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社会的朝代更迭模式(严肃论文,每日更新)

楼主:振古如兹 字数:1771477字 评论数:1297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Cvn-77网友:

对于你作者:CVN_77 回复日期:2009-09-07 13:03:01 的帖子。
已经回过。有一点需补充。


你知道为什么欧美总是推销民主自由吗?
============================================================
你这话也太绝对,容易在政治上上当。

作为坦诚的朋友,多说两句。

蒋介石就上过这样的当。蒋介石在二次世界大战末参加开罗会议时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开罗会议之经验,英国决不肯牺牲丝毫利益以济他人……英国之自私与贻害,诚不愧为帝国主义楷模也。”

蒋介石是个中国人,又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和外国元首坐在一起开会的中国元首,可能带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传统观念,以为英国人会帮一帮在二战中付出极大民族牺牲的落后的中国。结果,英国人给他上了一课。

孟德斯鸠对这一点的认识比蒋介石深刻:“别的国家为了政治的利益而牺牲商务的利益,英国总是为了商务的利益而牺牲政治的利益。”
历史上,长期作为全球政治与工业最进步国家的英国总是与一些落后、反动的势力结盟,去阻击另一个政治与工业正在迅速兴起的国家。

美国独立后,失去殖民统治地位的英国对新生的美国民主政府非常不满,在国际舆论上大做文章,宣称美国政府是一群乌合之众组成的,其混乱状况惨不忍睹等等,不择手段的阻碍、破坏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正常贸易,曾经给新生的美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英国在这样做的时候,显然没有考虑两国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一致。

相应,近代史上英国带头侵略中国,更不能认为是“推销民主自由”。

英国在对外政策上是极其老辣、异常成熟、非常明确的、长期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决不因为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原因而牺牲国家利益。

也是因此,美国人近来的某些作为才会使某些中国人感到失望。

我向往民主自由。但我决不认为民主自由是某个国家的专利,更不相信谁就一定是民主自由的批发商。不管是谁来推销,我一定要看看它是不是参杂了其它东西。


行了,够你忙活一阵了。中午或晚上再说。



振古如兹2009-09-10 10:06:1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晚湖楫韵_wb网友:

谢谢你的回帖。这几天和cvn-77的讨论几乎已经是吵架,来串门的网友有些说不定就是来看吵架的。能这样平心静气的讨论问题,挺好。
我对于西方政治没有系统了解,随便聊聊。错了的,你指正。

中西方朝代更迭的不同肯定和地缘有关。至于内斗和外斗,你有没有这样想过,除了游牧民族以外,其实大家主要都是在当时客观条件、通讯、交通等手段能够达到的、大致相等的半径范围内斗。中国的内斗和欧洲的外斗半径差不多。你想是不是?

似乎不易将国家地域大小看作改朝换代的模式、成本决定因素。春秋时改朝换代的方式就不一样,成本也不高。这个问题讨论完之后,在另一个问题中我会谈到。

行政体制,古人也考虑过,例如顾炎武。当然不是他设想的县令世袭,而是自治,广泛的自治,哪一级的问题就有哪一范围内的民众决定。村里的事情由村民大会决定,涉及全乡的事情由全乡人民决定,等等,涉及国家的事情自然只能有全国人民决定。

命运对美国的青睐是先有五月花公约而后有国家,我们的国家太古老,所以小岗村的生死契约还得冒着生命危险摁手印。

对!一味从政治主张层面讨论问题,容易将人分为两种:好人、坏人。这样就只能打架。我相信执政者也是希望把国家搞好的。

振古如兹2009-09-10 12:38:3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Cvn-77网友:

对于你作者:CVN_77 回复日期:2009-09-08 22:58:44的帖子。
有以下几点不甚明白。

耶和华的世界是指当今世界是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工业文明。
============================================================
这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概括,原谅我孤陋寡闻,一开始没看明白。

制度是思想和文化的上层建筑,市场经济是制度的上层建筑。
============================================================
是笔误还是就是要这样说?实在不明白。

对西方文化和思想的不理解所致。舍本逐末的去学习他人的上层建筑。
============================================================
我们学西方的上层建筑了吗?

你的林肯的例子很独特,但是独特的例子不具有普遍性。我可以举个其他例子来说明。二战中,丘吉尔和希特勒一样是反对共产主义苏联的,但这并不妨碍丘吉尔要求和苏联达成打击德国的协议,并为此给苏联大输血,给钱给物。再比如,资本主义每十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几乎每次都会对西方经济造成重大打击,但这也不说明资本主义就比专制独裁的计划经济好。
其实,林肯的分两次解放黑奴确实是基于当时政治和战争形势的需要,甚至南北战争,黑奴制度本不是战争的导火索。但是即使如此,黑奴制度依旧是南北战争的真正原因
============================================================
整个这两段,我都不明白你想说什么。再说,林肯的例子为何不具普遍性?你举出一个一蹴而就的民主制度我看看?

为什么中国经济越来越发达,政府部门越来越庞大,而不是相反,越来越精简?这些其实都是由其思想根源的,那就是中国最传统的文化,以孔孟老子为标志传统思想的结果。
============================================================
这和孔老夫子有何关系?翻开古书看看古代政府有多少官吏?尤其是宋以前的。数量少的后人都不敢相信。不要把一切不好的事情都往老祖宗哪里找原因。

中国人用的最多是辨证,
============================================================
可辩证法东西实在是从西方来的啊。

科学和民主思想一样是精神的,是唯心的。
============================================================
这话太随意了。自然科学最少是从实践中、经过反复实验来的吧?!信仰上帝的人搞得就全是唯心主义?不能这样说吧。


振古如兹2009-09-10 15:06:5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Cvn-77网友:

作者:CVN_77 回复日期:2009-09-08 23:08:57

其实,我所要反对的是将孔孟老庄作为治国的思想,作为个人修养,仍旧是不错的,但再次上升到政治制度,必将陷入历史的轮回
============================================================
谁要将孔孟之道作为治国思想了?你老家是不是杞县的啊?你这个人啊!


振古如兹2009-09-10 15:09:4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Cvn-77网友:

对于你 作者:CVN_77 回复日期:2009-09-08 23:26:35
作者:CVN_77 回复日期:2009-09-08 23:36:52
作者:CVN_77 回复日期:2009-09-08 23:38:04
三个帖子,你是试图比较中美宪法。

坦率说,我感觉你还缺乏起码的准备。
一是史料的准备。你对这两个国家的历史都了解不多。
二是思想方法的准备。你的思想方法太极端,形而上学,绝对化。这种极端思想的巨大危害在文革中表现得非常充分,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已经具备一定的免疫能力,任何极端的观点都难有太大的市场。
三是表述能力的准备。你的表述能力本就一般,你又说还是专门不说清楚,等于有意让人弄不明白。又要说又有意不让大家弄明白,真弄不清楚你的思维逻辑。
你说你是从我这里第一次听到制度比较学,开始不相信,后来信了。所以,建议你暂时先不要做制度比较这件事情。
以坦诚回报坦诚。冒犯之处,请多原谅。

先回复到这里,晚上再说。

振古如兹2009-09-10 15:21:1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再补一张附表吧。不知会不会翻页,以免把今天的更新2页,还得大家来回倒。
这是第13节中的附表。

振古如兹2009-09-10 19:24:1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多谢提醒。马上。看一遍就发。
振古如兹2009-09-10 20:58:0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22、假设张居正能够学习杨坚,明以后的中国历史会是何等景象?

本文关于温文尔雅版政变的讨论是从一个假设开始的,索性再做一个假设来结束这一部分。从下一节开始,讨论的就是另一种更迭模式了。

隋以后历代皇朝的高官大僚中,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宰相之一、明朝中期的宰相张居正可能是权力最大的一个,实际权力可谓已经是半个皇帝,是比较接近王莽、曹操、杨坚的历史人物。假设明皇朝中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能够允许张居正学习他们、也来一次温文尔雅的政变、自己创立一个皇朝、自己当一次太祖,明以后的中国历史会是何等景象?

让我们来做一次推测。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历史上会出一个张氏皇朝;张居正在湖南的老家就不会被抄家、子孙也不会去充军。

其次可以肯定的是,明神宗不必像崇祯皇帝朱由检那样把孩子们砍死、自己去上吊;皇帝自然是当不成了,但做一个富家翁、像被宋朝取代的柴氏后人一样世世代代坐享富贵还是可能的。

再次,和平的朝代更迭能够避免巨量家破人亡的悲剧。明亡之前最后一次可靠的人口统计数字是万历年间的1.5亿人,清初下降为约9000万人。亦即,全面长期的明清朝代更迭战争,人口成本最少是6千万人。如果是和平更迭,则可以避免6千万人的死亡。真正功德无量啊!

再其次,我们的国家或许就有可能避免后来那样令人痛心疾首的落后。

张居正是个执政能力极强的统治者。他能够在和平时期、在没有朝代更迭的革命威力可资借助的条件下,仅仅依靠并不完全掌握的君主权力作了两件很困难的大事。一是实实在在裁减冗员,二是收回非法兼并土地上百万亩。这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政绩。

毋庸置疑,张居正又是一个治吏能力极强的统治者,他的考成法可以证明。“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古人在春秋时就总结出了这样规律性的认识。中国古代的统治者,能治吏者大都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不能治吏者很难真正干成什么事情。这是古代中国特殊的社会结构所决定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和平更迭的较少破坏,加之张居正的治吏能力,我们或许不至于落后得那样严重吧?

更重要的是,中国历史上就不会有后来那个拖着长辫子的满清皇朝了。没有满清皇朝,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中是不是就会少了许多动辄五体投地的奴性?人们的创造精神、社会的活力是不是就会呈现另一番景象呢?!

这样说来,一种社会制度能够以温文尔雅的方式实现和平的朝代更迭,于公于私可能都不是什么坏事情。

一念及此,真百感交集,无限长叹。


振古如兹2009-09-10 21:08:3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哈哈,CVN_77,你来了。我还以为你不好意思来了呢。你来了,我就接着回你的帖子。
振古如兹2009-09-10 22:23:5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作者:CVN_77 回复日期:2009-09-09 09:46:42


所谓层次,你要仔细多读读才能知道我的层次和我想要说明的问题,至于中心突出,呵呵,因为我反对集权,所以这种思想也直接反映到我的行文,我的文字向来没有很明显的中心,有的是很多个小问题,和这些小问题所汇集起来的所谓“中心”。
============================================================

对于你的这段话,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我感觉,经过我们的这一次讨论,你或许会认真读一些书。如是,请把这一段话保存起来,十年后自己再拿出来读一读,看看是什么感觉,你就会知道我现在的感觉。


振古如兹2009-09-10 22:27:0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作者:CVN_77 回复日期:2009-09-09 13:56:07

哈哈,回楼上的,我是作为楼主的反方。你要透过这些表面的看到更深入一些。
我的观点不是主流,真正的主流是代三块表,河蟹。楼主的观点在自觉不自觉的为主流做诠释!你看得出来吗?
==========================================================

我说你受文化大革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大批判手法影响太深,你还不承认。包括你认为有人要将孔孟之道作为治国思想等等,都是这种手法的结果。其实,这种手法对你的影响已经极深,已经成为你的思维习惯了。
给你一个忠告:这种思想方法的长处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有问题”的人,其短处在于容易把大量没问题的人处理成为“有问题”的人。这一点,在文化大革命中表现得很突出。如果以这种方法和人相处,就很难有真正的朋友。
至于对文化大革命,我有自己的看法。你有兴趣,可以另行讨论。


振古如兹2009-09-10 22:33:2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作者:CVN_77 回复日期:2009-09-09 16:33:38

或许我还应该更进一步的解释,你对我的论述的评论往往都是抓住一点,然后极力延伸,管中窥豹,以至于最后只看到斑点,却看不到豹子的整体形态了。
这种思想的产生,又是你上面所讲的,中心明确,层次清晰的衍生,更进一步讲,是地球或者太阳是宇宙中心思想的延伸,更更进一步讲是集权思想的延伸。
而我认为世界是没有中心的,世界的整体是由个体组成的,压制个体的集体或者整体是无意义的
你一定认为这很滑稽,不可理解。楼主从哲学上看看,是不是如此呢?
============================================================

我对你还是很客气的。例如你说“五四推翻了君主制度”,我一开始并没有指出,只是在我的回帖中特地提了一句“辛亥革命”,让你自己意识到就是了。
至于你这只豹子的整体形态,我现在有个大概影响了,但还需要再看看。
你对美国的制度并不真正了解。美国的国家权力恰恰是集权的,任何一个州政府都没有权力对国家事务说三道四。
世界到底有没有中心,我不知。但你的世界是有中心的,就是你心中的美国。
奉上一条建议:谁也不要迷信,一切都应该经过自己的思考。

振古如兹2009-09-10 22:41:2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Cvn-77网友:

自我的帖子发出以来,你是跟贴最为积极的一个。我真的感谢你。
但是,我谈的是古代政治,并且在开头话中介绍讨论方法时明确表示:努力和现实保持客观距离而不是竭力和现实搅在一起,不搞借古喻今或借今喻古、以古非今或以今非古、将古作今或将今作古那一套老把戏。历史和现实本来存在客观距离,以功利的态度、急功近利地把前人硬拉到现实政治斗争中来做帮手,不仅强暴了前人,而且远离了历史,弄得历史和现实两不像、都看不清楚,只是浪费了社会资源。清人魏源有句话概括得极好,“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 。”
朋友你呢,明确表示就是要借古讽今。
所以,你开始跟贴的时候我并没有正面回应,取委婉、客气的态度,希望能够回避。
可朋友你,实在是咄咄逼人啊。
无奈,我先以 2009-09-07 15:54:49 的帖子作了回复,然后又以2009-09-07 21:46:04 再作回复,坦诚表明了自己对现实政治制度缺陷的看法,那当中没有一句假话,当得起中肯二字。
可朋友你啊,还是不依不饶啊。
实在无奈,只得将你的跟贴一一回复。到上一个帖子为止,基本回复完了。
现在,咱们扯平了。
你还有什么想要讨论的真正问题,就放马过来,咱们大战三百回合,也算人生一小小乐事。哈哈!
惟提醒一点:请注意昨天的约法三章。
洗洗睡了。想说什么你接着说吧。明天再拜读。


振古如兹2009-09-10 22:51:5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CVN-77:

昨晚怎么慌慌张张打了一枪就不见了?有事吗?有事就忙。上网回帖不能当饭吃。
我对你昨晚的回帖谈点意见。

我不是如你般专门写帖子的,
============================================================写帖子怎么了?这话什么意思?真不好说你。你那么推崇美国,美国人就是你这样看待不同社会分工的?再则,我去看了看你的主题帖子、回帖记录,你比我资格老多了。我其实就发了一个眼下这一个主题帖子,回帖主要是每日更新,其余的主要就是应付你。我提醒过你,应该注意不要一杆子打翻一船人。

我会随机提取一些例证来说明我的观点以及证明你的观点的谬误。
===========================================================
这就是你的论证方法?难怪。

还是那句话,你把眼光放在国内,当然是认为的想法有些极端化了。因为我们目前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就是世界主流的一个异端。
============================================================
你知道“异端”一次从何而来吗?不止一次有人想消灭异端,都没有办到。

唉,灌输式的教育我不推崇。我只愿意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结论大家自己做。这是建立独立思想的第一步。但是我也理解你的困惑
============================================================
你说是有意不让大家弄明白,怎么又埋怨灌输式教育?你以为你的思想很独立,其实没有,只是受谁影响的问题。且不论受谁影响,你似乎都只是得其皮毛而不是精髓啊。

还请注意我们的约法三章。

中午或晚上再说吧。

振古如兹2009-09-11 09:56:4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militaryreade:

你的这个意见我很重视。我非常愿意看到这一类意见。有空闲的时候希望能展开一下。如果有什么不方便,后台也行。

你此前的帖子我也都很认真地看了,有几个没有来得及回复,抱歉。只顾得打乱仗了,见笑。

谢谢。

振古如兹2009-09-11 10:02:3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晚湖楫韵_wb:

把我们的意见合起来,对内斗外斗问题的认识可能就又全面一些了。你说呢?一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欢迎这样心平气和的讨论。

你的笔名起得妙,让人想到夕阳下、晚风中、湖上荡舟……
振古如兹2009-09-11 12:45:1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晚湖楫韵_wb:

对啊。有条件当皇帝而又不当的古来能有几人?不仅张居正,宋以后所有距离帝位较近的人、包括曾国藩在内,都非不为也、实不能也。随后的文中,我也会谈到这个问题。
张居正大才,15岁中举、22岁中进士,遇明穆宗后,一年内由从五品跃升至从一品,不仅能治吏,不仅与戚继光、李成梁关系不错,内阁真正成为统理国家行政的政府、能够限制宦官干政,都不是容易的。
但没有能学习操莽,不是觉悟高,也非慈悲心,实在是制度限制。所以,我这里也只是假设。“假设明皇朝中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能够允许张居正学习他们”。问题事实是不允许,他也就没法子。我总觉得,他对于身后事好像有预感。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值得为之一叹。
振古如兹2009-09-11 15:34:0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谢谢。看看,马上就发。以后我会尽量在每天8——9点之间更新。
振古如兹2009-09-11 20:14:1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23、赵匡胤是黄袍加身版兵变的终结者以及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怪圈的深层原因

杨坚实行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分割相权以后,文官权力受到制度性的限制,军爷们的权力急剧膨胀起来。从古至今的多数书上,把分裂时期的军爷们都描绘得凶神恶煞、天生魔头一般,其实,他们的个人动机、素质、性格都在其次,首先是制度为他们提供了可能性。

这一点在隋朝时就已经表现得很明白。当时有个叫祖君彦的读书人,为瓦岗义军起草《檄洛州文》,罗列隋炀帝十大罪状,概括为“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两句话,就此成为形容罪大恶极的经典用语。前人遣词造句的能力自然令人叹服,但首先应该是隋炀帝实在罪大恶极。尽管如此,许多政绩显赫的高级文官无可奈何。包括在隋朝37历史中当了近20年宰相的高颎,也只能发发议论,还因此丢了性命。最先公开站出来表示反对的是杨玄感、最终否定了隋炀帝的是李渊。这两位,都是凭枪杆子说话。从这个时候开始,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无论出政权还是丢政权,再也离不开枪杆子了。

到了唐朝,就更明白。那么多在中国历史上星光灿烂的高级文官都一筹莫展,眼看着大唐皇朝走上下坡路,最终居然是安禄山站在中华文明大舞台的正中央比划起来,开始了一个以黄袍加身版兵变实现朝代更迭的时期,成为杨坚改制的重要受惠者之一。

这不能不说是杨坚的主要责任,一代明君李世民也难辞其咎。从维护君主权力的角度看,杨坚改制是好事。但他只改了官制而没有改兵制,社会迅速走到了“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的地步。五代十国乱糟糟,令人感觉反倒不如不改好。后来千余年,历朝历代都坚定不移地长期坚持三省六部制不动摇,又表明还是改了好。改革制度的时候,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整体的协调、配套,很容易形成结构性的制度漏洞。这种漏洞,比单一的制度缺陷更可怕。一旦有人意识到并有意利用这种漏洞,就可能从中攫取难以想象的巨大利益,给百姓、社会、国家造成难以想象的巨大损失。我们一开始就讨论过的五代十国大分裂就充分展示了这种严重性。

武官权力急剧膨胀,到了他们自己作为受益者也看不过去的地步。最先看不过去的就是赵匡胤。于是,改革兵制、限制武官权力、进而改变朝代更迭模式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了他的肩上。

当然,他本人不一定意识到这一重大历史责任。一般而言,历史大都是在无意之中创造的,为了创造历史而创造历史的往往容易成为闹剧。赵匡胤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创造历史而是保住性命、是每天都可能有人身披黄袍推门进来请他让座,委实惶惶不可终日。无奈,推出了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续资治通鉴》的记载颇为精彩又明白如话,原文如下:

帝(赵匡胤)……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普曰:“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它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时石守信、王审琦皆帝故人,各典禁卫。普数言于帝,请授以它职,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普曰:“臣亦不忧其叛也。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万一军伍作孽,彼亦不得自由耳。”帝悟,于是召守信等饮,酒酣,屏左右谓曰:“我非尔曹力,不及此。然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高枕卧也。”守信等请其故,帝曰:“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守信等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今天下已定,谁敢复有异心!”帝曰:“卿等固然,设麾下有欲富贵者,一旦以黄袍加汝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顿首涕泣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帝曰:“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之业,多致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朕且与卿等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拜谢曰:“陛下念臣等至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罢。帝从之,赏赉甚厚。

其实,杯酒释兵权所解决的、仅仅是避免赵匡胤个人面临的兵变威胁,在制度层面没有太大价值。这件事情所以流传久远、成为千年美谈,是赵匡胤能够不动杀伐、毫无血腥气又极为坦率地解决了功臣问题。

坦率,似乎是赵匡胤的性格特点。他和南唐使者谈统一问题,就是一句话:“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这比任何大道理都有说服力。和军事将领谈兵权问题,也是一句话:“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这比硬说别人谋反要好得多。虚伪太多了,诚实就升值。千年之后,还值得我们一谈。

要从根本上解决黄袍加身版兵变问题,必须改革兵制。在杯酒释兵权之前,赵匡胤已经开始改革兵制。严格说,后周郭威父子就已经开始。此后,赵匡胤更加放手改革,很快就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兵制。

其主要的变化:

一是分离兵将。将原来统一的兵权分解为管兵、用兵、领兵这样三部分,三衙管兵、枢密用兵、大将领兵;在没有战事的时期轮番更替守卫边防,实现了制度化的兵不专将,将不专兵。

二是分散兵权。全国军队分为禁军(中央军或野战军)、厢军(地方部队)、乡军和蕃兵(民兵)这样互不统属的三大部分;禁军又分为互不统属的殿前司、马军司、步军司这样三个官兵的衙门;厢军和乡军实质是军事编制的、挣工资的劳役,甚至没有一般的军事训练,分别归各地方政府领导。

三是集中精兵。选择一批身高力壮的好后生作为“兵样”派往各地,要求各地政府根据“兵样”选兵,把好兵全部集中到禁军、集中到皇帝身边。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在士兵层面多是近身搏杀,类似于打架。赵匡胤把身高力壮的好后生都集中到自己身边,谁还敢和他打架?!

这样一来,由于征兵制度从府兵制改为募兵制,自中唐就暴露出来的将领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动辄就想黄袍加身、闹个太祖当当的漏洞,终于被弥补了。后世历代政府的兵制结构,基本都承袭了赵匡胤的创造。例如明朝的五军都督府,就是三衙的翻版。

如果说杨坚是反政变专家,赵匡胤则无疑是反兵变专家。作为兵变的业内人士,非常专业、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兵变问题。

宋以后、直至君主制度结束的约七百年间,再也没有发生过真正的兵变。明朝朱棣(?——1425)的靖难之役,是旗帜鲜明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战争;明英宗(1435——1449、1457——1464)复辟和清的叔嫂政变都是鼠窃狗偷的宫廷政变,不是兵变。

当然,其代价是军队战斗力的制度性下降。宋以后的约七百年间,我们的政府军在抵御外部入侵方面很少能够获得酣畅淋漓、荡气回肠的伟大胜利。哪怕是真正的虎狼之师,也只能是在内战战场上称雄,一旦和外国人交手就变了样,陷入了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怪圈。

对于这个恨得历代炎黄子孙汗牙痒痒的怪圈,后世有许多人反复探究。这里补充三点。

一是客观原因,或许更多地是个受客观条件限制的作战半径问题。除了游牧民族以外,当时交通、通讯、军事装备所决定的作战半径其实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在同样的作战半径内,我们这里是一个国家,别人那里、例如欧洲、地中海是多个国家。同样半径的战争,当以国家为单位考察的时候,我们这里表现为内战,别人那里表现为外战。

二是主观原因,主要在于守内虚外的兵制设计思想。这种兵制在设计上,重点不是国防而是内政,不是抵御入侵而是防止内乱,不是克敌制胜而是确保兵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其他一切需要,在设计上都必须为此让路。

站在国家民族立场上,大家自然恨皇帝。站在皇帝立场上,又只能如此。也就是说,谁当了皇帝都会照此办理。守内是经常性任务,御外是非经常性任务,谁又能弃经常性任务于不顾而仅仅根据非经常性任务设计兵制?

其深层原因或在于直接建立在家庭之上的社会结构。

贵族制摧毁之后,社会自然生成的结构单位就只有家庭,皇帝在本质上就是一个人统治着数百万、数千万、甚至数亿家庭。这样的皇帝比周天子那样的天子难当得多。他必须将这些家庭组织起来,这便是什伍、里甲、县乡、州郡这样一套行政机构。如果皇帝仅仅依靠行政权力维系这一套机构,那就是东汉之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局面,其本质就是各地大官僚各自为政。于是,从南北朝开始,大家不约而同走到用暴力来维系这一套行政机构的路上来。这就是常备军的主要作用。秦汉之前的长期战乱给后人留下一种误解,似乎上古的常备军事力量就很庞大。其实,大多是随时征集,例如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就是临时召集全国15——60岁的男丁全部应征入伍并立即上战场。上古时期国家的常备军事力量一般都不大。秦汉以降,君主越来越多地依靠兵维系国家,常备军事力量才膨胀起来,兵的地位也随之膨胀、上升,又出现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这就迫使君主改革兵制,使它只能为自己服务而不能危害自己。于是,国防、抵御入侵的任务,就退到次要位置了。(有必要声明:这里只是谈自己的观点,绝不是试图否定统治者都是坏蛋、存心祸国殃民的观点,更不是试图为统治者开脱。犯不着。)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问题,两宋就已经很明显。后世为什么仍然长期坚持守内虚外呢?

本质上,这是在国家民族利益和皇帝个人利益之间作选择,要求皇帝为了国家民族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皇位。对任何统治者,这都是极高要求,何况皇帝?!这已经涉及政治主张问题了,本文讨论的是政治技术问题。


振古如兹2009-09-11 20:59:3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作者:95层口罩 回复日期:2009-09-11 20:15:24
自宋代后,以权臣身份更迭政权成功的几乎没有
朱棣是番王造反,九死一生,算奇迹
汪直、刘谨、魏忠贤之流能把持朝纲,但要完成政权更迭,根本不可能
英宗成功也是一奇迹
============================================================
是。宋以后社会没有了相应的条件。
振古如兹2009-09-11 22:43:03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