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凤翰,敢不敢和我论战青铜器铭文

楼主:古道风人 字数:94902字 评论数:88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我们来看这是何姓人自己标榜的族徽,这个图像非常准确,将何姓的历史描叙的一清二楚
首先左边是‘皇’字变体,即上半部是‘皇’,我们知道皇代表古代帝王家族,所以表示其出自殷商王族---即商纣王子武庚的儿子。
下面是一个人手持‘戈’而‘立足’,这是‘何’字的金文象形。
右边为一条龙环绕着一个‘台地’,龙头向着‘何皇’,我们根据《三坟》知道,龙在古代代表着帝王直属武装,这就是说‘何’作为母系部落是殷商王朝的直属武装力量。
这样一个图腾将‘何’姓的起源准确地表达出啦了,即何姓氏殷商王朝的直属母系部落武装力量,其母系诸君为王子武庚的正妃,其子就是奄君,所以何姓中的一部分就是奄君的后代,也是殷商王族之后。
古道风人2021-06-11 09:18:5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亯---铭文中的字是‘高’‘京’‘享’的上半部分(亠+口),《辞海》解读为‘商’,但是其与商的象形差别较大。我想这是因为有很多地方将其解读为‘商’能通顺。
我认为是亯,将这些字坼开来分析:
高---指生息在高台之地,或者其聚居的方式为高台建屋的部落。
京---指生息在低洼水泽之地,或者在低洼处以高脚屋建筑群居的部落。
享---指生息在城邑的家族或者部族
其中共同之处就是‘生息之地’,所以根据这个分析,这个‘亯’字就是被分封的生息之地。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何亯---就是何姓部族(包括奄君)被分封的地方,也就是蒲姑(今山东博兴)武庚后嗣所建立的国家。
古道风人2021-06-11 09:42:5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王易小臣艅何貝---王,周成王;易,赐予。
小臣---在商周时期,均有小臣一官职,爵位虽不高,但是属于王的近侍之臣,地位非常特殊,而且小臣负责祭祀或占卜,所以常得到王的奖赏。
《周礼。天官冢宰》有:内宰,下大夫两人
内小臣,奄上士四人。相当于后来的内务府总管的下属,相当于后来的太监(奄),大内总管。
艅---从舟从余,通俞,俞姓之祖,俞姓出自舟姓,舟姓为中国古来姓氏,《山海经。海内经》有:“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所以舟姓出自番禺之后,为炎帝后裔遂人伏羲之后因氏,五帝时期,彭祖随大禹治水,与舟氏联姻,称为‘秃舟’氏,商灭彭祖之国,国人以舟为姓,周穆王时期,其部族尚在(见《穆天子传》),余为涂之省,涂山氏后人,所以这里的就是舟国被灭后,其后裔收没于周王朝掖庭,为太监小臣。
何---这里是何的变体,从‘气’从目从何,这里将‘皇’的‘三光’变成‘气’,将‘日’变成‘目’,目表示战俘奴隶,表示‘何’姓部族作为周王朝的战俘而存在。
古道风人2021-06-11 10:52:3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更正,铭文中该处‘何’的象形应当是【首何】,即上面为‘首’的象形,下面为‘何’的象形,合起来就是何部落(或者国家)的首领。
这句话就是:周成王赐予跟随自己的小臣艅,并且任命其为‘何国’的首领。
古道风人2021-06-11 11:10:2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隹王来正人方----隹通唯,表示原因或者目的。
来者将要,准备。
正者从征少彳,表示征服并且留驻在那里,所以少‘彳’。
人方者夷方也,那么夷方在哪里?有人认为是在山东,我认为不是,根据商代甲骨文记载和《中鼎》晋侯墓地出土的《WEI甗》铭文,均指河南湖北交界的桐柏山一带,即夷方有可能就是‘虎方’或者与虎方的北邻。
学者殷雪渊根据殷商出土甲骨文记载,还原了帝辛十年殷师征‘夷方’的示意图,其中征夷方的地点位于今郑州西边一个叫‘雇’的地方,这点和周朝的记录是一致的,即夷方就位于河南的方山地区。
我们从铭文中知道,在此时(成王二十年)周成王是准备去征伐并且留在人方(夷方)
实际上我们看《竹书纪年》的记载:成王
二十一年,除治象。周文公薨于丰。
二十二年,葬周文公于毕。
二十四年,于越来宾。
二十五年,王大会诸侯于东都,四夷来宾。
我们没有看见成王正东夷的记载,但是,在青铜彝器《WEI甗》和安州六器的《中方鼎》和《中甗》铭文中,有明确的记载,即征东夷就是征虎方的行动。
我通过分析晋侯墓M114墓地出土的《WEI甗》铭文记载的时间,确定周成王命令南宫适征伐虎方的时间是公元前1023年十二月,也就是周成王二十三年十二月,开年,就是成王二十四年正月,命令唐叔虞‘【韋攴】史于繁’,而繁就是已经被征服的夷方,所以我认为征伐东夷应当在南宫适征伐虎方之前,否则不可能跳跃过夷方去征伐虎方。
古道风人2021-06-11 11:57:1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有人会说:成王为‘正’人方(夷方)而派遣小臣艅出任何国首领,似乎人方更应当在山东而不在河南,这是错误的,这是应当,成王是准备将‘何’国的男性团队‘正’在夷方(即从山东博兴迁徙到河南南阳一带)。为何这么说?
在《中方鼎》和《中甗》铭文中,明确将原先属于戈姓,而居于鄢陵(今河南许昌)的部族男性团伙分成二十支小队伍迁徙到河南南阳一带,作为‘单中’(周成王子,周康王的孪生兄弟,过继于荣公单)的下属。
我们从众多青铜彝器铭文中知道,自从成王娶了肃慎氏(东胡氏)为妃子,生下双胞胎兄弟之后,成王先是将其过继给本族(姬姓)的好友荣伯,又同意其死后以王礼下葬,对于这个过继的儿子(单中臻),后来就是准备让其作为秦岭以南地区的众多诸侯的首领。(见《荣中方鼎》),只是这个计划后来为楚国壮大提供了根基,楚子熊绎的后裔在这里完全取代了荣中的后裔。
古道风人2021-06-11 13:13:1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河南新乡褚邱,武庚沫国都城遗址,出土文物关系到商周交替的重要信息
古道风人2021-07-07 09:13:0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新乡出土文物和辽宁喀左出土文物惊人的一致,显示武庚的后代逃亡朝鲜,是箕子朝鲜的核心
古道风人2021-07-07 09:16:4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河南新乡出土的戈氏家族的青铜斝

古道风人2021-07-07 09:24:2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古道风人2021-07-07 09:25:4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这个‘戈’氏部族就是武庚的正妃部族,也是武庚的儿子奄君的母族,是何姓的祖先。戈氏源出夏朝,是夏朝历史上重要的东日代替东夷的部族。
古道风人2021-07-07 09:28:0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前面的小臣艅出任迁徙到蒲姑(山东博兴)何氏(戈姓的一支)家族和武庚子奄君的国家的男性首领,他奉成王命将部族的男性团队武装带回成王孪生子单中臻手下,迁徙到了今湖北襄阳一带,为曾侯的部属。剩下的奄国则继续在亞若氏---齐国吕伋的保护下,但是不久何氏和奄君通过占卜,不断北迁孤竹国,又继续北迁至箕子朝鲜
古道风人2021-07-07 09:39:4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下面出土于河南新乡褚邱的一组青铜彝器,鼎一,卣一,尊一,簋一,爵三,其上面的铭文相同‘聑口妇婥’

古道风人2021-07-07 09:51:0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改处彝器还出土有铭文‘且辛’,且通祖,辛就是帝辛,即商纣王的称号。也就是说这是武庚的儿子奄君为其祖父帝辛制作的礼器。


古道风人2021-07-07 10:13:0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国家特级文物《聑斐妇簋》,新乡出土的这些文物特别重要,可惜这些考古学家学识太浅,不认得其价值,这是商纣王的正妃姜氏,也就是《封神榜》中被挖眼的姜后的彝器。
在彝器中称‘妇’的一定是商王的正妃。这在多个青铜彝器铭文和甲骨文中得以证实。但是我们看其使用的礼器是‘一鼎一簋’,说明其不是以商纣王的正妃的礼仪对待,而是以某个伯的夫人对待。
聑者从耳耳,我们知道耳表示当成战俘一样割下耳朵,表示有罪进行处罚,这与姜后被挖眼处罚相符,双耳表示其两次被处罚。
第一个耳的含义是在商周王时期,被废并且被纣王处罚
第二个耳则是因其子武庚叛乱而受处罚。
古道风人2021-07-07 10:34:5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也可以这样说,作为姜后所在的部落北齐国在纣王时期变成的俘虏奴隶(也就是参与倒戈的主体),所以称其为第一个‘耳’。
在武庚叛乱后,其姜姓亞氏部落又变成了成王的俘虏,所以称第二个‘耳’。
如果亞若氏不是纣王的俘虏而仅是成王的俘虏,则只有一个‘耳’,又称‘亞耳’,亞耳是姜姓亞若氏后代,是在武王灭殷后出生的殷商遗民。
给大家看一个铭文:

古道风人2021-07-07 10:44:5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这就是参与武庚叛乱的纣王的孙辈被俘虏后的某个人,给他的祖父帝辛作的彝器。
古道风人2021-07-07 10:46:1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河南新乡褚邱出土的《子庚簋》,这是纣王子武庚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青铜彝器之上。

子为商朝王族之姓,庚为其名,子庚就是武庚。
古道风人2021-07-07 11:19:5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在此更正一下,新发现于辽宁喀左北洞两号青铜彝器铭文,证明王子武庚不是姜后的儿子,而是商王妃妲己的儿子,这说明‘妇’姜后没有儿子,而妲己却生下了儿子武庚,这可能是妲己得宠的原因,
古道风人2021-07-07 14:21:5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辽宁喀左出土的青铜彝器和河南褚邱出土的青铜彝器是同一批,都是在武王克殷后授予纣王子武庚殷商遗民记载的事情,这说明武庚的后代把一部分当时铸造的青铜彝器带到了朝鲜,而还有一部封随着武庚被诛而埋葬在沫国墓地---河南褚邱。
如果谁不服,我可以将这些彝器铭文进行比对翻译,证明它们是同一批青铜彝器。
古道风人2021-07-07 14:44:28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