就顺水推舟,将牛僧孺外放为淮南(治所今江苏扬州)节度使。

不久,李德裕被征召回朝,出任兵部尚书。

见老对手卷土重来,李宗闵不由大惊。

和他的同党牛僧孺不一样,他不是那种肯轻易服输的人。

跟上一次一样,他又再次使出浑身解数,想要极力阻挠李德裕拜相。

然而他错了。

现在和三年前的情形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李德裕还是李德裕。

但在皇帝的心目中,现在的李德裕早已不是当初的李德裕!
云淡心远2022-08-03 08:04:1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云淡心远2022-08-05 06:29:3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NO.369
显然,这回李宗闵这么做,完全是把初春的麦田当成了韭菜地——错判了形势。

他尽管费尽了心思,却依然是白费心思。

公元833年二月,47岁的李德裕被任命为同平章事,正式成为了宰相。

宦海沉浮多年,终于修成正果,初登相位的李德裕摩拳擦掌,立志要干一番大业。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他觉得自己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把一向和自己不对付的李宗闵及其党羽排挤出去。

在与皇帝的一次对话中,李德裕直言不讳地说:如今朝中官员中,至少三分之一都是朋党!

显然,他口中的朋党,指的就是牛党——李宗闵、牛僧孺一党!

之后一段时间,李德裕利用皇帝对他的信任,很快就将给事中杨虞卿等一大帮牛党成员赶出了朝廷。

作为牛党首领的李宗闵当然也不可能幸免——四个月后,他被外放为山南西道(治所今陕西汉中)节度使。

与此同时,工部尚书郑覃等一批与李德裕交好的大臣则纷纷得到提拔。

取得了与牛党斗争的胜利后,李德裕更加踌躇满志。

接下来,他打算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改革朝政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就在此时!

然而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有时比地球和海王星之间的距离还远。

很快,李德裕就发现,事情根本没这么简单。

因为他遇到了一个比李宗闵更可怕的对手——郑注。

郑注称得上是个奇人。

关于他的身世,史书上只记载了寥寥几个字,说他是绛州翼城(今山西翼城)人,本姓鱼,冒姓郑氏。

郑注出身微贱,身材瘦小,其貌不扬,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家贫人丑,一米四九,是个典型的矮丑穷。

不过,看上去很不起眼的郑注却有着一个旁人难以企及的特长——精通医术。

早年他是个四海为家的游医,多年的行走江湖不仅练就了他颇为高超的医疗水平,还锻炼出了他非同一般的情商——他善于察言观色,看人下菜碟,搞关系是把好手。

郑注生命中遇到的第一个贵人,是名将李愬。

李愬在武宁(治所今江苏徐州)节度使任上时,身体不太好,麾下有个牙将便推荐郑注给他看病。

在吃了郑注开出的药方后,李愬感觉效果非常不错,干脆给郑注安排了一个职务,将他留在了自己身边,作为自己的私人医生。

随着交往的增多,李愬发现郑注这个人懂的不止是医术。

这个人似乎什么都懂,从语文到天文、从军事到人事、从地理到母猪的产后护理……,无论哪方面他都能侃侃而谈,分析得头头是道。

郑注的才华,让李愬非常佩服:高手在民间,此言不虚!

他对郑注极其信任,很多问题都要听取郑注的意见,而野心勃勃的郑注也凭借着李愬的宠幸,开始大肆揽权,插手各种军政事务。

这引起了将士们的不满——我们多年来出生入死,居然还不如郑注这么个来路不明的江湖游医!

那时在武宁担任监军的,正是后来的权宦王守澄。

王守澄对郑注也很有意见,跟李愬说郑注不得人心,应该把他赶出去。

李愬只是微微一笑:郑注是个奇才,不信你可以和他交流一下,要是觉得他确实没什么可取之处,再让他走也不迟。

随后李愬介绍郑注前往王守澄住处拜访。

王守澄起初不愿见,只是迫于李愬的面子,才勉强在大门口的会客室与郑注见了一面,打算草草寒暄几句就把郑注打发走,没想到几句话聊下来,王守澄居然对郑注相见恨晚,又把他引入内室,两人促膝长谈,一谈就是几个时辰。

次日,王守澄主动找到了李愬:果然如您所言,郑注确实是个人物!

就这样,郑注又与王守澄攀上了关系。

后来王守澄回京城任职,又把郑注带到了长安,对他言听计从。

王守澄担任枢密使这一要职后,作为其智囊的郑注也跟着红得发紫,朝臣们为了打通王守澄的关节,都争先恐后地走郑注的门路。

一时间,郑家门口车水马龙,谈笑皆官员,往来无白丁。
云淡心远2022-08-05 06:35:3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ty_天天95 2022-08-07 01:23:12
很精彩 打卡
-----------------------------
多谢老朋友支持
云淡心远2022-08-07 07:20:3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云淡心远
对我之前那部作品《彪悍南北朝》系列感兴趣的朋友,也欢迎到喜马拉雅收听有声版。
云淡心远2022-08-07 07:20:5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云淡心远2022-08-07 07:22:0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lxcxzlm 2022-08-07 16:47:15
有声小说 感觉不如文字过瘾!
-----------------------------
是的,体验不一样
云淡心远2022-08-07 18:38:1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云淡心远2022-08-08 08:23:2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奇正2019 2022-08-09 16:07:10
顶!精彩故事继续
-----------------------------
明天继续
云淡心远2022-08-09 17:20:2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云淡心远2022-08-10 06:18:02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