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溪村翁散文集

楼主:周溪村翁 字数:84677字 评论数:20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第四十篇] 话说虚假报销单.

开虚假发票,编造虚假报销单,製造假賬,是古今公务部门各级管理人员从中作弊,中飽私囊的常用手法.外来审計监察人员是很难检查出来的.
清代道光皇帝号称节俭之君,一日早朝,问某大臣:汝上朝前吃了什麽点心?大臣回答:仅吃鸡蛋四枚馒头一个。皇帝惊讶地说:吃一蛋要三两银子,汝为何这麽奢侈耶!
大臣不敢吭声。出朝后对人说:几枚鸡蛋值不了一钱银子,不知宫中为何这么贵耶?
这话被侍卫传入皇上耳中,他便去查了一下御厨房帐目,只见一碟白菜炒猪肝的用料费用记载是:大猪一头,上等白菜一担,香油一桶,食盐一斤,各折算白银若干两。
見过一寺廟扩建佛殿予算,殿前一棵树要2.5万元.公开向信徒募捐.而一棵中等大小树苗市价仅百元.。
有个西方老牌发达国家,其在华投资的某家知名制药公司,竟然通过遍布各地的“医药销售代表”,向一些大中型医院领导及有处方权的主治医生,给予购药及开药方滥用其价格高昂的西药提成奖励。这种非法窃取公私医疗费用的行賄手段,给患者及医保基金带来巨大损失。此类事屡有发生。被媒体爆光后,那个号称有绅士风度的西方政府,却假装不知道,下令进行调查云。
其实这些有老练丰富经验的政界老手,早就说岀了人们不敢公开说的“理论”,即“机器是要润滑油才能转得动的”,这话近似先秦杨朱的观点。
总之,加强法律教育和审计监察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周溪村翁2022-08-17 20:47:44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四十一篇] 基督教在唐代就已传入中国,为什麽不像佛教这麽盛行?

唐朝官方宗教是道教,佛教受到推崇那也是因为佛教对统治有利,基督教讲君权神授而且神权体系独立存在还凌驾于君权之上,哪个皇帝愿意自己头上多个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出来。再说中国古代讲皇帝是天子,本来就是所谓代天行道的神,还要基督教干什么.除官方推崇外,佛教极高程度的汉化也是重要性的方面,特别是禅宗,非常适合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味,而其超脱轮回的思想又能吸引广大普罗大众,甚而超过纯本土的道教;而基督教一直没有完成中国本土化改造,未能为基层大众接受。
外来的观念,信仰,教义,伦理学说这些属于人文科学范畴的东西不一定适合中国。
基督教宣扬人有原罪,人一辈子就是为了赎罪与蒙主恩召上天堂,这是棄实求虚.殊不知人的出现是大自然的规律,有生必然有死,上天堂是无稽之谈.
基督教宣扬衹有依靠耶穌才能被救赎到天堂,是惟我独真.殊不知去天堂的方式有多种,中国道教和佛教都有教义方法可满足人们上天堂的心理要求.
基督教宣扬人类到了末日,天主将要审判人类,并以此来恐嚇大众,使人伩教避灾.殊不知道教和佛教对人类末日早有妥善安排,道教是蜕化成仙,佛教是往生西方極乐世界.何须基督教来另起炉灶耶?
晚清时期,外国传教士到中国大肆传播基督教,遭中国百姓抵制,多次发生民教之争的'教案'.如天津教案,这事使曾国藩丢尽靣子,举国皆斥其媚外.
基督教组织严宻,全球还有一个教皇,爱干預各国内政.据筆者所知,广东各市县教会接受总部设在香港的教会领导,资助,各地教会牧师神父由香港任命,这难免引起当局警惕.
周溪村翁2022-08-18 06:42:01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四十二篇] 当柳永、黄景仁式的文人,无多大意思。

这二个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点名气的文人,写过不少水平颇高的诗詞。然而毕生生活贫困潦倒,有多大意思呢?
楼主不是拜金主义者,不喜勿喷也。
黄景仁(1749~1783)是清代著名诗人,字仲则,阳湖人(今江苏省常州市)。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
仲则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晚清《京麈杂录》有记载:“昔乾隆间,黄仲则居京师,落落寡合。每有虞仲翔青蝇之感。权贵人莫能招致之,日惟从伶人乞食。时或竟於红氍毹上,现种种身说法。粉墨淋漓,登场歌哭。谑浪笑傲,旁若无人”。包世臣亦说:仲则先生性豪宕,不拘小节,既博通载籍,慨然有用世之志,而见时流龌龊猥琐,辄使酒恣声色,讥笑讪侮,一发於诗。“
黄景仁有首《杂感》名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可以看出他作为封建社会中穷苦知识分子的典型,他悲惨的遭际,反映在诗歌创作中,形成一个显著的特点,嗟贫叹苦,啼饥号寒成为他的作品中十分突出的内容,虽然他也有部分篇章反映诗人积极奋发的抱负,以及表现对人民生活疾苦的同情和关怀。
黄景仁 癸巳除夕偶成诗(二首选一):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此诗抒发落魄文士的感慨)
青年黄景仁,家境贫穷难寻妻室,心仪的淑女相思而难得,赋诗云:
心如蓮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
判逐幽兰共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
时下世风重物质条件,境遇相似者颇多。读了这么多书,连配偶(老婆或老公)都找不到,大可怜了。 黄景仁遗著[二当轩全集],收入诗一千一百七十首,词二百一十六首,文六篇。其诗号称乾隆朝六十年间天下第一,可谓成名成家矣。
然其结局,实为在京时为债主所逼,躲债到山西解州时贫病交迫而死。如此文学大才,一生充满悲哀和困顿,令人叹息!
有位读者说,柳三变是多少风流文士的人生偶像,就冲众伎集资葬柳,千古佳话至今流传。
其实这是潦倒文人自我精神安慰所编造的故事。床头金尽则再大才子也会被妓逐出。明清文人笔记小说中颇多记载。
俗话说,诗文碌碌,一生食粥。写诗作词,业余为之。以此为业,必至困顿。
闻当代一些大网站编辑,还要租民房,挤地铁,吃快餐,日子亦不大好过。能出名著,收版税,买房車的怕不多。
写作亦能成瘾,想出书成名者挤破头。捉摸文人心理伺机谋利者亦常见。很多文化传媒信息有限公司,打着出版机构中介代理人名义,吸引好名利之文人上钩,叫他们自费出书,而传媒公司则从中漁利。
在中华复兴、生机勃勃的盛世,还在作心灵空虚哀伤怨叹的文字,以平仄格律精准自矜者,应自知不合时宜也。
有人说,高才不遇,落魄堪伤。高才若遇时运,就是富贵。
村翁则认为:有文才者不一定能当政治家,或一般中上级官员。只能写些风花雪月哀叹感伤的诗词,何益于国计民生哉!
柳叶春风先生说,黄景仁自己都觉得没多大意思,同时害了妻儿。除非做官,否则没什么出路。如果做官吧,书读多了,受儒家思想毒害太深,当个清官也不容易。现在的文人的境遇比那时要好得多,可以赚稿费,可以当教授,也可以经商。
周溪村翁曰:此语亦可取。
附录:
清〕洪亮吉:出关与毕侍郎笺
自渡风陵,易车而骑,朝发蒲坂,夕宿盐池。阴云蔽亏,时雨凌厉。自河以东,与关内稍异,土逼若衖,塗危入栈。原林黯惨,疑披谷口之雾;衢歌哀怨,恍聆山阳之笛。
日在西隅,始展黄君仲则殡于运城西寺。见其遗棺七尺,枕书满箧。抚其吟案,则阿<bzgwgz_024/bz>之遗笺尚存;披其帷,则城东之小史既去。盖相如病肺,经月而难痊;昌谷呕心,临终而始悔者也。猶复丹铅狼藉,几案纷披,手不能书,画之以指。此则杜鹃欲化,犹振哀音;鸷鸟将亡,冀留劲羽;遗弃一世之务,留连身后之名者焉。
伏念明公,生则为营薄宦,死则为卹衰亲。复发德音,欲梓遗集。一士之身,玉成终始,闻之者动容,受之者沦髓。冀其游岱之魂,感恩而西顾;返洛之旐,衔酸而东指。又况龚生竟夭,尚有故人;元伯虽亡,不无死友,他日传公风义,勉其遗孤,风兹来祀,亦盛事也。
今谨上其诗及乐府共四大册。此君生平与亮吉雅故,惟持论不同,尝戏谓亮吉曰:“予不幸早死,集经君订定,必乖余之指趣矣。”省其遗言,为之堕泪。今不敢辄加朱墨,皆封送阁下,暨与述家电廉使、东有侍读,共删定之。即其所就,已有足传,方乎古人,无愧作者。惟藁草皆其手写,别无副本,梓后尚望付其遗孤,以为手泽耳。
亮吉十九日已抵潼关,马上率啓,不宣。
——选自《四部丛刊》本《洪北江诗文集》
周溪村翁2022-08-18 16:41:35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四十三篇] 尽信书不如不读书

中国古代留下的文献典藉十分丰富,可谓汗牛充栋,举世无双。但书中内容是珍宝与泥砂并存的。如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就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就说过尽伩书不如不读书的话,还举了好几个盲伩古书闹出笑话的事例。
这里笔者列岀读古书后提出的几点质疑
[一]后宫佳丽三千之说
古书上形容皇帝后宫之多,动辄曰佳丽三千。有个著名史学家写的通史上也说晋宫、唐宫有宫女万人以上,难免使人生疑。
皇上就是再有龙马精神,也消受不了三千粉黛。[金瓶梅]主角西门庆,不过受用美妾数名,即已精枯力竭,三十出头而死。当今好色男,大养情妇,喜寻李师师,自促其寿者屡有所闻。三千之众,难以想象。
另者,宫女万人再加太监,一万多人在皇宫能住得下吗?现在的故宫住不了。考古掘出的古代皇宫地基,按面积估算,也绝对住不了。何况大部份殿宇是用作皇上办公、接见大臣、举行各种仪式之用,卧室只占一小部分,古代可没有多层之公寓、叠床,万人住在哪里呢?
[二]信陵君招徕食客三千人之说
[1]信陵君怎样去鉴别诸客之贤愚优劣,这三千人难道都是国家须要的人才?我看还是滥竽充数混饭吃的南郭先生居多.
[2]当时连铁器都还没有使用,用的是青铜具,土地很难精耕细作,粮食亩产很低,一千农户纳的公粮也养不起这三千人。一个侯爵食邑才千户,小的才几百户。
[3]在京城养这麽多饱食终日,游手好闲,只会耍嘴巴皮,不能干生产实事的寄生虫,社会能理解接受吗?
[4]魏国四面受敌,难保会有敌国间谍细作混在里面,平日刺探情报,战时里应外合,影响国家安全。
[5]养这麽多食客,并未经魏王授意批准,如有人诬告公子养士以谋不轨,公子何以自解?
总之,所谓食客三千,是写书者听传说夸大之词,不可全信也。
[三]平原君斩笑跛者美人头之故事。
一个跛脚残疾人,何德何能,能成为众多清客名士的代表?
美人随便笑了笑,跛子凭什麽依据要求斩她的头?未免大横行霸道了吧。你的脸皮值钱还是人家的生命值钱,为何平原君处理这事胡涂若此?
我看这是后世之幕僚清客相公编造的寓言,想抬高自已,借以多骗些免费酒食而已。
周溪村翁2022-08-23 06:34:51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四十四篇] 赏评唐代名臣張说、韓愈论述佛教的奏章。

宗教伩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文化现象,利用宗教为政治服务,古今中外皆然。欧美人用基督教,阿拉伯人用伊斯兰教,东方中、日、韩、泰等国人则多用佛教。
佛教起源于印度,在汉明帝时传入中国,至南北朝时期臻于極盛。翻譯佛经,开凿石窟,造永宁寺,梁武帝捨身出家等皆为当时国家大事。
及至李渊父子建立唐朝,除用佛教安定人心外,又自认与老子同姓,抬举道教。各代皇帝爱好不同,时而先道后佛(唐太宗),时而先佛后道(武则天)。更多时后是儒、釋、道相提并用(唐高宗)。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看到佛教过分泛滥给国家带来的风险(如耗费社会财富,劳力等),对佛教采取限制政策。他多次下诏,禁止百官与僧道往还,禁市坊随便铸佛写经,禁士女施钱佛寺,禁僧道不守戒律等。
但佛教教义能填补人们心灵上的空虚,解答儒家伦理道德所不能解釋的社会生活问题。当时佛教深入人心,仍有很大社会力量,玄宗仍不得不加以利用。
在这种背景下,时任宰相的張说就上了一道“进佛像表”的奏章。说明唐高祖和太宗起兵后“先聖一心奉佛者,盖为百姓求福也。”
現将[进佛像表]原文转录如下:
“臣说言:去年行塞,至朔州忍辱尼寺,见有高祖太宗造金像银跌,刻题尊号,彼州士女,屡瞻佛光,臣恳思圣心,如在咫尺。
伏以皇帝事业,远存荒塞,拯溺救焚,身勤虑苦,归诚佛宝,何神不据?信知功遍区域,泽周生人,心凭神灵,躬履危险。故皇天眷命,奄有邦家,后嗣圣人,钦承大宝,所当思由积德而兴帝系,本艰难而成王业,先圣一心奉佛者,盖为百姓求福也。
陛下为继文之主,实创业之功,再廓氛祲,重安庙社,垂统万亿,同符祖宗。夫惟兴王,必籍佐命,咸有一德,克享天心。
《书》曰:“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功臣同德,可不念哉!物有小而感深,事有微而传远,臣谨将金像随表奉进。谨言。”
实际上,佛教理论(思想)在唐代有了很大发展,各个宗派逐渐形成。除早出现的提倡终日唸佛的净土宗外,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均初具规模。最有意义的中国化佛教—禅宗也在这时成熟出现了。
禅宗认达摩为鼻祖,传至五祖弘忍改用[金刚经]授徒。六祖慧能得其衣钵并加以发揮,遂制[壇经],讲主观唯心主义。其义蕴之深,得与西来之贝叶经并驾齐驱。经張说之上表,指明崇佛初心是为民求福,消除了皇上及天下臣民的疑慮。佛教自然得到更大发展空间。
引发大唐由盛转衰的并不是宗教,而是唐玄宗任用奸相,荒废朝政,対有野心的边将不能驾驭的结果。
在平叛过程中,一个禅宗和尚神会起了很大作用,他大办佛教法会,度人为僧,给朝廷募集到大筆軍费。再加上僧人宣称,安禄山史思明之自行覆灭是神佛护国有灵的结果。这就使中唐诸帝由利用佛教转入迷伩神佛了。
神会是盛唐一僧人,曾从慧能习禅宗理论.发生安史之乱时,洛阳先陷,此时神会仍在草莽,群议乃请会主其坛度。于时寺宇宫观鞠为灰烬,乃权设一院,悉资毡盖,而中筑方坛。所获财帛,顿作军费。代宗、郭子仪收复两京,会之济用颇有力焉。
于是朝廷敕五岳各建寺庙,选高行沙门主之,听白衣能诵经五百纸者度为僧。或纳钱百缗请牒剃落,亦赐明经出身。以两京平,又于关辅诸州,纳钱度僧道万余人。纳钱百千,赐明经出身。进纳自此而始.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学历职称级别从此都可用钱買到,从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从上可以知,神会对平定安史之乱是立了大功的。因此,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赏识,给了他崇高的荣誉。他也利用机会,为确立南禅以及自己的禅法地位,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成功。
时又有胡僧不空,自随其师入大唐弘教以来,就表现出非凡的宣传才能。玄宗时,不空的才华和能力,可与早来的善无畏及其师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足见其在佛教界和大唐朝廷的地位之高。代宗时期,不空出入朝廷,与文武官员、王公贵戚,深交相纳,情谊特厚,并进而跻身于公卿班位,被授予特进试鸿胪卿;寂灭后,还又被赠肃国公、司空,这些特殊的荣誉,在中国佛教史上,可以说没有任何僧人可与论比,真所谓“冠绝千古,首出僧伦”了。
由此可见,到中唐时期,朝庭已把佛教作为治国安天下之精神支柱,地位当不在孔孟儒家綱常之下。那位曾平定淮西地方割据势力的宪宗皇帝,竟玩起了迎佛骨入宫奉养的闹戏。
佛骨又称舍利(子),不知何时由天笠传入凤翔法门寺收藏。迎佛骨入宫供养三天被认为造福天下的重大仪式。唐王朝前后举行过七次迎佛骨之事。
唐太宗第一次迎奉舍利,只是开启法门寺塔基,在当地举行仪式,供奉塔下瘗藏的佛骨,并未迎送到京城长安。
唐代第二、第三次迎奉舍利都与女皇帝武则天有关。第二次发生在唐高宗显庆四年(西元659年),第三次是长安四年(西元704年),女皇帝武则天命凤阁侍郎崔玄韦和华严宗实际创始人高僧法藏、纲律师等到法门寺迎奉佛骨,次年正月十一日迎入洛阳,当时盛况空前。也就是这一年,武则天即退位、随后驾崩,佛骨便滞留洛阳。
武则天崇佛与其统治有关。一方面,她要以周代唐,尽力扶植佛教。她规定:黄衣在玄衣之上,佛教在道教之上,僧尼在道士之上,从而确立了佛教优先的地位。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皇帝,她必须为其统治的合理合法性寻找理论根据,而佛教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根据。 佛教宣扬男女皆有佛性,皆能成佛,而且佛教中某些菩萨在民间流传中为女身,如观世音菩萨,无形中提高了女性在教中的地位。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唐代出现了一个狂热的崇佛高潮。
唐肃宗时有了第四次迎奉佛骨的活动。《旧唐书德宗纪》记载了唐代历史上第五次诏迎佛骨的情况。肃宗和德宗统治时期正处于安史之乱以及刚平乱不久,国家由盛转衰,动荡不安,财政困难,因此,这两次迎奉佛骨的活动规模较以前都有所减小
第六次迎奉佛骨是元和十四年(西元819年)春,唐宪宗想迎佛骨入宫中供养,一时轰动了长安城。韩愈以其一贯的反道、反佛的立场上了一道措辞严厉的谏书。原文如下: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竞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
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茹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
此奏章逆拂龙颜,宪宗大怒,差点要了韩愈的命,后来幸亏宰相裴度等人求情才免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还始终无悔,在往潮州路上,赋诗言志曰: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本为圣明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彐擁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诗题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这诗依然把皇帝大张旗鼓地迎奉佛骨之“盛事”称为“弊政”。可谓立场坚定,斗志顽强。
对韩愈的这篇奏章,历代评价甚高。有人说是外来文化釋家与中土传统文化儒家的冲突,有人说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作,有人说是韩公不顧个人安危忧国忧民优秀品德的最牛表现。
而唐宪宗则认为:"韩愈说我奉侍佛教太过分,还可以容忍;他甚至说东汉以后,奉侍佛教的皇帝都是短命的,怎么能说这荒唐的话呢?韩愈作为人臣,竟然狂妄到这个程度,怎么能赦免呢?" 原想处死他,在裴度等大臣求情下,决定把韓愈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到任后上表谢罪,不久后得召还。
但对[谏迎佛骨表]之内容,论点,思维逻辑等方面,前人似乎未作深入分析。筆者村翁愿从实事求是的观点出发,不辞浅陋表述个人看法。
第一段,韩愈所说古代帝王在位久且寿命長之事,并没有充分的历史依据。
[史记]作者司马迁自已说“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承认是依传说编造的。
至于商周诸王的寿数,按古代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营养学医学发展水平,人均寿命至多三十多岁,几位帝王绝对不可能享这么高寿。
在当代学术界,夏王朝是否真实存在,仍存疑问。更不用说五帝有无其人?在位多久?年寿多長了。韩愈半引用半自制说了一大堆虚假数字,唐宪宗不责他欺君之罪,已算很宽弘大量。
第二段,韩愈把东汉和南北朝诸帝在位时间和寿命短促,梁武帝餓死台城的责任推到佛教头上。这也不合历史事实。
汉明帝时佛教才开始传入中国,佛经只有意譯的“佛说四十二章经”,信徒也不多,社会影响力很小。与皇家权力的传承和帝王寿命的長短毫无关系。
东汉皇帝寿命的确很短,前后十二位皇帝平均寿命才二十六岁多。比西汉皇帝平均寿命短十岁以上。有识之士如仲長统等早看岀问题。
其原因:
第一是当时医疗技术水平彽,华陀和張仲景尚未出世,简单的盲肠炎就会致命。
第二是皇帝早婚早育,宫庭优越的生活会使年轻皇帝耽于酒色,醇酒美女过度则促其年寿。
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政治制度不成熟,外戚和宦官轮流掌权或相互争权,都喜欢擁立年幼皇帝,便于他们操纵朝政。如幼主不顺从,往往会被外戚大臣或宦官用各种方式除掉。
这些事怎能责怪佛祖未能给予保佑呢? 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南北分裂,战乱频仍,社会乱荡,朝代更迭迅速,大部分帝王在位时间都不长 。为争夺国土皇位,各民族实力人物互相攻杀不已。立国不久,皇族大臣间又蕴酿着下一轮政权争夺。夺得大位者又酒色荒淫无度,焉能長寿?
各朝得国名不正言不顺,一时难于收攏安撫民心。儒家孔孟之道只能用之於有文化的士人。佛教善恶报应之说就最适合镇撫市井乡村愚蒙之百姓,所以南北朝各王各帝普遍提倡佛教。这时期佛教经典被大量翻譯出来,寺廟僧尼遍布天下,佛教远超道教而得到空前发展。
帝王短命大都是政治及生理健康原因,与佛教毫无关系。
独有梁武帝认真听从佛说,清心寡慾,远离酒肉声色,生活节俭,竟能活到八十六岁。后为降将侯景所迫,餓死台城,是其政治措施不当的结果,亦不能由佛教背鍋。
所以韩愈奏表中这一段内容所说理由是不成立的。
第三段“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 ......”——此说不确,从張说“进佛像表”可知,李渊父子举兵夺天下之初,就利用佛教收民心。河南少林寺“五百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说明佛教僧众对李唐王朝开囯的支持。今少林寺中尚保存有李世民签名的碑文 ,就证明此事。
唐玄宗,宪宗一度确有禁止百姓随便出家和扩建寺廟之事,那是出于国家经济财政上的攷虑。绝不是政治上思想上压制佛教。
唐玄宗[禁士女施钱佛寺诏]是这样说的:“内典幽微,惟宗一相;大乘妙理,宁啟二门。闻化度寺及福先寺三陛僧,創无尽藏。每年正月四日,天下士女施钱,名为护法,称济贫弱,多肆奸欺,事非真正。即宜禁断其藏,钱付御史台。京兆河南府,勾会知数,明为文簿,待后处分。” 第四段:批评宪宗对佛供奉礼节过度,会误导百姓,伤风败俗。
因迎佛骨在唐代先前已搞过五次。不足为奇,未闻有所耗败。中唐在东亚仍保持大囯地位,故须摆点气浱以彰威德。比之於唐玄宗到泰山封禅,到曲阜祭孔,抬一次佛骨耗资不算太大。
昔汉成帝好羽猎,破坏生态环境,劳州郡民力,滥捕珍稀野生动物,输長杨射熊館以炫示胡人。文官扬雄不敢直谏,只能献“長杨赋”旁敲讽谏之。
北魏胡太后造永宁寺,巍峨豪华,连胡僧见之都叹五洲所无。而历代开凿云岗,龙门等石窟,造佛像以万计,天下宴然未闻其有非议也。
韩愈不明皇上安民之大计,肤浅地上表直谏,实为不识时务之举。
第五段。韩愈借华夷之分,把外来之思想文化,(推而广之,则科学技术亦包括在内)抱排斥态度。这种唯我独尊,固步自封的思维方式是十分错误的。
世界广大,各国各民族各有自具特色的文化,这些文化是人类共同财富,是可以不断交流互相学习的。这样才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即今流行的各种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民生主义......都是从外国引入的思想概念。
当时日本,高丽,新罗,缅旬,波斯......等国都浱人到大唐学习,中国难道就不能向外国各族人民学习吗?实际上丰富多彩的西域音乐舞蹈雕塑绘画早就流入中土大唐了。
佛教教理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如此博大精深华丽的佛学,因更能满足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求,自然逐渐取代了道教而在中国盛行。皇上用意是儒釋道并用以治天下,韩愈则不明此理,以儒排佛,失之逺矣。
第六段。可以看出韩愈对佛教理论很无知,可能从未读过佛经。他把佛教简单看成愚夫愚妇之迷信。其实佛理深奥成熟,经得起问难......限于篇幅,让佛教界大德们去解说吧。
后来韩愈被赦回朝,却又服食道士丹药,五十多岁即病死。他的历史贡献主要在文学方面,他是能“挽狂澜于已倒”的古文运动领袖,诗歌亦雄豪自成一家。
(全文完)
周溪村翁2022-08-24 10:24:37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四十五篇] 为何关帝廟香火独盛

关羽(161-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蜀国名将。
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古来名将,功业远胜关羽者多矣,如孙武,李牧,白起,韩信,卫青,李靖,徐达......无一人能建庙享天下香火者.或谓其千里走归刘备,忠义精神符合封建礼教,故历代帝王提倡而崇尚之.历朝都给关羽隆重高贵的封号,称某某帝君.
关羽在满族中也享盛誉,清初有一八旗军官,被皇帝任命为荆州将军,他拒不受命,说:"关圣老爷都守不住,我肯定守不住."闻者无不捧腹.
历代笔记小説中多有关公显聖的记載.聊斋志异"公孙夏"篇就有关帝惩罰花钱買冥官'真定太守'者(保定国学生某)的描述,足见民间亦把关羽奉为主持公道正义的大神.
关帝庙全国各地皆有.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说,到北京各寺庙求签,以关帝庙签语最准.笔者看过"关帝灵签"一书,见其签语诗句顺畅,语涉双关,含意隐晦,一签可作多种解释.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抽签文化中亦占一席之地。.
关帝灵签即关公灵签,关帝即关公,是受世人敬仰的英雄,也是人民信奉的武财神,据说可保生意兴隆、招财进宝,家族香火兴盛。关帝灵签是一个古老的占卜项目,又称“雷雨师圣签百首签”、“关圣帝君感应灵签”。天下神庙中,大多设有此占卜之术,其中共有100签,按照吉凶可以分为三种:大吉签三支,上吉签十八支,中吉签二十七支,上上签八支,中平签二十四支,中下签一支,下下签十九支。关帝灵签每支签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并配有一首签诗。这里不详述。
现代科技即使再发达,人类已登上月球,正在向火星前进,今抽签卜卦算命看相风水地理等民俗文化依旧流行不衰。这是人们精神上须要所致。
制约决定人生道路事业幸福的因素是很多的,有的是必然,大都可予知,更多是偶然,很多人们对自已命运是很难予料的。这就使人往往对未来有茫茫然之感。人人要趋吉避兇,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就有了这些民俗文化的市塲。
豁达知天命的人会明白“何祸非福,何吉非兇”,“得失相半”。绝大多数平民百姓没有这种“慧根”,各人走各人的路。
由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人们的幸福感、安全感会越来越强,让我们大家额手称庆吧!
周溪村翁2022-08-25 06:38:18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四十六篇]跳交谊舞好处多,宜大力提倡

交谊舞近年已不流行,为广塲舞所取代。这与中国人受儒家“男女授受不亲”之说濡染大深,神经系统过分敏感脆弱所致。以为男女一略接触,就会想入非非,后患无穷。其实哪有这么简单?当代数以千万计的大龄青年,为寻另一半,虽工作生活中接触过很多异性,相亲了几十次,依然孑然一身。这在城市高学历,高挡工作岗位之女性中颇为常见。
跳交谊舞有益身心健康,好处極多:
一.快速有效减肥。已婚发胖的中青年女士,每天跳一小时,连续跳一个月,可减肥3至5市斤。跳中三、快三、牛仔、恰恰、快四等效果特别好。
二.可保持青春延缓衰老,中、老年人跳交谊舞一段时间后可年轻十岁以上。这是因跳舞时引起体内荷尔蒙分泌水平增加所至。只要心情一放松,心理亦可引起生理变化,人倾刻显得年轻活力增加。
三.可治疗精神忧郁症、焦慮症,减轻现代文明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压力。精神类药物如安定、百忧解、阿米特林、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等豈能根治乎?服多了付作用大,停药则反弹,不如多与异性共舞。亦胜过李白之[将进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也。
四.可治愈心理学上说的“社交恐怖症”。对那些性格内向的男女白靣书生,毕业求职应聘面试时,像个羞答答的玫瑰是不行的。跳了交谊舞可变成落落大方,适应工作要求,应聘成功率会大为增加。
五.对肩周炎、关节炎、腰腿痛等肌肉骨骼疾病,跳舞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上海大众卫生报]2003.11.7日就登有韩振奎“舞好了肩周炎”的文章。
六.对老年人,跳交谊舞可达到梅开二度,不信东风唤不回,不知老之将至,忘怀生死的精神境界。
鄙人跳舞十年,深感此中三昧不是一般庸夫俗子所能领会的,交谊舞优于太極拳,即它比后者多一项心理治疗锻炼的功能。
交誼舞的功用,并不僅限于娱乐健身。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上說:“聖王制外乐而禁内情,而为之节文”,“先王之作乐,所以接百事也。”,“乐而有节,则福乐考。”
譯成白话就是:男女相处之乐,聪明的政治家可以用来抑制不呈之徒的禍乱之心,消磨梟雄纵横之志。越献西施,漢出昭君,唐嫁文成,王允用貂婵,孫權笼刘备,皇大极用庄妃招降洪承畴,都是变通灵活应用的例子,所謂英雄难过美人关者是也。
即当今大公司办公室内假如全是男性或全是女性,工作生活必枯燥无味。予昔年在钻探队工作,见按装班十余人均男青年,工作效率低下,领导一不在場,尽皆偷懒。后分配三个女学徒工进去,效率顿时提高,此中大有文章。值得心理、生理学家研究。
当今社会,社会各地区、阶层,各方利害,得失相頡。虽云有正确的行政治理,民主与法治并用。然世事複杂,情况多变,風起尘飞,人心难测。交誼舞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代替異性皮肉之親的,提倡大跳交誼舞,男女郁结之情感得以疏泄,人人有所吸引喜爱,作乱犯上之心必然收敛。奸雄黠盗,無以呈其禍心;驃狡锋协之徒,难以舒其肆志,天下必然大平,其维稳之作用当不在孔夫子、如来佛之下。
交谊舞有益健康,有助社会稳定,这是肯定的。然有质疑者曰:“有破坏家庭之危险”。这是可以设想出解决方案的,即55岁以下已婚男女跳舞须征求配偶赞同即可。老人及单身男女则无妨鼓励其参加。
时下我国青年就业不易,如开明地把有偿伴舞当作正当合法职业(这才与国际接轨),亦可解决全国数以百万計的女青年就业问题。
跳交谊舞还有一个石破天惊的作用,即可弥补男女性生活的不满足感。筆者亲耳听到一个三十多岁中年女士对其闺密说“跳一場舞胜过夫妻十年”。就是说夫妻房事一般很快结束,为妻者往往尚未获满足感,老公则激情很快耗尽而昏昏入睡。跳舞则不会,可连续共舞二三个小时,乐不可言。如夫妻先共同去舞塲跳几支华尔兹,布鲁斯或吉特巴,回来房事必更多“性趣”,更感幸福和谐。
然而有些男士则深有体会说:“舞伴难找”,这是有技巧的,筆者可教汝几点“经验”:
1.自已先学会跳三步、四步、水兵等易学且常用的摩登舞,有能力带领指挥女伴跳舞。
2.先邀年纪大的大妈大婶跳舞。
3.观察其它舞客底细,是新手老手?各人舞技如何?某人有无固定舞伴?女方是平易近人还是傲慢挑剔?量自已实力,有无把握,才不致碰壁。
4.可请态度友善的老大妈大婶作中介拉拉线,只要你外貌和舞技过得去,年轻女性也邀得到。在不大常去的舞厅,女士对男方的信任感往往比男方的外表和舞技更重要。
交谊舞在中国所以会被广塲舞所取代是有一定原因的:
1.社会上对跳交谊舞不理解,没当作正常体育项目看。
2.中国人“男女大防”过度,尤其是已婚男人。
3.跳舞界专家误导大众,把群体娱乐兼体育的普通平常活动,引向摩登舞—拉丁舞—国标舞—演员表演的方向。也就是说由“下里巴人”引成“阳春白雪”。大众由参与者变成参观欣赏者。
4.工会、共青团、妇联、体委等不管不重视。应知道延安这革命聖地抗战时还举办舞会,记得好像是美国史沫特莱女士介绍进来的。革命回忆录中多有记载。开国元勋们都跳过舞。六十年代中期,孟口口女士还陪历史名人跳过舞。
交谊舞塲地设施简易,比高尔夫球、足球、游泳,滑冰、器械体操、举重、拳击、击剑等更容易普及推广。其娱乐价值,心理治疗价值,维稳价值更有待认识发掘利用。
单身女士如要缓解寂寞心境,不妨去试跳一下交谊舞,当然要去规矩正浱的舞厅,以公园露天大众舞塲最好。
周溪村翁曰:发展交谊舞产业可增加几百万个就业岗位,拉动GDP上千亿元,不亚于足球,游泳,羽毛球等体育产业。服装,制鞋,飮料等产业均可受益。
这比搞“地摊经济”,“亱经济”要有效得多。
周溪村翁2022-08-25 15:17:52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四十七篇] 对章碣'焚书坑'诗新解。

“焚书坑”是唐代诗人章碣(836—905年)写的一首寓意颇深的怀古诗,指出秦始皇焚书坑儒做法简单粗暴不当。以“统一思想认识”为名,实则打击了有益于社会进步和民生福祉的百家学术流派,打击了广大知识阶层。要全国仕子“以吏为师,学法律”。
赢政、李斯等策划人想得美妙,而实际效果恰恰相反。金甌不但未能传百世、千世,仅四年即天下大乱,为项羽、刘邦等义军领袖所取代。最后刘邦先得其鹿,建立了新的朝代—汉朝。
今将此诗再作解析如下:
“竹帛烟销帝业虚”一一应把文化知识和知识分子看作有利于维护政权建立强国的正能量,把知识界毁了,你的江山也就不稳了;
汉·王符[潜夫论]卷二·明闇 :国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乱者君闇也。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闇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
北宋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载:“上问魏徽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意思是: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调动全国劳动力筑阿房宫,造始皇陵墓,连刘邦都曾役咸阳.这些劳民伤财之事天下豈无"明白人"乎?谁敢说个'不'字.
“关河空锁祖龙居”一一没有了文化知识,失去人心,光靠武力和防御工事不能有效保住政权;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山东六国多次合纵抗秦均告失败,而陈胜起义军部下吴广周文等却轻易攻入潼关,迫近首都咸阳,秦二世政权即动摇濒于崩溃。
“坑灰未冷山东乱”一一搞了焚书坑儒,有识之士噤若寒蝉,错误的决策谁也不敢说,一误再误,天下随即大乱;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搞了焚书坑儒,只有短短4年时间,公元前209年即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等“山东豪杰”随即併起而把秦王朝推翻灭亡。
“刘项原来不读书”一一真正推翻秦王朝的却是不喜读书,文化素质不高的人。
起来造反,推翻秦王朝的并不是知识分子,而是陈胜,項羽,刘邦等不喜欢读书的人.他们没有书生气,有气魄有胆量,富冒险精神,完成了改朝換代的历史史命.这是秦始皇当初绝对没有想到的.
总之,秦始皇把打击对象搞错了,树敌过多,促成秦王朝的快速灭亡。
从汉武帝开始,历代帝王都尊孔崇儒,或儒法二手并用,有助本朝社稷江山稳固.
视知识界为对立面的政策是不可延续的.把知识分子看成"只会研究马尾巴的功能和探讨王熙风是大脚还是小脚"是无知的表现.
应知道现代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含宏观和微观)知识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近年每晚7点央视新闻联播中,表彰有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的镜头逐渐多了,这说明社会文明的進步.
周溪村翁2022-08-25 15:24:46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程占功 2022-08-16 16:53:46
欣赏佳作。点赞!
-----------------------------
大家共同努力,共創新时代文艺繁荣。
周溪村翁2022-08-25 17:38:32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四十八篇] 按孟子观点,则五代冯道对而明初方孝孺错.

古人有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之说(出自孟子),五代之冯道近之。
冯道历任唐、晋、汉、周四朝之官,这些马上得天下的武夫,似乎都拉拢他为管理民政事务的政治助手。他任宰相二十余年,以持重安民为己任,平生甚廉俭,从来不给下属写条子谋私利。他的衙内才乱来,影响了他的好名声。后世论者对他的操行、器量评价甚高,唯欠一个'忠'字。(以上史料见旧五代史)
聊斋志异附条中有讽刺其为'忘八,无耻'者。这是从'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事二夫'之封建观念看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代国家领导人如总统、首相、 数年一任,手下公务员却不须为效忠而跟着去留浮沉。
方孝孺是明代大臣,学者,文学家,思想家,为建文帝赏识重用.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起草即位诏书而被腰斩,牵连其亲友八百多人全部遇害..
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学说中,把天下视为帝王一家之私产,由开国皇帝直系子孙世代相传,谓之正统.不管继承者是三岁小孩或是不成器的浪荡子,天下臣民都得服从尽忠,绝不能作乱犯上.
由于皇帝享有如此巨大的特权,独尊独贵,故天下觊觎者众,从皇亲国戚,朝中重臣到草莽豪杰,只要有可能,人人思取而代之.
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为防止外姓大臣篡位,寻些借口将功臣悍将尽行诛杀.分封诸子为藩王,给予部分兵权,以作朱家帝室羽翼.这就给善于用兵的燕王棣以起兵夺权的机会.
经过几年的较量,建文帝实在不是他叔叔的对手,燕兵南下,统水师沿江防御的陈垣立即归顺,各地方守将保持中立坐观成败,京城守将李景隆开门以迎之,建文帝自焚而死(一说出逃失踪).从朱棣(明成祖)即位后的政绩看,国家强盛,威加四海,民生改善,天下宴然.
唯有这一代鸿儒,士林代表的方孝孺受愚忠思想束缚大深,自寻死路.史称其刚直不阿,孤忠赴难,不屈而死.以现代观点视之,只能说是个愚不可及----他把孟子所说的何轻何重刚好颠倒了.
究竟是冯道对还是方孝孺对?学术界尚可深入討论.
周溪村翁2022-08-27 16:25:52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四十九篇] 八旗兵为何变得毫无战斗力。

八旗是努尔哈赤创立的军政合一制度,起初每旗7500人,总兵力约6万人.后来陆续增加蒙古,汉军八旗,总兵力在10万以上.八旗兵战斗力很强,先统一满洲各部,屡败明军,夺取东北,征服朝鲜,蒙古.最后入关击灭大顺,大西,南明,统一了中国(台湾最迟).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八旗兵在平定三藩,外蒙,西北,西南各次战役中仍起主要作用.康熙令八旗兵驻防全国,旗人不必从事生产,专吃皇粮,世代当职业军人.成为满清政权的主要支柱.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 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
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
清定都北京以后,绝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在北京附近,戍卫京师的八旗则按其方位驻守,称驻京八旗,俗称京旗,实即禁军。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
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崇德元年(1636)始定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9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 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
到嘉庆朝,在镇压白莲教时,八旗军官乘机抢掠百姓财物,并托词请假将金银送回北京旗人住地老家.作风腐败,军事素质越来越差.对日常军训马虎应付,连骑马射箭都十分生疏.
太平天国起义时,八旗兵已无力镇压,全靠汉人组成的湘军,淮军保其江山,收拾残局.
有读者认为:关键还是分配制度问题,八旗兵最初的分配制度是缴获的分成,包括财物,人口,土地等等,所以,那个时候的八旗兵对于作战充满激情,斗志昂扬。后来,取得了全国政权,分配制度改变了,八旗子弟一出生就领钱粮,分土地。成了拿固定回报的不劳而获的特权阶级。既然可以不劳而获,谁还会拼命战斗,因为只有活着才能领钱粮。这分析有点道理。
不劳而食的生活条件,世家贵族养尊处优。游牧、狩猎民族定居下来结局就是被先进的农耕文明同化或消灭。仿效汉人写字画画,吟诗作赋,诵孔孟经书,做八股文章,八旗青年成日聚会饮酒,赌博,提鸟笼.从骠悍的沙场勇士,蜕变为庸懒娇嫩的公子哥儿.
八旗兵最后完全成了垃圾,只好练新军来代替.清王朝没多久随即灭亡。"始以兵兴,终以兵败,岂非天哉?"------这就是清朝遗老赵尔巽等在[清史稿]中作的无可奈何的哀叹.
凡吃皇粮,端铁飯碗,子女内招入职之国家机关单位,应以此为鉴.有些单位,对外名为公开招聘考试录用,实则名单早已内定.或始曰'临时工',不久则曰'同工同酬',最后一步则通过予发答案的形式'考试'進入'编制内'.由是靠吃皇粮之人越来越多矣.久必重蹈八旗之复彻.此非负能量之语,实是善意的规劝之言,识者鉴之。
周溪村翁2022-09-03 17:28:02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四十九篇] 八旗兵为何变得毫无战斗力。

八旗是努尔哈赤创立的军政合一制度,起初每旗7500人,总兵力约6万人.后来陆续增加蒙古,汉军八旗,总兵力在10万以上.八旗兵战斗力很强,先统一满洲各部,屡败明军,夺取东北,征服朝鲜,蒙古.最后入关击灭大顺,大西,南明,统一了中国(台湾最迟).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八旗兵在平定三藩,外蒙,西北,西南各次战役中仍起主要作用.康熙令八旗兵驻防全国,旗人不必从事生产,专吃皇粮,世代当职业军人.成为满清政权的主要支柱.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 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
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
清定都北京以后,绝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在北京附近,戍卫京师的八旗则按其方位驻守,称驻京八旗,俗称京旗,实即禁军。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
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崇德元年(1636)始定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9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 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
到嘉庆朝,在镇压白莲教时,八旗军官乘机抢掠百姓财物,并托词请假将金银送回北京旗人住地老家.作风腐败,军事素质越来越差.对日常军训马虎应付,连骑马射箭都十分生疏.
太平天国起义时,八旗兵已无力镇压,全靠汉人组成的湘军,淮军保其江山,收拾残局.
有读者认为:关键还是分配制度问题,八旗兵最初的分配制度是缴获的分成,包括财物,人口,土地等等,所以,那个时候的八旗兵对于作战充满激情,斗志昂扬。后来,取得了全国政权,分配制度改变了,八旗子弟一出生就领钱粮,分土地。成了拿固定回报的不劳而获的特权阶级。既然可以不劳而获,谁还会拼命战斗,因为只有活着才能领钱粮。这分析有点道理。
不劳而食的生活条件,世家贵族养尊处优。游牧、狩猎民族定居下来结局就是被先进的农耕文明同化或消灭。仿效汉人写字画画,吟诗作赋,诵孔孟经书,做八股文章,八旗青年成日聚会饮酒,赌博,提鸟笼.从骠悍的沙场勇士,蜕变为庸懒娇嫩的公子哥儿.
八旗兵最后完全成了垃圾,只好练新军来代替.清王朝没多久随即灭亡。"始以兵兴,终以兵败,岂非天哉?"------这就是清朝遗老赵尔巽等在[清史稿]中作的无可奈何的哀叹.
凡吃皇粮,端铁飯碗,子女内招入职之国家机关单位,应以此为鉴.有些单位,对外名为公开招聘考试录用,实则名单早已内定.或始曰'临时工',不久则曰'同工同酬',最后一步则通过予发答案的形式'考试'進入'编制内'.由是靠吃皇粮之人越来越多矣.久必重蹈八旗之复彻.此非负能量之语,实是善意的规劝之言,识者鉴之。
周溪村翁2022-09-03 17:47:08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五十篇] 天下从来不太平一一开元盛世发生的造谣事件。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全国农业大丰收,京城米价便宜,每斗用不了二百文钱。天下治安良好,行人走万里也不用带刀防盗贼。
就在这年十月,朝廷想把大臣议事场所明堂改建一下。这时谣言出现了,说政府官员会取小孩子埋在明堂下,用以僻邪镇怪。这下子吓坏了老百姓,村野农民都把小孩送到山谷躲藏起来。都城骚动,都说军队就要开来弹压了,社会顿时不稳。
唐玄宗连忙命主客郎中王佶往洛阳及各州县,僻谣安慰百姓,好久才平息这事

[第五十一篇]. 书呆子不宜谈政治

书呆子一般指读书多,迷伩书本,不知灵活变通的人.
很久以前,听友人讲过一则故事:
有某君者,文革前某工科大学毕业,任某三线工厂第三车间技术负责,平日埋头钻研技术,除正常上班工作外,有空即阅读专业书籍,从不参与文化革命中的派性斗争,是个典型的逍遥浱.早晚经常学习英文,意欲直接阅读外文技术书刊,常以未能进入名牌大学深造为憾.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一举粉碎.当时全厂职工正在公共食堂吃饭,消息传来,他脱口而出曰:"这是宫廷政变".还自以为是,顽固地与周围人大声辩论.同事多为大中专毕业生,稍有"悟性"者无不掩口而笑.
后来,工厂党委处理这事还算厚道,没有给他上纲上线戴帽子,只是向全厂职工发了一个红头文件,其中说"某人不重视政治学习,四人帮被粉碎时乱发表不恰当的错误言论,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决定给予免去[第三车间技术负责]的处分."
该职衔甚小,不算个什麽东西,当了也没有加工资,算是个象征性的处分吧.
这是真人真事,讲述者和当事人至今仍健在.
精英们对社会政治问题的处理颇常用权谋机略,古今中外无不如此.不是满腹书本知识,却没有社会生活经验的白面书生所能立即理解得了的.对社会政治问题的发言,还是瞻前顧后,三思慎重为好.
这跟发揚民主,当政者应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应不会相互矛盾,而是相互补充.不知天涯社友以为然否?盖乱世当用权术,平时则宜用法治也.
这里加讲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唐英国公李勣[即徐世勣],草根英雄出身。仕唐后多立大功,曾北降东突厥,东定朝鲜。可说是个名将.
他在政治上也很精明,唐太宗临终前故意把他贬到外地做官,授意儿子高宗李治接班即位后将他召回,使他感恩辅佐新君.李勣明白太宗用意,立即走马上任,不久唐高宗果然把他召回重用.
高宗欲立武氏为皇后,她原是李世民的幼妾,朝中大臣囿于孔孟礼教多持异议。李绩却不表态,叫他参加讨论立后问题的御前会议,他称疾不赴。高宗亲自到他家中问之,他推托说:这是陛下的家事,自定可也。意即是我不反对。因李勣代表了军方意见,高宗就下了立武氏为后的决心.
那些读书多而显得呆板的大臣,如凌烟阁第一功臣国舅长孙无忌即因此事被贬死,大臣褚遂良也被贬逐出朝。正因为李勣是草根出身,不受书本条条框框束缚,才能看得准,对此事作出如此明智园滑的处理。
周溪村翁2022-09-04 07:07:33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五十二篇] 嘉庆朝反腐清除和坤之流带来的好处

清朝全囯官员编制2.5万,有资格做官者要''后补''多年才轮得到,有人事权旳地方大员则借此敛财.

有湖南布政使郑源踌,依和坤为后台,叫儿子,女壻,小舅子拉线,示意''后补''们给郑大红包,即可提前当官.很多人为此而借贷.按俸禄计算,布政使薪俸仅能维持五口生计.而郑源踌家眷三百多人,还养有戱班子,生活极其奢华.嘉庆帝即位后,立即清除奸相和坤,接着又严惩贪污卖官者,将郑源踌斩首,又通谕全囯.让各级官员''洗心涤虑,悛改积习,勉为亷吏''.

嘉庆朝反腐清除和坤之流带来的好处:
[1]可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於既倒.使吏治因整顿而廉洁,政权机构得治理而巩固.不致因腐生蛀,导致大厦倾塌.
[2]可提高朝廷在民众中的威望,使嘉庆帝执政后给人以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感觉,部分消除或缓解民愤民怨.
[3]可消除一些阻碍新班子施政的政治绊脚石,做到政令一下,如风靡草,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4]可堵塞漏洞,改善国家财政状况,用于民生,军费等急迫开支."和坤一倒,嘉庆吃饱"没收和坤巨额赃款是完全合理的.
[5]可教育各级官吏,特别是新一代年轻官员,树立官场新风尚.

附:嘉庆朝大贪一一相国和坤查抄籍没单:
这里仅摘录金银之数,以作贪夫之鉴:银号十处,本银六十万两。 当铺七处,本银八十万两。赤金四万八千两。 元宝银五万五千六百个。 镜稞银五千三百八十万个。 苏稞银三百十五万个。 番银五万八千圆。 制钱一百五十万串。
据当时在京人士评论,和坤私家之富,较前明严嵩家有过之而无不及云。
周溪村翁2022-09-05 16:43:03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五十三篇] 退休是人生更丰富之生活的开始

有些人老来恋栈,说什么退休有失落感.有的则认为退休拿钱少了,会降低生活质量.吾则谓不然.在职有工作压力,每天关在办公室,毫无自由可言.退休后无职一身轻,不必瞎操心.
到这年龄子女也各自成立,包袱已卸.经几十年卖力工作,衣食住均有保障.自已头脑清醒,手脚健朗,无牵无挂,这正是最舒服的时节.
马来西亚人九十二岁还要争当总理,德国百岁老妇还要从政当选市议员.什么"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何必这么早叹老嗟卑,来日方長呢.别胡思乱想,痛快地玩才是正道.
所以说,退休是人生更丰富更幸福生活的开始
精神不老就年轻。世有老年少,也有少年老,不落时代后,年老才是宝一一一开国元勋徐特立。
老蒋左右手張群活了102岁.他笑着说:"人生七十才开始".名画家张大千特意赠他一首打油诗:
八十不稀奇,
九十多来兮,
百岁笑眯眯.
七十还是小弟弟,
六十睡在搖篮里.

老年只是青年如花一般的盛放:一个更成熟,更卓越的青年--------荷姆斯
一个温雅而荣誉的老年正是永生的孩提时代.--------平德尔
生命是无止境的,不能仅以年龄来衡量.--------拿破侖

关键不在岁数,而在創造力的大小:
文学家湯显祖作"玉茗堂四梦"时已七十多岁;
吴承恩作[西游记]时也是七十多岁;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八十多岁仍写了一部[英语民族的历史];
意大利人米开朗基罗七八十岁还设计建造一座大教堂,到他八十九岁去世时仍未完工.
近代国画家齐白石九十多岁仍天天作画,并以"天道酬勤"四字为座右铭.
周溪村翁2022-09-06 16:17:07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五十四篇] 历史上有一技之長的奸佞。

北宋丁渭----建筑施工管理专家,修建京城宫殿时,挖河渠与外河相通,用船运送木料沙石到工地十分方便,缩短了工期,完工后即用废泥土填平河沟,两得其便.
北宋蔡京----原列*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因其奸佞而被书法远不如他的蔡襄所取代,蔡京在理财方面亦有建树.
北宋高俅----原为苏东坡书僮,以善踢球而获宠,得高官厚禄.
南宋贾似道----动物专家,古玩文物收藏家.
明代徐有贞----善修水利工程.土木堡之变,蒙古也先入侵,他主张南逃,几成再造南宋,赖于谦坚守,乃转危为安.后被派去治河,竟顺利使黄河大堤合龙.景泰帝病危,他搞政治投机,诈称天象"时在今夕,不可失也",与石亨等夺门,拥英宗复辟,诬死忠臣于谦.
明代严嵩父子----北京顺天府乡试贡院大殿匾额"至公堂"三个大字为严嵩所书.严世蕃善作青词.严原籍江西人士认为严嵩非奸臣.
晚明阮大铖----是个戏曲名家,所作[摩尼珠],[燕子笺]等剧,堪称杰作,为后代学者如陈寅恪等所称道.笔者看过署名百子山樵阮大铖著[燕子笺],水平当不在莎翁之下.至其当官为人行事,则奸佞而为士林所不齿.
清朝和珅----精通满汉藏蒙四种语言,又会写诗词。外表仪容长得也精神,据英使马嘎尼记载,和坤接待外国使节言谈举止颇为得体.
民国冯锐——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农业经济专家,在他策划主持下广东建成了六座现代化糖厂,对发展广东省甘蔗制糖业作岀了重大贡献。1936年陈济棠倒台后,黄慕松余汉谋主政广东,冯锐因犯贪污罪被处决。旅合客家诗人曾联兴先生有诗咏其事。

[第五十五篇] 生活潦倒,靠摆象棋摊为生的民国象棋国手

当代象棋囯手胡荣华,赵国荣,吕钦,许银川等,获特级象棋大师称号,担任教练,棋院院长等要职。待遇优厚,还经常到囯内外参加比赛,享尽荣华冨贵。而民国象棋囯手却没有这么幸运了。
民国时有象棋国手钟珍者,广东番禺罗岗洞人。字灵宝,又名奕生。少时当过米店送米仔,有空则精研象棋。他棋风特异,开,中,残局纵横战术有独到之处。尤其对让先,让马,百局残棋如"七星聚会","彐拥蓝关"等更是独树一帜,号称"七星王"。
钟珍在抗战前即因棋艺高超,名扬粤港,尝挟技游越南,所向披靡,获''棋仙''美誉。与曾展鸿,黄松轩并称棋界之''粤东三凤''。
抗战期间,兵荒马乱,钟珍随广东省政府迁曲江,生活无着落,靠摆棋摊为生。从曲江流落到兴宁,后转到梅县,由梅县棋坛高手共同凑钱安排食宿。白天在大街摆棋摊,摆的是"七星聚会","野马操田"等江湖名局.晩上则与棋友研讨棋艺。
1945年中秋在梅城公园设擂台,每晩举行,历时一月。粤东各县棋手多耒打擂.其中以与囯军第四战区司令部参谋长夏幼淑的对局最为精彩。夏先生与钟珍较量时,赛前提岀条件,即由夏用中炮马前兵开局,钟则要后手以单提马应战,钟珍立即答应,二人一来一往下了二个多小时,最后以和局告终。在塲观战者有一千多人,气氛极其热烈,台上每下一子,台下哄声如雷,喝彩不断。当代因影视流行,已罕见此塲面矣。
是年冬,钟珍转赴汕头,不久即病故,粤东棋界均感痛惜。有下棋心得一篇传世。
民国象棋名手尚有谢侠逊,周德裕等人,运气可能好一点。有人说,象棋高手要遇到相对和平的社会,日子才会好过,战争年代是不会好过的,有道理。

钟珍在梅城,日间上街摆棋局,或与人对奕让单马,双马.亱晚.则由梅城棋艺最高的'五虎将'(張敏元,黄任德,叶蒼,杨向泉,吕伯超)组成"联军"与之对奕,结果"联军"皆败,偶尔才有和。每局棋下完后钟珍对全局指点评论并指导。每晚下棋,由"联军"提供钟珍抽烟弗,亱宵则请吃腊味飯。

周溪村翁曰:腊味飯即亷价之快餐,一个象棋国手吃顿快餐还要棋友布施,可叹!今之国手参加比赛,获胜奖金达数十万元。据说许囗囗之别墅即是用一場棋赛获十万美元獎金所购云。
周溪村翁2022-09-14 20:49:45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五十七篇] 史事有可摹仿有不可摹仿

作者 周溪村翁 。发表时间:2013-05-27 18:05:00

秦尚法家,廢邦國立郡县,后世继之,促成中國几千年之统一,其功偉矣。
汉崇黄老儒术,治国安堵,后世继之,遂致封建社会几千年守成勿替,然不求進取,遂为遠洋外夷所超过,是其敝也。
秦人善水利,郑國渠、都江堰,灵渠,惠泽民生,后世继之,历代注重治河兴水利,此农业立国之经济命脈也。
隋开運河,而元、明、清继而疏之,漕運不绝,南北物流畅通,利國便民之大业也。
汉高祖誅灭韓、彭、英布,以巩固社稷皇權,明大祖仿而效之,遂有胡兰之獄,虽功臣委屈而宗庙安定,是形势所必然也。
以上皆借鑑前代而行之有效者,然亦有想摹仿前代而不成功者,略举数端:
李承乾虽得政变策划人侯君集之助,然未能学其父之搞玄武門也。
朱高煦未能学其父再起靖难之師也。
石達開未能学刘备諸葛亮之取四川也。
清宣统未能学唐德宗下罪己詔以息武昌起义也。
袁世凱父子未能学曹操曹丕父子之帝制自为也。
此皆時移世易,形势不同,盲目照搬而取敗者也。
周溪村翁2022-09-17 09:26:22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五十八篇] 民国文化名人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是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早年留学美,德.曾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
他的名声没有胡适和鲁迅大,但他的事业和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从某个角度看,不亚于这二人.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学术见解与胡适,鲁迅绝不相同.
1935年,他创办[宇宙风],提倡"以个人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这跟鲁迅成天嘲讽评击执政当局和社会现象的杂文形成相当大的反差.他的思想颇类似李渔,具体反映在据说被译成多国文字的名著[生活的艺术]中.
这本书说要近人情,尊重个人思想自由,要善于享受人生,注重生命享受,讲究生活的享受:1安卧眠床;2坐在椅中;3聊天还要泡妞;4品茶;'5抽烟,燃香;6酒令;7吃营养药膳;8装饰布置房屋;9学点西方礼节.此外,还有文化上的享受.
他发明了中文打字机,电动牙刷.前者获美国专利.
他二次获提名诺贝尔奖.他融汇东西方智慧的幽默情味,不批判任何人和事,不得罪任何人,只讲唯美享受.这种观点恐怕也很适合正在富裕起来的一大部分中国人吧.
周溪村翁2022-09-19 10:38:38 发布在 舞文弄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