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楼主:云淡心远 字数:624252字 评论数:1209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云淡心远2022-07-15 07:05:1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NO.360
案子的当事人名叫武昭,此人本是裴度的手下,官至刺史,后来裴度遭李逢吉排挤而失势,武昭也受到牵连,被贬了官,因此对李逢吉意见很大。

有一次,武昭和好友茅汇等人一起喝酒,席间武昭大发牢骚,还借着酒劲忿忿地说:总有一天老子要杀了李逢吉这个王八蛋!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武昭可能只是随意一说,但有人却记了下来,随即通过李逢吉的党羽张权舆向李逢吉告发,说武昭企图行刺宰相。

很快,武昭与茅汇等人都被抓了起来,由三法司(即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会审。

李逢吉闻讯心生一计,立即授意自己的堂侄李仲言偷偷找到了茅汇:只要你一口咬定武昭是受李程指使,我可以保证你没事,否则你死罪难逃!

没想到茅汇是个硬骨头,不仅坚决不答应,还在三司会审时当众揭露李仲言企图让他作伪证。

最后朝廷公布的的处理决定是:武昭杖杀,茅汇流放崖州(今海南琼山),而李仲言则以涉嫌妨害司法公正为由被流放象州(今广西象州)。

这样的结果,完全出乎了李逢吉的预料。

他本想借此案整垮李程,可最后不仅没达到目的,还把自己的堂侄李仲言给折了进去!

问题出在哪里呢?

李逢吉觉得,应该是在皇帝身上。

皇帝明知道李仲言是他的亲戚,却丝毫不给他面子!

显然,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了!

这让他心中感到了极大的不安。

公元826年正月,李逢吉最不愿看到的事发生了——他的老对手裴度居然又回到了京城!

这下李逢吉心中的危机感更强了。

但他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

数日后,长安城中突然流行开了一首民谣:绯衣小儿坦其腹,天上有口被驱逐!

“绯衣”谐音为“非衣”,暗指“裴”字,“腹”即“肚”,谐音为“度”,“天上有口”合起来就是“吴”,整个民谣的意思非常明显,就是指裴度当初指挥大军平定蔡州吴元济,立下大功的往事。

不过,你别以为这是在歌颂裴度,相反,这是陷害。

因为在古代,有人应民谣往往有其特殊的含义——很多时候,民谣都是造反者为了造声势而故意造出来的,比如汉末曾经流行过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而这次裴度与这首民谣高度契合,也就意味着裴度有造反的嫌疑!

就算他本人没有这样的想法,也不代表他手下人没有这样的想法!

就算他和他手下人都没有这样的想法,也不代表别人不会认为他们有这样的想法!

当然,世界上也许有无缘无故的胖,但肯定没有无缘无故的民谣。

相信大家都猜得出来,这则民谣的制造者,正是李逢吉和他的党羽。

不过,令他们失望的是,小皇帝不知是没听到,还是没听懂,还是是假装没听到,还是是假装没听懂,对此似乎并没有什么反应。

但李逢吉依然没有收手。

因为在他看来,他与裴度就如同是雪花与热水、青霉素与金黄葡萄球菌、云淡心远与喝酒不脸红——绝对不可能共存!

有裴度没他,有他就没裴度!

经过一番研究,李逢吉又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长安城从北到南,横卧着六条高岗,很像《易经》中“乾卦”的“六爻”卦象,分别是“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裴度的宅邸,正好位于第五道高岗上,也就是所谓的“九五”之地,而“九五”通常用来代指皇帝,其他人是不能用的!

很快,又一则流言在长安城中传开了,说裴度家是风水宝地,隐隐中似乎有王气……

接着,李逢吉的亲信左拾遗张权舆又趁热打铁,直截了当地向皇帝李湛进言说:裴度的名字和童谣中的谶言一一对应,他的家又安在“九五”之地,此次又没有朝廷征召就擅自回京,显然是居心叵测!
云淡心远2022-07-15 07:06:2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奇正2019 2022-07-16 10:34:04
政治斗争又开始了
-----------------------------
是的
云淡心远2022-07-16 14:19:0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尽管他知道丹药这东西99.99%都是不靠谱的,但人总是有侥幸心理的——要不彩票也不会有人买了,他依然想试一试。
-----------------------------------------------------------------------------
@liuyeping22 2022-07-16 20:58:40
彩票不中不过就费几个钱,丹药可是要人命的
-----------------------------
是的。
云淡心远2022-07-16 21:30:2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云淡心远 2022-02-11 09:29:53
NO.298
王伾擅长书法,王叔文善于下棋,两人在宫中的职务都是翰林待诏——注意,翰林待诏和翰林学士是不一样的,两者的差距不比大卡车司机和柴可夫斯基的差距小——翰林学士那时的地位很高,可以参与朝政,起草诏书,甚至被誉为内相,离宰相往往只有一步之遥;而翰林待诏则是指那些以文学、琴棋、书画、阴阳等各种专长听候皇帝召见的专业人士,通俗点说,就是皇室的玩伴或者三陪,陪他们解闷的。
具体到王伾和王叔......
-----------------------------
@bfmp1 2022-07-17 15:19:59
具体的决策过程是这样的:上奏给皇帝的各种奏折,先由坐镇于翰林院的王叔文提出处理意见,接着交给内廷的王伾,王伾再让皇帝的亲信宦官李忠言或宠妃牛昭容出面让皇帝签字盖章,之后交付中书省,由宰相韦执谊负责执行。而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则负责搜集情报,观察动向。
在这个链条中,官位最高的,是韦执谊,但负责决策、真正起主导作用的,却是王叔文。
==这是否意味着翰林学士实权比宰相还大?
-----------------------------
翰林学士当时有内相之称
云淡心远2022-07-17 18:59:3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云淡心远2022-07-18 08:50:4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NO.361
应该说,张权舆这番话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只不过,是副作用。

李湛不仅对此根本就不信,还对张权舆起了疑心。

你说裴度居心叵测,我看真正居心叵测的,是你张权舆!

之所以他会这么认为,是因为张权舆的话中有一个极大的漏洞——裴度根本就不是不召自来,而是应约而来!

事实上,由于前段时间不少朝臣都呼吁裴度回朝,李湛便秘密派人前往山南西道的治所兴元(今陕西汉中),以慰问的名义与裴度接洽过多次,并约好了裴度回京的日期,裴度这才回来的!

至于张权舆所提的童谣和裴度宅邸的位置,在李湛看来,由于目的性太过明显,反而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这个童谣的始作俑者,说不定就是张权舆及其站在他背后的李逢吉!

这样一想,李湛不由惊出了一身冷汗。

如果这事是真的,那这个李逢吉实在是太可怕了——居然想把裴度往死里整!

联想到之前发生的那些事——对李绅的诬陷以及在武昭案中的表现,他对李逢吉顿生厌恶。

以前他视李逢吉为国之柱石,现在却认为李逢吉是国之蛀虫!

以前他把李逢吉看作偶像,现在却是看着想呕!

而本着“自己讨厌的人讨厌的人就是自己喜欢的人”的原则,他对裴度则更有好感。

公元826年二月,李湛正式任命裴度为司空、同平章事。

这也是裴度第三次出任宰相一职。

不久,把持朝政长达四年之久的李逢吉被逐出了朝廷,改任山南东道(治所今湖北襄阳)节度使。

自此直到九年后去世,李逢吉再也没有能重返帝国的权力中心。

与李逢吉的黯然出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三次登上相位的裴度。

这一年,他已经62岁了。

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英雄暮年,壮心不已,他依然踌躇满志,一心想要yesterday once more——再创当初辅佐宪宗时的辉煌!

应该说,他是有这个能力的。

这一点,从史书记载的几件小事中就可以看出来。

一次,裴度正在中书省吃饭。

有人忽然闯了进来,慌慌张张地向他汇报说:不好了,宰相办公室的公章找不到了!
左右闻言全都大惊失色——宰相的公章丢了,这还了得!

但裴度却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仿佛丢的不是公章,只是只公鸡。

他依然不紧不慢地喝着酒:没事。喝完酒再说。

不一会儿,又有人冲进来汇报说,公章找到了,就在平时放公章的地方!

这下大家都长长地出了口气。

而裴度却依然像没事人一样,还是不紧不慢地喝着酒。

有人不解地问:刚才听说公章丢了,您怎么一点都不急呢?

裴度笑着解释道:我不是不急,而是不能急。公章丢失,我估计应该是内部人员私自拿去盖章了。这种情况如果追查得紧,拿走公章的人怕事情败露,必然会将公章扔到河里或者点火烧掉,以毁灭证据。但倘若不急着追查,他们以为上面不知道,肯定会物归原处的。

这就是裴度的见识和气度!

当然,裴度的见识不止局限在行政方面。

对于国家大局,他看得也非常准。

公元826年三月,朝廷赐给幽州一批春装,但幽州节度使朱克融却不仅不对此感恩戴德,反而还嫌衣服质量不好,把使臣扣了下来,并狮子大开口,向朝廷索要绢布三十万匹。

皇帝李湛对此非常担心,与几位宰相商议,打算选派一位重臣前去安抚朱克融。

裴度却力排众议:朱克融不仅对朝廷极为无礼,在幽州也很不得人心,很快就会自取灭亡!依我看,朝廷根本就不必派人去安抚他,至于他索要的绢布,直接就拒绝就好了,就说朝廷不是舍不得那点财物,只是不能开这个先例!
云淡心远2022-07-18 08:52:2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云淡心远
对我之前那部作品《彪悍南北朝》系列感兴趣的朋友,也欢迎到喜马拉雅收听有声版。
云淡心远2022-07-18 10:25:2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云淡心远2022-07-18 11:29:4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云淡心远2022-07-20 06:22:2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NO.362
李湛最终采纳了裴度的意见。

后来的事果然如裴度所料。

仅仅几个月后,幽州就发生了兵变,朱克融和他的两个儿子相继被杀,兵马使李载义被拥立为留后!

这次,裴度没有为难李载义,在他的主持下,朝廷很快就颁布诏书,正式任命李载义为幽州节度使。

但这并不表示裴度是没有原则的人。

实际上,他之所以这么做是有充分理由的。

除了李载义的态度比较恭顺,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包括幽州在内的河朔三镇享有特殊的半独立地位——这一点对当时的人来说,就如“地球是圆的”对现代人来说一样——已是几乎所有人的共识。

简单地说,就是河朔三镇内部推举出的节度使人选,朝廷通常都不会干预。

但对于三镇以外的其他地方,情况就不一样了。

几乎就在幽州兵变的同一时间,横海(治所今河北沧州)镇也出现了人事上的重大变动——节度使李全略去世,其子李同捷自任留后,并以重金贿赂周边藩镇,请他们为自己申请朝廷的正式任命。

这次裴度坚决不同意,力主对其讨伐。

当然,这样的大事是需要皇帝拍板的。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年仅18岁的皇帝李湛却突然驾崩了!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玩乐。

李湛的死,和他的贪玩有很大的关系。

在颜控的眼里,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好看的和不好看的;在李湛的眼里,世界上只有两种事——好玩的和不好玩的。

对不好玩的,比如上朝、开会、批阅奏章等政务活动,他避之唯恐不及;而对于好玩的,比如马球、摔跤、打猎、旅游、歌舞等各种游乐项目,他却是乐此不疲。

在所有这些项目中,他最喜欢的,是马球和摔跤。

除了亲自上场参赛,他也非常爱看别人比赛。

为了能欣赏到最高水平的摔跤赛事,他不仅专门命令禁军和各地政府进献大力士,有时还让内侍用重金招募,这些大力士到来后,李湛就让他们昼夜跟随在身边,以便随时欣赏他们的表演。

马球和摔跤都是十分激烈的运动,比赛中受伤的事为数不少,比如《旧唐书》中就曾记载:公元826年六月,李湛在宫中观看马球和摔跤,比赛一直持续到二更(晚上九点到十一点),参赛的选手中“有碎首折臂者”——有打破头的,也有手臂骨折的……

李湛喜欢的,就是这份刺激。

参赛选手越是卖力,比赛越是激烈,受伤的人越多,他就越是兴奋;而倘若有选手惜力或者为了安全放慢节奏,导致赛事不够激烈,就会受到他严厉的惩罚,有的甚至被流放或籍没(没收家产)。

由于比赛大多在皇宫进行,因此选手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宦官,对这些家奴,李湛当然更不可能客气,谁表现不佳,他就下令用棍棒一顿痛打。

宦官们既怕在比赛中因过于拼命受到冲击而受伤,又怕在比赛中因不够拼命受到责罚而受伤,搞得人人自危,对李湛又恨又怕。

随着时间的推移,恨意也在不断累积。

如果对李湛的恨是沙子,那沙子已聚成了撒哈拉;如果对李湛的恨是水滴,那水滴已汇成了太平洋!

正是这导致了李湛的悲剧。

公元826年十二月初八夜间,李湛到外面打猎后返回宫中,此时时间已经很晚了,可橄榄屁股坐不住的李湛却依然静不下来,又拉着内侍宦官刘克明、田务澄、许文端以及常与他们一起玩马球的禁军将领苏佐明等人一起饮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喝了一杯又一杯;人生得意须尽欢,开了一罐又一罐……


由于刘克明等人不停地劝酒,李湛很快就喝高了。

他摇摇晃晃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到内室解手。

然而他刚进入内室,殿内所有的烛火突然全都灭了。

殿堂内一片漆黑。
云淡心远2022-07-20 06:27:4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云淡心远2022-07-22 06:32:1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NO.363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但相信大家都可以想象出来。

因为等烛火重新亮起来的时候,李湛已经没有了呼吸!

这一年,他只有18岁。

死后他被追谥为睿武昭愍孝皇帝,庙号敬宗。

毫无疑问,弑杀李湛的凶手,就是刘克明这一伙人。

为了这一天,他们已经准备了很久。

干掉李湛后,刘克明立即按原计划伪造了一道圣旨,让翰林学士路隋依旨意起草遗诏,由绛王李悟(宪宗第六子)主持军国大事。

第二天一早,刘克明引着绛王李悟在紫宸殿接见群臣,并宣读了所谓的遗诏。

此时的刘克明志得意满,一副“遗诏在手,天下我有”的样子。

然而他错了。

因为,能不能掌控局势,并不取决于遗诏有没有,而取决于别人信不信!

那天,所有在场者的脸上都写满了疑问。

敬宗李湛年纪那么轻,身体那么壮,精力那么充沛,怎么突然之间就死了呢?更何况,李湛的儿子虽然年幼,可他有好几个兄弟,怎么会传位给自己的叔父呢?……

显然,就是用腿毛想都知道,这里边肯定有问题!

最先作出反应的,是时任枢密使的权宦王守澄。

作为当初谋害宪宗李纯的主谋之一,他一下子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刘克明啊刘克明,你小子也不撒泡那什么自己照照,你不过是个中层宦官而已,居然敢跳过我们这些领导,想要独占拥立之功,实在是太自不量力了!

他第一时间就找到了另外三名地位最高的宦官——枢密使杨承和、左右神策军中尉梁守谦、魏从简,一起研究对策。

经过一番紧急磋商,他们决定利用手中掌握兵权的优势,干掉刘克明一伙,重立新君。

随后四人立即分头行动。

王守澄、杨承和带着卫兵前去迎请江王李涵(穆宗李恒次子,敬宗李湛的异母弟),梁守谦、魏从简则率神策军进宫讨贼。

很快,以刘克明为首的小团伙成员被一网打尽,他们企图拥立的绛王李悟自然也不可能幸免——死在了乱兵之中。

接下来,王守澄要做的,是把江王李涵扶上皇位。

可皇位传承是要讲规则的,新皇登基是要有名分的,李涵之前并不是合法的继承人,怎样才能做到名正言顺,有理有据,让天下人信服呢?

王守澄很是头疼。

他是个粗人,教育水平止步于胎教,让他玩刀子玩权术还可以,但要让他玩文字讲道理,却相当于让鲤鱼去爬树——完全是不现实的。

他只能请教专业人士。

为此,他找来了翰林学士韦处厚——韦处厚博古通今,头脑活络,王守澄相信他一定有办法。

王守澄先问:该怎样向天下人解释这件事(指诛杀绛王李悟及刘克明等人)?

韦处厚胸有成竹地回答: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这有什么好顾忌的!

接着王守澄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江王该以什么名义登基呢?

韦处厚还是对答如流,响应速度堪比最新款最高配置的名牌手机:这有何难!先以江王的名义宣告天下,说江王已经平定了宫廷内乱,随后群臣上表劝进,再让太皇太后(即穆宗李恒的母亲郭太后)册封江王继位……

王守澄大喜,遂依计而行。

一切果然十分顺利。

数日后,江王李涵在大明宫正式继位,改名李昂,是为唐文宗。

李昂这一年也只有18岁——比他哥哥敬宗李湛还要小四个月,加之其父兄的所作所为都令人十分失望,因此李昂刚上台的时候,大臣们并不看好他。

没想到李昂的表现,却令人眼前一亮。
云淡心远2022-07-22 06:34:1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bin5104 2022-07-22 04:18:11
好文不敢弃。持续拜读佳作!!!
-----------------------------
谢谢夸奖,我会继续用心写下去的
云淡心远2022-07-22 08:33:1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奇正2019 2022-07-22 17:54:32
能称文的都是有能力的
-----------------------------
是的,李昂前期的表现还是可以的
云淡心远2022-07-22 19:50:0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云淡心远2022-07-25 07:59:3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NO.364
如果生活在现代的话,李昂应该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不顽皮,不捣乱,不抄作业不耍坏;不迟到,不早退,不说谎话不插队;既懂事,又听话,勤俭节约人人夸;既好学,又谦虚,尊敬师长爱看书;饭前便后会洗手,表演节目不出丑;做了错事会认怂,跟女生说话会脸红……,在班里我估计即使不当班长,至少也能做个学习委员。

当然,这只是假设而已。

但从史书记载来看,李昂个人的特点应该和上面的描述差不太多。

总之,他和他的哥哥敬宗李湛完全不是一类人,甚至可以说是互为反义词。

李湛爱玩,而李昂却不喜欢声色犬马——无论是女色还是乐舞,无论是游玩还是打猎,他都敬而远之。

李湛作风奢靡,而李昂却十分节俭——刚一登基,他就遣散了三千多个宫女,接着又将五坊中那些用于游猎的鹰犬全都放掉,之后又减免了各地供应宫中的各种贡品,还把穆宗李恒、敬宗李湛近年来为打马球而兴建的马坊、马场所侵占的土地全都归还给有关部门……

李湛疏于朝政,而李昂却非常勤奋——他每次都准时上朝,在朝会上与群臣讨论政务也非常认真,有时甚至因过于投入而忘了退朝的时间。

……

很快,李昂就获得了朝野上下很多人的好感。

大家都对这个年轻的天子刮目相看,以为大唐复兴有望。

然而宰相韦处厚却不这么看。

韦处厚是在李昂登基后因佐命之功而刚刚被提拔为宰相的,在他看来,李昂虽然足以称得上是一个好人,却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因为他有着一个致命的缺陷——缺乏决断力,没有那种不顾一切、一往无前的决心。

有时候,李昂与裴度、韦处厚等宰相在一起议事,说得好好的,可往往还没来得及执行,李昂又开始疑三惑四,改变主意,搞得别人无所适从。

这样几次下来,韦处厚失望了。

他直截了当地对皇帝说:陛下屡屡改变与臣等商议好的决策,若是出自陛下本人,那就说明陛下信不过臣,若是出自他人的议论,那就说明臣这个宰相反而不如别人受重视,臣还有什么面目留在宰相位子上?请陛下允许我辞职。

李昂连忙挽留,说了很多好话,好不容易才挽留住了韦处厚。

之所以如此看重韦处厚,是因为李昂深知时局艰难,需要韦处厚这样的人才辅佐。

当时摆在李昂面前的难题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

一是宦官专权。

尽管李昂是宦官王守澄等人拥立的,但他内心深处对这些宦官却并不感激,反而极为不满——身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却连继承人都决定不了,这谁能接受!试看今日之宫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二是藩镇割据。

尽管李昂的祖父宪宗李纯在位期间曾讨平了淮西、平卢等多个割据藩镇,并让河朔三镇主动归顺,实现了全国的真正统一,但好景不长,宪宗死后不久,河朔三镇就重新脱离了朝廷的掌控,武宁(治所今江苏徐州)、宣武(治所今河南开封)等地也先后发生了兵变,而且这些藩镇还和渣男一样——不断突破底线……

对这两个问题,李昂都十分重视。

但这段时间他更关注的,是藩镇。

因为现在在他的桌子上,就摆着一份申请书。

申请书是自立为横海(治所今河北沧州)留后的李同捷写的,他要求皇帝正式任命他为横海节度使。

经过与裴度、韦处厚等宰相们的一番商议,李昂最终作出了决定:

以时任天平(治所今山东东平)节度使的老将乌重胤为新任横海节度使,同时将李同捷调离横海,出任兖海(治所今山东济宁兖州区)节度使,如果李同捷不从,就发兵讨伐!

李同捷会接受这个任命吗?
云淡心远2022-07-25 08:01:2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whutyang 2022-07-24 00:06:04
mark
-----------------------------
谢谢支持,欢迎常来
云淡心远2022-07-25 11:25:2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天边的疯 2022-07-25 16:54:18
马克
-----------------------------
谢谢支持,欢迎常来
云淡心远2022-07-25 19:52:4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云淡心远2022-07-27 06:31:15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