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溪村翁散文集

楼主:周溪村翁 字数:84677字 评论数:20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第二十五篇] 老屋二十年丢书记

吾家老屋旧多藏书,多为民国初年到抗战开始前后二十余年所出版者,石印铅印木刻者皆有.盖祖辈及堂姐兄辈多读书人故也.
后吾外出求学,工作均在外省,走南闯北一晃二十年.期间老家家人住所已经乔迁.唯旧藏图书仍存老屋楼上.落叶归根后回老屋视之,诸书已荡然无存,为遭文革破四旧时之所焚.惋惜久之.
今聊记,从小学高年级到高中毕业约七八年间曾过目之书,有看得懂者,有看不懂者,有部分约略看懂一点者,在一书中有随便挑几页来看者,聊志之以示不忘也.
[老残游记]一本,刘鹗著,中有记述济南泉水景观之文字,其余内容已忘;
[封神演义],小学高年级即看过,在小学拈土块胡桃荔枝往空中一丢,戏谓看吾祭出之法宝,即仿书中神仙之所为;
[文心雕龙],记得其序言称此书为艺苑秘宝,内容则尽皆看不懂;
[红楼梦]六册,上海亚东印书館出版,汪原放标点.初中时读过  第一册书中正文前面載有胡适的[红楼梦攷証]一文,似乎有称蔡元培之索隐为'笨伯'的话,后面又有蔡元培与之辩驳的文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旁人观之,亦甚有趣.筆者当时年少,对蔡先生把红楼人物牵強附会于明末清初政界文化界名人之说法亦不甚赞同,认为胡适之看法比较合理.
[详注图咏聊斋志異],有另星几卷,早年不知何故会丢失几卷.每卷首页第一行署明:淄川蒲松龄留仙著,文登吕湛恩叔清註.因全用文言文写成,又喜引用典故,少年学子颇难卒读,故精神好时会另星选几篇来看.至今仍依稀记得着过的有[鸽异],[公孙夏],[江城],[二班],[小翠],[续黄梁],[蓮花公主],[种梨],[崂山道士]等篇.觉得所谈鬼狐,亦与常人无異,乃作者寓言也.
[绣像三国演义].是何版本已忘.故事雅俗共赏.此本特色是每卷前印有各种特色人物绣(作画解)像.并附有对其人的题咏诗.在司马懿像下题诗有"生子得麒麟"之句.故筆者有"谁家生子得麒麟?-----略谈三国群雄二代之表现"这篇网文之所作也.尚记有咏于禁诗:"三十年来说故交,可惜臨难不忠曹".讥其未能保持晚节云.
[少年维特之烦恼].此德国作家哥德之著名中篇小说,吾读此小说时年十四,体质文弱.身心发育均滞后,根本不识什么风月.能识读其文字而不能明了此中缠绵情意.
忆高一开学典礼之时,在学校礼堂坐長条板凳,适一年十八長吾四岁有校花之称之健美姑娘坐吾旁边,吾浑身不自在,头偏靠右边年長男同学之肩以避之,该男生不觉大笑,乃起身与吾换坐.该美女亦侧视而蒂怪焉.
今皆退闲。此女生后就读华南师院,毕业后回母校工作,一度任办公室主任,后从母校工会 负责人崗位退下,转任本地共届同学会召集人 ,每年在酒楼聚会一二次,鬓发俱白矣.她见吾不复忆此事,吾则尚未忘也。
关于[文心雕龙],少年看而不能解.大概出耒工作后数年,在广州北京路新华书店买有[中华活页文选],其中用白话选譯了"神思","风骨","情采","声律"数篇,实为文学写作中真传秘诀.其中"积学储宝,酌理富才"俱是字字珠玑.即此数篇心领神会,必能'心如明镜,笔发春花',离"好句谩裁敷锦绣,佳文不点唾奇珍"当不远矣.惜吾当年家有秘宝而未深研,不能用,最终付之于薪火,殊可嘆也.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李青涯譯,,好像只剩上冊.莫泊桑在西方有短篇小说王之称.此书中选有二十多篇中短篇小说 .首篇为中篇小说[羊脂球] ,观其文意似乎暗讽法国上层昏聩无能之人士岀卖祖国给德国人者.盖其时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被迫将阿尔萨斯,洛林二省割让给德国人.吾非学文史专业之人,隔行如隔山,如是妄行揣測之论,为行家能人所贻笑,吾亦厚脸皮而弗顧也.
书中[金项鏈],为短篇中之优,讲一小官吏太太因羡慕虚荣爱面子,丟失借来之首饰,遂劳苦节俭多年以赔偿.而此项链乃假,非真金也,结局令人喷飯.此篇选入教材,文科生均熟知之
又还有一篇讽刺小说,忘其标题.讲一富豪绅士,好色成性,金屋藏娇而不知足,在外仍沾花惹草.其妻实年轻貌美之隹人也,知其事,乃撒痴撒娇不与其夫同房,绅士急不可耐,缴械投降,妻质问其夫,每月在外嫖妓费用须花多少,夫遂告之.妻即向夫索要同等金币,曰,吾亦须此费用作化粧首饰衣着之用耳.绅士遂丟一荷包金币给其娇妻曰,小鳥儿,下不为例也.妻乃纳之.今之选譯本则无此篇.
[家庭新食谱].常熟时希聖著,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一本文笔优美的食谱,介绍的菜式起码有一二百种,似乎以江浙风味菜式为多,如南京板鸭,镇江獅子头均在内.时隔多年已渐忘记.
此书特色就是每个菜式前都有一篇筆调清新优雅的散文,介绍比菜式的来龙去脉,相关文史掌故,地区特色等.以后才接着讲主料,配料,烹制方法,上桌品嚐注意事项等.不像专业厨师写的烹调技术书,而像职业文人写的介绍书.事实上作者确是个声誉不很大的文人.
[千家诗].此书流行甚广,世人多有之.多为五七言体短小精干之诗,韵律严谨.有些诗为唐诗三百首所未收录.犹记有一首为:
朝臣待漏五更寒
铁甲将軍夜度关
山中曰高僧未起
到头名利不如闲
[南山集].共上下二冊.作者戴名世,乃安徽桐城人,是康熙时著名文人,热中科举,曾中殿试榜眼(第二名).他先前经常汇集科举文章出版.一度以此为业.
他本人下筆为文,滔滔不绝,甚有文采,为有清桐城派之先驱.以一儒生而落笔疏放不羁.在[南山集]中有一篇"与余生书"引用了南明'弘光','永曆'年号,遂为有隙者所构陷,被康熙帝所杀.前些年,曾有一法国学者即专门研究戴名世南山集案,作为其学位论文云.
有一年家乡发生洪水,平地水深三尺,此书之上卷即为洪水卷走.吾父于下卷书面写字数行,谓南山集文筆之美.实为罕見云.
又南山集中有一薛大观传,记此云南昆明人在明亡后不愿归顺大清,合家投黑龙潭而死.类伯夷叔齐.
我参加工作后有一年到四川会理参加学术讨论会,乘飛机途经昆明,即曾到黑龙潭一游并拍照二張,忽忆及南山集之薛氏传.时间倉促未寻其墓,唯见其水面不甚宽广而水量极充沛而已.
[块肉余生述].英国狄更司著.林纾,魏易譯.是用文言文譯的.今之白话文译本则名为[大卫.科波菲尔].林纾字琴南,曾中晚清举人.他并不懂外语,只能靠翻译口译由他来筆述.然译本文词流暢优美,颇受大众欢迎.
始译[巴黎茶花女遗事],一炮成功.后遂一发不可收拾,二十多年间共译外国作品有二百多部云.
他在此书序文中说,石头记(红楼梦)书所以吸引人是因其用男女风月情事作纬线,铺陈大富大贵人家生活場景所至.而此书却叙述普通平民生活,却也十分生动精彩.
此书楼主只翻了前靣几页,觉得不习惯看外国人这种写法.就把它丢在一边了.至今白话重译本[大卫.科波菲尔]仍未读过.老屋旧藏林译本则渺无蹤影矣.
[燕子笺].是个传奇剧本.署名百子山樵阮大鉞著.此人曾任南明弘光帝朝兵部尚书,是个奸佞之臣,人品行为为士林所不齿.但他写的剧本,水平極高.还在私家戏班演出.
同时代之文人張岱有文章记載云:“阮园海家优讲关目,讲情理,讲筋节,与他班孟浪不同.然其所打院本,又皆主人自製,筆筆勾勒,苦心尽出,与他班鹵莽者又不同.故所搬演,本本出色,脚脚出色齣齣出色,句句出色,字字出色,...... [燕子笺]之飛燕,之舞象,之波斯进宝,其纸札装朿,无不尽情刻畫,故其出色也愈甚.
阮园海(即阮大銊).多詆毁东林,辯宥魏党,为士君子之所唾弃,故其传奇不之著焉.如就戏论,则亦镞镞能新,不落窠臼者也”.------張岱这段评论可谓公允.
吾对戏剧完全外行,即读剧本,一大堆词曲名头,曚曚然啥也不懂,只读其下边文字所述故事,觉得尚首尾完具,周到合理而已.
改革开放后,闻又有剧团将燕子箋重排演出,社会反应及效果则未知也
[经史百家杂钞].曾国藩编辑的一部历代文献选集,收罗宏富,胜过桐城姚鼐之[古文辞类纂].吾家所藏者为四冊平装本.实事求是地讲,吾当时为高中生,这书是看不懂的.但又是这书的一部分引发吾爱好文言文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优其是文史类之兴趣.
犹记吾蹲于老屋二楼,手捧杂钞之卷十八所录[汉书]"李广苏建传",读之而深感引人入胜,反复阅读数遍已觉其文章简练典雅,不像白话文啰嗦平俗.后复读杂钞所录之[史记]"项羽本纪","亷颇蔺相如列传""魏公子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其中"魏公子列传"适高中语文课文中亦有,老师责令背诵,至今前面几段犹不忘.由是始具文言文之基礎功夫.
又此书卷八序跋类中有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吾常诵之,此为史记之提纲挈领,气势豪壮,而今人之选本俱不录,殊为不该.
此书旣丢失,吾六年前复从广州北京路书店购回新版精装本一套上下二冊,殊足珍也
[薛仁贵征东];
[薛丁山征西];
[薛刚反唐];
[罗通扫北].这些小说品位甚低,无多大价值,少年看时津津有味,老来则通通忘却.
[官場现形记].作者李伯元.是描写晚清官埸百态的一部小说,详细内容已忘.唯记其有一段讲述制台(即两广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之类的地方最高级别军政官员)見洋人的情节,把制台对内擅作威福,对外畏洋人若虎,崇洋媚外的形象刻划得淋漓尽致.
此书早出,据说慈禧太后都看过.但鲁迅则认为李伯元不大了解晚清官员工作生活情况.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状].吴研人著.因不习惯他这种写法,内容已忘.犹记其一节讲婢学夫人的故事,甚为有趣.说的是有一赋闲之富宦老太爺,夫人去世后生活空虚无聊.竟看上了他皃媳妇嫁入门时带来的陪嫁小丫头.
那小丫头年轻貌美精灵慧黠.她风情万锺,.能娬媚迎合老太爺心意.老太爺被其媚得如醉如痴,就想娶她.
丫头提出要当正室夫人,否则誓死不嫁.老太爺少她一曰不得,就答应了她,并择日举办婚礼,宴请亲友宾客......
后此婢即名正言顺当了婆婆,其原女主人反成了兒媳妇,反被其嘲弄一番云.
唐代法律则不能如此,不知清代法律为何可以也.
[八贤书札]. 记得此书是当时在湘军中担任幕僚文秘之类工作的郭昆焘,收集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骆秉章,曾國荃,彭玉麟,沈葆桢等八位清朝剿灭太平天国的"中兴将帅"们,相互通报研讨军情軍务的书信.文筆算好.
内容有很多在朱孔彰[中兴将帅别传]和趙尔巽等[清史稿]书中未能详载者,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和太平天国史颇有史料价值.
多年前吾回乡探亲,询之家人,说已将其逐曰另星撕开,在吃飯时用以垫桌,包吃剩之碎骨头云.
[小朋友]. 是一种供少年儿童看的期刊,半月一册.吾家在抗战前存有几十册,散落老屋二楼一房间内,由黄庆云主编.内有云姐姐(姊姊?)信箱,解答各地小读者提出的问题.好像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很适合小孩子看.时隔数十年,书已无存,内容亦丝毫不记得矣.此刊物现仍继续出版.岀版主办单位则已更易.
[天方亱譚].为旧譯本.讲述阿拉伯人的神话半神话故事.内容甚多,今唯记得一航海家的故事概梗,其余尽忘.
[佛说阿弥陀经].为吾祖母老年每日所誦读者.内容亦极简单,劝世人毎日诵南无阿弥陀佛佛号,一心超脱苦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臨终必有佛接引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已故园瑛老和尚著有[劝修念佛法门]一书详釋其理,亦说得有根有脉,头头是道.今人有唸佛可保养大脑之说.可能有些道理.
世路崎岖,人多磨难,世人常患忧郁焦慮之症,安定类药片豈能根治乎?唸佛加参禅,或成苦海慈航.此卷佛经虽付破四旧之一炬.然今各寺廟多有赠送焉.

[第二十六篇] 画风截然相反的二位元代画家.

元代画界名家辈出,王蒙和倪瓒就是其中皎皎者.在画史上并列''元四家''[另二人为黄公望,吴镇].但二人的画风是截然不同的.
王蒙[1298---1385]曾在张士诚和朱元璋手下做官,善画山.代表作有''青卞隐居'',''葛稚川移居'',''夏日山居''等.特点是山峦繁复,树木茂密,满幅几无空隙.喜之者谓其''郁郁苍苍,气势充沛'',厌之者则谓其碍眼,唐代诗人孟东野有诗云:"出门即有矶,何谓天地宽?''.用来比照王蒙的山水画,颇为恰切.
倪瓒[1301---1374]出身故家,是个浪迹江湖的高士.善画水.代表作有''容膝斋'',''紫芝山房'',''渔庒秋霁'',''秋亭嘉树''等.常以湖滨一丘之地,配一茅茨,再加少量树木,竹,石,即构成美景,阅之心旷神怡,意境极为淡泊高雅.
清初名士李漁在[芥子园画传]序中说:"观人画犹不若自能画.人画之妙由外入,自画之妙由心出".所以,文从心出,画亦由心出.看其文可略知作者为人,看其画亦可略知画家人品也.
王蒙为不究节行,反颜事仇的书画家赵孟頫之外孫.先任割据者張士诚的理问,長史等官职.張士诚败后他一度隐居,号黄鹤山樵,明朝初年又出仕任泰安知州.因卷入政治,受胡惟庸案牵累,以87岁高龄死于獄中.热衷功名利禄的人,画出来的作品自然山峦重叠,花木繁茂.他所常用的解索,牛毛皴,山峦看似癞痢头,筆者不大欣赏.
倪瓒世代为江南富家,家中收藏大量古董书画,从小受其艺术熏陶.随着家道中落而隐遁江湖,漫游江南水乡达二十年.故其画多写太湖一带景色,以逸气胜.作品为后世所重,明代江南士林以家中有无倪画来分清浊.央视"国宝挡案"节目曾介绍他的作品.
江苏美术出版社编的中国历代大师名作从书中,将王蒙,倪瓒二位画风截然相反的画家合为一画集,亦有深意.就如[汉书]作者班固将李陵,苏武的史实合写在"李广苏建传"中一样.有让人对比分析评价的作用.
人生于世,滚滚红尘,俗务烦心.百般机巧,追逐名利,宜借境以调心.欣赏山水画有卧游之乐,各人爱好不同.笔者认为,王,倪二人所画山水相比,以倪瓒为胜.我尝以三尺纸临一幅笔墨简约的''渔庒秋霁图'',挂在老套房墙上,亦楚楚可覌也.


[第二十七篇] 二个志向相反的清代书画艺术家。

“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少年家贫,三十岁起卖画为生,后参加科举,得中进士,当过二任县令,后倦于案牍,于六十一岁辞去知县职务,以卖字画为业,对本人书画作品公开标价,怡然自得。字写得好=大众评价高=卖出高价。二百多年前的郑板桥即理直气壮公开索要高价“润筆费”,颇有市堤经济思维。
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敢于把这一切都糅进他的作品中。郑板桥的题画诗已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 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他的字画,艺术水平极高,颇负盛名。至今在拍卖埸仍拍出很高价位。

另一位清代大艺术家赵之谦,不仅是书画篆刻家,还是诗人、学者,著作甚丰。他工诗文,擅书法,初学颜真卿,篆隶法邓石如,后自成一格,奇倔雄强,别出时俗。 又善绘画,花卉学石涛而有所变化,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篆刻初学浙派,继法秦汉玺印,复参宋、元及皖派,博取秦诏、汉镜、泉币、汉铭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一扫旧习,所作苍秀雄浑。
他青年时代即以才华横溢而名满海内。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他一生在诗、书、画、印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他几次参加科举均不第。晚年在江西当了几任知县。摈弃书画篆刻,责为他出版篆刻作品的挚友为“稼孫多事”,以当处理平凡行政事务的知县为荣。好友对其有“谁知著作才,乃是风尘吏”的感叹。

这二人在艺苑成就甚高,入仕途当县令则无政绩可称。 同为清朝杰出书画艺术家、作品皆能超凡出俗,自成一格,而内心志向则相反如此。




周溪村翁2022-07-31 17:10:32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二十八篇] 勤奋方能出天才----略谈仇英的画作

仇英(约1498-1552)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中国明代绘画大师,吴门四家之一。他原是油漆匠,从事给富宦房屋柱梁彩绘工作,后改业绘画。曾从名画家周臣学画,也受过著名书画家文徴明栽培,曾到著名收藏家项元汴,陳官家中臨习历代名画.作画功底十分深厚.
他虽然未读三坟五典之书,也未参加科举考试,''文气''不够。这从他的画上从没有自已的题跋也可看出一二. 但他的画作,水平极高,尤其是设色画,称为明清二代独步,亦不为过。
他未到过四川,却能构思画出奇险之[剑阁图];他的[赤壁图]现在市值几千万;他的[桃源仙境图],竟能用音乐节奏,分三段描绘人间仙境。一般文人画家画的水墨画,须要文字题跋和篆刻印章的衬托支持,才像一幅艺术作品。仇英的画却不须要,直接挂在客厅,色调典雅,欣赏价值极高。
从他的设色画精致细密程度看,估计他成功的要诀在一个''勤''字。如[宫织图],纺织器具维妙维肖,屋宇彩绘、人物服饰图案全都一丝不苟,树木花石,样样精到,画起来要花多少精力呀!
董其昌赞他的画技在文(徵明)沈(周)之上。传世名作有[汉宫春晓图],[桃源仙境图],[松溪横笛图],[剑阁图],[赤壁图],[人物故事图]等.
筆者认为:他筆下的女性,服飾虽鲜艳精丽,但眼睛画得过小,未发揮出眼神应有的神采表现功能.
仇英靠卖画为生,终于劳累过度,英年早逝。后世能达到其境界者,恐怕只有张大千一人而已。
筆者曾据[仇英画集],放大臨摹了[桃源仙境图],[松溪横笛图],[贵妃晨粧图]三幅作品.今挂在卧室墙上.人物十分清丽艳逸,山水意境幽淡高古.朝夕欣赏,俗气亦为之一清也.

《桃源仙境图》是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天津博物馆。规格纵175厘米,横66.7厘米。
此图描绘的是一个远离尘世的隐居环境。远处峰峦起伏,白云缥缈,楼阁在云雾中半藏半露,把这里点缀得如仙若幻。近处奇松欹斜虬曲,古藤盘绕,红桃掩映,景致幽雅。三个穿白衣的人临溪而坐,一人抚琴,一人低首聆听,一人身倚石岩,挥舞着另一条手臂,似乎是被乐曲所陶醉,就连提篮的童子也为琴声所感动,静静地伫立着。作者通过描绘山水的美丽景色,人物的生动神态和优美造型,表达了无形的乐声之美。
图中上半部分峰峦起伏,幽深高远,山间白云飘浮,庙宇时隐时现。下半部分是流水木桥,奇松虬曲,坡上的桃树林掩映于山石、树木之间,景致雅气,一副人间仙境景象。三位高士临流而坐,白色的文士衣着在山石、林木映衬下,显得格外鲜明。[松溪横笛图]赏析:
该画作采用高远的布景法,右边的山崖突出,崖的后方有几重雄浑、陡峭的峰岫,景域深远且相当具有气势。山脚下是溪河以及茅舍,而画面的重心是在岸边的小舟,舟上有一个童子披着衣服,悠闲的吹着横笛。这幅图不仅表现出山光水色,也表现出安宁的感觉,是一幅山水以及人物并重的作品。
周溪村翁曰:早在我上大学三年级时,偶尔在一本杂志(好像是[新建设])上看到了这幅画,为其魅力所震撼,从而引发对国画的兴趣.

[松溪横笛图]是仇英又一幅山水画名作,纵116.4厘米,横65.8厘米。现藏南京博物院。
该画作采用高远的布景法,右边的山崖突出,崖的后方有几重雄浑、陡峭的峰岫,景域深远且相当具有气势。山脚下是溪河以及茅舍,而画面的重心是在岸边的小舟,舟上有一个童子披着衣服,悠闲的吹着横笛。这幅图不仅表现出山光水色,也表现出安宁的感觉,是一幅山水以及人物并重的作品。
周溪村翁曰:忆昔有一年本人随同伴十余人从湖北宜昌远郊大桥边公社背行李步行回宜昌市区,途中沿河小路边有巨石突出,与此图境界颇为相似,殊觉怪也。

仇英画山石,颇多用斧劈皴,按[芥子园画传]归类属北宗,认李思训为鼻祖.说仇十洲倣之,得其工未得其雅.此评未必得当.李思训存世画绝少难以相互对比.但仇英喜用斧劈皴却是事实,最明显的是[松溪横笛图].

元、明、清国画以淡雅色调的水墨画为主,没有唐、宋国画的雄浑艳丽。这是元、明、清政治比较专制,文人精神上受压制,在美术上的反映。唐、宋政治上比较开放宽松,文人都热心从政,润色太平。此时色彩鲜丽的画作就比较多,从画中可看出画家心情的热烈兴奋。明、清画家唯一例外的是仇英,多画设色画,恰恰是因他出身于文化素质较低的画匠,不入高级文人之列。在他的画作上就没有本人文字题跋.

今存世仇英画作,每幅拍卖行喊价动辄数百万数千万,钱财皆为待价而沽的收藏家和画商辗转抬价赚去,而画家九泉之下无分文专利著作版权可得。生前却生活拮据,可叹也夫/
周溪村翁2022-08-01 11:17:51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二十八篇] 勤奋方能出天才----略谈仇英的画作

仇英(约1498-1552)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中国明代绘画大师,吴门四家之一。他原是油漆匠,从事给富宦房屋柱梁彩绘工作,后改业绘画。曾从名画家周臣学画,也受过著名书画家文徴明栽培,曾到著名收藏家项元汴,陳官家中臨习历代名画.作画功底十分深厚.
他虽然未读三坟五典之书,也未参加科举考试,''文气''不够。这从他的画上从没有自已的题跋也可看出一二. 但他的画作,水平极高,尤其是设色画,称为明清二代独步,亦不为过。
他未到过四川,却能构思画出奇险之[剑阁图];他的[赤壁图]现在市值几千万;他的[桃源仙境图],竟能用音乐节奏,分三段描绘人间仙境。一般文人画家画的水墨画,须要文字题跋和篆刻印章的衬托支持,才像一幅艺术作品。仇英的画却不须要,直接挂在客厅,色调典雅,欣赏价值极高。
从他的设色画精致细密程度看,估计他成功的要诀在一个''勤''字。如[宫织图],纺织器具维妙维肖,屋宇彩绘、人物服饰图案全都一丝不苟,树木花石,样样精到,画起来要花多少精力呀!
董其昌赞他的画技在文(徵明)沈(周)之上。传世名作有[汉宫春晓图],[桃源仙境图],[松溪横笛图],[剑阁图],[赤壁图],[人物故事图]等.
筆者认为:他筆下的女性,服飾虽鲜艳精丽,但眼睛画得过小,未发揮出眼神应有的神采表现功能.
仇英靠卖画为生,终于劳累过度,英年早逝。后世能达到其境界者,恐怕只有张大千一人而已。
筆者曾据[仇英画集],放大臨摹了[桃源仙境图],[松溪横笛图],[贵妃晨粧图]三幅作品.今挂在卧室墙上.人物十分清丽艳逸,山水意境幽淡高古.朝夕欣赏,俗气亦为之一清也.

《桃源仙境图》是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天津博物馆。规格纵175厘米,横66.7厘米。
此图描绘的是一个远离尘世的隐居环境。远处峰峦起伏,白云缥缈,楼阁在云雾中半藏半露,把这里点缀得如仙若幻。近处奇松欹斜虬曲,古藤盘绕,红桃掩映,景致幽雅。三个穿白衣的人临溪而坐,一人抚琴,一人低首聆听,一人身倚石岩,挥舞着另一条手臂,似乎是被乐曲所陶醉,就连提篮的童子也为琴声所感动,静静地伫立着。作者通过描绘山水的美丽景色,人物的生动神态和优美造型,表达了无形的乐声之美。
图中上半部分峰峦起伏,幽深高远,山间白云飘浮,庙宇时隐时现。下半部分是流水木桥,奇松虬曲,坡上的桃树林掩映于山石、树木之间,景致雅气,一副人间仙境景象。三位高士临流而坐,白色的文士衣着在山石、林木映衬下,显得格外鲜明。[松溪横笛图]赏析:
该画作采用高远的布景法,右边的山崖突出,崖的后方有几重雄浑、陡峭的峰岫,景域深远且相当具有气势。山脚下是溪河以及茅舍,而画面的重心是在岸边的小舟,舟上有一个童子披着衣服,悠闲的吹着横笛。这幅图不仅表现出山光水色,也表现出安宁的感觉,是一幅山水以及人物并重的作品。
周溪村翁曰:早在我上大学三年级时,偶尔在一本杂志(好像是[新建设])上看到了这幅画,为其魅力所震撼,从而引发对国画的兴趣.

[松溪横笛图]是仇英又一幅山水画名作,纵116.4厘米,横65.8厘米。现藏南京博物院。
该画作采用高远的布景法,右边的山崖突出,崖的后方有几重雄浑、陡峭的峰岫,景域深远且相当具有气势。山脚下是溪河以及茅舍,而画面的重心是在岸边的小舟,舟上有一个童子披着衣服,悠闲的吹着横笛。这幅图不仅表现出山光水色,也表现出安宁的感觉,是一幅山水以及人物并重的作品。
周溪村翁曰:忆昔有一年本人随同伴十余人从湖北宜昌远郊大桥边公社背行李步行回宜昌市区,途中沿河小路边有巨石突出,与此图境界颇为相似,殊觉怪也。

仇英画山石,颇多用斧劈皴,按[芥子园画传]归类属北宗,认李思训为鼻祖.说仇十洲倣之,得其工未得其雅.此评未必得当.李思训存世画绝少难以相互对比.但仇英喜用斧劈皴却是事实,最明显的是[松溪横笛图].

元、明、清国画以淡雅色调的水墨画为主,没有唐、宋国画的雄浑艳丽。这是元、明、清政治比较专制,文人精神上受压制,在美术上的反映。唐、宋政治上比较开放宽松,文人都热心从政,润色太平。此时色彩鲜丽的画作就比较多,从画中可看出画家心情的热烈兴奋。明、清画家唯一例外的是仇英,多画设色画,恰恰是因他出身于文化素质较低的画匠,不入高级文人之列。在他的画作上就没有本人文字题跋.

今存世仇英画作,每幅拍卖行喊价动辄数百万数千万,钱财皆为待价而沽的收藏家和画商辗转抬价赚去,而画家九泉之下无分文专利著作版权可得。生前却生活拮据,可叹也夫/
周溪村翁2022-08-01 11:18:16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二十八篇] 略谈明代杰岀画家仇英的画作

仇英(约1498-1552)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中国明代绘画大师,吴门四家之一。他原是油漆匠,从事给富宦房屋柱梁彩绘工作,后改业绘画。曾从名画家周臣学画,也受过著名书画家文徴明栽培,曾到著名收藏家项元汴,陳官家中臨习历代名画.作画功底十分深厚.
他虽然未读三坟五典之书,也未参加科举考试,''文气''不够。这从他的画上从没有自已的题跋也可看出一二. 但他的画作,水平极高,尤其是设色画,称为明清二代独步,亦不为过。
他未到过四川,却能构思画出奇险之[剑阁图];他的[赤壁图]现在市值几千万;他的[桃源仙境图],竟能用音乐节奏,分三段描绘人间仙境。一般文人画家画的水墨画,须要文字题跋和篆刻印章的衬托支持,才像一幅艺术作品。仇英的画却不须要,直接挂在客厅,色调典雅,欣赏价值极高。
从他的设色画精致细密程度看,估计他成功的要诀在一个''勤''字。如[宫织图],纺织器具维妙维肖,屋宇彩绘、人物服饰图案全都一丝不苟,树木花石,样样精到,画起来要花多少精力呀!
董其昌赞他的画技在文(徵明)沈(周)之上。传世名作有[汉宫春晓图],[桃源仙境图],[松溪横笛图],[剑阁图],[赤壁图],[人物故事图]等.
筆者认为:他筆下的女性,服飾虽鲜艳精丽,但眼睛画得过小,未发揮出眼神应有的神采表现功能.
仇英靠卖画为生,终于劳累过度,英年早逝。后世能达到其境界者,恐怕只有张大千一人而已。
筆者曾据[仇英画集],放大臨摹了[桃源仙境图],[松溪横笛图],[贵妃晨粧图]三幅作品.今挂在卧室墙上.人物十分清丽艳逸,山水意境幽淡高古.朝夕欣赏,俗气亦为之一清也.

《桃源仙境图》是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天津博物馆。规格纵175厘米,横66.7厘米。
此图描绘的是一个远离尘世的隐居环境。远处峰峦起伏,白云缥缈,楼阁在云雾中半藏半露,把这里点缀得如仙若幻。近处奇松欹斜虬曲,古藤盘绕,红桃掩映,景致幽雅。三个穿白衣的人临溪而坐,一人抚琴,一人低首聆听,一人身倚石岩,挥舞着另一条手臂,似乎是被乐曲所陶醉,就连提篮的童子也为琴声所感动,静静地伫立着。作者通过描绘山水的美丽景色,人物的生动神态和优美造型,表达了无形的乐声之美。
图中上半部分峰峦起伏,幽深高远,山间白云飘浮,庙宇时隐时现。下半部分是流水木桥,奇松虬曲,坡上的桃树林掩映于山石、树木之间,景致雅气,一副人间仙境景象。三位高士临流而坐,白色的文士衣着在山石、林木映衬下,显得格外鲜明。[松溪横笛图]赏析:
该画作采用高远的布景法,右边的山崖突出,崖的后方有几重雄浑、陡峭的峰岫,景域深远且相当具有气势。山脚下是溪河以及茅舍,而画面的重心是在岸边的小舟,舟上有一个童子披着衣服,悠闲的吹着横笛。这幅图不仅表现出山光水色,也表现出安宁的感觉,是一幅山水以及人物并重的作品。
周溪村翁曰:早在我上大学三年级时,偶尔在一本杂志(好像是[新建设])上看到了这幅画,为其魅力所震撼,从而引发对国画的兴趣.

[松溪横笛图]是仇英又一幅山水画名作,纵116.4厘米,横65.8厘米。现藏南京博物院。
该画作采用高远的布景法,右边的山崖突出,崖的后方有几重雄浑、陡峭的峰岫,景域深远且相当具有气势。山脚下是溪河以及茅舍,而画面的重心是在岸边的小舟,舟上有一个童子披着衣服,悠闲的吹着横笛。这幅图不仅表现出山光水色,也表现出安宁的感觉,是一幅山水以及人物并重的作品。
周溪村翁曰:忆昔有一年本人随同伴十余人从湖北宜昌远郊大桥边公社背行李步行回宜昌市区,途中沿河小路边有巨石突出,与此图境界颇为相似,殊觉怪也。

仇英画山石,颇多用斧劈皴,按[芥子园画传]归类属北宗,认李思训为鼻祖.说仇十洲倣之,得其工未得其雅.此评未必得当.李思训存世画绝少难以相互对比.但仇英喜用斧劈皴却是事实,最明显的是[松溪横笛图].

元、明、清国画以淡雅色调的水墨画为主,没有唐、宋国画的雄浑艳丽。这是元、明、清政治比较专制,文人精神上受压制,在美术上的反映。唐、宋政治上比较开放宽松,文人都热心从政,润色太平。此时色彩鲜丽的画作就比较多,从画中可看出画家心情的热烈兴奋。明、清画家唯一例外的是仇英,多画设色画,恰恰是因他出身于文化素质较低的画匠,不入高级文人之列。在他的画作上就没有本人文字题跋.

今存世仇英画作,每幅拍卖行喊价动辄数百万数千万,钱财皆为待价而沽的收藏家和画商辗转抬价赚去,而画家九泉之下无分文专利著作版权可得。生前却生活拮据,可叹也夫/
周溪村翁2022-08-01 11:21:44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二十九篇] 很难使人相信的几则古代故事.

[1]苏秦刺股提神读书----何苦伤身,不怕感染细菌病毒?十分危险.

[2]匡衡凿壁偷光看书----老太太纺纱烛光有多亮呢,穿过壁缝后还能看清字迹吗?不怕伤眼,损害视力?.

[3]王祥卧冰取鱼奉母-----水面结冰能承受成人体重,说明冰已很厚,一个人体温热量有限,能溶化厚冰层吗?恐怕冰未溶而人已先冻僵.

[4]割肉疗亲,割股奉君-----事载古书,肯定会流血不止,伤口感染,易断送性命.


註: 这些载在解放前儿童啟蒙读物上。今本地吕帝廟迴廊墙上亦画有。
周溪村翁2022-08-02 17:36:00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三十篇]命注定食多少就食多少.

已到知天命之年,该减点担子,歇一歇吧.而好多朋友,却因荣华富贵的壮志未酬,仍在拼搏不已.
拿着几十万积蓄,每日买彩票盼中大奖者有之;成天泡麻将台想借赌赚钱者有之;白髮斑斑沉迷炒股想发横财者有之;写文发帖抱怨社会不公,希蛋糕能多分一点者亦颇常見.
古德云:人骑骏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却见推車汉,比上不足下有余.老子曰:过莫大扵不知足.逹者云:人若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古诗有云:不结良缘与善缘,日贪财利苦忧煎,豈知往世金银宝,借汝权看几十年.又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盖求足何时足?知足便足也.
上网打字大累,具体事例就不多举了.无需说古人石崇严嵩,即自已周圍亦随手可拾。

有位阿伯说,他买双色球等几种彩票,前后八年共花六十多万元,中过几次小额奖,总共收回不到七万,白白捐送掉五十多万.

有机关干部丘先生,退休后成日打麻将赌钱,有賺则洋洋得意,夸示于人.久坐不动,血滞不流.年才七十三,得腸癌而死.

共产党人唯物主义者是不相信人有命运之说的.宗教界人士却言之凿凿:穷人的孩子得不到照料,衣食住行都成问题,富家孩子却锦衣玉食,美宅豪车,从小享受优越,岂非命哉/

有同小区黎伯,年已八十有三矣,犹每曰到证券公司炒股.2015年A股大漲,赚了二万多元,颇为高兴.后股价不断下跌被套,十万本钱仅剩不到七万.白费几年心力,还落得心情懊恼不已.此贪多务得,自作自受者也.
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
知足天地寛,贪得宇宙隘.
黎伯炒股,中午亦不回家休息,即到飯店吃快餐,旋又投入股市战斗,已数年矣.所费时间精力,比当年在职时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以'知足常乐'喻之者,则答曰:"人为财死,鳥为食亡"
2020年,他因突发脑溢血而死,终年八十七,身后尚留未售股票近十万。其子斩倉终结。
周溪村翁2022-08-02 17:44:44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三十一篇] 关于写作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的对话

村翁曰:古人对才子才女的要求并不高,看过唐才子传,里面列名立传之男女,有的只写过一二十首诗而已。当代能文善诗之人多过牛毛,写作再多也无用。要想出名、成名,哼!没有这么简单,还要具备其它条件呢。
客曰:古代和现代的教学不一样,古代和现代的教具差别甚远,根本不能比。在天涯只为玩的高兴、愉快,如果为了出名、成名,可能来错地方了。
村翁曰::不然,到“舞文弄墨”“煮酒论史”版块看看,那里在发表長篇几万到几十万字作品者大有人在,写这些东西不需要时间精力吗?可不是为了玩得开心高兴啰!到出版社出书?哼!先掏岀8—10万元再说。
客曰:我真是为了开心、愉快。不是为了出名、成名,我写了三、四十本不怎么样的书,光是一套诗选‘鞭剔灵魂’就14本,八百多首还未完,如果出版社出书需要多少费用,攷慮一下再说。所以真是为了爱好、高兴。
村翁曰:我一亲戚是地方文艺工作者协会头头,主持编辑出版过不少地方文史掌故。他说要出能上架公开出售的书先得通过政审,然后购书号至少须4万元,另印刷材料人工装飾等费用4万元。如是不上架出售,光给子孙留精神财富者仅须印刷弗7000—10000元,视印量多少而定。不准卖,但可赠送各图书館或亲友。
客曰:知道了,谢谢。我自已已经打印、装订好了,封面、绘画全是自已画的。
村翁曰:是不是自已拿到照相館、打印店去打印的?那就花不了几百元。再複印百元可複印300页,图文并茂。
客曰:我自己有两台打印机,一台黑白打印机,一台彩色打印机,够用了,不太花钱。
村翁曰:哦!这只是初出书稿,与正式出版大作以问世,流传天下是两码事。有个似乎叫“当年明月”的作者,先在天涯“煮酒论史”发表,后正式出版名[明朝那些事儿]之作品,既成大名,又获版税大利数千万元。此最成功吸引后生步其后尘者也。
客曰:谢谢老师指点。
村翁曰:先要明确写作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希望能多些人看,展示自已的观点和文采。而不是,光写上百万字的作品藏在家中,像房产、股票、存款一样传子传孙,则意义有限。何必劳心费神,冥思苦索,左瞻右顧,唯恐出错,战战競競,担心被删哉?不如听听音乐,种种花草,修心养性,悠悠岁月更为自在。
客曰:谢谢。看茶。
予友文明男士0曰:周兄误矣,吾辈上网发帖者:
心如明镜 筆发春华 上下古今 能吹善誇
品评人物 功过无差 纯情小说 描绘逼真
倾注爱心 感动万家 玄幻神奇 封神子牙
后宫争宠 娬媚婀娜 刚毅泼辣 能稳汉家
保鏢英雄 严防贼斜 千姿百态 满园奇葩
润色盛世 功莫大焉 而质疑者 浅肚狭腸
玷污作者 追求名利 小人之心 妄度君子
是吾辈之所不取也!
村翁闻之,喟然叹曰:甚矣!吾之不学,闻子之言,若醍醐灌顶而醒焉!
周溪村翁2022-08-03 10:43:41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三十二篇] 介绍几个不是知名文人的古代有卓越才能之女性

一般人说古代才女,无非指班昭,蔡文姬,李清照等几个知名女文人,其实,各行各业有才能的女性还很多.略举如下:
[1]纺织专家:黄道婆。
黄道婆(1245—1330年)元代棉纺织家。又名黄婆,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海市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
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
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棉纺织品五光十色,呈现了空前盛况。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1330年卒。
介松江人民感念她的恩德,在顺帝至元二年(1336),为她立祠,岁时享祀。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在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至今还传颂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的歌谣。
[2]名医:淳于衍、鲍姑、张小娘子等.
淳于衍是汉代史上有记载的女侍医,其天资聪慧,在民间行医中积累了很多经验,精于切脉,通晓医药,有人甚至称她是“女中扁鹊”.至於她害死皇后许平君之事,是否属实,疑点甚多.
鲍姑是葛洪之妻,从小生长于仕宦兼道士家庭,深受道教影响,后从夫在广东罗浮山行医炼丹。鲍氏医术精湛,尤长于灸法,以治赘瘤与赘疣擅名。
宋代张小娘子年轻的时候得游方老郎中外科秘传,经过不断实践,终于成了一位精通外科的女医生。凡是疮疡痈肿的病人前来求医,经她诊治,无一不见奇效。名声大噪,病人应接不暇。她又把外科技术传给丈夫,于是,夫妇俩都成了当地名医。
近代吾乡有張擅伯姆善用手抓揑治脚腿筋骨扭伤,去世后其子仍打其名号称張擅伯姆授男某某诊所云。
[3]岭南政治家:冼夫人.
冼夫人(512─602),南北朝岭南地区俚人领袖,高凉郡(今广东西南部一带)俚人。“俚”为壮族古称之一,故冼夫人为壮族人。冼氏世代均为南越族首领。冼夫人生于梁武帝初,及长,与高凉太守冯宝结婚,佐冯宝平息广东地区汉越冲突,增进民族和解,并招引海南岛各族部落归附梁朝。
侯景之乱时,夫人率兵击破高州刺史李迁仕,并与都督陈霸先联合,平定广东叛乱。冼夫人保境安民,被南越族尊为「圣母」。陈朝建立后,夫人即率众归附陈朝。
后隋文帝出兵南下灭陈,岭南未附。杨广命陈后主致书夫人,使其归隋。夫人始知陈亡,乃派人迎隋师入广州,广西各地亦闻风归附。从此岭南地区全部归隋朝。及后文帝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夫人卒于仁寿二年(602年),时年九十一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曾赞誉冼夫人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夫人是一个有功于国家的人,在南朝至隋朝的历史大转折中立下了丰功伟绩。
[4]气功养生专家:
魏华存(252--334)晋代女道士。字贤安。任城(今山东济宁市境)人。司徒魏舒之女。博览百家,通儒学五经,尤耽好老、庄。常静居行导引、吐纳术,服食药物,意欲独身修仙,遂其所愿。其父母不允,在她二十四岁时强嫁给太保掾南阳刘文。刘文任修武县令,魏华存随至任所,生有二子。
后来别居,持斋修道多年,广搜道教神书秘籍,曾为天师道祭酒。得清虚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景林真人曾授给她《黄庭经》。
魏夫人定本的《黄庭内景经》简称《黄庭经》,是早期道教重要的经典之一。它是七言诗的形式描述人体脏腑功能,以三丹田与黄庭宫为枢纽,存思黄庭,炼养丹田,积精累气,以求长生。内中所谈到的人体生理,多与中医学相通,其独到之处,尤其是重视大脑的作用,确与现代科学不谋而合。
《黄庭内景经》首次提到中国气功学所说的“三丹田”学说,对人体科学养生学有很大的贡献。炼功时,注重脑(上丹田)、心(中丹田)、脐(下丹田)之气下行,沉于下丹田,是运气存气的始点和归宿。存养丹田,保气炼精,这正是读《内景经》的人练功强身却病,养生长寿的最高希望。魏夫人于东晋成帝成和九年(公元334年)撰写了《黄庭外景经》三卷之后而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孙不二(公元1119--1182年)孙姓,名富春,法名不二,号清静散人,或称孙仙姑。金代宁海(今山东牟平)人。本马丹阳之妻,生三子。金大定七年,王重阳住其家,以“分梨”为喻点化孙不二与马丹阳。金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孙不二于金莲堂出家。王重阳授之以天符云篆秘诀。后修道于洛阳凤仙姑洞,六、七年丹成。传世有'女丹功'载[道家气功精华],因篇幅長,故不录。
[5]书法家:卫夫人。
她是王羲之的老师,有书法论文[筆阵图]传世.《笔阵图》是论述写字笔划的著作,阐述执笔、用笔的方法,并列举七种基本笔划的写法。 《笔阵图》中一个突出的观点,是认为书道的精微奥妙,是难以明言的,所以文章开头说:“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把书法用笔之妙,列在“三端”之先;笔势遒劲有力如银钩,重于“六艺”奥妙之上。这和钟繇提出“用笔者天也”,通过用笔来体现天道是一个道理,远非凡庸所能明知的。 卫夫人提出“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她与蔡邕、钟繇一样,提倡“取万类之象”,如文中所谈的七种笔画,好有所象。《笔阵图》中一个最为突出的观点,就是讲笔力。她说:“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并进一步论定:“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一书法美学观念,与钟繇的一样,强调笔力与筋骨,为后世书论所广泛运用
[6]长篇弹词小说作家:陈端生:作[再生缘]。
陈端生(1751—约1796)清代弹词女作家。字云贞,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嫁淮南范秋塘 (陈寅恪猜测为浙江秀水范璨之子范菼,郭沫若认为是会稽范菼)。著有《绘影阁诗集》(失传),弹词小说[再生缘](一至十七卷)。此书全用七言诗句写成,为现代著名学者陈寅恪所盛赞.
[7]企业家:巴寡妇清,曾获秦始皇筑怀清台表彰。事跡载于[史记]和地方志。
寡妇清是当时我国南方著名的大工商业主。据史籍记载,寡妇清一家,因擅丹穴之利数世,积聚了数不清的资财。到她掌管经营家业后,更至“僮仆千人”。
她曾凭借财力而保一方平安,并对国家修筑万里长城给予过资助,连秦始皇也十分看重她,尊其为“贞妇”。
她死后,就埋葬在家乡今千佛寨沟龙寨山。随后,秦始皇又下令在其葬地筑“女怀清台”,以资表彰。:寡妇清实为巴国、巴郡时期今重庆地区工商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性人物。
[8]名厨师:宋五嫂.
据载,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三月十五日,宋高宗赵构登御舟闲游西湖,命内侍买湖中龟鱼放生,宣唤中有一卖鱼羹的妇人叫宋五嫂,在西湖边以卖鱼羹为生。高宗吃了她做的鱼羹,十分赞赏,并念其年老,赐于金银绢匹。从此,声誉鹊起,富家巨室争相购食,宋嫂鱼羹也就成了驰誉京城的名肴。
[9]舞蹈家:汉代赵飞燕,能为掌上之舞.宋朝菊夫人则著舞谱领先世界.
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所跳舞蹈最大的特点是体态极其轻盈,举步翩然若飞.相传能作掌上舞.成帝把许皇后废了,立她为后.还担心大风把她吹跑,特地为她筑华丽的''七宝避风台''居住.一次,在涉外宴会上,成帝命宫人用手托水晶盘,让飞燕在盘上歌舞,娴熟精彩的表演,令人惊叹.她还擅长独特的''踽步''.走起来像手执花枝,轻微颤动.近似戱曲歌舞中的花梆步.有如一个飘浮不定,神情恍惚的幽灵在游荡.成帝死后,因其妹赵合德坐罪被杀,赵飞燕则受牵连被贬为庶人.
宋高宗菊夫人.她擅歌舞,精音律,在宫廷乐府仙韶院里技艺最高,号称''菊都头''.一度未得宠,郁郁寡欢告退囬家.后召囬重用.高宗做了太上皇,居住在德寿宫,为系统训练舞伎,特编写了[德寿宫舞谱],以菊夫人为台柱,揣摩设计各种舞姿.谱中共记录了9类63种舞蹈的姿态和队形,皇上特别中意的[梁州],[六幺]舞更是尽善尽美.该谱领先于世界其它各国舞谱.菊夫人后善终.
[10]书画家:管道升.
她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夫人.管道升所写行楷与赵孟頫颇相似,所书《璇玑图诗》笔法工绝。精于诗。尤擅画墨竹梅兰。晴竹新篁,为其首创。延佑六年(1319年)病逝。存世的《水竹图》等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竹石图》1帧,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11]剑术家:公孫大娘.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诗序写得像散文诗,旨在说明目睹李十二娘舞姿,并闻其先师,触景生情,抚今思昔,记起童年观看公孙大娘之剑舞,赞叹其舞技高超,并以张旭见舞而书艺大有长进之故事点缀。
附杜甫原诗: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倾动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周溪村翁2022-08-04 07:06:55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三十三篇] 有无必要重新使用文言文?

有人认为,文字是文化载体,复兴中华,包括文艺复兴,就要重新提倡使用文言文.这是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老账.
文体是随时代变迁而不断革新变化的.古代最先有甲骨文,过于简略.其后出现金文,如散氏盘,很难释读.孔子整理的古代文献[尚书],[易经]十分难懂.[史记],[汉书]以来,文章逐渐好读,总的趋势是向口语化发展.
明清四大名著小说,只有[三国演义]是半文半白,其余三部都是白话.[水浒]用的是山东口语,[西游记]用了很多苏北口语,[红楼梦]则是当时北京话.
不过,官方文书一直使用文言文,但二千年来也通俗了好多,如清朝诏书就比秦汉三国时的诏书浅白得多.民国文书,较多半文半白.及至新中国成立,乃一律使用白话文.
文言文有优雅简练的优点,缺点是与民众日常口语差别越来越大,文人还喜欢使用典故,不大众化.重新搬出应用,一时恐怕不大合适.
听说国家正在组织历史专家编修[清史],打算用文言文来写,非但词藻典雅,还可节省篇幅.计划有三千万字的规模,这是弘扬保存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一件大事.适合文化素质高的读者阅读.
有个台湾读者:@lykd2011 先生发评论说:
“大陸写清史,犹清写明史,隔着大顺,即便大顺命短,但也是清的前朝,共国隔朝续史,还用文言文,这不是在戏说吗?连演义级别都算不上,文言文脉续在中华民国,到共和帝国早名存实亡,早被当成封建余渣扫尽了历史的垃圾堆。文人也尽被当牛鬼蛇神残害怠尽。眼下这帮在马教的光辉成长起来的御用文人有啥资格提用文言文?只有登峰造极的文革大字报文化。”
周溪村翁曰:此君 评论过激 ,未必如此。他还是用四十多年前的老观念老眼光看大陆文化界.。改革开放后,大陸已拨乱返正,百废待兴,而且生机勃勃地重新振兴。大陸人才济济,即科学技术而论,核弹爆炸,卫星上天,探月工程……由积贫积弱一跃而敢与列强比肩争衡。非昔年民国时期敢寤寐者也。
汝所谓大顺,并未建立在全国行政能力,进京月余即在山海关战败,临撤退前夕,倉促登基称帝,聊以自娱自慰而已。当时南明之弘光朝廷,四川之大西張献忠,仍统治大部分中国领土,李自成大顺豈有资格称朝代乎?
大陸饱读经史,积学能文之士多如牛毛。如社会提倡运用,文言文必倾刻遍地呼啸而出。关键是与广大民众口语习惯差别颇大。阳春白雪和之者寡,下里巴人更易为亿万民众普遍接受耳。
光用白话亦多弊病,行文唠叨啰嗦不简练,用词粗俗不典雅,作品又臭又長,读之令人生厌,徒按字数多而多拿稿弗而已.
因凌晨枕上读到@毕明迩 先生之“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文的试作”一文,故重发此帖于[周溪村翁散文集]中,欲与雅士高人毕先生共同讨论焉。
周溪村翁2022-08-04 12:06:23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三十四篇] 介绍一下才女蔡文姬的老爸

蔡邕(133---192)字伯喈,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古琴演奏家.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还当过曹操的老师.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
蔡邕有才华,人正直,声望甚高.最初拒征召之命,后为司徒桥玄所征辟,出任河平长。征召为郎中,参与续写《东观汉记》。迁任议郎,参与刻印熹平石经。因直言被宦官诬陷,流放朔方。后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在灵帝朝作官可说不甚得意,屡遭贬弃.
中平六年,董卓任事,重用蔡邕,辟为椽,以高第为待御史,治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连续晋升.后拜待中.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蔡邕作[拟迁都告庙文],吹捧董卓为"股肱大臣",斥关东曹操,袁绍,孙坚等讨卓盟军为"敢行称乱","以图叛逆".到长安后,还当上左中郎将.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蔡邕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唐张怀瓘《书断》评蔡邕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董卓重邕才学,用作顾问,屡从其言,朝廷有大事,常令邕起草决议.董卓奸佞,举世所知,后来董卓被王允吕布所诛,天下称快.而蔡邕感董卓知遇之私恩,表示伤痛,遂为王允所杀
.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严可均《全后汉文》对其著作也多有收录。曾国藩所輯[经史百家雜钞]中录有蔡邕多篇散文.
蔡邕是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之一,是否晚节不终,仍待討论.
[附录]蔡邕笔论: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扵事,虽中山免毫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宻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長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得谓之书矣.
周溪村翁2022-08-06 07:54:00 发布在 舞文弄墨


周溪村翁2022-08-06 09:27:40 发布在 舞文弄墨


周溪村翁2022-08-06 09:31:23 发布在 舞文弄墨


周溪村翁2022-08-06 09:36:04 发布在 舞文弄墨




周溪村翁2022-08-06 09:42:12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三十五篇] 首楞严经之疑

谈中国文化史,离不了谈佛教史,免不了谈佛经,谈佛经就要提到首楞严经。此经系统严密,段落有序,说理透彻,词句工整华丽,确如前人所说不像印度和尚作品
对此经之流传过程,传统的说法是:本经译主般剌密谛,依于愿力,要利益中土之人,第一次身上藏着《楞严经》东来之时,被守边界的官吏查获,而不许他出境,这反而更使他的宏法之愿更加坚定,并且更加精进。他并想到了一个方法,可以将此经携带出境而不被发觉;他用极细的白绢书写此经,然后剖开自己的肩膊,将经文缝藏在其中,等疮口平复之后,再申请出国,海关搜查无疑,才得航海东来。大师于唐中宗神龙元年(西历七〇五年)到达广州,那时正好首相房融被贬在广州,房融便请大师住在制止寺。般剌密谛于是剖膊出经,并诵出,与另外两位法师一起译成汉音,房融笔受。大师如此艰辛冒险,乃至不惜荣辱、身命,正是所谓重法轻身,所成功德,不可思议。
现代人看来,其割肌藏经的传经过程,从医学角度看是不可能的,常人肯定会并发感染而死。
此经与圆觉经可能是唐代高僧大德编的佛学讲义,其中还夹杂了很多中国僧人发挥的见解,发挥得比印度僧人还好。筆者猜测可能是隋代天台国清寺智顗大師及其门徒编写的.筑台拜经等候十八年之说是讲给愚昧无知的众生和小孩子听的.
然而,直到现在仍有很多佛教人士坚持此经是印度传来的贝叶真经,就好像国产的服装喜用外国品牌一样。这也是国人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即"月亮也是外国圆".
首楞严经虽是中国僧人写的,但对于初涉佛学者,此经非常理想.它深入浅出,次第分明,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将佛学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清楚揭示出来.读者可由浅入深,逐渐了解佛法全貌,乃至步入高深境界.
首楞严经奥义深密精微,包涵显宻摄修,在大藏经中属密部.全经才六万字,内容则包举万有,无所不备.其中七处证心,十番显見,二十五园通,五十重阴魔,层层进深地辨析,指出法性常真,各随根性,门门方便,皆可证入园通.
又宇宙天地,日月星辰,......妖魔鬼怪.....天堂地狱,因果轮回等等,处处显示尘刹原理,生化根由......
首楞严经实是一部含藏丰富,意义深远的佛学百科全书.

近年又出现了由张迪执导,性龙法师出品的一部公益电影—[首楞严演义]
《首楞严演义》向观众传递出一种至善至美的精神 。影片于2017年4月24日在马来西亚内部首映,5月3日在福建宁德瑞迹寺举行中国大陆内部首映。
这部作品以真人演绎的方式将一部佛教经典拍成电影,电影带领观众回归佛陀往事的古印度,饱含浪漫的宗教文化情怀,电影插曲《征心》由影片中阿难尊者的饰演者、著名音乐人桑吉平措演唱,此部电影的制作,堪称佛教界的一大创举和盛事,是佛教文化艺术发展的里程碑!
《首楞严演义》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经典,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佛教所述的人生智慧

欣赏楞严文字义理,认为它有益于世道人心,功用不亚于貝叶经.但认为是国产,这不是贬低此经,而是拿此经说明中国佛学已超越印度原始佛学了.就好像壇经是中国人所創一样.中国人要有文化自信.--------这是鄙人发此帖用意所在.

周溪村翁曰:印度原始佛学也是逐漸补充发展而成的---------参阅台湾聖严法师[印度佛教史]

诗曰:
疫情仍在难出户 无聊且把经书翻
红尘多灾何处避 且借楞严入佛壇


周溪村翁2022-08-07 10:31:35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三十六篇] [古文观止]疑点.

[李陵答苏武书]是真是假?
此文收入[古文观止].从用的词藻、典故来看,不像古代武将写的。苏东坡说是南朝齐、梁文人作伪写的,有道理。
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以前,文字载体靠竹帛,文史智识传播不可能普及,武夫世家,岂能博通古今、文词华丽?肯定是后世同情李陵之文人为其辨护之作。也是后世降将之借口词.
李陵《答苏武书》的真伪讨论起于刘知己。《史通·杂说》:“李陵集有《与苏武书》,词采壮丽,音句流靡,观其文体,不类西汉人,殆后来所为,假称陵作也。”继而苏轼《答刘沔都曹书》指出:“及陵与苏武书,辞句儇浅,正齐梁间小儿所拟作。其后不少人如梅鼎祚、浦起龙等都附会这一说法,不同的只是在伪作的时间上各有意见而已
宋之張弘範,明之洪承畴,必拿【李陵答苏武书】作挡箭牌。

诸葛亮[后出师表]是不是真的?
后出师表选入[古文观止]。疑点:一.陈寿[三国志]未载。二.当时赵云未去世,而表中却说他已丧。所以有人说是伪作。
笔者认为如此恳切感人适时应世之作,别的人断然写不出来。对在工作中、事业中碰到困难和挫折的人,仍有极大鼓舞作用。笔者认为是真的.
《后出师表》中有一个硬伤,那就是赵云的死亡时间。第一次北伐是228年1月,而赵云和邓芝出箕谷不利被贬时间在当年6月份左右,依此信息可以得出赵云死亡时间在当年的7月份和11月份之间。而赵云传记载赵云是建兴七年去世的。但从时间上来看,并没有隔太远,史书中这点时间的出入也比比皆是,况且蜀国不设史官,陈寿参考赵云去世的时间可能是以讣告为准。
周溪村翁2022-08-07 17:16:21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三十七] 曾国藩假如有野心,能否取清朝而代之?

曾国藩在湘军攻下南京,镇压了太平天国后,拥兵数十万,雄踞东南半壁.此时全国仍然义军起伏,兵荒马乱,清王朝统治摇摇欲坠,有点像东汉末期.而曾氏自甘雌伏,无董卓,曹操之作为,亦有其一定原因:
[1]曾是从小受儒家文化熏陶,从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文官(兼通兵法),是个儒将.不像董卓,曹操是军官出身,故缺乏董曹枭雄之心.无董曹之胆量.
[2]曾只掌控东南,离京师千里,不像董卓,曹操可挟天子而令诸侯.
[3]清朝廷尚拥有僧格林沁蒙古骑兵,击灭过太平天国北伐军(林凤祥,李开芳),还踏平了地方武装苗沛霖,有一定战斗力,正用以监制湘军.
[4]曾国藩的部下并非铁板一块,闽浙总督左宗棠并不买他的账,曾左一向不和.李鸿章的淮军配合镇压太平军,却不一定追随曾自取天下.
[5]曾如起兵夺天下,无恰当的借口,名不正则言不顺.以地方一隅守将反对中央,鲜能成功,如唐之安禄山,清之吴三桂,无不失败.
[6]曾满足于侯爵,自保名节及子孙富贵,部属则遍任地方督抚,融入清朝统治集团,或者是明智选择.不会有败则灭族的风险.
[7]鉴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没有先进思想,制度,重建一个封建王朝并没有多大历史意义.
打下天京后曾氏兄弟即将湘军大量裁撤,余部主力刘松山部则交左宗棠带去剿捻军,后又去平定西北回部叛乱.曾手下已无多少兵力,后因处理天津教案不当,在舆论交责下气恼而死.

正如辛亥革命中的怪杰章炳麟对曾国藩的评价一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处咎清议”,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
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建国后的史学界对他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神偶像、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换刽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历史是各种复杂因素的有机组合体,历史人物也是如此,对复杂的历史人物予以简单、片面的肯定或否定都是不客观的,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的要求。

周溪村翁曰: 据媒体报道,曾囯藩后裔在台湾说,曾国藩对称帝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予看过曾国藩语录及曾氏在軍中所辑之“经史百家杂钞”,觉其人学识丰厚,用兵亦颇有见地。其战略战术确比李秀成辈略高一筹。而大清帝国腐朽没落,撇开满汉畛域之见,曾国藩、李鸿章之流之才智,终难挡革命历史滚滚潮流也。
周溪村翁2022-08-08 11:33:55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三十八篇] 美貌多情的女诗人李冶

唐女诗人李冶,字季兰,川楚之交巫峡附近人。是个美貌动人的女道士,性颇潇洒,善弹琴作诗,常与文士交游。
轻薄者有依礼教''妇有四德''而谤之者,她却不管那么多,我行我素。形体壮实,气质矫健,写出的作品绮丽放荡。为人行事,颇像法国女作家乔治·桑。
她往来寄迹在淅江嵊县一带,与隐士陆羽(即''茶经''作者)、诗僧皎然相得,过从甚密。皎然尝有诗云:''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华归。''就是描述女诗人对诗僧的挑逗情景。又尝与达官文士会于乌程开元寺,知座中诗人刘长卿患疝气,就讥诮他:''山气日夕隹'',刘应声回答:''众鸟欣有托'',满座大笑。
天宝年间,唐玄宗听到她的诗才,诏她到宫中住了个把月,赏赐甚多,后放还山。唐王朝提倡诗文,女性亦受到熏染,李冶是其中皎皎者。后因缺乏政治头脑,在唐德宗建中年间写诗给叛将朱沘(一说为朱所逼写),叛軍失败后,遂为唐德宗所杀。[全唐诗]收有她的诗十六首。

附录李治诗三首:
[感兴]
朝云暮雨镇相随,去雁来人有返期。玉枕只知长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
仰看明月空念意,俯眄流波欲寄词。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寂冥复相思。
[偶居]
心远浮尘知不还,心云并在有无间。狂风何事相摇荡,吹向南山复北山。
[寄朱放]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
郁郁山木荣,锦锦野花发。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乔治·桑(1804年7月1日~1876年6月8日),法国著名小说家,是巴尔扎克时代最具风情、最另类的小说家。她凭借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安蒂亚娜》(1832)而一举成名。乔治·桑是一位多产作家,她一生写了244部作品,100卷以上的文艺作品、20卷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以及大量书简和政论文章。
雨果曾称颂她"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伟人都是男子,惟独她是伟大的女性"。
乔治·桑的爱情生活丰富多彩,她的身边总是围绕着一批追求者。她与大文学家缪塞的艳事、与音乐大师肖邦十余年的同居生活,成为法兰西19世纪的美谈之一.并留下了一篇篇揭示她内心深处情感世界奥秘的情书佳作。
肖邦曾为乔治·桑作曲:第6号圆舞曲降D大调「小狗」Op. 64-1 ,小狗圆舞曲是描述乔治桑的小狗追逐自己的尾巴的一首曲子,因为曲子很短,因此也被称为「小圆舞曲」(Minute) 。
乔治·桑是个民主主义者,从一个角度讲,她可称得上是女性解放的先驱。尤其是在两性关系上,她倡导女性的主导地位,认为女人不应该成为男人情欲的发泄对象,女人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应该主动地得到满足。
乔治·桑17岁结婚,31岁离婚,后在巴黎社交圈中摸爬滚打,特立独行,当天才的文学家缪塞遇见她的时候,缪塞便注定要成为乔治·桑生活里的一个点缀,抑或是情感的一种栖息。缪塞对乔治·桑说:“我仰慕在您的脚下,我如此爱您,甚至连我的笔也欣喜若狂”。 乔治·桑对缪塞说:“把你的心给我一小部分,把我的整个拿去”。
在他们相爱的三年里,缪塞是活的安逸的,他享受着 “在爱之后,还要不断的爱”的缠绵,尽管这爱来自于比他大了6岁的乔治·桑那里。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是缪塞写在分手之后,作品中主人公奥克塔夫是文化界的第一个“世纪病”患者形象。三年后,乔治·桑离开了缪塞,到了乡下自己的庄园。

我国当代女性,有些人有李冶,乔治·桑的人际交往能力,却远没有她们的文学才华;一些有文学才华的女性,却没有李冶和乔治·桑豁达大度的瀟洒生话风格.
从网上各诗壇看,当代喜欢創作之民间女诗人不少,她们大都重複写些風花雪月,自吟自唱.缺乏题材能结合时代潮流,風格能自树一帜的作品.所以泛泛无知名者.

周溪村翁曰:当代网上女作家女诗人很多,像李冶这样瀟洒多情的肯定不少,只是人们没有发现。
周溪村翁2022-08-11 07:37:04 发布在 舞文弄墨

[第三十九篇] 别当书痴,书不是读得越多越好。

有些人以为读书越多越好,以飽读诗书,坐擁书城为荣,实则不然。
一.读书佔用过多时间,減少了人际交往,培育不了沟通能力,不利事业发展。常見在校埋头苦读的績优生,工作实干则不行,就是明证。只会埋头读书、做作业、写论文、应付考试之人,只能在别人指揮下做些具体业务技术工作,不能组织带领一个团队承揽整个研究或工程项目。所以在有些大集团公司,中层以上管理崗位招聘很重视工作经验年限是有道理的。
二..社会生活中很多"潛规则",如经商、做官、求职、交友都各有一套,这些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编书者即使知道,也不敢明目張胆公开写入书本或教材、讲义中。所谓“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是也。有很多事,直来直去就办不成,只能权宜走点曲线……
三.提倡多读书,搞"世界读书日",主要是要人们多读人文类书籍,理工医农类专业书非本专业人士是看不懂的。这些汗牛充栋的人文书,基本上沒有实用价值。至多使人文化修养好一点,写作水平高一点而已.
四.現在是着重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时代,穷小子精神文化水平再高,也无助于购房,買車,找女朋友,赚大钱等迫在眉睫必需解决的问题。已故民国作家,后来蝶变为企业家的“天虚我生”陈蝶仙,即是深知“故纸堆中难寻黄金屋”的先知先覚者。
五.书的内容魚龙混杂,好坏不一,并非宋真宗在[劝学篇]中说的"开巻有益"。最易误导青少年的是言情小说,把复杂的人情世故写十分天真浪漫,这些类似童话的作品(甚至电视剧、电影)只有从小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孩子,才会相伩甚至迷恋。
六.即使如[红楼梦]这样的古典名著,青少年过早啃多了也会产生消極厌世的不健康情绪.学宝玉之泛爱温情耶?学黛玉之纯情殉情耶?学晴雯之撒痴撒娇耶?恐未必能见容于当世。都学宝玉、惜春去出家皈依佛门耶?恐寺廟也吸纳不了这么多。
庒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译成白话就是: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多累呀/既知如此,还要绞尽脑汁去追求知识,太危险了。
结论:书不可不读,亦不宜濫读,适当地选择阅读一些有用的书即可。

有读者评论说:这种读书论太过功利,开卷有益,看得多,懂得多,与人沟通自然言之有物。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周溪村翁曰:天涯有自吹读书数千本(种,卷)者,消遣可以,消化得了吗?效益则出于清高,别提了.
克微豪先生说: 有这个主要是看个人吧。有人读书,在学习知识和开阔眼界之外,也能培养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对人生生活也有帮助,确是开卷有益;有的人,读了几本书,就神经过敏起来,抑郁压抑起来,而书本确是学不了人情世故社会钻营术之类,反倒对于人生没有帮助。
其实还要看各人的实际状况,富翁和流氓无论如何读书,恐怕也改变不了他们的精神状态,穷小子想靠读书改变现状怕也没那么容易。当然在学校苦读不在此列。把读书当成一个爱好也不错。
周溪村翁认为:说得比较客观.
有读者发言说:有的人将读书当成一生的大事,有的人将读书当成业余休闲,这都是成立的。至于读多读少因人而异,但多读点总是好的。如果说越读越愚蠢,只是这个人出了毛病,而非多读有罪错。
又有人质疑曰:文革期间,四人帮就要读书多的大中专学生去接受没有多少文化的工人农民的"再教育",豈不是说越读越愚蠢乎?
有人答曰:读书多的人,为什么不能被读书少的人教育呢?读书再多,也不可能所有的书都读过。于是任何一个读书人,都会有被教育的机会。 一个人知道的东西再多,也不可能有不知道的东西多。
这里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文革后期,有一转业軍人被分配到地质队工作,人事科征求他本人意见,问他愿到子弟小学当老师还是愿到野外山上当钻探工人?他理直气壮地回答:“当老师是老九,要接受工人再教育,我愿当工人,不用接受他人教育,还可以教育别人”此回答可谓精妙绝伦也!
周溪村翁曰:很多人晒出自已藏书,未必都认真去读过.只是装点门面.一部易经,资治通鉴,黄帝内经,经史百家杂钞,聊斋志异,红楼梦.全唐诗......都夠你啃几十年.再别说那些外国学术名著了.书还是要有迭择地读.
某君感叹云:多年以前,尚偶尔购阅《南方周末》的时后,见“秘密书架”一学者撰文,声称家中只购藏几百本东、西方经典著作,余者入不了其法眼,往图书馆借阅即可。此学者名甚早已忘,所论却难忘。想来其藏书,非中华书局上海古籍社,即商务馆“汉译学术”系列罢,确实三五百本下来已够。只是,我辈白衣布衣,倘有幸与此君列席佳宴,不免正襟危坐,如屁股后装了根通条,而“罗襦襟解、芗泽微闻”妙境殊不可致。噫!某之蓄书,金瓶、论语、庄子、史记、尼采、克里希那穆提、佛经、圣经、朗文词典、简明牛津词典、科学史、数学史、奥数题库、素描画册、裸女画册……同案罗列,亦自忖平生难以读完藏书之1/10,亦自知“博学守约”之训,“贪、嗔、痴”三“毒”,在在皆犯,书之怡人亦累人,一叹!
周溪村翁曰:我选读图书的唯一标准是当时的兴趣,看到图书館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感兴趣的就借出来,读三五天,至多十天半月即归还.年复一年,几十年来涉猎过的书就不少了.写文章聊天就可信手拈来,凑热闹吹牛.至於实用价值,写文件,工作总结,报表文字说明,职称論文确是能拿手一点.
人生在世,肯定会有很多烦恼,佛家说有八万四千种之多.生,老,病,死,苦;七情六慾,缠缚不休.到图书馆阅览室去,隨心披阅各种时新报章杂志,心境顿时怡悦平和,杀那進入"极乐世界",确是修心养性之方便简易法门.

这里引二首唐诗,看一位禅师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是怎样说的:
"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引自禅宗[永嘉证道歌].略师其意.
謾读诗书四十車,萍浮飘泊走天涯.一生不得文章力,八口空为飽煖家.----改刘禹钖诗.

附录:唐·韓愈[進学解]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周溪村翁2022-08-12 07:20:14 发布在 舞文弄墨
@海州书生 2022-08-13 12:53:25
精品佳作,资料丰富多彩,写的好。
-----------------------------
过奖!多相互交流,共同学习提高。中华传统文化是十分博大精深的,有待不断深入挖掘。
周溪村翁2022-08-17 06:10:10 发布在 舞文弄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