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楼主:云淡心远 字数:624252字 评论数:1209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云淡心远。
对我之前那部作品《彪悍南北朝》系列感兴趣的朋友,也欢迎到喜马拉雅收听有声版。
云淡心远2022-09-09 08:37:4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奇正2019 2022-09-09 15:06:48
这皇帝软弱完全纵容!云老师中秋节快乐
-----------------------------
是的。
也祝你和大家中秋快乐
云淡心远2022-09-09 16:25:5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ty_天天95 2022-09-10 03:47:59
打卡 云老师中秋快乐
-----------------------------
谢谢,也祝你中秋快乐
云淡心远2022-09-10 09:43:3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祝大家中秋快乐
云淡心远2022-09-10 09:43:5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云淡心远2022-09-14 06:24:2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云淡心远2022-09-14 06:40:5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NO.385
这年九月,李昂召集宰执大臣,召开了一场特别会议。

在会上,他历数太子的斑斑劣迹,提议要把太子废掉:这样的人,将来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

没想到群臣却大多对此并不赞成:太子年少,可塑性还很强,应该允许他改正错误,更何况,储君是国之根本,怎么可以像内裤一样说换就换!

给事中韦温曾给太子当过老师,知道太子品行确实不佳,但这次却不仅不支持废太子,还言辞激烈地把矛头直接对准了皇帝:陛下只有这一个儿子,却没有好好教育,弄成今天这样难道只是太子一个人的错吗?

李昂这个人别的不行,“容易动摇”这一点天下第一。

很快,他就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

可能是受到韦温“这难道只是太子一个人的错吗”这句话的启发,李昂觉得是李永身边的那些人带坏了自己的儿子,便把愤怒发泄到了他们的身上——东宫数十名宦官、宫女先后被诛杀或流放。

之后,李昂又为儿子精心挑选了一批新的侍从,这些侍从每个人都是百里挑一,选拔标准极高:出身门第不低于贾宝玉,政治素质不低于张廷玉,诗赋水平不低于宋玉,武力等级不低于方世玉……

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李昂相信,人是很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蜜蜂,你会找到鲜花;跟着苍蝇,你会找到厕所……

他多么希望,李永能在这些优秀新人的引导下大变样,变成一个合格的皇帝接班人!

一个月后,李昂的愿望实现了一半。

他的儿子确实大变样了——可却没有变成他设想中的合格接班人,而是变成了一个死人!

史书对此的记载非常突兀:太子永犹不悛,庚子,暴薨——太子李永依然没有悔改,十六日,突然去世。

这样的表述,难免会引起人们的疑问——李永的暴亡,是否和他那种不知悔改的行为有关?难道他不是正常死亡?如果是非正常死亡的话,凶手是谁?是一心想要害他的杨贤妃?还是在宫中呼风唤雨的宦官?……

真相究竟是什么,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李永虽然生前很不受父亲待见,但这个唯一儿子的去世,对李昂的打击还是非常大的。

此后,他本来就低落的心情变得更加低落。

这段时间,不仅家事不顺,朝堂上的事情也不让李昂省心。

公元839年四月,李昂与几位宰相在一起议事,期间无意中提到了判度支杜悰(cóng)。

李昂夸赞杜悰这个人很有才能,杨嗣复、李珏听到后,马上投皇上之所好,推荐杜悰出任户部尚书。

本着“坚决与杨嗣复保持不一致”的原则,陈夷行立即站出来表示反对,末了还上纲上线地说:陛下用什么人,他自己心里有数。你们何必多此一举?自古以来,国家败亡的,无不始于臣下专权!

显然,他说的臣下专权,就是指杨、李二人。

李珏对此当然不可接受,马上就跳了起来:照你的意思,是说宰相中有人专权?为自证清白,臣请求辞去宰相职务。

没等皇帝表态,郑覃又发言了,可他却没有接李珏的话,而是展开了一个新的话题:开成元年、二年(即836年、837年),朝政很是不错,这两年似乎渐渐走下坡路了!

杨嗣复闻言大怒:按你的说法,开成元年、二年是你们两个(指郑覃和陈夷行)执政,最近两年我和李珏也加入了进来,朝政就不行了?

接着他又朝皇帝拜了一拜:看来这都是臣的罪过!臣以后不敢再来政事堂了!

说完,他马上头也不回地朝外面走去。
云淡心远2022-09-14 06:45:0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云淡心远2022-09-16 06:26:0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NO.386
李昂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连忙派人将杨嗣复召回,还好言好语地规劝他:刚才是郑覃失言,杨爱卿你何必如此呢?

不料这又得罪了郑覃。

郑覃激动地说:臣生性愚钝,口才欠佳,导致了杨嗣复的误解,其实臣的话并不是针对他,但他的反应却是如此激烈,显然是容不下我!

杨嗣复没有和他纠缠,却眼珠一转,找到了一个新的火力点:刚刚郑覃说朝政一年不如一年,如果他这话成立的话,臣自然是难辞其咎,就连陛下您恐怕也无法免责啊……

这句话,就如同在一场势均力敌的足球比赛中补时最后一秒的进球——一锤定音!

因为它引起了皇帝的共鸣。

李昂心里顿时对郑覃有了强烈的反感。

接下来,无论郑覃说得有多动听,都相当于对着一棵已经死去的树苗拼命浇水施肥——完全是白费力气!

当天的会议最终不欢而散。

之后,杨嗣复又多次上表请求辞职,且连续多日都不上朝。

李昂只好一次次地派宦官去请他。

杨嗣复这才勉强重新开始上班。

可见此时的李昂对杨嗣复有多么看重!

与此同时,郑覃和陈夷行则彻底失宠。

几天后,两人被双双罢相——郑覃改任右仆射,陈夷行则改任吏部侍郎。

至此,这场宰相之间的争斗以李党的落败而告终。

牛党的杨嗣复、李珏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不过他们并没有得意多长的时间。

因为仅仅几个月后,信任他们的皇帝李昂就驾崩了!

事实上,可能是由于心情不佳导致寝食不安,寝食不安导致抵抗力不强,抵抗力不强导致小毛病不断,近年来李昂的健康状况一直不大好,不是正在生病,就是即将生病;不是正在吃药,就是在准备吃药……

天子龙体欠佳,继承人的问题自然备受外界关注。

李永去世后,李昂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只能从旁系亲属中选择储君的人选。

该立谁呢?

李昂最宠爱的杨贤妃极力推荐安王李溶——李溶是穆宗李恒的幼子,文宗李昂的小弟。

杨贤妃看中李溶的原因,由于史书缺载,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李昂并没有答应。

因为他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人选——他的侄子、敬宗李湛的幼子陈王李成美。

公元839年十月,在经过整整一年的反复考虑后,李昂终于正式下诏,册立李成美为太子。

不过,完成这件大事后,李昂的心中却并不轻松,甚至还有些沮丧。

是啊,钱没了可以再赚,衣服没了可以再买,太子没了可以再立,但儿子没了,却是再也无法回来了!

现在的李昂,就像搁浅的鲸鱼想念大海一样想念自己的儿子李永。

他想念他的笑,想念他的尖叫,想念他的胡闹,想念他身上的味道……

他无时无刻地想——上朝的时候想,上床的时候想,上当的时候想,上吐下泻的时候想……

那天,宫中举行杂技表演,李昂亲自前往观看。

演出非常精彩,其中最令人叫绝的,是一个空中技巧项目。

演员是一个年仅七八岁的小孩,只见他站在高达十几米的竹竿的顶端,不停地作出跳跃、攀爬、倒立甚至团身后空翻三周接转体360度等各种高难度动作。

观众们都被他的表演征服了,掌声雷动。

但细心的李昂却注意到了很多人都没注意到的一幕。

他发现有个男人一直在竹竿下来回走动,样子显得极为焦灼不安。

李昂很奇怪,便问左右:这是什么人?

左右说:是竹竿上那个孩子的父亲。

没想到听了这个回答,李昂居然瞬间崩溃。

他泪流满面,哽咽着说:朕……朕贵为……天子,却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能保全……
云淡心远2022-09-16 06:30:5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奇正2019 2022-09-16 17:53:23
支持佳作,期待后续!
-----------------------------
谢谢老朋友,希望后续我写的不会让你失望
云淡心远2022-09-16 19:56:3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云淡心远2022-09-19 08:21:3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NO.387
接着,李昂又由哀生恨,马上命人召来李永生前常伴左右的教坊(大约相当于宫廷艺术团)工作人员刘楚材以及宫女张氏等十四人,将他们劈头盖脸痛骂了一顿:害死太子的,就是你们这帮人!现在朕又新立了太子,你们是不是还想这么干!……

李昂暴怒不已,暴跳如雷,光骂还不解恨,又下令把这些人逮捕下狱,数日后就将他们全部处死,一个不剩。

显然,这不是我们熟悉的李昂——此前的他一向以仁厚文雅著称,信奉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就忍忍”,很少发火,更从不像这次一样草菅人命!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离去有多么耿耿于怀!

痛苦,后悔,郁闷,愤怒,懊丧,哀伤,沉浸在回忆中无法自拔……

这些不请自来、不由自主的负面情绪如海浪一样不断地冲击着他本就不太健康的身体,让他难以支持。

很快,他就再次病倒了,且病势日渐沉重。

这年年底的一天,本已病入膏肓的李昂似乎感觉好了一些——估计是回光返照,居然强撑着病体来到了思政殿(大明宫内的便殿,晚唐皇帝常在此召见朝臣)。

他命人召来当天值班的翰林学士周墀(chī),与他一起聊天。

他的兴致不错,两人天南海北、天马行空地谈了很久。

突然,李昂话锋一转,问了周墀这么一个问题:你觉得朕可以和前代的哪些帝王相提并论?

周墀连忙回答:陛下乃尧、舜之主……

然而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李昂打断了:朕怎么敢和尧、舜相比!之所以问你这个问题,是因为朕想知道自己能否比得上周赧(nǎn)王、汉献帝!

周墀闻言大惊——本以为是个送分题,没想到竟是送命题!

他来不及细想,仓促说道:周赧王和汉献帝都是亡国之君,陛下圣明仁德,他们怎么配和陛下相比!

李昂却摇了摇头:周赧王、汉献帝只不过是受制于诸侯,而朕却是受制于家奴。就这一点来看,朕恐怕还不如他们……

说罢,他泪如雨下。

周墀还能说什么呢?

他只能跪倒在地,一边不停地磕头,一边陪着皇帝落泪。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次第,怎一个悲字了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个皇帝感慨不如太监牛!

这是李昂人生中最后一次与外朝大臣的对话。

这也是李昂最后一次离开自己的寝宫。

此后,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再也没能下得了床。

公元840年正月初二,已进入弥留之际的李昂突然对外发布了一道奇怪的诏书:立颍王李瀍(chán)(穆宗李恒第五子,文宗李昂的弟弟)为皇太弟,所有军国大事,都由他全权决定,而原先所立的太子李成美因过于年幼,难以承担治国的重任,重新封为陈王。

这实在太令人费解了。

李昂刚册立李成美为太子不久,怎么现在才过了两个多月就又变卦了呢?之前李昂坚决不同意安王李溶当皇太弟,怎么现在又会让颍王李瀍做皇太弟?……

显然,这份诏书的真实性,简直与“老年代步车贴了个标冒充保时捷”有得一比——不仅假,而且假得有点侮辱人的智商。

的确,这并不是李昂的本意,而是神策军左右中尉仇士良和鱼弘志两人捣的鬼。

事实上,由于李成美不是宦官拥立的,仇士良对此很是不满,早就有了改立太子之意,并秘密与颍王李瀍建立了联系。

那天,知道自己大限将至,躺在病床上的李昂命枢密使刘弘逸、薛季棱急召宰相杨嗣复、李珏入宫,准备让他们辅佐太子李成美监国。

没想到杨、李二人刚一进宫,就被仇士良、鱼弘志带着大批全副武装的神策军拦住了去路。
云淡心远2022-09-19 08:23:0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云淡心远2022-09-21 06:24:1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NO.388
仇士良对他们说:太子年纪尚幼,且体弱多病,不宜继位。应改立颍王李瀍(chán)。
李珏当即表示反对:太子名位已定,岂能中途变更!

仇士良却微微一笑,语气很客气,也很可气:我只是走个流程——通知你一下而已,并不是征求你的意见。这事就不劳二位费心了。

说完,他拂袖而去。

而杨嗣复、李珏则被暂时看管了起来。

控制住宫中局势后,仇士良马上带人前往十六宅(晚唐时诸王居住处)迎接李瀍入宫,随即召集文武百官,宣读了以皇帝名义发布的立李瀍为皇太弟的诏书。

尽管群臣都知道这道诏书肯定有问题,但没人提出任何异议。

毕竟,他们既不是颍王李瀍的小舅子也不是陈王李成美的二姐夫,继位的无论是李瀍还是李成美,对他们来说,又有什么区别呢?犯得着为此冒着生命危险与手中有枪杆子的仇士良死磕吗?

一切就这样定了下来。

两天后,李昂在太和殿驾崩,享年32岁,死后他被追谥为元圣昭献皇帝,庙号文宗。

如果说岁月如歌,那么李昂一生的岁月,是悲歌。

他有志向,一心想要拯救大唐,可到头来却发现连自己都拯救不了;他有着不错的人品,可却依然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成为时代的牺牲品;他非常勤勉,可在他的身上,天道却似乎并不酬勤;他喜欢读书,可书籍却不仅没有成为他进步的阶梯,反而成了他退步的电梯……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历史学者王桐龄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

文宗号称令主,然优柔寡断,无知人之明,故对于贤臣,时常怀猜疑心;对于庸臣,时常怀迁就心;对于佞臣,时常怀试验心。中无主见,往往为小人所利用,反不若蜀汉后主、明神宗之庸懦幼弱者,犹能恭己无为,任贤勿贰也。裴李诸贤不能久居政府者以此,甘露之祸所以酿成者亦以此也。

也许,“优柔寡断,中无主见”、“无知人之明,往往为小人所利用”这两点就是造成李昂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

毕竟,要做一个优秀的皇帝,光有志向、人品、勤勉、爱读书是远远不够的,这些不仅不是充分条件,甚至也不是必要条件,决断力和知人用人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条件!

那么,这两个条件,继任的新皇帝李瀍具备吗?

我个人觉得,答案是肯定的。

接下来,还是让事实说话吧。

公元840年正月十四日,27岁的李瀍正式继位,是为唐武宗。

登基之前,在仇士良的劝说下,李瀍下令将陈王李成美、安王李溶、杨贤妃这三位之前曾参与帝位争夺的人全部赐死。

由此可以看出,李瀍是个杀伐果断的人。

他的个性与他的哥哥李昂完全不同,史载他“沈毅有断,喜愠不形于色”——深沉刚毅,决断力强,喜怒不形于色。

但李瀍和李昂也有相似的地方——都胸怀大志,一心想要复兴大唐。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用人。

在李瀍看来,杨嗣复、李珏两人不仅才识平庸,而且曾反对自己继承皇位,站队不正确,显然不是合适的宰相人选。

公元840年五月,李瀍下诏罢免了杨嗣复的宰相职务,改任吏部尚书,不久又将其贬为湖南(治所今湖南长沙)观察使,三个月后,李珏也被罢相,先是改任太常卿,接着又贬为桂管(治所今广西桂林)观察使。

接下来,谁会填补这个空缺呢?

谜底很快就揭晓了。

这年九月,时任淮南(治所今江苏扬州)节度使的李德裕被召回京城,出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之后在李德裕的引荐下,李德裕的两个死党——刑部尚书崔珙(gōng)、前宰相陈夷行也先后被任命为宰相,与李德裕搭档,他们三人,加上在文宗李昂末年被提拔为宰相的崔郸,组成了李瀍在位初年的执政团队。

毫无疑问,在这四位宰相中,李德裕是无可置疑的核心。
云淡心远2022-09-21 06:31:1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山路弯弯2020 2022-09-21 12:39:17
默默地跟帖中……
-----------------------------
好久不见,问好
云淡心远2022-09-21 15:30:3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火星森林2022 2022-09-22 17:38:51
李隆基啊 你沉迷酒色败坏朝纲也就算了 为啥对一个异族人如此信任还封三镇节度使。昏聩至此只能说活该。
-----------------------------
唐朝总体上是非常包容的,有过很多异族将帅,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李光弼、李抱玉等也是异族人
云淡心远2022-09-23 06:21:0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云淡心远2022-09-23 06:21:1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NO.389
这一年,李德裕已经54岁了。

尽管此前他也曾多次出入京城,甚至还当过一年多的宰相,但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加上政敌的掣肘,那次拜相他并没能作出多少成就——不说是碌碌无为吧,至少也是令人失望。

现在,他终于再一次得到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说起来,李德裕这次能东山再起,应该要感谢两个人。

一个是皇帝李瀍。

虽然李瀍此前并没和李德裕有过直接接触,但他早就听说过李德裕的鼎鼎大名,知道他无论到哪里都能把繁荣带到哪里,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能造福一方,有着非同一般的执政水平。

另一个是刚升任枢密使的宦官杨钦义。

杨钦义出身草根——没人知道他是哪里人,也没人知道他的父母是谁,但他的家世却堪称显赫。

他出自晚唐最著名的宦官世家——如果说三国的袁绍家族是四世三公,那么杨钦义家族则是四世权宦——杨钦义的干爹是德宗朝的左军中尉杨志廉,干儿子杨玄价、杨玄冀后来分别担任过左军中尉和枢密使,唐末著名宦官杨复恭、杨复光则是他的养孙。

文宗李昂末年,杨钦义在淮南担任监军,与李德裕搭档,不过两人只能算是工作关系,见面点个头,没事不碰头,并没有太多的私交。

直到发生了一件事。

那一次,当时的皇帝李昂下诏召杨钦义进京,传言说他将会出任枢密使这一要职,因此淮南各级官员纷纷使出各种解数,拼命巴结杨钦义。

只有李德裕依然旁若无人,没有任何表示。

这让杨钦义心中很是不爽。

直到杨钦义动身以前,李德裕才发出邀请,请他到自己府上共进晚餐。

参加这次宴席的,只有李德裕和杨钦义两人。

席间,多年来一直以高傲示人的李德裕敬酒频频,好话连连——如果说好话是门学问,那么李德裕这次的言辞就是最好的教材!

更重要的是,李德裕不仅态度颇为殷勤,而且出手也极为大方。

饶是杨钦义是个见过大世面的人,这次也几乎惊掉了下巴——李德裕居然将放满几张胡床的价值连城的珠宝全都送给了杨钦义!

杨钦义感激涕零,感恩不尽。

这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一个此前从来都是对人不屑一顾的高冷女神突然转变态度向你主动示好,谁不会受宠若惊呢?

数日后,杨钦义踏上了进京的旅途,没想到行至汴州(今河南开封),他又接到了一封新的诏书,让他返回淮南。

回到淮南后,杨钦义觉得自己既然无法进入中枢,帮不了李德裕的忙,就不该收受他如此贵重的礼品——可见此人还是有些道德的,便打算把这些珍宝还给李德裕。

没想到李德裕却大手一挥,慷慨地说:这些东西值不了几个钱,你就留着吧!

杨钦义推辞不过,只好再次收下。

武宗李瀍继位后,杨钦义又一次被召回京城,并正式担任枢密使。

一到任,他就抓住各种机会,向李瀍极力推荐李德裕: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我夸一夸淮南节度使李德裕。他既有能力又有资历,既有魄力又有领导力,既有财力……算了,这个不重要,总之,他是当今罕见的大才,只要用他当宰相,国家一定会兴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杨钦义的鼎力相助,才有了李德裕的这次宰相任命!

这一点,史书的记载非常明确:德裕柄用,钦义颇有力焉——李德裕之所以能执掌权柄,杨钦义起了很大的作用。

再次当上宰相的李德裕踌躇满志,一心想要干一番大业。

在他看来,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得到皇帝的支持。

对此,他是有着深刻体会的——七年前他首度为相,之所以没能有所建树,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文宗李昂对他不够倚重,反而重用郑注、李训等小人。

因此,在他就任宰相的第一天,他就借着入宫谢恩的机会与皇帝李瀍进行了一次长谈。

在详细分析了朝廷面临的内外形势后,李德裕提出了他的核心诉求:政事皆出中书——所有的政令都必须由宰相决定——也就是说,必须保证宰相具有足够大的权力。
他拍着胸脯保证说:陛下只需要选择贤才(毫无疑问,这里的贤才指的是他李德裕自己)为相,并坚定不移地给予足够的信任,授权宰相处理所有政务,则必然天下大治!
云淡心远2022-09-23 06:26:1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奇正2019 2022-09-23 15:27:03
百年老店 杨氏宦官集团 经久不衰 一直延续到后唐
-----------------------------
是的,晚唐第一宦官家族
云淡心远2022-09-23 17:14:03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