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中世纪欧洲是什么样的?

楼主:楚天鸿烈 字数:49498字 评论数:112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19世纪晚期的欧洲“西方中心论”,就是从伪造历史,改写历史开始的。

让历史改头换面开始的!

从伪造文化源流,路径开始的!
楚天鸿烈2020-08-11 21:14:15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所谓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论,技术成果诞生地均在中国明朝,但是,在欧洲人的历史操作之下,历史真相被改写,历史源流被改道,大量的历史史实被抹杀,掩埋。

真正的蒸汽机原型机,发电机样机的原创作者,被掩埋!
楚天鸿烈2020-08-11 21:14:30 发布在 国际观察
就这样,中国的《墨经》,被洋人改头换面变成了阿基米德。 中国的大航海家郑和被洋人改头换面成了地理大发现的麦哲伦。
楚天鸿烈2020-08-11 21:14:42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明清钦天监的数学,天文成果,被改头换面,成了牛顿这个子虚乌有的历史人物的学术研究成果。
楚天鸿烈2020-08-11 21:16:12 发布在 国际观察
@醉卧红尘999 2020-08-11 21:50:20
欧洲很多部落都是游牧族群,长期的游牧生活,居无定所,根本就没有严谨的生活起居习惯,到了欧洲建立城邦,也算安居乐业了,但长期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
-----------------------------
他们都是从中亚,今天的巴基斯坦一带,经过多年,渐渐被赶到西欧去。 他们特别恨蒙古人。
楚天鸿烈2020-08-11 21:56:16 发布在 国际观察
@醉卧红尘999 2020-08-11 22:02:28
汉唐之前和汉唐之后,西域和北域生存着众多的游牧部落,由于游牧部落逐水草放牧,所以经常迁徙,无法进行固定的农耕,更无法进行桑蚕养殖,所以他们经常和生存在华夏地域的农耕民族进行交易,用牛羊和皮毛更换粮食、布匹和容器。由于游牧民族基本不存在手工业制作,所以游牧民族的服装几乎不存在裁剪,更不存在量身定做,都是用换来的布匹裹在身上,御寒和抵御风沙...
-----------------------------
中亚,就象一个市中心最大的十字路口,这个城市的什么人,都要从那儿过。所以说,中亚是世界的十字路口。
楚天鸿烈2020-08-11 22:07:13 发布在 国际观察
@醉卧红尘999 2020-08-11 22:02:28
汉唐之前和汉唐之后,西域和北域生存着众多的游牧部落,由于游牧部落逐水草放牧,所以经常迁徙,无法进行固定的农耕,更无法进行桑蚕养殖,所以他们经常和生存在华夏地域的农耕民族进行交易,用牛羊和皮毛更换粮食、布匹和容器。由于游牧民族基本不存在手工业制作,所以游牧民族的服装几乎不存在裁剪,更不存在量身定做,都是用换来的布匹裹在身上,御寒和抵御风沙...
-----------------------------
可以这样说吧。 世界各民族,都是起源于中亚。 世界各种各样的宗教,都是来自古印度,都是从印度传出去的。
楚天鸿烈2020-08-11 22:08:55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意大利文艺复兴”是19世纪西方的硕果(转载)

作者:诸玄识

谁是“文艺复兴”之父和设计师?竟是两个19世纪的学者:法国的儒勒·米什莱(Jules Michelet, 1798—1874年)和瑞士的雅各·布克哈特 (Jakob Burckhardt, 1818—1897年)。前者于1855年发明了“文艺复兴”这个单词和概念——法国革命的理想;后者于1860年公布“文艺复兴蓝图”——集19世纪价值与精华之大成。
楚天鸿烈2020-09-19 13:33:25 发布在 国际观察


图 法国历史学家儒勒·米什莱和他的论“文艺复兴”的著作。
楚天鸿烈2020-09-19 13:34:16 发布在 国际观察
(一)剖析近代意大利的真实状况

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奈尔特指出:“布克哈特的书《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文明》(1860年),在20世纪的世界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但它有一个主要缺陷,即无论在总体上,还是在细节上,都是不真实的。”

为什么现代意大利要接受这段伪历史呢?按照芝加哥大学教授罗科·鲁比尼的诠释,即:当布克哈特发明“文艺复兴”蓝图的时候,意大利人立马就“认祖归宗、认影为头”,而自我陶醉、自恋虚荣。这是由于几个世纪以来,意大利一直深陷政治祸患与异族统治,因而他们需要一种精神。当然,他们也就不会做认真与系统的历史研究。……巧合的是,布克哈特确定意大利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的时候,正好是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度否极泰来,而走上了统一与发展的道路(1860—1870年间)。……更重要的是,意大利人需要“文艺复兴”的理念,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年代里振奋人心;……意大利思想家们正在寻找本民族的精神支柱,于是,就借用“文艺复兴”来弥补他们的政治意识形态的空虚与脆弱。……相对落后的意大利希望从(布克哈特为它设计的)“文艺复兴原型”里,在精神上获得“重生”。……上述心理分析,可归纳为“意大利人文艺复兴的神话”,它反过来表达了意大利创建民族主义哲学的雄心壮志。

深度推论:在1870年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之前,意大利已动乱好几百年了,遑论文化建设!究其祸因乱源,乃与“东学西渐”有关——由于地处丝路终端和东方门户,意大利确实是欧洲第一个接受“中国能量”的民族!

近代世界,中国是主要的技术与知识的传播源;但这些东西都是“双刃剑”(兼具正能量与负能量):除非受到“和谐文化”(“道”)的驾驭,否则的话,技术与知识意味着战争升级。幸亏郑和远航开始联通世界,使欧洲的“海洋性”被提升起来,从而能够向大洋彼岸转嫁祸因、疏解矛盾。

中国技术与知识在西方发生了“爆炸性效应”(详见[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但它在启蒙运动(18世纪)之前几乎全是负能量、破坏性,其宣泄的途径是:一半殖民扩张、灭绝土著,一半欧洲内讧、宗教战争。鉴于意大利的海路被大西洋列强差不多堵死,所以,意大利接受外来技术与知识等于引火烧身、引水入墙——当达芬奇把来自中国的军事技术献给米兰公爵的时候,他本人和其民族的命运均已注定(达芬奇躲避战乱,死于异国)。

进而言之,欧洲启蒙运动的实质是,由传教士“取经”所导致的“人神决战、人文化成”,它带来了世俗化与文明化。儒家思想不仅被用于打碎神权禁锢,而且为其社会注入了一定的亲和力与凝聚力。这样,在当时大西洋易于向外侵略、疏解矛盾的条件下,中国技术与知识在西方内部不仅全为“正能量”,而且还被当作“种子科技”,被“裂变”成破坏世界与自然的炸弹(此乃后话)。

相比之下,17—18世纪的意大利因其教会势力太强,而无缘于“启蒙”,所以它长期沦为欧洲进步与繁荣的反面。
楚天鸿烈2020-09-19 13:35:34 发布在 国际观察




图 在19世纪中叶以前的几百年里,意大利一直是战乱之地。
楚天鸿烈2020-09-19 13:37:21 发布在 国际观察
@wutingjun 2020-09-19 13:37:06
跟保守伊斯兰世界差不多吧,神权最大的时代。
-----------------------------
对的!

中华文化经典开化了西欧的野蛮人,当时它们处于原始部落阶段,只有原始宗教。 圣经是后来文字成熟以后才有的。
楚天鸿烈2020-09-19 13:40:31 发布在 国际观察
(二)批判发明文化遗产的恶作剧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教授保罗·伍德说:

威尼斯是“海上帝国”,也成了“话语的海洋”。“文艺复兴”就是话语的海洋。但这是正统西方的说法,而“文艺复兴”则肯定不是这么一回事!……“文艺复兴”是一块基石,它承载着西方的经典文化,因而是我们(西方)最重要的基础。……整个西方文化都以我们所熟知的“文艺复兴”为枢纽。……但是,“文艺复兴”是在19世纪被改写的,其影响变得至为深远。……换言之,“文艺复兴”这个概念是指现代意义,即19世纪的现象。法国历史学家儒勒·米什莱用它来标明法国历史上的某个阶段。而布克哈特在其名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文明》中,则对该词进行了明确定义。……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和帕特尔(Walter Pater)的“文艺复兴”,都指是19世纪下半期的思潮。……在英国,有人反对把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捧得过高。……不管怎样,通过“文艺复兴”,我们所认为的“西方经典文化”就形成了。但……它是在不断被修正之后才成型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像布克哈特和沃尔夫林这些人物,都不仅是历史传统的缔造者,而且也将“文艺复兴”这个词赋予经典化的意义。正因为如此,他们也受到后现代学术界的深刻批评。
楚天鸿烈2020-09-19 13:41:57 发布在 国际观察
科罗拉多大学教授克莱尔·法拉戈谴责:“它是西方中心和霸权主义的性质。如此‘文艺复兴’是建立在与外界隔绝、与时代不符的意大利(西方)自我循环的基础上的。……布克哈特显然是画地自限,掩盖和抹杀欧洲与其余世界的联系……,主观地重构文艺复兴的概念。”
楚天鸿烈2020-09-19 13:43:15 发布在 国际观察
伦敦玛丽皇后大学的文艺复兴研究专家杰里·布罗顿揭露:

文艺复兴的经典定义的弊端之一是,它吹捧西方的独特成就,而否定其余世界的进步因素。19世纪发生这件事并非巧合。有目共睹的是,那是一个西方全球扩张的帝国主义时代。米什莱和布克哈特所发明的“文艺复兴”,是由高大上的白种人承担的,深信其文化之优势。在这方面,“文艺复兴之士”的思想与作为,酷似维多利亚时代的冒险家和殖民者之实现伟大理想。但是,这些“历史发明者”所描述的15—16世纪的意大利,却是他们自己的世界(19世纪的西方)。……米什莱、布克哈特和华特·佩特(Pater Walter)创造了“19世纪文艺复兴”的架构,……支撑了19世纪欧洲帝国主义的价值观。当时,欧洲人在美洲、非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正在积极诉诸暴力。像华特·佩特这样的人设计了这般文艺复兴的愿景,即它以西方“神圣起源”来为欧洲宰制其余世界提供合法性。
楚天鸿烈2020-09-19 13:44:42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戈斯曼表示:“布克哈特的文艺复兴,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的自由解放和个人主义,但实践起来则是帝国主义和无情侵略。”亦即汤因比所言:“现代西方的民主观念……在实践中所表现的,不是兼爱和人道,而是部落意识与穷兵黩武。”
楚天鸿烈2020-09-19 13:48:36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楚天鸿烈2020-09-19 13:49:27 发布在 国际观察
布克哈特(Jakob Burckhardt, 1818—1897年):伟大的西方传统的发明家;所谓的“文艺复兴的艺术”都是在他的思想指导下的19世纪的杰作。
楚天鸿烈2020-09-19 13:50:51 发布在 国际观察
(三)权威学术机构的检讨和反省

哈佛大学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在2013年6月,以“19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为主题,召开了为期三天的国际学术会议;会后出版了论文集(哈佛大学出版社)。其摘要如下:

博佐尼和佩恩主编的《19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检查了对“复兴创意”的批评,指出这一“19世纪重塑的礼物”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复兴”是介于历史怀旧与19世纪的评论的产物,席卷了整个的人文学科,包括历史、文学、音乐、艺术、建筑和收藏(博物馆)。它以下列(19世纪)重要人物的作品为标志,即:安格尔(Ingres, 画家)、福斯特(EM Forster, 文学家)、吉穆勒(Geymüller, 美术史学家)、希尔德布兰(Hildebrand, 雕塑家)、儒勒·米什莱(Michelet, 历史学家)、布克哈特(Burckhardt, 历史学家)、理查森(HH Richardson, 建造师)、里尔克(Rilke, 诗人)、卡尔杜奇 (Carducci, 诗人)和桑克蒂斯(De Sanctis, 文学评论家)。尽管这些人认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是西方的黄金时代,但它却是19世纪的结晶。……其他批评者则把“文艺复兴”当作反面教材,即:艺术的复兴伴随着社会颓废、道德沦丧和政治败坏。(西方文明)凯旋主义的模式遭遇了挑战……(该书)涵容一些多维性见解,对“意大利文艺复兴”与19世纪的现代性两者的关联,进行了评论与修正……。
楚天鸿烈2020-09-19 13:51:50 发布在 国际观察
罗马大学教授丹尼尔·佩斯科为《19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写了书评,其大意是:

这项研究揭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是在19世纪被更新了,与其说是“复兴”,不如说是作为一种(19世纪的)泛欧现象的重塑(reshaping)。该书并且分析了“文艺复兴”是怎样活跃在19世纪,……其内容囊括从文学、装饰、视觉艺术、室内设计、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自从“19世纪之复兴”以来,“意大利文艺复兴”就被认为是一种远远超出意大利国界的泛西方现象。……这些研究高度批判性地对待布克哈特于1858—1859年所作的如此定义,即:“意大利文艺复兴是现代人的母体与家园”。……按照米什莱,历史学家应被赋予两个不同时代的调停者的角色,否则的话,过去与现代则全无意义〔引者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历史学家使出浑身解数,来调和14—16世纪意大利的“历史”与19世纪的“文艺复兴”,这两者的差别〕 。阿林娜·佩恩(Alina A. Payne, 哈佛大学教授)调查了20世纪有关“文艺复兴建筑”。……她对照了19—20世纪的哥特风格……,观察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与19世纪建筑之间的关联〔引者按:19世纪的西方建筑发端于1760年代,英国贵族霍勒斯·沃波尔把中国风建筑改建成“哥特式”,后者盛行于19世纪,并且衍生出西方“古典建筑”。这就是说,所谓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实际上是19世纪搞出来的〕。总之,从历史研究中,产生对“文艺复兴”的记忆;但这是选择性、创造性和操纵性的,由现代学者的态度和解释来表达……。为了调和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劳岱尔(Fernand Braudel, 1902—1985年)提出“长时段”( longue duree )的方法,用它来解释“文艺复兴”的特征和概念;但这仅限于正面意义——西方文明在“文艺复兴”时期创造了现代性,包括国家、艺术、文学和哲学。……像“文艺复兴知性”这样的概念则是新人文主义的人造物,或是现代学者提出的基于想象的诗学,来作为历史记忆的沉淀……。由此可见,《19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项目中的“文艺复兴”,与布劳岱尔“长时段”的历史模式乃截然不同。
楚天鸿烈2020-09-19 13:52:14 发布在 国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