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成长、读医及找医生工作的一些个人经历

楼主:supertitan2013 字数:238266字 评论数:263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ty_echo_sz 2018-08-15 18:40:59
也想带孩子去美国接受教育,但是,我知道我的孩子肯定没办法做到这么优秀,我家小学一年级开始学小提琴,六年级就怎么都不肯再学放弃了。智商和毅力都不够
只有羡慕了
-----------------------------

不一定是小提琴,只要能找到他真正喜欢的事加以关注就很好啊!其实我也就一个孩子,没有前车之鉴可用。小提琴对我来说当时也只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概念而已。我同我妻子当时对孩子的培养也是尝试。上面17楼提到我妻子带我儿子还参加了许多种体育活动。但最终也还是没找到一样是真正 能让他感兴趣变成爱好从而能主动坚持下去的。说起来我妻子为培养我儿子也是很辛苦。她做护士,为了能白天照顾到我儿子(对他唠叨)及带他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而上了十几年的常夜班。
supertitan20132018-08-15 22:33:08 发布在 海外华人
@ty_echo_sz 2018-08-16 22:34:15
上了十几年的常夜班,钦佩您太太的付出!伟大的母亲!
我家女儿说喜欢小提琴,喜欢音乐和画画,但是她总想轻轻松松地学好,怎么可能呢!
每一样想要取得成绩都是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获得的,她不能吃苦,同时觉得小提琴越往上越难了,老师要求越高了,就打退堂鼓了......现在又想学古典吉他和画画,我还没答应,太容易获得满足,她也就不珍惜学习机会了!
的确,要把兴趣变成爱好(而且是深爱)从而能主动坚持下......
-----------------------------

谢谢。我妻子若要知道有人这么夸她肯定会很高兴了,尤其这些夸奖是由我引发,且这次我也并非是因为她的要求敷衍而为,呵呵。
看来你女儿对与艺术有关联的“琴棋书画”都喜欢,这也很好啊!这对女孩子的长远培养其实很重要。在美国,对女孩子的培养目标同男孩子也是有区别的。有不少或多数女孩子(不同族裔的都类似)努力上进各方面完善自己以及尤其是希望能考进名校的长远目标并非是能出人头地、自强自立,而是希望能进入一个比较高的交友圈或人事圈从而最终能嫁得一个好丈夫。从这一点来讲,我的理解,女孩子对“琴棋书画”各项的通与对某一项的精是同样重要的。昨天刚好才看了一场电影,新片“Crazy Rich Asians”,其中心思想也就是如何处理门当户对的问题。其实两人结合,除了财富上的门当户对之外,更重要的是气质(以及对应的“三观”)上的门当户对。
回想起儿子学琴的过程,他确实也经历过至少一个“瓶颈”阶段。应该是在小学(后期)的时候,有段时间(几个星期)他自己怎么练,怎么拉总是拉不对或拉不好。他自己着急得哭了几次,叫他休息也不肯,我同妻子具体也帮不上他的忙。当时能做的也就是帮他录音,再放给他听。不过他倒也从来没提起要放弃学习小提琴。

supertitan20132018-08-17 03:09:07 发布在 海外华人
删帖好利害。到底是用了什么敏感词了呢?
supertitan20132018-08-17 22:22:52 发布在 海外华人




发一张与明天有历史联系的的个人历史图片,会删吗?该不该讲个人历史故事呢?历史故事也会被删吗?

supertitan20132018-08-18 00:08:43 发布在 海外华人
删帖真的好厉害。
人生总结:为自己在关键时刻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而庆幸。
supertitan20132018-08-18 09:03:09 发布在 海外华人
中国大陆的“高考”在台湾叫“联考”。中国大陆小孩、青少年所经历过的“苦难”则由台湾的小孩、青少年们在更早得多的年代同样地经历过。台湾中产群体及尤其是经历过“苦难”磨练的知识界人士向美国的移民潮也比大陆要早许多年。他们对于中华式的管制教育与美国式的自由教育当然进行了不断的比较和反思。孰优孰劣,也是众说纷纭。
很多年以前看到过一个报道,说是一个经历过“苦难”磨练的台湾女子移民到了美国之后生了两个儿子。她对老大的培养还是习惯性地按照自己在台湾所经历过的形式进行。但看着老大所受到的压力及想着自己以前所受到的管制,常常于心不忍。她决定对老二完全按照美国式的方式(即“放羊式”)进行培养。后来的结果是,老大成了外科医生,老二成了商店的收银员。老大的生活节奏还是比较紧张,老二的生活还是很放松自由。作者在完稿之时其实也很难给出自己的两个孩子,到底哪一个生活得更幸福一些。

supertitan20132018-08-24 20:31:33 发布在 海外华人
@人间处处有胖神 2018-08-26 11:35:33
我也是由于要当妈了参加了几个家长群,被扫盲了一把。国内已经有针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的stem训练营了。悉尼这里也开始了。群里有几个博士妈咪已经开始编程启蒙了。。。。。。
-----------------------------
那些博士妈咪有理科出身的吗?你其实可以在群里问如下两个问题检验她们一下(并还可显摆一下自己),呵呵:(1)一个生活在北半球有好奇心的科学家到了南半球之后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2)为什么?答案是:(1)(洗脸间、厨房等处)水池子中装满了水之后再把水慢慢放掉,看看最后水池中的那个涡旋是否按顺时针旋转。(2)就想验证一下角动量或即涡度守恒原理。
那水池中的涡旋在北半球是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则是反过来顺时针旋转。这涡旋的旋转方向与大气中台风、大风暴中气流的流动方向是一样的。事实上台风的形成原理也同水池中的涡旋的形成原理雷同。
supertitan20132018-08-26 20:31:57 发布在 海外华人
@九九归ling 2018-08-26 23:16:52
楼主叔叔,国内知名大学本硕博,临床医学博士毕业了,现在国内知名医院有了三年临床工作经验。想移民美国,继续做医生。求指路。
-----------------------------
不了解中国医生如何移民美国继续做医生。你可能还是先要通过一些考试从而找到一个住院医生(或实验室助理之类)的工作,在工作的同时需要考美国的行医执照,之后才能做正式医生。
理工科的同学们在拿到了哲学博士学位之后,基本上这辈子就同考试说bye-bye了。学医的同学们在他们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之后,也还是有各种各样的大小考试在等待着他们。
supertitan20132018-08-27 00:57:22 发布在 海外华人
有人在短信中询问来到美国之后我以及小孩的宗教信仰的问题。我简单地就我的理解和实践说上几句。我一直喜欢科学,自认为是一个追求科学的人。来美初期也接触过宗教,去过教堂,当时自然感到那些信教的人思维没有逻辑性可言,但心地确实非常善良。后来看到了哲学家哥德的名言,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也合我心意,之后也就成了我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哥德说:
"He who possesses art and science has religion; he who does not possess them, needs religion." ---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哥德)
人的生活需要有追求才有意义,人活着需要有信仰才能产生出幸福感。按照哥德的意思,科学和艺术本身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其实也就是一种宗教。大家知道,不同宗教之间的观点常常是不可调和的。同样,对于真正追求科学的人(逻辑性,客观性,探究为什么等),他(她)也是无法忍受宗教的行事方式的(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命运注定等)。现在问题来了,追求科学和艺术这一特殊形式的“宗教”并不是每个人说做、想做就能马上做到的。那是需要一定的(知识、文化等)积累才能真正地做到,也即才能主动地真心实意地去追求(与官衔、职称其实也没多大关系)。按照哥德的意思,对无法真正追求科学和艺术的这一类人,他们确实需要上帝形式的宗教来加以追求或信仰。

才到美国时常与向我佈道的基督徒们辩论。有次我说:我不信上帝的存在,也不信祈祷的作用。其实我明天就有重要的考试,你现在就可以对我祈祷,让我明天考试结果很坏。我不信这种祈祷,自然也不会怪罪你。结果他把手搭在我肩上,慎重祈祷希望我明天考试获得一个好成绩,感动。
supertitan20132018-08-30 01:41:04 发布在 海外华人




也没什么可再说的了,就再上两张老相片吧!
supertitan20132018-09-01 00:02:35 发布在 海外华人





22楼中提到了尼克松图书馆的回信及尼克松的签名,今天找了出来一并贴上。

supertitan20132018-09-13 03:19:27 发布在 海外华人
@忽悠被忽悠 2018-07-23 16:16:26
顶一个!貌似美国学医就是本科四年不管什么专业?只要能考入医学研究院就可以?
-----------------------------
@supertitan2013 2018-07-23 21:17:26
是的,只要能考进医学院,原则上,应该如此。当然具体操作上各医学院也会有一些额外要求。就说我妻子以前在国内是物理类专业本科毕业。大学本科没修过化学课。为上霍普金斯护士学院就必须先去附近社区大学注册(一学期)修一门化学课,有了那门化学课的学分加上她本科毕业文凭才可申请护士学院(读了一年多就得到了注册护士的学位)。我想医学院也类似,会有些需要的必修课程。此外,进医学院也并不保证一定会毕业,中途也......
-----------------------------
@小草也快乐 2018-09-20 20:37:34
-----------------------------

在美国读一个护士学位一般需要两到四年。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网络科技大发展,有不少护士转行码工,护士奇缺。为此,当时有几年霍普金斯护士学院就增加了一个只需学习13个月就能获得护士学士学位的护士速成班。那13个月刚好是四个学期,除了正常的春、秋季的两学期之外还加上头尾的两个暑假学期,即第一年的暑假开学,第二年暑假完时毕业。最基本(最低)的入学要求就是入学前学员至少已获得其他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学费是一万八千美元。
我妻子那一年多的学习非常辛苦,压力很大。她们那班入学时有70个学员,毕业时仅60多人。被淘汰的那几个的学费也就废了。班里从大陆来的学员一共有两个。除了我妻子之外,另一位是国内某医学院本科毕业,之后在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获得了公共卫生专业的硕士学位。但这一专业的硕士也不好找工作。故她也就进了这一护士速成班。相对来讲,她的学习负担要轻一点。
当时有两件事一直记得:(1)开始时学的基础课有人体解剖学,许多英语生词都不可能翻译来记,我妻子也就只能直接记英文词。有几次我半夜或凌晨醒来,也就是因为我妻子在我身上对照着人体部位在记单词。(2)后来有次去医院实习。实习回来之后要写实习报告。她当时还有其它作业及考试,她让我帮他写英文实习报告的开头和结尾的大道理,她则写中间的具体内容。那大道理该如何写呢?她说就按着我们以前在中学时去工厂农村进行学工学农之后回来写心得体会的那些套路来写。这个我会写,呵呵。我写了。
supertitan20132018-09-21 21:47:55 发布在 海外华人
@supertitan2013 2018-06-22 20:29:51
谢谢。
几个月前(三月)是文革后首次高考七七级入学40周年。当年的七七、七八等几级的高考可以说是一下改变了许多底层工农子女的命运。我也有幸成为中间一员。据说现在国内底层工农子女想要翻身改变人生又很难了。
-----------------------------

现在是九月。那是七八级入学四十周年的月份。我妻子是七八级的,这几天正在国内参与她们班纪念入学四十周年的联谊活动。她们班的同学都相聚了。她们班的有些同学现在也算是富豪或土豪了。但是我妻子想着现在所拥有的这么好的丈夫及很争气的儿子,应该不会产生“羡慕嫉妒恨”的感觉的,呵呵。
supertitan20132018-09-23 05:11:42 发布在 海外华人
@2016阳光微笑 2018-09-24 11:34:48
楼主夫妻两人都是学霸,很拼,所以下一代也从父母身上学到拼搏精神。难怪我儿子不争气,其实他爹不怎么样,我也一般。几代人跟楼主家没法比。楼主是有良好遗传基因加后天以身作则拼搏。
-----------------------------

其实我们那七七、七八级的一代人多数都差不多。当时大家的生活都比较艰辛,十分珍惜突然而来的学习以及改变人生的机会,自然都十分努力了。我周围同学们的孩子们一个个也都十分了得。我们家族中,我小叔叔是(文革前)第一个大学生,我算是第一个研究生、出国及博士了。
supertitan20132018-09-24 20:37:31 发布在 海外华人
@2016阳光微笑 2018-10-02 21:59:39
请问楼主:在美国,得了肾结石(较小),一般吃什么药?
-----------------------------

我自己不是医生,故不能很好地回答你的问题。不过我自己在国内(大学三年级时)和在美国各得过一次肾结石都较顺利排出。在国内是吃了一个多学期的中药(每周须煎药),在美国是吃了28粒(每天一粒)象小拇指大的药丸后排出。我在美国医生给我拍片及化验时同他讲了我在中国吃中药的经历。他回答说,挺有意思的,我现在给你检查是先要大致确定你结石的大致成份及尤其是它的酸碱性,然后才能给你开药。之后他给我开了药方,说共30粒药,每天一粒连同两杯清水下服。若三十天之后结石仍没下来则回来我给你做手术。在药瓶中还剩两粒药的那一天,结石下来了。
supertitan20132018-10-02 23:26:10 发布在 海外华人
更新一下我儿子的工作状况。开始工作还是挺辛苦的,时间长,压力大。一般美国的医生都知道做“住院医生”时期是非常累的。有次短信说他每周做医院麻醉医师的那三天的工作比以前做“住院医生”那时还要累和紧张。紧张的原因也是因为责任重大。他就是做所有重要决定的医生,旁边再也没有其他医生可“传、帮、带”了。但现在慢慢地也适应了。不久前收到如下的短信使我尤感欣慰:“I enjoy what I do a lot even though the hours are hard. I know I have to do a lot of anesthesia but being able to do all the chronic pain stuff and try out different things makes it worth it. It’s like spending the long hours practicing violin, I enjoy spending the time after a while because I want to get better and become the best at this stuff.”也就是说,他现在也慢慢开始把工作并不完全当成一个生活的负担或挣钱的工具,而是象以前学拉小提琴那样当成是一种生活的爱好。这也是我常在家里所灌输的思想,从事科学研究这一个工作的最大好处就是工作和爱好能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减少工作负担和累的感觉。
他现在作为病痛处理专家的每周两天的工作基本上也能慢慢地安排满了。最近发来的一个例子是一天安排了十个病人。下午一点到五点的八个病人都是做“procedure”,每个病人30分钟,估计是进行对特殊部位注射特殊药物的病痛处理。上午的两个病人一个是“consult”,另一个是“follow up”,应该是新病人的初始诊断及病人的后续诊断。
他还尝试给自己安排了一次周末的“on call”。“on call”中文应该是“待命”或“值班”的意思。医院正常门诊及医疗时间都是周日。但周末若有急诊或特殊情况也需要有医生在场。这时的费用则是附加的,医生所赚的则也是额外中的额外(即外快)。做“on call”的医生到底有多忙或是否要工作完全取决于那天刚好有多少病人而定。那收入呢?我儿子给自己安排的是星期六整整一天24小时,那“on call”的报酬是四千美元。相当于每小时167美元的收入。
supertitan20132018-10-03 01:31:11 发布在 海外华人
以下是儿子去欧洲旅游途中发来的短信之一:
A passenger on the plane had a bloody nose and they asked a doctor to help out, so I volunteered, and convinced them they don’t need to turn the plane around. The flight attendants gave me a cheese plate and bottle of wine as a thank you.
supertitan20132018-10-06 00:24:36 发布在 海外华人
@什么名还没注册 2018-10-09 20:58:31
楼主你好,拜读了楼主的文字,能感受到楼主为孩子取得的成绩而自豪的心情,一路走来,想想当时艰难的选择都是正确的,会很高兴吧,祝贺你!!!
从文字得知楼主一直陪伴孩子学音乐,想必对这方面了解很多,所以在此特别想请教几个问题,我的孩子也是学音乐的,钢琴演奏,今年11岁了,我们目前生活在南非,他是南非历史上最小的冠军,觉得孩子挺有天赋的怕耽误孩子,因此我们有计划带孩子去美学习, 目标是美国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主要原因也是考上就是全奖,对我们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但我们对美国这方面的了解很少,希望楼主给一些建议,......
-----------------------------

谢谢。
首先恭喜你儿子目前所取得的成绩,我知道家长的大力付出是必须的,所以恭喜你儿子当然也恭喜他背后给予他支持的父母了。
你说打算带孩子来美国学习应该是继续在音乐及钢琴方面的深造了。这又有两种可能或选择:(1)高中毕业时考入美国某音乐学院进行本科学习深造,(2)现在就或尽早地进入音乐专业的美国某音乐学院进行深造并终身从事音乐生涯。
在我上面的介绍中所提到的那个音乐学院的“预备部”的学生若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时还是对音乐很感兴趣,则一般就可考美国大学的音乐学院的本科生(或即也可考本校“艺术部”的本科生)。这也相当于我上面所说的第一种选择。我上面所说的第二种选择就相当于理工科类当年国内也很出名的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的学生,即在很小的年纪就早早地进入大学从事某专业方面的深造。这第二种选择的特点就是小孩确实是先天性的聪明以及招收这类学生的学校极少,竞争相当激烈。
当时陪儿子上音乐学院时听到的大家所向往的“少年班”类的音乐学院是美国在纽约的“Juilliard School”。你若感兴趣的话,可以在网上查一下它的一般及“少年班”类的入学要求等。就我来说,对儿子培养的长远目标一直是科学类而非艺术类生涯,故也没在这方面上心。不过他很小时带他去纽约游玩时也顺便带他去参观过Juilliard School。我儿子在“预备部”学习时有一个韩裔同学小提琴拉得也很好,但大学时好像是读商科了。那韩裔同学在他高中时,他妈妈又给他添了一个小妹妹,很可爱。后来得知,他那个小妹妹也拉小提琴,拉得很好,在很小的时候就进了Juilliard School。为此他们搬家去了纽约。

supertitan20132018-10-10 06:55:47 发布在 海外华人
翻页了,更新一下。收到儿子的短信说是他接到通知,他最近的一篇论文被专业医学杂志录用了。这是他做fellowship期间所做研究的论文。这是有他署名的第八篇论文,也是他以第一作者所发表的第二篇论文。
supertitan20132018-11-09 06:14:16 发布在 海外华人

我在前面提到美国的优质私立学校也很贵。美国人无户籍,公立学校学区按居住区划分。但公立学校的一切费用都是由当地的房地产税支出的。房地产税中的60%以上直接用于公立学校的公共教育(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又分别占12%和6%左右)。高收入人群住高房价区,交了高的房地产税,从而支持了区内优质的公立学校。一般来讲,除非特例或某些族裔极端重视子女教育的特定文化,在美国低收入人群(如不少非裔)想要借助公共教育资源改变人生也是挺难的。
supertitan20132018-11-09 09:55:53 发布在 海外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