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明治时代,管窥日本转型关键期社会百态

楼主:lovestar 字数:45133字 评论数:25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放一张花花草草疏解一下情绪,今天就先更新到这里。
lovestar2019-04-22 04:22:00 发布在 旅游休闲


森鸥外、夏目漱石住宅 原所在地:东京都文京区;建设年代:明治20年前后(1887年前后);木结构平方;捐赠者:斋藤文根。
此建筑由于代表日本明治时代的两位文豪曾先后在此居住,因此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价值。作为住宅,其正门旁边挑出的日式居室、从厨房通向客厅的过廊,可看作是住宅现代化的先驱。
lovestar2019-04-23 01:21:33 发布在 旅游休闲
lovestar2019-04-23 01:21:44 发布在 旅游休闲
lovestar2019-04-23 01:22:14 发布在 旅游休闲
lovestar2019-04-23 01:22:25 发布在 旅游休闲


百度百科:森鸥外
森鸥外(1862年2月17日-1922年7月19日 [1] ) 日本医生、药剂师、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 [1] 曾赴德国留学,深受叔本华、哈特曼的唯心主义影响,哈特曼的美学思想成为他后来从事文学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舞女》、《阿部一家》等。 [1]
森鸥外是日本19世纪初明治维新之后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与同时期的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齐名被称为日本近代文学三大文豪。

人物生平
幼年成长
1862年2月17日生于日本石见(今岛根县)鹿足郡一藩主侍医家庭,其父森静男是藩主的私人医生。母亲峰子,生性好强,一心要把鸥外培养成出类拔萃、能够扬名显姓的人才,让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国学、汉学和兰学教育。鸥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有神童、天才之名。他5岁读《论语》,6岁学《孟子》。7岁时入藩校养名馆,系统学习儒家典籍“四书”,8岁习“五经”,9岁学习《左传》等。 [2]
求学生涯
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明治维新后的“文明开化”的风潮中度过的。
鸥外10岁随父迁居东京,入“进文学舍”学习德语,为学西医作准备。两年后入东京大学医学部学习,年仅12周岁,学习成绩却很优秀。此间鸥外读了明初李吕棋的传奇小说《剪灯余话》、清代陈球的长篇小说《燕山外史》、笔记小说集《情史》等中国小说,井热衷于作汉诗,写汉文。
1882年鸥外毕业东京第一大学医科学校,成为该校最年轻的医学学士。他在父亲开设的医院工作半年后,加入陆军,先后被任命为东京陆军病院课僚和陆军军医副,若杏《医政全书稿本》。1884年7月,受陆军卫生部的派遣,赴德国深造。 [2]
创作成名
1888年回国,历任军医学校教官、校长、陆军军医总监、陆军省医务局长等职。晚年担任过帝室博物馆馆长、帝国美术院院长职务。森鸥外留学归来,以启蒙家的姿态开始文学活动。他翻译西方著名作家歌德、莱辛、易卜生等人的作品,同时创办《栅草纸》等文学刊物,介绍西方美学理论,开展文艺批评,并致力于戏剧改良、诗歌革新活动,在日本近代文学中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1890年发表的处女作《舞女》,连同他的《泡沫记》和《信使》被认为是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作。《舞女》的主人公是一个留学德国的日本青年官吏,为了追求个性解放和纯洁的爱情,他曾爱上一个德国穷舞女,但在日本专制官僚制度和封建道德的压力下,终于遗弃了她,酿成爱情悲剧。作品反映了个性解放的要求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最终却与现实妥协,这篇小说成为日本近代文学初期的代表作品。
1910年前后,森鸥外写了《青年》、《雁》等取材于现代生活的小说。《雁》是作者这一时期创作的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描写明治年间一个贫苦的少女沦为高利贷主的情妇的悲惨遭遇,引起当时日本文坛的强烈反响。 [2]
1910年日本政府制造了所谓“大逆事件”,加强了对思想文化界的专制统治,森鸥外开始转向历史小说的创作。他把自己的历史小说分为“遵照历史”和“脱离历史”两类。前者完全依据史料写作,包括《兴津弥五右卫门的遗书》、《阿部一家》等。后者则借助历史事件的描述来表达作者的理想和信念,如《高濑舟》等。森鸥外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与夏目漱石齐名的文学家。 [4]
晚年生活
作者晚年埋头于史料的考证,也写过几部人物传记,如《涩江抽斋》等。所传人物多为专心学术、不问世事的学者,表现作者晚年企图摆脱世俗的心境。1922年7月19日鸥外逝世。 [4] [1]

个人作品
小说
作品名称 创作年代 初版出处

舞姫 1890年1月 国民之友
うたかたの记 1890年8月 国民之友
文づかひ 1891年1月 吉冈书店
半日 1909年3月 スバル
魔睡 1909年6月 スバル
ヰタ・セクスアリス 1909年7月 スバル
鶏 1909年8月 スバル
金货 1909年9月 スバル
杯 1910年1月 中央公论
青年 1911年8月 三田文学
普请中 1910年6月 三田文学
花子 1910年7月 三田文学
あそび 1910年8月 三田文学
食堂 1910年12月 三田文学
妄想 1911年4月 三田文学
雁 1913年5月 スバル
灰烬 1911年12月 スバル
百物语 1911年10月 中央公论
かのように 1912年1月 中央公论
兴津弥五右卫门の遗书 1912年10月 中央公论
阿部一族 1913年1月 中央公论
大塩平八郎 1914年1月 中央公论
堺事件 1914年2月 新小说
安井夫人 1914年4月 太阳
山椒大夫 1915年1月 中央公论
じいさんばあさん 1915年9月 新小说
高瀬舟 1916年1月 中央公论 [2]


翻译
作品名称 原作者 翻译年代
调高矣津弦一曲 佩德罗·卡尔德隆·德·拉·巴尔卡 1889年 与三木竹二合译
于母影   1889年 新声社訳、“国民之友”夏期付录
即兴诗人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1892年11月-1901年2月 “しからみ草纸”、のち“めさまし草”で
浮士德 歌德 第一部:1913年1月、第二部:3月 冨山房
莎乐美 奥斯卡·王尔德 1889年

史传
渋江抽斎(1916年1月-5月、“东京日日新闻”、“大阪毎日新闻”)

戏曲
生田川

文学体系

美学思想
森鸥外强调文学理念上的真、善、美三者是存在差别的,美不是事实的模写,而是由超越事实的“想”(审美的理念)来保证的超越的价值。文学就是要创造这样的价值。也就是说,文学上的美是具有独自的意味和价值的,将善与美分开,以审美学的标准作为批评的根本依据。
同时,森鸥外则是受到西方浪漫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具体地说,他留学德国期间,日本正处在时代新旧交相矛盾的持续之中,他带着那个时代日本知识分子持有的苦闷心情,从接受哈特曼的“无意识”哲学思想开始,翻译了哈持曼的《审美论》,以哈特曼的观念论美学观为楷模,努力建立自己美学体系。批评了朴实的写实论,强调了艺术的感情因素、艺术与伦理道怨的非从属关系,从而主张审美、伦理二学与理论哲学分立,审美与伦理二学并存。其次,主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是:自然美与艺术美是相互作用的,自然美可助艺术美,作者通过模仿或观察自然来完成艺术;艺术美可助自然美,因为自然美有待能变,作者理解艺术美的官能会使自然美丰富起来。再次,主张“人有感受性和制作性同时将“无意识”哲学思想延伸至美学。 [4]

文学评论
森鸥外的文艺理论和批评是其文学体系重要的一个方面,其评论范围大至艺术全境,小至诗文一体。他的文学评论包含文学理论、诗论、小说论、戏剧论、画论等广泛的文学艺术领域,同时继续在创作小说和译诗方面为近代浪漫主义的开展,为日本文学复兴做了大量的启蒙工作。
森鸥外参与评论之初,在文艺批评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他首先试图以医学作为参照系确立其文学理论上的学院式的风格。为此他通过近代的科学精神、近代的文学概念和语言的结构进行理论的思考,在小说论方面将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与文学的理念和方法相比较,对两者的差异提出了形象而深刻的见解。他的《小说论》(1889,后改题为《以医论小说》、《出自医学说的小说论》),强调医学者运用分析和解剖的方法,以获得试验结果的毕实为满足,而小说家不能满足于事实,还必须驾驭它,这样就要靠想橡力来完成。森鸥外在两者的比较中发现文学本身的价值和方法,进而批判了左拉特自然科学的方法应用到小说论上的“实践小说论”即自然主义方法论,以及反驳坪内逍遥的《小说神髓》所提倡的写实主义论,试探着走自己的理论和创作道路。
他认为文学上的美是具有独自的意味和价值的,将善与美分开,以审美学的标准作为批评的根本依据。 [4]

翻译主张
森鸥外的文学生涯起步于翻译介绍西方文学。他的翻译范围广、种类多,有小说、诗歌、戏剧、美学理论等。1892年,他着手翻译安徒生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历时10年问世。吉田精一对译著给予了很高评价:“这部为日本的浪漫主义所不能产生的、具有高度浪漫主义气息的作品,使当时的青年们感染了从来没有这样强烈的异国情调”,被誉为“是超过原作的名泽本”,对日本新文学语言的成熟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此后鸥外与三木竹二合译了都德的《绿叶叹》,独白翻译了托尔斯泰的《卢塞思》,此外还有翻译作品集《黄金杯》、《各国故事》等。在诗歌方面,鸥外与文学同仁团体“新声社”翻译的歌德等西欧近代诗人的诗篇及明代高启的汉诗《野梅》,结成诗集《于面影》。这是日本国内首次系统介绍欧洲近代抒情诗,为日本的新体诗注入了浪漫主义清新气息,将新的感觉和情绪依托。
在美的抒情旋律上,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很大影响。鸥外在诗集序言中写道:“意在明示国人,西诗不仅有思想世界和感情世界之美,且具外形之美。因此,尽管它是翻译诗,但证明了近代诗歌是可以表达复杂的思想情感的,这也体现了欧外对于翻译文学的观点和主张。 [4]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森鸥外认为小说通常却有这祥一个习惯:随意取舍事实,写得有头有尾,但是森鸥外坚持查看史料的时候,对从它所反映的“自然”,产生了尊重的心情,不胡乱改变它。这是其一。其次,看到现今的人如实地描写自家的生活,他就想到既然可以实写现实,那么也就应该实写过去。这表明了森鸥外对文学创作的基本态度和原则。
根据他的“遵照历史”和“脱离历史”这一历史小说的划分,从事历史小说的创作。1912年,明治天皇逝世。鸥外的故交乃木希典大将切腹殉死,鸥外对此一事件感触颇深,认为这是一种非功利的忠义行为。于是,以此为题材,写以了他的第一篇历史小说《兴津弥五右卫门的遗书》。对武士殉死的所谓“忠义”行为进行赞美。此后他后创作了《阿部家族》。小说通过阿部一族的壮烈悲惨,揭示了封建殉死制度对生命的蔑视及虚伪、腐朽和灭迹人性的实质,以及封建统治者的无道和残忍,在客观上否定了《兴津弥五右卫门的遗书》所肯定的武士殉死这一封建道德行为。这两个题材相同而思想相悖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武士殉死精神的矛盾观点,但鸥外试图描写“历史的自然”的写实主义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4]
森鸥外的作品侧重于体现他的伦理道德观,反映了明治时期上层知识分子思想上的矛盾,早期作品文笔优美,抒情气氛浓郁。后期大多数作品,特别是历史小说,往往采取冷峻客观的笔调。
森鸥外的作品不论是近代题材还是历史题材均具有双重性。他身处时代变革的漩涡,一方面在德国接受明治维新以来西方新思想的影响,培育了自由的精神和初步自我觉醒。另一方面受到以武士道为本的国家教育,且长期在陆军为官,被灌输武士道的思想和秩序观,没有完全确立自我的主体性,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形成个人自由与国家秩序的矛盾和对立,并常常为寻找两者的结合件不可得。因此他的作品追求个性解放、反对就秩序的思想并不强烈,相反,他对旧秩序采取容忍的态度,这种双重性格反映在他的作品主题上,同时不可避免的在其创作人物上留下影子。

艺术特色
在其文学实践方面,森鸥外探索以汉文脉为主的日本传统文学近代化的可能性,还试图将中国文学和欧洲文学的表现特征与日本本土文学交织在一起,创造了独特的口语文体。 [4]

人物影响
作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森鸥外在其3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所作文学作品涉及小说、诗歌利戏剧、文学评论,译东西方文学。他携西方的文学新风,异国情调和思想,为当时的日本文坛注入了民主新活力,使读者为之耳目一新。
作为日本近代历史变迁文化转型重要时期的一个启蒙主义者,欧外的作品充满着对理想的追求、强韧的道义和伦理的底蕴,反映了他对白我确立和人性解放的探索,开掘小明治时代知识分子内心的弱点、苦闷与仿控。如果说在森鸥外六十年的写作事业中,仿佛反映了近代日本的百年史,那么他的小说创作则把这段历史艺术化了。从这个意义上讲,鸥外的作品堪称一部生动的形象化历史,它对人们了解日本近代文学和近代社会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此外森鸥外的文艺评论和批评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且有着明确的目的和意识,主要是整理当时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混乱,确立批评的原理和审美的基准。他在创作小说和诗歌方面为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启蒙工作。
同时,森鸥外接受了哈特曼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宣扬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但他又以理性来洞察现实,克制其悲观主义,即企图调和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建立一种新乐观主义。其艺术上的浪漫思想就是从这里酿造出来的。可以说,他将经验论和观念论调和在一起而形成的具象理想主义的美学思想和实际的艺术活动结合起来加以普及,对发展美学和发展艺术活动的功绩是很大的。甚至可以说,他的作品波及同时代和下一代日本作家群。 [4]

人物评价
日本文学评论家中野重治《森鸥外》书云“倘若有人要写一部明治元年以来近百年的日本史,只要他是把历史作为历史来写的,就必然会提到一百至一百五十个特殊的人物。其中一定有几个文学家。他们之中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个,无疑是鸥外。” [5]
著名日本文学研究专家刘振瀛指出的:“森鸥外作为一名明治政府所赏识的高级官僚,他具有倾向于保守,维护和容忍现存秩序的一面;但是,作为一个启蒙主义者,一个开明的有高度文化教养的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上又具有敢于独排世俗之见,对现实持冷静清醒态度的一面。” [6]
学者叶渭渠认为,森鸥外早年翻译的西欧浪漫主义诗歌,格调流丽典张,使人耳目一新。后来花了十年辛勤劳动翻译成的安徒生的《即兴诗人》,使日本“青年感染了从来没有这样强烈的异国情调”九十年代,在“不要理想的争论”中,森鸥外以“文学作品如果没有美的理论就无法判断作品的价值”为基点,写了大量论文,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了光挥的一页。 [6]

个人轶事
森鸥外坚信脚气病源细菌说,大肆抨击食物说,拒陆军采纳米麦混食,斥责海军的洋食实验为毫无科学根据的鲁莽举动,甚至严厉指控主导海军伙食改革的高木兼宽。
不少陆军军医目睹海军实施伙食改良后,成功抑制脚气病,他们态度略有松动,但森鸥外坚持己见,毫不妥协。甲午战后,日本并吞台湾之初,他监调任台湾总督府陆军局军医部长,严禁陆军部队擅自提供米麦混食。结果,他驻台三个月内,将近两万五千名士兵中,有百分之九十罹患脚气病,二千余人病死。据史家近几年来考证,森鸥外当时之所以匆匆离开台湾,除了束手无策外,更是意图逃避责任,还在公私文件上故意遗漏或窜改纪录,强要抹消该段污史劣迹。
继任台湾总督府陆军局军医部长的土岐赖德,眼见事态急迫申请准许米麦混合的伙食。返回东京担任陆军医校校长的森鸥外,游说陆军军医行政高层,祭出一纸行文措词异常古怪的训令:“关于麦饭混食,可以实验,不准施行。”收拾惨局的土岐赖德,愤骂森鸥外是“嫉妒他人伟勋、执著自家陋见的龌龊小人”,“囿于私见、贻误国家大计的区区贱大夫”。 [4]
lovestar2019-04-23 01:31:06 发布在 旅游休闲


百度百科: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1916),本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晋书》孙楚语) [1] ,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他一生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
1984年,他的头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纸币上。(2004年11月改为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

人物生平
1867年(庆应三年)2月9日,夏目漱石出生。夏目家在江户地方。
有庞大势力,金之助身为家中幺子(排行第八),由于在他出生前家境已逐渐没落,双亲并不希望这位幺儿的降生,所以出生后一度被寄养在别人家,两岁时便被过继为严原家的养子,此后因养父母情感不睦以及养父的工作影响而经常迁居。十岁时才总算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然而这样的幸福日子极其短暂,父兄一向与他不睦,并对他浓厚的文学志向不以为意;其母在他十五岁时便因病去世,金之助十九岁时就已离家开始其外宿生涯。这些遭遇相信对于金之助的心境及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2]
1874年,七岁,入浅草寿町的户田学校。夏目自幼喜欢汉学,14岁开始学习中国古籍,少年时曾立志以汉文出世。 [2]
1888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中学。与同学--后来的俳句运动倡导者正冈子规结为挚友,22岁那年,便以汉文来评论正冈子规的《七草集》诗文集,并以汉诗体作游记《木屑集》。就在这年,首次使用“漱石”为笔名。这个颇具汉学意涵的名字据说其典故取自于中国的《晋书》孙楚传。 [2]
1890年,23岁的夏目漱石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英文科就读,成绩斐然。青年时期的他接受了汉文学所蕴含的道德观念、英国文学中的启蒙主义思想以及俳谐文学中的文人趣味和美学观点的影响,大学期间已不时发表学术论文,从事俳句写作。
1893年,大学毕业的他在校长的推荐下顺利进入东京高等师范任教。两年后辞职到四国岛松山市中学任教,次年转入九州岛熊本市第五高等学校任英语教师。此后便一直担任教职到33岁,在熊本市定居了4年又3个月。在这4年里,夏目漱石搬了6次家,其中内坪井的旧居就是现在我所探访的故居纪念旧址。对夏目漱石来说,熊本的这座故居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地方。
1899年4月,他于《杜鹃》杂志上发表《英国文人与新闻杂志》一文。5月,他的长女笔子诞生于此。8月,他于《杜鹃》杂志发表《评小说》一文。此时,夏目漱石才刚刚32岁。文学才华已势不可挡。 [3]
1900年,夏目漱石奉教育部之命前往英国留学两年。留学时期,夏目漱石体认到所谓的英国文学和他以前所认识的英文有着极大差异,精通英文不足以增强国势,这使夏目漱石赖以生存的理想几乎幻灭,再加上留学经费不足,妻子又因怀孕而极少来信,他的神经衰弱因此更为加剧,一直到回国后他始终为神经衰弱所苦,但也刺激他更专注于写作。 [2]
1903年,返回日本,任第一高等学校英语教授和东京大学英国文学讲师,并常给《杜鹃》杂志撰写俳句、杂文类稿子。 [3] 回到东京后不久升任教授。
1905年,38岁时在(杜鹃)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我是猫》,备受好评,应读者要求而一再连载。深受鼓舞的夏目漱石因而有了创作的力量,此后10年是他创作的高峰期。之后被神经衰弱之旧疾折磨得相当痛苦。
1911年,夏目漱石曾拒绝接受政府授予的博士称号。 [2]
1915年11月,经由林原耕三的引荐,久米正雄、芥川龙之介等人入漱石门下。
1916年,因罹患糖尿病接受治疗,同年12月9日因大量内出血去世,葬于杂司谷墓地。夏目漱石死后将他的脑和胃捐赠给东京帝大的医学部,他的脑至今仍保存在东京大学。

人物作品

中长篇小说
我是猫
1905年1月-1906年8月、‘杜鹃草’/1905年10月-1907年5月、大仓书店・服部书店
少爷/哥儿
1906年4月、‘杜鹃草’/1907年、春阳堂刊‘鹑笼’收録
草枕
1906年9月、‘新小说’/‘鹑笼’收録
野分
1907年1月、‘杜鹃草’/1908年、春阳堂刊‘草合’收録
虞美人草
1907年6月-10月、‘朝日新闻’/1908年1月、春阳堂
坑夫
1908年1月-4月、‘朝日新闻’/‘草合’收録
三四郎
1908年9-12月、‘朝日新闻’/1909年5月、春阳堂
从此以后(それから)
1909年6-10月、‘朝日新闻’/1910年1月、春阳堂

1910年3月-6月、‘朝日新闻’/1911年1月、春阳堂
彼岸过后
1912年1月-4月、‘朝日新闻’/1912年9月、春阳堂
行人
1912年12月-1913年11月、‘朝日新闻’/1914年1月、大仓书店
心(こころ)
1914年4月-8月、‘朝日新闻’/1914年9月、岩波书店
道草
1915年6月-9月、‘朝日新闻’/1915年10月、岩波书店
明暗
1916年5月-12月、‘朝日新闻’/1917年1月、岩波书店

短篇小说·小品
伦敦塔
1905年1月、‘帝国文学’/1906年、大仓书店・服部书店刊‘漾虚集’收録
幻影之盾
1905年4月、‘杜鹃草’/‘漾虚集’
琴的空音
1905年7月、‘七人’/‘漾虚集’收録
一夜
1905年9月、‘中央公论’/‘漾虚集’收録
薤露行
1905年9月、‘中央公论’/‘漾虚集’收録
趣味的遗传
1906年1月、‘帝国文学’/‘漾虚集’收録
二百十日
1906年10月、‘中央公论’/‘鹑笼’收録
文鸟
1908年6月、‘大阪朝日’/1910年、春阳堂刊‘四篇’收録
梦十夜
1908年7月-8月、‘朝日新闻’/‘四篇’收録
永日小品
1909年1月-3月、‘朝日新闻’/‘四篇’收録

其他作品
评论
文学论(1907年5月、大仓书店・服部书店)
文学评论(1909年3月、春阳堂)
随笔
想起的事等(1910年-1911年、‘朝日新闻’/1911年8月、春阳堂刊‘切抜帖より’收録)
玻璃门之中(1915年1月-2月、‘朝日新闻’/1915年3月、岩波书店)

演讲
现代日本的开化(1911年、和歌山県会议事堂/1911年11月、朝日新闻合资会社刊‘朝日讲演集’收録)
我的个人主义(1914年)

游记
卡莱尔博物馆(1905年、‘学镫’/‘漾虚集’收録)
満韩各处(1909年10月-12月、‘朝日新闻’/‘四篇’收録)

诗集
漱石俳句集(1917年11月、岩波书店)
漱石诗集附印谱(1919年6月、岩波书店)
从军行(1904年5月、‘帝国文学’10卷5号)

作品集
漱石全集(1993-1999年、岩波书店、全28卷别卷1卷)
漱石文学全集(1982-1983年、集英社、全10卷)

写作特点
纵观漱石一生的创作,会发现他一直关心社会现实,认真思索人生,努力通过各种各样的典型形象反映生活,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生活,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的作品风格朴实、幽默,结构巧妙,多样,描写生动、感人,语言朴素、细腻,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3] 夏目漱石的创作倾向是复杂的,但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的。在他进行创作时,日本文坛上的浪漫主义高潮已经过去,自然主义派正处于隆盛阶段,大有垄断一切之势。此外还有唯美主义等等流派存在。但是,漱石的创作却在当时文坛上独树一帜。他不肯附和自然主义派,决心按照自己对于文学的理解,走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针对自然主义者以为事实的再现即文学的观点,他主张文学不应该是实际生活的照片,而必须是有意识地虚构出来的“仿造品”,因为只有通过虚构才能产生超过“事实”的“真实”。因此,他的处女作《我是猫》一问世就受到自然主义派的攻击,被斥为庸俗无聊的作品,此后他的作品也不断受到自然主义派的指责。漱石虽然被一些人称为“余裕派”、“高蹈派”,可是这些称呼并不能正确表现他的创作的实质,最多只能表现他的创作的一个方面,并且不是主要方面。
夏目漱石是在日本自然主义勃兴时期步入文坛的。但是,他的文学观与自然主义截然相异,其主要表现为强烈的道德意识和对现实的深刻批判。他是正冈子规“写生文”的崇拜者,早期曾提倡“写生文”,将自然与人生作为一幅写生画来描绘,逐渐发展为“有余裕的文学”,又称“低徊趣味”小说,这是1908年夏目漱石为高滨虚子的小说集(鸡头)所作的序中的造语。他的创作正是从“低徊趣味”小说《我是猫》开始的。夏目漱石的早期创作受两种思想的支配,即同现实抗争和逃避这种抗争。当“这种抗争和冲突直接流露出来的时候,他就写成了《哥儿》、《疾风》等贯串着主观反抗的作品,当他要逃避这种抗争和冲突的时候,就产生了像《旅宿》、(伦敦塔)那样浪漫主义的小说。”当然,前者始终是夏目漱石创作的主流,而后者则仅仅是主流中的一个短暂的、细小的回游。 [4]
在第二时期的创作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所谓“爱情三部曲”。这三部作品虽然写的是爱情故事,但其意义决不限于爱情范畴,作者所要表现的,实际上是明治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问题,描写他们不满现实而又无力斗争的状况,其中不乏对明治社会的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 [4]
被称为“后爱情三部曲”的(春分之后)(1912)、(行人)(1913)、(心)(1914)都是以知识分子的恋爱为题材,其主题都是揭示由利已主义、个人主义酿出的悲剧。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思想内容方面,三部小说的主人公须永、一郎和“先生”都是由于在爱情上遭到挫折和失败而导致孤独和痛苦的人物,他们的悲剧正是人性深处的利已主义和妒忌心理诱发的必然结果,从而在客观上宣告了明治维新以来由西方文化催生的资产阶级道德的破产。在艺术形式上,三部作品的结构都是用几个短篇连缀起来的:《春分之后》为六个短篇,《行人》为四个短篇,《心》为三个短篇,并且都有一个讲故事的人登场。
夏目漱石各个时期的主要作品,不难发现,他是一位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家。他的许多作品,无一不触及到日本明治社会的某些本质方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庸俗、丑恶现象,以及日本“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作了尖锐的讽刺和深刻的批判,对利已主义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4]
他的作品贴近现实,表现普通人的生活,描写他们在恋爱、婚姻、家庭和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及找不到出路的痛苦心情,既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更秉有强烈的伦理道德意识和道义个人主义精神。在艺术上,夏目漱石的作品继承了日本“徘谐”文学的传统,吸取了民间文学“落语”的有益成分,具有幽默、风趣的特点。在创作风格上,他是“余裕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以旁观者的余裕心情来品味人生,从中产生回味绵长的趣味。他在一系列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中,将“余裕派”的低徊趣味与近代小说中的恋爱心理巧妙地裸合在一起,清晰地凸起了漱石文学独具一格的特色。夏目漱石是日本文学界公认的首屈一指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精确,丰富多彩,富有表现力,常常把雅语、俗语、汉语、西语等混融于作品之中,成为叙述故事情节,刻划人物形象,描绘内心世界,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生哲理的有力手段。这一切都充分地体现了作家的创作个性,显示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4]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的杰出代表。这个黑暗现实(主要是国内形势)形成一种重压,使夏目漱石几乎喘不过气来。面临这种形势,他既感到无限愤慨,又觉得无能为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乃是漱石思想意识产生种种矛盾,创作过程产生种种曲折的根本原因,也是他的作品不断寻求解决办法,但总是找不到的根本原因。在作品中批判社会的内容大大减少了,力量也大大削弱了,而集中精力以精雕细刻的手法剖析人们的内心世界,批判人们的私心,尤其是在男女爱情矛盾方面表现出来的私心以及由此产生的苦闷、孤独和绝望,则成为漱石后期作品的主要内容了。总之,如果说他的前期作品在社会批判的大胆和尖锐方面超出同时代一般作品水准的话,那么他的后期作品在剖析人物心理的细致方面和在批判人物私心的深入方面,也是同时代一般作品所不及的。 [3]
另外,夏目漱石毕生创作汉文诗两百首余,还用中文写作了《正成论》(1878)、《观菊花人偶记》(1885)和《木屑录》(1889)等汉文作品。毋庸置疑,早年对用汉语写作汉诗文的热衷和喜爱可视为之肇始,这在漱石很多的谈话录中可见端倪。1906年发表在《中央公论》上的《予之爱读书》,和发表在《文章世界》上的《吾文学获裨益之书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他对当时文坛趋之若鹜的赖山阳(1780~1832)的汉诗“因铺陈繁冗而感到厌恶”,独独倾倒于被人所不齿的荻生徂徕(1666~1728)的汉文,并在小说《草枕》中假借和尚与老人的对话表达了“徂徕比山阳的文章好很多”的取向。与力导汉诗日本化而流于粗率露骨的赖山阳相比,更偏爱倡导直接使用汉语训读诗文、抛弃朱子学带给汉诗其本身的束缚与桎梏的徂徕,足见夏目漱石对汉诗文的热爱之情。 [5]


人物影响
漱石在日本享有盛名,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中小学选他的作品为教材,所以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读过他的作品。文学史家公认他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有的还将他和森鸥外并列为日本近代文学的两位巨匠。日本发行的千元钞票票面上决定采用他的头像作为标志,对于一个日本作家来说,这还是破天荒第一次。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漱石也是最为人熟知的日本作家之一。世界几种主要语言都翻译了他的作品,有的甚至翻译出版了他的全部创作。漱石也是中国人民最熟知的日本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早在解放以前就介绍到中国来了。《鲁迅全集·现代日本小说集》收入他的两篇小品文的译文,即《挂幅》和《克莱喀先先》。这本书的附录中写道:“夏目的著作以想象丰富,文词精美见称。早年所作,登在俳谐杂志《子规》上的《哥儿》、《我是猫》诸篇,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日本(朝日新闻)曾评选揭晓了一千年以来最受欢迎的50名日本文学家,在两万多张选票中,夏目漱石以3516票位居傍首。
夏目漱石一生著有两部文论、大量俳句、几百首汉诗,若干随笔和书信,但在文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以他十几部长篇小说和大批短篇小说树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给后来的作家以深刻的启迪。夏目漱石一生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以他具有鲜明个性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才能,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日本的“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叠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开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 [3]

人物评价
鲁迅先生说:“夏目漱石的著作以想象丰富、文词精美见称。早年所登在俳谐杂志《子规》上的《哥儿》、《我是猫》诸篇,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新江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 [6]

人物思想
自己本位
夏目漱石早期的思想是“自己本位”,在这一思想的建立过程中,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东方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借鉴了西方近代哲学、近代自由主义思想。东方儒家思想是“自己本位”的根本,西方近代哲学是其方法论。夏目漱石不太看重以求真为目的的“挥真文学”,他的文学理念是以“自己本位”为出发点来构筑的,是以追求“善、美、庄严”为理想的。他的“自己本位”的思想,究其根源,仍然是以东方儒家思想为基础的,西洋的思想观念、西方哲学的介入,只是为他选择人生道路、构筑文学理论提供了一个方法。 [7]
夏目漱石一开始就讲明,他的这种“自己本位”绝对不是那种时时、处处以自己为中心的利己主义,而是一种具备“公平”与正义的发展自我个性的道路。发展自己的个性,追求自己的幸福是自己个人的权力,但是不能因此毫无理由地剥夺他人发展个性、追求幸福的权力。在最后他又声明,他的这种个人主义,决非俗人所想的那种危及国家、危及他人的个人主义,而是一种建立在“道义”之上的个人主义,是以尊重他人存在为前提的。他自己把这种“自己本位”思想的特点归纳为三条:(1)欲想发展自己的个性,必须尊重他人的个性;(2)欲想使用自己拥有的权力,必须懂得伴随这种权力的义务;(3)欲想显示自己的金钱的力量,必须重视伴随金钱力量的责任。同时,他又警告年轻人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一定程度的“伦理修养”作基础,那么他没有发展个性的必要,也没有行使金权的价值。 [7]
夏目漱石在《草枕》中提出了“非人情”的文学创作理论。“非人情”的提出及其含义与禅宗思想有着紧密联系。在广泛学习和模仿西欧的明治时代,漱石提出“非人情”的文学创作理论,旨在呼吁日本作家创造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学。
另外,在夏目漱石的《文学论》的理论构筑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论证方法是西方经验论哲学以及心理学理论,思想的基础却是汉学中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这一经国济世的“有用之学”。书中运用的主要的西方理论有:斯潘塞的经验论哲学、T·A·里博的《情绪心理学》、罗伊德·摩根的《比较心理学》、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等。他在论述艺术家的创作态度以及理想时,利用了心理学上的“物我”两分的方法,把“物”三分为自然、人、超感觉的世界,把“我”的精神作用三分为“知、情、意”,并进一步将其分为“真、善、美、庄严”4类。 [7]
在论述第4种精神作用时,认为“意志”与“意志的实践”(在这里指道德)是密不可分的,他在这里提出了自己特有的基于儒家道德的文艺家的理想——“庄严”,因为这是夏目漱石论述的重点,从中可以了解到夏目漱石思想的真实面目。他说,这种“壮”理想在与“为国、为道、为人”的道义的理想结合后,就能引发一种“特别高尚的情操”,即所谓的英雄主义,而“到达真正的英雄主义,就能产生一种极其壮烈的情感”,尔后他惋惜地说:“在文艺家当中,以此种情绪为理想者,在当代几乎没有”。从他的这种认识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漱石文学中的那些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极强的伦理道德修养的人物形象了。 [7]
夏目漱石不太看重以求真为目的的“挥真文学”,他的文学理念是以“自己本位”为出发点来构筑的,是以追求“善、美、庄严”为理想的。他的“自己本位”的思想,究其根源,仍然是以东方儒家思想为基础的,西洋的思想观念、西方哲学的介入,只是为他选择人生道路、构筑文学理论提供了一个方法。 [7]

汉文学
夏目漱石毕生对汉文学钟爱有加,直至修善寺大患、在临终之前仍有汉诗留世。由此可见汉诗文在夏目漱石一生中的重要地位。夏目漱石是伟大的小说家、徘人,也是日本明治以来少有的汉诗人。曾亲历英国文学,受西方文学影响很深,亦屡屡在文著中彰显其卓越的汉文修养。崇尚与谢芜村俳句中的江户情调,耳濡目染荻生徂徕的“汉化”之精髓,出生在明治维新后举国学习西方之大背景下,响应国家的号召引进西学,无论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这对于自幼熟知唐宋诗文的夏目漱石无疑是矛盾的。这点亦可从夏目漱石的汉诗文中窥得一清二楚。 [5]
在学生时代,夏目漱石创作汉诗38首,未成诗1首,汉文6篇,是为第一个时期。初期的漱石爱读汉诗,倾倒于汉文古籍的修养,在此时期汉文写就《木屑录》中甚至言及“余儿时诵唐宋数千言喜作为文章或极意雕琢经句而始成……遂欲以文立身”。由此可见,夏目漱石早期的汉诗文创作主要着眼于所接受的唐宋诗文的化用,还停留在题物、咏史、送别、访旧和赠友等生活层面。第二个时期创作汉诗19首,未有汉文传世。1892 年 5 月,二十五岁的漱石成为东京专门学校的讲师,并撰写东洋哲学方面的论文《老子的哲学》,倡导平等主义。期间因患神经衰弱,开始有厌世倾向。纵观这一时期的诗作,大都是悟道、参禅、淡泊功名之作,诗中“禅”“道”“白云”的字眼屡次出现。在日本学界,夏目漱石汉诗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日本的学者们注重实证与资料,以其良好的感受力对夏目漱石汉诗文展开细节雕琢,但由于大多从作品本身或者寻找诗文本源的中国文学的影响(比如陶渊明),局限于某一角度铺陈冗叙,很大程度上就制约了其思维视域的深度与广度。 [5]
夏目漱石由于有汉文学、英文学这样的东西方知识背景,能够不局限于任何一种似乎既定的文学概念,能够有一种非历史主义的文学观,这一点在任何时代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也由此,夏目漱石才的确称得上日本近代文学史的第一人。
lovestar2019-04-23 02:19:38 发布在 旅游休闲

两个著名作家住过的宅子,倒也不是“国家文化财”
lovestar2019-04-23 02:21:22 发布在 旅游休闲
lovestar2019-04-23 02:21:37 发布在 旅游休闲
lovestar2019-04-23 02:21:49 发布在 旅游休闲
lovestar2019-04-23 02:30:40 发布在 旅游休闲
lovestar2019-04-23 02:30:53 发布在 旅游休闲

对这俩作家没啥了解,知道的也就是《我是猫》了,故宅里在两间屋子安了俩家猫。回来正好kindle有夏目漱石的文集卖,4本不到10元,里面就有《我是猫》,买来待读中。kindle的经典文本真的就是白菜价。
lovestar2019-04-23 02:34:19 发布在 旅游休闲
lovestar2019-04-23 02:34:32 发布在 旅游休闲

这个窗口对面的户外有一个专门的架子,是给游客放手机自拍用的,这种细节日本还是很精到。
lovestar2019-04-23 02:35:22 发布在 旅游休闲

三重县公署和二重桥装饰电灯
lovestar2019-04-23 03:22:23 发布在 旅游休闲


三重县公署(国家重要文化财产) 原所在地:三重县津市荣町;建设年代:明治12年(1879年);木结构二层;捐赠者:三重县

三重县公署是由当时的三重县知事岩村定高策划的西洋风格的官舍。1880年迎接了明治天皇的行幸,一直使用至1964年。此建筑师日本地方上的木匠见样学样仿造的西洋风格建筑,窗的额沿等处采用了西洋传来的“木纹涂”手法。
lovestar2019-04-23 03:27:31 发布在 旅游休闲
lovestar2019-04-23 03:27:52 发布在 旅游休闲

这个馆面积较大,有多个展示,展出明治时期的一些生活用品等
lovestar2019-04-23 03:28:31 发布在 旅游休闲

明治时期皇室宫廷用家具
lovestar2019-04-23 03:29:01 发布在 旅游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