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近代陨星录——英杰七传(连载)

楼主:蒙恩夏生 字数:966748字 评论数:228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喜雨漫赋

渊龙酣睡谁驱起? 飞向青天作怒波。

四野农民皆额手, 名亭直欲继东坡。



附注: 这首诗写于湖南。诗中表达了对农民久旱逢雨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显示了秋瑾对农民生活的关切, 这种题材在秋瑾的诗中较少,令人感到难能可贵。




蒙恩夏生2016-06-01 14:21:0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铁骨霜姿有傲衷, 不逢彭泽志徒雄。

夭桃枉自多含妒, 争奈黄花耐晚风?



附注: 这首诗写于湖南,当时秋瑾已出嫁。婚后的秋瑾, 在思想感情上起了显著的变化, 这特别表现在她的诗歌创作上。婚前她多为吟风弄月及呕歌青春快乐之作, 婚后却一改诗风, 从艺术上说渐臻成熟, 从思想上则逐渐转为歌颂气节和雄心壮志。这首诗借咏菊之名, 实为抒发自己的“傲衷”,表示决不随世俗之流。




蒙恩夏生2016-06-02 12:27:5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剪春罗

二月春风机杼劳, 嫣红染就不胜娇。

而今花样多翻覆, 劝尔留心下剪刀。



附注: 剪春罗是一种花名。此诗写于湖南,婚后。秋瑾在诗中托物寄志,并以世道险恶戒人戒己。





蒙恩夏生2016-06-02 16:37:1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惜鸾

鹦鹉身材何渺小? 常因巧语主人欢。

槛鸾谁解怜文彩, 长自临风惜羽翰。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秋瑾以鹦鹉为例, 讽喻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 以槛鸾为例,对英勇无私又才华横溢的英雄人物表示由衷的倾慕。




蒙恩夏生2016-06-03 13:00:2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上陈先生梅生索书室联

如雷久耳右军名, 问字愁难列讲庭。

欲乞一联奇丽笔, 闺中曾读《养鹅经》。



附注: 这首诗作于湖南。陈梅生, 前清翰林, 曾任京官御史。告老辞官后回到故乡湖南湘潭。陈擅长书法, 工诗, 时有文名。秋瑾闻其名携诗前往拜谒,并索求书室联一幅。当时携往的即是此诗。




蒙恩夏生2016-06-03 13:56:5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哀悼黄花岗烈士 宋教仁

孤月残云了一生, 无情天地恨何平。常山节烈总呼贼, 崖海风波失援兵。特为两间留正气, 空教千古说忠名。伤心汉室总难复, 血染杜鹃唳有声。

海天杯酒吊先生, 时势如斯感难平。不幸文山难救国, 多才武穆竟知兵。卅年片梦成长别, 万古千秋得有名。恨未从军轻一掷, 头颅无价哭无声。
(南社《漁父诗选》国学社印)




蒙恩夏生2016-06-03 21:21:5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寄 季 芝 三章

肠断魂销子野歌, 知心钟子隔山河。

年来自笑无他事, 缠绕愁魔更病魔。


金兰义气薄云天, 一别迢迢又数年。

欲见恨无怀梦草, 空劳肠断衍波笺。


相思不见独伤神, 无限襟怀托锦鳞。

为问粤东吴季子, 千金一诺等行人。



附注: 这首诗写于北京。时当秋瑾随夫家居住北京,情绪空落,经常怀念义结金兰的好友,因写此诗寄给友人。“季子”指吴芝瑛,当时人在粤东。





蒙恩夏生2016-06-04 13:48:5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独 坐

独坐凭窗自校雠, 鲁鱼纵误倩谁谋?

不知炎暑何时去, 凉到罗衣觉早秋。



附注: 此诗写于北京。秋瑾在北京的家庭生活,由于与丈夫在生活和性格上的格格不入, 经常感到寂寞与无聊, 于是拼命读书, 想从读书中解脱烦恼, 但也无济于事。这首诗就是秋瑾当时的心情的表达。





蒙恩夏生2016-06-06 12:11:3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梅 十章

本是瑶台第一枝, 谪来尘世具芳姿。

如何不遇林和靖? 飘泊天涯更水涯。


桃姨杏妹嫁东风, 玉砌珠栏晓日笼。

可怜憔悴罗浮客, 独立寒霜碎雨中。


举世竞言红紫好, 缟衣素袂岂相宜?

天涯沦落无人惜, 憔悴欺霜傲雪姿。


欲凭粉笔写风神, 侠骨棱棱画不真。

未见师雄来月下, 如何却现女郎身?


难凭健步一枝安, 宋相端严见也难。

惆怅夜深风露冷, 有谁同倚碧栏干?


东阁当年盛旧游, 休言清福几生修。

自怜风骨难谐俗, 到处逢迎百不售。


漫劳江北忆江南, 淡泊由来分已甘。

吟得百花头上句, 又同霜雪斗春婉。


回思何逊太风豪, 每遇花时折柬招。

留得琳琅千万句, 锦函双系碧丝绦。


一度相逢一度思, 最多情处最情痴。

孤山林下三千树, 耐得寒霜是此枝。


冰姿不怕雪霜侵, 羞傍琼楼傍古岑。

标格原因独立好, 肯教富贵负初心?


附注: 此咏梅十章一诗写于北京。诗中表达了梅花的孤傲、清雅和独立不羁的品格。秋瑾在这里是托物明志, 借咏梅花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自己的追求,甚至是以梅花自喻。最末两句:“标格原因独立好,肯教富贵负初心?”,明明白白地直抒一位女革命家的心胸,可谓字字落地有声。


蒙恩夏生2016-06-06 15:47:0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春寒看花

凭栏默默咒风姨, 几度空劳栽护旗。

才见萌芽两三叶, 又教雪压更霜欺。



附注: 这首诗写于北京。秋瑾在北京的家庭生活过得极为抑郁,故托物寄情,借花草树木被“雪压霜欺”,诉述环境的折磨。




蒙恩夏生2016-06-07 14:03:5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七律二十九首

白梅

仙人缟袂倚重门, 笑掷明珠幻絮魂。

淡到罗浮忘色相, 谪来尘世具灵根。

洛妃玉骨风前影, 倩女冰姿月下痕。

独立自怜标格异, 肯因容易便承恩。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 意在咏物明志。秋瑾在诗中,借白梅的形象, 表达自己的“玉骨冰姿”的独立自由精神, 以及决不成为“承恩”的奴才之辈。




蒙恩夏生2016-06-08 13:04:0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寄妹

年年常是感离居, 两地相思托鲤鱼。

今日新愁因共晓, 昔时旧恙近何如?

小窗蛩语恐时暮, 别院鸡声破梦初:

惆怅寸怀言不尽, 几回涕泪湿衣裾。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婚后。当时秋瑾娘家已回绍兴老家,秋瑾十分怀念她的母亲和妹妹。这首诗等于是一封信,向妹妹诉述了思念之情,也反映出姊妹之间的深切友爱。




蒙恩夏生2016-06-08 15:57:0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秋 雨

西窗剪烛话巴池, 云黑应催工部诗。

恨入高楼人别后, 寒侵斗帐梦回时。

菊花雾重秋云淡, 桐叶声残夜漏迟。

最是淋铃闻不得, 谢娘减尽旧腰肢!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秋瑾在一个浓云密布、雨声淅沥的夜晚,想念自己的母亲和兄、妹等亲人,对照自己身在夫家的处境,倍感凄凉,逐有此诗。



蒙恩夏生2016-06-09 14:27:3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送 别

杨柳枝头飞絮稠, 那堪分袂此高楼!

栏干十二云如叠, 程路三千水自流。

未免有情烟树黯, 相留无计落花愁。

送君南浦销魂处, 一夜东风促客舟。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秋瑾在诗中充分描绘了离情别意, 但没有说明送别的人是谁。



蒙恩夏生2016-06-09 16:47:3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见 月

愁见帘头月影圆, 思亲空剩泪潺潺。

衔泥有愿誓填海, 炼石无才莫补天。

湘水燕云萦旧鹿, 碧山红树噪新蝉。

十分惆怅三分恨, 往事思量只自怜。



附注: 这首诗写于日本留学期间。秋瑾在日本留学时间不长,只有两年不到的时间, 因抗议日本政府的“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愤而回国。在日期间, 有时思念亲人,有时想到在夫家受到的种种压抑, 不禁思潮起伏。此诗即是这种感情的表白。



蒙恩夏生2016-06-10 11:41:2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一轮蟾魄净娟娟, 万里长空现镜奁。

照地疑霜珠结露, 浸楼似水玉含姻。

有人饮酒迎杯问, 何处吹箫依槛传?

二十四桥帘尽卷, 清宵好影正团圆。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这是一首托物寄情的诗, 秋瑾凭借对一轮明月的生动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也体现了追求光明的精神




蒙恩夏生2016-06-11 17:17:1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咏 白梅

雪玉妆成千万枝, 冰霜雅操最宜诗。

花坛独步盈盈立, 嫩萼含葩淡淡姿。

仙子白衣初谪降, 佳人素袂最相思。

孤山处士空唐突, 未许门墙网粉施!



附注: 此诗作于湖南。秋瑾写过两首咏白梅的诗,前一首着重赞美了白梅的内在品质,这一首则重点在于描绘白梅的外形,突出了白梅的高洁。




蒙恩夏生2016-06-12 13:32:1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题潇湘馆集 二章

闻道才华众不如, 娥眉饱读五车书。

家传醉草云烟富, 吟人香兰绮思摅。

四笔牙签详亥豕, 一门诗友尽美玉。

登龙喜遂瞻韩愿, 何日重停问事车?



幼妇新词愧不如, 佳篇重把手难除。

千寻翠色供诗笔, 一派湖山作画图。

博士声华苏氏锦, 绛仙才调卫娘书。

风流文采教占尽, 羡煞胸多记事珠。



附注: 此诗作于湖南。当时秋瑾在父亲任所曾经与一些官僚家庭的小姐们多有接近,相互以诗词交流。这首诗就是在读了那些姐妹们所写的《潇湘馆集》之后的有感而发。诗中极尽赞美之词,表达了内心由衷的钦佩。此诗多用典古。善于运用典古,是秋瑾诗作的特色之一, 同时也说明秋瑾的饱读史书。




蒙恩夏生2016-06-13 17:02:2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看来本帖读者不多, 那就来个插科打诨, 暂停一下, 把多年前写的一篇杂文( 也可称为杂感、笑谈…… ), 录在下面, 以博一哂!


包青天与孙悟空 杂文

记得电视剧《包青天》和《西游记》刚开始播放时,我当时也看得津津有味。一切凶恶与不公正的人和事,都会在《包青天》与《西游记》里得到制裁,一切善良和弱小之辈都能得到邦助: 蒙冤者得伸冤,穷困者得救济。加上情节的生动曲折,故事的离奇怪诞,人物塑造上富有性格魅力,可能就是这两部电视剧大受老百姓欢迎的原因吧?!

包青天实有其人,名包拯,是北宋仁宗时代的一位官吏。在正史《宋史》中对他记述不多,他的绝大多数事迹,都经过小说、说书、戏曲等各种形式,在民间流传下来。据说他能够"日审阳间,夜审阴间",也就是说,他白天能在人间审案,晚上却能到阴曹地府(也就是地狱)去审案。这当然是对他的神化。至于孙悟空,他只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造出来的一个神猴,事实上并不存在。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之前,任何时代的任何史、书上,都没有出现过"孙悟空"这个名词,就足已证明这一点。但是,在吴承恩所创造的神猴孙悟空的身上,我们却可以找到人性。

在中国长达三千年左右的君主专制社会里,北宋也正属于君主专制社会的鼎盛时期。任何时代都可以实行独裁专制,但设立皇帝的独裁专制与没有皇帝的独裁专制又有某些不同,有皇帝的独栽专制是君主社会的最高形式,再加上正处于鼎盛时期,因此老百姓特别需要清官,因为根本没有民主一一那时恐怕连"民主"一词都尚未出现,全仗官老爷们"为民作主",如果碰到清官,老百姓还有点生计,但一旦碰到贪官,可就倒了八辈子大霉,不但有冤无处伸,连身家性命都可能倒贴进去。包拯正是当时一位有名的清官,为老百姓伸雪了不少的冤案,加上为人刚直不阿,因此美名广为流传。千百年流傳下来,难免会添枝加叶、锦上添花, 甚至无中生有, 遂渐由人变成了神。于是,“包青天”成了包拯的代名词,他“超越”了生、死两界:不但能在人间伸冤, 而且能到阴间替鬼伸冤,真是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这样的包拯, 就并非人间的清官, 而是一位济公式的佛爷了。但是,如果除去那些神话般的流傳, 真实的包公究竟又是一位怎样的人物? 当然,他是一个清官是无可置疑的,性格的刚直不阿也无可置疑, 因为不论在正史和野史以及其他种种傳说上, 对他这样评价是一致的。问题是当时的包拯权力究竟有多大? 能大过皇帝`吗? 大过皇帝的叔叔伯伯、兄弟姊妹、皇子皇孙和七大姑八大姨吗? 答案是大不过,因为如果大过了,包拯自己就成了皇帝了。既然大不过, 那么他的那把專砍皇亲国戚脑袋的龙头铡, 就形同虛设,是摆摆架子的。可能有人会说: 陈世美是皇帝的女壻,不是就被包拯铡死在龙头铡上的吗? 这当然完全可能,因为任何事都有例外。要知道,陈世美沒有什么背景,他原是一个流落街头的穷书生,是一位也是普通老百姓的秦香蓮女士救了他, 他十年寒窗苦读, 靠自己个人奋斗才中了状元。这样的人一旦犯了大错,很可能被当作“杀鸡警猴”的材料,因为一是他本人在上层统治者中没有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他原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拿他来开刀没有任何风险。一是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有时也确实需要拿一些无法无天、挖自己墙脚的“自己人”开刀, 这种人当然是出身于老百姓的人充当最好。包拯未始没有动皇亲国戚的胆量, 陈世美一案就证明了这一点。但并非是对所有的皇亲国戚都能动,而且大多数的皇亲国戚还动不得,(除非犯了谋反罪)什么原因?上面已经讲过,就不再重复。要明白,君主专制社会的主要特性,是:人治大于法治。皇帝的意志就是法, 所谓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从来就是一句空话, 谁能去监督它的执行? 所以说,在皇帝的统治下要当一个清官真不容易,在历史上有不少的清官结局都很惨,而不少贪官却能子孙满堂、得享天年。包拯能够善始善终, 而且美名流传,这是包拯的幸运。说到底,包拯还是未能超越历史, 他是一个不反皇帝只反贪官的清官。而且,在对他的事迹的千百年的流传中,又不断加以夸大和美化,这当然也说明老百姓对他的喜爱。而且最后使他成了神,因为人们知道清官要比贪官好, 既然自己无法作主, 老百姓们就希望清官多多益善, 而且都能成为神仙。

说到孙悟空,虽然它只是神话小说里的一只石猴 ,但是作者吴承恩却把它作为一个主要角色来描写,把自己的想像、希望、幻想及一切想做而无法做到或想阻止别人做而又无法阻止的事,都一古脑儿的让孙悟空去完成了。它本领极大,可以上天、入地、探海,阎王爷见了他要让三分,玉皇大帝对他也客客气气,而海龙王见到它胆颤心惊……它的身上又表现出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忠诚、富有同情心而又讲义气,而且嫉恶如仇,爱抱不平。例如师父唐僧的几次三番误解它而且赶它走,它却每一次又都回到师父的身边,无怨无悔。它有一双洞察一切的火眼金睛,一切假冒伪善或者假装可怜的邪魔鬼怪,在它面前都不得不显露原形。而且它战无不胜,任何妖魔无论本领多大,最后都败在它的手里·这样一个既有神性又充满人性的孙悟空,当然是作者的一种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它的原型。但是,它身上人性的一面,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存在的。至于《西游记》中的佛祖、菩萨、神仙和妖魔鬼怪及种种艰难惊险,又何尝不能看作是人生的象征呢? 自从人类有历史记录以来,出现过各种各样的人物,人类也走过无数困苦艰险的道路……。

包拯和孙悟空,原本风马牛不相及,为何要把他们扯在一起呢? 这是因为有二点他们俩是相同的:一是都具有神性和人性,换句话说,包拯是神化了的人,孙悟空是人化了的神。一是他们俩都是在民间最广为流传的人物,几百年来都是这样,可以说是真正的“妇孺皆知”。


蒙恩夏生2016-06-14 13:11:5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重过女伴芷香居时芷香已作古人矣


回首妆台遗响沉, 旧游景物怕重寻。

人何曾在帘犹挂, 花正开时草尚深。

素烛双添今昔感, 东风一片别离心。

栏干敲遍纱窗下, 鹦鹉无言泪满襟。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秋瑾当时结交了一些闺中女友,其中有的不幸因病夭折,名为芷香者即为其中之一。诗中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



蒙恩夏生2016-06-15 12:25:36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