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就是腹黑男主上位史,818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写的奇葩事~

楼主:流年君的流年杂记 字数:438840字 评论数:626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这个事很难吗?

也难,也不难。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后来的互联网时代,给整个世界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计算机、移动互联网由此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来看,你是不是就能理解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马云等人顺势而为的成功了?

如果这个命题还是太大,那就再说点具体的:近二十年来,中国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地产商们赚得盆满钵满。而有房子,就必然有电器,于是国美的黄光裕和苏宁的张近东相继出现。

如果这也太遥远的话,那就看看你身边那些早几年甚至早十几年就贷款买房的人,看看那些干了好几年房产销售和中介的人吧。你和他们的收入差距极远,难道是因为你工作不够努力?态度不够端正?

很明显都不是。

只是因为他们站在了房价上涨的风口上,而你没有而已。

最后,我们再来举一个对比极端的例子:有两份工作,一份是在面临去产能任务的钢铁行业,国企;另一份则是在新兴发展的人工智能行业,私企。两份工作薪酬差不多,但是工作强度和辛苦程度却符合各自的所有制性质,你会怎么选?

没有人否认辛勤工作的重要,但并不是每一份耕耘都会有收获。选一条对的路,远比你埋头苦干要强得多。

很多人会遗憾,错过了过去二十年的房产造富运动,又错过了过去一年的比特币财富爆炸,因此而后悔不已。但是,如果你相信这个世界还会继续发展,中国还会继续进步,那么你就应该能确定,永远会有下一个机会的存在。与其去遗憾抱怨,还不如去想想,如何能把握住下一个机会。

希望二十年以后的你,没有错过那个机会,没有留下什么遗憾。而在这之前,你应该做的,就是静下心来提高自己,然后找到下一个机会的风口。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2-27 11:19:12 发布在 娱乐八卦
番外
我们的
说书时间
最后,让我们绕回三国,再来看看那一刻的历史:


曹操翦灭袁氏,兵锋南指;
刘表垂垂老矣,困守荆州;
刘备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孙权少年得意,广揽英杰;
周瑜屯兵柴桑,操练水军;
孔明多年蛰伏,初出茅庐。


这一刻,天地格外安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肃然等待。等那一声鼓点骤然惊起,等那一场大戏鸣锣开场。舞台上,一件大事,一件影响了中国后世几百年的大事,即将发生。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赤壁之战。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2-27 11:20:01 发布在 娱乐八卦
好,更新完毕,撤退~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2-27 11:20:25 发布在 娱乐八卦
@桃花种树 2018-02-27 16:59:20
哇,最后那个文案很漂亮啊
-----------------------------
蟹蟹~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02 11:22:32 发布在 娱乐八卦
楼主来啦!

终于又到周五了!楼主出去浪的小伙伴们本周陆续从世界各地回国,我的买买买大业又到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哈哈~~~



闲话不多说,这就开更:那一年,他和诸葛亮都走出了家门



惯例先上原文:

司马懿,少聪达,多大略。崔琰谓其兄朗曰:“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操闻而辟之,懿辞以风痹。操怒,欲收之,懿惧,就职。

《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02 11:24:18 发布在 娱乐八卦
不知道为什么发不出来,,,,、、、



抱歉,您所提交的内容可能含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内容或通过未授权的第三方应用进行操作,请确认后再提交。



这是为什么。。。。。。。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02 11:25:58 发布在 娱乐八卦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zg4MDMzMg==&mid=2247484364&idx=1&sn=eeafbd159300dab91a052fbe884c25d6&chksm=9bdf87afaca80eb9a137f0830028d9ed5e59a2b0e26f3aa2cd96d8001fd1ad820af96bb3a2ee#rd


怎么试都不行,只能是放个链接在这里了。。。。。。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02 11:26:28 发布在 娱乐八卦
这篇只能跳过了,感兴趣的请关注“喻以流年”公号,直接回复“0”或者查看历史消息就有啦。

我们下篇再见~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02 11:27:26 发布在 娱乐八卦
楼主来啦,希望这篇没有什么问题了,,,,,,

这就开更:

孙权与张昭:当雏凤清于老凤声……




惯例先上原文:

权母吴氏疾笃,引见张昭等,属以后事而卒。

《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06 11:16:54 发布在 娱乐八卦
孙权此生,一共被托了两次孤。而且,都是被托给了同一个人:张昭。

第一次是在孙策将死之时,当时孙权只有19岁。孙策先是对孙权一番叮嘱,然后又对张昭说了另一番话,大意是:如果仲谋不堪任大事,那您就自己来干!哪怕是将来我们在江东待不下去了,得回到江西,那也可以。

这个场景,和刘备托孤诸葛亮颇为相似。但细心的筒子一定已经发现了,这里面没有周瑜什么事。甚至于,在孙策死前,周瑜都没能赶回来。并没有什么“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话,孙策就只托孤给了张昭一个人。而周瑜只是在孙策死后,才留在孙权身边,与张昭一起尽心辅佐孙权。

又过了几年,孙权的母亲也去世了。《三国志•吴书•妃嫔传》记载,“(权母吴氏)临薨,引见张昭等,属以后事”。

孙权又一次被托孤给张昭。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06 11:17:14 发布在 娱乐八卦
这两次托孤,都是基于绝大的信任,但却给孙权和张昭日后的相处,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导火索是曹操南征。

刘琮投降曹操以后,曹操兵锋东指。史载:曹公与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权得书以示群臣,莫不乡震失色。

是战是和,在东吴内部引起了巨大争论。

张昭主降。

在《三国演义》中,张昭的形象被描绘成了典型的投降派嘴脸。但其实,真实历史中的张昭并不是一个软骨头。于是问题也就来了:张昭的所谓投降,是因为其软弱,还是因为他有不得已的苦衷?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联系到张昭所身受的托孤重任。

按照曹操当时的统战政策,地方实力派在投靠以后,曹操所给的待遇是相当好的。无论是张绣,还是后来的张鲁,在投靠曹操以后,加官进爵从来都是头一份。而刘琮在降后,则换到了青州继续做刺史。

因此,孙权若是战前请降,其待遇绝不会差。相反,打一仗才倒是有不小的失败危险。当时的曹操如日中天,几乎是战无不胜;而且又控制了朝廷,名望所在,你说你一个地方割据势力,凭什么去和中央军开战呢?此前的袁氏一族就是很好的前车之鉴,一场仗败过后,整个家族随之覆灭。

在那个时间节点上,投降怎么看都是比开战要更优的选项。揣测张昭的心思,他应当是害怕战败的后果,害怕自己因此而对不起两次托孤之任。至于战胜——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06 11:17:40 发布在 娱乐八卦
然而孙权并没有听他的。而且关键是,赤壁一战,曹操还真的战败了。于是,张昭战前的一切主降,便都成了罪状。这件事,也成了张昭和孙权之间绕不过去的坎。

孙权登极以后,朝堂之上,身为文臣领袖的张昭准备好了一番说辞,正要夸赞。可他嘴还没张开,孙权就说,打住!你就别说话了,当年要是听了你的,怎么会有如今的局面!

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孙权这是结结实实的打了张昭一耳光,给所有人看。

在这之后,孙权于张昭始终心有芥蒂。孙权称帝后,以当时的惯例,适合张昭的职位应该是太傅——不录尚书事的太傅,其实只是名位崇高,但实际上并无所管辖。但孙权却连这个表面工作都不愿意做,他生造出了一个辅吴将军的称号给张昭,无所职掌。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06 11:18:00 发布在 娱乐八卦

两次托孤以后,张昭的位置变得特别尴尬。

一方面,这种托孤是人尽皆知的,东吴高层在事实上也表示认可;但另一方面,张昭却又没有任何的制度保障,其何所职掌、有何官属机构,甚至于干到什么时候,孙策与吴夫人都没有提。


=======================

这里可以对比的是诸葛亮。

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开府治事,并兼任益州牧,蜀国大大小小的事,决策权全部在他一个人手里。直到他死后,刘禅才开始正常行使权力。

======================



而张昭在东吴,却只能这么不尴不尬的存在着。在孙权年轻时,局面还尚可维持,但随着双方年纪的渐长,孙权慢慢的就不大愿意听张昭的话了。毕竟前任留下的重要部下,对现任而言,从来都是绊脚石。更何况在孙权这里,张昭还更多了一层托孤的身份,这更让孙权觉得不自在。

这种不自在,不是说个人享受上的不自在,也不仅仅是张昭曾经主降而给孙权带来的不自在,更是一个逐渐成长的一把手的不自在。张昭在孙权的身前,就像一个巨大的阴影。孙权想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吴之主,就一定要解决张昭的问题。

换一种通俗的表达就是,张昭在两次托孤中,承担了责任,却没有相应的权力。而孙权想要真正获得权力,就一定得肃清张昭的影响。

这是张昭的原罪。

到这里,我们也就厘清孙权的行事逻辑了:他对于张昭主降的处理,只是用来打击张昭声望的手段和借口。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06 11:18:27 发布在 娱乐八卦

我们甚至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孙策在死前明确将决策权交给了张昭,张昭是不是还会变成一个投降派?

答案是必然不会。

若是如此,张昭只能主战。因为他一旦主降,东吴马上就会分崩离析,大大小小的官员会认为他辜负了孙策的重托,抛弃了孙策的事业,从此会对他唾弃不已。

张昭本是性情刚烈之人,如何能忍受士人的鄙视?他必然会选择坚持抵抗——至于胜利与否,这个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态度才是此刻的关键。




但历史没有如果,张昭接受了两次托孤。

而从他接过这份责任远大于权力的差事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必然会在孙权成年以后,迎来待遇尴尬的这一天。

这让张昭的人生从此被撕裂为两个部分。在孙策时期,他是绝对的二把手。孙策于内政甚至不管不顾,完全交给张昭处理。但到了孙权时代,决定政策的却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已经没有张昭什么事了。

张昭既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没有诉求。但因为他的原罪——不是投降曹操的原罪,而是托孤重臣这个身份带来的原罪,让他晚年只能在家中著书立说,聊以自慰。

对于一个尴尬的存在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06 11:18:41 发布在 娱乐八卦
番外 | 我们的说书时间


整体上而言,孙权在对待张昭一事上,并没有赶尽杀绝,做得还是可圈可点,颇可称道的。

尽管孙权经常恶心张昭,但通过留在史料中的一些小事,我们却能一窥孙权内心深处的想法。

蜀吴日后交好,蜀国曾经派一名使者出使吴国。这位使者大约口才极佳,说得吴国人目瞪口呆,无言以对。这个时候,孙权就想张昭了。他说,如果张昭此刻在这里,使者怎能如此猖狂!

张昭为什么不在呢?因为他和孙权吵架了,不愿意上朝。联系到两人早年的经历,孙权内心深处那种“被打了找爸妈”的心态,可见一斑。



可结果两人和好了没多久,又吵架了。

这次还是因为公事:孙权想结好辽东的公孙渊,但张昭说此人不可信。可孙权不仅不听张昭的,还和张昭说:吴国的人进了皇宫向我施礼,出了宫向你施礼!我对你已经够好了,你还一天到晚挑我的刺,几个意思!

张昭说,我不是挑刺啊!太后临终把你托付给我,我这是不敢稍有懈怠啊!说罢,老泪纵横。

孙权也被感动得痛哭流涕。巴特,在擦干眼泪后,他继续派出使者,去了公孙渊那里。

张昭于是又生气了,又不上朝了。

这回孙权也生气了,我好话说尽,你还是不领情,你不就仗着自己一把年纪倚老卖老么?有种你就别出来!然后他派了几个泥瓦匠,把张昭家的大门给封了起来。

张昭一把年纪了,还会怕这种小孩的做派?你封我也封呗于是派人从里面把大门也给封了起来。

。。。。。。

后来,公孙渊果然不可信,杀了东吴派去的使者。孙权知道自己错了,就派人叫张昭进宫来聊聊天,言下之意就是道个歉。

但张昭说我病着呢,起不来。

孙权脸上挺挂不住,但也忍了。之后,趁着又一次出宫,他专门路过张昭家,派人去请张昭。

张昭说:我病还没好!

孙权于是也生气了,朕还怕你不出门!派人就把张昭家的门给烧了。

没想到张昭说,烧死我我也不出门!

孙权只得又服软,派人去灭了火……张昭的儿子们实在看不下去了,把张昭给扶了出来。孙权走过去说“老人家你就表生气了!走走走我请你喝酒~”然后带着张昭进了宫。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06 11:19:23 发布在 娱乐八卦
这些小故事,写来令人啼笑皆非。但写着写着,却让在下想到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相处——尤其是子与父,那种男人之间别扭的亲情关系。

孙权与张昭之间,关系就很类似父子。对此,他们彼此可能都是心照不宣的。否则,臣子脾气再大,也没有这么跟皇帝发火的。

张昭身受两次托孤之任,对孙权不会不生出一种父亲般的慈爱。在孙策死的时候,当孙权还忙着悲痛不已哭哭啼啼,张昭就在旁边厉声说,此时不是痛哭的时候!后来孙权称帝,张昭也曾说过“当年是桓王(孙策)、太后把陛下嘱托给老臣,而不是把老臣嘱托给陛下”这样的话。

张昭是把孙权当儿子一样看待的。

父母对子女,最大的态度是什么?不是怕你不成功,而是怕你失败。你的事业越做越成功,这并不是父母的诉求。父母担心的,永远是有一天你会不会衣食无着。为什么父母都希望子女早日成家立业,有个稳定的工作?就是因为他们都希望你从此能过着安生的日子——仅此而已。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06 11:19:42 发布在 娱乐八卦
但只是可惜,很多时候,这只是站在父母角度的一厢情愿。

子女终究是要长大的,他们终究会有羽翼丰满的那一天,你无法拦住他们对于世界的莽撞向往。当雏凤清于老凤声,老凤是担忧多于惊喜的;而雏凤呢,在急不可耐的无限活力中,又难免会生出对老凤的嫌弃。

豆瓣上曾有一个举世皆知的“父母皆祸害”小组。在那里,各路大神厉声痛斥奇葩父母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设置下种种障碍,仿佛他们是上天派来专门折磨自己的。

这种抱怨,各有其因,那是两代人已经很难达成的共识。但在下想说的是,问题不在于你的父母对你所造成的约束,而在于你如何应对父母所施加的影响。

当父母认定你应该早早安定,而你却想要经历不一样的精彩,这种矛盾,本就是不可调和的。

你只有认清了这个现实,接下来才能意识到:有些决定,总归是要自己去做的,而且,基本上不可能得到父母的支持——他们至多只能是接受。而你,也不该再强求更多。

就像孙权对张昭一样,张昭的话我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架可以吵,但气消了之后,该和好还是要和好。

这才是两代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我对你,既有充分尊重,也会仔细考虑你的建议和感受,但终究,我还是要做我自己的主。

毕竟,能对我的人生负责的人,只应该是我自己。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06 11:20:05 发布在 娱乐八卦
更新完毕啦。撤~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06 11:20:21 发布在 娱乐八卦
楼主来啦,最近倒春寒,冷得不行,抖。。。。。。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

幼稚,是一种绝症



惯例先上原文:

壬子,太中大夫孔融弃市。

——《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09 11:26:41 发布在 娱乐八卦
曹操忍无可忍,最终还是杀了孔融。

《资治通鉴》里,司马光简明扼要地交代了孔融被杀的整个过程:

“融恃其才望,数戏侮曹操,发辞偏宕,多致乖忤。”

孔融仗着自己的才情和名望,经常埋汰曹操。为什么说是埋汰呢?因为他身为一个朝廷大臣,不好好说话。

《后汉书》里列举了两件事例,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下孔融的皮里阳秋:

首先是在曹操攻破邺城以后,曹丕将袁尚的老婆甄宓收为己有。没过多久,孔融就给曹操写了 。信里提到,武王当年伐纣,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旦。

曹操拿着信看了半天,也没想出来这件事出典于何处,于是就去问孔融。

孔融说,以如今之事,想当然耳。

曹操差点气背过去。

--------------------

这里要注意:

孔融时任将作大匠,类似于后世的工部尚书。监督曹操一家的私生活,并不在他的职权范围内。

更何况曹操其时已权倾天下,你很难明白孔融揪着这种事情去恶心曹操——而且又是以这样阴阳怪气的方式,意义究竟何在。

------------------



当然,不止是私事,孔融对公事也照样发表意见。

曹操在击破袁氏兄弟以后,远征乌桓。对这个事,孔融依然看不惯。他跟别人说:大军远征,海内萧条啊!不过这样也好,趁着这次远征,正好有些事可以跟匈奴人好好说道说道了:他们当年为什么不进贡弓箭!还有,他们偷了苏武的那些牛羊,都好几百年了,还打不打算还!

......这样看来,孔融大概实在是不知道什么叫好好说话了。

有意见可以正常提,领导听不听是另一回事。但你总是这么阴损刻薄的讥讽,实在不是什么高明的办法。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09 11:27:23 发布在 娱乐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