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三国:以史实讲三国

楼主:秦时汉唐 字数:520121字 评论数:79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criyuzhou 2021-08-31 13:13:04
牛牛牛
这应该更接近三国真实历史吧
-----------------------------
是啊。尽量依据史籍记载。
秦时汉唐2021-08-31 16:56:2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四 黄巾起义(3)

汉灵帝刘宏见太平道如此厉害,慌忙于三月以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屯于都亭,镇守京师。
何进(?-189年),字遂高,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
何进早年因同父异母的妹妹何氏选入掖庭为贵人,有宠于汉灵帝,跟着妹妹沾了光,被封为郎中。
郎中是皇帝的侍卫,归中郎将管制,虽没什么大的权力,但官居五品,品阶不算低,更重要的是离皇帝极近。
依赖何贵人不停地吹着枕边风,何进不久又升官了,迁虎贲中郎将,出为颍川太守。
太守作为一郡的行政长官,开始手握实权。
光和三年(180年),何氏立为皇后,何进跟着迁升,拜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
作为侍中,离皇帝更近了,而将作大匠职掌宫室、宗庙、陵寝等的土木营建,绝对的肥缺,何家不会再缺钱用。
河南尹是京师的一把手,管辖都城洛阳周围十余个县,这职位可是实打实的,也说明皇帝非常信任这个小舅子。
至于大将军,更是位列三公之上,是全国最高军事统领,三军总司令。
汉灵帝又在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驻防。
同时,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抓紧战备,讨贼立功。
自此,各路人马纷纷现身,陆续登上三国历史的舞台。

面对蜂拥而起的黄巾军,汉灵帝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北地太守皇甫嵩认为,应该解除禁止党人作官的禁令,并拿出皇帝私人所有的中藏府钱财,以及西园骥厩中的良马,赏赐给出征的将士。
汉灵帝询问中常侍吕强的意见,吕强说:“对党人的禁令时间已经很长了,人心怨恨愤怒,若不予以赦免,一旦他们轻举妄动,与张角联合起来,叛乱之势便会更趋扩大,到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现在,请先将陛下左右贪赃枉法的官员处死,大赦所有的党人,并考察各地刺史、郡守的能力。如果这样做,叛乱就不会不平息了。”
汉灵帝接受了皇甫嵩和吕强的建议,于三月初七日大赦天下党人,准许流放到边疆地区的党人及其家属重返故乡。当然,张角等人不在赦免范围之内。
同时,在朝中公卿的推荐下,汉灵帝起用卢植为北中郎将,命护乌桓中郎将宗员任其副手,率领北军五校(中央主要常备军,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的将士,前往冀州平定黄巾军。
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调发五校、三河(河东、河内、河南)骑兵,同时招募精壮之士,共计四万多人。
二人各率一部,共同镇压颍川(今河南禹县)黄巾军。

卢植(139年—192年),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其人身长八尺二寸(约1.93米),声如洪钟,性格刚毅,品德高尚,常有匡扶社稷,救济世人的志向,但不喜欢做辞赋,一次能饮酒一石(约今20公斤)。
年少时,卢植拜大儒马融为师,并引荐郑玄为同门,与名士管宁、华歆等同为师兄弟。
马融是外戚豪族,讲席的前面,常有歌女表演歌舞,而卢植在马融家中学习多年,眼珠都没往这方面瞟过一眼,马融由此对卢植非常敬佩。
卢植博古通今,喜欢钻研儒学经典,精读原文,而不只局限于前人界定的章句。
卢植学成之后,返回家乡涿县教学,门下弟子有刘备、刘德然、公孙瓒及高诱等人。
建宁元年(168年),窦皇后之父窦武因为援立汉灵帝刘宏即位有功,被拜为大将军,开始掌控朝政。
窦武想要为其族人封爵,卢植因为窦武平时的名声还不错,就以布衣的身份上书给窦武,劝阻窦武封爵,而窦武不听,当年九月辛亥政变时被杀。
此后,州郡屡次征辟卢植,他都不应。直到建宁(168年—172年)年间,被征为博士,开始步入仕途。
秦时汉唐2021-08-31 19:52:3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四 黄巾起义(4)

熹平四年(175年),扬州九江郡蛮族叛乱,朝廷认为卢植文武兼备,拜他为九江太守。
卢植到任后,很快便平定叛乱,蛮族首领都老老实实归服。
之后,卢植因身体健康原因,辞去官职,在家著述,作《尚书章句》、《三体解诂》等。
同年,东汉朝廷批准由蔡邕、李巡等人发起的校勘儒学经典书籍的建议,将经典刻成石碑,立于太学门口,史称“熹平石经”或“太学石经”。
卢植主动上书,毛遂自荐,积极请求参与这项工作。
后来,庐江郡再次发生蛮族叛乱,因卢植在九江郡担任太守时,对当地人素有诚信恩惠,很有威望,再次被拜为庐江太守。
一年多后,卢植又被召回朝廷担任议郎,与马日磾、蔡邕、杨彪、韩说等人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校正其中的《五经》记传,参与续写《汉记》(史称《东观汉记》)。
但汉灵帝刘宏认为,写书属于闲事,无关紧要,不能发挥卢植的才干,于是又拜他为侍中、尚书。
光和元年(178年)二月一日,天空发生日食。
卢植就此秘密上书,陈说政要,提出八策:
用良:让州郡核举贤良,随才任用。
原禁:对党锢之人多加赦宥。
御疠:安葬无罪被害的宋皇后的亲属。
备寇:优待侯王之家,以防变乱。
修体:征召如郑玄之类的有德才之人。
尊尧:按时对郡守、刺史考核绩效。
御下:杜绝设宴请托之类的恶习,责成有关部门办好荐贤之事。
散利:汉灵帝刘宏不要再蓄积私财。
但汉灵帝并未采纳卢植的建议。

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彭阳)人,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
皇甫嵩少年时即有文功武略之志,好《诗》、《书》,学习弓剑驰马,可说是文武全才。
皇甫嵩最初被察举为孝廉、茂才,为郎中,迁任霸陵、临汾县令,因父亲去世而离职。
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相继征召他为官,他都没有应召。
后来,汉灵帝以公车征辟他为侍郎,迁任北地太守。
皇甫嵩对属下很是宽厚,手下有因事接受贿赂的,他不但没有责怪,还给他钱物。
下属官吏往往非常惭愧,有的甚至自杀。
皇甫嵩体恤士兵,每次行军休息时,总是等到营帐全部修好,他才去休息,士兵全都吃上饭后,他才去吃。
所以,部属都对他死心塌地,誓死效忠,他的军队也就能够所向无敌,建立功勋。

朱儁(?-195年),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上虞区)人。
朱儁出身寒门,幼年丧父,母亲以贩买缯帛为生,将他抚养成人。
朱儁孝敬母亲,好义轻财,远近闻名。
朱儁有个同乡叫周规,在受征辟时为整饰衣冠,向公府借了一百万钱,后来郡里紧急催讨,因为家境贫寒,无力偿还。
朱儁于是偷了母亲的缯帛,为周规筹钱还债。
朱儁的母亲由此失去了赖以为生的产业,十分愤恨,不住地责备他。
朱儁却安慰她说:“眼前损失点小利益,日后必获大利益。先贫后富,这是必然的道理。”
上虞县长度尚见到朱儁后,觉得此人与众不同,把他推荐给了郡守韦毅,在郡中任职,继任太守尹端任用他为主薄。
熹平二年(173年),尹端征剿许昭失利,遭到州刺史上奏举报,被判斩刑。
朱儁悄悄到京师,花费数百金,买通主持章奏的官员,改了刺史的奏章。
但朱儁始终没对其他人提起过此事。
尹端逃过一劫,自是心中大喜,但任凭他心中疑惑,到死都不知道是哪位贵人帮他减轻了惩处。
后来,继任太守徐珪荐举朱儁为孝廉,升任兰陵县令。
朱儁才干过人,治理有方,政绩显著,东海相又上表推荐。
正值交州群盗并起,州牧、郡守软弱无能,征剿无果。
交趾的梁龙率众万人,和南海太守孔芝一起反叛,攻破郡县,烧扰百姓。
秦时汉唐2021-08-31 22:17:1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四 黄巾起义(5)

光和元年(178年),朱儁被任命为交州刺史,前往平叛。
朱儁回到本郡,检选家兵,调发士众,征兵五千人,分两路直奔交趾。
到州界后,他整束兵众,屯驻不动,派使者到南海郡察看虚实,宣扬威德,以震慑敌人之心。
接着,调集七郡兵士,一齐进逼,终于斩杀了梁龙,迫降几万人,旬月之间,州郡平定。
东汉朝廷论功行赏,封他为都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黄金五十斤,并征他入朝任谏议大夫。

东汉朝廷调兵遣将,部署兵力镇压,各地黄巾军不但没被吓退,反而愈演愈烈。
汝南黄巾军在邵陵打败太守赵谦,广阳黄巾军杀死幽州刺史郭勋及太守刘卫等等。
四月,朱儁率领的朝廷大军,在颍川(今河南禹州市)与黄巾军将领波才展开战斗,不幸战败。
皇甫嵩随朱儁败退,被逼入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北)。
波才率领黄巾大军,将长社团团围住。
皇甫嵩坚守长社,奈何汉军人少,众寡悬殊,军中将士都惶恐不安,士气低落。
东汉朝廷见战事不利,五月,派骑都尉曹操率军救援。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
曹腾是西汉开国元勋、丞相曹参的后代,性情宽厚,历事四朝皇帝,前后三十多年,没有明显过失。
他举荐了很多贤才,如虞放、边韶、延固、张温、张奂、赵典、种暠等人,都是闻名海内的大名士,最终都位至公卿。
曹腾初任黄门从官,后升任小黄门、中常侍,因策划迎立汉桓帝刘志有功,被封为费亭侯,升为大长秋,这是宦官最高的官阶了,相当于二千石高官。
曹腾在世时,曾与一名吴姓宫女结成“对食”夫妻,并收养夏侯惇的叔父为养子,取名为曹嵩,也就是曹操的生父。
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位至三公。
曹操从小聪明能干,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强,但放浪形骸,意气用事,不修品行,用他自己的话说,“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没受过正规的儒学教育,最喜欢纠集一帮纨绔子弟,飞鹰走狗,四处游荡,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还喜欢结交江湖豪侠。
在他要好的哥们中,有袁绍、张邈等人,袁绍出身“汝南袁氏”,一门“四世三公”,父亲袁逢位居司空,是典型的高干子弟、“官二代”,张邈是当时名士,“八厨”之一。
小时候的曹操到底有多顽劣,我们来看两个事情。
《曹瞒传》云:曹操年少时“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典型的熊孩子,估计向他家长辈告状的不少。
他的叔父就多次在他的父亲曹嵩面前,数落他的不是。
曹操很郁闷,对叔父极其不满,就想了个法子,捉弄一下叔父。
一次,他遇见叔父,马上斜眼歪嘴,装成一副面瘫的模样。
叔父见他这幅怪像,很是奇怪,忙问原由。
曹操说:“中风了。”
叔父一听不得了,赶紧把这事向曹嵩讲了。
曹嵩听说爱子中风,急忙派人把他找去,查看病情,结果发现他并无异常。
曹嵩说:“你叔叔不是说你中风了吗?怎么回事啊?”
曹操回答说:“我没有中风。只是叔叔不喜欢我,可能是故意这么说的吧。”
曹嵩听了,惊疑不定,心想:莫不是弟弟真是诅咒我儿子不成。
从此以后,叔父再说曹操的什么不是,曹嵩都不相信了。
曹操计谋得逞,得意洋洋,更加顽劣了。
秦时汉唐2021-09-01 19:40:5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四 黄巾起义(6)

另外一件事,曹操做得更加离谱。
有户人家迎娶新娘,曹操和袁绍哥几个正无聊得紧,一合计,决定去偷新娘子玩。
几个人跑到那户人家,先派了一个人去诱敌,大声喊叫:“不好了,有贼偷东西了。”
一家人和参加婚礼的宾客一听,全都跑去追小偷了。
曹操乘机带着人,冲进新房,抢了新娘子就跑。
袁绍小时候估计是个小胖子,身手不是很灵活,笨手笨脚地翻越篱笆时,被荆棘挂住了衣服,挣扎不脱。
曹操一见,急中生智,捏着嗓子,高喊:“贼人在这里呢,快来抓啊!”
袁绍吓得一激灵,奋力一挣,总算从篱笆上掉了下来。
新郎一家人及宾客闻声赶来,曹操哥俩新娘子也不要了,一溜烟跑了。
这就是少年曹操,顽劣而有急智,善于随机应变。
曹操个子不高,长得也不帅。
《魏氏春秋》说曹操“姿貌短小”。
《世说新语》也说曹操个子矮小,“不足以雄远国”。
《三国志》中记载人物时,对相貌好的,或是与众不同的,都会记上几笔,如诸葛亮、周瑜、赵云等,但对曹操的外貌,没有任何记录。
《三国志》是以曹魏为正统的,没有记录,估计是曹操的样子确实不行,不好意思描述了。



还有一件事,也可以作为曹操外貌的佐证。
曹操统一北方后,震慑四方,游牧民族纷纷呈表称臣。
一次,匈奴派来使者,带着大量珠宝求见曹操。
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是曹操对自己的相貌不够自信,不足以镇住匈奴来使吧,就叫崔琰假扮自己,他则装成带刀侍卫,站立一旁。
崔琰身材雄伟,相貌俊美,是三国有名的美男子。
接见完毕,曹操派人问匈奴使者:“你觉得我们的威望如何?”
使者回答说:“威望俊美得很呀,可以说是不怒自威。”
接着,他又说了一句:“不过,我觉得魏王身边那个带刀侍卫才是真英雄啊。”
正如《魏氏春秋》所说,曹操虽然“姿貌短小”,但“神明英发”,内在的气质是掩盖不住的。
汉代是个很看重外貌和名气的时代。
曹操虽出生官宦之家,但爷爷是宦官,父亲的三公之位也是花钱买来的,官位再高,也很被人瞧不起,在上流社会是没有任何地位的。
加之他其貌不扬,年少轻狂,大家都不看好他,认定不会有什么出息。
南阳人宗世林,“修德雅正,确然不群,征聘不就,闻德而至者如林”,是当时当地的标杆人物,很有影响力。
他就非常看不起曹操。
曹操二十岁时,多次登门,想同宗世林交个朋友,却连宗世林的面都没见着。
一次,曹操又去拜见,但宗世林家宾客满座,没有说话的机会。
后来,宗世林起身外出,曹操乘机上前将他拦住,握住他的手,诚恳地求交往。
谁知宗世林一点情面也不给,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曹操的要求。
后来曹操当了司空后,总揽朝政,大权在握,又把宗世林请来,得意地问他:“现在我们总可以交个朋友了吧?”
宗世林却不亢不卑,淡淡地回答说:“松柏之志犹存。”
可见,宗世林对曹操这种人是始终抱有成见,甚至是非常鄙夷的。
秦时汉唐2021-09-01 20:58:0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四 黄巾起义(7)

汉代用人,非常重视舆论的评价,选拔的标准,就是依据地方上的评论,即所谓的清议,只有被舆论赞誉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推荐的对象。
由于品评人物的风气很盛,有些人就成了清议权威,鉴定人才的专家,被喻为天下名士。
这些鉴赏家对人物的褒贬,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左右地方上的舆论,因而影响到士人的仕途进退。
士子们为了取得清议的赞誉,就必须拜访高师,广交朋友,借以展示自己的才学,提高名声,博取眼球,赢得好感,特别是鉴赏家们的赞誉。
曹操家境好,但社会地位不高,要出人头地,也不得不走这条路。
他注重结交名士,起点不高,就先结交巴结得上的,如张邈、袁绍,从小结下深厚友谊。
比如袁绍,那可是出生四世三公的望族,自带光环,比他这个宦官的后代不知强到哪里去了。
后来有了一定基础,就主动结识和拜访成名已久的名士,如李瓒、何颙等。
李瓒,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县)人,东汉名士、党人领袖李膺的儿子,官至东平相。
曹操同他交往,彼此了解很深。
李瓒非常赞赏曹操的才能,临终时对儿子李宣说:“国家将要大乱,天下英雄没有一个人能超过曹操的,张盂卓(张邈字)是我的朋友,袁本初(袁绍字)是你的外亲,但你也切记不要去依附他们,一定要去投靠曹操。”
后来,李瓒的几个儿子遵从父命,在乱世中果然保全了性命。
何颙(?—190),字伯求,南阳襄乡(今湖北襄阳) 人,名士,官拜议郎、长吏,与陈蕃、李膺等党人交好,和袁绍关系密切。
他初遇曹操,就一见如故,私下里跟别人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曹操被名士如此赞誉,很是感激。
曹操又去拜访了无论朝廷还是评议界都赫赫有名的大名士乔玄。
乔玄(110年-184年),一作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县(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人,历任河南尹、少府、大鸿胪、司空、司徒,官至太尉。
他谦恭下士,善于观察和品评人物,在清议界也享有很高的声望。
乔玄听了曹操的谈吐,大为吃惊,说:“天下将乱,非天命卓越之人不能拯救世人。能安定天下的人,我看非你莫属了。”
又说:“我见过天下名士无数,但从未遇到过你这样的奇才。我老了,愿将妻子儿女托付给你。”
能以家室相托,可见乔玄真的是非常看重他。
曹操非常感激,把这位老前辈视为知己。
当时,最有名望的评议是汝南人许劭所主持的月旦评,又名汝南月旦评。



许劭(150年—195年),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县射桥镇)人,著名人物评论家。
许劭和堂兄弟许靖喜欢品评当代人物,常在每月的初一,对当时人物进行点评,故称“月旦评”。
所谓评,就是评人品、气度,点,就是指点前程。
月旦评在当时可说是闻名遐迩,盛极一时,具有非常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袁绍从濮阳令上离职回家时,带了很多的车马随从,前呼后拥,十分张扬。快要进入汝南境内时,却急忙把仆从和送行的宾客遣散,说:“我这么讲排场,可千万不能让许子将看到。”
由此可见月旦评的权威和许劭话语权的影响力。
秦时汉唐2021-09-02 14:48:1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四 黄巾起义(8)

乔玄知道曹操出道不久,远无多少社会地位和名望,于是推荐他去见许劭,让这位大鉴赏家给他品鉴一下。
许劭看在乔玄的面子上,见倒是见了曹操一面,但拒绝发表意见。
作为一言九鼎的清议领袖,他还是很讲原则的。
也许是曹操出生宦官之家,让许劭看不起,也许他觉得曹操这个人不好评价,也许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总之,许劭不愿发布鉴定结果。
曹操一看,急了,这可不行啊,要是让大家知道许劭不愿对自己作任何评价,那不完了吗。
他死皮赖脸地缠上了许劭,许劭坚持原则,毫不退步。
曹操没法,只好使了点手段。
具体是什么手段,史籍没有记载,估计是不正当手段。
许劭被逼无奈,只得对曹操说:“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听了,大笑而去。
曹操虽不学儒家经典,但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注释《孙子兵法》,名为《魏武注孙子》传世,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
熹平三年(174年),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这是曹操的第一个官职,推荐人是洛阳县令司马防。
司马防(149年―219年),字建公,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司马懿之父。
司马氏是高阳之子重黎的后裔,即夏官祝融,远古至商朝世代袭承夏官这一职位。
到了周朝,夏官改称司马,周宣王时,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恩赐司马为族姓。
司马防的十一世祖司马卬随项羽灭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内,汉朝时成为河内郡,司马家族世代居住在此地。
司马防的曾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父亲司马儁为颍川太守。
司马防十分爱读《汉书》的名臣列传,讽咏数十万言,年轻时在州郡任官,历任洛阳县令、京兆尹,年老后转拜骑都尉,养志闾巷,阖门自守。
司马防有八个儿子,依次为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都非常有名,因每人的字中都有个“达”字,所以当时人称“八达”。
司马防的性格耿直公正,即使在宴会这样的休闲场所,也保持着威仪,因此对待儿子也很严格,即使儿子弱冠成人后,也要求“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
司马防也是少数喜欢曹操的人之一,常常夸奖他,算是他的伯乐。
据说曹操当了魏王后,把司马防接到邺城,设宴款待他,对司马防开玩笑说:“孤今日还能不能再作个尉官啊?”
司马防一本正经地回答说:“当年我举荐大王时,你就正好适合作一个尉啊。”
曹操哈哈大笑。
洛阳当时是一个县,但是是首县,全国第一县,因为洛阳是东汉王朝的首都所在。
按照汉代体例,县一级的一把手(正印官),大的县叫县令,小的县叫县长,有两个副手叫丞、尉,丞负责的是民政、财政等政务,尉负责的是军事、治安。
洛阳是一个大县,有好几个尉。
北部尉就是负责北部地区治安的尉,级别是秩四百石,相当于副县级的公安局长。
秦时汉唐2021-09-02 16:47:3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好猫不一样 2021-09-02 18:26:27
加油更呀楼主
-----------------------------
加油!
秦时汉唐2021-09-02 21:07:1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首单免费 2021-09-02 18:47:46
魏、吴都有史官,记载比较详细,蜀汉没有,连陈寿写《三国志》蜀汉部分,都是一半传说一半野史。
-----------------------------
就算是道听途书,陈寿毕竟距离三国时间近,应该稍微接近史实些吧。
秦时汉唐2021-09-02 21:08:4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四 黄巾起义(9)

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关系错综复杂,很难治理。
估计原来的局长不愿也不敢管,长期没上什么班,衙门都破败不堪。
曹操年少,第一次当官,意气风发,一到职,先将衙门装修一新,制了十多根五色大棒,悬挂在衙门左右,然后申明禁令,严肃法纪,“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宦官蹇硕深得汉灵帝宠爱,其叔父蹇图依仗其权势,公然违反禁令,深更半夜还上街溜达,被曹操的手下逮个正着。
曹操初生牛犊不怕虎,毫不留情,喝令将蹇图依法处置,用五色棒揍死。
其他人一看,赶紧收敛行为,再也不敢以身试法了。
曹操也因此把一些当朝权贵得罪了,只是碍于其父曹嵩的面子,没敢明里为难,便明升暗降,把他调去顿丘(今河南濮阳清丰县)当县令。
光和元年(178年),汉灵帝听信中常侍王甫和后宫嫔妃的谣言,废掉了宋皇后,打入冷宫。
宋皇后忧伤过度病逝,她的哥哥濦强侯宋奇也受到牵连,全家灭族,弃尸城外。
宋奇是曹操的堂妹夫,曹操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在洛阳呆了几天,无所事事,便回了老家谯县,过了几年昼耕夜读的清闲生活。
光和三年(180年),朝廷又征召曹操为议郎。
议郎比郎的官职高了一点,属光禄勋管辖,级别是秩六百石,不用再轮流当值、守卫门户,其职责是掌顾问应对,可以参预朝政,但没什么具体的任务,类似顾问、调研员之类。
曹操这个调研员当得很卖力。
此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划诛杀宦官,反被宦官所害。
曹操就写了几篇关于窦武等人的调研文章,陈述窦武等人为官正直反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满朝,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重用,应该给他们平反,论据充分,言辞恳切,可汉灵帝没理会。
他又多次上书进谏,针砭时弊,建言献策,但多不被采纳,不禁对朝廷很是失望。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人联合进攻颍川的黄巾军。

曹操的救兵还没到达,皇甫嵩观察敌情,已心生一计,召集部众商议说:“用兵有奇变,而不在兵的多少。现在贼人依草结营,容易因风起火。如果我们效仿田单守即墨时用火牛攻燕的计策,乘黑夜放火焚烧,他们一定惊恐散乱,我们再出兵攻击,四面合围,一定能赢。”
正巧,天随人愿,当晚狂风大作。
皇甫嵩命令士兵手持成束苇草,全部登上城头。
他先派出一批精锐,偷偷地越过包围圈,放火焚烧波才军营周围长草,高声呐喊,制造混乱。
与此同时,城上的军士也一齐点燃火把,与之呼应。
皇甫嵩乘势擂响战鼓,率军从城中呐喊而出,直捣敌阵。
黄巾军不明状况,又疏于训练,严重缺乏战斗经验,以为遭到朝廷大军围攻,不禁大惊,溃散奔逃。
这时,恰好曹操率救兵赶到,两军前后夹击,黄巾军不敌,被迫后撤至阳翟(今河南禹州)。
秦时汉唐2021-09-02 21:09:4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大家的鼓励。我会加油更的。
秦时汉唐2021-09-03 14:17:1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四 黄巾起义(10)

五月,皇甫嵩、曹操与朱儁三军会师,进攻固守阳翟的黄巾军,黄巾军大败,被斩杀数万人。
皇甫嵩因此受封为都乡侯。
皇甫嵩、朱儁乘胜追击,进攻汝南、陈国地区的黄巾军。
他们追击波才,进攻彭脱,连连取胜,平定了三郡之地。
皇甫嵩上表朝廷,把功劳都归于朱儁。
朱儁被封为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
朱儁又上表招募下邳的孙坚为佐军司马。
孙坚(155年-191年),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
孙氏先世据说乃春秋时吴国军事家孙武,其子孙因功得封富春为食邑,孙氏遂定居富春。
传至孙坚的父亲孙钟一代,家业已经败落,以种瓜为业,但仍保留仕宦传统,重视家教,令子弟于农事之余,不废修文习武,个个都有大家风范。
史载孙坚的母亲怀着孙坚时,曾梦见肠子从腹中拖出,环绕吴地阊门。
她从梦中惊醒,非常害怕,向邻居老太太诉说了梦中情景。
老太太说:“这是吉兆啊!你家要出大人物了。”
孙坚出生前,孙氏祖坟透出数束奇光,上连于天,五色云雾环绕,蔓延方圆数里。
周边乡邻十分惊奇,都去观望,老人们都说:“这可不是一般的景象,恐怕孙家从此要发达了。”
等到孙坚出生,果然容貌不凡。
十七岁那年,孙坚随孙钟一起乘船去钱塘,途中碰上海盗胡玉等人抢掠商人财物,正在岸上分赃。
见此情景,商旅行人都吓得止步不前,连过往船只都停泊江中,不敢前进。
孙坚见状,对父亲说:“只要父亲允许,我可以将这些强盗捉住。”
孙钟一听大惊,急忙拦阻,说:“你一个毛孩子家说什么大话。这种事不是你能干得了的。”
孙坚不听,提起手中大刀,大步向岸边群贼奔去,一面走,一面挥舞左手,左一指,右一挥,好像在打手势指挥藏匿在远处的人马,对海盗进行包抄。
海盗们远远望见这情形,不明就里,以为是官兵前来缉捕,顿时惊慌失措,连抢来的财物也顾不上了,一哄而散,亡命奔逃。
孙坚不肯罢休,提刀在后追赶,杀了一名海盗才返回。
孙钟看得目瞪口呆,大惊失色,见孙坚安全归来,悬着的一颗心方才落下了肚。
孙坚因此名声大振。
郡府听闻他的事迹,召他代理校尉之职。
同样十七岁时,三国中其他两国的奠基人或创始人,曹操还在飞鹰走狗,刘备在织席贩履。
熹平元年(172年),会稽郡人许昌与其子许韶一起四处煽动诸县,聚众万人,在句章(今浙江宁波慈溪县)兴兵作乱,自称阳明皇帝。
孙坚时为郡司马,召募壮士千余人,会同州郡官兵,一鼓作气击溃了这股势力。
刺史臧旻向东汉朝廷呈报了孙坚的功劳。
孙坚被任命为盐渎县丞,数年中,相继改任盱眙县丞和下邳县丞。
孙坚“性阔达,好奇节”,历任三县县丞,对下属和百姓无不像对待子弟亲友一样善待他们,不仅得到官吏、百姓的拥护,而且许多乡里耆旧名人、任侠好事的少年都对他心悦诚服,声望日显。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汉灵帝命中郎将朱儁围剿黄巾军波才部。
朱儁奏请孙坚担任佐军司马。
秦时汉唐2021-09-03 14:18:1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四 黄巾起义(11)

孙坚把家眷留在九江郡寿春县,在淮、泗一带招募了一些士兵,加上跟随他在下邳县当差的同乡少年,共得精兵一千人,随朱儁南征北战。
孙坚作战彪悍凶猛,常常置生死于度外。
一次,他乘胜追敌,单骑深入,乱军之中受伤堕马,卧于草中。
当时,两军交着,敌我难分,大家都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幸亏他所乘战马十分灵醒,跑回军营,咆哮嘶鸣。
他的属下跟在马屁股后面,一路找去,才在乱草丛中发现了满身是伤的他。
孙坚回营只养了十几天,伤势略好,又奔赴战场。
后来,朱儁设计进攻宛城。
孙坚独当一面,率军进攻,身先士卒,冒着漫天矢石,率先登上城墙,攻下了宛城。
朱儁把孙坚的事迹呈报给东汉朝廷,孙坚被任命为别部司马。





黄巾首领张曼成自称“神上使”,拥兵数万,杀南阳郡守褚贡,屯驻宛城(今河南南阳)百余日。
继任太守秦颉斩杀张曼成,击退黄巾军。
黄巾余兵又举赵弘为帅,周边农民群起响应,越聚越多,达到十几万人。
朱儁、荆州刺史徐璆和秦颉合兵,共一万八千多人,进击赵弘,从六月战到八月,始终不能取胜。
这时有人上奏,要召朱儁回京,追究其久战不胜的责任。
司空张温上疏劝阻,说:“当年秦用白起,燕任乐毅,都是旷年持久,才能够克敌。朱儁讨颍川,已经有功效,率部南征,计划已定,临阵换将,这是兵家所忌,应该给他时间,让他成功。”
汉灵帝同意了张温的建议,没有召回朱儁。
朱儁因此挥兵急攻宛城,杀死了赵弘。
黄巾军又以韩忠为帅,仍然占据宛城。
朱儁兵少,知道不可力敌,于是解散城围,扎下营垒,面对城内筑造土山,鸣鼓呐喊,摆出进攻城西南的态势。
黄巾军不知是计,全都赶赴西南应敌。
朱儁却亲率精兵五千,进攻东北,将士个个奋力争先,登城而入。
韩忠退守小城,惊惧非常,请求投降。
朱儁的司马张超及徐璆、秦颉都建议受降。
朱儁不同意,说:“打仗这种事,有时候看上去表面形势都差不多,实际情况却千差万别。秦末的时候,天下纷乱,各为其主,所以主张劝降,优待投降者。现在海内一统,只有黄巾造反,纳降不能使人向善,讨伐他们才足以惩恶。现在如果接受他们的投降,会滋长他们造反的意念,让他们产生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乞降的想法,这是纵敌长寇的策略,不是良计。”
说完,下令急攻,但一连数日,都未能攻克。
朱儁登上土山,瞭望黄巾营垒,对张超说:“我知道攻敌不克的原因了。你看,贼人的外围坚固,内营逼急,求降不得,想出也出不来,所以他们迫于形势,只能殊死战斗。万人一心,尚且势不可当,何况是十万呢。强攻的害处太大了。不如把包围撤除,集合部队进城。韩忠看见包围已经解除了,一定会自己出来。等他们出来,兵心就散了,可以一举击破。”
于是朱儁下令撤围。
韩忠一见城围被解,果然引军出战。
朱儁乘势进击,大破其军,追击十余里,斩杀黄巾军无数。
韩忠只好投降,被秦颉杀死。
黄巾余众眼看投降也不是办法,又以孙夏为帅,再次占据宛城。
朱儁进攻,孙夏败走。
朱儁纵兵追击,在西鄂(今河南南阳北)的精山(今河南南阳西北)再次大败孙夏,击杀黄巾军数万。
秦时汉唐2021-09-03 16:57:0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四 黄巾起义(12)

卢植率军进攻黄巾军主力,连败张角,斩杀和俘虏黄巾军一万余人,张角退保广宗(今河北威县东)。
卢值将广宗城团团围住,修筑长墙,挖掘壕沟,制造云梯,奋力攻打,眼看就要攻下广宗。
恰在此时,汉灵帝派小黄门左丰到卢植军中视察。
有人劝卢植贿赂左丰,卢植不肯,由此得罪了左丰。
左丰回到洛阳,对汉灵帝说:“据守广宗的贼寇本来很容易就可以攻破,然而卢植只是让军队躲在营垒里休息,并不进攻,在那里等着上天诛杀张角,想坐享其成呢。”
汉灵帝一听大怒,立即派人逮捕卢植,用囚车押解回洛阳,判处无期徒刑(减死罪一等),改拜董卓为东中郎将,接管冀州战区事务。
董卓放弃围攻张角据守的广宗,率主力北上攻打张宝据守的下曲阳(今河北晋州市西北),围攻了两个多月,不能攻克。
八月三日,汉灵帝下诏,命左中郎将皇甫嵩北上冀州,征讨张角。
董卓被罢免,送到廷尉受审,也被判处无期徒刑。
但他运气较好,十二月二十九日,东汉朝廷大赦天下,董卓获得赦免。
皇甫嵩与黄巾军在苍亭(今河南南乐县西三十五里)大战,俘虏黄巾军将领卜巳,斩首七千多人。
十月,皇甫嵩与张角的弟弟张梁战于广宗。
张梁率领的黄巾军骁勇善战,皇甫嵩未能取胜。
第二天,皇甫嵩关闭营门,一边让士兵修整,一边派出细作,暗中观察敌军的变化,等到黄巾军逐渐松懈,便趁夜部署军队。
清晨鸡鸣之时,皇甫嵩发动突然袭击,疾驰冲向敌阵。
交战至傍晚时,黄巾军大败,张梁被斩首,黄巾军三万多人被杀,约五万人被逼落河中淹死,焚烧车辆辎重三万多辆,将士全部的妻室儿女都被俘虏,士兵被逮捕了很多。
张角在此之前已经病故,皇甫嵩命人剖开他的棺材,乱刀碎尸,割下头颅送到洛阳。
十一月,皇甫嵩又与巨鹿太守冯翊、郭典,在下曲阳进攻张角的弟弟张宝。
张宝被斩杀,黄巾军被杀、被俘共十余万人,积尸封土筑京观于城南。
汉灵帝闻讯大喜,立即任命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兼冀州牧,封为槐里侯,食邑槐里、美阳两县,合八千户。
皇甫嵩上奏,请求减免冀州一年田租,用来救济饥民。
汉灵帝准许了。
百姓感激流涕,编了一首歌曲传唱:“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中平二年(185年)春,汉灵帝任命朱儁为右车骑将军。
朱儁率兵回京,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增加食邑五千户,改封钱塘侯,加位特进。
后来,朱儁母亲去世,因守丧离职,复职后任将作大匠,转任少府、太仆。

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了,但天下的局势却一天乱似一天。
皇甫嵩消灭了黄巾军,威名震动天下。
前信都县令闫忠心血来潮,贸然对皇甫嵩说:“难得而又容易失去的是时间,时至,机会也就来了。所以,有很高修养的人会顺时而动,聪明的人会乘机而行。现在遇到了难得的运气,踏着容易变化的机会,而你有运气却不去抓着,有适当的机会不利用,怎么能保持大名呢?”
皇甫嵩听得莫名其妙,不明所以,问他:“你这是说什么啊?”
闫忠解释说:“天道无所亲,百姓举能。将军暮春受皇上之命,征讨乱贼,到冬末就收功,行军如神,摧枯拉朽,旬月之间,神兵像闪电一样,清除寇乱,威德震本朝,声名扬海外,虽汤武的行事,也不比将军高呢。现在你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又有高人的品德,而侍奉昏庸的人主,怎么求得安全呢?”
皇甫嵩淡然说:“朝夕努力工作,心不忘忠于皇上,为什么不安?”
阎忠见皇甫嵩装糊涂,干脆挑明,说:“不然。从前韩信不忍汉王一餐之遇,丢掉了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大业,利剑抵在了他的喉咙上,才发后悔之叹,就是失了时机,谋划又错误啊。现在皇帝的形势,比刘邦、项羽都要弱,你的权柄比韩信重,指挥足以起风云,叱咤可以兴雷电。赫然发怒,利用危困之势,奋然而起,摧枯拉朽。宣扬推恩政策,奖励先来归附的,用兵对付后服的。征召冀州之士,发动七州之众,布告先颁,大军随至。过漳水,渡孟津,诛杀宦官,消灭群凶,就算是小孩子也可使之致力,妇女也可褰裳用命,何况鞭策熊罴之卒,乘疾风之势呢。到时功业已成,天下已顺,统一四海,南面称制,这实在是神机的关键,起事的良时啊。朽木不可雕,如果想辅助已不能辅佐的朝廷,如同上坡走泥丸,迎风行船,那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况且现在宦官群居,同恶相求,皇上的命令不得施行,权力都在宦官手中,昏庸之主,不可与久居。将军功劳太大,难免遭小人忌嫉,如不趁早图谋,后悔就来不及了。”
皇甫嵩没想到闫忠竟然敢劝自己造反,自立为帝,不禁害怕起来,说:“非常之谋,不可在平常的形势下施行,创图大功,不是平庸的人所能做到的。黄巾小丑,怎么可能与秦、项相比。临时凑合,容易离散,无济于功业。并且人未忘主,天不保佑叛逆。如果妄图成就达不到的功业,加速祸害的到来,不如尽忠本朝,恪守臣节。虽说对我的谗言很多,最多不过遭到流放废弃,但终究可以留下好的名声,死也不朽。”
最后,他严厉地说:“你这种反常的言论,我不敢听从。”
闫忠见皇甫嵩态度坚决,知道他绝不会同意自己的计谋,便逃跑了。
秦时汉唐2021-09-03 21:12:2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大家周末愉快!
秦时汉唐2021-09-03 22:00:5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不好意思,本人太粗心了。感谢细心的网友提醒。这里补上。

一 西羌战争(1)

两汉自公元前202年刘邦开国,历经西汉、东汉,延绵近400年,到东汉末年,朝廷已是极端腐败,宦官、外戚专权,与士族官僚争斗不休,地主豪强巧取豪夺,大量兼并土地,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加之瘟疫频发,天灾不断,终于天下纷乱。

东汉建武六年(30年)始,东汉与羌族诸部落开始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争。

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据史书记载,上古时代,羌族就是与炎黄族最为接近的民族。

西羌,也称西戎,因其最早活动于四川西部、甘肃、青海一带而得名。

羌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其支系繁多,有煎巩、烧当、白马、先零、参狼等部族。

他们分为许多大小不等的部落,人数较多,东汉时,已发展到一百五十多个部落,每个部落多则几万人,少则几千人。

西汉初期,羌人各部族依附于匈奴,匈奴在汉武帝的打压下,远走漠北,逐渐衰微,羌族则逐步壮大取代匈奴,与西汉王朝发生冲突和对抗。

到了东汉,羌人各部落更加强盛,对内相互攻伐,对外不断侵扰东汉边境,流窜劫掠,成为东汉王朝最具威胁的边患。

东汉政府对匈奴采取防御为主、安南定北、逐步实施的政策,特别是对南匈奴,从思想、文化、经济各方面进行同化,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而对羌族,却采取“羌胡相攻”、“以夷制夷”的民族歧视和暴力镇压政策,肆意侵夺奴役,残酷杀戮,甚至“专以多杀为快”,严重激化民族矛盾,导致起义不断。

建武十年(34年),羌人先零部落与其他部族的羌人相勾结,入侵金城(治允吾县,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南下川口)、陇西(治狄道县,今甘肃临洮县南)两郡,东汉朝廷派中郎将来歙、太中大夫马援等人迎击,大败羌人,杀死和俘虏几千人,缴获牛羊一万多头,谷物几十万斛,又打败襄武流贼傅栗卿等,平定了陇西。

第二年夏天,先零羌又入侵临洮(今甘肃岷县),来歙举荐马援为陇西太守,率步骑三千击败先零羌,斩首数百人,获马牛羊一万多头。

守塞羌人八千多,望风归降。

当时羌族各个部落还有几万人在浩亹(湟水支流,今大通河,又称浩门河)占据要隘进行抵抗,马援和扬武将军马成率兵进击,羌人将其家小和粮草辎重聚集起来,在允吾谷(今青海民和县川口河谷)阻挡汉军。

马援率部暗中抄小路袭击羌人营地,羌人见汉军突如其来,不禁大惊,远远地逃入唐翼谷(今青海乐都县西)中。

马援挥师追击,羌人率精兵聚集北山坚守。

马援在山下摆开阵势,进行佯攻,吸引敌人,另派几百骑兵绕到羌人背后,乘夜放火,击鼓呐喊。

羌人在夜色中不知有多少汉军袭来,纷纷溃逃。

马援大获全胜,斩首千余级,缴获粮谷、牲畜无数。

之后,羌人全都归顺,东汉朝廷将羌人迁到天水、陇西、扶风三郡,但不久又有羌部落反叛,侵掠郡县。

于是有些大臣提出,金城、破羌(今青海乐都县东南)以西,离汉廷道途遥远,又经常发生变乱,不好治理,不如把该地区舍弃。

光武帝刘秀听从马援的意见,命武威太守把从金城迁来的三千多客民全都放回原籍。

马援又奏明朝廷,设置长吏,修治城郭,建造工事,开导水利,鼓励人们发展农牧业生产,郡中百姓从此安居乐业。

马援还派羌族豪强杨封说服塞外羌人,让他们与塞内羌族结好,共同开发边疆。

建武十三年(37年),武都羌人参狼部落与塞外各部联合,杀死官吏,发动叛乱。

马援率四千人前去征剿,行至氐道(今甘肃礼县西北)县境时,发现羌人占据了山头,于是命令部队选择适宜地方驻扎,断绝羌人的水源,控制草地,以逸待劳。

羌人水草乏绝,陷入困境,首领们带领几十万户逃往塞外,剩下的一万多人全部投降。

从此,陇右安定,二十年间,羌人没有大的动乱。
秦时汉唐2021-09-03 22:07:1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四 黄巾起义(13)

黄巾军既平,汉灵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中平。
张角为首的黄巾军主力被镇压,标志着黄巾起义失败。
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经过十余年的精心准备,却短短九个月就宣告失败。
之后,黄巾余部和各地的农民武装,仍然坚持斗争。
起义军的称号也各自不同,千奇百怪,但很接地气,基本都是根据为首将领特征而来。
如说话声音大的就自称雷公,骑白马的就叫张白骑,行动轻便的就说是飞燕,胡须多的就号称于氐根,大眼的就说大目,嘴巴大的就是大嘴,等等。
中平二年(185)二月,朝廷日益腐败,百姓不堪重负,自黄巾起义后,西及益州(今四川、贵州和云南北部),南至交趾(今广东、广西一带),北至幽州(今河北、辽宁一带),各地义军纷纷起事。
张牛角、褚飞燕、黄龙、左校、于氐根、张白骑、刘石、左髭文八、平汉大计、司隶缘城、雷公、浮云、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眭固、苦蝤等等,简直举不胜举。
这些队伍大的有二三万人,小的有六七千人,青州黄巾军更是超过百万,黑山军也有百万部众。
义军攻城掠县,诛杀官吏,声势浩大,此起彼伏,形成燎原之势。
博陵(今河北蠡县)人张牛角,趁黄巾起义之机聚众起义,自称将军,与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褚燕合兵一处。
大家共推张牛角为首领,进兵攻打瘿陶(今河北宁晋县)。
张牛角被流箭射中,身受重伤,临死之前,命令部下尊奉褚燕为首领。
褚燕身轻如燕,骁勇善战,有个外号叫“飞燕”。
为了纪念张牛角,褚飞燕改姓张,唤作张燕。
当时的黄巾军以青徐部、褚燕和张牛角部规模最大,张牛角手下就有五十余万兵马。
这些义军活动在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等地太行山脉之中,山脉南端有座山叫黑山,改名后的张燕眼看黄巾军气数已近,就将自己的队伍改名黑山军,黑山地区其他义军纷纷来投,达到百万之众,又称“黑山贼”,不断侵扰黄河以北各郡县,东汉朝廷无力围剿。
各州郡官员为了镇压黄巾军,招兵买马,拥兵自重,渐渐地不听朝廷号令,实力强大的,甚至明目张胆打起了郡县的主意,与盗贼无异。
张燕关注局势发展,觉得还是官方的外衣名正言顺,于是派使者到京师洛阳,上书朝廷,请求归降。
汉灵帝刘宏任命张燕为平难中郎将,负责管理黄河以北山区的行政及治安事务,每年可以向朝廷推荐孝廉,派遣计吏到洛阳去汇报,相当于太守之职。

中平五年(188年),黄巾余部郭大等在白波谷(今山西襄汾)聚众起义,攻打太原(治今山西太原)、河东(治今山西夏县西北)等郡。
四月,汝南郡(治今河南平舆北)葛陂(古湖泊名,在今河南新蔡北)黄巾军再起,攻没郡县。
十月,青州(治今山东淄博)、徐州(治今山东郯城)黄巾军又起,攻略郡县。
十一月,东汉朝廷派下军校尉鲍鸿进讨声势最大的葛陂黄巾。
双方大战于葛陂,鲍鸿军败,次年二月以征战无功下狱死。
黄巾各部此伏彼起,声势复盛。
中平五年(188),巴郡(今重庆北嘉陵江北岸)黄巾军起,巴郡板楯蛮乘势再起,攻打郡县,抄略城邑。
东汉朝廷派遣西园上军别部司马赵瑾率军进讨,随即将板楯蛮平定。
同年,益州马相、赵祗等在绵竹(今四川绵竹东南)领导农民起义,也自号黄巾,旬月之间,攻破广汉、巴郡、犍为数郡,杀益州刺史郗俭,队伍发展到十余万人。
马相自称“天子”,后被益州从事贾龙所破。
青州黄巾一度发展到拥众百万,战斗力也很强,长期在青、徐、兖、冀四州流动作战,给当地的封建割据势力和豪强地主以沉重的打击。
青州黄巾军后来虽被迫接受曹操的收编,但徐和、司马俱和管承领导的黄巾军仍分别在济南、乐安、长广等地活动,一直坚持到建安十二年(207年),还攻杀了济南王刘赟。
黄巾起义以及在它影响下的各族人民起义,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到汉献帝建安中叶(207年),持续进行了二十多年的英勇斗争,给东汉王朝以沉重打击。
秦时汉唐2021-09-04 21:29:1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五 乱起凉州(1)

中平元年(184年)十一月,湟中义从胡响应黄巾起义,联合西凉土豪宋杨等人,发动叛乱。
湟中义从胡是东汉时湟水流域小月氏人和卢水胡人之一部。
章和二年(88年),邓训任护羌校尉,安抚招纳羌胡各部,收养湟中月氏、卢水诸胡中少年健勇者以为义从,称湟中义从胡。
北地先零羌和袍罕河关群盗也反叛,共同拥立湟中归附的胡人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
叛军向金城(今甘肃兰州市)太守陈懿诈降,要求凉州督军从事边允和凉州从事韩约前往接受他们的投降。
韩约不愿去,陈懿强迫他去。
结果二人一到叛军大营,立即被扣为人质。
因为边允、韩约同为凉州金城郡人,在当地很有名望,叛军便胁迫二人入伙,共同推举边允为首领,主持军政事务。



面对叛乱,新任凉州刺史左昌不积极组织力量平叛,反而浑水摸鱼,偷盗军粮数万石,中饱私囊。
汉阳郡长史盖勋多次劝阻,左昌很不高兴,于是派盖勋率汉阳郡从事辛曾、孔常,驻守汉阳郡阿阳县(今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与叛军正面对决。
他原以为盖勋就那么点兵,必败无疑,最好在战乱中一命呜呼,即便不战死,也可以以此为借口用军法处死。
不料,盖勋打仗很有一套,与叛军多次作战,成功守住了阿阳县。
盖勋(140年—191年),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今甘肃安西县西南)人。
他出身凉州官宦世家,年轻时曾被举为孝廉,后为汉阳郡长史。
盖勋为人正直,公私分明。
当时,武威太守仗着在朝廷中有权贵撑腰,胡作非为,凉州从事苏正和准备弹劾此人,而凉州刺史梁鹄害怕得罪权贵,便想罗织罪名,将苏正和杀害。
他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了盖勋,征求他的意见。
盖勋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就劝盖勋趁机报仇,杀了苏正和。
盖勋拒绝了,说:“不可以这样做。假公济私,杀害良臣,是不忠。乘人之危,是不仁。”
他劝梁鹄说:“喂养猎鹰就是为了捕猎,因为捕猎而杀害猎鹰,那以后用什么捕猎?”
梁鹄听从了他的意见,放弃了杀害苏正和的念头。
苏正和得知盖勋帮了这么大一个忙,让自己死里逃生,非常感激,特意登门拜访盖勋。
盖勋闭门不见,派人传话说:“我只是为梁使君谋划,不是为了你。”对苏正和仍然如当初一样恨他,视为仇敌。
武威太守黄儁被征召时,一路延误,迟迟未到州府报到上任,刺史梁鹄准备上书弹劾他,治他轻慢之罪。
盖勋为他求情,梁鹄才作罢。
黄儁知道后,送给盖勋二十斤黄金,表示感谢。
盖勋说:“我是认为你这延误之罪可以从轻处理,才为你说话,绝不是为了赚钱。”始终不肯接受。

叛军数攻不破阿阳,便转攻金城郡。
盖勋请求左昌派兵救援金城郡,左昌不肯。
金城太守陈懿组织抵抗,但无济于事,不到两个时辰,守军溃败,陈懿被乱军杀死。
东汉护羌校尉伶征率兵围剿,也兵败被杀。
边允又率军包围凉州州府及汉阳郡郡治所在的冀县(今甘肃天水市甘谷县)。
左昌惊恐失措,派人向盖勋求援。
辛曾、孔常见叛军势大,不敢救援,犹豫不决。
盖勋大怒,责备他们说:“从前庄贾身为监军而延误军期,被司马穰苴斩首。你们两个小小从事,难道比古代的监军地位高?”
辛曾、孔常害怕了,这才听令,出兵救援。
盖勋率援军抵达冀县,两军交锋,阵前相见,怒斥边允等人叛乱。
边允、韩约都说:“当初左昌要是早听你的话,派兵来救援金城郡,那时我们还没有杀死太守陈懿,或许还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如今杀了太守,劫掠州郡,罪孽深重,就算投降,也是死路一条,没有退路了。”
说完,二人大哭,命令撤军,解除了对冀县的包围。
为逃避东汉朝廷的追缉,边允改名为边章,韩约改名韩遂。
秦时汉唐2021-09-04 22:31:4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五 乱起凉州(2)

护羌校尉夏育被叛乱的羌人围困在官府畜牧场,盖勋与州、郡联合出兵相救。
援军行进到狐盘,遭遇羌人叛军,被打败了。
盖勋带着所剩不足一百的手下,与羌人精骑拼死力战,身上三处负伤,仍死不后退。
他指着路边的一棵树,对部下说:“我战死了,就把尸体埋葬在这里。”
句就部落的羌人首领滇吾素来仰慕盖勋,手执武器护住他,不许众人杀他,说:“盖长史是一位贤人,如果将他杀死,必遭天谴。”
盖勋仰天长啸,大骂道:“该死的羌族叛贼,你知道什么,赶快来杀了我吧!”
羌人见盖勋如此英勇,都大吃一惊,面面相觑。
滇吾把自己的马让给盖勋,盖勋不肯上马,于是被俘。
羌人钦佩他的仁义与勇敢,不敢加害,将他送回汉阳。
不久,左昌因贪污被免职,宋枭接任凉州刺史。
宋枭到任后,对盖勋说:“据我所知,凉州人很少学习儒学经典,所以总是发动叛乱。我想让凉州人每家每户都来抄写《孝经》,或许这样可以让大家懂得道义之理。你觉得如何?”
盖勋劝阻说:“当初齐国崔杼弑君,鲁国庆父篡位,这两国难道没有读书人吗?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平定叛乱,消除灾难,你却奇思妙想,做些让人不解的事情,既让凉州人怨恨,又会被朝廷视为不稽,我实在无法理解。”
宋枭不听,上书朝廷,报告了自己的计划。
果然,没多久,朝廷的诏书就来了,把宋枭斥责一番,以平叛不力将其免职。
杨雍接任凉州刺史,上表保举盖勋兼任汉阳太守。
中平三年(186年),杨雍免职,耿鄙接任凉州刺史。耿鄙上任后,积极征调六郡士兵备战,但任人唯亲,专信治中从事程球,而程球自私贪婪,凉州的士人们都讨厌他。
盖勋认为耿鄙必败,便弃官回家。

凉州地区,在北宫伯玉等人的带动下,不断有人起兵造反。
官府为了筹措进讨军费,不断加征赋税,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司徒崔烈建议放弃凉州。
汉灵帝下诏,让公卿百官商议崔烈的建议。
议郎傅燮正颜厉色地说:“司徒位居高位,却说这么混账的话。只有斩了他,天下才能安定。”
尚书认为傅燮在宫殿上公开侮辱朝廷重臣,罪该万死,上书弹劾。
汉灵帝叫傅燮陈述大骂崔烈的理由,进行自我辩护。
傅燮回答说:“以前樊哙因为匈奴冒顿单于冒犯中国,出于忠义激愤,要求出兵征讨,这是人臣的本分,而季布还说:‘樊哙应该处死。’凉州地处交通要道,是守护国家西边门户的战略要地。高祖刚刚平定天下时,就让郦商去占领陇右。武帝开疆拓土,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大家一致叫好,认为这等于是切断了匈奴的右臂。现在,凉州地方官员治理失当,全州起来造反,崔烈身为宰相,不为国家考虑如何平定叛乱的策略,反而要舍弃这块广袤万里的国土,我感到困感不解。如果让胡人得逞,在此地久居下来,兵强马壮,铠甲坚实,据此作乱,将是天下最大的忧患,甚至会危及政权的稳固。假如崔烈不懂这一点,说明他极端愚蠢,如果他懂得这些道理,却故意提此建议,则是不忠。”
汉灵帝听了傅燮的辩解,认为说得对。
秦时汉唐2021-09-05 15:24:4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五 乱起凉州(3)

正值此时,北宫伯玉等数万骑兵入侵三辅,逼近皇家陵园,汉灵帝急忙下诏,将正在前线镇压黄巾军的左车骑将军皇甫嵩调回,镇守长安,指挥大军讨伐。
皇甫嵩在征讨张角时,途经邺城,看到中常侍赵忠建造的住宅超过了规定,便上奏朝廷予以没收,由此得罪了赵忠。
后来,中常侍张让又私下向皇甫嵩索贿五千万钱,被皇甫嵩拒绝。
赵忠、张让二人联手,在汉灵帝面前说皇甫嵩的坏话,说他久战不胜,不但没有战功,还白白浪费了大批军用物资。
于是,汉灵帝便将皇甫嵩召回洛阳,收回左车骑将军的印信绶带,并把他的封邑削减六千户。
八月,朝廷任命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执金吾袁滂为副手,率军征讨北宫伯玉。
并任命中郎将董卓为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一起归张温指挥。
董卓(?-192年),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生于颍川。
其父董君雅是个地方小官吏,任过颍川郡的纶氏县尉,是负责缉捕盗贼的武官。
董君雅有三子,长子董擢,早卒,老二董卓,老三董旻。
董卓很小时,董君雅离职返乡,便随父亲回到老家。
董卓性格粗猛,有谋略,体魄健壮,力气过人,还通晓武艺,擅长佩戴两副箭囊,骑上骏马,左右驰射。
由于家境一般,他种过田,耕过地,年轻时行侠仗义,喜欢到各羌人部落游历,结交了很多羌人首领。
游历结束后,董卓回到家乡务农,一些羌人首领来看望他,他就邀请这些人到自己家中,还杀掉耕牛,款待众人。
耕牛在当时可算是非常珍贵的家产了,羌人首领们对他的豪爽义气非常感动,回去后你出一头牛,我出两只羊,凑了上千头各种牲畜,赠送给董卓。
可见董卓在羌人中的声望,大家对他是非常敬重的。
董卓发迹很早,刚一成年就出仕,当过兵马掾,主管武器与马匹,在陇西郡府负责过地方治安。
当时匈奴人经常骚扰边境,劫掠百姓,凉州刺史成就征辟董卓为从事。
董卓领兵大破匈奴,斩获千计。
东汉桓帝末年,朝廷从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个郡中选拔良家子弟,充任负责皇帝宿卫侍从的羽林郎,董卓因武艺高强被朝廷选中,担任御林军军官羽林郎。
延熹九年(166年),鲜卑人入塞,与叛乱的羌人联合,对抗东汉政府。
东汉朝廷拜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负责平定幽、并、凉三州叛乱。
就在这个时候,董卓出任张奂的军司马。
永康元年(167年)冬,叛乱的羌人进犯三辅,张奂派董卓、尹端大破之,斩其首领,俘虏万余人。
次年,张奂班师回朝。
董卓因功拜郎中,赏赐九千匹缣。
他故作康概,把缣全部分给了下属官吏和士兵,收买人心。
但张奂看穿了他的心思,不耻于这种沽名钓誉的行径,从此不喜欢董卓的为人。
后来,张奂在弘农郡华阴县隐居时,董卓派兄长董擢向其赠送一百匹缣,张奂没有接受。
接着,董卓先后出任并州雁门郡广武县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以及主管西域诸民族事务的西域戊己校尉,不知什么原因被免职丢了官。
但他很快找了四世三公的袁氏一族为靠山,约在熹平年间(172—178年),被司徒袁隗(袁绍的叔叔)征为掾吏,后出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六月,董卓拜为东中郎将,接替北中郎将卢植,负责冀州战区事务,但却毫无建树,被判无期徒刑(减死罪一等),因大赦得免。
中平二年(185年)三月,东汉朝廷令左车骑将军皇甫嵩领军,董卓升为中郎将,拜为副帅,率军出征,镇压北宫伯玉等人的叛乱。
结果,两人都打了败仗。
宦官张让等进献谗言,皇甫嵩因作战不利被罢免。
董卓却由中郎将升为破虏将军,跻身将军之列,估计没少花钱找关系。
秦时汉唐2021-09-05 18:52:12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