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些有利于心灵成长的文章

楼主:红番茄儿 字数:428186字 评论数:49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德生于卑退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明朝河南省安阳县有个叫郭朴的人。曾在武宗,世宗年间当官,累官至史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封太子太保。享寿八十余岁,可谓富贵寿考俱足。

郭朴自幼孝悌成性,礼让为先。生平为官,以清廉著称。当世宗晚年,郭朴任史部尚书时,家人与邻居因建屋互争一墙,因而缠讼经年。一日来信要他向当地主管官史关说,俾赢得一墙之地。

郭朴得知此事后,回信中附一诗云:「千里稍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得书后,遵命让了一墙之地。邻人被他所感动,也让出一墙之地。互让的结果,竟空出一条巷子来。现在安阳县城里的仁义巷,就是当年两家互让出来的空地。当然二家原本因讼狱所生的仇结,亦因此自然而解,成为有德互爱的邻居。

郭朴只是一严守礼义的儒者,既未精研内典历修四谛,十二因缘,即能以谦退之行养德积福。

若是入佛门庭,行佛经教之行者更宜「谦卑自持、空心为怀慈忍利人,柔和摄众」。不宜争强斗胜,将清净道场变为是非之地,反福为祸,是为哀哉?

吾恩师曾开示云:「何谓智慧?行事能思及二十年、三十年后之变化,预为筹策,即是智慧」。

凡人每争眼前面子,当日利益,致无法长谋远虑,忍辱让人。轻者争一两失千斤。为一时之意气,自贻百年无穷灾劫。如民初时,广东梁家与邻居争一花瓶,大动干戈,酿成九条人命的惨案。可后衡量得失,必然大大悔恨当日之鲁莽。一只花瓶何价?九条人命何偿?

其甚者因无法忍得短暂利益,能放心行善,放手修持。致失千年万年。福份,坐视他人成佛作祖,自己轮回难脱,此乃不忍不让之大损失也。

大乘金刚经论云:「若有男女,求佛道者,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凡我行者,若能空此身心;未死之前,当死一般,令我真心,常觉不昧,自然生起大忍辱,大退让,则福德能臻,发大菩提心,得无上道。其所得福份,又何只世间百年富贵而已?此谓大德也。
发布者:无畏洲上师


红番茄儿2022-05-30 14:52:18 发布在 未知学院


红番茄儿2022-05-31 11:01:06 发布在 未知学院


红番茄儿2022-05-31 11:01:23 发布在 未知学院





红番茄儿2022-06-01 15:34:38 发布在 未知学院
吉凶在心--無畏洲上師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有一个国王非常喜欢松树,因此在他的御花园里种了许多松树,其中有一棵树,是他最心爱的,每天都要去看。

可是,有一阵子国王生病了,很久没有进御花园,十分挂念那棵心爱的松树,因此叫大臣去看一看。结果大臣看过回来,很忧愁的报告:「大王,很奇怪啊,那一棵松树有点枯萎。」
国王身旁的妻妾、大臣,听到这样的报告,于是你一句、我一言的讲起来:「不得了!不得了!这是一种凶兆,国王生病了,心爱的松树竟然也枯掉。赶快找医生、或者找些有特异功能的人,来替国王解厄,这是不好的预兆啊!」宫里为了这件事,忙得一塌糊涂,乱成一堆。

一天早上,一位很有智慧的大臣,有事来觐见国王,看到宫里忙成这样,于是他对国王说:「国王,我倒觉得这不是凶兆,应该是一种吉祥的征兆。」

「哦!怎么说呢?」国王吃惊的问。

大臣说:「国王,由于您生病,所以那棵心爱的松树才会枯掉,因为它把您身上的病顶过去,是它代替您生病,松树才会在您生病以后枯掉。您生病的灾难很快就能消除,您就要痊愈了。」

国王一听:「很有道理啊!」之后国王就很有信心,病也一直好转、痊愈了。
这位聪明的大臣,把凶兆化为吉兆,是一个多么大的转变啊!佛经里明白地告诉我们,人常常用臆测或错误的想法来判断吉凶,因此产生很多误导。

事实上,什么是吉祥的预兆?就是心地善良,待人厚道。只要我们相信因果,不做坏事,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吉祥如意。

假如处处为非作歹,念念算计害人,当然无论行到何处,必定会有不祥的凶灾,所以吉凶完全存在我们的寸心之间。

一念之中可以转凶为吉,一念之中也可以转吉为凶,吉凶的标准就在我们的心。内心是良善的,必定平安吉祥,反之,内心为恶,自然凶灾。所以,要吉祥,还是要凶厄,但凭我们自己的选择。
摘录自无畏洲上师编辑之清心集一书


红番茄儿2022-06-06 13:15:52 发布在 未知学院
佛教人生观--無畏洲上师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佛陀示现于人间,成佛在于人间,依其悟证的真理来指导人生。

做为一个学佛弟子。首先要了知世间无常,不论是器世界或情世界所显的一切现象,皆是地、水、火、风等四大假合而成;因而有成、住、坏、空的生灭变异。

由缘生性空,缘起无我的原理,进一步了知一切都是「唯我所造,唯识所变」。佛说「性」非善恶,可以为善亦可以为恶,同时也可以为凡也为圣。
我们现有人生的行为,一举一动皆由「意识」发出,意业一动,则身与口随之而动,由此身造下杀、盗、淫三业;由口舌说出造妄语谣言,出尔反尔、恶口辱骂;秽恶之语、两舌斗角;刁唆是非、绮语乖张等四业;心中无始贪、瞋、痴等三业所造。

忏除从前的罪业,悔断以后的过非,止恶行善,守五戒,行十善,而修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度无边众生,断无尽烦恼、学无量法门、成无上佛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是逐步断 气,渐离生死。

日常生活中虽然不造恶行,恶除善生,然人之大欲,常常潜藏在心内不断的作崇,即所谓心猿意马。念头生生不息。无有间断,好像大海的波浪,相继推逐,一念之心恶,地狱现前;一念之心善,天堂上升。顷刻人天乐受三善道,顷刻畜生、饿鬼、地狱的苦报三恶途,故经云:「心是恶源,形为罪薮」。而佛法就是对治它的良药。

所有痛苦的来源就是贪欲,欲望是无底深渊,花费了一生短暂而宝贵的时光,换来的只是一场徒劳。沉迷于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之中,到头来终归三途恶道。知道五尘五欲是无常、有漏、不净的,所以不去恋着和贪爱,自然身心自在。
心的欲望是不容易满足的,过份的追求欲望,沦为物质或感情的奴隶,为了占有而增加罪恶,是不智之举,行菩萨道的人,要知足,安贫守道,依佛陀的教法做为开导与启迪智慧的要门,转识成智,舍妄归真。以至善至美的境界当人生的指标。

既然知道佛法的珍贵又拥有难得的人身,就应该勤行精进,不可耽着逸乐,心行怠惰,要不怕困苦,勇往直前,大小诸善勤行不倦,不疲不厌有始有终。破除见思惑等根本烦恼及随烦恼的系缚,摧伏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等障道的四魔军,出离轮回苦海。

由于对理趣的无明而生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见惑;与对事物的无明,而生贪、瞋、痴、慢、疑等思惑、所产生迷妄之心就是愚痴心。愚痴心所造的业而流转生死。生死总根即在无明,若无明一断,则一切生死苦恼断。行菩萨道的人,以戒(防非止恶)定(息虑静缘)慧(去惑证理)来破无明愚痴。由解门──阅藏(博学多闻;专精深入),行门──律(三业不犯)、禅(明心见性)、净(清净自心)、密(三密相应),解、行二门并修,而得成就。

二门之中,解理不妨广求多闻,行持则必专修一法。通达诸法之智;及断惑证理之慧,以观照而证实智,则得大觉悟,究竟成佛;而以实智施用则能出善巧,广渡众生。

智慧可断愚痴。如光明能破黑暗,初学佛者,固然未能即断无明,而待人接物,亦当用理智,不可感情冲动,二六时中,办一切事,也要念念在道,毋忘菩提。

还要有平等喜舍心来利乐一切有情,贫苦的人大多数比较容易忿怒、懊恼、嫉妒等心态,故行菩萨道的人,无论做那一种慈善的事业,都要离相舍执,怨亲平等,不念旧恶,所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三轮体空」。能行布施,即可除怨,盖行施就是广结善缘,故自然无怨;否则,一家饱暖千家怨,财聚则民散,不免横结恶缘。且行施,并不致因而缺乏,一分施舍所得福德何至百千。

凡学佛者,人人皆可尽力而行布施,有钱者固可出钱,无钱者亦可出力,无力者见人行善,出口赞叹,乃至念念发心随喜功德,岂不也是方便布施。

凡夫之心,攀缘五欲六尘,如上树猿似脱缰马,到处流荡,剎那不住,是故修行难成,所以要令心体寂静,审察思虑,不为妄境所牵,纵然未能现证三昧,平时历境炼心,日久功深,自可观照分明,而不起虚妄分别,终得悟道。

六道众生烦恼无尽,受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求不得、五阴炽盛等八苦所逼迫,行菩萨道的人,要发大乘心,普修六度万行,济度一切众生令其离苦得乐。

学佛的人生,就是发挥人类崇高的道德,成就人生最高的目的。人成即佛成,所以学佛,先从做人做起,由人道达到觉道。由胜解而生信,再从胜解上去修行学习,在自己平时的日用行事中去体验。体验到所得的法益,「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当可了知佛是不诳者,佛法是毫无错谬的。进而由正信解而求得正行、证得正果,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偈云: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红番茄儿2022-06-06 13:17:27 发布在 未知学院
谦卑与才华--無畏洲上師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曾经有一个老先知,他让自己的弟子到各地去修行,其中有一个弟子,在经过一番苦修后,练成了「在水面上行走」的絕技。

他好不得意!在其他弟子面前讲得眉飞色舞,并兴奋地问老先知:「老师,如何?我够厉害吧!大家是不是该向我多多学习呢?」

老先知一语不发,带着大家到河边叫了艘船,领着众人一起坐着船,渡到对岸。

大家都不知道老先知要做甚么,等到了对岸后,老先知问船家:「要多少钱呢」?船家说:「二块钱」。

这时,老先知微笑地对着那位心高气傲、不可一世的弟子说:「年轻人,你引以为傲的新本事,也不过值"二块钱"而已嘛」。

那位弟子听了之后满脸羞红,从此以后更努力地培养自己的品德,几年之后,成为了一位既谦虚又有能力的人。

谦卑及低心,是许多人所缺乏的美德与修养,每个人有不同的能力,可能是写作的才华、讲道的才华、音乐的才华、世间学问的才华、专业领域的才华等等。

这些能力其实都是有范围的,并且渺小,如果您拥有这些,更应该「感恩的心」才对,但绝不要看不起不会的人。你会,不代表你比别人高尚,你会,只是您有特别去学习及您的个人因缘而已,所以每个人的能力都不同,别人也必有会你所不会的。

「在水面上行走」这个够神奇了吧!然而,套一句故事里老先知的话,也不过值两块钱。想一想,如果连「在水面上行走」都只值两块钱,您我相对平凡的才华,在上天的眼中又可以值多少钱呢?您我还有什么好夸口、自傲的呢?
无论我们拥有怎样的才华,不要心高气傲,不要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不要觉得别人都该效法自己,否则,我们已成为了「骄傲」的俘虏了!

人与人相处有三种情形:
第一种人:看起来不美,相处久了就觉得她(他)越来越美。
第二种人:看起来很美,但处久后就不美了。
第三种人:看起来很美,相处久了之后,觉得更美。

您也许不能改变您的脸孔、骨架,但您可以改变您的「气质」,您可以用心美化您的脸。

有一句话这么说:上天给我们『容貌』,但『嘴脸』要靠自己塑造!

可不是吗?『容貌』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嘴脸』却需自己对自己负责,「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

一个人由心里头所发出来的东西,决定了一个人所呈现出的嘴脸,我们是一个懂得学习心存善念的人吗?

所以期待有一天,别人对我们的评语会是:「她(他)看起来不美,但相处久了就觉得越来越美」。或是:她(他)看起来很美,相处久了之后,觉得更美」。

上天给我们『容貌』,但『嘴脸』要靠自己塑造!

摘录自无畏洲上师编辑之清心集中册



红番茄儿2022-06-07 13:46:43 发布在 未知学院
颜回输冠--無畏洲上師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

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没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

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颜回临行前,去跟孔子告别。

孔子要他办完事即返回,并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颜回应声「记住了」,便动身往家走。路上,突然风起云涌,雷鸣电闪,眼看要下大雨。颜回钻进路边一棵大树的空树干里,想避避雨。猛然记起孔子「千年古树莫存身」的话,心想,师徒一场,再听他一次话吧,又从空树干中走了出来。他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古树劈个粉碎。

颜回大吃一惊:老师的第一句话应验啦!难道我还会杀人吗?颜回赶到家,已是深夜。他不想惊动家人,就用随身佩带的宝剑,拨开了妻子住室的门栓。颜回到床前一摸,啊呀呀,南头睡个人,北头睡个人!他怒从心头起,举剑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话:「杀人不明勿动手」。

他点灯一看,床上一头睡的是妻子,一头睡的是妹妹。天明,颜回又返了回去,见了孔子便跪下说:「老师,您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个人!您事前怎么会知道要发生的事呢?」孔子把颜回扶起来说:「昨天天气燥热,估计会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你又是带着气走的,身上还佩带着宝剑,因而我告诫你:『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打躬说:「老师料事如神,学生十分敬佩!」孔子又开导颜回说:我知道你请假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学习。

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呢?

颜回恍然大悟,「扑通」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学生惭愧万分!」从这以后,孔子无论去到哪里,颜回再没离开过他。



摘录自无畏洲上师编辑之清心集中册
红番茄儿2022-06-07 13:47:48 发布在 未知学院
小故事大道理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第一名    毕业典礼上,校长宣布全年级第一名的同学上台领奖,可是连续叫了好几声之后,那位学生才慢慢的走上台。后来,老师问那位学生说:「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还是刚才没听清楚?」学生答:「不是的,我是怕其他同学没听清楚。」

名与利是多少人的捆绑、多少人的心结?我们被教育要争气、要出头,但是争气出头的,不过是少数人,沉默的大众毕竟还是多数。想一想,有那么多人都和你我一样,不也是很平凡吗?

.原来如此    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静之时,竟然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

甲:「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

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会不一样了。在你面对冲突和争执时,先想一想是否自己理亏在先,或许很快就能释怀了。

.误会    某日,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货车,而且满口黑牙的司机,还摇下窗户对他大骂一声「猪」。张三越想越纳闷,也越想越气,于是他也摇下车窗回头大骂:「你才是猪!」才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不要「错误地诠释」别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学会按捺情绪,耐心观察以免事后生发悔意。


.后生可畏    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爸爸回答:「当然啦!」小男孩问:「电灯是谁发明的?」爸爸:「是爱迪生。」小男孩又问:「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有发明电灯?」
很奇怪,喜欢倚老卖老的人,特别容易栽跟斗。权威往往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空壳子,尤其在现今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

.不必紧张    小明洗澡时,不小心吞下一小块肥皂,他的妈妈慌慌张张地打电话,向家庭医生求助。医生说:「我现在还有几个病人在,可能要半小时后才能赶过去。」小明妈妈说:「在你来之前,我该做甚么?」医生说:「给小明喝一杯白开水,然后用力跳一跳,你就可以让小明用嘴巴,吹泡泡消磨时间了。」

放轻松些,生活何必太紧张?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何不坦然自在的面对。担心不如宽心,穷紧张不如穷开心,因为有些事情,当下也改变不了。

.钥匙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只细腻的钥匙,进入自己与别人的心中,解开这纠结的心锁。


红番茄儿2022-06-08 10:02:25 发布在 未知学院
认真修行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修行之人,唯一重要,求正身心,清净不染
生大智慧,发大慈悲,行大功德,自利利他
力尽利众,平等无二,怨亲一致,心量广大

二六时中,常行常住,不失毫厘,自在安乐
非求特法,特殊加持,得大灌顶,独家自有
他无此受,心执超胜,着法为上,自为成就

邪心邪见,无做丝德,无证丝功,慈悲失却
待人接物,疯狂冲动,贡高傲慢,行如处威
外道偏见,身心不修,清净不求,狭窄心腹
早断佛道,背觉合尘,与诸凡众,无差无别

无明业障,不求忏悔,自辱辱他,累害万众
诸佛菩萨,心生怜愍,应机方便,普度开化
教导修心,禁戒自身,足踏实地,非谓戏论

佛陀教主,法报应化,开大法门,法要实行
无上大法,三业清净,实行身心,超凡入圣

善心善行,谦恭待人,个个行德,人人慈悲
礼贤下士,敬天敬人,视听佛法,心生度敬
态度谦虚,清 气,五毒不染,修实禅味

敬人敬己,知人知彼,柔和清爽,世界大同
真修大法,实证大行,妙智明证,万事平心
敬礼十方,学佛圣众,明正菩提,无量功德
众体一意,互相参智,高抬贵示,吉祥如意
发布者:无畏洲上师

红番茄儿2022-06-08 10:06:49 发布在 未知学院
黑白老鼠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有一个人在森林中漫游的时候,突然遇见了一只饥饿的老虎,老虎大吼一声就扑了上来。他立刻用生平最大的力气和最快的速度逃开,但是老虎紧追不舍,他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最后被老虎逼入了断崖边上。

站在悬崖边上,他想:「与其被老虎捉到,活活被咬、肢解,还不如跳入悬崖,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他纵身跳入悬崖时,非常幸运的卡在一棵树上,那是长在断崖边的梅树,树上结满了梅子。
而正在庆幸的时候,他听到断崖深处传来巨大的吼声,往崖底望去,原来有一只凶猛的狮子,正抬头看着他,狮子的声音使他颤抖,但转念一想:「狮子与老虎是相同的猛兽,被甚么吃掉,都是一样的。」

当他一放下心,又听见了一阵声音,仔细一看,一黑一白的两只老鼠,正用力地咬着梅树的树干。他先是一阵惊慌,立刻又放心了,他想:「被老鼠咬断树干跌死,总比被狮子咬死好。」

情绪平复下来后,他感到肚子有点饿,看到梅子长得正好,就采了一些吃了起来。他觉得一辈子从没吃过那么好吃的梅子,吃着吃着他想:「既然迟早都要死,不如在死前好好睡上一觉吧!」

他在树上沉沉的睡去了。睡醒之后,他发现黑白老鼠不见了,老虎、狮子也不见了。他顺着树枝,小心翼翼的攀上悬崖,终于脱离险境。

原来就在他睡着的时候,饥饿的老虎按捺不住,终于大吼一声,跳下悬崖。黑白老鼠听到老虎的吼声,惊慌逃走了。跳下悬崖的老虎与崖下的狮子展开激烈的打斗,双双负伤逃走了。
http://img3.laibafile.cn/p/m/324643633.png
这个故事说明了,由我们诞生的那一刻开始。苦难,就像饥饿的老虎一直追赶着我们。死亡,就像一头凶猛的狮子,一直在悬崖的尽头等待。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就像黑白老鼠,不停地正用力咬着我们暂时栖身的生活之树,总有一天我们会落入狮子的口中。
http://img3.laibafile.cn/p/m/324643634.png
既然知道了生命中最坏的情景是死亡,唯一的路,就是安然地享受树上甜美的果子,然后安心地睡觉,人生只有存着这样单纯的心、知足的心、少欲望、努力一点、积极一点,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与希望。

摘录自无畏洲上师编辑之清心集中册
红番茄儿2022-06-08 10:10:32 发布在 未知学院
两个水中壶故事--無畏洲上師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佛陀率领僧团,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位年轻人时常来听佛陀讲经说法。有一天,年轻人愁容满面,见到佛陀就泪涟涟。

佛陀问他发生什么事?年轻人说:「我父亲生病过世了,我很难过!他是个很好的人,但为什么无法活得长久呢?」佛陀慈祥地说:「你不是时常来听经吗?」年轻人说:「是啊!只要您在这里讲经,我都会来听。」

既然如此,你应该听我说过生老病死、人生无常的道理。人来世间,岁数总是有限啊!这些我都知道!可是我并不觉得父亲已经年老了啊!佛陀解释:「生命的长短,不是以岁数而定,而是他在人间的缘有多长,生命就有多长。」

年轻人又问:「父亲舍此身后,是上天堂或下地狱?请您一定要为父亲加持,让他能够往生天堂,否则为人子的我,会很不安!」

佛陀觉得此时,说再多道理也没用,因为烦恼已占满年轻人的心:「难得你这么孝顺又有心,我答应为你父亲加持,但是你必须依照我说的方法去做。」年轻人很高兴地答应了。

佛陀请他去拿两个壶过来,其中一个壶灌满油,另一个壶则放一些石头:「来!现在我们去河边,你赶快去叫你的亲人及邻居一起过去。」

年轻人很高兴地召集亲友一起来到河边,依佛陀指示,将两个壶轻轻地放进河里,然后将壶打破。放石头的壶被打破后,石头随着壶的碎片沉下去;而放油的壶,虽然碎片下沉,油却浮上水面。

佛陀请年轻人和周围的人,用虔诚的心来祈祷,让油下沉,石头上升。所有人面面相觑,觉得岂有此理?因为不论如何虔诚祈祷,也无法让石头浮上水面或让油沉下去。

见大家议论纷纷,佛陀微笑地说:「行善就像把油放在壶里,造恶就像在壶里放石头;当生命终了,善业会往上浮升,恶业则向下沉沦,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不是靠人加持,就可以往生好的境界,就如同石头无法靠着祈祷,而浮上水面。」

所以,「人往生后何去何从,完全决定于自己生前的所作所为。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世间万物,起心动念以及言行举止,都要从善去恶。」

我们日常生活的一切作为,点点滴滴都离不开因果循环,即使只是无心的一句话,这小小的言语,也会种下一分业因,何况是因一己私欲,而做出伤天害理的事!

人生的幸或不幸,决定于心念的方向;世间的天灾人祸,根源也在于人们的一念心。我们既然与大地万物共生世间,应该要有一分爱护的心态,发挥慈悲与智慧,来增进世间的众生和谐与幸福。
摘录自无畏洲上师编辑之清心集中册

红番茄儿2022-06-09 11:16:10 发布在 未知学院
珍惜人生学佛修行的因缘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古有一读书人,幼年寒窗,一朝紫榜留名,出为命官,服务社会。自此,白天上班,夜晚交际。偶有闲暇,或放情于山水,寄多无聊于烟霞;或吆五喝六,牌桌论生死英雄。

一年容易又春天,岁时更迭,倏忽两鬓成霜,已届退休之年。一纸圣旨,告老还乡。由于一生无寄,惟图欲乐,曾无内典清净之修,更鲜行功立德之善,是以「两担罪业,一肩孤寂,伴此老年」,日日徒忆昔日繁华以自慰。迨乎福消气尽,了此无赖之一生,命归无何有之乡,堕入无边轮回而已。

人,灵智天秉,本可修行解脱,成佛作祖,是以尊贵无比。而人身之难得,杂阿含经卷十五:「如盲龟百年出一次,偶中沧海朽木之孔」。是以大乘金刚经论云:「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详见注一)

诚然:人生之才智可发用无穷,犹如:果树本可蕃生千万香甜的水果,应无数人之需要,解渴润津。若不予适当的运用智慧,贡献社会;自私自利,无视于大众之无明,空过一生。如同水果林即将成熟,却毁于开山挖土机,铲平于一旦。高贵的水果林,瞬间成为土灰。

又可喻为上亿价值之别墅,内配泳池,鱼池、花苑之胜,却坐令空置,鹩鸟巢于白日,狐鼠掠于黑夜,实同废墟。

食物之中,本含润血补气之营养,若束之高阁,风而干之,菌而酵之,只如腐败之物。

人生的本智未能趁此有身之际,善予发用,实如可惜,甚至到头后悔。又如可载无数货物之高贵车辆,本可应用五、六十年,竟听任弃置,风袭雨蚀,刮撞锈蚀。

人之才智,若能发用,可成智慧,成就圣德天人至尊,行诸善功,利羣利己,终成佛果,万世崇仰,人天供养。是以「尊贵无与伦比」。

食物听任腐烂,尚且叹惜不已,何况珍贵无比之人身才智?其所浪费毁坏之价值,实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若省思有日,其懊悔痛哭,实刻骨而铭心,万劫难追。

是以,奉劝十方诸行者,广学多闻,自利利他,普利亲友,应依佛德相互勉励,切勿毁坏、弃置宝贵的人生。庶几不捶胸顿足,逾百年舍身之后;悲啼长号于荒坵秋雨之夜,而生后悔千古之叹。


佛典故事:盲龟浮木

原文如下:杂阿含经卷十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猕猴池侧重阁讲堂。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龟寿无量劫,百年一出其头,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盲龟百年一出其头,当得遇此孔不?」

阿难白佛:「不能。世尊!所以者何?此盲龟若至海东,浮木随风,或至海西,南、北四维围遶亦尔,不必相得。」

佛告阿难:「盲龟浮木,虽复差违,或复相得。愚痴凡夫漂流五趣,暂复人身,甚难于彼。所以者何?彼诸众生不行其义、不行法、不行善、不行真实,展转杀害,强者陵弱,造无量恶故。是故,比丘!于四圣谛当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另外在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五之四:「生世为人难,值佛生信难,犹如大海中,盲龟遇浮木」。

经中说:失明的乌龟遇到浮木中的孔,这件事非常的不容易(就是盲龟浮木)。
人身这么难得,佛以大海作譬喻:大海这么宽广,浮木中的孔是这么小,百年才从海底浮出水面一次的乌龟,想要遇上浮木中的小孔,实在是太难了!

失明的乌龟想要遇上浮木,这种机会实在是太渺茫了;而我们想要从恶道中得到人身的机会,也是这么地渺茫。

这辈子我们有机会得到人身,应当不要放逸,更何况如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陀,我们都还没有遇到过呢!

如果我们能好好地修行与发心,从生死轮回中脱离的机会就变得更大。要断烦恼得解脱这样的事,是绝对无法由他人代劳而让自己获得解脱的,必须自己精进修行才能成就。
发布者:无畏洲上师


红番茄儿2022-06-09 11:22:44 发布在 未知学院
让一步是高手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高手,无论什么技艺比赛,都要赢对方。为了获得胜利,因此必须不断地进攻前行,然而高手只有前进吗?有时,退让一步反而是真正的高手。

曾经有两个围棋名人在一起下棋,一个叫泉龙,一个叫道仙。就在棋赛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道仙突然说:「对不起,我头很痛,人很不舒服,想回去休息。」说完话后,转身就走。

这时,一旁观棋的泉龙弟子们,愤愤不平地说:「这算什么嘛!下棋赢不过人家,就假藉身体不舒服溜走了,怎么可以这样便宜他,还没分出胜负呢!」

泉龙的弟子对这件事百般批评,自然引起道仙门徒的愤慨。然而,道仙本人不但不生气,反而还劝弟子们不要太计较,输赢不在这上面。

虽然如此,可是泉龙的弟子心有未甘、穷追猛打,于是私下代替师父向道仙挑战,并且对外公然宣称两人要在某日一决高下。这次,道仙没有办法了,只好认真下起棋来。这一比,泉龙远远落败,可以看出道仙确实是技高一筹。

这时候,道仙的弟子说:「师父,其实您是能够赢过泉龙的,可是为什么上一次却托病走掉呢?」

道仙慈霭地告诉弟子说:「一个真正的高手,不光是把棋子摆这里、摆那里,还要懂得做人的修养。不但是我的棋艺胜过你,我的做人修养也要能胜过你。当时,我虽然已经知道泉龙赢不过我,可是我想他今天能有这样的盛名,也是得来不易。我如果把他打败了,那么他要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呢?所以,我便托病离开。」

道仙停了一会儿,又对弟子们说:「我原本是一番好意,希望保住他的面子,不料他的弟子却别有所想。因此,凡是我道仙的徒弟都要记住,下棋的时候,不妨留一点颜面给对方。」

所以,我们在商场上竞争,我们在做人上竞争,常常希望能超越对方,高人一等,事实上,这些都只是表面的胜利。一个真正的高手,必然涵养深厚,不急于展露锋芒;一个真正的胜利,必定能留有余地给对方,而不是穷追猛打,赶尽杀绝。所以,真正的高手是懂得「让步才是胜利」的道理。
摘录自无畏洲上师编辑之清心集中册
红番茄儿2022-06-13 10:32:27 发布在 未知学院
三道门启示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从前有一位王子,他在踏上人生旅途之前,问他的老师——释迦牟尼佛:「我未来的人生之路,将会是怎样的呢」?
佛陀开示回答说:「你在人生之路上,将会遇到三道门,每一道门上都写有一句话,到时候你看了就明白了。而在你走过第三道门之后,我会在第三道门的那边等你」。

于是,王子上路了。不久,他遇到了第一道门,上面写着:『改变世界』。

王子想:我要按照我的理想,去规划这个世界,将那些我看不惯的事情,统统都改掉。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

几年之后,王子遇到了第二道门,上面写着:『改变别人』。

王子想:我要用美好的思想去教化人们,让他们的性格,向着更正确的方向发展。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

又过了几年,他遇到了第三道门,上面写着:『改变你自己』。

王子想:我要使自己的人格变得更完美。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

后来,王子见到了释迦牟尼佛,他对佛陀说:「我已经经过了我生活之路上的三道门,也看到门上写的启示了。我懂得与其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这个世界上的人;与其去改变别人,不如改变我自己」。

佛陀听了微微一笑,说:「也许你现在应该往回走,再回去仔细看看那三道门」。王子将信将疑地往回走。

远远地,他就看到了第三道门,可是,和他来的时候不一样,从这个方向上看过去,他看到门上写的是『接纳你自己』。王子这才明白他在改变自己时,为什么总是处在自责和苦恼之中,因为他拒绝承认和接受自己的缺点,所以他总把目光放在他做不到的事情上,而忽略了自己的长处。于是,他开始学习欣赏自己、接纳自己。

王子继续往回走,他看到第二道门上写的是『接纳别人』。他这才明白他为什么总是满腹牢骚,怨声载道,因为他拒绝接受别人和自己存在的差别,总是不愿意去理解和体谅别人的难处。于是,他开始学习宽容别人。

王子又继续往回走。他看到第一道门上写的是『接纳世界』。王子这才明白他在改变世界时,为什么连连失败,因为他拒绝承认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人力所不能及的,他总要强人所难,控制别人,而忽略了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于是,他开始学习以一颗宽广的心,去包容世界。

这时,释迦牟尼佛已经等在那里了,他对王子说:「我想,现在你已经懂得什么是觉悟与智慧了」。

三道门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不断地完善自己,做一个高尚的人;还要胸怀坦荡地对待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处处与人结缘而不是结怨。这样我们才能与人和谐相处,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摘录自无畏洲上师编辑之清心集中册

红番茄儿2022-06-13 10:34:57 发布在 未知学院
心念执着的可怕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有一次,佛陀从杜提长者的门口经过,探头一看,这位长者不在家,但见长者家富丽堂皇,所用的东西都是很舒服的,还在大厅旁放着一张可以半靠半躺的椅子。

长者家中养了一条狗,他非常宠爱这条狗。平时,大厅的躺椅一般人不可以坐,但是,这只狗三餐都会爬上这张椅子吃饭,他们甚至用很漂亮的碗,装着很好的食物喂牠。

佛陀经过时,刚好狗在吃饭,这只狗看到佛陀探头进来,就从椅子上跳下来,很凶狠地一直吠,使得佛陀没有办法靠近。佛陀对着狗说:「你就是这分贪瞋痴念不去除,过去生这样,现在生也是这样,还是这个习气不断啊!」然后就转头离去。

狗听了佛陀说的这些话,就闷闷不乐地趴在地上。没多久,杜提长者回来了,这只狗也不像平日般欢喜地前后缠着,仍然趴在地上不动!连主人叫牠,牠也不理,甚至从表情来看,也是很不高兴的样子。

于是主人就问佣人,是谁得罪了牠?为什么牠会不高兴?佣人就向主人报告说,刚才佛陀来过,这只狗从椅子上跳下来大声吠叫,佛陀讲了几句话,牠就静了下来,连饭都没有再吃。

这位长者爱狗心切,马上去找佛陀,问说:「您是那么慈悲,但为什么从我家经过,却骂我的狗,让牠闷闷不乐呢?」

佛陀回答:「你那么关心这只狗,是因为这只狗过去生是你父亲,所以你关心牠,牠喜欢你,这是很正常的事。」

杜提长者听佛陀这么说,难免心中生疑,于是问道:「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牠是我的父亲呢?」

佛陀说:「他有守财执着的习气。在你小时候,他怕财产失落,所以埋藏一些金子和财物;因为他执着的念头很重,死了以后,还不放心这些金银财宝,所以又再回来,投胎到你养的母狗胎内。一出生,牠就特别爱你,平时也没有离开,牠前生所坐的地方。你若不相信,可回去问牠,过去所藏的财物在哪里?」

这位长者听了之后,就回去了。回到家后,他真的摸摸这只狗,蹲下来向牠说:「你若真的是我父亲,就带我去你埋藏财物的地方。」

结果,这只狗在大椅子底下不停地嗅,并且用爪子一直扒。长者看到这只狗的举动,半信半疑,于是叫工人移开椅子下的地砖,然后慢慢地挖啊挖的,果真掘了一尺多深,就发现许多装金银财物的瓮,还有珠宝箱,全部都藏放在这张椅子的地下啊!

这位长者看到这些东西时,不禁泪流满面地说:「可怕!心念执着实在可怕!我的父亲为了守这些财物,竟然在往生以后,还回来投胎,生为一只守财狗啊!真是可怜、可悲、又可怕!」

所以说,人若不好好地控制心念,一旦执着心深植了,则习气不只在今生,还要带到来生去啊!

执着、爱染就像一条绳索;贪念、追求就像一条锁链。将来即使舍了这个身体,来生还是会被这条链子,锁在这个最烦恼的业障里。所以,学佛要自我训练,洗除染着的习气,锻炼出自我超越的定心。
摘录自无畏洲上师编辑之清心集中册
红番茄儿2022-06-13 10:44:23 发布在 未知学院
小沙弥与老和尚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老和尚带着小沙弥出门行脚,无论行走在广阔无边的丛林,或翻山越岭,老和尚都逍遥地走在前面,小沙弥背着行李紧跟在后,一路上两人相互照应,彼此为伴。

小沙弥走着走着,心想:人身难得,但短短几十年生命,却必须经历生老病死、受六道轮回之患,真苦啊!不过,既然要修行,就要立志当菩萨救度众生;因此我不能懈怠,要赶快精进才行!

想到这里,走在前面的老和尚突然停下脚步,面露笑容地回头对他说:「来,包袱让我来背,你走我前面。」小沙弥虽然感到莫名其妙,但仍照老和尚的指示,放下包袱走在前面。

走着走着,小沙弥觉得这样真是逍遥自在啊!而佛经里说,菩萨必须顺应众生的需要,而行各种布施,「这真是太辛苦了!况且天下众生苦难多,到何时才能救得完呢?不如独善其身,过这种逍遥自在的日子好了!」

这念头一起,就听到老和尚很严厉地对他说:「你停下来!」小沙弥赶快回头,看到老和尚严肃的面容,吓了一跳!老和尚就将包袱拿给小沙弥说:「包袱背好,跟在我后面走!」

小沙弥想:做人真苦!刚才自己还那么开心,才一转眼就变得很难过,人的心念真是不稳定啊!「凡夫心很容易动摇,还是修菩萨行好,起码我可以面对苦难众生,跟很多人结好缘,做一些我做得到的本份事。」

这时,老和尚又面带笑容地回头招呼他,并将行李拿去自己背,请他走在前面。

小沙弥就这样反复地发心、退心,直到第三次再起退心时,老和尚又用很严厉的态度对待他。小沙弥终于忍不住心中的疑惑,请示道:「师父,您今天为什么一下子要我走前面,一下子又要我走后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老和尚说:「你虽然有心修行,但是道心不坚固。感动时就发大愿,却又很快退失道心;这样进进退退,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成就?」

听到老和尚这么说,小沙弥感到很忏悔。当他又生起菩萨心时,老和尚要他走在前面,他就不敢了。他说:「师父,这次我是真正发心,要以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大心大愿为道基,一步一步向前精进。」老和尚听了很高兴,对小沙弥也起了赞叹、尊重之心,之后一路上两人有说有笑地并肩走着。

※很多人都知道要修行,也知道要发大心、立大愿;发心立愿很简单,但要恒持道心却不容易。世事无常,今日虽平安,明日却难料,如果发下好愿却动辄心生退转,把有限的光阴浪费在犹豫不决上,实在太可惜了!

※发大愿也不能骄傲,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坚定志愿、磨炼耐心、训练毅力,如此必定能度过难关。
摘录自无畏洲上师编辑之清心集中册

红番茄儿2022-06-14 10:29:11 发布在 未知学院
私生活才是真修行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修行可分为「假修行跟真修行」,也可以叫做「表面的修行与私下的修行」。

一、何谓假修行:
什么叫假修行:「就是你看起来都有去佛堂学佛,该出现的时候你也有出现,要出席的共修会;甚至平常举办的一些佛法活动等等,你也通通有参与」。所以你出现的时候,是一副很认真的样子,所谓「很象样」,但是实际上,真正离开佛堂后,私下都没有在修行,这样叫「假修行」。

二、何谓真修行:
真修行就是你一样去佛堂,一样学、一样精进努力,参与各种的慈善活动等等,就是学佛的样子。但是你离开佛堂环境等因缘以后,将在佛堂所学的、所听的、所了解的、所吸收的,真正能够落实在你的生活当中,私领域,朋友圈里、工作环境中、亲朋好友以及人与人相处,甚至是突发事件当中等等,去应用出来,这样叫「真修行」。

三、如何是表面修:
表面修就是你看起来好像有在修,但其实是表面装的。表面上看起来你都有来佛堂,也都全勤,也很精进努力,听经也很认真,笔记写的比别人还多,甚至你还会参加小组讨论。表面你也会说我们就是要修、要布施行善,遇到任何的事情我们也要忍辱,这些你都会说。但是私底下通通都没有布施,遇到了事情,你也都忍辱不了。这就叫表面的。外相上让人家看到的,你确实是一个佛样子,这个人看起来大家都说有修,但是离开佛堂等环境后,私下完全都没修,不知道什么是修行,什么是忍辱,更别说贪心了,这些佛法全部都不见了,这个叫表面修。

四、如何是私下修:
私下修就是表面上你不一定让人家看起来有修,当然也有表面确实是有修的。但私下你离开了佛堂,在你的私生活、私领域,在你的工作、生活、朋友中,甚至人与人相处当中,以及完全不认识的人里,你都保持真正有修行的功夫。遇到人生诸种的考验或者人事物,你还是一样,都能够拿出修行真功夫,这个叫私下修。

佛陀一直告诉我们昼夜要精进,很多人没有理解祂的意思。昼是白天,白天要工作,很忙,要赚钱生活,又如何能精进?夜就是要休息了,因为白天已经很累了,再加上回到家做晚餐,辅导小孩作业,打扫卫生,然后差不多就准备要睡觉了,身心疲惫,到底你要精进什么?

其实这个昼跟夜的真正密义,就是指看的到,跟看不到的时候。白天就是眼睛什么都看得到的,如同你来佛堂,每一个人都能够看到你的表现。夜不是真的指晚上,而是你离开了佛堂以后,师兄弟以及连 上师都看不到你的时候,这时你到底有没有修,自己最清楚。

所以当你离开佛堂,大家都没有看到你的时候,你也要精进,保持学佛修行的功夫不失去。这种称为昼夜精进的修行。

有时候看到你人前像佛一样,然后离开佛堂以后,大家都看不到了,变成鬼,没戒律没关系,犯过失也不羞耻,身口意随便乱来也无所谓,什么通通都没关系。那事实上你就是一个假修的人。白话就叫做「人前人后」的假修行。

我们每次来佛堂听经闻法,这个叫上课学习。修的意思就是你学了以后,明白了,将所学的去应用到你私人的领域。其实有时候,我们去佛堂是装模作样;或者是道貌岸然,是装的。因为你都把习气毛病、个性隐藏起来了,其实都是假的。因为当你离开佛堂以后,什么百千万种习性都显露出来了。

所谓真正的修行,不是只有来佛堂装模作样,而是你离开了佛堂,没有这种环境因缘的时候,你是不是还一样保持着。当没有人甚至师看得到你时,有可能你都乱来了,甚至根本就是没有修,佛法完全抛诸脑后,习气毛病等都爆发出来。上师从来都不会看大家的表面,因为表面不准。在佛堂的环境里,会让你手不敢乱摸,眼睛不敢乱看,心不敢乱想,但你离开这个环境,没有人能管制你,没有能盯着你时,诸种的贪嗔痴慢疑、杀盗淫妄酒都来了。在佛堂师尊的面前,都恭恭敬敬的,这是人前;人后,有时候对师所讲的就不认同、不接受,甚至还不太相信,这就是装模做样,很多时候我们确实常犯这种毛病。

四、洁身自爱:
我们学佛修行,首先一定要洁身自爱,重点就是我们从以前到现在,来那么久了,到底平常都在修什么,有没有在要求自己,在世俗的五欲洪流中,不与人同流合污,保持身心清净,不犯过失,你都将所学的佛法,落实在生活中。
五、内外一致:
学佛修行要内外一致,表面修跟私下修都能一致。好比佛像有一面的,表义一致。如同四面佛,不管东西南北任何一个面,都是佛的那一面,没有两面,没有两套修行,没有所谓的表面修跟私下修。四面也是一面,因为人前人后左右都一致。佛像有的面是庄严面,但另外一个面就是愤怒面,事实上不是佛祖愤怒,而是表义来佛堂慈悲面,离开佛堂以后露凶恶面,随随便便习气毛病都出来了。

六、严守戒律:
修行必当严守戒律,因为我们最容易犯错、造业造罪的,都是在私生活中,没有人看得到;或者没有人督促着你。所以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如佛陀开示:「以戒为师」一样。因为你离开道场以后,就等于你暂时离开上师环境因缘、诸同修,这个时候就是你一个人,「戒律」就是你的师,没有人有办法再要求和督促你了,要靠你自己。有的人能够修得好,表示他的戒律也能够守得好,当说话做事一想到有因果,就不敢犯。

最后确实我们都存在所谓的真假修,上师只是不说破而已,有时候我们私下真的是一塌糊涂,很夸张。每一个人来佛堂之前早就先化好妆了,比如贴了观音的脸皮,大家都说你今天看起来好慈悲,其实刚刚还跟人家吵架。离开佛堂以后,观音的脸皮换下来,先还给上师,再换成鬼头鬼脑的,回到五浊恶世的洪流,去造业造罪。

以上可以说是上师严格的要求,也是慈悲的提醒。师的功能不是一直夸赞你真有修,做的真棒,而是要把你一切的疮疤,全部掀出来,这才是上师的责任跟工作,好好地来指正大家错误的地方,并且赶快去改善,这也是你今天来拜师的目的。

修行要好好改自己的习气毛病,要好好的要求自己,不要表面修,私下没有修,要人前人后都一致,免得我们造业造罪,沉沦又堕落,不可不慎,否则这样的修行没有意义。
节录自无畏洲上师开示录第413卷

红番茄儿2022-06-14 10:34:32 发布在 未知学院
人生有如自助餐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有这样一则故事:在一次促销会上,美国某公司的老总,请与会者站起来,看看自己的座椅下有什么东西。结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座椅下,发现了钱,少则一枚硬币,多则上百美元。

这位老总说:「这些钱都归你们了,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没有人能猜出这是为什么。最后老总一字一句地,道出了个中原由。他说,我只不过想告诉你们,一个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甚至忘掉的道理:「坐着不动是永远也赚不到钱的!」

这位元老,总以简单的方式,教会了大家一个深刻的道理,精彩的世界就在你面前,想要获取,不能守株待兔,不能坐着不动,你想要的东西不会自己来到面前,只有「付出了行动」才能得到。

还有这样一件事:很多年前,一个人从东欧来到美国,走进曼哈顿的一间餐馆,想找点东西吃。他坐在空无一物的餐桌旁,等着服务员拿餐牌来为他点菜。他等了很久,但一直没有人来。

最后有一个女人,端着满满的一盆食物过来,坐在他的对面。那人问:「怎么没有侍者?」女人告诉他,这是一家自助餐馆。果然,他看见有许多食物陈列在台子上,排成长长的一行。从一头开始,女人说:「你夹个你想吃的菜。等你夹完,到另一头,他们会告诉你,该付多少钱。」那人很快就知道了。

这就是在这里做事的法则。他后来对别人说:「在这里,人生就是一顿自助餐,除了付费,还要你付出行动,这样,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谁都可以获得成功,但等不来,坐不来,更不可能有人会将成功放在你的面前,甚至放到你手心里。如果你只是一味地等待,你将永远不可能成功。
成功的前提是积极地行动起来,自己打理自己。人生有如一道自助餐,只有行动起来,才能得到人生的美好。
摘录自无畏洲上师编辑之清心集中册
红番茄儿2022-06-14 10:37:27 发布在 未知学院
普渡感应两则分享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一)发心做普渡立牌位之时,意外收回欠款

佛堂有位新来的钟姓缘众,第一次和佛堂师兄结缘的时候,就得知我们即将要举办普渡大法会。

于是,她发心下次来佛堂共修的时候,到佛前掷杯请示,自己普渡需要报名做多少的桌数功德。

那天,钟缘众参加完共修,于佛前掷杯请示后,准备给报名普渡的费用时,意外发现,十五分钟前就有人转钱给她,这正是别人欠他的钱,已久未归还。这笔意外归还的欠款,甚至还超出了她普渡发心的金额。

至尊  上师偈曰:
普渡喜舍做功德
必得暗中有护持
真实感应不胜举
付出其实是获得

佛祖或是老大公妈,这背后暗中护助的力量,实在不可思议了。可见,普渡正是法界众生非常欢喜之事。

(二)亡母托梦,请求女儿多多发心帮忙做普渡功德

佛堂有位谢同修,皈依 上师不久,又恰逢普渡。谢师兄的母亲已经往生十几年。平日甚少梦见亡母,偶有梦到的,也是一些生活场景,记不清梦境。

就在佛堂公布普渡法讯后,谢师兄随即做了一个梦,梦见老房子被大水所淹,地面也全部拱了起来,母亲就站在旁边,很危险的样子。梦里,谢师兄站在母亲的对面,很担心母亲,大喊着让母亲快跑。母亲什么话也没说,用求助的眼神望向谢师兄。梦境的最后,谢师兄记得自己搭救了母亲。

师兄请示 上师梦境后,上师开示:「母亲很苦,希望谢师兄普渡做功德回向」。

至尊  上师偈曰:
发心普渡有感应
先亡还需阳世助
尽心努力为救护
功德回向有情渡

谢师兄说,这是第一次,亡母如此清晰地出现在梦中,而且正是普渡的季节。实际上,此前谢师兄已经为亡母发心一桌的普渡了。可见,我们要特别注意普渡尽量多多发心功德,因为很多时候,一桌两桌的功德,对亡者来说根本是不够的。
无畏洲上师国际弘法处发布

红番茄儿2022-06-15 10:59:26 发布在 未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