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史新解 ----壹份关于“罗马史”创作的破案报告

楼主:土和楂 字数:118106字 评论数:74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第二是抽调汉中资源强化姜维在陇右的实力。
汉中是蜀汉经营多年的重要地区,通过裁撤合并,将其中的资源整合后用于姜维的陇右攻略,为后一步的北伐建立基础。
那么裁撤汉中的军事资源会不会出现漏洞而导致蜀汉防御体系的崩塌呢?这就是姜维基于曹魏短期内不会大举进攻蜀汉的侥幸心理从而做出的军事判断。
土和楂2022-05-09 21:50:2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汉中北部的秦岭地区入蜀就那么几条通道,地理险峻,道路难行,补给困难。对这个地理格局,费祎和姜维的认知是一致的,但形成的结论却是不同的。而曹真、曹爽的进攻先后失败也验证了姜维的设想:汉中凭借地理优势,即使缩减防御兵力和资源,但并不一定立即会出现致命性的后果;再加上当时曹魏司马昭政权的各种混乱,更是减少了蜀汉对这方面的担心;而且姜维在陇右虽有挫败,但整体是处于攻势的,陇右的攻势也可以抵消汉中方向承受的防守压力的。这三点就是姜维在军事方面的考虑。
但事后看,正是262年侯和之战失败后,蜀汉在陇右的攻势被终止了,从而导致蜀魏在陇右地区转入战略相持。而263年曹魏三路伐蜀也就让姜维的战略呈现顾此失彼的状态,最后不得不以防守剑阁天险来收拾残局。
土和楂2022-05-09 21:50:3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如果不是邓艾的偷渡阴平,姜维以最少资源防守汉中的政策说不得还有机会。
因为蒋斌坚守的汉中汉城及其他要塞就是曹魏一旦退兵时,蜀汉反击的重要支点。这也能解释姜维将所有兵力全部收缩回剑阁之内,而出现了阴平这个缺口的原因,因为姜维在集中兵力全力准备反击作战。这本来也是敛兵聚谷政策的主要内容。
可惜的是邓艾的军事冒险成功,刘禅不战而降,使姜维的敛兵聚谷政策的错漏之处被极大的放大了,成为了蜀汉灭亡的“明面主因”了。
总结一下,敛兵聚谷政策就是姜维建立在侥幸的思想基础上,意图以最少的资源在汉中开展防御,从而集合最大的资源用于陇右进行攻势的军事布局的谋划。
这个政策虽然有其极端性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合理性。
土和楂2022-05-09 21:58:4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三,就是惩罚胡济。这个就要从段谷之战说起了。
段谷之战,姜维在攻狄道和武山不克后,为什么要转战上邽?个人认识就是:就粮!(“从南安、陇西因食羌谷,若趣祁山,熟麦千顷,为之外仓。”《资治通鉴》)
孙子兵法曰:“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陇右地区因为经济水平落后,产出低,所以在这里作战,粮食是第一要务。后世彭老总在陕甘作战也是主要基于这个考虑。姜维转战上邽就是为了夺上邽之粮,这是行“弱敌之法”。
同时转战上邽也是期望复制当年诸葛亮在上邽收麦后从而伏杀张郃之故伎(或没有卤城甲首三千这么大战果,但战术上占了便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即通过上邽粮食这个敌之必救,调动陇右魏军,寻机破敌。
而邓艾为什么能识破姜维的意图呢?邓艾是屯田官出身,对粮食的敏感性是超越曹魏当时的那些名士名将的。
土和楂2022-05-09 21:59:0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那么在这样的认知下,姜维与胡济约定“会于上邽”,会给汉中都督胡济安排什么任务?
第一,军事上打接应;第二,带汉中的粮食来为姜维后续的行动提供基本条件。(王基:姜维因洮上之利,轻兵深入,粮饷不继,军覆上邽)
第一个还能忍,无非是没功劳有苦劳,谁让姜维位高权大呢;第二个这就是完完全全的“白嫖”了。这个任务换成张翼、廖化估计也忍了,但胡济是真不能忍。
胡济是费祎之后、诸葛瞻之前,丞相幕府派的代表人物。作为汉中都督也是掌握了大量政治军事和后勤资源的,但每一个兵,每一颗粮都不是白来的,姜维这么干,太过分了!而且胡济的资历也比姜维老。
再有胡济是诸葛亮的“诤友”之一 ,可见性格特点,所以直接放空姜维的事,他是真干的出来的。
土和楂2022-05-09 21:59:1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而关于段谷之战胡济的行为的记录,《三国志》里是“失誓”,而不是“失期”,就是基于现实情况做出的解释。
秦汉军法的失期之罪,是属于非常严重的军事错误,是“当斩”的。
而用“失誓”记录其实表明了一个事实,就是姜维与胡济是没有统属关系的。双方的共同出战是要协调沟通后约定(誓)好的,没约好或者失约都可以说成失誓。个人认为是没说好。这个事反正就是胡济没搭理姜维的要求。
段谷之战的失败,也是姜维“强率”张翼、廖化搞习惯了,遇到胡济绝不惯着他而导致的,这也与姜维在连续北伐屡有斩获后的性格膨胀有关系。
然后姜维就在258年以敛兵聚谷政策的出台,把胡济赶到汉寿“吹风”去了,汉中就留了蒋斌、王含和傅佥。“汉中都督不管汉中”就是这个意思,实际上就是解除了胡济的汉中都督的职权。
土和楂2022-05-09 21:59:5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除了这三层意思外,个人还有一个认识,也能说明敛兵聚谷政策是有很强政治性考虑的。
第四,关于蒋斌。
个人有个感觉:如果蜀汉不灭亡,下一任汉中都督应该是蒋斌。
蒋斌是蒋琬的长子,敛兵聚谷时期是主持汉中的汉城防御的将领(实权)。在曹魏征蜀的汉中之战时期,蒋斌主持的汉城是一直坚守到蜀汉灭亡和姜维投降的。
蒋琬是提拔姜维的重要人物,假如蒋斌要出任汉中都督,姜维是准备随个多大的“份子”呢?
土和楂2022-05-09 22:00:0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如果蒋斌出任汉中都督,一份恢复汉中防务“实兵诸围”的方略一上,姜维、刘禅会驳回吗?肯定过!那么一份关于国策建言的功劳就轻松到手了。
然后要“实兵诸围”就需要各种资源,那么资源哪里来?姜维拿到陇右的还回来些,成都刘禅给点,主政的诸葛瞻在丞相幕府派的资源里再挤出来点。看见没有?除了诸葛瞻自掏腰包,姜维和刘禅基本上就是把削减汉中的资源还给蒋斌,这就是“无中生有”大法。
“实兵诸围”的具体实施,涉及的官职、物资和兵员的统筹安排都归于蒋斌之手,这就使蒋斌能快速的坐稳汉中都督的位置。这份安排是不是比随“份子”强多了啊!
所以姜维提出敛兵聚谷政策实质上是存有“为了给予而先削减”的意图的,是“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反向运用。
再有,还能在诸葛瞻和蒋斌之间打下一个利益分歧的楔子,得以继续分化丞相幕府派。所以诸葛瞻才是该头疼怎么随“份子”的人!
土和楂2022-05-09 22:55:3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站在刘禅的角度,姜维在258年提出敛兵聚谷的政策,第一,削弱诸葛瞻出任执政的实力和影响力,保证了君权的强大;第二,抽血汉中的资源,补充了陇右的实力,避免了姜维向刘禅讨要资源的困扰(就这一条就足以打动刘禅);第三,惩罚了胡济,进一步打击了丞相幕府派的形象和凝聚力,提升君权的威慑力;第四,为新生代的崛起预留政策空间和政治资源,进一步分化弱化丞相幕府派的实力,彻底消除诸葛亮所建立的“虚君实相”的政治制度的影响。
那么姜维是不是一个能干的人呢?这个政策是不是好政策呢?
土和楂2022-05-09 22:55:4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探究敛兵聚谷政策,不可避免的对姜维的形象是有损害的,但这又与个人对姜维的认识是不相符的。
下面就谈谈我认识的姜维。
平常看到的姜维,往往是作为蜀汉大将军的权柄赫赫,威风八面,而我看见的真的是一个普通人孤凉的背影。
第一,姜维在蜀汉是没有宗族的。他出身天水姜氏,父亲去世的早,孝顺母亲,所以他这一枝算是望族寒门;在天水苦研经学,但只也能出任州郡基层官职,如果不出意外能在雍凉这个偏僻之地做到郡县主官就已经差不多了,毕竟东汉三国是门阀政治的天下。
蜀汉的北伐给了他展示才华的机会,正是诸葛亮的知遇使他改命换运成为了可能。
这也是他为什么在蜀汉都躺平的时候还要坚持北伐去“逆天而行”呢?因为那就是他的个人命运的写照:不向前奔跑,他一个天水郡的小官凭什么和别人比躺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二,知恩图报,至死方休。
到蜀汉后,姜维一直是作为军事将领存在的,他的政治历程在诸葛亮知遇之后,是蒋琬的提拔,费祎的包容和刘禅的支持。而姜维呢?唯有一身酬知己!
即使是明知道刘禅的自私自利,姜维依然殚精竭虑的为其谋划,就包括这个敛兵聚谷的军事政策;在蜀亡后,居然还搞出个旷古未有的一计杀三士。如果说诸葛亮为蜀汉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姜维又何尝不是呢?
第三,唯有理想不可被轻视。
姜维的每一次北伐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都是在各种限制条件下的对利益最大化追求,无论是张翼的蛇足之说还是胡济的失誓不至都不能影响他对北伐的坚定信心。在我的眼里,姜维就像堂·吉柯德一样,一次一次的的为了理想而发起冲锋,纵然相隔千年以上,读到姜维的事迹都是热血沸腾!
至于其他,就不赘述了。
全文完。
土和楂2022-05-09 22:56:0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西方造假的古历史 384楼 2022-05-12 09:10:00

最朴素的理论 古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 毕竟古文明也是要吃饭的~! 地理地形 地质结构 地质变迁 矿产资源分布及采集难易度 原始农业产量和能养活的人口数量 !没有这些基础 所谓的历史编撰的再好!也是假货!
—————————————————
是啊,所以罗马史是“创作”而不是“记录”!
既然是创作,就是以创作时各个文明的事迹为素材,这就涉及其创作中的两个重要技法:1、移花接木,所谓亲戚死绝了继承遗产就是这个手法;2、指鹿为马,不同于张冠李戴还具备的的客观错误性,指鹿为马就是赤裸裸的话语霸权下的招数,即“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
土和楂2022-05-12 16:53:1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对蜀汉张南来历的推测

这是一篇对个人和朋友聊天内容的整理。

蜀汉张南,据记录:字文进,广陵人氏,刘备在荆州时出仕,参与征蜀、征吴的战争。在刘备征吴的夷陵之战时期,作为前部督攻击孙恒所在的夷道地区,后在猇亭之战时(火烧连营)阵亡。

关于张南的记录是很少的。而三国里还有一个张南,就是袁绍次子袁熙的部将。

那么这两个张南会不会是同一个人呢?如果不是,那么蜀汉的张南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就是我和朋友讨论的问题。
土和楂2022-05-22 20:29:0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蜀汉张南和袁熙部将是不是同一个人?
我的认识是:不是同一个人。
第一,籍贯不对。
袁熙部将张南也没什么记录,就是随焦触一起叛袁熙投降曹操这个事,其籍贯不明。从记录中看他是跟随焦触降曹的,那么地位应该不会太高,大约属于中级将领左右。但作为能够列名史书的人物,在这个事迹中,张南就不是靠的官大影响力大,而是有实力,即他掌握的部曲是在这个事件(叛袁熙投曹操)具有重要作用的。而通过自有部曲这个因素推断:张南是河北人氏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养兵需要根据地,本乡本土是获取资源最简单、最直接的来源。
那么张南作为广陵人氏是不是当时名闻遐迩的“丹阳兵”到的河北呢?这个倒有可能,不过这个来源的轨迹就理不清楚了。
土和楂2022-05-22 20:29:5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二,年龄对不上。
河北张南在官渡之战后(公元200年)降曹,那时候就能掌握自己的部曲,年龄在20—30岁应该较为正常(个人倾向上限),那么到222—223年战死,差不多50岁了,这个年龄有点偏大了。
用在夷陵之战时,任别督的廖化(廖淳)做参考,公元222年大约30多岁,应该在40岁以内,而任同级别职务的张南都50岁上下了,的确不太合理。
土和楂2022-05-22 20:30:5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三是经历对不上。
河北张南,在降曹后要再效力刘备,那么在曹操已经一统北方的情况下,投靠寄居荆州的刘备,这就较为特殊了,个人认为只可能是两种情况:一个是有旧,另一个是被俘投降。
如果河北张南与刘备有旧,应该会被提到,如牵招,田豫等,至不济也像(傅)士仁一样提下籍贯,暗示一下,可张南没有。
土和楂2022-05-22 20:32:0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那么河北张南如果是被俘投降刘备的就只有是博望之战或者赤壁之战后了。
博望之战后,刘备正是日暮穷途之际。而从张南随焦触叛袁熙看,恐怕也难言忠贞之士,能追随刘备到始终真的很难说。
那么是赤壁之战后呢?第一,这个情况在赤壁后的各场战斗中均无提及;第二,假使张南是此时投靠的刘备,但他与刘备即无故旧,又是降将,而后征西蜀战汉中又无殊勋,在征吴时却被提升为前部督,感觉职务重要性在当时的巴郡太守辅匡等人之上,就有些说不过去,难免要被问一句:凭什么?。
再有征吴前张飞刚刚因部将反叛横死,河北张南一降曹操再降刘备,这忠诚度也不是能令人满意和放心的吧?
所以个人认为河北张南与蜀汉张南是两个人,只是重名了而已。
土和楂2022-05-22 20:32:5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那么蜀汉张南会是什么来历呢?
通过张南是广陵人氏这个信息,不难发现他与刘备领徐州的经历是有重合的。蜀汉张南是刘备据徐州时期招揽的,特别是战袁术不利,败走广陵,乏粮时,依靠当地豪强接济,作为交换,招揽豪强子弟为部曲,也是符合常理的(参考刘封)。但这个时候张南的岁数应该不会太大,最好是有亲族带领、照拂的。这个广陵地方豪强(小豪强)的背景倒是与蜀汉张南提拔的较晚这个事情比较符合。
刘备征吴时赵云、陈到这两个重要的近卫将领都没去,那么将跟随自己较早,一直是近卫将领中的张南提拔为督,也符合培养新生代的考虑。
土和楂2022-05-22 20:34:2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那么蜀汉张南的来历就这么简单吗?开一个脑洞:
首先,广陵张竑可是大名人,孙吴“二张”之一。那么广陵张氏宗族的存在就有了真实性。
张竑并不是什么大世家出身,还是靠读书被举荐为茂才,这在东汉末年的阶层固化的背景下是很难得的。虽然张竑家可能是寒门,但其宗族恐怕不会是庶民。那么作为地方宗族豪强,子弟中习文者得举茂才,习武者广为游侠也是正常安排。张南作为来自广陵张氏家族的习武游侠儿,投靠占据徐州的刘备,也就隐含有狡兔三窟之意。
再有,因以周瑜鲁肃的籍贯命名的“淮泗武人集团”,使对孙吴集团的早期人员存在误导,其人员应该称为“江北士人武人集团”,其结构是来自徐、泗、淮、扬等地的士族豪强,是覆盖徐州东、南,扬州西、北的广大地区。作为这一地区的地方宗族豪强的张氏除了张竑后来出仕孙吴,当时应该还有一个布局,就是扬州刺史刘繇部将张英。
刘繇是东汉朝廷官方任命的扬州刺史。他入扬州,与刘表入荆州有几分类似,都是不带部曲就去了,然后就是屡屡受制于袁术,直到收服了扬州北部的豪强势力为班底 ,积聚了实力,才能与袁术等抗衡,这个扬州刺史也才算坐稳了。
刘繇的部将张英无传(又一个无头无尾的人),其事迹一是受刘繇命屯当利口拒袁术;再是在江东被孙策所败,然后就没有下落了。
将这些事情联系起来看,隐隐可以察见广陵(扬州)张氏在汉末乱世中多方布局以保全家门的脉络。
张英(刘繇)败落,张竑(孙吴)出仕的套路,可以参见后世谢万—谢安之事。
那么张南去徐州追随刘备也就说的通了。
蜀汉张南是在徐州时期追随刘备的广陵(扬州)地方豪强的子弟,而且当时年龄不大,这个可能性比较大。
这个答案就这么定了?
意犹未尽啊!
蜀汉张南,为什么又是刘备在荆州时出仕的呢?那么张南是不是在刘备徐州、汝南失败后,回家休息了几年再回到在荆州的刘备麾下的呢?好像也行。
土和楂2022-05-22 20:36:2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前面的叙述都具备合理性,但个人总是觉得不满意,还是觉得张南的年龄不匹配,而且感觉在夷陵之战中出任前部督这个职务的突兀。
我提一个自己的推测:
蜀汉张南,出仕刘备的时间不是刘备在新野—荆州的时候,而是刘备在赤壁之战后据南四郡之时。
那么在这个时间段里,刘备与徐泗淮扬人氏的交集就只有一个事迹:“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此公或曾为袁术部将,但更应该是淮泗地方豪强。
蜀汉张南当是此群体中的人员,很可能是雷绪的亲属(姻亲),如外甥、女婿之类,在雷绪死后由张南继承了部曲。这也才是他能跟随刘备征蜀和征吴被委任为前部督的原因,即自己有兵。
第二,如果和张竑沾亲,征吴时张南就身份尴尬了,信任度难以如旧。这也是诸葛亮不参加征吴的一个原因:避嫌!而他与雷绪有关,则无此烦恼,雷绪与江东孙氏也是屡屡兵戎相见。
第三,蜀汉张南是庐江雷绪的亲戚,继领其部曲,在他当时攻打的夷道地区,很可能就是当年安置雷绪所带来的人口的所在区域,以张南为前部督是有利用其号召力在此地区形成突破的考虑的。
最后,刘备征吴是准备拿下江东诸郡的,用庐江故旧子弟前出征讨,也有战胜后就地屯置,暂领辖区的考虑。
综上,个人提出蜀汉张南是继领庐江雷绪部曲的观点,这个观点比徐州追随,荆州出仕的说法更为贴切合理,可惜没有更多证据!
全文完。
土和楂2022-05-22 20:37:2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公元3世纪,中国纺织品对外销售是三条路线。
第一条叫西域道,就是传统的河西走廊经西域到中亚,蜀汉纺织品走这条路是经陇右北上,必然受曹魏影响;第二条是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日南道,其中国起点一个是交趾(今越南、广西),还一起点个就是现广州的当时南海郡,这是海路;第三条就是身毒道,从云南经缅甸到印度东北(即两汉之大秦),关于大秦是否是罗马问题不讨论,但身毒道是西南对外贸易通道是有历史论证的。
土和楂2022-05-25 22:40:18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