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楼主:云淡心远 字数:624252字 评论数:1209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云淡心远
云淡心远2022-08-26 17:12:4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云淡心远2022-08-26 17:13:1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云淡心远2022-08-29 08:26:1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NO.379
其实,如果李昂铁了心站在李训一边,严令宦官将他放下,并号召金吾卫士兵前来护驾,事情可能还是会有转机的——毕竟,他是皇帝,一般情况下,宦官们就是再猖狂,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违抗他的指示。

可李昂并没有这么干。

因为他是李昂。

志向很大、胆子却不大的李昂。

在此时的李昂看来,李训主导的这次行动已经失败了,而他本人又在宦官们的掌控之中,为了自保,他本能地采取了跟之前宋申锡事发时一样的举措:丢卒保车。

他决定与李训彻底撇清关系。

因此,他不仅不听李训的话,还厉声呵斥李训住口。

见皇帝亮明了态度,宦官们对李训自然不会再客气——有个叫郗志荣的宦官照着李训的胸口就是一拳,把李训打倒在地。

随后宦官们立即抬着李昂进入宣政门,并将门死死关上。

李训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便马上换上随从所穿的绿色官服(按照唐朝规定,六品以下的低级官员穿绿袍),立即骑马出宫。

为了掩人耳目,一边跑,他还一边用最大的嗓门不停地循环播放这么一段话:我到底犯了什么罪,要受到这样的贬谪……我到底犯了什么罪,要受到……

这一招果然奏效。

各宫门的守卫对此都信以为真,有对他抱以同情的,有对他幸灾乐祸的,有对他扔臭鸡蛋的,但阻拦他的,却一个都没有。

李训就这样一路畅通,顺利逃出了皇宫。

就在李训出逃的同时,含元殿内的文武百官也乱成了一锅粥。

有的被刚刚发生的事震住了,吓得呆若木鸡;有的见情况不妙,怕乱兵祸及自己,偷偷趁乱逃出;更多的人则围住了在场的三位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问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涯回答:我们也不知道,各位自己看着办吧。

其实舒元舆是知道的,但为了蒙混过关,他也装着不知道。

接下来该怎么办?

王涯、贾餗、舒元舆三人经过商议,觉得在这个关键时刻他们身为宰相,不能擅离职守——说不定皇帝过一会就要召他们议事呢。

于是,他们留了下来。

接下来,让我们把镜头移到宣政门内。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惊魂未定的宦官。

在他们前面,站着两个人。

其中一个低着头沉默不语,像做了错事被老师罚站的小学生;另一个则趾高气扬,正指着前者的鼻子在破口大骂。

挨骂的,是皇帝李昂。

骂他的,是宦官仇士良。

也许有人不信,这怎么可能?难道长江会倒流?难道猫会怕老鼠?

但这却是千真万确的。

事实上,在回到安全地带后,仇士良回想刚才发生的一切,马上就意识到李昂肯定也参加了李训的密谋——否则,在听说甘露有问题后,李昂怎么不派别人,偏偏要派他仇士良和鱼弘志两个中尉带着宦官们去查看甘露?这不是引诱他们进入韩约设下的陷阱是什么?

一怒之下,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竟然不管不顾地对着皇帝就是一顿痛骂。

宦官骂皇帝骂得花样百出,皇帝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这样的情节,影视剧都不敢这么拍,可这却是史书上明确记载的。

一心想要开创历史的李昂也算是实现了他的梦想。

他确实开创了历史。

他是史上最窝囊的皇帝,没有之一!

见李昂如此没用,接下来仇士良做事自然就更无所顾忌了。

他命令左、右神策军副使刘泰伦和魏仲卿各率五百名禁军立即入宫,搜捕“乱党”。

当时王涯、舒元舆等几位宰相在政事堂正准备吃饭,有人进来报告:不好!外面有军队过来了,见人就杀!

王涯、舒元舆等人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出逃。

宰相都跑了,在场的其他人当然也坐不住了。

中书、门下两省官员以及吏卒一千余人,全都争先恐后地往外跑。

然而已经来不及了。

不到一泡尿的功夫,杀气腾腾的禁军就已经杀到了。

禁军进来后,立即封锁大门,大开杀戒。

政事堂内未能逃离的六百余人全部死于非命!
云淡心远2022-08-29 08:28:1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ty_144075981 2022-08-29 08:23:42
能否捎带讲下当时的交通,地方的管理,以及长安如何有效管理偏远边疆的
-----------------------------
这些只能看机会了,硬插进去生怕会影响内容的连贯性,我尽量吧。
云淡心远2022-08-29 10:22:2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奇正2019 2022-08-30 11:35:10
确实是最窝囊的皇帝 晋惠帝 晋安帝这些傻瓜皇帝家奴也不敢如此猖狂 大面上也过得去 权臣也只是嚣张跋扈 汉献帝也不过如此 这皇帝弄得家奴给打狗似的狂抽 确实是最窝囊的皇帝
-----------------------------
是的,太窝囊了
云淡心远2022-08-30 17:11:4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云淡心远2022-08-31 06:28:1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NO.380
之后,为了泄愤,在仇士良等人的命令下,禁军关闭了大明宫的所有宫门,又以捕杀“乱党”的名义在朝廷各衙署展开了更大规模的屠杀行动,在场的各级官吏以及恰好过来送货的商贩一千余人全部被杀。

大明宫内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各衙署的印信、档案、图籍、帐幕、器具也悉数被毁……

由于在宫中没有找到李训等主要目标,仇士良又派出千余名神策军骑兵出宫,在长安城中继续追捕。

首先落网的,是宰相舒元舆和王涯。

舒元舆尽管换了服装,可在独自骑马逃到安化门(长安城南面偏西门)附近还是被认出并抓获。

另一名宰相王涯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年老体弱,跑不了太远,便躲在永昌里的一家茶馆中,很快也被神策军搜出,随即被戴上镣铐,押入神策军军营严刑拷打。

老头子养尊处优惯了,受不了酷刑,只好瞎编乱造,胡乱承认自己与李训合谋造反,企图拥立郑注为帝。

尽管王涯的供词荒谬至极,但仇士良却如获至宝。

在他看来,有了这份供词,他今天的所有行为便有了充分的合法性。

平乱嘛,杀人再多也是正常的。

只有用霹雳手段,才能显菩萨心肠!

之后禁军在长安城内的搜捕行动愈演愈烈。

河东节度使王璠干事不行,逃跑却很在行。

在事变发生后,他第一时间便逃回了自己的宅邸,紧闭大门,派麾下的河东兵保护自己。

负责抓捕他的神策军将领见其家中戒备森严,没有硬攻,而是耍了个花招。

他声称因王涯等人谋反,朝廷决定提拔王璠为宰相,他是来接王璠入宫的。

这个骗术其实很低端——就如乡镇小店喇叭里喊的“十块钱也不多,去不了香港新加坡。十块钱,也不贵,用不着开个家庭会。全场十块,样样都十块”那么低端,但官迷心窍的王璠居然信了,主动从家里走了出来,旋即被捕。

之后京兆少尹罗立言等一大帮人也相继被抓。

在京城展开搜捕行动的同时,神策军士兵还借机在城中大肆抢掠。

包括前岭南节度使胡证、左常侍罗让、翰林学士黎埴等高官在内的很多富户家中都被洗劫一空。

有禁军带了这个头,城中的大批地痞、流氓也按捺不住了,争先恐后地加入抢劫的队伍。

一时间,长安城内火光四起,尘埃蔽日,惨叫声不断,乱成一团。

这一切,深宫中的皇帝李昂当然不会知道。

就是知道了,他也并不关心。

他的脑子早已是一片空白。

那一天,他根本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

好不容易熬到了次日清晨。

按照惯例,他还是拖着沉重的双腿前往紫宸殿上朝。

由于前一天在朝堂上被杀了不少人,加上又没有了宰相的率领,百官的队列看上去稀稀拉拉的,凌乱不堪。

李昂找了半天,没看到那几个熟悉的身影,忍不住问道:宰相呢?怎么一个都没来?

仇士良冷冷地回答:王涯等人谋反,已被关进监狱。

接着他把王涯的供词递给了李昂。

李昂不傻,自然知道王涯的供词不可信——王涯、李训都已经是宰相了,冒这么大的风险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他们怎么可能这么做?

但李昂也知道,很多时候,事情的真假其实并不重要,干这件事的人是谁才重要——富豪即使戴个假的名表,别人也以为是真的;乞丐戴的名表即使是真的,别人也以为是假的!

同理,王涯供词的真假也并不重要,提供这份供词的人是谁才重要。

既然供词是仇士良提供的,那么李昂就必须认为它是真的。

因为,对现在的李昂来说,要想保住皇位,仇士良是万万得罪不起的!

就算仇士良讲的是“聋子听见哑巴说瞎子亲眼看见文盲写的程序中的第3888行中有一个小bug”,李昂也必须无条件地认可其真实性!
云淡心远2022-08-31 06:34:2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lxcxzlm 2022-08-31 12:46:59
聋子听见哑巴说瞎子亲眼看见文盲写的程序中的第3888行中有一个小bug
-----------------------------
哈哈
云淡心远2022-08-31 16:55:4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disager2012 2022-08-31 13:27:51
这样的皇帝保他有何用?
-----------------------------
李昂还是太软弱了
云淡心远2022-08-31 16:56:1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云淡心远2022-09-02 06:30:1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NO.381
按照史书的记载,看过王涯的供词后,李昂的表现是:悲愤不自胜——又悲伤又愤怒,几乎难以自持。

接着,他又召左仆射令狐楚、右仆射郑覃两人上前,让他们查看供词:你们看,这是王涯的笔迹吗?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李昂当即表态:若真是这样,那就罪不容诛!

旧的宰相班子被一锅端,接下来要做的,当然是任命新相。

李昂命令狐楚、郑覃留在政事堂,参与决策。

但由于令狐楚起草的有关王涯等人谋反的诏书没能让仇士良满意,最终令狐楚落选,郑覃和户部侍郎李石成为了新的宰相。

与此同时,仇士良的抓捕行动还在继续。

很快,宰相贾餗、御史中丞李孝本先后落网。

紧接着,李训也在逃亡途中被抓。

在逃出长安后,李训来到了终南山中的一座寺庙,投奔之前的密友——被后世尊为华严宗五祖的著名高僧宗密大师,宗密本打算让李训剃发,伪装成和尚躲在庙中,但他的徒弟们却都表示反对。

无奈,李训只好出山,准备逃往凤翔(今陕西凤翔),寻求郑注的庇护。

在走到盩厔(今陕西周至)时,他被当地官员抓获,随即用囚车解送回京。

李训知道,自己被送到仇士良那里后不仅难逃一死,死前肯定还会遭到酷刑和凌辱,便把心一横,对押送他的人说:谁得到我,谁就能得到重赏。听说禁军正在到处搜捕我,囚车到了京城,我一定会被他们夺走,这样你们就什么好处都没了。不如现在就杀死我,直接将我的首级送过去领赏!

押送者觉得有理,随即一刀砍下了李训的头颅。

李训被杀的次日,王涯、舒元舆、贾餗、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等人也都被处以极刑。

那一天,一名神策军将领举着李训的首级在前面开路,在他的身后,是由六百名全副武装的神策军士兵押送的王涯等人的囚车。

囚车先到太庙,在那里举行了隆重的献祭仪式,接着又在长安城内最繁华的东、西两市游街,让王涯等人尽情享受长安市民的白眼、谩骂以及雨点般的瓦砾、石子甚至屎尿,对他们进行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

直到王涯等人被百姓羞辱得头抬不起来、被瓦砾砸得腰直不起来、被浑身的臭味熏得眼睁不开来,才将他们押到独柳树下腰斩,首级则挂在城门外示众。

他们的家人,不管是亲还是疏,不管是老还是幼,不管是好看的皮囊还是有趣的灵魂,也全都被处死,无一幸免。

朝中所有官员都被仇士良召了过来,现场观摩了王涯等人受刑的全过程。

显然,这是仇士良在对他们进行警示教育——看,这就是和我们宦官作对的下场!

被杀的这些人中,王涯和贾餗可能是最冤的。

他们并没有参与李训的密谋。

他们都是小心谨慎的人,都是圆滑到没有任何主见的人,都是信奉明哲保身的人。

他们什么也没干,可却被灭了族。

但这似乎也怨不了谁。

因为,明哲保身并不一定就能保身,正如努力赚钱并不一定能赚钱一样。

也许,这就是命吧。

接下来,该说说郑注了。

由于郑注之前对李训提前发动的行动并不知情,因此他还是按原计划带着五百亲兵赶赴浐水,途中得知李训失败的消息,他又惊又气,慌忙又折返凤翔。

此时凤翔监军张仲清已经得到了仇士良要他诛杀郑注的密旨。

不过他知道郑注这人诡计多端,不好对付,故而颇为犯难,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张仲清愁眉不展之际,押牙李叔和主动站了出来。

押牙是唐代节度使衙内亲将,负责护卫节度使的安全,所以李叔和算得上是郑注的亲信,但现在他得知郑注的同党已经全军覆没,认为郑注的失败已成定局,便决定背叛郑注。

张仲清大喜。

在迎接郑注回凤翔的接风宴上,李叔和突然发难,抽出佩刀,向郑注砍去。

由于郑注之前一直将李叔和视为心腹,因此毫无防备,没有能躲过这一刀。

他艰难地回过头,说出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句话:怎么是你?
云淡心远2022-09-02 06:52:4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奇正2019 2022-09-02 17:37:07
宦官由此独大
-----------------------------
甘露之变是唐朝宦官历史上的巅峰时刻,仇士良一战成名
云淡心远2022-09-02 21:05:1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云淡心远2022-09-05 09:03:3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NO.382
就这样,李训、郑注等人发起的诛杀宦官行动,最终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李昂本想打击宦官的嚣张气焰,没想到却反而让宦官的气焰更加嚣张!

李昂本想解决大唐的危机,没想到却反而给大唐带来了更大的危机!

在经受了这次惨痛的失败后,曾经有着远大志向的李昂一下子就焉了,仿佛换了个人一样。

虽然他此时还那么年轻——只有27岁,但他似乎再也没有了年轻人的朝气。

以前的他总是踌躇满志,现在的他却一直愁眉苦脸。

以前的他总是心比天高,现在的他却已经心如死灰!

每天退朝后,他都要一个人眺望着窗外发呆,有时还要自言自语,唉声叹气。

他觉得一切似乎都失去了意义。

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不再能提起他的兴趣——对美食,他不关注;对美景,他不向往;对美女,他不动心……

他虽然还活着,但他的心已经死了。

他的身体虽然还算健康,但他的志向已经凋落了。

如果说有的人称得上是身残志坚,那么现在的他,就是身坚志残!

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他不是没有努力过,可努力的结果,却是还不如不努力!

既然无法逆天改命,那就干脆听天由命吧!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们迎来了他们的巅峰时刻——他们牢牢地把持住了朝政大权,宰相只不过是签签字、传达传达命令而已。

在与宰相议事的时候,仇士良动辄拿李训、郑注说事,意思是大臣们都不靠谱。

说的次数多了,郑覃、李石两人终于忍无可忍,回敬说:李训、郑注确实有问题,可他是什么人提拔的呢?

这下仇士良无语了——毕竟,谁都知道,李训、郑注仕途上的引路人是宦官王守澄!

当然,光在嘴皮子上占便宜,并不能改变宦官凌驾于朝臣之上的现实。

公元836年正月初一,皇帝李昂在宣政殿大会群臣,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开成——经历了甘露之变这样的大灾难,之前的年号是不想再用了,改一个换换手气吧。

没想到就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仇士良居然向皇帝提出了一个极其无礼的要求——让神策军代替金吾卫守御皇宫的宫门。

神策军是掌握在宦官手里的,而金吾卫不是。显然,他这是要把皇宫的安危全都掌控在自己手里!

关键时刻,谏议大夫冯定等人站出来坚决反对:不行!从来都没有这样的规矩!

仇士良这才勉强作罢。

不过,在仇士良看来,这只是暂时受挫而已。

就如同屠夫绝不会在意猪的想法一样,他一点儿也不在意这些文臣的想法。

但有一个人的意见,他却无法忽视。

此人是昭义(治所今山西长治)节度使刘从谏。

刘从谏之父刘悟,原为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手下的兵马使,在朝廷讨伐李师道时,刘悟发动兵变杀死李师道,向朝廷投诚,后被朝廷任命为昭义节度使,刘悟死后,刘从谏顺利接任了节度使职务。

应该说,刘从谏对朝廷还是比较忠心的。

公元833年,他还曾主动入朝觐见。

那次,他本打算请求皇帝将自己调往其他藩镇,以示他没有割据之意,但真正到了京城后,他却发现朝中政出多门,纲纪紊乱,非常失望,不久便又回到了昭义。

这次甘露之变,王涯等大臣被杀又激起了刘从谏的义愤。

他上书说:王涯等人都是无辜的,况且就算他们真的是谋反,也应该交给司法部门后才可以治罪,怎么能让宦官们擅自率领军队在宫中肆意杀戮,搞得宫门附近流血遍地!臣本想来一趟京城,向陛下当面陈述臣的看法,但考虑到朝中奸人当道,恐怕臣来了也会遇到和王涯一样的命运。所以臣还是决定恪尽职守,在昭义训练士卒,厉兵秣马。万一将来奸人难制,臣一定会誓死出兵,以清君侧!
云淡心远2022-09-05 09:04:4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云淡心远2022-09-07 06:20:0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NO.383
对此,李昂当然不会有什么反应。

他难啊。

很多人以为皇帝可以为所欲为,但其实并不是。

具体到李昂来说,至少有两件事是不行的——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他既不可能得罪仇士良等宦官,也不可能得罪刘从谏这样的地方实力派!

他唯一能做的,只能是说说好话陪陪笑脸捣捣浆糊而已。

他给刘从谏加了个检校司徒的荣誉官职,想就此糊弄过去。

但刘从谏却不肯就此罢休。

不久,他又上了第二份奏章:臣之前所说的,都事关国家大体。如果陛下认为臣所言有理,那就应该给王涯等人平反,如果陛下不认可臣的说法,那就不应该给我奖赏。冤死的不给昭雪,反而给我升官加赏,哪有这样的道理!

之后,他又连续多次上书,直言不讳地指责仇士良等人的罪行,言辞一次比一次更激烈。

李昂能怎么办呢?

他既不能说刘从谏说得对,也不能说刘从谏说得不对;他既不能接受刘从谏的意见,也不能不接受刘从谏的意见;他既不能对刘从谏的上书无动于衷,也不能对刘从谏的上书有所反应……

他只能说更多的好话,陪更大的笑脸,用更低的姿态,来安抚刘从谏:爱卿你玉树临风,风度翩翩,翩若惊鸿,洪福齐天,天天开心……

刘从谏对此很是无语——我要的,是成就大业,不是什么成语接龙!

不过,尽管没有得到任何实际的回应,但刘从谏的奏章并不是完全没有作用。

受此震慑,仇士良之后的行为还是收敛了不少。

因为他知道,像刘从谏这样对他有意见的节度使应该不在少数,倘若自己的举动太过出格,惹了众怒,后果必然不堪设想!

如此一来,李昂和宰相们的日子总算是好过了一点。

朝政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之后的一两年中,山南西道节度使李固言、翰林学士陈夷行相继被任命为了宰相。

这几位宰相中,李石的表现较为突出。

他虽然很少和以仇士良为核心的宦官集团成员直接发生冲突,但总是想方设法维护朝廷纲纪,尽力把宦官们胡作非为所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

可在仇士良看来,听话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听话;迎合不极端,就是极端不迎合!

他把李石看成了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公元838年初的一天清晨,李石骑马上朝。

行至半路,从暗处突然射来几支冷箭,其中有一箭射中了李石,好在没中要害,伤情不重。

遭此变故,左右随从大惊,全都一哄而散,李石也连忙捂着伤口掉头往家里跑。

没想到在跑到他居住的坊门附近时,又有一个刺客突然出现,挥刀向李石砍来。

幸亏李石反应够快,立即夹紧马肚子,掌控座骑迅速加速,总算勉强避开了这一刀——刺客只砍到了半截马尾巴!

就这样,李石死里逃生,没有成为第二个武元衡。

但宰相遇刺的消息还是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

第二天的朝会,满朝文武居然只来了区区九个人!

皇帝李昂下令各级官府全力侦破,缉拿刺客。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不过,案子虽然没破,李石本人对此案的真凶却心知肚明。

那就是仇士良!

与自己结怨,又胆大包天敢于当街刺杀宰相且事后能摆平一切的,除了仇士良,绝对没有第二个人!

他越想越怕,便屡屡请求辞职。

对于李石辞职的原因,李昂自然不会不明白。

尽管无比不舍,但为了李石的人生安全,他也只能无奈地同意了李石的请求。

很快,李石被外放为了荆南(治所今湖北江陵)节度使。
云淡心远2022-09-07 06:26:2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云淡心远2022-09-09 06:17:0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NO.384
由于此前李固言已经罢相,朝中只剩下了郑覃和陈夷行两位宰相。

为了填补空缺,李昂将户部尚书杨嗣复、户部侍郎李珏提升为同平章事,把他们两人补充进了宰相班子。

杨嗣复的父亲杨于陵是当年在制举考试中录取牛僧孺和李宗闵的主考官,牛僧孺、李宗闵在当政时对杨嗣复也多有提携,史书上说杨嗣复与牛、李二人“情义相得,进退取舍,多与之同”;李珏则曾是牛僧孺的下属,和杨嗣复一样同属牛党。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另两位宰相郑覃、陈夷行与李德裕交情匪浅,算得上是李党的核心成员。

因此,随着杨嗣复、李珏的入相,一度偃旗息鼓的牛李党争又再度死灰复燃了。

陈夷行一向看不惯杨嗣复,为了抗议杨嗣复拜相,他甚至还曾以足疾为由提出辞职,只是李昂没有批准。

现在,陈夷行和杨嗣复这两个水火不容的死对头在一起成了同事,局面自然是可以想象的。

每次在政事堂议事,两人都各执一词,争辩不休,从来没有意见统一的时候。

有一次,李昂和几位宰相谈起玄宗李隆基晚年任用李林甫等奸人导致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陈夷行便进言说:玄宗晚年有些贪图享乐了,臣以为身为皇上,不可不理朝政,将权力拱手让给臣下……

话没说完,杨嗣复便打断了他:什么叫将权力拱手让给臣下?太宗用房玄龄十六年、魏征十五年,何尝出过问题?……

接着,两人便当着皇帝的面争了起来。

其实,陈、杨两人的话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他们就是这样,对人不对事,只要是对方说的,即使是对的也是错的,即使是白的也是黑的——一个说人性本善,另一个必定说人性本恶;一个说乡下是净土,另一个必定说乡下净是土;一个说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另一个必定说只要不努力就一定会很舒服……

当然,作为陈夷行和杨嗣复的同党,郑覃和李珏在争论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加入进去。

四个人每次都吵得不可开交。

政事堂几乎成了菜市场!

宰相之间无法团结,这让李昂非常头疼。

更令他烦心的,是他那个不成器的太子李永。

李昂只有两个儿子,次子早亡,所以长子李永就成了当然的储君人选,公元832年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

不过,在李昂的后宫中,李永的生母王德妃并不得宠,厌屋及乌,连带着李永也不太受李昂待见。

而李永本人也很不争气,他自幼性情顽劣,不爱读书,头脑也异常简单,一看书就犯困,一做事就犯浑,一受到诱惑就犯错……

他酷爱喝酒、打牌和游玩,精通游戏、赌博和各种受骗之术。

他最喜欢的生活,就是与一帮内侍宦官一起吃喝玩乐。

如果你问他有什么人生追求,他只会说“吃好,喝好,玩好”,如果你问他有没有更高的追求,他只会说“吃得更好,喝得更好,玩得更好”……

给事中韦温是当时著名的才子,被李昂任命为太子侍读。

每天早上,韦温都早早来到东宫上班,可几乎每次要等到中午才能见到哈欠连天的太子。

韦温规劝李永说:殿下应该要早点起床,认真学习,不能成天只知道玩乐……

但这话对李永的效果,却相当于扑热息痛对高血压的效果——完全不起任何作用。

李永依然故我,依然视玩如命,依然畏学如虎。

时间长了,韦温觉得太子是烂泥扶不上墙,便向皇帝提出了辞职。

韦温离开后,李昂又先后派了好几个德才兼备的大臣给太子当老师,可李永的表现却始终非常稳定——一直没有任何起色。

公元838年,李永的生母王德妃去世了——史载是被李昂最宠爱的杨贤妃害死的。

大概是生怕李永将来继位后会报复自己,此后杨贤妃便抓住各种机会在李昂面前说李永的坏话。

李昂本来就不大喜欢这个儿子,在杨贤妃的多次挑唆下,逐渐产生了废太子的想法。
云淡心远2022-09-09 06:21:1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云淡心远2022-09-09 08:36:46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