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佛法》连载

楼主:我思故我行_哲思 字数:431910字 评论数:58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20,大乘佛教
第二个发展是大乘佛教三藏的形成。
在印度佛教史上,相传大乘佛教经典的出现与龙树菩萨有关。根据龙树菩萨的传记,龙树在出家受戒后,不到三个月就已经读完了小乘佛教全部典籍。后来,当他有一次路过雪山,在雪山的塔中遇见了一位老比丘,并从比丘那里得到了《摩诃衍经》。虽然他仔细阅读了《摩诃衍经》,仍未参悟佛法的奥义,因此他就在水晶房中静坐深思,冥想佛法的玄妙。这时大龙菩萨怜悯他的处境,就带他到海中的龙宫,并将诸部深奥的方等经典传授给他。后来,龙树菩萨在参悟了《摩诃衍经》和诸部方等经典后,创建了中观学派,大乘佛教理论完全建立。
大乘佛教经典根据时间划分为早期大乘经和续出的大乘经,早期大乘经主要是由方等经发展出的《般若经》、《华严经》、《法华经》等佛教经典,而续出的大乘经主要是公元4~5世纪左右出现的《涅槃经》、《胜鬟经》、《解深密经》、《楞伽经》佛教经典等。
后来,大乘佛教也开始分化,又分了两派:一是中观派;一是瑜伽行派。前者侧重讲空,后者侧重讲有。前者的代表人物是龙树;后者的代表人物是无著。唐僧(玄奘)当年去西天(印度)取经,学的就是瑜伽行派,后来回国创立了唯识宗。
我思故我行_哲思2020-05-20 07:53:47 发布在 未知学院
21,密宗
第三个发展是密宗三藏的的形成。
7世纪开始,印度佛教开始衰落了,大乘佛教与印度教结合,形成了密教,流行于西藏青海内蒙一带的密宗与这个密切相关。
密宗是印度佛教的最后形态,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为主要经藏。《大日经》形成于公元7世纪的中印度,相传是大日如来在金刚法界宫为金刚手秘密宣说的佛经。此经主要为众生开示了本有本觉曼荼罗,即众生本有的净菩提心,并宣讲了身、语、意三密方便等密宗基本教义,另外还介绍了曼荼罗、灌顶、护摩、印契、真言等密宗修行方法。《金刚顶经》是密宗金刚界的根本大经,相传共有10万颂。此经阐述了大圣释迦牟尼佛祖的终极善性理念,显示了宇宙真实的密法和密宗修行者的粗、细、微、精、妙诸脉,也阐明了即身成就、生命永恒的密宗要义。
我思故我行_哲思2020-05-21 08:54:52 发布在 未知学院
第三章 佛教传入中国
22,神话般的传入
佛法传入中国,有明确史料记载(如《后汉书·西域.天竺国传》)的是汉明时期。
传说比历史有趣。话说汉明帝曾夜梦一神人,金光闪闪的从西方而来,第二天问群臣此人是谁。有位渊博的大臣说这是佛。明帝一听,赶紧派人去印度寻找。去印度的人遇到了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便邀请他们来汉地传播佛法。二人接受邀请,用白马驮经,来到洛阳,在当地建寺,名为”白马寺”。白马寺便是我国最早的寺院。
这摄摩腾长得相当潇洒,也有才,精通大小乘经典,还爱旅游,到处游说为生;这竺法兰是印度的佛学学者的老师,有语言天赋,很快就学会了汉语。
佛法的义理与当时流行的黄老之学(清静无为)有些类似,所以很容易被人接受。另外,很有意思意思的是,当时释迦牟尼被称为“大神”。
最早传入中国的佛经是《四十二章经》。也有的人说这是汉人自己仿照《论语》的形式来整理的,这经的形式确实很像《论语》,里面很多比喻非常经典,让人百看不厌。
我思故我行_哲思2020-05-22 08:18:41 发布在 未知学院
23,在孤独中发展

佛法在汉朝,还没有多少信众。不仅知名度不高,还受到儒家和道家的的排挤。到了魏晋南北朝,佛法终于有了长足的发展。
这种发展,也要依靠如下的缘:
首先,下层的需求。由于战乱太多,民众受了太多的苦。他们又不知道为什么苦,佛法可以给他们转世的希望,这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其次,上层的需求。帝王有钱有权,但怕死。他们听说信佛可以往生,这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很多帝王都信佛。如北魏孝文帝、梁武帝等都是著名的佛教徒。
第三,佛法与当时的清谈之风和玄学相结合,为佛法注入了新风。
还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那就是佛法的传播形式也开始多样化。白居易对此有深刻的体会,他说“先以诗句牵,以令从佛智,人多爱诗句,我独知师意”。也就是通过诗句这样的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吸引人来信佛。当时的佛教石窟和壁画也非常发达,例如建于北魏的龙门和云岗石窟,本质上就是一个个传播佛教的圣地。
对佛法传播起到更大推动作用的,是出现了一批佛学大师。
朱士行:三国时的高僧,他的法号很有意思,叫八戒,在白马寺设戒坛,朱士行首先登坛受戒,成为我国历史上汉家沙门第一人。更重要的是那时已经兴起赴印度取经,他也是我国赴印度取经的第一人。他姓朱,叫八戒,但他不是《西游记》里八戒的原型。
道安:别看他长的不好看,却相当有才,对佛法相当精通。他在般若学上颇有建树,还编撰了历史上第一部佛经目录《道安录》;在翻译佛经上他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和”三不易”的原则,沿用至今。
慧远:东晋高僧。他听了道安讲《般若经》而开悟,感叹说:儒道九流,皆糠秕耳。说的有点绝对了,不过看出他是个性情中人。他创立了东林寺,于阿弥陀佛像前拜佛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来被拜为净土宗初祖。
鸠摩罗什:老家是印度,生于新疆。记忆力超好,汉语很强,对佛法相当精通。他被前秦大将吕光俘虏到汉地,后秦时候被姚兴派人迎至长安从事译经工作,成为我国一大译经家。几个流传极广的佛经和论著,都是他翻译的,例如:《大般若经》、《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维摩诘经》、《佛说阿弥陀经》、《中论》、《大智度论》、《十二门论》和《百论》等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但还有一个皇帝不得不提,那就是著名的梁武帝。梁武帝是虔诚的佛教徒,热衷于修建寺院,那首著名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便是说梁武帝的功绩的。他明令禁止僧众吃肉,提倡信佛的人吃素,汉传佛教将这一习惯沿用至今。
我思故我行_哲思2020-05-23 08:45:18 发布在 未知学院
26,神通推动佛教传播
佛教的高僧会有神通,佛经也有记载,但是佛祖并不提倡神通。
可是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神通又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是传入,我们今天把佛教庙宇称为“寺”,是因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庙宇是汉明帝时建立的“白马寺”。 之所以叫白马“寺”,是因为“寺”是汉时政府机构的名称。比如“太常寺”、“太仆寺”、“鸿胪寺”,都是政府部门。“白马寺”在汉明帝时代,就是个专门接待外国僧人的政府机构。 白马寺怎么来的呢? 有个传说,说有一天汉明帝梦见一个冒着金光的神人。他醒来后问大臣,大臣说这是西方佛教的神仙。于是汉明帝派人到西方请来了高僧,建立了白马寺,也就引入了佛教。
佛教刚传入中国时,汉朝尊崇儒家,又有本国道教的排斥,发展速度缓慢,势力单薄。
二是发展。佛图澄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佛教一开始传入中国,并没有被当作一种宗教来信仰。当时的国人受儒学和黄老之学影响极深,普遍认为佛教是一种神仙方术,佛陀、罗汉、菩萨则是道德高尚、神通异能之士,如同黄帝、老子、赤松子、广成子一流人物。
当时朝廷称佛教为"胡教",官府长期禁止汉人出家。因此,当时的佛教徒为了传教,大行方便之言。为了迎合了人们的观点,也说是老子化胡,教化了胡人。
由于这个缘故,汉桓帝时期,将黄帝、老子和佛陀一同祭祀,"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人祠",把沙门视同方士。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汉末。
三国时期,天竺、安息、康居等印度、西域诸国的佛教徒纷纷来到洛阳、建业等地,从事译经、弘法等传教活动。
历史上汉传佛教第一人—传奇高僧佛图澄,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
西晋灭亡之后,中原的世家大族纷纷举族搬迁,衣冠南渡。佛教借此得以进一步发展,在世上广泛流传。佛教教义被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所认同,在五胡十六国时期,一度成为"国教"。而这件事,则缘起于一位西域沙门:佛图澄。
据史书记载记载,佛图澄九岁出家,本姓帛氏,后人据此推断他应当是西域龟兹人。
公元310年,佛图澄来到洛阳。当时,他已经七十九岁高龄,尚能背诵数十万言佛教经文,对精微奥妙的义理解释的头头是道。在与当地的文人、学者交往中,他虽然未曾熟习儒学经典,却往往能在辩论质疑中胜出。足见其学识渊博、知见超群。
永嘉之乱以后,中原地区陷入战乱之中,佛图澄在洛阳建寺弘法的愿望无法实现。他于是来到襄国,投奔到石勒部将郭黑略的门下。
郭黑略信奉佛法,对佛图澄十分敬重,言听计从。公元312年,他向石勒举荐了佛图澄。
石勒是一位传奇人物,羯族人。原本是前赵的部属,后来推翻前赵,建立后赵,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奴隶出身的皇帝。
佛图澄与石勒会面后,为他出谋划策,参赞军机,辅助其登基称帝,并劝他少行杀戮,多行善举。石勒对此无不依从,当时,因佛图澄而一言而活的人不下凡几。
石勒称帝后,对佛图澄愈加崇敬,凡事必先咨询,尔后实行。并且把自己的诸多幼子养在佛寺。
石勒死后,他的侄子石虎即位,对佛图澄的敬奉有过之而无不及。
史书上记载下了当时的情形:"朝会之日,澄升殿,常侍以下悉助举舆,太子诸公扶翼上殿,主者唱大和尚,众生皆起。又敕司空李农每日前往问候起居,太子诸公五日一往拜谒"
石虎迁都之后,佛图澄住在邺城内中寺,由于上层人物对他的崇拜,加之种种神奇的传说,赵国民众对他十分敬畏,他所去过的地方,人们甚至不敢向那里吐唾沫。

佛图澄得到赵国前后两任皇帝的尊崇,使佛教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被上层统治者所信奉,上升为"国教"。
他在赵国传教弘法,信众教徒遍布社会各个阶层,各处州郡建立的寺院,据说有八百九十三所之多。
佛图澄重视戒学,身体力行,平生"酒不逾齿、过中不食、非戒不履"。不仅如此,他还考证自古相传的佛家戒律,用以约束教徒信众。
他的弟子道安受他的指导,参照当时的律学,配合实际需求,制定了汉传佛教的首套僧尼戒规,延续至今,在当时及后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我思故我行_哲思2020-05-25 08:17:01 发布在 未知学院
佛图澄热忱讲导,声名远播,追随他的弟子常有数百人,前后门徒多达万人,其中不乏杰出之辈。许多人后来都成为著名的高僧,在佛教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诸如远在天竺、康居的名僧佛调、须菩提不远万里,足涉流沙而至。中原的竺法雅、释道安等人也跋山涉水,在战乱中前来求教。其教学盛况由此可见。
公元348年,佛图澄辞别人世,享年一百一十七岁。
高僧大德,自不免有神通在身、传世。关于佛图澄的神通事迹,史书上记载颇多,《高僧传》中说他显密兼修,志弘大法,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神,预知吉凶。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北壁东侧中部。初唐时期的佛教信众,根据《晋书》、《高僧传》的记载,以全景式连环画描绘了佛图澄的几起神异事迹。
莫高窟第323窟:幽州灭火。
一次,佛图澄在襄国为石虎讲经说法,石虎一边饮酒,一边听法。正在入神之际,佛图澄忽然吃惊的说道:"不好了,幽州发生了火灾,火势猛烈,恐怕难以扑灭。"
随即用桌上的酒水向幽州方向泼洒。过后许久,佛图澄方才展颜而笑,对石虎说:"现在幽州的大火已经救灭,黎民百姓免除了一场灾难。"
石虎惊诧不已,特地派人前往幽州查验。
派遣之人回来禀报说:"幽州的确发生了一场火灾,那一日,大火忽然从幽州四门烧起,火势迅疾猛烈。当地的百姓扑救不及,正在慌乱无措之际,幽州城上空忽然黑云当空,随即天降倾盆大雨,将大火浇灭。令人惊奇的是,雨水中带有浓重的酒气,使得大火过后的幽州城酒香四溢。"
闻铃断事:
公元328年,刘曜率兵攻打洛阳,石勒准备亲自出征,文武大臣纷纷劝谏。石勒心意不定,难以决断,便去询问佛图澄。佛图澄听闻佛塔相轮上的铃声后,对石勒说:"铃声用羯语告知:军队出征,刘曜遭擒"。
当时,大臣徐光听闻预言后,苦劝石勒立即出兵。石勒于是当机立断,留下长子石弘,和佛图澄镇守都城襄国,自己亲自带兵出战。两军相遇,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刘曜大败而逃,慌乱中乘马落水,被石勒之子石勘乘机活捉,押送至石勒的军营中。
此时,远在襄国的佛图澄,用麻油掺和胭脂,涂在掌心。施展神通,看到手掌中有许多人,其中一人被红线束颈,绑缚在军帐中。佛图澄遂去告知石弘:"战事结束,刘曜已经擒获"。相告之时,正是刘曜被擒之日。
以水洗肠:
佛图澄左乳旁有一个小洞,直通腹腔。平时用棉絮塞住。每逢斋戒日,佛图澄便来到邺城外的河边,取下棉絮,把肠子从洞中掏出来,用清冽的河水仔细洗濯,待洗涮干净后,再重新放回腹腔。
此外,这个小洞还有另一个神奇之处。每当夜间,想要读书时,佛图澄便把棉絮取下,小洞中随即自发光亮,照的房间内一室通明。
除了敦煌壁画,史书上还有其它记载,不再一一列举。
北魏道武帝(386-409)时燕国公王文谟有《谒南山茅蓬寺》一诗:
西域佛图澄,东土济苍生。
河边洗心秒,闻铃辨吉凶。
法慧皇太子,度化石世龙。
圣师今犹在,南山梵音轻。
佛教终于在中国终于兴旺发达起来了。
我思故我行_哲思2020-05-26 08:10:10 发布在 未知学院
三是全盛时期,与武则天有一定的关系。
佛教史有个“捧沙献佛”的故事记载。相传佛主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他带领僧众托钵化缘,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小女孩,这位小女孩正与其他小伙伴玩耍,她看见佛主领着弟子们远远走来,就开玩笑的用双手捧起沙子,放入了佛主的钵盂内,结果佛主竟然一笑了之,接受了她的沙土供养。弟子们看不下去,心想怎么可以这样做,于是就生气的将这位小女孩赶走了,结果佛主没有答应,马上呵呵一笑,阻止了弟子们的无礼行为。随后,佛主领着弟子们继续化缘,这时有一位弟子问道:“世尊,刚才那个小女孩将沙子放入您的钵内,您为什么不生气?”,佛主微笑着说:“你们不清楚,这个女孩千百年后,因缘成熟,将在东震旦国为王,如果我现在不接受她的沙土供养,她将来会迫害佛教,今天我与她结下善缘善根,将来她定会弘扬佛教保护佛教,这就是因果”,结果千百年后,这个小女孩投生东土,摇身一变,就成了大周女皇武则天。
古时候皇帝要么说就是真龙天子,要么就是紫薇星君,要么就是北斗星君,反正就是要与众不同,这让才能让人信服,所以武则天也学习这套,为了加强统治,就要抬高自己的身份。长寿二年,天竺僧人菩提流志又译出《宝雨经》说道:“东方月光天子乘彩云来到佛的面前,佛对他说:我涅架之后,进入第四个五百年,“汝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摩诃支那国,……实是菩萨,故现女身。”
洛阳白马寺住持薛怀义和东魏国寺住持法明等九个和尚,持《大云经》(此经是以前有,还是后人编造,已无从考证),给武则天捧场:“是天女者,……为众生故,现受女身……女既承正,威伏天下,阎浮提中所有国土悉来承奉,无拒违者。女王自在,摧伏邪见。”武则天从佛经中找到了自己当女皇的根据。
武则天就是当年给佛祖施舍沙子的那个女子转世而来。果然中了佛陀的谶语。她一出世仿佛带着帝王家的龙凤之态,武则天做皇后之前曾经当了数年尼姑,她不但虔信佛法,而且经常研习佛理,所以精通各种经书。其缘由可能就是来自两千多年前的佛缘,她后来机缘之下所作的一首赞叹佛法的四句偈言,成为佛徙诵经的开经偈,一直流传了千百年,直至今天还备受人们称赞: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武则天的一生坚持研学金刚经,从经书里习得无量的大智慧,以此修身、治国。作为一个女子,能有这样的开悟,实属在多数凡人之上!我们辩证的来看,无论古今中外,在政治上有大的功绩的人,有大智慧和大觉悟的人,他的一生都会不间断的遭受非议和诋毁,武则天也不例外,在男权的社会里,她能坐拥天下,必然会毁誉参半。武则天和高宗二圣期间,高宗曾多次下旨修建佛寺。修造了大慈恩寺和西明寺。
武则天登基之后,大量修建佛寺、崇佛抑道以作报答。
佛教在唐朝之所以能成为“国教”,与唐代统治者的弘佛措施离不开,以唐高宗和武皇为例,将佛教立为“国教”。
我思故我行_哲思2020-05-27 14:05:41 发布在 未知学院
27,三武一宗灭佛报应
三武一宗灭佛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的著名的限制佛教发展的事件。
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活动。这些皇帝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活动则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
不知是偶然还是必然,这四位摧毁佛教的帝王结局都很惨,有的死于非命,不得善终,有的报应在子孙,子孙死于非命或者失了江山。
按照佛家因果报应的说法,他们自然会受到报应。
先说说北魏太武帝的下场。北魏太武帝被宦官宗爱暗杀了,宦官宗爱假托赫连皇后之命立太武帝幼子南安王拓跋余为皇帝,而没有拥立太武帝的长孙拓跋濬为皇帝,后来拓跋余又被宦官宗爱杀掉,大臣群起杀了宦官宗爱,立太武帝的长孙拓跋濬为皇帝,是为文成帝。
再说说北周武帝,北周武帝36岁病逝,倒是得了善终,可是他的长子宇文赟很不争气,当了皇帝胡作非为,22岁就把自己作死了,然后宇文赟的儿子宇文衍继位,是为周静帝,周静帝才7年,由嫡母太后的父亲杨坚摄政,结果杨坚夺了皇位,灭了周朝,建立大隋,又暗中害死了周静帝。
唐武宗是在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年灭佛,下令拆毁佛寺,全国拆毁寺院、招提、兰若共4.46万余所,还俗僧尼26.1万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会昌六年(公元846年)4月22日,唐武宗驾崩,终年三十二岁。即位的不是唐武宗的儿子,而是他的叔叔。唐武宗灭佛一年就驾崩,报应真是来得快。
后周世宗柴荣最惨,他戎马一生,在马背上得了天下又在马背上丢了天下,他最后的结局非常凄凉,不仅他的大臣离他远去,而且他自己也被敌军俘虏了,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驾崩,终年三十九岁。他的年幼儿子即位,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陈桥事变,黄袍加身,灭了后周,建立宋朝。
我思故我行_哲思2020-05-28 07:15:52 发布在 未知学院
第四章 佛教“因果报应”说与道教的契合
28,小乘佛教的“因果报应”说
轮回说和万法缘起的关系,简单的说叫做“因果报应”。 先说两个术语:众生做的事情在佛教里叫做“业”。“业”按照因缘规律而产生的后果叫做“果”,或者“报”。一个人做了善业就会受到福报, 一个人做了恶业就会受到恶报,即好人受好报,恶人受恶报。这种因缘规则的运行是极为准确的,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也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佛教还有一句话叫“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叫人不要作孽,说的就是普通人不知道因果规律,所以当恶报来的时候非常恐惧。
小乘佛教的这个观点和中国的道教观念是相通的。
29,道教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太上老君说:“人的福祸,本来就没有一定的门路,全都是自己招来的啊!”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这个观点告诉人们以善恶感召之因,必定会得到天降祸福报应的果;所谓有感必有应,随感而随应,用以彰显天道好还的道理,而启发世人的敬畏之心。知道作恶必定得到灾祸病夭的恶报,于是心有所惧而不敢去做;知道行善必定会得到福寿天仙的善报,因此心有所求而勇敢地去做。而且只要积善必定会福荫子孙,若是积恶必定会祸延子孙。正如易经上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凡人的祸害福利,原无一定的门路,只在人自作自受。要知道,天地是没有私心的,而吉凶祸福也全都是自己招来的啊!然而人在没起念头的时候,这颗心是湛然清净的,就如同虚空一样,哪里有什么善恶呢!只是因为这个念头才动,所想着的是好事就是善;所想着的是坏事就是恶。其最初不过是起了一个念头,做了一件事情而已,但是到了后来,经过了日积月累,于是就有了善人和恶人的区别了。所以一个人得祸或是得福,全都决定在当初起了善恶念头的时候啊!太上提醒警惕世人,注意小心自己的起心动念啊!其中若是有了丝毫的差错,那么祸福的果报就会天差地别了。
唐朝的六祖惠能大师说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佛经也讲:“吉凶祸福,皆由心造。”
宋朝的卫仲达,在翰林院里做官,有一次被鬼卒把他的魂引到阴间。阴间的主审判官,吩咐手下的书办,把他在阳间所做的善事恶事两种册子送上来。等册子送到一看,他的恶事册子,多得竟摊满了一院子;而善事的册子,只不过像一根筷子那样地小。主审官又吩咐拿秤来称称看,那摊满院子的恶册子倒反而轻,像筷子那样小卷的善册子反而重。卫仲达问道:“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哪会犯这样多的过失罪恶呢?”主审官道:“只要一个念头不正,就是罪恶,不必等到你去犯。”譬如看见女色,动了坏念头,即是犯过。因此卫仲达就问这善册子里记的是什么?主审官道:“皇帝有一次曾想要兴建大工程,修三山地方的石桥。你上奏劝皇帝不要修,免得劳民伤财,这就是你的奏章底稿。”卫仲达说:“我虽说过,但皇帝不听,还是兴工,对那件事情的进行,并没有发生作用,这份疏表怎么还能有这样大的力量呢?”主审官道:“皇帝虽然没听你的建议,但是你这个念头用的很真诚,目的在使千万的百姓免去劳役;倘若皇帝听你的,那么你的功德就更大了啊!如果你肯用这个心来度化世人,也并不难啊!可惜的是你的恶念太多,所以善的力量,因此减少了一半,而你的官位也就没有指望升到宰相了。”后来卫仲达做官,果然只做到了吏部尚书,而没有做到宰相。可惜啊!仲达的恶,只是空有恶念而已,并没有去做,尚且折损了他现世的福报;而仲达的善,只是空有其言而并未被皇帝所采纳,但是他这个善的力量竟然胜过了堆满整个庭院恶册子的力量!看到这个例子,就知道如果真的去做了善事或恶事,那么善或恶的力量就更大了啊!可见得念头的起动处,也就是祸福之门啊!
我思故我行_哲思2020-05-29 07:33:26 发布在 未知学院
30,善恶如影随形
东岳大帝训诫说:“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所以祸福都在不知不觉中移动增减,没有智慧的人,是不容易觉察的啊!
善恶是就人心来说的,而报应则是就天理来说的。人作善必有福报,作恶必有祸报。就像人身的影子,跟定那身体,身正,影子正;身斜,影子就斜。
人的一生,无论是白天夜晚,时时刻刻,上下四旁,都有主管人间的神明在鉴察着,依照各人所犯过恶的轻重,来夺除人的寿算(人活一百天叫一算,犯轻的就少夺,犯重的就多夺)。
《华严经》说:“每个人出生之后,就有两位天人跟随着,一位名叫同生,一位名叫同名。这两位天人能够时常见到被跟随人;而被天人跟随的人,却见不到天人。”这两位天人,即善恶二部童子。他们每天二十四小时都在记录着人的善恶言行;包括心理行为。依照各人所犯过恶的轻重,来夺除人的寿算。所以我们每个人的起心动念、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都要常常想到有神明在鉴察记录,如有恶念,要立刻警觉到,把它调整过来。能够这样的话,那么吉凶祸福,寿命长短的与夺之权,就可操纵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天地鬼神也就无可奈何了啊!更何况是司过之神的夺算呢!
天有三官五帝、百神诸司,地有五岳四渎和城隍里社,另外又有举意司,专门记录人起心动念的善恶,凡是这些,都是所谓的司过之神。来鉴察人们所犯的恶事,并且量度恶事的轻重,而除减人的寿命百日。而且在我们心中独知的暗处,鬼神的鉴察,比对明处言语造作的鉴察还要严格。
经过佛教多年的熏陶,轮回说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百姓经常会在不经意间使用轮回的概念。 比如对恩人说“来生为你做牛做马”,对情人说“下辈子还在一起”,对仇人说“我是不是上辈子欠了你的”。这都是属于轮回的概念。
当人没有动念之前,清澈的心灵犹如明净的湖,不起涟漪。当人动念时,心也随之而动,心中的静湖泛起无限的涟漪。善念犹如灿阳,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恶念犹如阴云,布满自己的心,也降阴影于他人。中国古代,人们为了降伏不好的念头,孜孜不倦地努力践行使恶念止息的方法,留下了不少精彩故事。
我思故我行_哲思2020-05-30 10:07:48 发布在 未知学院
举个例子:白豆记善念黑豆记恶念的故事:
宋朝时期,有一人叫赵康靖,他准备了瓶子,及黑白两种豆粒。每当心生一个善念时,就往瓶中投一粒白豆;若心生一个恶念,就向瓶内投一粒黑豆。
刚开始时,他发现投入瓶内的黑豆非常多。随着他的努力,投入瓶中的黑豆渐渐地减少了。最后心地已经完全清净,连善恶两种念头都没有了,瓶子与豆子也就弃之不用了。
一念升起随即打开福祸之门。一个人的祸与福,也随着念头的起伏变动,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地发生著变化。
31,人这辈子,都有因果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风水命运,身心德才。”
世间的一切,都是一场因果。
在生命的长河中,你的一言一行,其实都与后来所见的每一个人,所遇的每一件事形成因果。
人这一辈子,命运如何,皆有因果。
所有遇见,皆有原因
有人说,我们每个人这一辈子大约会遇到2920万人,而两个人相识的概率只有千万分之五,相知的概率只有十亿分之三。
如此微乎其微的概率都能相遇,一定是有原因的。
正如张爱玲曾说的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正巧赶上了。
那也没有什么别的可说,唯有轻轻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我思故我行_哲思2020-05-31 09:00:21 发布在 未知学院
听过一个关于相遇和分离故事。
古时有一位书生,因为自己青梅竹马的恋人离他而去,感到难过不已,一蹶不振。
一天,他家里来了一位高僧,给了他一面镜子。
透过镜子,他看见在沙滩岸边躺着一具女子的尸体。
有位行人路过,看了一眼,说了声好可怜便匆匆离开了。
第二位行人走过去,把自己的衣服,盖在了女子的身上之后离开。
第三位行人,看到女子,心生怜悯之情,挖了个坑,将女子安葬之后,才离开。
高僧告诉书生,这位女子便是你今生的恋人,你只给她盖了件衣服,作为报恩她和你相恋多年,可她最终要用一生一世,去报答那个将她埋葬的人。
书生方才明白,原来世间所有的遇见,皆有因果,既然不能强求,便只好放下心中的执念。
很喜欢一段话: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
要不然遇见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是那个人能与你相识相知呢?
云聚云散,缘去缘来,皆有原因。
漫漫人生路上,无论你遇见什么样的人,会有怎么样难忘的经历,其实早就命中注定了。
所有福气,都是积攒的善良
《水木格言》中有言:“不管是高贵贫贱,心地善良都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你一心利益他人,即使根本不求回报,回报也会突如其来。”
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赤诚善良的人。
正如《法句经》有云:“行恶得恶,如种苦种,恶自受罪,善自受福。”
所做一切,皆有回响。
记得看到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西晋时,有个名士叫顾荣。顾荣在洛阳的时候,应邀去参加宴会。
在宴席上,他看出了旁边端着烤肉的仆人,也很想尝尝烤肉。
于是他就把自己的那份烤肉,给了仆人吃。
同席的人都嘲笑他有失身份,一个仆人而已,不用管他。
顾荣却说:“一个人每天都端着烤肉,怎么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不知道呢?”
后来战乱四起,顾荣想要过江避乱,每当顾荣遇到危难,总有一个人出现在顾荣左右奋力保护他。
顾荣既感激又疑惑,就问他原因,这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当年端送烤肉的仆人。
顾荣想不到自己出于善意的一个举动,却救了自己一命。
当初分肉给他的时候,未必想要什么回报,但仆人却牢记在心,知恩图报,奋力一路护送顾荣到达安全的地方。
是的,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一个人的善良里,藏着他的福报。
生命是一种回声,你给别人的善良,终有一天会惠及自己。
《六祖坛经》上说:一切福田,都离不开心地。
心田上播下善良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在熙熙攘攘的世界里,你只管善良,上天自有安排
所有运气,都是积攒的人品
常言道:“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有句话说得很好:世上所有的运气,都是你一点一滴积攒
善良和人品,种“善缘”,才能得“善果”。
深以为然,所有运气,都是积攒的人品。
人这一辈子,世事无常。但运气好坏,皆有因果。
你怎么样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就会如何对待你。
你种下什么因,便会收获什么果。
往后余生,愿大家都能做一个良善之人。请相信,今日所付出的每一份善意,都将成为你日后的福报。
我思故我行_哲思2020-06-01 09:54:25 发布在 未知学院
32,善恶有报被科学证实
据大陆媒体报道,英美两所大学,加德夫大学与德州大学的联合研究显示,“恶有恶报”有科学根据。
统计发现,少年罪犯的身体虽然常比起同年龄的守法少年强壮,但当他们步入中年之后,健康状况就急速下降,住院和残障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好多倍。这比较好理解,很可能跟犯人的不良生活习惯与心理状态有关系。
科学家在神经化学领域的研究中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统就强健;而当心存恶意、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系统:即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而正向系统被抑制住,身体机能的良性回圈会被破坏。
所以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长寿。
同时,美国有份杂志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坏心情产生毒素》的研究报告,报告中称:“在心理实验室中的试验显示,我们人类的恶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学物质变化,在血液中产生一种毒素。
当人在正常心态下向一个冰杯内吐气时,凝附着的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而当人处在怨恨、暴怒、恐怖、嫉妒的心情下,凝聚起的物体便分别显现出不同的颜色,通过化学分析得知,人的负面思想会使人的体液内产生毒素。”
最近,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合作研究了“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课题,工作者随机抽取了7000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统计研究发现,乐于助人且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明显优于常怀恶意、心胸狭隘、损人利己的人,而后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到2倍。在不同种族、阶层、健身习惯的人群中,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于是科学家公布了研究成果,行善能延长人的寿命。
更多不同的实验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纯净、慈善、正面的思想状态能令生命健康喜悦,而恶念会让机体组织失衡与病变。这是在生理医学领域中的发现,而这些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古籍中都有系统的阐述。如孔子说过的“仁者寿”、医学古籍中讲过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等。
无神论者往往都会说,这只是心理意识的暗示作用,道德都是人自己制订的,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善恶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好人坏人也都是人自己定义的。
如果一个人不在这种人为的道德薰陶下长大,就不会产生这种影响人体健康的负罪感了。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善恶有着不同的能量频率,有着不同的物质特性;刚刚出生不久、没有经过观念教化的婴儿都有着善良的本性;当人要说谎、欺骗时,无论情绪如何稳定,但生理状态都会出现不由自主的变化,且都能被精密的测谎仪监测到,人的机体似乎遵循着某种客观特性在运转,不以人的思想状态为改变。
21世纪之初轰动全世界的水结晶形态研究显示,万物有灵,天地有特性存在,善恶在自然中似乎有着客观的标准,不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虚幻概念。
当水接触到慈悲、博爱、幸福、鼓励这些良性资讯,或者是在美妙的音乐场中时,水结晶会呈现出绚丽、美妙而牢固的形态构造;而如果当水接触到负面的资讯时,水结晶的构造会变异、扭曲,甚至根本涣散无法成形。
水是生命之源,人体内70%以上的物质都是水,当人处于不同的状态时,其身体机能也都会发生类似的变化。
20世纪末蓬勃兴起的“濒死体验”与“催眠回溯前世”研究已经给全世界带来了讯息:生命轮回、另外空间、因缘果报甚至天堂地狱原来都是存在的。
人做了坏事,对谁不好,如果这辈子没能“现世现报”,那很可能就延续到下一辈子来偿还,直到业力偿还掉为止,甚至这个人投胎转生后扮演的角色也与前世的业力积累有直接关系。
这正象中国人的一句老话说的那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什么都报”。
这不是虚幻的说教,历史上、现实中的真实事例比比皆是,与今天的科学实证相互映照。
我思故我行_哲思2020-06-02 07:56:09 发布在 未知学院
各位大德修行者,可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我思故我行_哲思2020-06-02 08:01:12 发布在 未知学院
楼主是世界经济学博士,教授级高级经济师,从事36年律师工作,喜欢研究法律、文学、经济、哲学等人文科学,己著述18部著作,计400余万字。作品有:1,《法务管理学》2,《企业法务大趋势》3,《中国石油产业的市场开放与政府管制研究》4,《经济纠纷案例选编》5,《资源企业特殊纠纷案例选编》6,《项目管理法律风险防控》7,《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南》(上下二册); 二是著有小说:8,《沙漠牧羊记》9,《拴柱的意外》10,《煤殇》11,《人殇》12,《火热的勘探岁月》(上下二册)13,《沙河湾》; 三是撰写游记和研究人文学:14,《诗意的生活__旅行》15,《陪你一起看大海》16,《回归自然,追求真善美》17,《珍惜佛法》18,《不忘旧日本,关注新日本》。部分书己付梓出版社
本人游历了很多地方,写300多篇原创游记。
本人在天涯社区发布五种类型的帖子。一是《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指南》连载;二是,五个老男人的房车游糗事;三是,《珍惜佛法》连载;四是,长篇连载小说《煤殇》 作品介绍;五是长篇小说《煤殇》连载第二册。敬请读者关注,提出宝贵意见。
如果有志同道合者,可加私信,约伴旅游,共同探讨法律问题,共同修行。
我思故我行_哲思2020-06-02 08:08:16 发布在 未知学院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生命伦理学教授史蒂芬波斯特和小说家吉尔奈马克从现代科学和医学的角度出发,对人的种种善行,在“付出”与“回报”之间究竟能产生什么样的关系进行了深度的研究。
研究人员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测量表,并长期追踪一些乐于付出的人,分门别类的对每一种“付出”带来的“回报”进行物理统计和生理分析,从而揭示了“付出”产生的“医疗作用”和“快乐指数”:“宅心仁厚、乐善好施”的人,这些善行确实对自身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自身的社会能力、判断能力、正面情绪以及心态等都会全面提升。
哪怕对别人一个会心的微笑,传递一个友好的幽默的表情,这些简单的行为,都会引起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增加。
在他们综合了四十多所美国主要大学一百多项研究成果后,并结合长期追踪的实验报告显示的资料,他们得出了令人惊讶的消息:人们善良的行为,比如赞美、宽恕、勇气、幽默、尊重、同情、忠诚等等,这些行为的付出显示:“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秘密,即一个人在付出的同时,回报的能量正通过各种形式向此人返还,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己浑然不知……”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医学巨着《黄帝内经》中就讲到:“静则神藏,燥则消亡”。静,是指人的精神、情志保持在澹泊宁静的状态,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记忆体、心神平安的目的。其实,静的意义很广泛,不是单纯的静止不动,而是人的思想和行为,在受到外因的冲撞时,能有豁达的心胸去包容,去体谅,而不是马上进入热战状态,唇枪舌剑一番。现代的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入静后,大脑可以回复到儿童时代的脑电波状态,使得衰老暂时得到“逆转”。
从这些科学研究来看,善恶有报已经超越了有神论所宣导的生命价值取向,而是整个人类在此基础上发展和生存的规律。
这些科学研究也从侧面证实了,古人对善恶有报的信,并不是思想的封闭和愚见,而是那个时代,很大一个群体对待生命的根本看法。
对善恶有报的信,也正说明人的思想是开阔的,开明的。心态的开放传达着生命对未知事物保持的谦卑。
因为信的本身,就是一种开放的态度,所以不会随意的用极端的思想,去封闭自己的出路,思想境界也很容易摆脱恶念的禁锢,开明的思想产生的效应,自然的能够感应天地之间的和谐。
也正如医学古籍中讲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生命自然健康,自然福寿。
我思故我行_哲思2020-06-03 08:55:13 发布在 未知学院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生命伦理学教授史蒂芬波斯特和小说家吉尔奈马克从现代科学和医学的角度出发,对人的种种善行,在“付出”与“回报”之间究竟能产生什么样的关系进行了深度的研究。
研究人员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测量表,并长期追踪一些乐于付出的人,分门别类的对每一种“付出”带来的“回报”进行物理统计和生理分析,从而揭示了“付出”产生的“医疗作用”和“快乐指数”:“宅心仁厚、乐善好施”的人,这些善行确实对自身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自身的社会能力、判断能力、正面情绪以及心态等都会全面提升。
哪怕对别人一个会心的微笑,传递一个友好的幽默的表情,这些简单的行为,都会引起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增加。
在他们综合了四十多所美国主要大学一百多项研究成果后,并结合长期追踪的实验报告显示的资料,他们得出了令人惊讶的消息:人们善良的行为,比如赞美、宽恕、勇气、幽默、尊重、同情、忠诚等等,这些行为的付出显示:“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秘密,即一个人在付出的同时,回报的能量正通过各种形式向此人返还,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己浑然不知……”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医学巨着《黄帝内经》中就讲到:“静则神藏,燥则消亡”。静,是指人的精神、情志保持在澹泊宁静的状态,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记忆体、心神平安的目的。其实,静的意义很广泛,不是单纯的静止不动,而是人的思想和行为,在受到外因的冲撞时,能有豁达的心胸去包容,去体谅,而不是马上进入热战状态,唇枪舌剑一番。现代的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入静后,大脑可以回复到儿童时代的脑电波状态,使得衰老暂时得到“逆转”。
从这些科学研究来看,善恶有报已经超越了有神论所宣导的生命价值取向,而是整个人类在此基础上发展和生存的规律。
这些科学研究也从侧面证实了,古人对善恶有报的信,并不是思想的封闭和愚见,而是那个时代,很大一个群体对待生命的根本看法。
对善恶有报的信,也正说明人的思想是开阔的,开明的。心态的开放传达着生命对未知事物保持的谦卑。
因为信的本身,就是一种开放的态度,所以不会随意的用极端的思想,去封闭自己的出路,思想境界也很容易摆脱恶念的禁锢,开明的思想产生的效应,自然的能够感应天地之间的和谐。
也正如医学古籍中讲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生命自然健康,自然福寿。
我思故我行_哲思2020-06-03 08:56:41 发布在 未知学院
33,一念一世界

“一念一世界”,物质是来自念头,世界的真相:肉眼所见,皆是虚妄!我们才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我们外在所看到的一切,正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呈现。
在佛教经典《般若心经》也提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并非真实存在,肉眼看不到的才是真实的存在。
“色”即外在表象的物质本质并非物质,而是能量,是我们的念头,也就是来自起心动念。
佛陀的这个认识被现代物理学证实那就是“物质就是能量”。物质只是能量的一种形式。物理学家研究了三百年,想找出物质的本质,当他们探索得愈深,就愈感到迷惑。他们简直无法相信:在物质的里面竟然什么都没有,物质的本质并非物质,而是能量。
你的身体看起来好像是由固体物质所构成,而这些固体物质可以分解成分子和原子,但根据量子物理学,每一个原子的内部有百分之99﹒9999是空的,以闪电般的速度穿梭在这些空间中的次原子,其实是一束束振动的能量。这些能量并不是随便任意振动,振动其实就是携带讯息,整个讯息场会把讯息传送到宇宙量子场创造物质世界我们所看到的实相。爱丁顿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即说:“我们总是认为物质是东西,但现在它不是东西了;现在,物质比起东西而言更像是念头。”

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能量所形成,不管是石头、木头、桌椅,你、我,包括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都是由能量所形成。说得更明白一点,我们看到房屋、墙壁、身体都不是真实的,它们只是纯粹的能量,由于电子的移动速度非常快,以致我们的肉眼看不出来,因而认为它们是一个实体。
我们的每个念头都负荷着不可思议的能量,这些能量会透过各种形式实践自己。思想创造出善与恶、美与丑、成功与失败、富有与贫穷、天堂与地狱……你生命经验的种种,通通都是你的思想所创造的。
“心是居其位,只在一念间;天堂变地狱,地狱变天堂。”千万不要小看一个小小的念头,你的任何“起心动念”都可能改变整个世界。
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
不要轻忽你的恶念,说:“我只是无聊乱想,我只是说说而已,我想应该没什么关系。”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火花,也可能烧掉整座森林。
不要小看你的善念,说:“那只是一件小事,不算什么。”即使是小水滴,最后都可以注满整个大池子。人们为善、为恶,都在一念之间,变好、变坏,其实就在一个小小的念头上。
生活是由小事所组成的,没什么大事,但小事累积起来就成了大事。单单一个小小的善念也许看起来没什么,但仅是那个念头即是大大的福报。单单一个小小的动作也许看起来没什么,但仅是那个行动即是大大的善行。
我思故我行_哲思2020-06-04 07:47:37 发布在 未知学院
33,一念一世界

“一念一世界”,物质是来自念头,世界的真相:肉眼所见,皆是虚妄!我们才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我们外在所看到的一切,正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呈现。
在佛教经典《般若心经》也提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并非真实存在,肉眼看不到的才是真实的存在。
“色”即外在表象的物质本质并非物质,而是能量,是我们的念头,也就是来自起心动念。
佛陀的这个认识被现代物理学证实那就是“物质就是能量”。物质只是能量的一种形式。物理学家研究了三百年,想找出物质的本质,当他们探索得愈深,就愈感到迷惑。他们简直无法相信:在物质的里面竟然什么都没有,物质的本质并非物质,而是能量。
你的身体看起来好像是由固体物质所构成,而这些固体物质可以分解成分子和原子,但根据量子物理学,每一个原子的内部有百分之99﹒9999是空的,以闪电般的速度穿梭在这些空间中的次原子,其实是一束束振动的能量。这些能量并不是随便任意振动,振动其实就是携带讯息,整个讯息场会把讯息传送到宇宙量子场创造物质世界我们所看到的实相。爱丁顿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即说:“我们总是认为物质是东西,但现在它不是东西了;现在,物质比起东西而言更像是念头。”

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能量所形成,不管是石头、木头、桌椅,你、我,包括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都是由能量所形成。说得更明白一点,我们看到房屋、墙壁、身体都不是真实的,它们只是纯粹的能量,由于电子的移动速度非常快,以致我们的肉眼看不出来,因而认为它们是一个实体。
我们的每个念头都负荷着不可思议的能量,这些能量会透过各种形式实践自己。思想创造出善与恶、美与丑、成功与失败、富有与贫穷、天堂与地狱……你生命经验的种种,通通都是你的思想所创造的。
“心是居其位,只在一念间;天堂变地狱,地狱变天堂。”千万不要小看一个小小的念头,你的任何“起心动念”都可能改变整个世界。
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
不要轻忽你的恶念,说:“我只是无聊乱想,我只是说说而已,我想应该没什么关系。”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火花,也可能烧掉整座森林。
不要小看你的善念,说:“那只是一件小事,不算什么。”即使是小水滴,最后都可以注满整个大池子。人们为善、为恶,都在一念之间,变好、变坏,其实就在一个小小的念头上。
生活是由小事所组成的,没什么大事,但小事累积起来就成了大事。单单一个小小的善念也许看起来没什么,但仅是那个念头即是大大的福报。单单一个小小的动作也许看起来没什么,但仅是那个行动即是大大的善行。
我思故我行_哲思2020-06-04 08:06:12 发布在 未知学院
34,起心动念的神秘

为什么“乌鸦嘴”特别灵验?
为什么我们都喜欢听祝福和赞美的语言?
美好的祝福,真的可以为人生带来正向的改变吗?
心念的语言力量的秘密究竟在哪里?
其实,心念语言是一种“咒语”。我们每个人都是语言的“魔法师”,掌握着改变命运的钥匙……
每个人都是心念和语言的“魔法师”,“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九月霜。”
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意义却相当深远。我们每个人都是魔法师,可以用言语对别人下咒,也可以用咒语帮助别人。
更重要的是,你所下的每个咒语最后都会回到自己身上,因为咒语是发自于你,你就是整个振波的中心。
思想具有能量,语言是有声的思想,所以语言具有很强的振波。当我们说一些不中听、不吉祥的话时,常会听到人们说:“快闭上你的乌鸦嘴!”
因为当“负能量”的语言一出,你已经在发出振波,更明白地说,你是在吸引“同频道”的事件上门,这也就是为什么乌鸦嘴会特别灵验。
心念和语言甚至可以影响命运。语言就是起心动念发出的声音,这声音一天至少要讲上几百句到几千句,不知不觉地就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心态和命运。
有些人喜欢骂人,或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可他没想到,听到的都是他自己。久而久之,这种语言就成了心田的种子,早晚会给自己创造厄运的果实。
所以,我们说任何话都要心存善意,而在措词用字上面也不要太重。
我思故我行_哲思2020-06-05 06:50:46 发布在 未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