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些有利于心灵成长的文章

楼主:红番茄儿 字数:428186字 评论数:49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六分之六的人生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有一天,一名大学教授到一个落后乡村游山玩水,他雇了一艘小船游江,当船开动后教授问船夫:『你会数学吗?』

船夫回答:『先生,我不会。』

教授又问船夫:『你会物理吗?』

船夫回答:『物理?我不会。』

教授又问船夫:『那你会用计算机吗?』
船夫回答:『对不起,我不会。』

教授听后摇摇头说道﹕『你不会数学,人生目的已失去六分之一;不会物理,人生目的又失去六分之一;不会用计算机,人生目的又失去六分之一;你的人生目的总共失去六分之三…』

说到这儿,天空忽然飘来大片黑云,随后吹来强风,眼看暴风雨就要来到。

船夫问教授:『先生,你会游泳吗?』

教授愣一愣答道:『不会。没学过。』

船夫摇摇头说道:『那你人生目的快要失去六分之六了...』

【人生启示】
人不该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故事中的教授是数理方面的专家,便认为数学、物理、计算机是极为重要的,如果不能了解这些学问,人生似乎没什么意义了。(这也是一种『专家心态』)

对船夫来说,会不会这些有什么关系,最重要的应该是「活」下去的能力,在紧要关头,教授所专长的一切都没用了,只有会游泳才能保命。命都没了,还谈什么人生目的?

因此,不要小看其他人,更别一味用自我的标准,做为对错、好坏的标准。

有位员工虽然不够机灵、缺乏创意,但他做事不计较、不用心机;那位员工可能表达能力不好,可是他执着认真、实事求是。我的「优点」他没有,可别忘了,他的优点我也欠缺啊!
摘录自无畏洲上师编辑之清心集中册

红番茄儿2022-06-15 11:08:03 发布在 未知学院
祭祀不杀生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竹窗随笔中记载一故事:浙江钱塘有位金先生,在世时茹素守戒十分虔诚;平日也念佛礼佛。去世后有一天,突然附身一童子说:「我在世之时,因为行善的功德做得太少了,心性的清净修持不够,虽然努力念佛,仍未能往生净土。现在在阴间,由于生世略有善功,所以十分快乐,来往自由,家人不用挂念」!

一日,突又附身责备妻子说:「为何为了修整坟墓的事,杀鸡祭拜我?以致于现在阴府派一官吏,天天看管着我,不像前日那般自由了」。此时媳妇怀孕,家人问他生男生女,此人说:「生男,下一胎也生男。而后不久,母子俱亡」。其后一一应验。

世人于祖先忌日之时,「每以为祖先喜好荤食,所以敬备荤食,以悦先祖」。此实无明,不知实情。

饿鬼报应经中记载:尊者目连,佛弟子中,神通第一,洞见六道报应,善恶不爽。当时恒河边有一鬼问尊者:「我举身溃烂,苦不堪忍,是何罪所致」?

尊者答说:「你为人时,喜欢吃各种肉,杀害众生,才会受此报应」。

为人吃肉,死后成为烂身之鬼;为人子孙,杀生祭祖,焉有不徒增祖罪之理?何况,既为鬼神,无法享用世间诸物,杀生祭肉,何能令其得到享受之乐?

在杂宝藏经中也记载:佛在世时,有一老人,家境富有,想吃肉,就指说田头树有神,祭拜之会降福。因此令其子杀羊以祭祀。

后来父死,竟投生为己家之羊。其子要杀此羊来祭树神。此羊忽然发出人言,说:「此树无神,我以前想吃羊肉,才妄说祭祀的事,没想到我竟先受到恶报」。当时有一罗汉乞食经过,见此事,于是以神通力令诸子都见到父亲的魂身,令人人相信杀生终被杀的真理。

究之世人,实在自己想吃肉,竟妄说祖先想要子孙以肉祭祀。于是自己造罪,还累及祖先受此杀生之业,诚为不孝。

由此可见悟知:所有修行之人,若不能影响,教导子孙学佛,以为他不学是他的事,我个人善功圆满就好。不知虽然死后升天,却因子孙未能学佛,每逢祖先祭祀,大肆杀生,则我之天福,焉能永保?必然有朝一日,毁于好杀子孙之手。

其实,何只杀生一事,所有因我教导无方,所生之子孙恶习与罪业,概皆生自我手,当然一切罪报,父子同当。

吾恩师开示云:「学佛非是个人之事,一切眷属,皆应渡尽,我方得其真安真乐。是以一佛之成就,必有无边眷属亦皆成就,环绕四周,方才净乐永在,其理在此」。诚为至正之理。

因此期能深思此理,切勿杀生祭祖,更宜放生造德,以令祖上,得无上净乐安稳。如此方算是真正成就孝德与齐之道。同时,祈望所有行者,宜渡六亲同来学佛,同造功德,同明大智,才有真正安乐可得。
发布者:无畏洲上师

红番茄儿2022-06-15 11:13:59 发布在 未知学院
欢喜心无住心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小李最近搬新家,好友小陈为庆祝他乔迁之喜,托人送来一盆茂盛的牡丹花做为贺礼。

几天后,旅居海外多年的小明,前往小李家作客,看见牡丹花,惊讶地说:「怎么所有牡丹花的花缘,都参差不齐啊?」
「有关系吗?」爱花的小李不解地问道。

「当然有!牡丹花象征富贵,而你这盆花的花缘不圆,不就代表富贵不圆满吗?」
小李气急败坏地将整盆花,送还给小陈,还责怪小陈送他这么不吉祥的兆头。

小陈听完小李的话后,笑着说:「你怎么这么死脑筋啊,花缘不圆满,你也可以解释成『富贵无边』呀!谁说花缘圆满了,富贵就一定圆满呢?」

就如送人钟,有人会认为不吉祥,因为「送终」。但为何不想成「衷心祝福」呢!事情一体两面,但看你怎么去想。

有的人在穷困潦倒时,因朋友雪中送炭,提供一顿饱餐所赐,在感恩中改变想法,而创造有成的事业,后以数百倍的报偿,回报朋友的援助。

有的人同样接受朋友的协助,却认为友人居心不良,有意嘲弄,因而怀恨在心,想办法报复,最后弄得身败名裂,罪名传世。

佛经中说,以佛眼观世间,世间即成佛国净土。内心的感受与思考事情的角度,往往会使事情呈现各种忧悲欢喜的结果。而诸佛菩萨因以欢喜心、无住心面对世间事,即使是五浊恶世,当下即变现成清净的净土。

同样的,人的思维模式,往往因单向或直线式的思考,而使事情陷于胶着状态,使自己的情绪陷入谷底,无法展现多元、丰富的创造力。有时,换个心情、转个念头想,孰是孰非不过是过往云烟,福祸好坏也难以预料,不如换个角度想,自能从窘境中破茧而出。
摘录自无畏洲上师编辑之清心集中册

红番茄儿2022-06-16 09:08:56 发布在 未知学院
实修实证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真正的修行者,并非熟读经典、名相与经文能朗朗上口;口沫横飞地将法理解剖分析得有条有理;或行无数善事就算是实修实证。
实修者不论面对的是谁,开口第一句话就非常客气,一举手一投足皆显得安祥谦虚;在平凡中无奇地呈露他的超卓与不同凡响。若非如是而妄自标榜,自称正道;自喻菩萨,谈养性、修心,都是虚伪。

真正的修为在平时言谈,或与人相处,令人如沐春风,陶然忘我,俾四周笼罩在快乐的气氛下。如此,德行修为的高下立判。反之一出言则令人不睦,则道行尚待加强。经书谈得上升下降,如花似锦,不及平日与人相处能谦怀低心。能在应对内外之中,叫人掀起激赏的目光,才是真正的德行。

有少数人行径与人格格不入,与之相对,如坐针毡,心惊胆寒,其修养的工夫可见而知。

有德者温文如玉,亲之如处极乐西方,充满着喜悦,获益良多。不管是达官贵人或贩夫走卒,都欣领他的法乐,这即证明此人的圆满功德,毋用四处求证。见之如获至宝,闻之妙音涛涛,句句皆似金言良语,极自然间,即接受其感化。
要知道自己的修为,有证无证,由他人对你的观感与信服度,就可略知几许。切莫倚老卖老,孤芳自责,自封仙佛,用以自慰。尤其明人不欺暗室,为得他人心平气和,独处之时亦端正不阿,清净不染。
身为有道长上,不装腔作势;言行随和,要知并非惧怕下属,只是为令下属不心生分别,求得德行的圆满;令其慎重思考众人的心理,对己是否有不满?

一般大众皆易忽略小节,日常生活往往不顾大体,修行功夫之深浅显现无于。若将他人无言的抗议视若无睹,以为必需经由言论的投述才算数,则令人叹惋。事实上令人心中暗生不满已是失败者,何必一定要开口明言,修行的重点也就在此。

在生活中与六亲眷属相处,待人接物一切行为,叫人自然地产生可敬,可亲、可钦,有力量圆满成事,才算成功。此从何求之呢?当反躬自省,所谓知己知彼,若无自知之明,如何知道他人之喜怒?小心审视大众的反应,丝毫大意不得,作到能体念每一个人的心理,能令人人达到平和,生出喜悦,自身的行为才算标准。

仁德者的苦心,在他言行之后,必请大众谅解,何必如此呢?因为或许有少数无智者,心中尚未十分恭敬,或有不服之意,若无法将这一点摆平,尚称不得圆满。故此,仁德者的谦恭,礼贤下士,就是欲令其心意满足,以德服人,这对新入的初机者而言,十分必要。以自身的谦恭示之,将据傲不逊的心调服弭平。实修实证者的点点滴滴由此可见。
一般人所注意的只在大场面,怕在大众中忘失礼仪,引人诟病,追求的是虚伪的面子;而由于小心翼翼,当然不出纰漏。殊不知无人自处时才见真章。无熟人相处时,放肆放纵,失德生非,皆由于此故。实修宜于日常生活下功夫。

道理虽然浅显,但若细细审观,自知行之非易;所谓佛法不离世间法,亦在于此也。
发布者:无畏洲上师

红番茄儿2022-06-16 09:09:38 发布在 未知学院
小施报多功德无量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有一次佛和阿难,从舍卫提城到婆罗门城,当时的婆罗门城王,信仰外道。听说佛要来,就下了一道命令:「给佛食物或者和佛说话者,都要罚五百文钱。」

当佛一到来,进到城裹乞食时,全城的人都把门关起来,深怕和佛接触被罚五百文钱,因此佛和阿难,最后都托钵不到,而空手走出城来。
而当在出城时,看到一个老婢拿着破碗,装着已经发臭的洗米水,要出家门来倒掉这发臭的洗米水。

这时,当她看到佛庄严的相貌时,心中升起了赞叹,发心想要布施空钵,佛知道她的心意。就把钵收下来,接受老婢很诚心的布施供养。

佛陀就对阿难说:「这老婢肯布施,将来十五劫中,在天上人间受福快乐无穷,不堕落恶道,后来能得男身,出家修行,成辟支佛。」

旁边有一个婆罗门听到了,就对佛说:「您是净饭王的太子,怎么为了得到食物而说妄语?」

佛这时立刻把舌头伸出来,不但盖住整个脸,而且一直到头发边,说:「你看过像这样的人说妄语吗?」婆罗门说:「如果舌头能盖住鼻子,都不会说妄语,何况舌头可盖到头发边呢?」就生起信心,而对佛说:「我真不了解,为什么小小的布施,能得到那么多的福报?」

佛就告诉他说:「你曾经见过什么希奇的事吗?」婆罗门说:「我曾经见过尼拘陀树的树荫,能遮盖五百辆车。」佛问:「树的种子有多大?」他回答说:「只像芥子的三分之一大而已。」

佛又说:「谁相信呢?」婆罗门说:「我亲眼见到的,不是乱说的,这是事实。」

佛就说:「我看到这女子诚心供养佛,所以能得大福报;也像这棵树,种子小而树荫大。」一时婆罗门心中开悟了,向佛忏悔。佛为他说法,婆罗门当下证得须陀洹果。

这时证得须陀洹果的婆罗门,大声向全城的人说:「你们大家!甘露门开了,怎么不出来?」大家听了,都甘愿罚五百文钱,给婆罗门城王,并请佛来供养,王见如此的情景,就取消了命令,并和各大臣一起皈依佛,佛同时也为他们说法,大家也都证得道果。

每天修改一点点:
由这段故事可知道,功德都是点点滴滴,积少成多累积来的。如来所说的小施报多,让我们有所体悟。分分秒秒,在在处处都有造福的机会,我们不要嫌自己没福报,没能力。只要我们肯发心、肯用心喜舍,这所得到的福报,未来将是无量无边。

记得!凡事都是自己去努力来的。

摘录自无畏洲上师编辑之清心集中册

红番茄儿2022-06-16 09:10:37 发布在 未知学院
无住生心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金刚经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即不住于相。所谓不住于我、人、众生、寿者;不住于空,亦不住于有;更不住于断、常、生灭等相。

应无所住,是无相,是空而生其心,是有是常。

无住生心四个字的奥义,金刚经里解释得很明白:如「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此段经文,是佛陀答复须菩提降心的方法。因为众生无始以来,各种纷纭复杂的分别情见,明白说来,也就是我、法二执心重的缘故,因此每每对在做了有利于人的事,得到别人的赞扬;或者对方的感谢后,总是沾沾自喜,觉得骄傲。反之,若这善举,得不到对方的褒奖,或对方给予疏漏了,便以为别人忽视他的善行而生起气来;这种人,他的心永远也不会平静的。

又经上说:「菩萨于法,应行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广结善缘,利众生是修学菩萨道,达成圆满正觉阶段中,一项必须的工作;然如何使这个工作,做到恰恰理想,就必须勤修六度万行,而后始能克尽度生的目地。但,要做好这六度的工作,又谈何容易?就以布施来说吧!第一要不着施舍的自己;第二要不着施舍的对方;第三要不着所施的物体;同时在施舍的时候,更不能带有任何其他色、声、香、味、触、法的要求。

根据经开示:不能忘却我、人,而存有希望的布施,是不会有多大功德的,因为这是定于有形色的「有相」。既有形相,就有限量。以有限的因,要想得无限的果,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不住相布施,因为施舍的人心胸宽大,内心毫无存有能施舍的我,也没有被施舍的对象;更不存有所施舍的物体,以此无限量的因,方能得到无量的果,此为三轮体空的布施法。

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云:「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因此,一个人若能在某一种正当的行为后,而不存任何心地,那就说明:他的狂心已歇,狂心若歇,清净心起,本具的妙明觉性,即可于豁然之间,圆满显现。吾人行善修德,何不以此为戒乎。
发布者:无畏洲上师
红番茄儿2022-06-20 13:00:17 发布在 未知学院
懈怠心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一、事来临头不知灾祸否
很多人在未遇到祸事之前,都认为自己不会遇到。如同在未生病之前,认为自己不会生病;未遇绝症之前,认为自己不可能有绝症;未遇艰难之前,认为自己不会有艰难;未有困苦之前,认为自己不会有困苦。其实是「时间未到」,未遇上而已。实际上,每个人将遇上的灾祸灾劫都十分的惊人。

届时,绝症一来,想死也死不去;活也活不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知。这种日子,人人都会有一份。在这种情形之下,任何人都会想:「早知道也修一些大道,看能不能减少一些折磨。以前我为什么都没有想到这些呢?现在这个绝症,只要让我好起来,一定认真拼命地来修。天未亮就起来做善事。中午不吃也无妨,绝对用心去行一些德」。

但是,在绝症未来之前,若有人相邀去做善事、修德,一定会说:「这要等时机;或有空再说」!这称为「懈怠」,一般人称为懒惰。其实懈怠的意涵,不同于懒惰。若能了解古德建立懈怠此一名词的用心,很多人就不会选择再受此懈怠之苦报。

二、何谓懈怠
懈怠是:「人无论何时都是抱持着在十分轻松、快乐、方便时才要动一下,否则一动也不动」。譬如:人虽然很健康,却没有车子;可以出门,天气却很热;衣服却穿得不够标致合身;脸上却长一个青春痘很难看;牙齿尚未补好,说话不方便;或何处觉得不舒服,就藉此口实,来推开想办的正事。

又譬如:想送人一本善书,却因觉得有点累或耳朵痛痛的而不想去。想出门去拜访一位好朋友,却因中午的太阳正热,就此打消念头。想为对方说一段佛法,却因口有点渴,来杯凉的或泡杯茶来喝再说吧!想起该出门办个什么善事,却因脚有点酸,先推拿一下再去吧!这些「借口」喝茶、吃冰、按摩,而荒废了正事的行动,均称为「懈怠」。

懈怠就是人的善心、精进心已收起来,放在台上,动也不想动。譬如:如果拜托什么人泡杯茶来喝,他却说:「怎么那么巧?早五分钟就可以了。茶盘刚洗好、收好,茶刚刚才倒掉,大概是你没福,喝开水吧!要不刚刚未喝完的,就将就地喝吧」!

或拜托餐厅的店员再拿什么东西来吃时,即使那东西还很多,人也未走,几分钟即可弄好,他也推说:「对不起,已收好了,明天请早」。这种找借口的心,称为懈怠。因为怠字从台从心,意谓任何人想做事的心,若收起来放着,就很懒得再想做什么。

所以若拜托歌厅的人再奏个歌来听,他就说:「已唱完了;明天再来听,你看:鼓已翻过来了,喇叭已收好了」!其实钢琴还在,喇叭也还可以再拿出来,鼓也可以再翻过来,可以再唱。不!说句结束了,就是结束了。

若请他出门办个事,就说:「正打雷呢!等一下恐怕会下雨」!在未下雨之前,就将下雨拿来做借口,不想办。乃至未热前就拿热来做借口;未冷前就拿冷来做借口;未累前就拿累来做借口;未酸前就拿酸来做借口;未饿前就拿饿来做借口。心中先将不方便的事拿来做「借口」,而将要办的事全部予以打消。这种心理都称为懈怠。

三、如何破懈怠心
若能心想:「无论多么痛苦、艰难、疲累,要办的事,绝对要去办好,去负责任」。这样就可以破除懈怠之心。如果一辈子都没有懈怠心,必可做出好几倍的善行与有意义的事,等于多活好几辈子;多做好几辈子的工作。

而为了懈怠,则导致很多该办的事都未去办。人人若自省:「我自懂事以来,曾懈怠过几年」?即可知道:多得无法计数。老实说:人的累,人的懒都是欠缺激动之故。何谓激动呢?就是有人来打破懈怠心。

譬如:正坐着打盹之时,遇到人来,说:「你正在打瞌睡噢?不好意思,打扰了你」!一定马上回答说:「哪有?没事坐坐而已」!

明明已经睡得十分入神;若没有这人来,就是睡到天黑、吃晚饭了都有可能。无聊的人打开电视,由第一台转第二台,直到第九十台,再转回来,如此一来,就消磨到天黑了。那一天该办的事全被推到第二天了。第二天又有第二天的懈怠心,工作一直累积到棺材要将人抬走了,才想到:「啊!我还有很多事未办呢!请阎罗王放我去办事」!

阎罗君说:「下辈子去办吧!这一辈子已被你懈怠光了!既然你不想办事,干脆抬去埋掉好了,不用办了」。

其实如果想办事的人,无论有多累;无论是十二点或二点、三点,一想到要办的事,一定去办。唯有破除懈怠的心,才能完成要办的事。如果认为:「十二点?正中午呢!先休息一个小时再说吧」!说要休息一个小时,往往就拖三个小时,甚至拖到晚上,一天就报销了。所以一定要坚持,中午再热也一样去办,才能开大心,铲除懈怠之心。

四、勇猛力行,其实好过懈怠
当人发出勇猛心真的走出去,才发现精神比在家里好。人在十分疲累,累到苍蝇舔脸也不想赶之时,若出去办事,反而可以生出数倍的免疫力;身中的力量胜过在家里躺着。

人往往越躺越累,而且累到伤筋败骨。本来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累了养个眠当然很好;然而若是想依赖睡眠去逃避为人该办的事,整日昏昏沉沉,则是地狱的一条根。因为一睡着就人事不知了。
很多人未去考虑时间的宝贵;还有多少时间来办事。所以,正事一天拖过一天;一天缓过一天。就是有朋友来点醒:「走吧!去吧!无论如何你一定要陪我」!也说:「你自己去!我很累,没有办法。改天吧」!有心的好朋友就说:「若是病了,要去医院,我陪你去看医生。若不是,可以去,就多少去走走吧」!由于朋友勉强拖;最后勉强地一齐去。结果发现并不需要去医院;而且比平时还晚才回来,精神反而更胜于前。这是有好的朋友来激励他而减少懈怠;减少浪费宝贵时间的缘故。其实,人只要不活动,任何时候都会多少觉得有点疲累。就是身体不觉得疲累,心理也会因为事情不顺或用脑过度而觉得疲累。只是人为了办正事,总是要自行提起元气,再支撑下去才对。

如果所拥有的元气的本钱,百分之九十九以懈怠心放弃,不拿出来运用,放任自己失志,一味地说:「我好累」!就是弃置元气,任凭流失掉;如此恐怕会累得连穿衣服,穿袜子的力量也没有。其实,一个年纪轻、健康的人,若经他所喜爱的人激励,勇猛起来,甚至可以拖牛车。一生起懈怠心,则可以日以继夜地睡;与病人无异,连苍蝇也无力赶走。反之,若是再累也勉强爬起来提出元气,维持下去,其实尚可以行走,尚可以去办事。

五、勿因懈怠废大事
人生此世,若有行大善造大德的力量,却不拿出来运用,完全埋没掉。类此之人到底有多少?他们所曾浪费掉,抛入东海毁灭掉的力量总共有多少呢?

希望了解以上懈怠的道理后,宜坚持到底,重振雄风,才能在宝贵的一生中,以手多做好事;以口多说好话;以眼多看好胜景;以脚多走好路。如此做后,自有说好话,走好路,做好事的心得,而有一份本钱支持自己。总之,一生需要办的善德好事十分的多,若全被懈怠心吃掉,实在非常的不幸与无福。
发布者:无畏洲上师
红番茄儿2022-06-20 13:38:48 发布在 未知学院
@红番茄儿 2022-06-20 13:38:48
懈怠心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一、事来临头不知灾祸否
很多人在未遇到祸事之前,都认为自己不会遇到。如同在未生病之前,认为自己不会生病;未遇绝症之前,认为自己不可能有绝症;未遇艰难之前,认为自己不会有艰难;未有困苦之前,认为自己不会有困苦。其实是「时间未到」,未遇上而已。实际上,每个人将遇上的灾祸灾......
-----------------------------


红番茄儿2022-06-20 13:41:52 发布在 未知学院
坐禪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禅蕴育着不可思议之玄理,是一种不可言尽之微妙,亦为甚深之清净法体。而坐禅之奥妙益处,无穷无尽,历代以来,论述不尽,数说不完。

是故,仅将此针点般的禅义,为之浅略探讨。

坐禅意义之一,众观万物万事,芸芸众生之成长,皆附有其价值与功能,诸如以药草功能而言,或有疗伤治痛,滋补养身;或有毒害人身,恶化病情,各具不同药性。再论及食品功能,有寒热之分;或有营养健身,或有腐坏伤身,不胜枚举地种类。

又依利器之能,略分刀、枪、剑、戟之别,或有断切割离之功用;或防护庇身之用,或有攻击残害、利刃伤人。

而今反观醒悟自身,净虑本身是圣或凡?是珍物或秽物?终究是何种人格?何种品类?在日常细行中,终日与戚友相处对待,是常益于人或常损于人?且试问损与利之期,是一时或久远性呢?所造所为之总共利与害,是出乎行动或语言?或意念?

常在静思之际,发现自古迄今,举凡是珍或宝,若利于众者,必为人人所乐于珍藏与接纳,诚如五谷、果菜之优良种籽,养育人畜,故迄今绵延流传,求精创造,改良品种,甚且普及世上各地,而卑劣之种籽,却饱遭更新与淘汰。此乃一切众生所共通之理念。

古德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一座山如穷山恶水,不毛之地,凡有圣者或仙人所居,风闻传遍千里,人人向往。反观,山中纵是千山万水,湖光山色,却时有寇贼出没,伏莽潜滋,则人人自然厌恶畏惧,逃之夭夭。

同理之故,追求真理修养身心之历程上,当深思「净虑自身」,如何开创最完美的人生?又何以成就众中之宝?若能如同万能妙药,以对治身、心之疾,必为人之所好,乐于寻求纳受,时时有感于吉祥如意,平安康泰。相反地,若为害群之马,万恶之魁,处处胡作非为,大逆不道,凡与相处交往,令众苦恼忧虑,望而生畏。既无利于人,又有损于人,历经时日,终将民怨沸腾,为人所厌弃,不屑教诲,彻底地加以毁灭于空。

故谨此祈愿诸善众,常禅虑静坐,清心寡欲而思维,在人格修养上,见贤思齐,从善如流,信受奉行,早证达至尊至贵之域,为众准绳,示导于人。在春风化雨之下,传布教化于世,无分戚友或众,共享至宝的可贵与价值,使得身心清净自在,无罣无碍。

禅深藏着智慧泉源,发用万千,以上浅述,视如大海中点滴水,大地中之微尘,愿十方大德共参证。
发布者:无畏洲上师
红番茄儿2022-06-20 13:42:37 发布在 未知学院
学佛须知佛法道理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金刚经第二十一,非说所说分云:「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头一句话,即强调了学佛人,应该领悟佛之真理。知道佛真理的,就是须菩提;达到成就的称为世尊。

佛其法身清净,众德悉圆真如平等,智光照澈十方法界。故为天人之贵,世间之宝,堪为人天供养者。其成就功德,无非是去三心扫四相。三心者:过去、现在、未来之心。四相者:我、人、众生、寿者。佛无四相,若非,则不是佛。佛是已成就者,众生是未成佛者,欲得成佛,需扫三心、破四相。

我们以很平凡的话来解释:
我相—我是男的,在家我是一家之主;在公司我是董事长,凡是所用所买的一切,都要经过我的同意,不可擅做主张,一切行事以权力、威势、自我为中心。也就是什么都是我我我。

人相—你瞧!那个人整夜加班不睡觉!身体已经累垮了;某家的孩子真没教养,老喜欢惹事生非……等等!因他人之行事扰乱自心,而起烦恼。因此对人人的行事作风,意见很多。

众生相—牛,天生注定替人耕作。狗、羊、猪、鱼、鸡、鸭等等,一切禽兽,不是供人驱使,就填人口腹。弱肉强食,以人为上,歧视生灵,失平等心。

寿者相—有些人活到八十多了,還能吃喝玩樂,身體硬朗朗的;但有些人卻早已作古了。有人則一屆老年,病邪襲至,正氣羸弱,躺在床上,動彈不得。福薄之人,神如游絲,不堪存世;甚至有些一、二十歲就夭折了。壽算的懸殊,如此之大。因而对生命起了执着,想尽办法要延年益寿!发明各种药物来维护身体的健康。
佛有鉴于此,警示我们要先认识未生前的自我本能,此具有的本能,原本人人有之。而无论四生含灵,皆有佛性。这种自我本能的法身佛性,本是如如不动,不生不灭,永久如斯。即如金刚经所强调的「不坏之身」。

而可以达到悟彻金刚不坏身的人,必需有超凡的智慧!譬如:有人想有一栋大楼住(金刚不坏身),那么就应该努力赚取足够的金钱,然后透过销售公司的介绍,慎重的选择(般若智慧),而后方有所成。

佛说金刚经也是如此:先示现金刚不坏法身让我们体悟;然后要我们准备般若的「资粮」!般若具足,便是到达了波罗蜜,也就是已经成就金刚不坏身的意思。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是为了成就金刚不坏身。

另金刚经上所提到的,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等等,都具有深奥的含义。

微尘,就是所有众生所受烦恼生死的痛苦。当我们听人说生死是苦,这不是真正的生死苦,而是当我们已经亲历生死的苦境,从中体会到,也感受到它的悲哀时,才能说是真正的生死苦。
世界,是指一个人的妄想心。妄想千百万亿,世界当然也是千千万万亿!说妄心不是真正的妄心;是你在虚妄中,每天打妄想,产生无穷的烦恼痛苦,这个时候才亲证到真正的妄想世界,故经云:「是名世界」。

以上所说都是从金刚经中以「断章」式提出几点来与大众研究;始能进一步的深造佛理,深修佛学,以致于深得佛行。我们学佛应求真求实,力行功德,做出诸善,才能真有所得。如果只是高言阔论,纸上谈兵的话,对我们一点也没有帮助。正如有人生了病,我们便用笔在纸上写「这是妙方,药到病除」尽管写了一千遍,病苦还是依旧。

行功立德不是用言说的,没有真正的实修实证,凭着几十年的佛学研究,翻破了大藏经典,仍然无法洞察佛教妙理的千万分之一。
发布者:无畏洲上师

红番茄儿2022-06-20 13:45:53 发布在 未知学院
开口无用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过去有一个牙科医生,经过他专心研究后,回家告诉他的太太说:「唉!由鼻孔拔牙齿,实在是一件不容易办的事!」

他太太吓了一跳,即刻问到:「哪有这回事?你为何不从口中拔牙;反而从鼻孔拔牙,这跟自己过不去?」

这个牙医很为难的说道:「有什么办法呢?现在大家的牙齿都由鼻孔中长出来,就是开口也无用,唉!总是顺其自然吧!」

这个故事比喻:某些人其所作所为,不符合正理,思想作风皆反其道而行,如同牙齿本来是生长在口腔,而它却长在鼻孔,所以开口也没有用。因为嘴里连半颗牙齿也没有,与一些离经叛道;不按常理出牌者无异。

佛陀降生在五浊恶世中,苦口婆心开示了三藏十二部甚深法典,再加以无数的历代传承祖师,圣贤善智们循循善诱不断奉劝,结果如何?有时仍是开口无用,还是有很多人明知故犯;或者不能接受师长规劝,无法确实自守岗位本份与扮演的角色,安身立命。

一个人的想法不合时宜,作风我行我素,激越偏颇,有违正理,不愿在安份的角色中生存,皆是个人想法有异之故,若如是一味的固执己见,纵千言万语来奉劝他,也是无用。
在此五浊恶世下,佛皆愿一切众生尽得安乐;时刻不断希望众生早脱苦海,能得真正的安乐。
发布者:无畏洲上师
红番茄儿2022-06-21 09:49:30 发布在 未知学院
泼冷水的坏习性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人与人相处,慢性致死之一的大凶手,就是「泼冷水」,越熟的人越容易彼此泼冷水。人们自然而然用来对付泼冷水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反泼冷水回去,二是保持沉默警惕自己,不再将自己快乐或得意的事,告知这个人。两种都使双方疏离。

有一位建筑公司的高级主管,他最不能忍耐的,就是他的太太,有意无意的泼他冷水。

当他打电话给太太说:今晚不能回家吃饭,因为公司同仁决定一起为他庆祝四十岁生日时,他这位曾是他大学同班同学的妻子,马上嗤之以鼻的说:「喔,你何德何能,为什么人家要帮你庆生?」

一句话使他满腔热情结成冰,心想:「早知妳这么刻薄,下次不回家吃饭,我就不告诉妳。」

其实,他的太太说的话,并不表示瞧不起他,只是单纯的不太会说话。

被人指责「不会说话」的人,通常很少认为那是自己的短处,反而会沾沾自喜的认为自己很「直」,暗暗以为是优点,如此一来,改进的可能性就很低。

一对中年夫妻在百货公司逛街,太太从特价柜上挑起一件衣服,先生马上火眼金睛的大声斥责:「丑死了,放回去!」太太一惊,马上缩手,尴尬的眼神看着和她拿起同样衣服的人,然后低头遁去。

我们一边以同情的眼光看着这位太太,一边为自己的审美品味,被殃及而心有不甘。肆无忌惮地公开批评一个人穿着用品,构成的伤害和当面斥责他是白痴,并没有两样。

另亲子关系亦然。一位朋友说起她和母亲的关系,自小就疏离,长大之后,顶多能相敬如「冰」的原因,就是她母亲有泼冷水的「专长。」

她自小成绩优秀,考第二名时,母亲先问的第一句话竟是:「第一名多妳几分?」

得到第一名时后,她原以为会得到赞赏,母亲却说:「成绩好没什么了不起,女孩子品德最重要。」

母亲生日时,她将零用钱买了她觉得很漂亮的生日礼物,母亲却觉得浪费钱,要她拿回去换,她嘟着嘴抗议「好心给雷击」,母亲却说:「没揍妳已经很好了。」

甚至当她长大成人后和母亲一起买衣服,站在试穿镜前,母亲也在她背后「赞赏她」,「没想到妳全身上下,就这双小腿长得还可以。」

挑剔鬼、泼冷水、没建设性的话,可不能辩称是「忠言逆耳」,说者不见得开心,听者更是大大伤了心。人非钢铁,一个人能承受几次伤心?有一句话说:「爱的相反不是恨,而是冷漠」。是啊!说得好,不是爱,不是恨,而是冷漠以对!
摘录自无畏洲上师编辑之清心集中册

红番茄儿2022-06-21 10:12:29 发布在 未知学院
别让缘境乱了你自己的修行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一)不必为小事动怒    我们犯不着去跟一些无理的人计较,因为即使你赢回了面子,却输了时间和精力。相反的,无理的人无所谓面子,有的却是时间和精力,可以跟你耗。两相比较之下,你就更居下风!

美国著名的拳王乔‧路易,他纵横拳坛多年,打败无数高手。但是他私底下为人却十分谦和;与场上的勇猛模样,完全不一样。

有一天,路易和朋友骑车一起外出,在路上和一辆货车,小小擦撞了一下。对方下了车,气冲冲的把他们痛骂了一顿。
等货车司机走了以后,他的朋友问路易,为什么不修理那个家伙?路易很幽默的回答说:「如果有人侮辱了歌王猫王,你想猫王会为他唱一首歌吗」?

修行就是每天去改变自己
不是用武之地时,就不必显露英雄本色。所以千万不要因为狗咬了你一口,而有想咬狗一口的想法。

(二)不因别人的态度而改变自己
有人认为,做人不需要做给别人看,不管别人怎样,只要自己的本质不变,就是一个真正的智者。如果老是随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自己做人的初衷,就像风一样摇摆不定,任何事情一定无法做到完美。
有一个人和朋友,在住家附近的商店买东西,他礼貌的对店员说「谢谢」,但店员却板着脸孔,没有理会。

他们走出商店时,他的朋友说:「那家伙的服务态度真差」!这个人对朋友说:「哎呀!他每天都是这个样子啦」!朋友说:「既然他每天都这样,你为什么还要对他那么客气」?这个人回答说:「我为什么要因为他的坏态度,来改变我的好行为呢」?

结论
不要因为别人,而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别人对你的不友善是无智,而我们不要因别人的不友善,而失去自己尊贵的道行。
摘录自无畏洲上师编辑之清心集中册

红番茄儿2022-06-21 10:17:04 发布在 未知学院
真修佛法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循序上求佛法
佛法之利人利众,竖穷三际,周遍十方,无有穷尽,可以赐予一切众生得到无上的福乐。佛法既然如翰如海,必有其约而不繁,一言而终的关键法要。如何以简至繁,一言而终地得到佛法的心法与要妙呢?
要而言之,佛的无上法、无量法,举其要妙,「不离破除四相,慈悲功德与觉性灵妙」。清净慈悲与觉性有大、中、小之别;小则态度、风度、礼仪做法完全欠缺粗劣,而其德行亦相对地薄浅;他人对他的恭敬心也相对地减少。如能深修慈悲与觉性,则能得到天人之供养而总持一切的佛法。

假如学佛的人与办理道务的人,对于清净慈悲的功德有所缺漏,则所成就,亦必有限;所修之行,亦恐难成。因此,不管是出之以言;或笔之成书,都要深深地扣住此点关键的法要与德行。

一般修行者所注目、追求的目标,有上、中、下之别。若能取法乎上,着眼于高处,当然可以周遍圆满,无量清净慈悲,觉性灵妙无边。如果取法乎中,那么行功立德之时,只是量力而为,所证的功果,当然仅仅普通平凡,难得上妙。若是取法乎下,着眼于卑低之处,则五欲与色相难舍,当然心地狭仄邪偏,德行局促有限。想要在修持上达到无限的境界,必须向上着眼,才能更上层楼。

因是之故,佛的法门乃有上法、中法、下法诸分别,这是依众生的根器,而施设之权巧方便。若能悟入上法,才能清净无着、自在无碍、功德无量、觉性遍满。如果拘于短暂,闇于自见,却自以为满足的话,有时难免自我阻绝,局限于小量的成就而不自知。终其一生,只能悟入下乘法,行出一二功德;对于佛法的上妙功德,只是若存若亡,草草一生而已。

是知:佛的无上法、无上智,值得好好寻访善智识以深入研究,澈底思悟。并非单凭自己所读、所闻、所想、所见,就可证到佛的广大无量的福德智慧。宜出之以持续不断的心志;虔诚谦下的心意,上求精进,方能有得。如果自审所见所证尚未到达至高无上、究竟圆满的清净、慈悲与觉性、当然要再亲近善智,求证上妙之法要。

尤其,学佛精进的时间;研究的进程;修持的功夫不够,就无法深窥顶上之佛尊;一睹无上之妙境。所知所见自然只是沧海之一滴;大地之点尘。仅此滴水、点尘,何能会入浩瀚的法海真理?有时会如瞎子摸象一般,误以为佛法就是如此滴水、点尘而已。

自古圣者、莫不希望学佛的行人,宜虚心谨慎,不断地求证:如何合乎佛所说的真理;修如清净,行如慈悲之方法。如果能够证明,方才是真实学佛、弘扬佛法的实迹实情。

二、真修佛行的功德
真正修学佛法的事实证据是:要不断地守护、行持佛的品性、功德;真实行出善德,利益一切众生。不论心所想;口所说;身所行,脚踏实地的利益一切众生,悉令感受所有施予之德泽,因而诸众心生净乐,如是乃为真行佛行的功德证据。

反之,若只是在表面上呈现出某种的色相、规模;或装饰出外表的花样;诳惑宣传的花招:类此,对众生的修正行德与法乐的感受,完全无有利润的事实。

这只能令一切缘众,睹其光华,赞其虚荣,美其权位。这与在电视上观赏制作珍馐美味的节目,只能虚欢一场,有何不同?虽然见其香味四溢,拼盘迭秀,我却连一点美味也享受不到,又有何用?倒不如亲自吃到一粒花生;或一盘粗菜,来得实际。

试想:若只是演示有钱人家的大楼、轿车供我观赏,自己却丝毫无有何富厚与尊贵可享,又有何用?恐怕只能带给我更深的痛苦、伤心。如同为人师表者只是让学生知道老师的学问、才华,而赞叹其学问才华,却不知要如何学习老师的才华,又有何教益呢?

因此,佛陀降生于世,是要确实地令许多人成就佛陀的功德智慧。如果佛陀之降生,只是要来示现佛德的伟大与庄严,令一切众生对祂深生赞叹而已;从未令任何众生成就佛的福德智慧,如此又如何能令一切众生永远对祂深生敬礼;而受到人天之供养呢?

所以,学佛之人,最好能光华内敛,摒弃虚荣的外表,实际内净五欲;利益众生的内性。令一切众生,内心之中开慧明智,理智开朗,心清归正,进而行持自在无碍的光明、德行,这才是真正实行佛德;真正利益众生的净行功德;也是真正契合佛法之真理。

一生中,如能如是修、如是行,又鼓励别人如是修,如是行,才是真正自利利他的佛行佛德,则能得到真正净乐;否则只是空耗宝贵的人生而已。
发布者:无畏洲上师

红番茄儿2022-06-21 10:21:04 发布在 未知学院
化俗房为清净庄严佛堂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高远在深山丛林的寺庙,日日暮鼓晨钟以礼佛;柔雅之清净梵音,常不停地回绕于山谷,使人身心和悦,顿除尘染!

忙碌的现代人,在工作之余,能抽空、利用闲暇,前去寺庙礼佛拜佛,听闻经筵的人已甚为稀少,故能于家中设置佛堂,虽不能如同身处幽静山林寺庙的清净,必也能于心灵中,增添无数祥和纯净的气氛。

而在信仰的旅程中,确实有不少颇具诚心、善根的信众,欲在自家的住宅中,随顺方便地恭奉庄严圣像,以增结佛缘,生发妙智,而修习佛行佛德。

但受限于目前的环境空间,想实质上寻求一片澄净宽阔的清修天地,想将一般民宅,曾为卧室的房间,经过改建、粉刷、油漆过,辟为庄严的佛堂,但却不知是否合乎佛规礼节?常常为此难下定论。

事实上,如果这房间的范围,还包括客厅,储藏室;卧房只是其中一间,则于礼并无不合。

若是将夫妻房改为焚香礼拜的佛堂,在心境上的敬意,实略有不当;不过若能用尽心思,重新改建、整修,另面目焕然一新,呈显一片净明纯洁之气氛,则佛祖与诸天神圣,必然大悲体解其中之心意,对你连房间也要献出来,供佛、礼佛的诚意,大受感动。在无形之中必然也会常威灵显圣,随时庇佑护卫,慈心赐慧施福,获得无限放光加被。

佛堂若属公用,为团体修持,众人所焚香礼拜,闻法参研之地;祈愿无量诸佛神圣,悉皆一齐降临结界、护坛,则较需严予稽考,慎选其清净、庄严,以利方便接引、广渡十方缘众,进而趣求觉悟之菩提大道。

假若是个人礼拜净修的家庭佛堂,不办很多弘法利生,广渡缘众的活动,则比较不用严格要求其地理环境、与空间格局。

因为,私宅如果要求住的地方,与佛堂另外严明分开分栋,恐怕在经济条件上,有所不便,反而在心理上形成困障重重,实乃不智之举。

总之,我佛慈悲,恒顺一切众生,应时、应机而方便成全救渡。

凡诚敬具足、信心坚固矢志不退者,专念受持,信受奉行,虽方便设立佛堂,亦可受到佛的加灵、赐福,甚且,全家大小,皆得解脱一切忧苦,获得安闲自在之胜乐。
发布者:无畏洲上师
红番茄儿2022-06-22 09:13:41 发布在 未知学院
如何看待自己,就会成为那样的人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生命是最好的DIY。不同阶段的美好人生,得由自己去寻找、去打造。然而,道理人人知道,真正实际去执行的有多少?

有一个木匠的故事,十分发人深省。

有一天,一位资深木匠向老板辞职,说今后要多陪陪家人。老板挽留不住,于是要求他,再盖最后一栋房子再离开。

木匠虽然答应,工作态度却变得马虎,屋梁歪了,只随意调整一下,不再像以前那样要求精确;窗子角度不对、隔间略微偏斜,但只要没仔细看或是外行人就不易察觉的,就得过且过;还偷工减料。例如梁跟梁之间,原本该用四根钉子钉紧,却只用了两根,地板该用厚木板,也以一般的夹板充数。

最后,屋子盖好了,当木匠向老板辞行时,老板从屋内拿出一串钥匙交给木匠,说:「这就是我给你的退休礼物。」

原来,老板早已计划好了,要将这栋房子送给木匠,感谢他多年来工作的辛劳。木匠懊恼极了,真是悔不当初。

大家一定会说,如果木匠早知道这栋房子是要送给他,一定会盖得「比过去更用心。」

但在现实生活里,情况可能不是这样。许多人都知道,现在一砖一瓦慢慢建造的因,就是三年、五年后生活的果,这叫「因果」。

人就是智慧不够,只想眼前的一切,但对于自己的未来人生,并不会想太多,甚至根本不想,等到一生快结束了,才在觉得人生能否再来一次,我们就不会走重复的路,但是我们无法选择再来一次。

如果知道了,早点起而行,一砖一瓦DIY,心中的梦想也将逐步建构成型,不再只是虚幻,以及没意义的人生。
摘录自无畏洲上师编辑之清心集中册

红番茄儿2022-06-22 09:18:47 发布在 未知学院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很久以前,有两个同乡人张兴与李发,为谋生赚钱,相约一同进城,期能数年有成,有一番成就事业。

他们一路上谈着发财的梦,希望能于不久,赚到许多钱,买间房子,讨个老婆,生几个胖娃儿。两人正兴致勃勃地谈着,张兴突然仆倒在地。「哎哟!这是什么东西?害我绊了一跤!」

李发马上看到,原来是地上一个不小的包袱踬踣了他,便好奇的说:「我来打开看看。」「哇呀!」李大发大叫:「黄──金!」两人张大了眼睛齐声喊出。

一袋的黄金实在太诱惑人了,不知是谁掉的?「要不要等失主回来拿?」二人开始陷入沉滤,而人性的良知终究抵不过金钱物欲的诱惑。

张兴和李发意外得到这笔横财,共分了这笔钱进城做生意;为了表示彼此合作的诚意,便相偕到土地公庙誓愿。庙里本有香烛,但缺供品,张兴便出去买水果及菜肴,李发待在庙中看守行李及黄金。

这时两人心里各起了私心;张兴边走边想:「这袋黄金是我踢到的,理该归我,现在却得分给李发一半,我岂不吃亏了?」越想越不对,终于,起了横心,决定在供品中下毒,害死李发。张兴露出狡狯而邪意的脸色,踩着轻快的步伐回到土地公庙;刚跨入门坎,一阵棍棒从后头猛力打来,只见满头金星,不一会儿,便倒地不起了。

门后传来人声:「哇哈!这包黄金全属于我李发一人了,我李发这下子可真要大发了。」只见李发丢下棍棒抱着黄金从门后走出来,得意非常,然后便大摇大摆走出土地公庙。经过门口,看到张兴买回来的菜肴,摸摸肚子,心里想;「我肚子也饿了,这等好菜,不吃白不吃,且等我吃完大餐再上路也不迟。」

于是就席地而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到一半,发觉不太对。「哎哟!我的肚子,我的肚子怎么这么痛,我。。。。」话还没说完,眼睛翻了白,一命呜呼哀哉了!

过了两天,二人的尸体渐渐腐烂,引来贪婪的羣鸟争而食之,却不知其肉有毒,各个在饱餐之后也命归九泉了。

这正如俗语所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们为了争取钱财;或为了一己的利益,往往丧失理智,不择手段,罔顾人道,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到头来自己却也落得悲惨的下场。

家财万贯,没有足够的福德,又如何享受?非份之财勃以得之;当然勃以出之。

为人能修足福德、品行,感应平安健康、吉祥如意,才是真正的幸福。千万不要迷失本性贪暴欲求,而自以为得计;做个知足的人,有善心的人,才能得到平安快乐。
发布者:无畏洲上师

红番茄儿2022-06-22 09:29:46 发布在 未知学院
放生纪实感悟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这次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放生活动,虽然之前自己也曾参加一些的公益活动过,但大多以中年人居多。

这次眼见,居然都是同龄的年轻人,各个眼睛都炯炯有神,一身浩然正气,言吐间都有着正知正见,感觉好是欢喜,真是难得。

要问自己为什么放生?其实也没有太刻意,主要是随机缘。像这次,自己在路上遇到一位农民工,肩上架着一根棍子,一只乌龟被悬挂在棍子上,不由生起了怜悯之心,咨询了一下,农民工要打算卖掉。于是就赶紧买了下来,想让乌龟有个好的归处。

另外师弟也是初到浙江,对放生也没有经验,对浙江的环境也不熟悉。不知道放到哪里比较合适。一次机缘,在我朋友那里认识了他的一位同事,说这周日有一个大放生活动,很有经验,所以就结缘了。

经师兄们了解到,每次放生活动的物命,并非外来或特殊物种,而是全都来自附近市场,即将被无情宰杀的生命,这些鱼类,本身都是市内附近水域长大,对当地生态不产生负面影响。

而且,采购了解鱼类一定的知识,提前了解放生鱼类一定的水域习性,以免淡水咸水的鱼,混淆在水域放生,并且对水温有要求的鱼类,提前了解时间段来放生,避免鱼类不适应而造成病亡。

放生地点选择:每次放生的水源地点选择,都是国家水域管理局,禁止抓捕垂钓,并可放生的区域,提前做好水域了解的功课,这样物命不易被捕捞,垂钓,保证了物命安全。就如我们这次放生的大湖泊,有十年的禁渔令,今年是第二年,周边没有捕鱼业,若被抓住捕捞还会被判刑。感恩组织者费心找到这么安全的环境。

乌龟跳进大湖泊后,不一会就游下去了。但很神奇的,过了一会,还又回头看了看,道了别。

放生的过程,整个内心感觉很舒坦,看到一个个生命通过志愿者回归到大自然,自由自在,远离被人类因贪食而被宰杀的恐惧,内心无比喜悦。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此行活动同行的伙伴将近七十人,每个个体都是向善的发心,能感受到这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每个师兄在这共同营造的场域里得到了滋养。能参与这样的活动真的很难得,也是很有福气!感恩佛法僧三宝!
无畏洲上师国际弘法处发布


红番茄儿2022-06-22 09:38:12 发布在 未知学院
转迷为悟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六祖坛经》云:「心悟转法华,心迷法华转。」迷与悟,只在一念之间。为己之私利,而计较用心机是「迷」,为大众之利益,而舍身忘躯是「悟」。

话说鄱阳县有位名叫黄赭的人,入深山采集药草,却因天黑迷了路,结果碰到一只大神龟,连走了十几里,把黄赭驮到了河边。并叮咛黄赭不可将此事告知于人,不然会有恶果现前,黄赭连声答应。正巧河岸有一艘民船,黄赭在惊喜之下,连向大神龟道谢,便奔向了河岸边的船。

船主好心收留黄赭,并招待他一顿丰肴美宴,酒醉饭饱的黄赭,为了要报答船主的款待,竟告诉船主派人去捉尚未走远的神龟,并强调它的肉最能补身。话尚未说完,他的脸上一阵刺痛,红咚咚的疮长满一脸,看了好不吓人。

船主不仅是神龟没找着,又收留了满脸是疮的黄赭,只好大叹倒霉,赶紧发船送他回鄱阳。回去家乡不久,黄赭便痛苦而死。

世人往往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而忘恩负义,不惜昧着良心背德害人,其实,天理昭昭,因果不爽,到头来吃亏受苦的还是自己。在途中迷了路,或许会碰到好心人指引,心若迷失,就很难救了。

迷、悟,存乎一心,「迷者」身在世局欲海中,刻骨铭心,欲生欲死,翻腾堕落、痛苦、无依,不知放下即是清凉彼岸;「悟者」旁观者清,平淡、笃实、真净、光明,知道「天地有情,却不表示滥情、痴情;因爱而苦,那是情感执着,能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才不苦」,化烦恼为菩提,化染污为清净,一切要靠自己。

所以《佛遗教经》云:「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

把世人倾注给我们的「垃圾」,运用慈悲智慧的「焚化炉」,将它转化成能源营养,这就是「转迷成悟」的功夫。

当有人盛怒地对着我们大念「三字经」,我们仍然可以心平气和地把它观想成「观世音」,一样是三个字,心境可不相同,前者是「迷」,后者是「悟」,如何运用全凭心地用功夫;所以《大般涅盘经.如来性品》云:「是诸众生,以明无明业因缘故,生于二相;若无明转,则变为明。一切诸法,善不善等,亦复如是,无有二相。」
摘录自无畏洲上师编辑之清心集中册

红番茄儿2022-06-23 10:04:53 发布在 未知学院
明白得失相互循环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失恋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然而对于心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涵义。

有位哲学家,晚饭后前往郊外散步,遇见一个人在那儿伤心地哭泣。哲学家问他为何如此的伤心,那人回答说:「我失恋了。」

哲学家听完,竟然连连拍掌大笑道:「胡涂啊!胡涂!」

失恋人止住了哭泣,气愤的质问他:「有学问难道就可以这样随便的嘲笑别人吗?」
哲学家摇摇头说:「我并不是在嘲笑你,是你自己在嘲笑你自己。」哲学家看失恋人不了解,便接着解释说:「你这么伤心,可见你心中还是有爱,可是对方必定无爱,否则你们也不会分手了,对吧?」

所以,你的爱还在,并没有失去呀!你只不过是失去一个不爱你的人,你又何必伤心呢?我看你还是回家去睡觉吧!该哭的应是对方,不是你。她不仅失去了你,还失去心中的爱,多可悲啊!而且,你有什么好哭的呢?反正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

失恋人听完,破涕为笑,暗恨自己怎么没有想透这层浅显的道理。

他向哲学家深深的鞠了一个躬,然后转身离去。

每天改变一点点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很多时候,得与失是一种主观的意识,你认为失去了就失去了,你认为得到了就得到了。乐观的人,会把一时的失去,当作是一种获得;悲观的人,即使获得了,总是觉得不足。
摘录自无畏洲上师编辑之清心集中册

红番茄儿2022-06-23 10:09:22 发布在 未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