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魏东亭、伪小宝还是《红楼梦》里的假宝玉?正说康熙帝基情

楼主:光头风月 字数:325717字 评论数:274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懒羊羊10 2015-09-05 01:05:01
上交政府后,在故宫确未找到,难道是哪个有权势的人或是故宫工作人员监守自盗?
-----------------------------
你不觉得这个康熙九龙杯的丢失方法,和曹寅的脂砚丢失方式非常相似吗?都是在政府手里丢的。若是一般工作人员监守自盗这种国宝,一定要立案调查的,可是事实上结果都是不了了之,一句话带过没人提了。我猜拿走它们的,怕是什么大人物呢。
光头风月2015-09-05 01:29:24 发布在 娱乐八卦
《楝亭诗别集》卷一有一首《流觞亭》


《流觞亭》曹寅

辘辘银瓶金井西,清流曲沼泛玻璃。

持觞曾庆千春酒,跋烛还惊午夜鸡。

翠瓦影虚风浩浩,铜铃声涩雨凄凄。

凋零此日伤游冶,枝上寒鸦莫更啼。

“辘辘”一指车轮声,一指井上汲水的工具,二者滚动起来都是“咕噜咕噜”的声音。联系这首诗的场景看,应该是指汲水的工具辘轳。

“银瓶”是银质的瓶。“金井”是装饰比较华丽的井。

但是“银瓶”“金井”并用,常比喻男女情事。

这个典故的出处是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后人便沿用了“金井银瓶”对爱情的寓意。例如:

宋代谢逸的《醉落魄》词:“银瓶已断丝绳汲。莫话前欢,忍对屏山泣。”

宋代郑觉斋《谒金门》词:“情是相思深井,恩是相思修绠。别后信音浑不定,银瓶何处引?”

宋代李玉的《贺新郎·春情》:

“江南旧事休重省。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又只恐,瓶沉金井。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

我们甚至可以来看看曹寅的老朋友——纳兰容若的用法示例:

纳兰性德《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在装饰着华丽雕栏的井边,石阶上铺着层层落红,两人突然相逢。恋人的心意和眼神,却又难以捉摸。有谁能够了解呢?从此在深夜的青灯旁又多了一个难眠的人影。


“瓶沉金井”这个比喻,用我的话来形容,就是“命悬一线的爱情”。这种心情,就好像你马上就要把瓶从井里拉上来了,绳子却突然断裂,那种无计可施的绝望感觉。

曹寅开篇将这个典故里的各种道具列举了一遍,银瓶在金井的西边,辘轳正是二者之间的绳索,已经点名了这首诗跟爱情有关。但是跟纳兰相比,他还是保持了一贯的晦涩含蓄。

这个爱情是与谁相关的呢?须要看懂第二句的典故。

“跋烛”指快要点完的蜡烛,出处是成语“跋烛之咨"。

《旧唐书·柳公权传》:“﹝文宗﹞每浴堂召对,继烛见跋,语犹未尽,不欲取烛,宫人以蜡泪揉纸继之。。”就是说唐文宗和柳公权在浴室里聊天,经常聊得很起劲,蜡烛燃尽了,不想离开去取蜡烛,就让宫人用蜡泪揉纸点着火,继续聊天。后以“跋烛之咨”指君王的恩遇。

“持觞曾庆千春酒,跋烛还惊午夜鸡。”一句连起来看意思是:(我和他)曾经举着酒杯欢饮,仿佛喝尽了千年的酒,跋烛夜谈惊飞了午夜的野鸡。因为用了“跋烛”的典故,这个在诗里没有明确出场,但是又肯定存在的对象,应该就是皇帝。

如果曹寅是非常标准的套用这个典故,那就是和皇帝在浴室点着蜡烛聊天喝酒。联系康熙的作品,我猜测曹寅是在流觞亭回忆起,和康熙曾经彻夜泡温泉聊天,浮杯流觞的那件事来了。

这是玄烨大约作于二十一年的《温泉流杯戏作》

晓霜早落满池清,一气涓涓惬胜情。

偶坐浮杯几暇日,君臣对景论平生。


继续看曹寅诗的后半部分:“翠瓦影虚风浩浩,铜铃声涩雨凄凄。凋零此日伤游冶,枝上寒鸦莫更啼。”

最后一句显然是化用了元末明初·刘基 的《秋夕》“寒鸦莫更啼金井”,这也是一首爱情诗。

刘基《秋夕》

柏叶萧疏柳叶黄,露华如玉缀空廊。
丹心欲共灯花结,白发偏随漏水长。
月色故园同窈窕,虫声此夜独凄凉。
寒鸦莫更啼金井,衰病能堪几断肠。

刘基娶富氏,富氏早逝,这首诗大意就是说我本来一片赤诚要和你永结同心,可是命运偏偏让我一个人到白头。

所以曹寅这首诗的后半段内容也很好理解:曹寅在流觞亭的翠瓦底下吹着冷风,听雨声打在檐角的铜铃上,在这样凋零衰败的日子里伤心的游园,甚至听不得寒鸦揪心的哀啼。

曹寅看起来是在一个下雨天去绍兴的流觞亭玩,然后他想起了一些往事,触景生情很伤心。

这首诗有两个关键点,第一点“金井银瓶”是命悬一线的爱情,第二点回忆中的跋烛夜谈是和皇帝有关。

我如果不解释,你们看不出这首诗和爱情有关吧?他这首隐晦缠绵的爱情诗,是有明确线索指向皇帝的。



另外我发现这个流觞亭有些来历,其实兰亭是康熙修的。

流觞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十四公里处的兰渚山下的兰亭景区。清康熙三十二年( 1693 年),康熙御笔《兰亭集序》勒石,上覆以亭。清康熙三十四年( 1695 年),知府宋骏业主持重修。碑上的癸酉年是康熙三十二年。





康熙起居注缺少很多,他御驾亲征的十几年起居注是没有的,这十几年里曹寅的奏折也没留下一件,所以这首诗和流觞亭的逸事能发现真是很难得。

后来康熙还在避暑山庄仿造了一个曲水荷香,是热合三十六景之一。

《曲水荷香》玄烨

荷气参差远益清,兰亭曲水亦虚名。
八珍旨酒前贤戒,空设流觞金玉羹。

《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珍用八物。”
他说虽然建好了仿造兰亭的曲水也不过是个虚名,不能真的玩曲水流觞,因为他现在已经把八珍和酒都戒了,流觞亭和羹汤变成了空摆设。

曾经陪他玩曲水流觞的人已经不在了吧?






光头风月2015-09-08 23:25:03 发布在 娱乐八卦
@我最爱奶冻 2015-09-09 15:43:18
哇,终于全部看完了,我觉得楼主解释了我一直以来的疑惑。看很多红学的书总感觉刚开始很对,但看到后面就觉得是生搬硬套,但看楼主的反而觉得这就是真相的感觉。
而且书中描写了湘云给宝玉梳头,说不定曹寅就给小玄子梳过呀,比如一觉起来的时候。。。。。书中宝玉对黛玉说“那胭脂膏子一定等我回来再制。”有可能小玄子南巡回去的时候和曹寅说过什么类似的吧。
PS,那个棒槌峰我去过,看了楼主的解读瞬间觉得自己......
-----------------------------
那棵树就是桑树,叫蒙桑,你吃了它的果子很好啊,据说吃了它可以益寿延年。
关于这棵树有个传说:据说很久以前,,承德一带是大海,磬锤峰处为海眼。当时有一只海怪经常伤人,一个小伙子为民除了害,却触怒了龙王,被绑入龙宫。龙女见小伙 儿眉清目秀、威武不屈,产生爱慕之情,于是就盗取了龙王的定海针,带小伙子逃出龙宫。龙王派兵追赶,龙女便甩出定海针,将海眼堵住,这里就渐渐变成了陆地。龙女和小伙子结了婚,日子过得很美满。玉皇大帝知道以后派兵来抓龙女,龙女宁死不屈,被点化成桑树,栽在定海针即棒槌山半山腰上。
光头风月2015-09-09 22:53:50 发布在 娱乐八卦
不过这棵桑树也就三百年左右,康熙到现在也就三百年,所以这传说应该和他俩没关系
光头风月2015-09-10 11:40:53 发布在 娱乐八卦

@wmumuch 2015-09-15 14:31:09
楼主你好,问个题外话:记得你之前提到本帖是和朋友们讨论的结晶,原文发在LOFTER,请问可以参观学习下你们的讨论原文吗?
-----------------------------
不难,你在LOFTER搜标签“曹寅”就会找到我了。
光头风月2015-09-18 19:39:16 发布在 娱乐八卦
又发现一首康熙“回收站”里的诗,跟那首“我独饮消无益恨,谁能不作有情痴”一样,没有录入《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也并没有查到别的作者,应当为他本人所作。



乾坤名转盛,

千秋独此心。

自觉吾曹外,

宁别有知音。

“乾坤”指天地国家。“名转盛”是名气变大的意思,例如:朱庆余《送李余及第归蜀》: 从得高科名转盛,亦言归去满城知。

“吾曹”自然可以解释成“我辈”的意思,但恐怕跟灵隐寺的“云林得尔曹”一样,是个双关语。而且此处的知音显然只能是一个人,不可能当时代的一群人都是他的知音。这也不符合事实。

译文:(某人)在全国名声越来越大了,千秋万载以来只有这样一颗真心。我觉得除了我的曹以外,还有谁是我的知音呢?

这首诗虽然使用了双关语,不过还是太明显了,恐怕因此就没有放进作品集里,我们也可以借此知道,康熙应当是和曹寅一样,有些私下写了并不打算示人的作品。

注意诗中康熙把“曹”写作“曺”,这是一个曹的异体字,少了一道竖,意思和曹是一样的。曹寅也经常这样写自己的名字。






光头风月2015-09-19 01:31:24 发布在 娱乐八卦
那么拿掉的一道竖放到哪里去了呢?放在了康熙的熙字上,康熙经常把它写作“熈”,这也是熙的一个异体字。





写在一起就是:



史景迁所著的《曹寅与康熙》的封面设计,正是挑出了他俩常用的两个异体字来写的。我朋友开玩笑说,这道竖是曹寅的一根肋骨,哈哈哈,此事实在无法验证,但康熙是读过《圣经》的应该没错。



光头风月2015-09-19 01:42:36 发布在 娱乐八卦
给宝钗用的那个东西发音是jia,应该也有说她比较假的意思。黛玉那个肯定不是一个壶,我贴壶出来是为了证明不是壶,具体是什么形状不知道。黛玉对壶吹那还能看吗?
光头风月2015-09-22 16:20:30 发布在 娱乐八卦
@大号的用不了 1906楼 2015-09-22 16:19:00
@光头风月 2015-09-05 00:36:00
但妙玉给黛玉的饮具是点犀盉,就是用带有斑点的犀牛角制做成的器皿。盉这个东西我查到春秋时的文物“吴王夫差盉”,发现它是一个相当大的三足水壶,黛玉用这个喝茶,对壶吹不大合适吧?”
-----------------------------
@大号的用不了 2015-09-22 15:53:39
楼主,你说错了,给黛玉的不是点犀盉(he...
—————————————————
手抄本写的是上乔下皿,老曹这人是个生僻字爱好者,诗集里也是这样,有些字得靠猜的。
光头风月2015-09-22 16:31:58 发布在 娱乐八卦


光头风月2015-09-22 16:39:05 发布在 娱乐八卦
上图是87版的道具,按照书上写的是篆体,就是看着不大像犀牛角制品。
光头风月2015-09-22 16:41:09 发布在 娱乐八卦
@wmumuch 1911楼 2015-09-24 11:59:00
@wmumuch 2015-09-15 14:31:09

楼主你好,问个题外话:记得你之前提到本帖是和朋友们讨论的结晶,原文发在LOFTER,请问可以参观学习下你们的讨论原文吗?

-----------------------------

@光头风月 2015-09-18 19:39:16

不难,你在LOFTER搜标签“曹寅”就会找到我了。

----------------
—————————————————
我自己就买了绿色封皮的这一本……因为喜欢它的颜色和字……白皮本的我没看过不知道,这是本博士论文。
光头风月2015-09-24 15:20:21 发布在 娱乐八卦

@爱吃肉的胖子2011 2015-10-02 14:46:04
好吧,谁攻谁受也解开了
-----------------------------
怎么看出的攻受?我悟不到啊哈哈哈!
其实在当时来说,这两种写法都是对的,就跟茴字有四种写法一样。

今天有个重要发现,我之前误会雍正了,向他道歉。

在网上检索东西的时候,搜到这样一篇八卦文章《康熙是什么口音?》,链接http://cathay.ce.cn/person/200908/06/t20090806_19720922.shtml

作者说: 近日读康熙对臣下奏折的批示,稍玩味间注意到这样几处:

①“知道了。近日审事的大臣众论何如,必先严否?”

②“……专治疟疾……连吃两服,可以出根。”

③“……解京又费一凡事,不如存库……”

④“……密折伏于丙丁(今注:火的代称)了。”

前三条是真的,我都看到过。其中第四条,我查来查去没查到,看来网上没有,只能去买文献了。

因为五行中丙丁均属火,所以用丙丁作为火的代称。

不止有曹寅一个人给康熙写过秘折,还有李煦、王鸿绪等人,后来玄烨在给别的臣子的朱批里写“秘折付于丙丁了”。
以此类推,曹寅现存的秘折之所以断断续续,也是被康熙给烧掉了。雍正继位后下旨说所有康熙的秘折都要上缴,曹家和李家就把家里存的折子都上缴,雍正存放在一处地方,这样,直到民国的时候才被发现的。

所以一直以来在“焚稿”的人是康熙本人,是他将觉得不能留世的东西都付之一炬。



光头风月2015-10-03 01:04:00 发布在 娱乐八卦
@BestRivenDi 1957楼 2015-11-20 23:08:00
我在书上看到的是顾贞观在第一次遇到纳兰时被纳兰的诗词惊艳到了,就没把吴兆骞的事说出来。后来,顾贞观给吴兆骞写了两首《金缕曲》,并且把两首词的副本送给了纳兰,纳兰看到后感动至极,便回了顾一首《金缕曲》,并许下“五载为期”的承诺。
—————————————————
顾贞观绝对是有预谋的接近纳兰容若,他为了救老吴在北京活动了十五年呐!他甚至去见过康熙,不过康熙当时只有十岁,估计不懂他在说什么,所以没搭理他的求情,然后他继续在京城辗转,直到遇上纳兰。
光头风月2015-11-21 11:06:16 发布在 娱乐八卦
再倒回曹寅的《咏红书事》,他写:睡久犹沾颊,羞多自倚栏。爱拈吴线细,笑润蜀丝干。一点偏当额,丹砂竞捣丸。

我以前说过,他用的是寿阳公主的典故。

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在《石头记》第五回又写了一次,把寿阳公主误写为了寿昌公主:

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我最早怀疑他是在用这个典故戏言康熙额头上的水痘印记,现在我要坐实这件事。

康熙皇帝年轻时候有这样一张正装画像,我搜集到了各种版本。

远看还是很不错的,是个美人。



放大头部的版本:



下面要大不敬一下了,老皇帝原谅我。

加强对比度和饱和度以后的版本,可以看清连上的麻子。



看起来和上面的画像有些不像了,但是叠加一下就能看出完全是一张图。


光头风月2015-11-21 21:06:01 发布在 娱乐八卦
仔细看就可以发现,确实在他额头中心的位置,有几个密集的斑点。
我单独把眉心这部分加强一下:



放在正常对比度下看看



我们再来看看古代妇女的花钿



影视作品中的



这样一看,还真的有些相似了。

其实曹寅这么写是有点可笑的,我猜他也没料到会有人发现此事吧。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我们看自己喜欢的人或者偶像也是自带PS和滤镜的,这么一想,反而不忍心嘲笑老曹这个疯子了。

其行文可笑,其用情可恕。
光头风月2015-11-21 21:10:39 发布在 娱乐八卦
接着又要再细追究“雀金呢”这个布料。

在《红楼梦》里占了重头戏的这块布料,出现在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贾母道:“下雪呢么?”宝玉道:“天阴着,还没下呢!”贾母便命鸳鸯来:“把昨儿那一件乌云豹的氅衣给他罢。”鸳鸯答应了,走去果取了一件来。宝玉看时,金翠辉煌,碧彩闪灼,又不似宝琴所披之凫靥裘。只听贾母笑道:“这叫作‘雀金呢’,这是哦啰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前儿把那一件野鸭子的给了你小妹妹,这件给你罢。”宝玉磕了一个头,便披在身上。

我一直在琢磨,这种纺织品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呢?书里说它是“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晴雯道:“这是孔雀金线织的,如今咱们也拿孔雀金线就象界线似的界密了,只怕还可混得过去。”

那么这块布料,该是把孔雀毛跟线一样使用,纺织在一起,用而不是简单的把一片片的鸟毛缝在外面。

所以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件凫靥裘褂,恐怕是不对的。



实际上,在明代的定陵出土过一件“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原件为万历年间织造,已经被风化了。

南京云锦研究所的官方微博说,他们派人到各地动物园收购大量孔雀羽毛,只挑其中色彩最绿的那些,一根根捻成翠羽线,做出了复制品。

图为南京的复制品:






很明显能看出来,龙的部分是用孔雀毛织成的。

但这毕竟是复制品,2014年1月,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皇权威仪:18-21世纪中国龙袍》在中国工艺展厅开展,展品有“孔雀羽绣吉服袍”。






光头风月2015-11-21 21:18:10 发布在 娱乐八卦
这是一件清代服装,衣服的底色部分是用孔雀毛制成的。



另外书中也说这是进口自俄罗斯的布料。

我继续搜索,发现外国的纺织公司也确实出产过这种孔雀毛的布料,图为2012年网友在外国博物馆拍照的布匹。右下角的一团是真正用来编织的原料,就是处理过的孔雀翎毛。下半部分褐色的是背面的样子。这种布料破了没办法补,只能返回工厂把破的那块重新织一下。但这块布是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的产品,恐怕和《红楼梦》成书的时间对不上了。



由此可见,中国和外国都有过这样的纺织工艺。

而产自中国的文物则都是龙袍用料,不是穿在皇帝身上,就是皇后皇妃皇亲国戚身上。

我因此有一种猜测,书中晴雯补裘的这段故事,原来应该是和龙袍的修补有关吧?

光头风月2015-11-21 21:22:27 发布在 娱乐八卦
@信不信我打你爸爸 2015-11-20 11:41:23
因为这帖去买了《曹寅与康熙》,封面太容易脏了。
-----------------------------
我的已经脏到不好意思拿出来示人了,这个封面吸油。
光头风月2015-11-21 21:24:02 发布在 娱乐八卦
晴雯的补衣服方法应该就是这样



光头风月2015-11-21 21:26:25 发布在 娱乐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