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巨链:西方文明的秘密(科学史长篇连载兼答李约瑟问题)

楼主:高级思维 字数:506584字 评论数:22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罗杰.彭罗反复强调复数的发现史,复数是由16世纪意大利数学家G.卡尔达诺首先发现,最开始只是作为解方程的一个方法。复数的虚部是-1的平方根,当时人们无法理解这个数,就像毕达哥拉斯无法理解无理数一样,所以很长时间里不承认负数的平方根也是数,而称之为虚数。但出人意料的是,复数在三百多年后的宇宙基础理论——量子力学里大放异彩。如果数学不是独立存在于一个永恒的世界里,那么它不早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随着时间的流逝烟消云散了?
高级思维2013-01-27 19:12:42 发布在 国际观察
由于数学在相论中独特的地位,所以数学对于柏拉图来说有着与众不同的意义,他说:“为了满足军事方面的实际用途,少量几何与算术的知识也就够了。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几何学中比较重大和高深的部分能否有助于人们把握善的型。

我们肯定这种趋势可在各类学习中看到,都在迫使灵魂把它的视力转向实在所居住的最神圣的区域,而这种实在确实是灵魂必须看到的。”


“几何学的知识是永恒的,不是有生灭的……学习几何能把灵魂引向真理……”“哲学家也应学会计算和数学,因为他必须超越有生灭的世界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否则他就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的计算者……

我们应当引导那些将要在城邦里担负重要功能的人学习计算,不是学些皮毛,而是深入下去,直至能用纯粹的思想沉思数的本质。这不是为了做买卖,仿佛他们准备当商人或小贩似的,而是为了在战争中使用,以及便于使灵魂本身从生灭的世界转向本质与真理……这种学习用力向上提升灵魂,迫使灵魂讨论纯粹的数。”

柏拉图对数学的拔高通过他的学园对古希腊人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古希腊人对数学的理解和重视。

相传曾有一个学生跟随欧几里得学习几何,才开始学习第一个命题,就问学习几何之后能有什么用。欧几里得对仆人说:“给他三个钱币,让他走,因为他想在几何中获取实利。”

普罗克鲁斯(Proclus 公元410年-485年)在《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卷的注释》中说:“所以说数学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她提醒你有无形的灵魂,她赋予她所发现的真理以生命;她唤起心神,澄净智慧;她给我们的内心思想添辉;她涤尽我们有生以来的蒙昧与无知”。

也就是说,柏拉图在古代世界普遍存在的数学神秘主义、实用化计算以及数学研究本身的乐趣之外赋予了数学一种额外的价值:数学它能提升人内在的灵魂和道德。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柏拉图会想到要把数学引入哲学呢?

我个人看法是因为“相”本身有形状的意思,而且在相论的诞生过程中有大量关于存在是“一”还是“多”的争论,这才使得数学被引入其中。

我们古代没有形成这样的大传统,包含着数学内容的《易经》作为儒家十三经之首,并没有由此发展出来研究数学可以提升道德水平的传统。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古代纯粹的数学活动比较少见,绝大部分是实用计算,我们古代的思想家学习数学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学习历算。

前几年不是还有某畅销书作家叫嚷着“数学学到初二”就够了吗,这样的人是永远体悟不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和人文精神的。
高级思维2013-01-27 19:14:08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柏拉图对数学的促进并不全是正面积极的,他同时也对数学的进展有着不利的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于他对经验事物的认识,经验事物只是相的影子,是种低级的事物,所以他反对把永恒存在的几何与经验事物挂钩,反对对几何学“动手动脚”。


在《国家篇》第七卷中他说:“但他们确实是最可笑的,因为他们在谈论几何的时候总好像是在做事,他们说的话都好像直接与行动有关。比如他们老是谈论平方、作图、延长,等等,而实际上学习这门学问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获得纯粹的知识……几何学的知识是永恒的,不是有生灭的。”


柏拉图的朋友阿尔基塔是第一个用机械作图让几何学更加直观明了的人,却被柏拉图强烈斥责,普卢塔克记载了这件事:“他们用机械工具巧妙的说明几何学的真理。用实验证明那些以图形和语言论证起来是过于复杂的结论,使人看了一目了然能够信服……但柏拉图对此大为愤慨,加以谴责,说这是败坏了几何学,使其可耻地不顾纯理智的抽象对象,而回归到感性;并卑躬屈膝、丧尽尊严地求助于物质。


由于这种谴责,便发生了这种情况:机械学和几何学分了家,并被哲学家所鄙视,它只能在军事技术上还占有位置。”
高级思维2013-01-27 19:14:54 发布在 国际观察
对于数学对象是否存在的疑问可以问到科学上去,科学理论是发现还是发明?科学理论是否只是人的发明,而不是客观真理?科学理论是对真实存在事物的描述吗?当物理学进展到原子,亚原子这个人类无法直接观察的微观层级,这些问题变得紧迫起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决定了我们的世界观,决定了对我们自身的认识。

而这些问题是科学不能够直接回答的,必须求助于科学哲学,正像爱因斯坦说的:“相信独立于感知主体的外部世界,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不过,感觉仅仅给出了这一外部世界的间接的指示,即在物理上是真实的,它能被我们理解只有通过推理的方法……因此,我们物理上真实的概念永远不可能是最后的。”


现在我们对数学和科学各有两种看法,这两个看法组合起来有四种观点,这四种观点是西方数学哲学和科学哲学长期争议的焦点问题。我们从小受到的唯物主义教育,使我们比较能够接受数学是人的发明,是非实在的(这是恩格斯的观点),而科学是实在的观点,与我们这种观点完全相反的是,数学是实在的,是人的发现,而科学是非实在的,是人的发明。


高级思维2013-01-27 19:15:46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柏拉图对自己的相论是不断怀疑、批判和更新的。因为本书不是专门讨论哲学史的,所以其中细节就不赘述了,只是简要介绍下柏拉图学术生涯晚期的相论。


柏拉图撷取了古希腊哲学的精华,得到了他认为最重要的三个相:存在、动和静。我们前面提到过,柏拉图认可巴门尼德关于存在是永恒不动的,“动”是非存在的观点,但柏拉图始终无法接受理智、灵魂这些把握存在的事物也是静止的,他最终还是倒向了赫拉克利特,觉得不能把“动”排除在存在以外。


他冒险把“动”视为存在的又是非存在的,“动”和“静”都因为分有存在的一部分而存在。柏拉图对于动静的区分似乎有着很大的警惕心,为此他又加入同和异两个相,指出“动”分有同,它自身和自身相同,“动”又分有异,保持与“静”的不同。



高级思维2013-01-27 19:16:33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柏拉图的哲学开创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大场面,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连绵不绝,怀特海说:“全部西方哲学传统都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是不无道理的。

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从康德到黑格尔,从海德格尔到萨特,哲学家们掀起了蔚为壮观的“存在”巨浪,一浪接一浪,后浪推前浪,拍打人的心岸。存在不能承受之轻(《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米兰.昆德拉),哲学家却要肩负存在之重。

如果说雷锋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那么哲学家就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存在之中去,而科学家就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终极的存在之中去,除此之外神马都是浮云。
高级思维2013-01-27 19:17:26 发布在 国际观察
对存在的精深思索是西方哲学独有的,正像日本哲学家木田元在《反哲学入门》中说的:“哲学就是对所有存在物体究竟如何存在进行的思考。再简而言之,就是对‘何为存在’进行的探究。


这种思考方式产生于西方,而非日本所有。不仅日本,西方之外的其他文化圈都没有这种思考方式。因为这种思考方式的前提必须是:思考者既是存在的一部分同时又必须超乎存在之外,不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位置上是无法放眼全体,进行思考的。


如果将存在的全体称做‘自然’,那么就必须把自己看做‘超自然性的存在’,或者至少也应该是与‘超自然性的存在’具有某种关联的特殊存在。否则就无法做出‘何为存在’这样的设问。

对于信奉‘人即是自然的一部分’的日本人来说,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唯独西方文化圈提出了超自然性的理论,并据此来思考和探讨自然。这种思考方式就被称为哲学。”
高级思维2013-01-27 19:18:16 发布在 国际观察
如同很多哲学家一样,木田元认为西方对“存在”的思考来自于希腊语所属的印欧语系中“是”(eimi,einai)一词,其它文明没有这一词汇,所以没有哲学。理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语言“卡拉是条狗”,“我是野生动物”里面的主词和宾词都是可以变换的,都可以替换成“XX是YY”的形式,唯有“是”这个系词是不变的,巴门尼德不变的存在就是取自“是”这个词。

我个人不太认同这个对“存在”的词源学解释,其它语系并非没有类似的词汇,如果仅仅是因为词语的原因,那就不会有芝诺等诸多否定运动的人,柏拉图也不会把动和静视为核心概念。个人看法是,因为古希腊人深切的感受到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由此产生了强烈地追求永恒存在的心理。正如柯林武德在《历史的观念》中所说的:“希腊人对永恒的追求是极其热烈的追求,正因为希腊人本身对于非永恒具有一种非凡的鲜明感。”
高级思维2013-01-27 19:19:01 发布在 国际观察
几何和算术是柏拉图提出的人人都应该学习的主要课程,除了这两门课程之外,还有音乐和天文学也是柏拉图提倡要学习的,这四门课程构成了“四艺”。

这“四艺”比我们古代的六艺传统“礼、乐、射、御、书、数”多了天文学,是因为古希腊人特别具备“科学精神”吗?当然不是,那为什么要学习天文学呢?

因为柏拉图认为“天体是神圣的星辰,它们拥有最美丽的身体和最幸福、最美好的灵魂……天体轨道的不间断性和规则性,以及天体的所作所为,都是这种理智生活令人信服的证据,我们应当以此作为天体拥有理智的充分证明……

对眼睛来说,星辰的运行是最美丽的景象,星辰通过最优雅、最辉煌的舞蹈完成它们对一切生灵的义务……所以我们可以思考一下,究竟有什么东西可以使如此巨大的星球在相同的周期内永远旋转,因为星辰实际上是旋转着的。

呃,我要说人们可以发现,这个原因就是神,而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这个原因,因为你我都已证明灵魂可以由神赋予,也只能由神赋予。由于神拥有这种力量,因此先把生命赋予某个身体或物体,然后使这个物体按照他所认为最佳的方式进行运动,这对他来说是很容易的。”
高级思维2013-01-27 19:19:59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柏拉图把灵魂和意识赋予天体,认为它们有着规则的运动,所以它们是高贵而美好的,这种观点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似乎有些迷信意味。但是无独有偶,爱因斯坦曾在写给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信中提到人的自由意志时也举例说:“如果月亮在其环绕地球运行的永恒运动中被赋予自我意识,它就会完全确信,它是按照自己的决定在其轨道上一直运行下去。”

柏拉图和爱因斯坦都不约而同把把月球和天体视作活动的生物来思考,我把这种思考方式称为“人天运动合一”。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西方人对世界的态度是主客分离,天人分割的,而中国人是“天人合一”的,但这种看法并不准确,西方人同样有这种“人天运动合一”的思考传统,后面我们还将会看到。
高级思维2013-01-27 19:20:48 发布在 国际观察
Kinesis在古希腊文中最开始是一个日常的词汇,表示物体状态的变化、人的心情变化、体育锻炼、政治方面的骚动、动词的变位、法律上的惩治活动等。

柏拉图首先把Kinesis这个概念用来表达天体的运动,他强调了解天体的运行轨迹重要性时说:“你难道不明白真正的天文学家必定拥有伟大的智慧吗?我的意思不是指赫西奥德一类的天文学家,只观察星辰的升起和降落,而是指那位观察了八个星辰中的七个的人,这些星辰各自遵循自己的轨道运行,任何不具有杰出能力的人要完全理解它们的运行并非易事。

我在前面已经涉及这一点,现在我要开始解释应当如何进行这种学习,按什么途径进行这种探索。我的陈述如下:
月亮在其轨道上的运行最为快捷,它运行一周的时间就是一个月,月是最基本的一个时段。

其次,我们必须观察在其轨道上不断转动的太阳,以及伴随太阳运动的其他星辰。我们不需要再重复已经说过的内容,前面已经列举过的运行轨道都是难以理解的,要培养理解它们的能力,需要从儿童和青年时代开始就花费大量的劳动,提供预备性的教育和训练。”
高级思维2013-01-27 19:21:42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柏拉图的科学著作《蒂迈欧篇》是一部买一送一、科学和神话捆绑销售的著作,里面有柏拉图对大千世界的看法,也充斥着造物主创造世界的神迹故事。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创世纪故事是《圣经》上记载的,《圣经》中对上帝创造世界的动态过程描绘是非常简陋的,大体上不脱离“上帝觉得什么好,就创造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的模子,但关于上帝以什么理由,依什么模式创造世界,具体如何创造世界,宇宙整体的图景是怎么样的都是语焉不详的。


柏拉图则不同,他认为造物主是以永恒存在的模式创造了世界,他认为任何变化的东西都是一定有原因的,没有原因就没有生成,造物主是以完善为理由创造世界的,而球体是最完善的,它没有凹凸的部分,它从中心到各点都是均一的,所以宇宙就是个球体。而且宇宙是有运动,有活力的生命体,造物主把这个生命体的外表造得绝对光滑,没有给它造眼睛,因为它外面没有东西,不需要看,没有给它造耳朵,因为它外面没有声音,不需要听,它外面没有空气,所以不需要呼吸,它也不需要吃东西和排泄,它没有手来抓东西,也没有脚来支撑自己,它是自给自足,不依赖于他人的,所以它是最完善的。
高级思维2013-01-27 19:22:58 发布在 国际观察
这个完善的生命体包裹着其它各种活动的生命体,太阳、月亮和星星是这些生命体中的一员,它们按照一定的比例混杂在宇宙中的,有些向左,有些向右,有的快有的慢,和谐而规则的运动着。造物主还创造了水、火、土和气四种元素,这些不变的元素构成了万物,每种元素都有精确的几何结构。


土元素是正立方体,因为它的惰性最大,最不适宜运动。火是正四面体,因为火的边是锋利的,角是尖锐的,所以火是三角形构成的,火的体积很小,运动很快,充满活力和冲劲,火的三角形最少。气是正八面体,水是正二十面体。这些正多面体是相当复杂的,体现了柏拉图的几何水平。


柏拉图在《蒂迈欧篇》给出了自然现象的全面解释,从宇宙到天体,从气象到生物,从身体到疾病,远非《圣经》创世纪所能比拟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创世纪故事都能凸显出古希腊人的高超水平。


罗素曾批评这部著作说:“无论是在中世纪,还是在更早一些的新柏拉图主义里,这一篇都比柏拉图的任何其他作品具有更大的影响;这是很可怪的,因为比起其它的著作来,这一篇里面显然包含着有更多的简直是愚蠢的东西。”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写着要“同情的理解古人”,显然他对《蒂迈欧篇》没有做到这点。如果因为神话和迷信内容,就完全否定其中的思想价值,这不是对历史的态度。如果我们把这个态度推广开去,像开普勒、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恐怕都不会幸免,因为这些科学家对世界和宇宙的看法仍然充满了神秘色彩。
高级思维2013-01-27 19:23:51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戴草帽的旅客2009 66楼 2013-01-27 19:10:38
楼主,你说的,用最少的文字涵盖最多的信息,否则,否则...........你晓得
-----------------------------
差不多已经是最少的了,很多都是一笔带过,除了直接的引文外。因为内容很多。
高级思维2013-01-27 19:25:13 发布在 国际观察
四、 因果
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
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
康德
======================================================================
古希腊人并不像我们的古人那么重视历史,他们的历史著述不多,记载也不全面,古希腊的历史记录对比我们的历史传统来说混乱多了,这造成了现代人对古希腊历史研究的隔阂。出现这种情况是有着思想根源的,因为历史对于古希腊人来说不过是一次性的过往,他们看重的是永恒普遍存在的知识,历史对他们来说显然不符合这个要求。


这种历史观也是西方的一个大传统,包括克尔凯郭尔、叔本华和海德格尔等哲学家都持这种看法,所以他们把历史学看做是不太重要的次一级学科。

卡尔.波普尔批判历史决定论时,也是把历史当成独一无二的进程,认为我们不可能从这个过程中得出像科学定律那种具备普遍意义的规律,也就是说,不存在任何以科学面目出现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古希腊人不重视历史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们是面向未来的,而历史是面向过去的,所以历史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还比不上预言诗歌。如果告诉你,他们认为“烧饼歌”比“《史记》”更重要,你一定不要觉得诧异。
高级思维2013-01-27 19:26:14 发布在 国际观察
现代西方史学家比较推崇的古希腊历史学家是修昔底德,他撰写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名字是后人加的)是西方史学名篇,其中尤以慷慨激昂的政治演讲打动人心。修昔底德作为历史学家,对历史都持可有可无的态度,他说:“对于过去的事情,除了那些对目前有用的以外,我们再深思也是徒劳无益的。”可想而知,古希腊人对历史淡漠到了什么程度。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记载了发生在雅典与斯巴达之间长达27年(公元前431年-前404年)的战争,这场战争是古希腊经历的一场巨大灾难,以雅典战败,斯巴达受重创而告终。战争极大的消耗了古希腊内部的力量和资源,也成了古希腊作为国家力量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如同他们哲学家一样,修昔底德看待所有事物都是用运动的,而且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的。
高级思维2013-01-27 19:27:03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正像美国的政治哲学家、被称为“共和党革命的教父”的列奥.施特劳斯在《修昔底德:政治史学的意义》一文中说的:“修昔底德用一个更为空泛的语词来称呼这场最大的战争:即,最大的kinesis、最大的运动。

战争是一种运动,正如和平是一种静止。运动对立于静止。最大的运动对立于最大的静止。最大的运动预设了对抗者拥有最大的力量和财富。这种最大的力量和财富是在一个非常长的时期内——远远长于最大的运动所持续的时期——积累和储藏起来的。它是在静止中并通过静止积累或储藏起来的,而不是在运动中并通过运动积累或储藏起来的。这意味着最大的静止在时间上先于最大的运动。

但静止并非人主要的或最初的状态……太初之时,在最古老的时代,完全没有静止而只有运动:没有定居地,没有安宁的交往,没有秩序。从太初迄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运动总体上是一种进步——在力量和财富上的进步。”
高级思维2013-01-27 19:27:50 发布在 国际观察
@苍山似海残阳如血 89楼 2013-01-27 19:37:06
m

-----------------------------
欢迎。
高级思维2013-01-27 21:00:05 发布在 国际观察
修昔底德获得声誉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对材料有着明确的批判分析意识,他定下了写史时要求兼听则明的原则,他非常清楚不同目击者哪怕对同一事件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他要求对材料做出严格筛选,去伪存真。

很难说修昔底德本人在书中贯彻了这一原则,但仍可以把这一原则的提出视作历史认识的进步。修昔底德获得声誉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力图揭示历史事件的内在因果关系并给出理性解释,比如他不满足于《荷马史诗》中记载的特洛伊战争爆发是因为特洛伊人拐骗了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所致,而是由于希腊人与特洛伊人相互争夺爱琴海地区霸权的结果。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发生,也不是给予神话性解释,而是指出因为雅典实力的增强导致斯巴达恐惧造成的。


所以历史不仅仅是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简单拼合,研究历史也不仅仅是文献碎片的组织和整理,历史需要人的理解,需要把其中的前因后果以自我的理解方式贯通起来。正像英国的历史大家、《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作者爱德华.吉本说的:“对哲学家而言,历史知识就是探讨因果的知识。”
高级思维2013-01-27 21:00:54 发布在 国际观察
绝大部分史料对大家都是一样的,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也是基本确定的,如果不从因果角度理解历史,历史只是一本流水账,大家所做的无非是用各种表达方式在重讲同一个历史故事。只有思考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各类事件发生的原因,才会有众说纷纭的答案,因此发掘历史中的因果关系,既是历史的难点,同时也是历史的魅力。
高级思维2013-01-27 21:01:42 发布在 国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