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先看置顶】什么是中医药核心价值观?

楼主:正常出入 字数:70669字 评论数:12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不与人争高低,不遇事论高下。



正常出入2021-12-16 10:25:00 发布在 中医
知识系统与生活系统

我们的大脑可以简单的分成2个系统,系统一与系统二。

系统一即生活经历的本能系统,简称生活系统,是动物脑主宰着的自动化系统,我们的所有日常生活经历就是发生在这个系统的。

系统二就是知识系统,我们从小到大在学校学习知识的时候,就是在训练系统二,我们在读书,读文章的时候,也都是停留在这个系统,它对应我们大脑里面的前额叶,它具有理性逻辑推导的能力。

正常情绪下,这两个系统是独立的,你要么生活在知识系统里面,要么生活在生活系统里面。

因此,作用于系统一的知识是无法改变作用于系统一的生活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讲道理的时候头头是道,但是做的时候又是另一套。

说到做不到,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背后就是这个大脑原理,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学习把这两个系统隔离了,而没有作打通。

那么,如何才能说到做到?如何学习才能把知识点有效落地应用到生活之中?

一切起源于坚固的地基

这本质上对应我们的动物脑与前额叶,我在专栏中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对动物脑与前额叶之间的特征及关系的理解,是解决一切人类问题的关键,而我直到现在,还在不断的刷新这两者的认知,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所有停留在理性逻辑层面的前额叶的知识,是抵达不了动物脑层面的能量的,而能量却是这个世界万物演化的背后真正推动力量。

你要深刻的理解这个世界,就必须用心,只有心才能抵达所有现象层面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当我最近大量的活在心的世界时,我似乎全面进入一个新的人生境界!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 ,你要彻底明白人类的一切问题,彻底明白人性,一定要打通底层的东西,特别是在能量熵增定律的作用下,万物一系结构演化,最终导出人类以及目前的人类共同体的所有这些现象。

我们要突破任何深层东西的思索,一定离不开这些底层基础与思维,它是我们铺垫一些人生操作层面的底层基础。

就好比盖楼,你想盖多高的楼,你就要打多坚固的地基,你想成就大事业,你就首先得把这个基础打固了,否则你盖的大楼,要么盖不高,要么因为地基不稳定,随时有可能坍塌!

而一切的奥秘,就是基于动物脑的情绪,被我们表达为心,它实际上就是能量的化身。

正确的改变大脑的方法

这就是我重点研究的方向,我的所有学问,所有专栏最基本的定位就是要让知识点落地到生活里面。

在传统文化比如佛陀里面,有“闻思修”这样三个修行境界:

从听闻知识到思索知识,然后落地在生活里面践行,这个过程是符合大脑的原理的,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知识才能真正改变行为方式。

那么,我探究的重点就是,如何把知识系统与生活系统链接上?

答案就是我最近全面主张的每天打卡与反思。

但是这里容易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实践,实际上也是不成立的,我们平时所说的实践,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它是完全的实践,它纯粹的停留在生活这个系统里面,而没有链接到知识系统上。

边实践,边反思

这就是实践无效的原因,真正要有效的实践,是必须基于反思类的实践,边实践边反思。

因为反思就是在整顿实践的真实生活经历,而我们平时所说的学习,要么纯粹的停留在脱离实践的头脑层面的知识系统的学习,要么就是忙得完全没有停顿的实践。

没有经过反思的实践就好不断增加的家庭用品,当你不断的往家里增加东西的时候,你的家会越来越混乱,除非你对这些物品进行整理。

当你不停下来反思整理这些生活经历时,你的大脑里面的所有信息就是混乱的,正如你不断往家庭增加生活用品,但是又不去规划整理它们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反思,只有反思的时候,学习才是最高效的,因为知识点链接到了那些有情绪的生活经历上时,知识点的记忆度就会非常牢固。

因此,一个正确的反思方法,可以最有效的把知识系统与生活系统链接上。

而这一点正是我们的教育所缺乏的。

同时,这也是为什么如果一个人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然后又不去整顿他的大脑里面这些生活阅历,那么这些大量的生活经历,特别是那些同质化的类似的相干扰的经历,反而会使得我们的大脑极其低效率,甚至会导致混乱。

正如图书馆里的图书,如果所有的图书都是随便的扔进去,那么这个图书馆一定极其混乱,而我所提倡的反思,就相当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每一个生活经历发生的时候,对其进行编码,把它进行归类,总结,当我们能每天都进行反思的时候,我们大脑里面的经历就会越来越有条理。

同时,由于这些生活经历被知识点归类后,它相当于在大脑里面,生活经历的神经元生长出突触,链接到了知识点上,这样一来,当同类型的生活经历再次发生的时候,突触上的知识点也会被激活。

于是,当我们在生活里面本能发生时,我们瞬间就有了应对生活的知识与智慧。

正常出入2021-12-16 11:11:00 发布在 中医
正确的思考方法

爱因斯坦说,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用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实际上,如果你只是停留在字面来理解他的这句话,你一定会觉得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太没有水平了,这说明你没读懂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还有另外一个说法,他说他的所有一切科学成就,均自于他的直觉。而直觉就是感受现实层面能量的能力,感受本质的能力。

因此,真正正确的有效的正确的思考方法,不是停留在逻辑上的推导,我们平时读书学习看文章几乎都是停留在这个层面,这就是无效的错误的思考方法。

而最能准确表达这种直觉的思考方式,就是反思,它表达着这两个核心意思:

运用前额叶的逻辑推导;
整顿动物脑层面的生活经历,整顿情绪,甚至觉察背后的主导力量及规律。
因此,这里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思索与整顿那些发生在我们生活里面的,有情绪的真实的生活经历,而不是你平时在讲话的时候,涛涛不绝,真正有效的思考与反思,是一定能够觉知到情绪与力量的!

这才是正确的思考方法,而几乎99%的人,都停留在无效的错误的思考方式上。

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大成者的终极建议都是让你用心去感受世界,这就是背后的大脑原理,只有心才能觉察底层的能量,才能觉知情绪,以及到底情绪是如何控制着我们的一言一行的。

这正是我最近全面展开的打卡反思的道理所在,它的核心就在于我们所整顿的,一定是每天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自己的独特的生活经历,一定是这个层面的东西,而不是停留在没有情绪的逻辑上的推导。

但是我依旧发现,大部分的打卡的专栏用户,依旧没能理解这其中的奥秘,依旧没有用心去感受,而是停留在干巴巴的事件上,这就是无效打卡与无效反思。知识是工具,如果不用为考试,不用为工作,没有用或者不知如何使用,那知识对人而言只是负担而已。知道了就做,才能出真知,就等于释放大脑内存。而人是不需要保持谦虚的,事实上,只需要认识到知识海洋之广袤而自己所知不过沧海之一粟,就自然而然谦虚了,谦虚可以让大脑放松,自以为聪明也是负担。

正常出入2021-12-16 11:13:00 发布在 中医
我们现在就可以通过对科学的理论的不足进行拓展。从三维空间世界观拓展到多维空间世界观,就能解决中医的认识问题。因为人本身就是多维空间中存在的,病因应该从多维空间中去看。科学不光只有真伪,还有未知!中西医并重,中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比较妥当的嘛


正常出入2021-12-16 15:09:00 发布在 中医
道医六不治,道法十不传:一、不诚不敬者不治二、毁谤道医者不治三、不信道,不信因果者不治四、重财轻命者不治五、匪盗大恶、触犯刑律之人不治六、不听善劝、无心改过者不治。一、不忠不孝之人、不仁不义者不传二、执迷不误、言语轻狂、自以为是者不传三、不尊师重道,诽谤道者不传四、不敬师,不遵规守法者不传五、心存邪念、贪财轻命、图谋不轨之人不传六、见色心动,好淫乐娼者不传七、无诚心诚信,与道无缘之人不传八、不守秘密揭人隐私或泄露天机及道法者不传九、心怀私念,不懂舍得之道,想不劳而获之人不传十、仇恨心重、怒火攻心、脾气反常者不传。

正常出入2021-12-16 21:57:00 发布在 中医
那么,这个世间的事情,是不是就没有完美的东西呢?站在《道德经》的立场上,则不是这样的。老子认为,只要一个人能长久保持清静的状态,他才是最完美的。所以他说:“清静为天下正。”意思是说,一个人保持清静的状态对待万事万物,才是最正确的。这里的“天下”,意指“对待天下(万事万物)”。
也就是说,真正想要达到完美的状态,需要去契合大道。当你真正懂得了大道的规则,与大道浑然一体的时候,你就是最完美的人。来即是去,去即是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着文字相,但得其中意!很好很好很好啊时间是什么?忽然这样一问很多人可以会愣一下,这么个熟视无睹的东西一下子还真不好怎么解释,可能会禁不住指指墙上挂着的那面针表。时间的通常解释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变化过程的一个参数。每个人天天都要跟时间打交道,还有什么需要重新认识的?其实不然,很多人也许活了一辈子也没搞清楚时间深层次的意义。参考上面对时间的定义,时间是人为定义的,离开物质这个主体来谈时间是没有意义的,同样离开时间来谈物质也是片面的,因为物质一直处于运动变化中。所以当你对时间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后对人生发生的事情会有更深的领悟。用长远的目标看待我们所做的一切
内心强大的人往往是拥有长远目标的人。提及到一个人要学会做“半长期”的事情,意思是我们现在选择所做的事情都是为未来筹备的,对未来将有巨大的帮助。
阅读是如此,我们所学习的一切都将在未来有所体现。但是我们不能说今天我们学习了,明天就能奏效,这需要一个过程,人生中很多事情都是半长期主义决定我们的未来。
健身运动也是如此,我们今天不健身对身体没有多大影响,但是天天不健身慢慢身体机能就会退化。如果我们天天坚持运动,我们的身体就会越来越好。
在人生路上,一定要记得做半长期主义的事情,坚持好的习惯,多为自己的未来多做谋划,我们才会未雨绸缪,遇到更好的机会。

正常出入2021-12-16 22:14:00 发布在 中医
那么,这个世间的事情,是不是就没有完美的东西呢?站在《道德经》的立场上,则不是这样的。老子认为,只要一个人能长久保持清静的状态,他才是最完美的。所以他说:“清静为天下正。”意思是说,一个人保持清静的状态对待万事万物,才是最正确的。这里的“天下”,意指“对待天下(万事万物)”。
也就是说,真正想要达到完美的状态,需要去契合大道。当你真正懂得了大道的规则,与大道浑然一体的时候,你就是最完美的人。来即是去,去即是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着文字相,但得其中意!很好很好很好啊时间是什么?忽然这样一问很多人可以会愣一下,这么个熟视无睹的东西一下子还真不好怎么解释,可能会禁不住指指墙上挂着的那面针表。时间的通常解释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变化过程的一个参数。每个人天天都要跟时间打交道,还有什么需要重新认识的?其实不然,很多人也许活了一辈子也没搞清楚时间深层次的意义。参考上面对时间的定义,时间是人为定义的,离开物质这个主体来谈时间是没有意义的,同样离开时间来谈物质也是片面的,因为物质一直处于运动变化中。所以当你对时间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后对人生发生的事情会有更深的领悟。用长远的目标看待我们所做的一切
内心强大的人往往是拥有长远目标的人。提及到一个人要学会做“半长期”的事情,意思是我们现在选择所做的事情都是为未来筹备的,对未来将有巨大的帮助。
阅读是如此,我们所学习的一切都将在未来有所体现。但是我们不能说今天我们学习了,明天就能奏效,这需要一个过程,人生中很多事情都是半长期主义决定我们的未来。
健身运动也是如此,我们今天不健身对身体没有多大影响,但是天天不健身慢慢身体机能就会退化。如果我们天天坚持运动,我们的身体就会越来越好。
在人生路上,一定要记得做半长期主义的事情,坚持好的习惯,多为自己的未来多做谋划,我们才会未雨绸缪,遇到更好的机会。不活在别人的嘴里,也不活在别人的眼里,活出自己,敢于面对一切,改变一切!中医药文化和中国文化一体两用,以述为作,我无知矣中国文化中的人生最高修养
中国文化对于人生最高修养的一个原则是:乐天知命。乐天,就是知道宇宙的法则,合乎自然;知命就是也知道生命的道理,生命的真谛,乃至自己的生命价值。你活在别人的心中才是有价值

正常出入2021-12-16 22:27:00 发布在 中医
中医学是用化学方法和物理等方法来进行治病的,前者形成中药学,后者形成经络学!在研究中医的现状中,我感到由于人们对中医学的认识误解,加上中医学知识体系自身的表述存在一些缺陷,人们对中医学的认识和评价存在一些误区和混乱,严重影响了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也令人十分担心。

正常出入2021-12-16 22:31:00 发布在 中医
为进一步提高学习研究中医学水平
开展专题研究
如:
1、中医学“望闻问切”中关键特征指标体系的研究。
2、中医遥诊的研究,即医生和病人相距遥远时,中医师对病人状态的判断。
3、中医脉诊特效性研究。
4、中药煎药方法的改进研究。
5、中药之间相克相助作用的利用和回避研究。
6、人体各个脏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人体各个脏腑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单线关系,而是每一个器官都与其他器官都存在互相影响的网络关系。
7、中医学中人体中脏腑结构和人体解剖学之间的差别。研究发现中医学脏腑结构关系是活人脏腑关系,解剖学是死人的人体结构学。对治病来说,中医学脏腑学说更具有应用价值。如中医学说肾除了净化血液外,还管大小便,骨,骨髓,脑髓,生殖系统等等,在实际临床中,通过补肾确实可以医治这些部位的疾病。
8、中医学中“气”的本质研究。西医说,人体血液循环靠心脏;中医说,血液在人体内流动是靠“气”在推动,何者对?经过研究后,我认为中医是对的,在西医血液循环理论,心脏把动脉血打出来可能还有点道理,但静脉血靠什么力量回到心脏呢?何况心脏本身运动的动力,也是靠“气”实现。显然,中医学中所讲的“气”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内在能量”,这种能量不但存在于动物,而且还存在于植物。几十米高的大树,它并没有心脏,它能把它体内的汁液,克服地球引力,达到树尖,它靠什么力量把它的血液(即汁)输送到树尖和其他部位呢?我认为,也是靠它的“气”。
9、人体经络系统的本质及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10、中医学中证和病的互相关系的研究等等。

正常出入2021-12-16 22:32:00 发布在 中医
人体是一个具有极为强大的自动控制和自我恢复能力的系统。
人体具有七个层次的结构,各层次结构之间协调配合的平衡。人体生命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运动形式的互相交换,互相配合协调的平衡,人体在生命过程中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心理情感之间交流的平衡……
这些人体生命过程中极其复杂的协调和平衡的控制,都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控制任务。
人为什么会得病,主要就是人体内这种平衡状态出现了失衡。人体是一个生物体,任何生物体,面对周围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系统失衡时,在一定范围内都具有自动调节和恢复本身系统的平衡的能力。只有当造成失衡的外力远远大于人体自动调节控制能力时,人才会得病。
人体自动控制、自动恢复系统,实际上存在两个层次的控制指挥系统:第一个是经络系统,第二个是神经系统。
经络控制指挥系统是一切生物的共存基础调控系统,神经系统是在经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于动物生存的调控系统,现代科学一些人不承认经络系统的发现是几亿中国人经过几千年的实验结果,而把它看成一种假设理论,他们不承认人体经络系统的存在,千方百计地从人体内部、从解剖学角度寻找经络系统。
所以近30年有人按经络路线研究发现,经络具有低阻抗、高频振动特性,于是他们认为他们首先发现了经络系统,这是不对的。他们只是证明了经络系统具有某种物理特性,而不是证明了经络系统是否存在。经络系统实际上早已经过几千年的实验证实它的存在。其实,我认为要认识经络系统的存在,只要人们研究思考一个问题,就会有感受,即一棵大树,它不应该有神经系统吧?但是它的复杂生命过程,也存在极其复杂的调控任务的,它又是用什么来调控自己的生命过程呢?我想,应该是靠它体内存在的经络系统吧!

正常出入2021-12-16 22:32:00 发布在 中医
中医学不但是现代化的,甚至在以下几个方面远远是超前的:
01 建立了复杂体系人体外观特征参数与人体系统内部状态信息之间的关系。人们通过观察人体外观特征参数可以直接推断系统的状态情况,为人体健康状态的诊断、寻找人体内在病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02 利用人类生存的周围环境中所存在的天然物质,经过上千年的生命试验,选出了几千种天然物质组成了一个完备的、用化学方法从人体内部治疗疾病的中药体系。
03 利用物理方法,经过上千年的人体试验,发现和建立了一个人体经络体系,开辟一个完整的用物理方法从人体外部治疗疾病的经络刺激体系。
04 通过调节人体内部器官之间的气血平衡关系,纠正人体内部器官之间气血失衡,达到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恢复人体健康的医学理论体系。
从上述可知,中医学不但是人体现代医学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实践增加,会越来越证明,中医学必将成为人体现代医学的主流学派。
我们讲中医学符合科学,甚至某些方面是超前的,那么中医学是不是没有问题,已达医学顶峰,不要再向前发展呢?当然不是,经过十年中医学习,我觉得中医学发展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正常出入2021-12-16 22:33:00 发布在 中医
综合的方法,当人们面对一个极复杂的体系,无法直接观察了解其内部情况时,人们往往先从观察体系的种种外在表现入手,大量收集积累体系的外在表现特征,然后将它们分类归纳综合,以达到了解体系内部的信息和内在运动规律,这就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医学研究人体的方法。
中医学家通过“望闻问切”(现代医院出现的许多检测化验手段,只是望闻问切的延伸)观测收集人体生命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外在表现(即所谓“证”),然后将这些表现进行分类归纳,综合分析,将这些外在表现与人体生命过程中内部五脏六腑的运动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状态联系起来,与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状态联系起来,与人体内部心理活动联系,与人体内部寒热状态联系起来。
由于人体是一个多参数、非线性的、模糊的复杂体系,这种体系生命健康状态是不能用单一参数做为人体整个生命状态的判断指标,而必须用多个指标体系来描述人体生命状态。中医学的人体病因学主要用以下指标体系,即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状态,内部五脏六腑运行状态和它们之间的协调状态,内部寒热平衡状态,内部精神心理状态(即七情六欲)。只有通过望闻问切,全面收集病人外部生命特征(即证),再由这些外部特征判断病人体内上述情况,诊断出病人得病的内在原因(是本,而不是标),然后针对这种病因,采用化学或物理或生物或心理的方法或者几种方法并用,对疾病进行治疗。中医也是门综合性的科学,不过需要用现代科技创新加以改进,整理,提高效率!

正常出入2021-12-16 22:34:00 发布在 中医
第一、关于巨量的中医学知识与个人知识处理能力的矛盾问题。
花费了几千年时间,上亿中国人用自己生命做试验得到了天文数字般的实验数据和现象,又经过成千上万个中医师收集、整理,形成了浩如烟海的中医学文库,记录了大量关于人体生命过程的无数的外在表现状态,由这些外在表现状态所推测的无数种人体内部结构状态,针对这些内部结构状态,又有几十万个中药药方和近600个经络穴位排列组合形成的天文数字般的经络穴位刺激治病方案。
所有这些告诉我们一个铁的事实:即现代中医学的知识工程体系,已经是一个浩大的中医学知识的海洋,它包含的信息量已远远超出了任何个人一生所能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个再有能力和水平的医生,一生所掌握的中医学知识,相对于整个中医学的知识海洋来说,也只能说是在海边捡了几个贝壳而已。
所以中医学中常流传一句话:中医学没有治不了的病,只有不会治病的医生。一个中医师治病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决定于他掌握的中医学知识的量和理解处理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浩瀚的中医学知识海洋和一个人掌握处理知识的能力和数量之间的矛盾,是长期困扰和阻碍中医学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但是在计算机出现后,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已经创造了良好条件。随着人工智能学科研究的发展,它提供了多参数、非线性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方法的研究和发展,又为极其庞大和复杂的、以人的实践经验为主的知识信息的处理提供可行的、科学的处理方法。
因此,我认为中医学今后的发展方向,首要任务应该集中人力和资金,将整个中医学知识体系实现计算机和信息化,让每一个中医师能够站在整个中医学的高度看病治病,实现中医学没有治不了病,也没有不会看病治病的中医师,而且可以使每一个中医师的水平都提高到一个高级专家水平。
甚至使每一个普通中国人,将自己不舒服情况告诉计算机,计算机就可以给你分析总结。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医学前景啊!
第二、关于中医学知识体系的表述,必须准确、精细化和科学化的问题。庞大的中医学知识体系主要是由两部分知识组成:一是大量的实验事实、数据和现象的记录、整理和系统化知识,即人体生命过程中出现什么症状,吃了什么药,或刺激了什么穴位,把病治好了,这是中医学全部精华所在,即前面所讲的中医学的三大工程体系。
二是历代名医2万多本古籍,对这些实验事实的解释和说明,如人为什么会得病,这个药方为什么能治这个病等等,这中间会涉及大量关于人体内部结构知识,人体生命过程状态与周围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之间关系,这部分知识由于主要是人的主观的认识,必然会打上各个时代的烙印,往往形成参差不齐,错误和正确认识混杂的局面,必须用新的客观事实加以检验和纠正。
如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现在谁还认为,世界是金木水火土组成,人也是一个世界,也是金木水火土组成,并把体内的五脏:肺,肝,肾,心,脾与金木水火土相联系,想通过金木水火土之间相生相克之间关系来描述内脏之间关系,实际上人体内脏之间关系并不是五行学说所描述那种简单线条关系,而是一个极复杂的网状关系。
另外中医学中许多哲学语言必须用具体科学语言,将它们准确化、精细化,如阴阳、天人合一、整体观念等等,必须进一步具体化,因为人体医学应属于生物学范畴,应属于实验性科学,如“天人合一”,必须弄清什么是“天”,什么是“人”,如何去“合一”;什么是“阴”,什么是“阳”,什么是“整体”等等。再也不能大而哗之,成为任人解释的空洞教义,而要变为具体行动的科学指南。
必须按照人体医学的具体情况,加以医学科学化,不然使人们在学习研究中医学时,总感中医学的这些所谓“理论”科学概念范围含混不清,让人难以捉摸。另外,中医学在解释自然环境对人体学的影响时,往往依据中原地区的气候四季变化情况来说明。但对中国医学,甚至世界医学来说,有些自然环境四季气候的影响,应该更精确到气温,大气湿度和风速大小的变化。因为有些地方并没有四季的变化,更科学地表示自然环境的气温,大气中水分含量和风速的大小互相变化,才是对人体寒热平衡产生影响的直接、真正的因素。
显然要将中医学中那种哲学式语言,地区式语言,过去某个时代的语言,加以全面清理;站在当前整个自然界科学的高度,站在整个人体科学的高度放眼世界,将中医学的知识体系加以重新整理;使它更加简洁、明确,更加科学,更加系统,适用范围更广,将整个中医学知识体系变成人类医学的主流和共同语言,走向全世界,为全人类服务。这是当代中国人所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
第三、恢复和继承中医学科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恢复和发展中医学在保障中国人健康中的主导作用,与国际接轨,世界疑难杂病难题等做出贡献。

正常出入2021-12-16 22:35:00 发布在 中医
第一阶段是:“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这个阶段,是一种完全无知的状态,就好像一个新人到公司一样,觉得自己什么不懂,于是不开随便开口说话,心态也非常谦卑,处处小心谨慎,对什么事情不敢妄作评论。
第二阶段是:“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这个阶段,已经开始有一定认知了,能对事物进行是非厉害的评判,这个阶段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并且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心里面有是非观念,嘴上能论证厉害得失,这个时候,老师才对列子露出了笑容。
第三阶段:“从心之所念,庚无是非,从口之所言,庚无利害”,这个阶段,列子已经自己觉得自己对是非曲直,利害得失很了解了。庚无是非,庚无利害,也就是说,能够对事情的是非曲直,厉害关系分析得很透彻了,换句话说,在理性思辨能力上,已经具有很高的水平的。这个时候,列子的老师才跟他席地而坐,坐而论道。
第四阶段,也就是最高的境界,列子称之为:“横心之所念,横口之所言”,心里面已经没有是非曲直的观念,也没有厉害得失之心,甚至也打破了师生和朋友的关系,而这个时候,才是一个人境界最高的时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来自于感知。列子说,这个时候,甚至已经忘记了自我,把自我融入到自然之中,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反而能更深刻地体会事情的变化。在之前的三个阶段,是一个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而最后一个阶段,又从有知回到了无知。

正常出入2021-12-16 22:36:00 发布在 中医
都是为一个世界而已,
纬度不一样,
角度不一样,
没对错,
谁有本事,
谁积极主动奉献,
提升维度就是了。



正常出入2021-12-16 22:40:00 发布在 中医
目前,中医药在进一步推广发扬中仍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仍存在机制上不清楚、机理还没有能够讲的很明白的问题。下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确保临床救治的前提下,借鉴青蒿素的研发经验,围绕疗效、机制、机理和有效成份,开展多学科的联合攻关。

二是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在全球视野下组织开展中医药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提升中医药参与国际抗疫的贡献度。

三是丰富中医药治理新冠肺炎的手段,关注预防、治疗和康复不同时期的有效方药。药食同源,中医药联合疫苗等相关领域,全程深度参与疫情防治。

四是关注交叉学科的发展,借鉴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和推广。



正常出入2021-12-16 23:20:00 发布在 中医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有有限和无限的一面,需要大家控制,在有限的空间或者时间内,创造出无限的东西,就是任何事物都有有限和无限的一面,有好的一面或者有坏的一面。权衡弊利改进后使用!《悲惨世界》中有这样一句话:
“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做一个高认知的人。
学会自找苦吃,尝试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保持终生学习的能力。
学会统筹思考,不困顿于蝇营狗苟。
做事擅于抓住重点,不被眼前的乱象迷失心智。
升级思维,突破边界。
高认知能力,就像一把打开世界之门的钥匙,让你更快一步到达目的地。
一个人学会从微小事物中找到规律,懂得未雨绸缪,自然也就拥有更多可能。


正常出入2021-12-16 23:43:00 发布在 中医
冯友兰先生有一本文集叫作《读书与人生》,其第一篇《我的读书经验》中说:我今年八十七岁了,从七岁开始读书到现在,没有间断过。对于读书,我还是有些经验的。随后他把他八十年的读书经验,概括成四点:一是精其选;二是解其言,三是知其意,四是明其理。简单的说,就是读书要严格的筛选,什么样的书应该精读,什么样的书应该粗读,什么样的书应该泛泛而读,自己心里应该有个分类。选好了书之后,首先要读懂字面的意思,然后要明白文章表达的意思,最后要深入的推究其内在的道理。

读书是这样,做人也应该这样。

易中天先生在《闲话中国人》中曾经说过: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遗训,这些遗训常常是互相矛盾的,是要打架的。比如,老祖宗叫我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同时又叫我们“各人自扫门前雪”。那么,遇到事情我们到底是应该拔刀相助还是只顾自己呢?

这种自相矛盾的遗训有很多,如果不分清楚,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经常处于矛盾状态,不知到底该如何选择。

所以,做人和学习是一回事儿。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做人,做人是对学习的知识的实践。

可是,传统文化那么丰富,我们到底该学什么?这个问题,就是冯友兰先生总结的读书经验的第一条:精其选。

冯友兰先生在《读书与做人》这本书的后面几篇文章中,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很精辟的概括,总共五条,十五个字。读懂了,深入的理解了这十五个字,人生的大道理就都明白了,明白了大道理,然后依照道理去做,人生也就幸福美满了。

正常出入2021-12-16 23:57:00 发布在 中医
第一:不缺德。

德者,得也。万物得天地之灵气而生,守此得,万物才能繁荣兴盛;失此得,灵气消散,万物不存。所以《大学》中说: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聚,万物蓬勃发展,德散,万物化为一团烟雾消散。所以,万事万物不可缺了德。缺德,就是缺得,缺少大道赋予的灵气,人还怎么活?更不用谈幸福美满的生活了。

第二:不失理。

理是具体的德。理就是道理,是遵循自然规律的法则。天地灵气,自然有其运行的客观规律。不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先认真的研究客观规律,把客观规律研究透了,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然后再依据事物的本质去想办法解决问题,问题才能正确的解决。

这个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过程,就是宋明理学说的“格物”的过程,格物才能致知。

进一步说,理也就是礼。礼貌,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准则。不讲礼,不讲礼貌,也就是不讲究人和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准则,这样一来,社会不就倒退了吗?宋明理学最后虽然发展成了极端的教条主义,但是在二程哪里,理学还是值得推崇的。理学为什么能成为宋明两朝的显学?就是因为他背后有深刻的道理,南宋的科技发达,很大的因素是得益于理学的客观性、公正性和严谨性。

悟透一个“理”字,时时刻刻都注重分析事物的客观规律,为人处世也就不会有大毛病。


第三:不离中。

中,是中庸的中。中庸的中,至少有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是事物的中心。必须解释一下,很多人认为中就是一根木棍的中间。但如果这个事物是一个圆球体呢?所以对中的解释,不应该执着于中间,如果是球体,那么就是中心;如果是不规则体,那就是平衡点。

中的内容并不是固定的,一定要灵活运用。

现在谈中庸,更多的是谈与时俱进,也就是时中。如果始终秉持一种陈旧的观念,不能看到事物的发展变化,那就要落后,要失败,就没有办法幸福的生活。

中的另外一层意思,是读四声的“中”,也就是一语中的“中”的意思。也就是说,他表示两个事物的关系。射箭射到靶心叫“中”,参加考试获得优异的成就,叫也叫“中”。所以这里的中表示对具体问题的正确解答。

每一个具体的问题,都有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比如大卡车可以送货,小货车也可以送货,什么时候选择大卡车,什么时候选择小货车,这就要具体的判断。

读了很多书,但任何实际问题都解决不了,那就是在读死书。冯友兰先生说:有些人能把死书读活,有些人能把活书读死。这不是境界的问题,而是你心中是否有所思考的问题。带着问题读书,才能把书读活。带着问题去思考生活,生活中的问题才能被有效地解决。

中庸,在孔子的时代叫中庸,在清朝叫“经世致用”,后来叫“学以致用”,现在我们说中庸的意思,就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人就没有办法进步。


第四:要用心。

阳明心学把心作为世界万物的本体,说“我心之理即万物之理”。这其实是重在突出人的本体作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当今社会,很多人只讲道理,不用心去思考,因此人情味越来越淡薄。

说到底,所谓义,在物为理,在人为仁。也就是说,应该做的事情,仅仅只针对物的话,那么讲理就可以了。而人与人之间,应该用仁,也就是要有爱心。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宽恕。

整体来说,人间之道,孔子讲仁,强调要有爱心。阳明的心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重视人间温情。冷冰冰的讲理,人活着就像一块石头,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任何事情都要用心体会,用心领悟,用心执行。真的照这样做了,人间万物就都有了温度,人类社会也就和谐了。

第五:敬天地。

人虽然有智慧,但也不过是天地间的一个“物”。人再大,大不过天地。在宇宙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微不足道。所以,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对天地有一份敬畏之心。

这个概念自古就有,但汉朝的董仲舒特别强调这个问题。他强调这个问题当然有特殊的目的,所强调的内容也有些偏颇和过失。

但是敬天地这个概念本身是绝对没有错的。

冯友兰总结的这五个方面,涵盖了儒家和道家的总体内容,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五个方面并不是独立的,不能只选其一,必须全面的理解。真把这五个方面的内容都深入地理解了,人生自然也就幸福美满了。

正常出入2021-12-17 00:02:00 发布在 中医
一个人内心强大,并不是因为他意志力强大。意志力强大是一种结果的呈现,而内心强大的人,往往在意志力强大的背后,是具备了这个非凡的能力,那就是不轻易被人影响的能力。
当一个人不再轻易被外界影响的时候,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拥有了强大的定力,这种定力是他们能够抵抗生活的诱惑,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他不崇尚快与慢,而是懂得根据环境调整自我的速度,让自己和环境契合。他不是改变别人,而是和别人共生共荣。
这就是圆融所带来的思想魅力,真正内心强大的人能够变得强大也是如此,他们是温柔的,但也是最有力的。
他们懂得和时间做朋友,在时间中慢慢深入与渗透,让自己流向更远的远方,直至达成自我人生的目标。
一个人的强大就是如此,不是固执己见的,而是懂得在生活中各种环境下,拥有强大的适应力去和环境的共同进退。
所以我们要想让自己强大,我们最重要是去培养自己这强大的定力,而定力来源这几个方面,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拥有自己节奏,懂得对自己负责,充分完善自我的人生,最后是像水一样,和周围万物圆融共生。争论不休,有辱斯文。
世上的一切,都没有固定的结局,都是变化莫测的。不能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看人待物。
教育家谢觉哉曾说:“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有大智慧的人,是学者,也是行者,实践出真知,实干兴邦。来说是非者
必是是非人
道长是是非非者,即然在你跟前说别人的弊端,当然也会在别人眼前,说你的弊端。
她们善于道长是是非非,是妒心过旺的缘故。聪明的人与这种人沟通交流,是不容易真心诚意的。他人观花,不涉你目
他人碌碌,不涉你足
这句话的意思是,繁华世界,如同沒有看到;匆匆忙忙,未关你事。指目空一切,全神贯注。
每一个人都会有自身的室内空间,并在这其中搭建生活理想。做自己的事儿,不惧人言,心无杂念,以一种遗世而独立的心态看待庸庸碌碌的别人。一个人最大的愚蠢,就是认为自己什么都懂,对别人指手画脚,品头论足。未知全貌,不予评论是修养,想都不用想,怎么可能呢?尽信书不如无书!




正常出入2021-12-17 00:08:00 发布在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