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些有利于心灵成长的文章

楼主:红番茄儿 字数:428186字 评论数:49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故事-幸运的人

某一朝代,有一大羣举子要赴京应试,路经一个大员外的庄园。
其中一位举子,一时兴起,就问:「依你们看,这座员外的公馆,够气派吗」?大家说:「这座别庄,气派豪华,装潢高贵,真堪配得上是员外的别庄」。

这座别庄是谁的,你们知道吗?这位饶舌的举子问大家。难道你不知道吗?这是我岳父的啊!

这是你岳父的啊!我们怎么没听说过你有个岳父是有钱的员外呢?我哪有时间、机会告诉你们!现在恰经此地,才想起来告诉你们啊!那,你的岳父尊性什么?「姓钱啊!钱员外」!有钱人又姓钱,倒真的是姓如其份。那你的未婚妻呢?「叫钱金莲啊」!他趾高气扬地如此吹嘘。

恰好,这位员外有几个工人在外头工作,听到说这个人是姑爷,马上进去通报员外:「姑爷来了」,奇怪,我的女儿尚未订婚,那来的姑爷呢?他人在外头呢!工人如此报告。

好!那你请他进来!这羣举子一听到员外召请,立即说:太好了,你的岳父请你进去接受招待,我们也托你的福吧!

这位牛皮大仙这下头可发烧了,心想:根本没这回事,这一进去,看怎么办才好!他正迟疑,一大堆人推着,挤着:去吧!去吧!进去啊!

不进去也不行;一进去,员外也以礼相待,泡好茶,请上座。茶过一巡,员外说:我的年纪也大了眼力模糊,记性减退一下子倒忘了女婿是那一位,你们赶快告诉我,是那位啊!

这一位啊!大家七嘴八舌地指向这位举子。这位举子羞愧得头都抬不起来心中暗暗叫苦。

这位外表看起来不错,现在他们既然要去考状元,这样吧!我先考考看他的文才是不是同他的外貌一样的好。员外心想。就请女儿出个对子,请这位举子来对。

员外的小姐在苦思如何做对子的当刻,十分恰巧,家里养了一只孔雀,发现院子里的银盆中有四、五粒米粒,于是跳上银盆,欲啄米粒,一啄下去「铿!」的一声!

千金小姐见景,灵思一动,乃出一对:「脚踏银盆嘴点钟」。

这位举子的学问原本就不错,但是由于紧张,竟然手忙脚乱,留了二、三天,也对不出来。

一直到考期已届,大家都赴考场了,他还在苦思这个对子。最后,只好祈求员外与千金小姐「是否能让我先去参加考试,等考完试,我再来对」?

员外说:「你连个对子都对不上?还能考什么状元?我还很少看到像你这样笨的举子」。真是瞧扁了他。

举子只有忍气吞声地,向员外告假赶赴考场。

话说这次考试的主考官,在考前的晚上骑了马到外头闲步,想寻找出题的灵感。

从一桥上经过,雪下得很厚,积满桥板,马从桥上过,「碰!碰!」地响,主考官心生灵思,想了一个对子:「马过雪桥蹄打鼓」。

一上了考场,天下的举子都对不上来,只有那饶舌的举子,看了大喜,「这对句子岂不正巧对上小姐的对子吗?这位主考官简直就是我的媒人啊」!就将「脚踏银盆嘴点钟」对上。
所以,「有福之人机缘一来」,不但捡到太太,财产又捡到状元。

我们平时有修德,当然积累福份,而巧遇机缘时,因缘自然成熟。至于无福之人,就是钱已到手,贵也具足,最后,还是会财亡贵散,富贵自然消熔。有福之人则可能原本什么都没有的,时间一到富贵自然临门。

正如古人所谓:「运去金成铁,时来铁成金」。

因此,人不要太过于「争取」,争取也没有用。「要有福报,有好运才有用」。如果原本就有福报与好运,自自然然「时间一到」,从无变成有。反之有的也会化为无。

古人不断的强调此道理。事实要我们明白:「福份不是处心积虑可以追求得到的。完全要凭着良心,道德要有修持造福,布施才能得到」。

以上的故事,即在强调这个道理。
发布者:无畏上师
红番茄儿2022-09-16 10:37:52 发布在 未知学院
无畏人生法海点滴

◎  若有人遇上灾祸劫难之时,众生就有希望免再受坎坷恶缘,事事能顺心,一切吉祥如意,皆能永无灾难,自在无碍,得上安乐。
◎  若有人无六亲眷属缠缚之时,众生就有希望皆能同具此乐,出离系缚,自由无碍,身心清净解脱,无所牵挂。

◎  若有人离诤人,住平等境中,众生就有希望言行之间与相处之际,不生是非,无所诤辩,皆是谦恭笃厚,识达礼仪一团和气。

◎  若有人前往寺院精舍中,礼敬善智识之时,众生就有希望平等济缘亲近善智识,调伏身心;真诚侍师,深入修证佛之妙道,具得无上大乘,法轮常转。

◎  若有人发心进入佛门,具缘披剃之时,众生就有希望亦同如修净行,恒得信心坚固,而不退转;虔敬三宝,永无障碍。

◎  若有人得到清敬心,脱离俗尘诸欲垢染之时,众生就有希望离诸尘垢,精进勤修清净善根;舍诸三界罪轻,身心不染,寂然安乐。

◎  若有人断诸烦恼而不受牵缠之时,众生就有希望断离诸烦恼苦,能得无所罣碍,究竟清净。

◎  若有人身穿袈裟洁净衣袍之时,众生就有希望严戒身心不染尘缘。悟明本有,而达清净安乐境地。

◎  若有人出离三界火宅之时,众生就有希望出离三界诸有苦,即不受六道轮回,永得无上安乐。

◎  若有人皈依佛之时,众生就有希望承接佛的妙德行,而能发最大的无上大菩提心,而修成无上佛果。

◎  若有人皈依正法之时,众生就有希望深进三藏之胜妙正理,而能得到无上般若妙智慧。

◎  若有人皈依僧之时,众生就有希望消诸三业,达无垢之清净身心,一切尘缘了了,无所罣碍,而得自在胜妙之乐。
发布者:无畏上师
红番茄儿2022-09-16 10:40:44 发布在 未知学院
无明无有实体如何可破?

圆觉经中有云:『无明者,非实有证』。既是无有实体,到底如何参破呢?

其实无明和理障,可以经由「静观的体察」,而「心慧明澈」消破无形。

兹引一譬:你欲往某地,不知行走的途径,无论行程如何复杂,只要经熟知路途的人指示或打个电话问人,以及察看地图等;原本存在心中的迷团,就可完全释然。

因为「破」的意思,简言之,就是「解」、「换」、「迁移」之义。我们本来不懂的而现在明白了,就是「破」的意思。
对于佛的究竟体,我们原本不知是一种至胜清净,无量光明,无上尊贵的实相;但若经一番苦心地参究,访求明师,亲近善智;也可略通「佛的真正理趣」。这无形中的自然转变就简称为「破无明」。

如同尚未入学的文盲,经入学求知,逐渐就能轻易阅读所有的报章、杂志、书籍等,这样就是知识上的「破无明」。

懂与不懂两者只是「心智上愚明之别」,只要将一切有形的色相和无形的「心法悟知观察清楚」,逐步摄入脑海中,再经思惟观照,自然可以心开意解。

一般而言,凡欲增长智慧或开解无明,皆需透过「闻思事理的观照学习」;在心境中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觉性」的内明工夫。

心智潜能的应用,若能随心任用,随处觉知,定可逐渐扩大到达无以言喻的灵妙,这才堪称为已破无明的「心要境界」。
发布者:无畏上师

红番茄儿2022-09-16 10:41:59 发布在 未知学院
爱的真义

爱,是「奉献」;不是「拥有」。
爱,是「无私」;不是「独占」。
爱,是「保护」,不是「侮辱」。
爱,是「照顾」;不是「毁害」。
爱,是「支持」;不是「相欺」。
爱,是「互益」;不是「损失」。
爱,是「光明」;不是「失明」。
爱,是「清净」;不是「烦恼」。
爱,是「快乐」;不是「悲伤」。

爱,是心中之宝,是至尊贵,最高尚。
爱,是至公平,最殊胜。
爱,是正心、不变。
爱,是慈悲,也是真实的佛德。

佛德,才是「真实能拥有的爱」;若无佛德,则爱是虚,非是实。

虚爱必生毁害,必招灾劫之苦;「真正的爱」才会达到真正永远的成功,得到一切人的敬重。
发布者:无畏上师

红番茄儿2022-09-16 10:44:14 发布在 未知学院
如何消灾化劫


有一天,佛堂有一位陈同修想去某地的承天宫拜拜,要人载他去。基于平时即十分敬奉神佛,就很乐意地答应。

到了承天宫,已是晚上八点半,苏府王爷的威神已经开始降坛附身,问事救世。这时,发现在乩童的后面跪着一位中年妇女,头低低地,似乎在掉眼泪,很悲伤地祈求什么。可是王爷托示的旨意,却没有理会她的意思,自顾着在办祂的事。

照理,像这种十分悲伤的信女,必有十分重大的灾难,王爷大都会先为降乩处理。但今晚似乎有点反常,令人心中疑惑不解。就请教旁边一位长者,长者说:「这位信女从台湾的高雄来。因为二个小孩遇上大灾难,一个癌症末期,一个车祸变植物人,听说苏府王爷刚开基救世,十分灵感,所以不远千里来祈求。已经来二次了,王爷都未理她,我们也不知何因」。

王爷的威灵一直在沙盘上处理信众的问题。直到十一点半,所有的问题已处理完毕,突然回头,并且大异平常地开口说话。这尊王爷平常是没有显灵开金口的。一般的神明若要降坛开口说话,得请有天令。今晚突然开口说话,这是十分异于常轨的。王爷很严肃地告诉这位信女说:小信女,妳请起来。妳家中所遭遇到的灾难,是「前生所造的恶业而所招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天理」。由于妳家的灾劫过于严重,绝不是本神用三支清香向  佛祖祈求就能化解的。如是这样,「因果何有公平,业债主的心何能平?何能吞下怨气」?「部分因果业力所生的灾劫之所以可以化解,是因为此人此生有大改善,大忏悔;并行有大功德,礼敬供养神佛之故」。

妳不用再求本神,妳速回去,先向  佛祖忏悔宿世的业罪,再努力行善造德。假若妳们家过去曾造十分的业罪,妳们至少要做出七分或八分的功德;不足的二分、三分,本神自会代妳向业债主求情。妳不用再来求我。妳在任何地方所做的功德,本神都看得十分清楚。一切业罪我也十分清楚。只要功德足够,自然无事!

说完王爷就退驾了。这位信女回去后就誓愿努力行德积善,二年后果然传来好消息在王爷的圣诞纪念日,全家来答谢。

古德说:「人若不照天理,天就不照甲子」。意谓人若做出违背天理之事,上天就降下大灾劫。台湾的台南市城隍庙门口有一副对联如此写:

行功立德见我不拜何妨
行凶作恶烧香拜佛何益

意谓:人只要有善心、善德,一切神佛自然庇佑。若是罪恶滔天又不知忏改,整天念佛、拜佛、念咒、念经何用?因此,可知天地之中,德为至贵,可以消灾,可以生福。愿所有的人,能体悟天地间的这一点公平公正的妙理,洗心革面,真正修出善心善德,邀天之赐福,平安如意!
发布者:无畏上师


红番茄儿2022-09-20 15:42:20 发布在 未知学院
佛法是依真实了义而不是依文解义

一、一切义理,实证方知
有一则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一小弟弟请问:「小妹,何谓『待人接物』?」
她想了想就「依文解义」的说:「等待客人来到,把礼物收下即是」。待人:就是等待人来;接物:即是接下东西物品。

另则故事:一位在都市里长大的小姐,初次来到乡村的农场时,好奇的询问道:「这地方所饲养的牛为何都没长角呢」?农人灵机答到:「没角的牛有很多种情况:有的一出生就先天没长角:有的是被人锯掉了。但是,方才你所指的是一匹马呀」?对于不熟悉的事理,甚至不认识的事物,当然难以分辨其种类性质,和真伪正误的情境。
这意味着修学佛法的人,对于经书中所含藏的真理妙义,宜特别要发心去实修,而后期能悟澈!因为经书中的经文名相,大都是「术语行话」和「专用名相」。绝不可「依文解义」,否则必然与佛结冤;离佛地佛境愈来愈远,永远拘限在心地门外的文字阵中,甚至落入了文字障,文字相里,完全都摸不着边际了。

二、人有气、经书更有「幽微之义」
过去有一眼目盲瞎的人,生活处世,全赖其灵敏异常的嗅觉。他所瞎猜的事物,精准无比,毫无误差。一日,逢一饱读诗书的才子,特别想戏弄于他,手拿一本「西厢记」问他是何物?瞎者早已胸有成竹,因此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是西厢记」。

读书才子心想纳闷不知他何以知道,盲者说:「因为这书闻起来颇有胭脂粉味」。接着又拿起三国志一书,依然得到斩钉截铁的答案。理由是「剑气很重」!才子心尤未甘,拿起自己的文章,盲者依然明白快地说出:「这是你的文章」。于是很是怀疑的问道:「从何得知呢」?瞎者毫不客气地回言:「因为:狗屁味太重」!

可知书要能得其「言外之义,幽微之理」,唯有在修行上明心见性具足圆满的智慧,方能解释出经中的真实妙义,进而对三藏经典中,八万四千的「专用术语有所豁然贯通」。

一般说来小乘的经文,是指浅而易懂,适合初机的缘众去了解,进而信受修持的经典。大乘的经典,则指契机于大发心,广誓愿的行者,若欲成就佛道,宜大精进,修证大乘经典中的圆满大行。「因为根器因缘和福慧条件不一,所以才有大、小乘之别」。

三、大小乘之别在于实证,不在于义理。
可知于此乘即表「乘载之意」:喻义着所能渡化、救拔的圣事大任。因此大乘是菩萨在自利利他上所修的圆满大行,义谛玄远。小乘是声闻为求自己轻安解脱,所学的悟空之理,义谛较为浅近。

然而在佛门中的三经:八大人觉经、佛遗教经、四十二章经一般将它们列入最简易的小乘经典。但是文体字义虽然简明摄要,一般修为的人,却也难以悟证贯通。

原由何在?「无有内证的修持之故」。可知一切经典,无分大小乘,除非早已修证成圆满境界,否则每一部都难以真实贯通。试问平时如果只口读吟诵当然简单容易,若是论及修持其中的一章而深悟真知,便困障重重。由此可知大乘与小乘的真实分别不在于字义的难易,而在于「发心愿力与功德行持的大小」。

有些行者以经书的类别来论大小乘。若依真实心要法门,则当以内在修为的深浅来区分上下,以智慧实证的道力境界来分大小。因此,经书之含义妙藏并无大小之分,完全是一真佛性所流露的甘露。
佛门一切经中的妙义真理,绝非是「记闻背诵念经之学」,更非为向外求玄而可得知;三藏十二部经悉皆不离「心性法门」,总需实修实证,亲自经历经行,方能真正揭露『专用名相』之表义,识破『术语行话』所寓示之真理,唯能明心见性,修为真禅内印其所妙演的法义与自在无碍的慈示,方堪得真实的了义!
注:
依文解义:直接照字面上去解释出表面的意思
依文了义:密解出文字中表达的实相真正道理
发布者:无畏上师

红番茄儿2022-09-20 15:45:32 发布在 未知学院
听经、持咒如何得其功德
一切经文咒语均含藏无量的功德
世界各地都有布教的道场,以教化有缘的信众以行善造德。这实在是十分吉祥善好的事,也是各地众生的福份。
今天大家有缘前来研究修持佛法,甚是可喜;然而在修学当中,有人固然立即准此法义确实去行德;有人则空挂学佛之名,徒研佛理,未去行德;有人甚至与佛德大相违背,不精进、不努力,不把握时间,致旷费时日,坐失人生宝贵良机。

总之,众生因「教门、生活、个性之不同,所修得的德行心性、福份也各不同」。而若有心对佛门去钻研、修持,宜对「佛经此法宝深入去研究」。因为一切佛门,唯有有经之教最为珍贵。经中的字字句句莫不含藏无量智慧、功德,都是无上的至宝。如能将经中的一句一行或一篇一章、一书一册来研究、来行持得清楚周至,实在就是无量无边的福份。

除此经文,佛门另有咒语、真言可持诵。咒语来至法身佛的功德,因此咒必须由历代有具德传承的  上师予以传授,并说明咒之用法与功德,持诵之后才能感生威神功德福份。

二、经有「了义之说明」,咒有「显明其功德」,方能生发功德力
目前有很多学佛的人,得到佛的咒语、密法,这是经很多劫修持所招来的,因此值得不断地持诵。然而若是无有 上师的传授,只是学自书上所记载的,就如同得到一件不明物体,无人教导使用方法一般。虽然此物有万种的用处,必然是无法运用。若能经人教导其用处、功德与使用的方法,其所发出的效用与前者相较,自有天渊之别。所以无论经文、咒语,均宜有  上师教导。

唯有经过教授、说明才能得到其中的功德。因此若有具德之师予以教授指导,皆是「宿世所修来的福」。希望大家能把握,并且藉用我们还活着之时;尚能念诵、阅读之时,依照经中的真义去修行;按照咒中之功德去实行,并将经文的真义,咒中的功德说给别人听,则一切功德福份要得到,必如反掌折枝之易;而且光是如此,就可以消除万劫之万罪。

若是不知道咒的功德,持咒就不会有功德。并非有人告诉你说:「持诵某咒的功德很大」!就已经知道某咒的功德,不是的!而是要告诉你,为何持诵此咒有如此大的功德。好比:以持诵六字大明咒而言,若光告诉你:「持诵六字大明咒,功德无穷无尽,可以消除万劫之罪」。持诵之后效果必然很少,更不可能消罪;反而要说出六字大明咒是渡六道无明之咒;并说出为何可以渡化六道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要有大悲心、大悲音、大悲行之故。「如此听受、并去实行之后」,方可以化消万劫以来的罪业。将咒的功德说明得愈清楚,所得到的功德愈大。得到十分的清楚,就有十分的功德。得到二分的清楚,就有二分的功德。完全不知咒语功德及生发的原因,就了无功德,如同白念的一般。

任何咒,只有明师才可以说出其中的功德。任何经句,也只有明师才可以解说了义。对经文咒语有「了义的了解与实行」,功德才会无穷无尽。反之所听的经不了义;所诵的咒不明其功德,则一切经文、咒语如同死文字,如同干枯的河水,无法启蒙开智;无法指破生死,自然也是难有功德可言。
发布者:无畏上师


红番茄儿2022-09-20 15:47:52 发布在 未知学院
地狱存在的说法

社会一般人往往误认地狱之说法,仅是平常劝世,无甚深义。鲜能积极地肯定地狱的实质意义与确实价值,甚至有些人,不信因果之理,反生谤言:「地狱之说法乃是迷信惑人的邪说」,不相信古圣先贤所流传的慈悲真理与地狱的事实。殊不知地狱之事相实具甚深微妙的道理。

考诸古今教派,皆有天堂地狱的说法。而在佛教经典中,记有六道轮回之说,其中更有所谓八大地狱、八寒地狱、十六游增地狱、十六小地狱、十八地狱、一百卅六地狱之别,地狱之数百千无量,各各差别。

依据地藏本愿经中所言,凡能到地狱之所,「若非威神之力;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可是世上真正修行有成的圣众,确真有实际的威神之力能来往自如于地狱,此等不可思议神通境界,又岂是一般凡夫世人,所深能体悟明白的呢?再则若是业力罪障深重,沦堕地狱,自明白地狱的真相,然又何能回到阳世,证明地狱之存在呢?由此之故,可知地狱之说法,之所以为世人所疑惑,实其来有自。

事实上,暂不论有无地狱之存在,于现实社会就有所谓的「人间炼狱」之现象。法华经云:「地狱乃无有喜乐、无气味、无观无利」,盖世间人心,沉沦于喜、怒、哀、乐、爱、恶、欲之中交杂迷执,生、老、病、死,苦痛缠系,五阴炽盛、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诸苦楚煎迫熬蒸,在心境上饱受诸多痛苦的折腾;清楚地表现出地狱中各种刑具折磨的事实。

再者:人情反复,口蜜腹剑,其冰冷无情令人遇之如履霜蹈雪,如受地狱中冰寒冷冻刑具之痛的折磨。正值人们为欲火所煎熬时,火热疢疾,如焚如烈,似地狱中受赤烧铜柱刑具的炮烙。凡此,莫不因人们森罗万象之幻境妄心所显化,乃生出无量数之地狱苦楚。因此,『此地狱之地;意指自己的「心地」。狱乃指「自己的心地被烦恼、痛苦囚禁」也。』

诸佛菩萨一再劝勉诸善行信众:「心是一切罪福种子,一切功德皆从自己心地修成」,当心生慈善,喜舍大布施、修习净戒,则灵智之气,自然澄清上升。反之,若心起邪恶,贪爱执着,为五蕴尘劳所烦恼,则灵智之气,自然沉重下堕。是故,在此祈求十方诸圣大德,切莫令地狱之说法,沦为一般神教迷信惑众的手段。应广为倡导地狱之存在乃是由「心地而成」,劝化世人以修心养性为基址,行善积德,潜消业力,厚培成佛资粮。
发布者:无畏上师

红番茄儿2022-09-21 11:08:24 发布在 未知学院
五 逆 罪

佛经上记载犯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合和僧、出佛身血等,将沦入无间地狱,苦楚连连,无有出期。

其实,如此严害重大的业报,非是佛所制订,亦非是上天所降下;全是自己邪妄造作所招惹,而且在承受最残酷的刑罚中自然显现出来。

就杀父母罪而言,试观有情动物都会反哺报恩,感念父母亲的恩情,何况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岂能恣情忤逆,不但不知孝顺,反而还杀害父母?如此失人性、背天理的忤逆重罪,『直到他「良心」发现的那一天起,其自责自罚的不安情境,到底何时可了?何时可休?必定会一再浮现,辗转不停』。

就杀阿罗汉、破合和僧、出佛身血的罪业而言:一位成就的尊者如同光明之源,由于他已悟彻经义、法性光明,故能自觉觉他、自利利人,世世相传,成为普化十方广遍的光明种。

若将这一颗光明的来源,任加毁灭,令十方世界陷入一片黑暗,试问此业罪有多大?如何数计?

故妄造此五逆大罪,实在如同与三世一切众生结下不共载天之仇,只要稍一入静沉思,便知其将招惹甚大的报应与严重的苦果,何须求问于神佛?
发布者:无畏上师
红番茄儿2022-09-21 11:10:02 发布在 未知学院
上師传承之四种

在密宗当中,十分注重「传承」,只有拥有传承,才能传法,教法,皈依收徒。

所以所有的人在进入密宗修行时,宜十分注意自己的皈依 上师是否具有 上师的传承与资格的认定、认证。

一般而言,传承分为「文字传承、心意传承、声音传承、法界传承」等四种。一种密宗的行者,经多年的修学,于此教门的布坛、修法等方法一一熟练,经 上师的考验、观察过关,认为足以为人上师,可以传法,就「授予文字上的传承证书、法本,称为文字传承」。

弟子在 上师的调教下,的确曾确实地行徳,尤其行师之德,护师之教,尊师之训,有卓越的事迹;并经「考验,绝对坚定,不退初心」,致 上师在心意上十分欢喜地给予认定,他能具足 上师的传承地位,称为「心意传承」。

有的 上师虽有文字传承,但只要在接受传承后,德行有亏,上师心中实有不满,即失去心意传承与根本传承。唯有得到心意传承,在传法之时心中才笃实确定。无有根本心意传承的上师,只要一开示,一传法,都出自自己的意思,并未具足「传承的功德」,终究为本尊护法所摒弃。同时 上师的弟子,如对自己的 上师有微言、毁谤说是非者,则也失去 上师传法给弟子,修法持咒的传承力量。因此为弟子者,应当谨慎不犯因果。

一切密法都要有根本传承。而除了文字与心意传承之外,尚需有「声音的传承」,也就是来自根本 上师不断地,由衷地赞叹,宣称此弟子的德行,以表达根本上师欢喜承受的心声。同时,也要有来自教界,同门与弟子的赞叹,赞叹:某人的确不愧为某位 上师的根本弟子。某位 上师因此弟子而荣耀起来;某位弟子的确将他的 上师的交待、指示、期望均一一纳受,并一一完成,做到。这称为声音传承。

至于法界传承则是来自「法界的赞叹、承认、认定」。一般而言,一位根本 上师要传给一位弟子当 上师,得在「德行上接受法界神圣的监督」;所有法界的神圣都已欢喜认定此位弟子在身口意的德行上已经冰清玉洁,而且卓有事迹,人天共赞,一再催促其根本 上师授予传承,其根本 上师再授予传承证书。也就是:声音传承与法界传承在先,再得心意传承,最后才得到文字传承。则得此传承的弟子,才能承佛慧命,续佛法脉,利益众生,师范人天。

总之,要得到根本 上师非常欢喜,非常诚意的根本传承,其根据必须有「德」,只有有德能为上师办事,上师才会非常的感动,非常的珍爱,而将传承的心意交给此弟子。并不是弟子凭自己的力量,仗恃某种权谋而得。所有欲得传承的弟子要考虑好,并且要行事镇静、稳重;「自始至终,以德为依归」。不可一时胡涂、大意,自己走自己的路,否则以后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

注:世人时常误解「上师」一词之义,认为此「上」比佛还大,还要贡高。因此在不明道理以及了解的情况之下,而任意多加毁谤,实是造业造罪,因果甚重也。

其实「上师」的意思是指:能够当师父的资格与认定,是由他「上面的师」来给于的,才能当「师父」,也因此才称为「上师」。所以上 师的上面有 上师,上面的上面也称 上师,上推到释迦牟尼佛,代代相传一脉相连不曾间断,这样称为「传承上师」。也就是这个 上师的「上」字是指上面传下来的意思,而不是指比佛还更上更尊贵的说法。如果上面的师没有认定与传承法脉,则都不能当师来指导大家以及皈依收徒,所以就不能称为 上师。

另外,上师也是指「以德为上之师的人」。也就是 上师自己的身行、口说、心想,所有一切全部都要「以德为上」,并来严戒自己不犯过失,同时利益一切有情,大慈大悲,这样就是「上师之义」。

以上请大众参考,同时了解 上师一词的由来,以及密宗弘法度众之「严谨的态度」。
发布者:无畏上师

红番茄儿2022-09-21 11:12:23 发布在 未知学院
团体修持和独自修持之差异

一、勇士空行护法的法益
在佛法修持上有「勇士」、「空行」和「护法」的专用名词。
何谓勇士、空行、护法?简易而言:护法就是「专门护持我们精进修行的人」;空行是指对「我们的修持不断地关照、鼓励,希望我们能了达空性、空理、空慧的人」;而且其修行的心性功夫很好,足以当我们的榜样。而勇士是指「勇于勇敢地指正我们的错误与习气毛病不改的人」。哪怕是指正后,会引起我们的不悦,也会发心来告诫一番。因为「深怕我们造业造罪后」,将来会堕入三恶道而慈悲成全。因此在修行的团体中一定要有勇士、空行和护法圣众,「而且拥有越多勇士空行护法,我们就福报越大」。

二、参加共修的好处
若是与很多善信的人共修相处,有一部份的人对我们「护持、护助」;有一部份的人「从旁鼓励」;有一部份的人对我们的所作所为「心生欢喜,予以赞叹或督促以及赞助」,如此能够帮助我们精进于修学佛法,「这是团体共修的好处」。

如果坚持自己一个人在家中修持,环境的确是很安静;但是「外来的助力和相互鼓励的因缘却也相对地减少」。

所谓「见贤思齐」,人都需要有好榜样供学习。「看到好榜样才能激发自己内在的潜力和发心」。这些好榜样有人志在勤修内性的清净;有人用功在经义的研究;有人发心进行诸种善行布施的功德,种种因缘的示现,对我们而言,自然会生出一种兴趣与信心,进而发心效仿,同时鼓励人更进一步来学佛,追求佛法。

是故,「团体修持一般而言有很大的影响力量」。虽然依实相法来说,道力的增进确实全凭自己的力量来经行,求证,但是自己专修的力量,若是无有团体以为激发,那精进的力量就容易丧失。个人在家修持,虽有寂静独处的好处,却「欠缺同修激励、互助的力量」;只有在团体中修持,才能得到多方面宽广性的助力。古今以来,有很多圣者借着团体中修持的护助的因缘,而得证修行的成果。

三、修持佛法有何殊胜之处
论及修持佛法到底有什么殊胜功德,这就如同在问我们每一个人吃了各种的水果,各种的食物到底有什么营养。一般而言只要进食东西,自然就能得到所吃东西的营养成分;但是吃东西应该也要特别注意选择。我们所吃的东西,到底是对我们身体健康上有滋补呢?或是对我们生命有相克、损害呢?应了了分明才是。

同理,真修佛德,即可得到佛的功德力量。凡夫的力量自是单薄,无法如大势至菩萨般的无畏勇猛,所能做的要事也十分的有限。而只要在心灵上信仰佛,即可得到佛的无上功德力量。如何得到具足的力量,但看修学佛法的人用心几分,如同吃东西是否能完全得到其中的养分,得看胃肠的消化吸收能力如何。

如果我们只知学习世法,经常与没有修养、没有理智的人,是是非非的人相处,自然而然会深受其影响,所得到的自然都是一些没有用、如秽物一般的东西,试想集聚没有用的东西于一身,这到底对我们又有什么利益可言呢?若能早日学得佛的慈悲功德心,就能像佛一般,拥有无上的智慧,成就如佛一般的无上尊贵。所以,修学佛法的功德,就像身躯得到无上营养的补给,得到最高单位营养的滋补,能随时护助我们的身心得到自在健康,和无上的快乐。
发布者:无畏上师


红番茄儿2022-09-22 10:55:57 发布在 未知学院
十恶业的因果报应

【身业】:杀生、偷盗、邪淫。【口业】: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意业】:贪欲、瞋恚、邪见等称为十恶业。

据华严经所云,一切所有众生,在前世所做的十恶业,当然会感受恶鬼,畜生、地狱,三恶道报应;等受苦尽后,于人间转生为人。但余业未尽,虽生为人,每一恶业仍需受二种果报,名为十恶业报。

【杀生罪】
一、短命报—年轻(未60岁)就夭折而亡,或遭横祸死亡,难以善终。

二、多病报—虽为人,但身虚体弱,常为病疾所缠,医药罔效,救治无门,苦不堪言。

【偷盗罪】
一、贫穷报—虽生为人,但无财富,终身劳苦,伸手无援,生活困顿。

二、强财报—有钱则众人要分:除了债主要讨;部分是小偷要偷的;另一部份则是浪荡子要耗损的;再是天灾地变中要毁灭的;生活不得安稳自在,谋事不得如意顺利。精神痛苦,常处不安。

【邪淫罪】
一、夫妻不和—娶妻失节,嫁夫不忠。或另寻新欢,暗结旧识,不守本道,常闹家变。

二、不能得到如意的眷属—眷属中不能和睦,常生事端;牵扯己身,忧心劳神,难得安稳。

【妄语罪】
一、多被毁谤—样样受人毁谤,常被人当为谈论是非长短的话柄。
二、被他所诳—多受他人欺骗、攻击等。

【两舌罪】
一、眷属乖离—眷属间意见不合,各持立场,各执己见,互相攻讦,毫不相让。

二、亲人致恶—生逢坏亲属,常遭欺瞒、蒙骗、夺取、陷害,甚至损财害命,视同仇敌。

【恶口罪】
一、常闻恶声—耳闻尽是些逆耳,凶恶之言,扰乱心神。

二、言多诤讼—所遇尽是自私之人,不得良友。与之谈论,常遭攻讦、批判。

【绮语罪】
一、言无人信—身轻言微,正确的言辞常被认为戏言,当成笑柄,没人采信,甚至遭到诋毁。

二、语不明了—咬字不清,语音不正,别人听不清楚所说的话语,以及不明了语意。
【贪欲罪】
一、心不知足—日以继夜,奔波劳苦;若有所得,不分好坏,不断争取,虽心劳日拙,仍不歇止。

二、多欲不厌—心不餍足。再多的财富,永填不满贪求的心;再多的名利也不认为多,饱食至喉仍不觉饱。五欲熏心,贪求无餍,劳心劳神,至死为止。

【瞋恚罪】
一、常被他人求其长短—一生多事,常被要求各种的供给,麻烦不断,应付不了,永难填补阙漏。

二、常被他人之所恼害—常被他人以各种理由加罪于身,受诸冤狱,或遭逆害。恼害所逼,心不安定,常怀怖畏,生大苦恼。

【邪见罪】
一、生在邪见家庭—六亲眷属无一正见,行为怪异,思想偏激,贪着恶事,人见不敢与之相处。

二、其心险促—到处巴结,谄媚,求取利益,毫无人格可言,小人行为。

以上乃华严经所述,十恶之果报,提供诸信众参考,祈能于所见之因缘,大致明其因果,劝化世人,速造福德。盼有此问题之人能改,无患者不患;严守身心,持戒清净,是为学佛者首要之事也。
发布者:无畏上师
红番茄儿2022-09-22 10:59:13 发布在 未知学院
六道轮回的业因

人投生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已是十分的不足,何况是三恶道中?若不知不觉造下三恶道的罪业,而且不知求解脱,死后必在三恶道中受苦无尽。

一、【饿鬼道的业因】
「悭贪不舍,不知满足,从未布施喜舍利益以济人;从未谦让利益以容人」。造这样的罪业,或与这样的人相处,就会造下饿鬼道的罪业。悭:一文不舍。贪:不知满足。

二、【畜生道的罪业】
「行事违背天理与人伦道德,为名利是务;伤害人情义理,不知人情义理」。无论如何帮助他,只要一不高兴,马上翻脸无情,反叛忤逆;丈夫背叛太太,太太背叛丈夫;弟子背叛师父;同修背叛同修;兄弟背叛兄弟,一点也不讲人情道义。如此兽心兽性的人,就是造下畜生道业罪的人。

三、【地狱道的业因】
「绝情绝义,忤逆师长、恩人,无所不用其极,下手毫无留情,这种人就是造下地狱罪的人」。若是有人性的人,就是要伤害一个人,一见是自己的同修、兄弟、六亲、师长,马上会放过他。等到人性一失,则越是同修兄弟,越是六亲师长,下手越是重。

若有人问他:「他不是你的老师吗?他不是曾有恩于你吗?就是他有什么错,身为受恩之人,也不该如此说自己的老师,说自己的恩人。」他马上答:「我就是当他的学生,曾受他的恩情,来说他的不是,人家才会相信啊!而且什么老师不老师,恩人不恩人;任何人犯了我,阻碍了我的发展,都得倒下!」

这种话只要一听,就全身冰凉,不寒而栗。这种人在争夺利益,不依公平的原则,完全以野心、野蛮为手段。反正他要争夺就是了,不达目的绝不终止,绝对不讲理。这种令人寒心的,就是「寒冰地狱」的罪业。这种人若是常与之相处,也会受到影响。

四、【阿修罗道的业因】
阿修罗道,就是只要有个什么事,就要与人拼,就要与人撕杀,一点也不给人占便宜;一点也不谦退、示弱。而且个性暴躁,动不动就要生气。

五、【人道的业因】
人道的业情业识,只要观察六亲眷属、邻居、大哥小妹,即可知道人类的社会是如何地贪心执着;如何地偏见自专;如何地嫉妒怀疑。面对名利,虽然行事公平,却竞争到底,所以永远没有平安的日子,非常难以得到安然自在。

六、【天道的业因】
在天道的欲界天分为: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六重天恍惚一看,以为十分的好,其实非常的可怕,因为身在天道的人,知识都超人一等;专门运用知识、奸巧、奸诈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怎会不可怕呢?
人只要「拥有理智不再造业造罪」,才能减少六道的痛苦与悲哀;因为人若有理智,自己就可以自如因应,避免造罪受苦;也能知人善恶,预先予以趋避。

所以,当把握此生「珍贵的人身」,跟随「明师善智」,学习解脱六道轮回的方法。修行就是要去修,没有这些「六道的业因」,才能免于生生世世的痛苦悲哀,更不必再受到轮回的报应与苦磨,也才能解脱六道轮回,住于极乐世界。
发布者:无畏上师
红番茄儿2022-09-22 11:00:44 发布在 未知学院
夫妻是互相照顾包容而非管制欺负

夫妻之缘乃百千年所修得,何能不珍惜?

静观,在这茫茫的人海中,男女组成之家庭难以数计。夫妻两人的结合意味着;「冥冥之中的宿缘牵连」,男女双方才甘愿成家立业,共体结合以开创人生;诚如古徳所言:「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由此俗话可知:在三际因果的历程中,夫妻之宿缘,乃久劫累世集聚因缘而来;并非短暂期间的结缘而随时随地成婚成亲的。

试想平日生活中,常人之相处,想要在碰面之时,互相行个礼,打个招呼,问声〝早〞〝好〞,已非易事,都需恰逢机缘才行。若是要人帮上一忙,更得有相当的投缘方可成事。
因而,在这芸芸的众生中,想成为夫妻,日日相处相聚,情浓意合,相亲相爱,何能是普通因缘所成?

试看相处和好的夫妻,如玉佩之成双成对;如琴瑟之相应相和,无论历经多少风霜;尝尽多少苦楚,受到诸种困阨、灾劫,面对一切伤情之苦逼,无情之折磨,仍然含苦忍辛,任劳任怨,相互体谅,和谐共进,以期一一克服,穿越关山。

彼此之间,即使对方因病在身,或身心疲厌,也鲜少互相争执、计较,一向视对方为心中之宝,维护牵手到老,同甘共苦,诚心相与的家庭幸福,直至白首偕老,也无怨无悔!

如此鸾凤和鸣之夫妻,无论是夫妻之奔劳办事;或妻为夫之体贴服侍,无论忍受什么苦、吃尽一切亏,都是了无二心,心甘情愿的奉献、纳受;完全视为理所当然的服务,互亲互敬、夫唱妇随,且将一切成事归功于对方,从不居功。

在言语对答中:更是轻声细语,语柔音雅;纵使对方触犯过失,也总是慈心地善劝善化,百般殷懃地警醒提示,绝不动辄粗言鲁语,恶口骂。一生当中更从未在儿女或众人之前,说过一句对方的不是,彻底守住夫妇相敬如宾之浄德。
在交接的态度上:始终亲切温柔,低心客气,纵逢违逆境,也总是无怨无悔地护持到底,从无烦燥或不满的态度。朝夕相处如侍帝王,谦恭有礼。一切美食佳肴必先承让对方先行享用,如供神佛一般敬重不离。

如是体贴恩爱,如胶似漆的深情厚缘,在这世上恐怕只有夫妻两人,方能体会其中的酸甘苦辛咸的滋味感受。试想世上纵有再殊好的机缘,也难有如此的情境。

如此深情厚义的因缘之创造,见面可知:应该是非常特别;历经十分长久时间的互相照顾、祈愿所组合、配对而成的。

是以这种「特殊的缘分」,夫妻的因缘而观而论,「理当出自衷心地珍惜关照」,「满怀慈心地保护对方的福份、智慧,以护成圆满和合的幸福因缘」,何能仅在表面上虚伪应付,相欺相瞒欺负;或仗权倚势地管制、辱骂、欺凌对方呢?使善缘不成;恶缘一生,致使累世相报!
发布者:无畏上师
红番茄儿2022-09-23 10:50:05 发布在 未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