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地·赵人·赵风 ——邯郸历史地理人文谈片

楼主:酒量犹豪人渐枯 字数:43630字 评论数: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战国晚期,享誉天下的稷下学宫衰落了,而赵惠文王、孝成王时期的邯郸积极招纳搜罗,一时取代临淄,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学术交流中心。
你看,孔穿、荀子、慎到从齐国来了;牛缺赶来的路上遇盗不幸死了;邹衍也来了,在平原君家里与其门客——世界逻辑学鼻祖公孙龙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学术辩论。
就是此次辩论,赵胜认为公孙龙的坚白之说毫无道理,于是罢黜了这位大学者。从这个细节里,也能看到平原君的领悟力、辨别力、洞察力之低下,远不能让人满意。
上党,这块烫手山芋最能说明问题。
公元前262年,秦将白起攻韩,拔其野王(今河南沁阳),从而使得上党(治今壶关县)与韩国本土隔绝,孤悬于外。按照秦战略布局,接下来就是顺利拿下韩之上党,上党守冯亭顿时无措,自感无力应对。
《资治通鉴》这样记载:“武安君伐韩,拔野王。上党路绝,上党守冯亭与其民谋曰:‘郑道已绝,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受我,秦必攻之;赵被秦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矣。’乃遣使者告于赵曰:‘韩不能守上党,(将)入之秦,其吏民皆安为赵,不乐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献之大王。’”
如此大的地盘从天而降,馅饼一样摆在了赵孝成王面前,你说诱人不诱人?
眼尖的平阳君赵豹立刻认为,赵国接受上党将祸大于所得,所以坚决不能要,但他所举的理由很肤浅也很教条,圣人认为接受无缘无故的利益不是好兆头。
拿不定主意的赵孝成王于是又跟叔叔赵胜商议。平原君却认为,用兵百万,攻战逾年,也未必能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这是天赐大利,不可坐失时机。
于是,事关国运走向的一幢大错就此酿成。
代表赵国政府喜气洋洋去接受上党管辖权的,就是平原君。此后,秦使反间计,赵孝成王不听蔺相如谏止,执意将在长平婴兵拒秦的廉颇召回,换上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将。史籍中虽没有围绕这起大事件的平原君言行,但以其位居相邦之官高,以孝成王事事问
询之成例,没有赵胜点头同意,甚至是积极赞成,赵括就走不到长平。
为系列错误研判结账的是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对于赵国是急转直下的一个历史分水岭。公元前260年长平一役,赵国被白起坑杀45余万将士。司马光的记载更准确:“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当时赵国总人口才是多少?即便在今天,45万人集体阵亡也太令人惊骇与恐怖了,何况是在生产力低下、人口寡少的战国时代。
户户哭子,家家吊父,有女皆寡,有子皆孤,那是怎样一副举国缟素、凄惨哀恸的场景!所以到北宋时苏辙仍在谴责赵胜,说平原君仅乃窃得一时名声之人,不懂为国计虑,难以辅佐危殆国家,也无法抗拒强秦。


但,这些依然不能遮闭赵胜身上散发的“佳公子”味道。
佳,更多体现在他的个体人格上——明于义,诚于人,宽于事,深乎省。
赵奢为田部吏时,平原君家不交租税,赵奢杀了赵胜门下9人,引起平原君愤怒。在赵奢一番义正词严的慷慨陈词后,平原君怒火立消,连连称是,而且还因此将赵奢积极推荐给赵王。深怀私怨、不明大义者,做不到这样磊落,这样坦荡。
范睢是秦昭王的相邦,他当初在魏国时曾受到宰相魏齐的侮辱。于是秦威胁魏,让杀掉魏齐,魏齐因此逃往到赵国,躲在平原君家里。秦昭王得知后,向平原君发出酒约。
酒桌上,秦昭王要平原君交出魏齐人头,而且态度十分蛮横:“不然,吾不出君于关。”平原君大义凛然地回答:“贵而为交者,为贱也;富而为交者,为贫也。夫魏齐者,胜之友也。在,固不出也,今又不在臣所。”秦昭王果真就扣留了平原君,并继续修书威胁赵惠文王交出魏齐,直到魏齐自刭,赵国将人头送到秦国,平原君这才得以回国。没有对朋友的诚,对天下的信,不会做出这等高举。
在信陵君窃符救赵,邯郸安然无恙之后,虞卿提议平原君向赵王请求封赏,公孙龙听说后,连忙劝诫平原君,这太不可以了。他说:“今信陵君存邯郸而请封,是亲戚受城而国人计功也。”而且你过去受封东武,也并非因为你有功,只是因为你是国君的亲戚。
虽然是好心劝诫,但公孙龙“君受相印不辞无能,割地不言无功”的话,的确相当刺耳,也不符合平原君在救亡图存中的个人实际贡献。然而,平原君还是虚心接受,停止请封。能收敛住膨胀的私欲,遏制住忘乎所以的傲慢,需要的是胸襟,狭隘者不会有这等度量。
他的人格魅力与他的平庸才干,就这样唐突交织在了一起,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乃至我在津津乐道他的种种轶事时,都不愿向他养着数千门客的馆舍里望上一眼,我担心那里面藏着太多嘴尖皮厚,腹中无物,一无所用的庸人。
事实上,他的门客质量很成问题。
秦围邯郸后,“赵使平原君求救,合纵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但就这区区20员名额的使团,左挑右选硬是凑不成,最后还是毛遂有点不要脸的自荐,才勉强够数。
那19人不用说了,在楚国缩头缩脑,钳嘴结舌,毫无建树。即便最杰出者毛遂,他的表现也太过一般。感觉毛遂所作的,只是一场向曹沫和蔺相如致敬的模仿秀。他前无曹沫持刃上前的果敢,后无曹沫退下归位后的稳重;传递的气度与展示的口才,又比当年蔺相如差得太多,他有的只是学不到家的楞劲,还有就是词穷后的反复嘟囔,只会“吾君在前,叱者何也?”
魏、楚援军到来之前,平原君的所作所为倒是可以大书一笔,“至于平原君之属,皆令妻妾补缝于行伍之间。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犹勾践困于会稽之时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但细细想来,这又是一个叫李同的传舍吏儿的劝说之功,属于赵胜的,只是从谏如流,虚心听从。
(未完待续)
酒量犹豪人渐枯2021-11-03 21:46:5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平原君的身旁永远站着信陵君,没有信陵君的高义就没有平原君的高古。
《史记》中,司马迁对信陵君的尊敬显而易见。他对平原、春申、孟尝所下定语都臧否参半,褒贬相间,只有在信陵君这里推崇备至:“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
公元前258年,邯郸被围。在毛遂的即兴表演获得巨大成功后,楚国决定派春申君率兵救赵,魏国也决定派晋鄙领军施援。但秦国实在太强大了,救援者不能不心有顾虑,投鼠忌器。晋鄙按照魏王指示,留邺筑垒,屯兵不前。
秦军围攻日甚一日,远道而来的楚魏救兵又迟迟不出手,赵国危矣!
行将崩溃,终感绝望的平原君,终于按捺不住怒火,将指责与抱怨统统撒向信陵君。
信陵君者谁?魏安釐王之弟,平原君赵胜之小舅子。平原君在信中写道:“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信陵君也急。在数次请求魏王出兵无果后,百般无奈中他决定与赵共存亡,于是召集自家门客,整理车骑,赶赴邯郸,决定与赵俱亡。
不要怪罪魏安釐王,因魏与秦毗邻,许多年来魏国深受其害,魏惠王时迁都大梁即是为避秦锋芒。作为国君,他有理由为整个国家安全着想。
那,信陵君就这样去以身饲虎?不用担心,信陵君门下的一帮高士依次出场了。
首先是大梁夷门看门人侯赢,他负责出谋划策,指出窃兵符以救赵的可行性,并拿出具体方案——要救赵得先盗得兵符,实施人如姬;持有兵符不等于拥有兵权,必须搞定晋鄙,实施人朱亥;有了兵权,一切顺理成章。
其次是如姬,为报信陵君之恩,果真盗来虎符,交与魏无忌;
其三是朱亥,在晋鄙拒不交出兵权时,果断将其锥杀。
于是,信陵君统晋鄙军进击秦军。秦军在魏军、楚军和赵军的外内夹攻下大败。邯郸围解后,赵孝成王与平原君亲自到邯郸郊界迎接信陵君入城,平原君为内弟背着箭袋在前引路,赵王则一再感叹:“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魏无忌的成功得益于他的门客。
此时,再来比较下另外三位公子的门客队伍素质。春申君黄歇珠履三千以炫赵客,但他被杀后却无一人以报;孟尝君田文麾下鸡鸣狗盗,一朝失势,树倒猢狲散;赵胜屡出昏招,门下却无一人能指点迷津。说实话,孟尝君也就养了一个冯谖,平原君也就一个毛遂,而春申君尽管有个朱英,却也没见有任何用场。
这样一比,信陵君的人才库显然人才济济,品级要高出很多。通过赵国的毛公和薛公就知道,信陵君的确比平原君更懂士、识士、知士。
窃符救赵之后,信陵君畏罪,与门客滞留于赵国十年。其间,“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两人游,甚欢。”
平原君听到后对妻子讲:“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姐姐也将丈夫的话告诉了弟弟。信陵君回答道:“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此话一出,平原君的半数门客离开,集体归附到信陵君门下。
后来,当秦听说信陵君在赵,便出兵伐魏,魏王派人请魏无忌返国拒敌,众宾客不敢劝他归时,恰恰是毛公、薛公站在魏国立场上声明大义,才使他“车趣驾归救魏”。
然而,时时会想到那个柔弱女子的最后命运。
从魏王卧榻偷走兵符的如姬,会受到怎样的惩罚?没有人知道她的下落,没有人忍心去猜测她必然的下落。
遥远的赵国人,你们不能忘了她。
(本章毕)

酒量犹豪人渐枯2021-11-08 17:22:2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十章 留与青山传回响
——魏文侯帝师段干木生地及儒学中“西河”地望

能让一座巍峨高山铭记,将名字永久镌刻其上,与群峰并峙,此何人欤?
魏文侯的帝师——段干木就做到了,他被绵山紧紧地搂在怀抱,谢谢绵山,但他着实不是山西人。他所生所游的当时魏土,却是今日邯郸之辖地。

魏县于2010年在县城东北五公里处重建礼贤台,该台旧址在洹水镇东南,明时所矗。然考诸典籍,明之前魏县并无礼贤台记载。
有关此台来历,只可见明隆庆年间进士郭思极所撰《重建魏台记》:“父老相传,以为其地即乡者段干木所庐,而文侯所轼焉者也。”
其实,这只是场代人设祭的误会。因为,魏县在西汉时才置,战国时虽属魏地,但仅为小邑,魏武侯时在今大名县西南魏城置魏之别都,可见此礼贤台与魏文侯无涉,更与段干木无关。
同样美丽的误会,也发生在山西介休。
在去介休之前,只知道绵山是介子推的。登上绵山之后,才知道它“还是”段干木的。当地已树碑为记:“此段干木当年隐居后经常会友的地方。段干木,战国时魏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拒不做官,魏文侯登门拜之为相,他决意避而不见,逾墙逃来绵山。文侯每乘车路过绵山,都要向他伏轼致敬。”
段干木的事迹很简单,也很非凡。
《高士传》卷中此段文章不长,照录如下:
段干木者,晋人也。少贫且贱,心志不遂,乃治清节,游西河,师事卜子夏。与田子方、李克、翟璜、吴起等居于魏,皆为将,唯干木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见,就造其门,段干木逾墙而避文侯。文侯以客礼待之,出,过其庐而轼。其仆问曰:“干木布衣也,居轼其庐,不巳甚乎?”文侯曰:“段干木,贤者也。不移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吾敢不轼乎?干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势。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势不若德贵,财不若义高。”又请为相,不肯。后卑己固请见,与语,文侯立倦不敢息。夫文侯名过齐桓公者,盖能尊段干木,敬卜子夏,友田子方故也。
酒量犹豪人渐枯2021-11-16 15:24:5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得为段干木找找老家。
《史记•儒林列传》载:“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
找到了西河就找到了段干木。
唐司马贞作《史记索隐》道:“西河在河东郡之西界,盖近龙门。刘氏云:今同州河西县有子夏石室学堂是也。”有司马贞这一先入之见,搞得《史记正义》亦云:“西河郡今汾州也,子夏所教处。”
就因为这句话,唐朝以来学者向来认为,西河乃晋陕间黄河南流之岸西之地,也即魏文侯于公元前408年建立的河西郡。
故而,山西汾州,陕西韩城,两地各自认为是段干木故乡。
钱穆在其《先秦诸子系年》中,否定了汾阳与韩城之说。他认为:“孔子弟子不出鲁、卫、齐、宋之间。孔子死,而子夏居齐、卫,子游、子张、曾子在鲁,何以子夏独僻居汾阳、韩城,黄河之西教授其地,事殊可疑。则韩城、汾阳之石室,犹之谒泉之石室,谓子夏居之者,胥出后人附会,不足信也。”
来看看《汉书•儒林传》给定的一张汉初学术分布图:“汉兴,言《易》自淄川田生;言《书》自济南伏生;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燕则韩太傅;言《礼》则鲁高堂生;言《春秋》,于齐则胡母生,于赵则董仲舒。”
汉初最接近先秦,此时的儒学大家全部在齐、鲁、赵、魏之地,晋陕之地压根一个没有。若子夏设教于黄河以西之西河,其门徒余绪焉能皆籍籍无名?
这也反向证明,子夏、子贡、子思设教授书的地方,可能就是在齐、鲁、赵、魏这片区域。
《隋图经》指出:“安阳有西河,即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所游之地,以赵、魏多儒,在齐、鲁、邹之西,故呼西河。”此说仍然笼统。因为叫西河的地名太多太多,不能即此定论。
《说苑》载:“田子方渡西河,造翟璜。”《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引述此事说:“田子方从齐之魏,望翟璜”,此明证西河当在齐、魏之间。
《檀弓》载:“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弔之曰:‘吾与汝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汝于夫子,尔罪一也。’”
《尚书•大传》载:“子夏对夫子云:退而穷居河济之间。”可见子夏“退老西河”与“穷居河济之间”是一回事儿,黄河、济水之间的西河,不可能成为晋陕的西河。
《史记•魏世家》载:“李克谓翟璜曰:魏成子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其时魏文侯在邺建立别都,故有“东得”之说。
距今800多年前,邯郸东部平原一直是黄河下游地区。公元11年,王莽始建国三年,黄河在魏郡元城(今大名县东)决口,向东泛滥至数郡。南宋高宗建炎二年,东京留守司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在滑县人为决堤,使黄河向东流经滑县以南,由泗入淮,而后入黄海。黄河从此离开了历时数千年东北流向渤海的河道,邯郸境内流淌了数千年的黄河,自此与邯郸大地彻底告别。
对战国时黄河中下游的流向叙述,以《禹贡》和《山经》最为精准。葛剑雄撰文指出:“《禹贡》河和《山经》河都是从今河南荥阳广武山北麓开始的,东北流至今浚县西南古宿胥口,又东北经魏县东、曲周县东北、广宗县东,至深县南分道,最后各自在天津市入渤海。”
由此可见,“退而穷居河济之间”的子夏设教的西河,正是黄河西岸的魏、赵地带。《汉书•儒林传》所列的汉初诸位大儒均居于这片大地,就有了充分的学术存在理由。
那么《邱县志》的记载就让人感觉可靠而确凿了:“段干木故里,在邱县邱城东二十五里郝段寨。寨内路北旧有五圣堂庙一座,清光绪十三年重修,从庙院中掘出石碑一方,上横书“段干木故里”五字,年月已不可辨。该村将此石嵌庙门东侧壁上,以保存之。本县旧属魏地,该村既以段名,此石不为无因。”
邯郸馆陶县东北有段干木墓,批阅图册,也甚合理。
(未完待续)
酒量犹豪人渐枯2021-11-21 22:26:31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