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就是腹黑男主上位史,818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写的奇葩事~

楼主:流年君的流年杂记 字数:438840字 评论数:626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番外 | 我们的说书时间

因为《三国演义》的关系,鲁肃在很多人的心中,被定型成了一个烂事无用的老好人形象。但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鲁肃是东吴真正的战略大家。

鲁肃是周瑜推荐给孙权的。而鲁肃仅靠了一番说辞,就打动了孙权。

孙权说,如今天下大乱,我思慕齐桓公、晋文公一样的功绩,能尊王攘夷,复兴汉室,您有什么能帮得上我的呢?

鲁肃说,这话不现实。如今曹操和当年的项羽一样(指项羽弑义帝而自立的典故),您想做桓文也做不成的。以我看来,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与其想不现实的事,还不如割据江东,歼灭刘表,和曹操划江而治,以图将来。

孙权听得心花怒放。

以今人看来,隔江而治这种套路并没有什么稀奇,历史上已经有太多这样的案例。但是,请注意,那都是在这之后。在鲁肃以前,历史中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的。

如果现在有人提出,南北可以隔黄河而治,你会怎么想?你一定会觉得这个人脑子瓦特了!

同理,鲁肃给孙权开的,就是这么大的一个脑洞。

而鲁肃的眼光还不仅于此——真正的战略大家,不止在于能预见将来,还在于时移世易以后,能及时调整观点和看法。

鲁肃虽然跟孙权提了吞并刘表的事,但因故一直未能成行。等到曹操下江南时,事先的规划已经很不现实。这个时候,鲁肃及时调整了看法,主动提出要和刘备结盟。

这种结盟,不是实力对等的结盟,而是刘备走投无路之时的甘露。



这里可为补充的是:

鲁肃生前,一直力主孙刘联盟,招致了多方不满。在鲁肃死后,吕蒙秉政,偷袭荆州,孙刘一度翻脸。

但后来,两方还是恢复了盟约,直到蜀国灭亡。并不是因为两国真的好到了如胶似漆,而是因为现实如此,蜀吴只能抱团。



战略大家的实力就在于此:能在事情还未曾发生之时,就看到它的价值和意义。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16 11:46:30 发布在 娱乐八卦
番外 | 我们的说书时间

因为《三国演义》的关系,鲁肃在很多人的心中,被定型成了一个烂事无用的老好人形象。但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鲁肃是东吴真正的战略大家。

鲁肃是周瑜推荐给孙权的。而鲁肃仅靠了一番说辞,就打动了孙权。

孙权说,如今天下大乱,我思慕齐桓公、晋文公一样的功绩,能尊王攘夷,复兴汉室,您有什么能帮得上我的呢?

鲁肃说,这话不现实。如今曹操和当年的项羽一样(指项羽弑义帝而自立的典故),您想做桓文也做不成的。以我看来,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与其想不现实的事,还不如割据江东,歼灭刘表,和曹操划江而治,以图将来。

孙权听得心花怒放。

以今人看来,隔江而治这种套路并没有什么稀奇,历史上已经有太多这样的案例。但是,请注意,那都是在这之后。在鲁肃以前,历史中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的。

如果现在有人提出,南北可以隔黄河而治,你会怎么想?你一定会觉得这个人脑子瓦特了!

同理,鲁肃给孙权开的,就是这么大的一个脑洞。

而鲁肃的眼光还不仅于此——真正的战略大家,不止在于能预见将来,还在于时移世易以后,能及时调整观点和看法。

鲁肃虽然跟孙权提了吞并刘表的事,但因故一直未能成行。等到曹操下江南时,事先的规划已经很不现实。这个时候,鲁肃及时调整了看法,主动提出要和刘备结盟。

这种结盟,不是实力对等的结盟,而是刘备走投无路之时的甘露。



这里可为补充的是:

鲁肃生前,一直力主孙刘联盟,招致了多方不满。在鲁肃死后,吕蒙秉政,偷袭荆州,孙刘一度翻脸。

但后来,两方还是恢复了盟约,直到蜀国灭亡。并不是因为两国真的好到了如胶似漆,而是因为现实如此,蜀吴只能抱团。



战略大家的实力就在于此:能在事情还未曾发生之时,就看到它的价值和意义。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16 11:47:00 发布在 娱乐八卦
好啦,更新完毕,吃饭去~

最后再摸摸肃的小手~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16 11:53:06 发布在 娱乐八卦
@飞梦到狼编 2018-03-19 18:22:48
摸摸小手
还有吗
-----------------------------
来啦~~~每个周二、周五,都有小手摸摸滴~~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20 11:41:05 发布在 娱乐八卦
楼主来啦,今天来说说:如何怼死那个碧池!


惯例先上原文:


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三国演义 • 第四十三回》



恩,今天不聊《资治通鉴》,来聊《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故事不见于正史,但着实精彩——比如说,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一段:舌战群儒。这段文章十分充分的向我们展示了诸葛亮不务正业、专逞口舌之快的无赖嘴脸。

为什么说他嘴脸无赖呢?因为他身为一个文化人,不正常说话,一心怼人,把好好的一场观点激荡的学术交流会,变成了七嘴八舌的斗嘴,最终成全了他“吵架王”的名声。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诸葛亮是如何吵赢别人的。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20 11:42:10 发布在 娱乐八卦
在具体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确定一件事:亮是来干嘛的?是打算以理服人,让东吴众臣信服抗曹有利的吗?

并不是,诸葛亮就是来吵架的。

为什么?首先,他孤身一人,代表刘备出使东吴,是孙刘联盟中刘备一方的代表。初来乍到,面子一定不能丢。否则,第一次交锋就被人说的哑口无言,以后在人家的地盘上还有什么发言权?所以这次辩论,气势一定不能输!

其次,坐在诸葛亮对面的这群人,对于诸葛亮此行的目的,以及东吴是否抗曹,都已经有了既定的看法,是不可能因为你的一番言语就有所改变的。诸葛亮不管怎么讲道理摆事实,就算说破了天,也不可能让他们回心转意。因此,诸葛亮也就完全没有动说服对方的心思,而是一心奔着吵架而来,务求怼死这帮王八蛋。

这就是与人谈论的核心要义:你在交流之前,一定要对双方的谈话性质有基本认识,你们究竟是谈判还是学术交流,是辩论还是吵架?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20 11:42:33 发布在 娱乐八卦
简要分析完前提,我们这就正式进入正文。怼人这种事,简单来说,一共有“四大原则”和“三项技巧”。

我们先说这“四大原则”:



原则一 不在对手的语境里和他交流

具体事例请看诸葛亮与布骘的一番对答。

布骘说,你是想效仿苏秦、张仪之流,来游说东吴吗?

这个疑问句不好回答,你用“是”或者“否”都不对。说“是”,就等于承认自己是个说客——是个毫无实力基础,只能靠言谈迷惑他人的人;说“否”?也不行,这与事实不符,自己本来就是来干这种事的。

那诸葛亮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跳出了布骘的语境,不在对方的语境里做纠缠。

诸葛亮反问布骘:你以为苏秦和张仪是什么人?这是大丈夫!苏秦身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都是能匡扶社稷的豪杰!

这一番说辞,上来就击垮了布骘的立论。然后,诸葛亮话锋一转,开始运用第二个原则。



原则二 占据制高点

诸葛亮继续怼布骘:人家苏秦、张仪是匡扶社稷的豪杰,不像有些人,曹操还没来呢,就吓破了胆,劝自己的主公投降曹操。这样的人,也敢笑话苏秦张仪?

诸葛亮牢牢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我勇敢,你怯懦,你有什么资格笑话别人?

最终,诸葛亮也没有回答布骘的问题,而是直接摧毁了他的问题,让布骘只能闭嘴。

之后诸葛亮怼薛琮,运用的也是这种手段:

薛琮说,我们先不说什么道德观,曹操是大汉王朝的功臣也好,罪臣也好,我们先不谈这个。我们来讲点现实的:如今三分天下,曹操有其二,我们凭什么跟他争?

薛琮是个很实在的人,觉得大家都是文明人,在这种场合应该摆事实谈实力,以理服人。你想法虽好,但是现实摆在这里,你总不能置事实于不顾吧。

但结果,诸葛亮压根没搭理他的善意,也没有跟他就事论事,直接开始进行道德打击:

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


翻译过来就是,你这个不要脸的东西,你丫闭嘴!


制高点取得了完胜。


这种制高点——相信很多人已经发现了——一般都是道德性质的。因为这个大棒最好挥舞,挥舞起来又可以瞬间伤人无数,着实好用。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吵架的时候输了,事后才想起来,咦,我当时怎么要那么说,我要是这么这么说不就可以了吗?我当时怎么那么笨!

其实你不是当时笨,而是事后笨,因为你始终都还陷在摆事实讲道理的泥潭里没有拔出来。按照个逻辑,你永远也学不会吵架。

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做的是直接换语境怼她!占据道德制高点恶心她!然后,骂完就走。




原则三 后发制人

诸葛亮在所有的对话中,都是回答者的身份。一来,是因为诸葛亮是客;二来,也更重要的,是怼人一定要先有靶子,再做攻击,因为先开口极容易落人口实。就好比令狐冲的独孤九剑,永远是别人先出招,然后再在招数中寻找对手的破绽。

在老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江东诸君落座以后,并不言语,一时冷场。此时,诸葛亮竟然拿了一块方巾擦扇子,目的就是要让对方先说话。果然,张昭作为主人,实在不能任由气氛尴尬,出言试探。

江东诸臣中,最没有顺序意识的是陆绩,直接对刘备进行人身攻击,说曹操是名门之后,而刘备只是卖草鞋的。

他开炮的时候,大概想的是,我打人偏打脸,你能怎么滴!

但不料诸葛亮独孤九剑练得纯熟,一个耳光就扇了回去:哟,这不是在袁术那里偷过橘子的陆绩嘛。你见识浅不懂事,没关系,让我来告诉你:刘邦出身也差!出身差怎么了?你懂个屁!

陆绩一出招就露出这么大的破绽,直接被一剑封喉。

这就好像你要怼人,冲上去直接就吼:你这人怎么这样!活这么大我就没见过像你这么没素质的人!

结果对方头一抬,回了你一句:怎么个没素质法?冲上来就骂别人没素质吗?




原则四 及时止盈

“舌战群儒”的故事中,诸葛亮能够所向披靡,其实罗贯中是开了金手指的。

整个故事一共有六段对话,只有第一段和张昭的对话是你攻我守,有问有答的;剩下的,都是一击不中,不复再言。但反过来,对于诸葛亮来说,对方没有缠斗,也保证了他的胜利果实。

一来,怼人的目标已经达到,再说就是浪费口舌。二来,做事要留有余地。把别人逼到墙角,可能会让对方暴起伤人,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20 11:43:39 发布在 娱乐八卦
聊完了“四大原则”,我们再来说“三项技巧”。


技巧一 自相矛盾

也就是说,要让对方在言谈中出现自相矛盾的错误——这次我们有请张昭张老师来做示范。

张昭先说,我小人物一个,久闻您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太牛掰了,这是真的吗?

诸葛亮笑笑:咳,随便打个比方而已。

张昭也笑,呵呵,你说过就好。你辣么牛逼,可刘备得了你,该败还是照样败,该跑还是照样跑,也没看见大汉朝伟大复兴的事业有多大起色嘛。

张昭这番话,先是一捧,坐实了诸葛亮的自吹自擂,然后急转直下,以事实为例证,揭露其前后矛盾之处。

这是东吴七个发言者中,水平最高的一位。




技巧二 搅混水

所谓搅混水,就是不管别人论述的多么严格谨慎,你也要假装你的话能反驳他。至于他的问题和你的回答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并不重要。

我们来看诸葛亮对张昭的回答:

张昭说你也不行嘛,表吹牛逼了。

诸葛亮回:你刚也说了,你小人物一个,根本不懂我的境界(借对方的谦辞说事),让我来告诉你我的境界有多高!

然后,诸葛亮开始强凑概念。张昭说他没能帮刘备复兴汉室,诸葛亮说我打过胜仗;张昭说刘备该逃还逃,诸葛亮说我备仁义,不愿意要刘表的荆州;张昭说刘备老打败仗,诸葛亮说刘邦也打败仗,赢了最后一战就行了。

最后,大家开始比烂:哎哟,没想到你张昭行军打仗一样不会,坐着吹牛逼倒是能耐得很哎!

张昭被怼的一言不发。

诸葛亮的这番议论,基本上属于强词夺理,根本就没有正面回答过张昭的问题。但是,这种场合,张昭也不可能仔细地去跟他论证问题与答案之间的关联性。于是最后诸葛亮大帽子一扣,张昭只能闭嘴。

搅混水有很多种办法,可以像上述一样,答非所问,也可以举例论证,或是自造概念。总之原则就在于,回答和问题不必对应,有关联即可。因为在这种场合中,对方没法和你细聊这种逻辑问题。

东吴并不是没有人看得出诸葛亮的龌龊伎俩,程秉就说:你诸葛亮如此强词夺理,夸夸其谈,传出去怕是要被同道儒者笑话的!言下之意,就是诸葛亮你要点脸吧,你这样有意思吗?

谁知道诸葛亮继续跟他没意思,通过自造概念接着搅混水。诸葛亮说:儒者有君子之儒,小人之儒。我志向高有勇气,这是君子之儒;你只会寻常摘句,此乃小人之儒。

程秉直接感受到了诸葛亮的不要face。




技巧三 秀下限

对话(骂)中,如果实在找不到其他的论点,那就只能动用第三种办法了:比烂。我是不行,可你比我还不行。

虞翻问:曹操如今吞并百万,你还大言不惭说你“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诸葛亮回张昭语)”,你要不要脸?

诸葛亮回,我刘豫州只有数千兵士,还敢对抗曹操!你东吴兵精粮足,臣下却尽劝主公投降,是谁不要脸?

再次K.O。(在和张昭的对谈中,诸葛亮最后一击其实用的也是这招秀下限,俗称比烂。)




总 | 结 | 时 | 间


江东诸臣中,除了张昭的话有点技术含量外,其他的都实力太弱,当不起诸葛亮的全力一击。

回顾全程,诸葛亮熟稔“四大原则”“三项技巧”,熟练掌握,综合运用,谈笑之间见招拆招,最终以少胜多,傲视群雄。

写到这里,对于怎么怼死那个bitch,相信你心里也有点谱了!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20 11:44:34 发布在 娱乐八卦
但是!最后的最后,在下还是想说,吵架或者怼人,其实是一项没有什么用,也希望你尽量不要用的技能。

因为你根本就没有使用的场合。

怼家人?
专门找在乎你的人恶心?

怼配偶?
你不要命了?

怼同事?
是能解决问题还是能混一个不好相处的名声?

怼陌生人?
你怎么那么闲呢?

吵赢一个人,快感持续不过三秒,而后续,却是无尽的回想黑洞。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20 11:44:50 发布在 娱乐八卦
番外 | 我们的说书时间




今天正文说了这么多,但有一点没提,就是你的对手的素质。

吵架这种事,并不是说你把握住多项原则,熟练运用了几种技能,就可以纵横天下所向披靡的。更关键的因素,还在于你的对手。


一在于双方的能力水平对比,
二在于双方的地位差距。


第一条不必细说,关键是第二条:如果你地位比他高,那么,你是没有办法和他比烂的。就好像领导和下属吵架,只要下属功力高超,拉得下脸来,那么领导是肯定吵不过的。

你去买早饭的时候,碰到了一个态度恶劣的大妈。你自然可以占据社会阶层的制高点,来鄙视她“活该在这里卖一辈子包子” !

但问题是,包子大妈既然能以这种态度纵横江湖数载,嘴上功夫自然也不俗。她想都不用想,就可以用更恶毒的话把你怼回去,比如诅咒你全家得暴病,生儿子没屁眼之类。

到这里,其实你已经输了。你没有遵循及时止盈、一击远遁的原则,反倒是和一个久经沙场的厉害角色进入缠斗。在骂功上,你不如她;在社会地位上,你更是很难做到跟她比烂。

你的应对可能并无不妥,但是有碍于双方的社会形象差别,当包子大妈主动把自己降到社会的最底层,你就没法再和她比烂了。

你只能发挥灵活机动的长处,兵败而逃。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20 11:46:37 发布在 娱乐八卦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还有另外一场骂功表演,那就是骂死了王朗。诸位在读完本文的分析后,再看诸葛亮的那段骂功,就会发现其实诸葛亮只发挥了一般水平。

在此番中,诸葛村夫狡猾异常,又是王朗先开口。王朗看似占了先机,但实际上不小心却掉进了诸葛的陷阱。

王朗说,我久闻大名,你也是个聪明人,知天时,识时务,为什么兴无名之兵?

诸葛亮说,我奉诏讨贼,怎么能说无名?

然后王朗就开始了长篇大论:先论述大汉王朝气数将尽,说桓灵年间,至于献帝,奸贼并起,生灵涂炭。接下来又说太祖武皇帝(曹操)如何削平叛乱,如何得人心应天命,万众归心,四方仰德。最后,说你诸葛亮既然“自比管仲乐毅”,就应该知道天命所归,大势所趋,何必以蜀国之弱小,进攻大魏之强盛。还不如早日归降,既能有封侯之位,又能让百姓安康,这不是美事一桩么!

平心而论,这篇说辞结构井然,论述严谨,是很有说服力的。

巴特!诸葛亮根本不跟你讲理,直接就开始人参攻击。

冷笑两声过后,诸葛亮如此开场:我以为你一个大汉朝的元老重臣,必定有一番惊天动地的大道理,谁想到说出来的竟然是这种不要脸的话!
——关键词:你不要脸!

你数历史,那我们就来说历史。自从黄巾之乱以后,奸贼四起,汉帝蒙尘,百姓遭殃,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奸臣当道!有的狼心狗肺,有的奴颜婢膝,还有的,连禽兽都不如!
——展开类比,大汉朝的衰败和奴颜婢膝的臣子其实没有任何关系,但诸葛亮强行做了拼接。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你。你本是汉朝孝廉出身,按理说应该报效汉帝,谁知道你竟然卖主求荣!你阿谀奉承,贪图富贵,还敢在我这里说什么天命!也只有你这种老匹夫,才能干得出这种无耻之事了!
——直接进行人肉攻击。

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最后一记暴击。

王朗身居高位,很明显,没有想到对方竟然会如此的没有下限,简直如泼妇骂街一般!一时气结,居然就被气死了。

诸葛亮估摸着也没想到对手这么不禁打,我才发挥了三成功力呀!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20 11:47:06 发布在 娱乐八卦
下班~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20 11:52:53 发布在 娱乐八卦
嗨,楼主来啦~~又到了春光明媚的周五啦~~~

今天要说的是:听说你还在相信阴谋论???


惯例先上原文:

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23 11:02:26 发布在 娱乐八卦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

这种影响,并不是书上说的那种“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一类的话,而是此战以后,曹操永远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天下由曹氏统一还是司马氏统一,不是早几十年或者晚几十年的问题,而是整个华夏民族各阶层之间如何转型的问题。

自公元184年黄巾之乱而揭幕的乱世,持续了近四百年,一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才算是尘埃落定。而如果当年曹操借赤壁之战进而能统一天下,那么历史有很大可能,会是另外一番走势。

这样一场影响天下几百年的大战,双方究竟是如何准备的呢?

是摩拳擦掌,蓄势待发?还是虎视眈眈,枕戈待旦?就如你即将参加高考一般,所有人都全力以赴,务求让你处在最好的状态中?

并不是。当我们细究史料就会发现:交战双方都不是这样的。探究本质,这可能是一场临时起意的战争。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23 11:02:51 发布在 娱乐八卦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史事: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打败了袁绍。但一直到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一月,才算是完全消灭了袁氏势力。转年(公元208年)正月,曹操回到邺城;七月,南征刘表。而赤壁之战,发生在这一年的冬天。

曹操南征刘表的举动很不合常理。按理来说,大战过后,应该做适当的休整,但曹操却似乎没有这个想法,而是赶鸭子上架——接着打。虽然看上去上述的两个时间点当中有半年之久的间隔,但曹操其时一直没有闲着,而是在忙于准备:在此期间,他派人在邺城边上挖了个湖,操练水军。

其中一个促成曹操南下的决定,很有可能是刘表的健康状况。

曹操七月南征,八月刘表就病死了,这很有理由让人怀疑:曹操是知晓了刘表病重,才赶着率军南下的。否则,以刘表一贯狐疑不定的德性,曹操大可以一边让部队休整,一边准备军需粮秣,同时再和刘表打打口水官司,等到万事俱备了,再出兵不迟。

不过曹操的运气着实不错,走到一半,刘表就死了,刘表之子刘琮又愿意举荆州投降。之后,曹操打败刘备,基本上很顺利的就接收了荆州。

你看,曹操战前磨刀霍霍,但到了现实中,却只打了一仗,而且还是和刘备打的——刘备兵力不济不说,还带着十几万的百姓。曹操这一仗基本不费吹灰之力。

当胜利的果实来得如此轻松,问题也就来了:刘备已跑,接下来该怎么办?

答案肯定是接着揍呗。之前是忙着河北袁氏的事,没空搭理你刘备。你跟牛皮膏药一样贴了我这么多年,我忍了。可现在我腾出功夫来了,也该换我恶心恶心你了!

结果,
刘备一转身,
又跑到孙权那里去了。

我们在前篇已经分析过:孙权只要不想最终投降曹操,就一定会接纳刘备,这是形势所迫。否则,若是放任刘备被歼灭,那么等到曹操兵临城下的时候,他可就连个朋友都找不到了。

曹操于是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孙权接纳了刘备,自己接下来如何应对?

这时候站到曹操的立场上,他不得不考虑的是:大军已经带出来了,刘备已经揍过一次了,不接着打会怎样?刘备投靠了孙权,自己转身便走,以后还怎么当带头大哥?

到这里,问题已经变得完全不同:本来是来打刘表的,结果刘表死了,刘备投奔了孙权。问题于是从一开始的要不要打刘表,变成了现在的要不要打孙权。

不得不说,刘备这一跑,真是改变历史的一跑。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23 11:03:29 发布在 娱乐八卦
我们知道,任何一场战争,发起方在战前,一定会有非常详细的规划和准备,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出现了变数应该如何应对,等等等等。反过来,通过对战前预案的复盘,我们也可以大致推断出双方在战前的准备程度和心理预设。

以此回看曹操在赤壁之战前的准备,我们会发现:他的预案十分不充分,甚至于没有。

首先,曹军的水战能力还是一如既往的拙劣,要知道,和孙吴开战,水军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在赤壁之战期间,曹军在东方没有侧翼的接应。如果曹操是铁了心要灭东吴,那么此时在淮南一带,应当会有一支军队袭扰东吴。

类似的情形,是几年之后,刘备从蜀中攻打汉中,关羽同时出兵襄阳,以为策应。

没有准备充足的相关预案,最终却又和孙权打了一仗,这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曹操一开始并没有打算找东吴的麻烦,而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在经过了讨论之后,重新调整了己方的目标,半路做出“应该打东吴”的结论。



曹操的决策依据,应该有这么几条:

首先,如前文所述,既然已经和刘备交了手,那就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尤其是在刘备投靠了孙权之后,更不能就此罢手。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刘备的问题不解决,荆州难以真正平定。刘备在荆州多年,势力盘根错节;而曹操新到,人心未附。更何况,孙权还在一旁虎视眈眈。如果就此离开荆州,放任孙权、刘备在侧,那么指不定会出什么幺蛾子。

到这里,我们终于“揭露”了大耳贼的可恶:本来曹操针对的是他,结果他往孙权那里一蹦,给双方都制造了两难的选择。

曹操一方,想来想去,最终决定开战,于是才有了我们在今天文章开头所引用的那段话(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而孙权在收到这封信以后,经过内部的激烈讨论,最终也决定开战。

赤壁之战,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开打了。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23 11:03:59 发布在 娱乐八卦
此战最终以曹操的失败而告终。因此历来不乏各种评说,认为曹操如何如何的冒失冒进。但其实,任何事情只要失败了,之后就都能找出很多很多的失败原因。比如股市今天大涨,那么总有人能给你找出八大理由;而如果今天跌了,也一定会有人总结出六个因素。

找到失败的原因以后,很多人会就此进行推论:如果当时如何如何,那么一定就能怎样怎样。比如:如果我今天早上就知道了上涨的这八大理由,那我就全仓买进了。所以说,既然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既然因为巴拉巴拉而失败,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曹操选择不开战!

这种想法,只能说是简单粗暴又幼稚。

通过今天文章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到了荆州以后,曹操事实上已经没有“不开战”这个选项了。虽然战争是由他一手挑起的,但从刘表死的那一刻起,局势就开始和他预想中的不同了。他开了这一局棋,但棋局如何发展,却已经脱离了他的控制。

刘琮上降表,
为了尽快接收荆州,
曹操的最优选择只能是轻骑突进;

到了襄阳,
知道刘备奔向江陵,
为了防止刘备占据江陵,
曹操只能追上去打;

打败刘备以后,
刘备与孙权结盟,
曹操只能和孙权开战。

事后来看,我们总可以分析出种种的是与不是,来指责曹操这个做得不好,那个做得也不对。但这一切,其实只是基于我们在事后知道了故事的结局而已。而若把我们放回到事前,放回到曹操追着刘备跑的那一刻,我们未必能做出更优的选择。而若曹操赢了,我们也必然能舌灿莲花,说出孙刘联盟失败的各种必然原因。

这样的马后炮,并没有什么意义。对一件事情的分析如果仅止于做事后诸葛亮,那么也就失去了教训应有的分量。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23 11:04:37 发布在 娱乐八卦
最后,在下想通过分析曹操的应变处事,来说一说阴谋论。在下向来都反感阴谋论,但目前所见,所有对阴谋论的抨击似乎都不得要领。因此,在下想通过曹操南征这一事例,试做分析。

===================

阴谋论的缺陷何在?

在于它假定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幕后黑手、无数没有自主思维能力的提线木偶,以及一个不会发生任何意外的完美世界。

==================

这些条件要同时发生,难度有多大?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

因为有手机相助,你考了全班第一名,这是你的一个小秘密。但不久,同学A就知道了你的这个小秘密。于是你只好苦苦哀求,许给他不少好处,让他帮你保密。

可不久,同学B也不小心知道了这件事。于是你只好把使用在A身上的套路,再重复一遍。

一两个人可以收买,但正常情况是,超过五个人知道以后,你的这个秘密就再也瞒不住了。

为什么?

因为当一个系统涉及到的变量越来越多以后,总会有意外情况发生。而随着意外的增多,整个系统按照预定的设想去运行的难度也会越来越高。当意外增加到一定的程度,事情最终一定会失控。

一个巨大的阴谋论要想实现,需要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都完全按照幕后黑手的事先设想行事,而且,不能有任何意外。这些人必须异常纯粹、保质保量的完成黑手的任务,并将这光荣的一棒交到下一个木偶的手中。

循环往复,大黑手做了A动作,先引起B反应,然后又引起C反应,接着再引起D反应……最终完美导致Z的精准出现。

这种事发生的概率能有多小,诸位不妨算上一算。但最大的可能,只会是最终出现了一个SB。

就像曹操南征,事先想得再好,也料不到刘表会死得那么快。而刘表一死,之前做的所有预演,就都被全盘推翻。即便曹操开启了这场战争,即便他是见识卓越的战略家和军事家,此刻他也只能在确定大目标以后,见招拆招,机动应对,再不指望事先的规划。

还是那句话,系统太复杂以后,局势的发展必定会脱离你事先的设想。

所以,你真的笃定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家族、有那样一个组织,是上天下地无所不能,却又来无影去无踪,从来不见诸于公开报道的吗?难道在这个世界里,就连一个揭穿皇帝是光屁股的小孩都没有?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23 11:05:09 发布在 娱乐八卦
番外 | 我们的说书时间

今天的正文,似乎会给人一种错觉:那是不是说所有的规划就都没有意义了呢?

并非如此。规划自有其意义,但不在于执行,而在于约束。

你目前月薪5K,目标是三年之内薪酬翻倍。这个目标明确以后,实施计划自然也随之产生:你打听了一下,销售经理就是月薪10K。于是你的规划,便是朝着“成为销售经理”而努力。

结果做了一段时间的销售之后,你发现自己实在不是这块料。于是你调整思路,决定去考个证,或者再做点小兼职。

在这当中,你并没有被自己的规划所束缚,发现情况不妙后,你及时止损,善于调整。

但规划因此就废弃了吗?并没有,旧的规划消失了,新的规划却产生了,它们始终都在提醒着你一件事:你的目标是收入翻倍收入翻倍收入翻倍。

这才是规划最积极的意义所在:它可能会跑偏,但不会让你停下来。

真正的高手,不是在事先准确算到了未来的一切,而是目标确定为前提,然后根据情形变化,不断调整策略,以适应现实,并最终达成目标。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23 11:05:36 发布在 娱乐八卦
更新完毕,下班~~~~
流年君的流年杂记2018-03-23 11:05:57 发布在 娱乐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