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三国:以史实讲三国

楼主:秦时汉唐 字数:520121字 评论数:79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一七〇 东征东吴

刘备派将军吴班、冯习为前锋,在巫县(今重庆巫山县)击溃孙权的将领李异、刘阿等人,率兵四万余人,继续向秭归(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进军。
孙权派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持符节,统领将军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迎击蜀军。

当初吕蒙白衣过江,偷袭荆州,袭杀关羽后,魏文帝曹丕也曾召集大臣们商议,分析刘备是否会为关羽报仇,进攻孙权。
大臣们都议论说:“蜀是小国,名将只有一个关羽。他战败身亡,军队被消灭,蜀国正处在担忧和恐惧之中,不会再出兵了。”
只有侍中刘晔说:“蜀虽然地界狭窄,国力软弱,但刘备企图依靠威武加强自己,势必要出兵,以表明他的力量强大有余。况且关羽和刘备,名义上是君臣,恩情却如同父子。关羽被杀,不能出兵为他报仇,也不合善始善终的礼义。”

八月,孙权派使者向魏称臣,奏章言辞谦卑,还将于禁等人送还。
大臣们都表示祝贺。
唯独刘晔说:“孙权无故向我投降,一定是内部发生危机。前不久,他偷袭并杀死了关羽,刘备必然会出动大军讨伐他。孙权外部有强大的敌寇,部属心情不安,又恐怕我们乘机进攻,所以献上土地请求投降,一方面可防止我们进兵,另一方面可借助我们的援助,加强他自己的地位,迷惑他的敌人。如今天下三分,我们占有全国土地的十分之八,吴和蜀各自仅保有一个州的地域,凭恃险要,依托长江大湖,有急难时互相援救,这样才对小国有利。”
他建议乘机进攻孙权,灭掉东吴,说:“我们应大举进兵,直接渡江袭击孙权。蜀从外部进攻,我们从内部偷袭,不出十天,吴必亡。吴灭亡,蜀的势力也就孤单了,即使将吴的一地割让给蜀,它也不会存在很久,何况蜀只得到吴的边远地区,我们却能得到吴的本土。”
曹丕不同意,说:“有人投降称臣,我们却讨伐他,会使天下愿意归附我们的人产生疑心,不如暂且接受吴的归降,派兵袭击蜀的后路。”
刘晔说;“我们距离蜀国的路途遥远,但离东吴很近。如果进攻蜀国,蜀国一定马上退军自守。而我们攻击吴国,蜀国听说我军伐吴,知道吴国必亡,一定会很高兴地迅速向吴进军,同我们争夺、分割吴的疆土,而决不会改变计划,抑制自己的怒火去救援吴国。”
曹丕还是不听,接受了吴国的归附。
曹丕下诏,命令群臣就蜀国与东吴交战一事开展讨论,商议对策。
他问群臣:“应该出兵和东吴一起攻打蜀国吗?”
王朗说:“天子的军队,比华山、泰山重要,实在应该坐镇京城显示天子的威势,像山一样安坐不动。如果孙权亲自和蜀军对峙交战,经过长久的交战,智谋相等实力均衡,战事不能迅速结束,就应该发兵以助长孙权的气势,然后应该选取谨慎稳重的将领,在敌人的要害处,等待时机然后行动,选择地点然后出兵,一举行动,然后就没什么事了。现在孙权的军队还没有行动,那援助东吴的军队也就不能行动。况且现在正是雨季,不是劳师动众的时机。”
曹丕采纳了他的计策。
八月十九日,曹丕派太常邢贞带着策命,去江东任命孙权为大将军,封为吴王,加赐九锡。
刘晔再次劝阻,说:“不可以封孙权。先皇帝征伐天下,已经拥有全国领土的十分之八,威德震动海内,陛下接受汉朝皇帝的禅让,真正做了皇帝,德行符合天地,声名远播四方。孙权虽有雄才大略,也只不过是汉朝的骠骑将军、南昌侯而已,官品很低,权势卑下,其属民都有畏惧我中原朝廷之心,很难与他们合谋共事。我们不得已接受他的归降,可以晋封他将军的称号,封他为十万户侯,却不能一下子封他为王。王和皇帝相比,只相差一级,所使用的礼乐、服饰、车马的等级也很混乱。如果只封孙权为侯,江南的士人,百姓和他便没有君臣的名分。如果我们相信他的假投降,就大大晋封他,尊崇他的地位,给他加上王的称号,使江南人和他确立君臣关系,这是为猛虎加上双翼啊。”
他进一步分析说:“孙权一旦取得了王的地位,迫使蜀军退走之后,外表上遵守礼节,服从朝廷,使人们都知道这件事,但实质上却对朝廷无理,以激怒陛下。陛下如果发怒动火,出动大军征伐他,他就会不慌不忙地对他的百姓说:‘我们委身于中原朝廷,不爱惜珍宝,按时贡献礼物,不敢违背臣下对皇帝的礼节。但朝廷却无缘无故地征讨我们,一定要消灭我们的国家,俘虏我们的人民去作他们的奴仆和婢妾。’吴的民众肯定都会相信他的话。一旦他们相信了这种话,就会感慨、愤怒,君臣上下一心,战斗力就会增强十倍。”
曹丕仍然不听。
魏国的将领们认为吴国已经归附,都放松了对吴军的守备,只有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不但没有松懈,反而进一步加强了防务。
山阳有个叫曹伟的人,一向因才智而闻名,知道东吴归附魏国后,便以平民的身份写信给孙权,要求给他一些财物,用来贿赂京城的官员。
曹丕知道此事后,下令将曹伟处死。
秦时汉唐2022-04-15 21:33:0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一七一 于禁病亡

于禁回到魏国后,由于投降关羽的经历,遭受着其他人的嘲笑和鄙视。
曹丕召见于禁,看到他须发雪白,面容憔悴,叩头流泪,就用荀林父、孟明视的事安慰他,封他为安远将军。
曹丕想派于禁出使吴国,先让他到邺城拜谒曹操的陵墓。
但他却预先让人画了一副画,画上关羽战胜,庞德愤怒不屈,于禁屈膝投降的情形,悬挂在陵堂上。
于禁看到这幅画后,羞愧难当,愤恨不已,发病而死,谥号厉侯。
谥法云:“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扶邪违正曰厉,长舌阶祸曰厉。”
曹丕赐于禁谥号为“厉”,可见对他的评价之差。
后世很多人对曹丕的这个举动非常不齿,也对于禁充满同情,都认为于禁兵败而不能战死疆场,为求生而降敌,可以处死他,但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在陵园里作画羞辱他,实在不像君王的行为。

曹丕刚称帝时,想要让杨彪出任太尉,先派使者去告诉杨彪。
杨彪坚决推辞,说:“我杨彪担任过汉朝的三公,遇到乱世而不能对国家有一尺一寸的帮助,现在年老多病,再做魏的臣子,对国家选用人材来说,也不光彩。”
后来,有鹈鹕聚集在灵芝池,曹丕诏令大臣们推举特立独行又品德高尚的士人。
王朗举荐了光禄大夫杨彪,并且自称生病,要将职位让给杨彪。
十月初二,早晨上朝时,曹丕特地要杨彪上前,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赐给他延年杖和冯几(倚靠身体的小几),允许他穿布制的单衣、戴平常朝会用的皮弁冠上朝,并任命他为光禄大夫,品级为中二千石,朝见时,班位仅次于太尉、司徒、司空三公。
还特许他在门前设置行马(指官府门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架子),设置吏员和士卒,以示优待和尊崇。
但曹丕不同意王朗辞职,下诏说:“朕向各位大臣求取贤人但没有得到,你却突然称病,这不只是得不到贤人,更是打开了失去贤者的方法,加快失去大臣的速度。难道不是处在官位上但说出不好的话,被品德高尚的人背弃吗?你以后还是不要再说了。”
王朗这才同意继续做官。
魏黄初五年(225年),杨彪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这年十月,因为物价飞涨,曹丕下诏,停止使用五铢钱,使用谷、帛交易。
但民间也自有对付之法,弄虚作假的日渐增多,往谷物里掺石子、洒水,以增加重量,把绢织得薄薄的,以增加数量。
魏朝廷虽然严刑处置,仍不能禁止。
魏太和元年(227年)四月十日,在司马芝等人的建议下,魏国又恢复使用五铢钱。
秦时汉唐2022-04-16 14:35:2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一七二 稳固河西

凉州、庐水一带的羌族人伊健妓妾、治元多等造反,河西走廊地区再次陷入一片混乱。
曹丕对此非常担心,说:“只有张既才能平定凉州。”
于是召回凉州刺史邹岐,让张既代替他的职位。
曹丕下诏说:“过去贾复请求率军进攻郾县的盗贼,光武帝笑着说:‘执金吾去攻打郾县,我还担忧什么呢?’你的胆气谋划都超过常人,现在就是你展示才华的时候了。允许你按照实际情况处理事情,不需要先向我请示。”
又派护军夏侯儒、将军费曜等人,随后进军。
张既率军行进到金城,打算渡过黄河。
众将领纷纷说:“我军兵力少,道路又艰险,不能深入进军。”
张既说:“道路虽然艰险,但也没有像井陉口那样狭窄,异族部队只是乌合之众,没有像李左车(赵国名将李牧之孙,秦汉之际谋士)那样的谋划,现在武威郡情况紧急,应该迅速奔赴那里。”
于是命大军渡过黄河。
叛军有七千多骑兵驻扎在鹯阴口(今甘肃靖远县西南黄河东岸),抗击张既队伍。
张既对外宣称,大军要从鹯阴口经过,实际上却暗中从且次县(今甘肃古浪县西北)出发,兵抵武威郡。
胡人见魏军突然出现在武威,都认为张既很神奇,不敢接战,率军退到显美县(今甘肃永昌县城东)。
张既攻占武威郡后,费曜的部队才赶到,而夏侯儒等军队还在路上。
张既犒劳赏赐士兵后,想要出兵攻打胡人。
众将领都说:“现在我军士兵疲惫倦怠,而敌人士气还很强盛,我军很难和他们抗衡。”
张既说:“我军现在没有多的粮草,应该从敌人那里取得物资。如果他们看到我军联合起来,就会退到深山中据守。到时我军才追击,那里道路艰险,士兵又穷困饥饿,如果退兵不追,敌军又会来劫掠。这样做,士兵得不到休息,就成为所说的‘一天放纵敌人,就会成为几世的祸患。’”
于是率军进攻显美县。
十一月,卢水胡骑兵数千人,企图趁着大风,纵火烧毁魏军军营。
军中将士都很惊恐。
张既在晚上悄悄埋伏了三千精锐士兵,让参军成公英率领一千多骑兵前去挑战,然后假装撤退。
胡人中计,果然争相追赶。
埋伏的魏军截断了叛军的退路,成公英又率军返身杀回,前后夹击,大获全胜,斩杀和俘虏了敌军上万人。
河西走廊全部平定了。
曹丕得报,很是高兴,下诏说:“你渡过黄河,深入陷阱,用疲惫的军队攻打准备充分的敌人,依靠少数士兵战胜人数众多的敌军,功绩超过了周宣王时期的南仲,勤勉超过尹吉甫。这个功绩不仅仅是战胜了胡人,更使得河右地区永远安定,让我再也不用对西面的事有所顾虑了。”
随即下诏,转封张既为西乡侯,增加食邑两百户,加上之前的一共四百户。

酒泉郡的苏衡反叛,联合羌族的豪族邻戴,还有丁令(又叫丁零,贝加尔湖一带的游牧部落)的一万多匈奴骑兵,进攻边境的县城。
张既和夏侯儒进攻并打败了他们,苏衡、邻戴等人都投降了。
张既上疏请求,与夏侯儒一起,治理左城,修筑城墙要塞,设置烽火台,建造储粮仓库,防备胡人。
西面的羌族惊恐之下,率领两万多人前来投降。
后来,西平郡的麴光等人杀死郡中太守造反。
张既的部将都建议,进讨西平郡。
张既说:“只有麹光等人造反,郡中的百姓不一定都赞同。如果立即率军进攻,西平的官员、百姓,还有羌人、匈奴人,一定认为国家不能分辨是非,这会让他们联合起来抗拒国家,这等于是为虎添翼啊。麴光等人想要以羌人和匈奴人作为援助,现在我们先让羌人和匈奴人包抄袭击他们,加大对招募的赏赐,将那些俘虏的敌军都送给他们。这样的话,从外部遏制他们的势力,在内部离间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定能不交战就平定他们。”
于是,张既发出檄文,明明白白地告诉各羌人部落,凡是被麴光等人诱惑欺骗的都给予原谅,凡是能将敌军将领斩杀并将首级送来的都会加以封官赏赐。
麴光的部将于是杀了麴光,把他的首级送给张既,剩下的人都安居如故。
张既治理雍州、凉州二十多年,理政宽厚,很是出名。
他按照礼节,征召了扶风郡的庞延、天水郡的杨阜、安定县的胡遵、酒泉郡的庞淯、敦煌郡的张恭、周生烈等人,这些人最后都成为很有名望的官员。
魏黄初四年(223年),张既在任上去世。
曹丕非常痛惜,下诏说:“过去荀桓子在翟土建立功勋,晋侯赏赐了一千户食邑。冯异为汉朝做出贡献,汉光武帝赐封他的两个儿子。已故的梁州刺史张既,能收容百姓,招揽民众,让各部落羌族归顺朝廷,可以说是国家的良臣啊。不幸去世,朕非常哀痛,现在赐封他小儿子张翁归的爵位为关内侯。”
魏明帝曹叡登基后,追封张既的谥号为肃侯。
其子张缉承袭爵位,起初为中书郎,后升为东莞太守。
张缉的女儿被魏少帝曹芳册立为皇后,并征召张缉为光禄大夫,赐位特进,将他的妻子向氏封为安城乡君。
魏嘉平六年(254年),张缉因不满司马师专权,联合夏侯玄、李丰等人,准备推翻司马师,事泄被赐死狱中。
秦时汉唐2022-04-17 14:37:4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一七三 孙权称臣

邢贞抵达东吴,准备宣读曹丕的诏书,册封孙权为吴王。
吴国的大臣都认为,孙权应该自称上将军、九州伯,而不应接受曹魏的封号。
孙权说:“从古至今,尚未听说过九州伯这一称号。从前沛公刘邦也接受过项羽封给的汉王,这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没有什么损害。”
于是决定接受曹魏的封号。
孙权到都城的亭舍等侯邢贞。
邢贞自恃是上国的使者,进门后不下车。
张昭大怒,厉声对邢贞说:“没有不恭敬的礼节,也没有不被实行的法令。你如此狂妄自大,是不是以为江南人少力弱,连一寸兵刃都没有吗?”
邢贞吓了一跳,当即迅速下车,与孙权相见,并车入城。
中郎将徐盛愤怒地看着其他将领说:“我们不能拼出性命为国家兼并许都、洛阳,吞并巴、蜀,却使君王与邢贞结盟,难道不感到羞辱吗?”
说完,不禁泪流满面。
邢贞听到这些话后,对随从说:“吴国有这样的将相,不会甘心久居人下的。”

孙权随后派中大夫赵咨,入朝致谢。
赵咨,字德度,南阳人,博闻多识,善于辩论。
曹丕接见赵咨,问他:“吴王是什么样的君主?”
赵咨回答说:“是个聪明、仁厚、智慧、有雄才谋略的君主。”
曹丕问:“何以见得?”
赵咨说:“从平民百姓中选拔鲁肃,委以重任,可说是聪。从行伍中提升吕蒙,任为统帅,应该说是明。俘获于禁而不加害,是他的仁厚。夺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他的智慧。仅占据荆、扬、交三州之地,却对天下虎视耽耽,是他的雄才。屈尊而向陛下称臣,这是他的谋略。”
曹丕又问:“吴王很有学问吗?”
赵咨说:“吴王有战船万艘,军队百万,任用贤能,志在治理天下,闲暇时则博览经典,披阅史籍,吸收书中的精华奇妙之处,而不仿效愚腐书生的作法,只在书中寻章摘句做文章。”
曹丕又问:“吴可以征服吗?”
赵咨回答说:“大国有征讨小国的军队,小国也自有充分的防备。”
曹丕接着问:“吴把魏看成是祸难吗?”
赵咨对答说:“吴有大军百万,有长江和汉水护城,还有什么祸难?”
赵咨一番从容对答,曹丕也不得不叹服,问:“吴像你这样的人才有几人?”
赵咨回答说:“特别聪明通达的人,有八、九十位。像我这样的人,车载斗量,数不胜数。”
魏国朝廷上下都对赵咨肃然起敬。
曹丕也连声称赞赵咨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先生当之无愧。”
回到东吴后,孙权得知赵咨在魏国的表现,非常高兴,下诏嘉奖他不辱使命,封为骑都尉,对他更加赏识重用。

曹丕派使臣到东吴,要求进贡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斗鸭、长鸣鸡等。
东吴的大臣们都说:“荆、扬二州,都按照常规在向朝廷纳贡,魏国一下子索要这么多珍玩宝物,不合乎礼制,不应该给他。”
孙权说:“我国正在和西北的蜀国相对峙,江南的民众百姓,都依赖魏国的支持保全自己。它所要求的东西,对我们来说如同石块瓦片,没有什么可吝惜的。况且曹丕仍在守丧期间,却要求我们奉献这么多珍玩宝物,还怎么能和他谈礼议呢?”
于是,按要求如数献上。

孙权立儿子孙登为太子,为他精心选择了师、友,任命南郡太守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绥远将军张昭的儿子张休、大理顾雍的儿子顾谭、偏将军陈武的儿子陈表四人为中庶子,进宫为孙登讲解诗书,出外则教导骑射,这四人被称为四友。
孙登接待属下时,不喜欢搞那些繁琐的仪式,只简略地依照平民之间的交往礼仪。
曹丕要封孙登为万户侯。
孙权以儿子年幼为由,上书推辞。
西曹掾沈珩(字仲山,吴郡人),少年时博览儒家丛书,尤其擅长《春秋》,很有智谋,擅长随即应答。
于是孙权派沈珩到魏朝廷道谢,进献江南的特产。
曹丕问沈珩:“吴是否怀疑我们会向东发动进攻?”
沈珩回答说:“不怀疑。”
曹丕又问:“为什么?”
沈珩说:“相信凭借我们以前的盟誓,两国言归于好,所以不怀疑。即使魏破坏盟约,我们也早有准备。”
曹丕想把孙登召来魏国,挟为人质,以此钳制孙权,于是试探说:“据说吴的太子要来,这消息是否属实?”
沈珩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在吴国,既不上朝,也不参加宴会,还未曾听到这种议论。”委婉地推脱了曹丕要求送太子孙登入朝为质的暗示。
曹丕见沈珩不亢不卑,对答如流,回答十分得体,很是欣赏他。
沈珩回到东吴后,禀告孙权说:“我暗地里与侍中刘晔讨论,几次为他设下计谋,他恐怕很块就会不谨慎了。兵家有云:‘不要侥幸指望敌人不来攻我,而要依靠自己有着使敌人不敢攻我的强大实力。’现在为国家考虑,应该暂时停止其他事务,专注于农桑,以扩充军资,修缮舟车,增加战具,储备充足。然后照料兵户,让他们各得其所,招揽俊才,封赏将士,天下就可以图谋了。”
孙权对沈珩的出使结果十分称道,封他为永安乡侯。
沈珩最后官至少府。

孙权和大臣们在武昌钓台上饮酒,喝得酩酊大醉,还不尽兴,令人把水洒在大臣身上,让他们清醒后继续再喝。
孙权兴致很高,大声呼喝着说:“今日畅饮,不醉倒在钓台上,我们不停杯。”
张昭听了此言,板着面孔,一言不发地走了出去,坐在车子里。
孙权派人把张昭叫回来,对他说:“大家不过是共享欢乐,你发什么怒呢?”
张昭回答说:“以前商纣王作糟丘和酒池,通宵饮酒,当时也以为很快乐,没想过有什么不好。”
孙权深感惭愧,一言不发,停止了酒宴。
一次,孙权和大臣饮酒,喝到高兴处,亲自起身行酒劝饮。
虞翻见孙权来到跟前,便假装喝醉了,倒在地上不起来。
等孙权劝酒走过去后,他又坐了起来。
孙权大怒,认为虞翻对自己大不敬,于是乘着酒兴,手握宝剑要刺虞翻。
事出突然,在座臣僚全都目瞪口呆,无不大惊失色。
大司农刘基(刘繇之子)急忙上前,抱住孙权,劝谏说:“大王在酒过三杯之后,要亲手杀死贤能之士,即使虞翻有罪,天下又有谁知道?况且大王因为能够招贤容众,才使四海之内的人仰慕。如今却一朝之间毁掉自己的声誉,可以吗?”
孙权喝得醉醺醺,大吼着说:“曹操尚且杀了孔融,我杀个虞翻又算得了什么?”
刘基说:“曹操轻率地杀害士人,因而受到天下人的谴责。大王推行德行礼义,要和尧、舜比高下,怎么能够把自己和曹操相提并论呢?”
孙权这才放下宝剑,虞翻免去了一场灾祸。
孙权酒醒后,深感自责,颁布命令说:“从今以后,凡是我在酒后下令杀人,都不得执行。”
秦时汉唐2022-04-18 20:51:0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一七四 鲜卑内乱

当初,曹操讨伐乌桓,攻杀了蹋顿单于,乌桓族因此逐渐衰落了。
鲜卑酋长步度根、轲比能、素利、弥加、厥机等人,通过统帅幽州兵马镇守北方的度辽将军阎柔,向朝廷纳贡,并请求进行贸易。
曹操向汉献帝上表,都封他们为王,以示尊崇。
轲比能本属于小种鲜卑部落,因勇敢健壮,廉洁公正,为本族人所信服,由于很有威望,因而控制了很多部落,势力也最为强大。
这时,代郡以西的鲜卑都已叛离,代郡以东的中东部鲜卑也分裂为三个势力集团。
一是步度根,其部众分布在并州的太原、雁门等地,是三个势力中比较亲魏的。
二是轲比能,其部众分布在幽州的代郡、上谷等地,统辖的地区靠近边塞,自从袁绍占据河北后,有很多中原人逃到他的地区。
轲比能教会这些中原人使用兵器,自己也学到了不少中原文化,摹效中原王朝的制度统率部下,外出打猎时,高举军旗,以击鼓作为进退的口令。
三是东部鲜卑素利、弥加、阙机,部众分布在幽州的辽西、右北平、渔阳塞外,距离较远,对边境没有什么危害。
曹丕继位后,任命平虏校尉牵招为持节护鲜卑校尉,南阳太守田豫为护乌桓校尉,屯兵昌平(今北京昌平区东南),镇抚鲜卑和乌桓。
当时,边地居民多流散在山间河谷,还有逃入鲜卑部落的,有几千人。
牵招发布告示,劝说人们回到家园。
建义中郎将公孙集等率部下归附,牵招让他们回到本郡。
又对鲜卑素利、弥加等十余万部民加以安抚,让他们在边塞安顿下来。
延康元年(220年),鲜卑大人轲比能派人向东汉朝廷献马,魏王曹丕封轲比能为附义王。
魏黄初二年(221年),轲比能将住在鲜卑的五百余家魏国人驱遣出来,让他们回代郡居住。
魏黄初三年(222年),轲比能率部落三千多骑兵,驱赶牛马七万多口与中原通商,并派遣一千多户魏国人居住在上谷。
鲜卑各部最初互相盟誓,不允许与中原进行马匹交易。
田豫认为,各胡人部落团结一心,必会对魏朝廷不利,于是设计离间,让他们彼此猜忌,互相进攻,以削弱他们的势力。
素利首先违背誓约,出售一千匹马给魏国官府。
轲比能为此进攻素利。
素利向田豫求救。
田豫担心鲜卑各部落相互兼并,为害更甚,应当讨伐首恶,鼓励行善之人,以便向少数民族昭示魏朝廷讲求信义,于是率领精锐部队,深入鲜卑地区。
鲜卑人数众多,前后包围,断绝了田豫的退路。
田豫继续进军,在距离敌营大约十里开外的地方安营扎寨,收集了很多牛粪马粪,把它们点燃,然后率兵从另一条路撤走。
鲜卑军见烟火不熄,以为田豫还在,便退走了。
等田豫走了十几里后,鲜卑军这才发现,急忙派兵追赶,直至马城(又名马邑城,今河北张家口市怀安县西),把马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田豫秘密布置,让司马高举战旗,击鼓进军,率步兵从南门出击。
鲜卑主力都被吸引过去。
田豫则率精兵从北门冲出,鼓声四起,两头夹击,出其不意,将敌人的包围冲散。
鲜卑军惊慌失措,丢下武器和马匹,慌忙撤退。
田豫率兵追杀了二十多里,直杀得鲜卑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又有乌丸王骨进狂傲不恭。
田豫出塞巡视,只带了百余名骑手进入骨进营地。
骨进拜迎时,田豫命令手下斩杀了骨进,当众宣布他的罪行。
骨进部下全都吓得不敢妄动。
田豫推举骨进的弟弟作了乌丸王。
从此,田豫威名远播,胡人都非常敬畏他。
山间强盗高艾,聚合了几千人马,常常抢掠烧杀,成为幽、冀两州的公害。
田豫诱使鲜卑首领素利斩杀了高艾,将其首级传送到京城。
田豫因此被晋封为长乐享侯。
步度根不断与轲比能相互进攻,势力日益衰弱,只得率领部下万余人,保守太原、雁门郡。
步度根派人对泄归泥说:“你父亲被轲比能杀害,你不想法替父报仇,反而归顺仇人。他今天虽待你不薄,日后必想方设法杀死你。还不如回归我方,我和你是骨肉至亲,怎能和仇人相同呢?”
于是,泄归泥率领部下,逃奔步度根。
轲比能想派兵追赶,没有追上。
步度根、泄归泥率三万多户百姓来到雁门郡内,请求归附魏国,自此一心为魏守边,不为边害。

牵招下令进击轲比能,杀死了轲比能的弟弟苴罗侯。
轲比能又与乌丸归义侯王同、王寄等,结下怨仇。
牵招亲自率领泄归泥等,攻打轲比能,在云中故郡打败了轲比能。
魏黄初五年(224年),轲比能再次入侵素利。
田豫率轻骑牵制轲比能的后部,轲比能派部将琐奴抵御田豫,被田豫出奇兵击退。
魏黄初六年(225年),轲比能又被并州刺史梁习所破。
这年,曹丕打算攻打孙吴,将牵招招回京师。
牵招回来后,曹丕已取消出征计划,于是任命牵招为右中郎将,出任雁门太守。
雁门郡地处边境,虽有官兵把守,但常有掠抢之事发生。
牵招就把当地群众招集起来,教他们如何战备,又上表要求乌丸五百余家出赋租,备好鞍马,派他们深入侦查。
敌人每有进犯,就派兵迎击,只要他们敢来,就打败他们。
因此,无论官兵百姓,都胆气大壮,四野日渐安宁。
牵招又与河西鲜卑等十余万家相联系,整治陉北故城上馆城,在此屯戍兵马,威震内外,远近胡人,都心悦诚服。
那些叛逃的人,家属都不敢窝藏,将他们交送出来。
于是远近安宁,再也没有盗贼出没。
牵招又挑选有才识的人,送他们到太学读书,然后再回归故里,传授他人。
几年间,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
当时的郡治设在广武(今山西代县),井水又咸又苦,当地人推车挑担,要到很远的河边挑水,往返七里。
牵招勘察地形,根据山势,开凿河渠,引水入城,百姓深受其益。
秦时汉唐2022-04-19 21:13:5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一七五 北平鲜卑


轲比能兼并各部落的战争多次遭到田豫、牵招等人的干预,由此心怀反叛之心,给辅国将军鲜于辅写信说:“胡人不识文字,已故的校尉阎柔为我向天子保举。我与素利为仇,往年派兵攻讨,但是田豫却协助素利。我在阵地上派琐奴前往,听说你来,马上撤回军队。步度根处处抢掠,又杀死我弟弟,反诬蔑我为强盗。我们落后,不知礼义,但我们接受天子印绶,牛马尚且知道水草为美,何况我还有人心。将军应替我向天子讲明情况。”
鲜于辅得到书信后,上报魏朝廷,曹丕又派田豫招纳安慰。
轲比能的势力于是逐渐强盛,统领了十多万人,从云中、五原以东,一直到辽水,都是鲜卑的地盘。
轲比能把抢掠所得财物,都平均分配,当着众人的面进行处理,从不私贪,所以部下都愿意为他效死力,其余部落的首领都很敬畏他。
魏太和二年(228年)九月,田豫派翻译官夏舍到轲比能女婿郁筑革建部落,被郁筑革建杀害。
这年秋天,田豫统率西部鲜卑蒲头、泄归泥出塞讨伐郁筑革建,大获全胜。
田豫率兵返回到马城时,轲比能率兵三万,把田豫围困了七天。
田豫向牵招求救。
牵招整兵待发,但并州官吏根据通例,禁止牵招出兵。
牵招认为持节的大将被包围,情况危急,不能拘泥于所谓吏议而见死不救,于是上表朝廷,随即出发。
牵招发布羽檄,纵论形势,声称要西上直取轲比能老巢,然后向东进军,与田豫会合,歼灭敌军。
羽檄发布后,田豫所在幽州的军队都跃跃欲试。
牵招又向鲜卑军要塞发布檄文,鲜卑军顿时感到非常恐惧,纷纷离散。
大军攻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鲜卑军瞬间崩溃,四散逃离。
阎柔的弟弟、上谷(今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东南)太守阎志,历来为鲜卑人所信任,前去轲比能处解释劝说,为田豫解了围。
轲比能又聚集骑兵,来到平州塞北。
牵招秘密进军,进行突袭,大败其军。
魏黄初七年(226年),魏明帝曹叡即位,赐爵牵招为关内侯。
牵招认为,诸葛亮数犯中原,而轲比能猾狡,应提防双方联合。
当时大家都觉得两者相距甚远,牵招这是杞人忧天,不必忧虑。
魏太和五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兵出祁山,果然与轲比能串通,屯兵石城(今甘肃兰州市皋兰县),遥相呼应。
魏明帝曹叡派牵招适时讨伐。
诸葛亮退兵后,轲比能也退回漠南。
牵招于是与并州刺史毕轨商议,说:“胡人迁移不定,如果派兵穷追,恐难以赶上。如果偷袭,山险路远,军需供应不上,也难以成功。可以让兵力守在新兴、雁门两个关口,再出兵屯守陉北,对外可以起镇抚作用,对内可以派兵种田,储蓄粮食。等秋冬之际,粮足马肥,再聚合各路人马,乘机攻讨,定能取胜。”
可惜计谋尚未施行,牵招就去世了,其子牵嘉继承了他的爵位。

田豫任护乌丸校尉九年之久,抗御胡人部落的反叛,经常采取控制部落之间的兼并,使用离间计挑拨其相互关系的方法,削弱他们的实力。
凡是那些为胡人谋利而对魏国构成威胁的人,田豫都能设计,使其阴谋破产,并让他们不得安宁。
田豫本来还有很多针对胡人的计划,但还没来得及实施,幽州刺史王雄的追随者想让王雄任乌丸校尉,就诋毁田豫,说他在边境无事生非。
于是,魏朝廷任命田豫为汝南太守,加殄夷将军,将他调离。
王雄兼任校尉后,对鲜卑实行安抚信任政策。
轲比能多次入塞,到幽州进贡。
魏青龙元年(233年),轲比能再次反叛,诱使步度根与自己和亲,然后寇钞并州,杀略吏民。
并州刺史毕轨上表魏朝廷,认为步度根与轲比能相互勾结,应该对外出兵威吓轲比能,对内镇压步度根。
魏明帝曹叡接到上表后,觉得讨伐只会让两部鲜卑团结起来,反而难以对付,并不能振曹魏声威,于是派使者下旨说:“步度根因和轲比能私下联系,心中必定自疑。今若出兵,必促使双方联合。即便用兵,亦不可越过边塞。”
诏书还未到,毕轨已迫不及待出兵,驻扎阴馆县(今山西朔州市东南八十里夏官城),派将军苏尚、董弼,追击轲比能。
恰巧轲比能派儿子率兵万余人,在陉北(今山西代县西北雁门关所在陉岭以北地区)迎接步度根的家眷和资产。
结果,双方在楼烦(今山西忻州市宁武县一带)相遇,一场大战,苏尚、董弼二人全军覆没。
步度根从此就与轲比能合作,齐心协力,共同扰边。
曹叡派骁骑将军、给事中秦朗率领中军,出讨轲比能和步度根,打败了二人。
轲比能和步度根败走漠北。
同年十月,步度根部将泄归泥、戴胡阿狼泥等到并州投降,秦朗才率大军回朝。
后来,轲比能又杀死了步度根。
魏青龙三年(235年),王雄派勇士韩龙潜入漠北,伺机刺死了轲比能,换立轲比能的弟弟为王。
之后,鲜卑部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
魏国北部边陲因此得以安稳。

这一年,曹丕修筑陵云台。
据记载,陵云台楼台精巧,建造之前先称过所有木材的轻重,使四面所用木材的重量相等,然后才筑台,因此四面重量不差分毫。
陵云台虽然楼台高峻,常随风摇摆,可是始终不倒。
曹丕要登陵云台,相关部门害怕出现危险,就另外用大木头支撑加固,结果楼台随即就倒塌了。
当时世人议论纷纷,普遍认为,这是重心偏向一边的缘故。
秦时汉唐2022-04-20 19:59:3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一七六 打通西域

魏黄初三年(222年)正月初五,魏文帝曹丕到许昌巡视。
曹丕下诏说:“现在的上计和孝廉,也就是代向朝廷荐举的人才。如果限定年龄,然后再举荐,年老的吕尚、年幼的周朝王子晋等人就不可能扬名于古代。现命令各郡、国选拔人才,不必拘泥于年龄老幼。只要儒者能够通晓经典,官吏能够懂得文墨,熟悉法令,都可以试用。有关的部门要纠举弄虚作假的人。”

魏黄初二年(221年)十一月,治元多、卢水、封赏等地诸胡组成联军在河西作乱,镇西将军曹真率军进讨,大获全胜,斩首五万余级,获牲口十万,羊一百一十一万,牛八万,平定了河西。
当初曹丕听说叛胡决水灌显美城(今甘肃永昌县城东),对左右及诸将说:“昔日隗嚣决水灌略阳城,光武帝乘着他疲敝,进兵攻灭。如今胡人决水灌显美城,这件事正好相似,估计打败胡人的捷报不久就要到了。”
过了十天,捷报果然传到洛阳,曹丕非常高兴,大笑说:“我在帷幕之内运筹帷幄,诸将在万里之外奋勇作战,其相应若合符节。前后战克获虏,没有如此之多的。”
经此一战,魏国重新打通了与西域往来的道路。
魏黄初三年(222年)二月,鄯善、龟兹、于阗王分别派使者入朝,进贡物品。
从此,中原与西域又恢复了联系,曹魏也恢复了汉朝时在西域的统治,并在西域设置了戊己校尉。
三月初一,曹丕立皇子齐公曹叡为平原王,晋封皇弟鄢陵公曹彰等人为王。初十,立皇子曹霖为河东王。
三十日,曹丕到襄邑(今河南商丘市睢县)巡视。
四月十四日,曹丕又立鄄城侯曹植为鄄城王。
此时的诸侯王只保有封国的空名,没有任何实力,各王国只有百余名老兵作为警卫,与都城隔绝千里,又不允许诸侯王到京城朝见皇帝。
魏朝廷在各诸侯王国设置防辅和监国等官员,密切监视诸侯王的行动。
这些诸侯王虽然有王侯的名义,除了物质上比百姓优厚些,其他与平民百姓没有什么两样,而且,就算他们想做个平民百姓,也不可能。
曹魏的法令非常严峻,诸侯王稍不注意就会触犯,其过错和恶行随时会上报到京师。
最后,诸侯王人人自危,只求平安无事,不敢犯错,就算有好的名声,也不愿闻达于朝廷。
曹丕的弟弟曹衮,是曹操与杜夫人的儿子,少年时就喜好学习,十几岁时能写文章。
曹衮每次读书,往往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文学官和左右侍从常常担心他精力损害而得病,屡次劝他注意休息,但他性喜读书,不能中止。
每当兄弟们游玩娱乐时,他却独自深思经典。
曹衮历封平乡侯、东乡侯、赞侯、赞公、北海王、赞王、濮阳王、中山王,勤奋好学,行为谨慎,未曾有过失。
王国的文学官和防辅商量说:“我们奉命观察北海王的举止行为,如果他有过失,我们要上报朝廷,但有善行,我们也应该向朝廷汇报。”
于是,二人联名上表,陈述曹衮的优点。
曹衮知道后,非常惊恐,责备文学官说:“重视道德修养,约束自己,这是做人的本分,而各位却将这些上报朝廷,恰恰是给我增加负担。如果有善行,不怕朝廷不知道,而诸位急迫上报,是在给我帮倒忙。”
魏明帝曹叡继位后,青龙元年(233年),曹衮奉旨前来朝见,不慎违犯了京都的禁令。
主管官员上奏,批评曹衮。
曹叡下诏说:“中山王素来恭敬谨慎,偶然来到这里,还是用评议帝王亲属的规则来评判这事吧。”
但主管官员固执己见,曹叡没有办法,只得下诏削减曹衮两个县、七百五十户的封邑。
经此一事,曹衮非常忧虑和害怕,告诫命令属下官员要更加谨慎。
曹叡赞赏曹衮的心意,在第二年,想法恢复了他之前所削减的两个县的封地。
由此可见,曹魏对诸侯王们法律之苛刻,监管之严厉。
魏青龙三年(235年)秋,曹衮得了病,曹叡下诏派太医为他看病,殿中、虎贲带着手书的诏令和赏赐的珍贵膳食相跟随,又派太妃、沛王曹林一起去探视病情。
曹衮病得很厉害,命令属下官员说:“我缺少德行,愧受天子的恩宠,现在我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了。我喜欢俭朴,但朝廷有临终报告的制度,作为全国遵行的法典。我气断的时候,从停放灵柩到下葬,务必遵奉诏书的命令。过去卫国大夫蘧瑗埋葬在濮阳,我看到他的坟墓,常常想到他遗留的风范,希望依托于贤人的灵魂长眠地下,一定要选在它的近旁营造我的坟墓。《礼》规定:男子不死在妇人手里。赶快按时建成东堂。”
东堂建成,曹衮把它命名为“遂志之堂”,坐着车子急忙去往那里居住。
又命令继承自己王位的儿子曹孚说:“你还太小,没有接受过家教,这么早就成了王爷,只知道乐,不知道苦,必将会有骄傲奢侈的过失。接待大臣,务必按照礼仪。即使不是大臣,对老人也应该答谢礼拜。侍奉哥哥要恭敬,体恤弟弟要慈爱。兄弟有不好的行为,应当跪下劝谏他们。劝谏不听从,就流着泪给他们讲道理。讲道理还不改,那就禀告他们的母亲。要是仍然不改,应当上奏给天子知道,一起辞掉封地。与其依守恩宠而遭到灾祸,不如贫贱生活以保全自身。我说的这些指的都是大的罪恶,至于微细的过错,就应当为他们遮掩。”
曹衮去世后,曹叡下诏让沛王曹林留在那里完成葬礼,让大鸿胪持节符执掌护理丧事,宗正前去吊唁祭祀,赠送的丧葬礼品十分丰厚。
曹衮著有文章两万多字,才华虽然不如曹植,但二人的爱好却是一样的。
秦时汉唐2022-04-21 20:19:4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一七七 夷陵之战

刘备从秭归出兵,进攻吴国。
治中从事黄权劝谏说:“吴人骠悍善战,而我军从水路出兵,顺长江而下,前进容易,撤退因难。请陛下派我率军为前锋,向敌人发动攻击,陛下应该在后方坐镇。”
刘备没有听从黄权的建议,任命他为镇北将军,督领江北军队,防御魏国出兵。
刘备则亲率将士,沿长江南岸翻山越岭向吴进发,驻军在夷道县的猇亭(今湖北宜昌市猇亭区),督师进攻东吴。
蜀军从佷山(今湖北宜昌市长阳县西南)开通道路,通向武陵郡,派侍中马良安顿抚慰五溪蛮,赐予黄金和锦帛,授予他们官职和爵位。
五溪蛮相继响应蜀汉。
马良(187-222年),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襄阳市宜城市南)人,马谡之兄。
马良有兄弟五人,都很有才华,名气很大,其中马良最为出色。
马良的眉毛中有白毛,所以大家都叫他“白眉马良”,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之说。
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召马良为州从事。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马良留守荆州,辅佐关羽。
马良曾写信给诸葛亮说:“听说雒城已被我们攻下,这是上天的福佑。尊兄适应时势,把握时机,辅佐光大邦国之业,智慧的光芒已经显露。能灵活地运转思维,审察事理明断,实非易事,为此须当适时地选取贤才。如能高瞻远瞩,仁德通达天际,使时人能集中注意力聆听其言,举世服从于其道,以高妙之音乐,纠正郑、卫之淫声,有利于各项事业,不起相互之间的干扰,这才是管弦演奏的绝技,俞伯牙、师旷的调协。我虽然不是钟子期之辈,却也得为之击节叫好。”
后来,马良被刘备征召为左将军掾,奉命出使东吴。
马良对诸葛亮说:“今天接受朝廷命令,协和两国友好关系,希望你能向孙权将军介绍我的情况。”
诸葛亮说:“请你自己起草这份文件。”
马良当即起草说:“本国君主特派属官马良前往访问续好,以发扬光大昆吾、豕韦的结盟功业。来人是吉士,曾为官荆楚,很少有轻率鲁莽之处,而有周全的美德,希望能屈驾接纳,以利他完成使命。”
孙权见信后,非常恭敬地接待了他。
刘备称帝后,任命马良为侍中。





马良诱惑五溪蛮,以越嶲郡胡王沙摩柯为统领,派兵参战,从侧翼威胁吴军。
蜀军从巫峡、建平至夷陵边界,连接扎营几十座,任命冯习为大都督,担任前军指挥,张南为前锋,辅匡、赵融、廖淳、傅肜为各分部都督。
刘备派吴班带领数千人,在平地扎营,向吴军挑战,自己则率领八千兵士预先埋伏,准备伏击吴军。
东吴各将领不知是计,纷纷请战,都想进击吴班。
陆逊说:“蜀军此举必定有诈,暂且观察一下。”
刘备见吴军没有动静,知道自己的计谋不得逞,于是带领八千名伏兵,从山谷中撤出。
陆逊这才对众将解释说:“我之所以不听从各位进击吴班的原因,是揣测到蜀军必有诈伪的缘故。”





陆逊命令吴军据营坚守,与蜀军对峙,从正月到六月,都不许出战。
期间,吴军将领按捺不住,不断请求出兵迎击。
陆逊说:“刘备率军沿长江东下,锐气正盛,而且凭据高山,坚守险要,很难向他们发起迅猛的进攻。即使攻击成功,也不能将他们全部击垮,如果攻击不利,将损伤我们的主力,绝不是小小的失误。目前,我们只有褒奖和激励将士,多方采纳和实施破敌的策略,观察形势变化。如果这一带为平原旷野,我们还会担心有互相追逐的困扰,但如今他们却沿着山岭布署军队,不但兵力无法展开,反而因困在树木乱石之中,自己渐渐精疲力竭。我们要有耐心,等待他们自己败坏,再加以攻击。”
众将领仍不理解,以为陆逊惧怕刘备大军,对他强烈不满。
陆逊又上奏疏给孙权,说:“夷陵是军事要害之地,我国重要的关隘,虽说容易夺取,但也容易丢失。失去夷陵并非只是损失一郡的土地,主要是荆州由此令人担忧。现在争夺此地,务必取得成功。刘备违背常理,不守着自己的老巢,竟敢不请自来,前来送死。为臣虽说不才,但凭借陛下的声威,以有道伐无道,击破歼灭蜀军即在眼前。检讨刘备前后带兵作战,总是胜少败多,推而论之,此人没有什么令人担忧的。为臣起初担心他水陆并进,如今他却舍弃舟船,专以步兵作战,处处扎营相连,观察他的军事部署,肯定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希望陛下高枕无忧,不必挂念。”
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
刘备无奈之下,只好命水军弃船,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天气凉爽后再发动进攻。
同时,蜀军深入东吴腹地,延绵数百里山川连营结寨,战线过长,运转补给也发生困难。
闰六月,陆逊见蜀军日益疲敝,防备松懈,士气低落,觉得反攻的时机成熟,打算向蜀军展开攻击。
众将领都劝阻说:“进击刘备应当在他刚进军的时候,如今让他深入境内五、六百里,相互对峙七、八个月,很多要害关隘都被他们控制坚守,现在出击必然对我们不利。”
陆逊说:“刘备是个狡猾的敌人,经历的事故很多,他的军队刚刚集结时,考虑精密,用心专一,不可轻易进犯他。如今他驻扎时间很长了,却找不出我军破绽,没有占到丝毫便宜,军队疲惫,情绪沮丧,再也无计可施。现在正是对他前后夹击的好机会。”
陆逊先出兵,试探性地进攻蜀军一处营寨,未得到便宜。
众将领都说:“这是让兵卒白白去送死。”
陆逊胸有成竹地说:“我已掌握到打败敌人的办法了。”
随后下令,全军将士每人拿着一把茅柴,用火攻的办法攻破蜀军的营寨。





蜀军的军营大都在地形险要之处扎营,周边树林、杂草茂盛,被吴军举火点燃,顷刻间形成熊熊大火。
吴将朱然率军五千,率先突破蜀军前锋,插到蜀军的后面,与韩当一起进围蜀军于涿乡(今湖北宜昌市西),切断了蜀军的退路。
潘璋所部猛攻蜀将冯习,大破之。
诸葛瑾、骆统、周胤等部队配合陆逊的主力,在猇亭向蜀军发起猛攻。
守卫夷道的孙桓也乘机反击,投入战斗。
各路吴军同时进攻,协同作战,攻破蜀军四十多处营寨,斩杀蜀将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人。
刘备的将领杜路、刘宁等走投无路,被迫请降。
刘备登上马鞍山,布军列阵,据险防守。
陆逊督促各军四面收围紧逼,蜀军土崩瓦解,死者数以万计。
刘备乘夜逃走,剩下驿站里的人自动把兵卒扔下的铠甲、铙钹等,搬运到隘口堆积,烧化以阻断追兵。
蜀中军护卫傅肜率部为刘备殿后,战至兵众死尽,仍越战越勇,拼死血战。
吴军上前劝喻,想让傅肜投降。
傅肜大骂说:“吴狗。汉将军从来没有投降者。”
最终,傅肜奋力死战,身负重伤,吐血而死。
从事祭酒程畿逆长江乘船退却,部下说:“后面追兵紧迫,应把两船连结的方舟拆开,轻舟撤退。”
程畿说:“我从军以来,还未学过如何逃跑。”
后来也战死了。
秦时汉唐2022-04-22 21:16:2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一七八 败退白帝

吴将孙桓抢在刘备的前面,占据险要,截断了刘备回益州的要道。
刘备行至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时,差点被孙桓军擒获。
刘备改走山间小道,翻山越岭,历尽千险,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白帝城(又叫永安城,今重庆奉节县东)。
蜀军船只军器、水军步兵的物资,全都丢失殆尽,兵卒尸体随江水漂流,拥塞江面。
消息传到成都,诸葛亮感叹说:“如果法正仍然在世,一定能够阻止主公进攻吴国的行动。即使东下,也绝不会失败。”
可惜法正早已于两年前去世,无力回天。

战争之初,安东将军孙桓率领一支队伍,在夷道进击刘备的前锋部队,被刘备军队包围,于是向陆逊求援。
陆逊说:“不行。”
众将领说:“安东将军是主上的同族,他受到围困,怎能不去救援?”
陆逊说:“安东将军得到官兵拥戴,城池坚固,粮草充足,没有什么令人担忧的。待我的计谋全面施行,即使不去救他,他的包围也自然被解。”
等到陆逊的计谋全面施行实现后,刘备军队果然奔逃溃散。
孙桓后来见到陆逊,说:“开始我确实怨你不来相救,如今胜局已定,才知道你的调度自有良方。”
此时陆逊所统帅的将领,不是孙策时期的老将,就是皇亲国戚,各有所恃,骄傲不服。
陆逊手把剑柄,威严地说:“刘备天下闻名,连曹操都对他有所畏惧,如今他进军我国境内,这是非同一般的敌人。各位都深受国家恩泽,应当相互和睦,共同歼灭这个强敌,上报所受的主恩。但现在大家互不和顺,这并非我们应做的事。我虽是一介书生,但接受的是主上的委命。国家之所以委屈各位来听从我的指挥,是认为我还有一些长处可用,能够忍辱负重。大家应该恪尽职守,各负其责,岂能再互相推诿?军令有常,切不可犯。”
刘备被打败,计谋大多出自陆逊本人,众将这才诚服。
孙权听说后,说:“你当时怎么不上告诸将不服从指挥约束呢?”
陆逊回答说:“我深受国恩,所负重任超越自己的实际能力。况且这些将领或是陛下亲信,或是我军勇将,或是国家功臣,都是国家理当依靠来共同建立大业的人。为臣虽说笨鲁懦弱,但心中暗慕蔺相如、寇恂谦虚居下的道义,以成就国家大事。”
孙权哈哈大笑,大声称好,加授陆逊辅国将军,兼任荆州牧,随后又改封为江陵侯。

刘备兵败,驻扎在白帝城,逐渐收拢散兵。
刘备十分羞愧愤恨,说:“我竟受到陆逊的挫折侮辱,岂非天意啊!”
赵云闻知刘备战败,急忙率军从江州赶往永安,接应刘备。
吴将徐盛、潘璋、宋谦等都争相上奏,认为刘备必能被擒获,请求出兵进击。
孙权就此事征询陆逊的意见。
陆逊与朱然、骆统认为,曹丕正大规模集结军队,表面上声称要帮助吴国,共讨刘备,实际上却心怀险恶奸计,因此应郑重决断,将兵撤还。
到了九月,魏军果然出动,兵分三路,进攻吴国。

蜀镇北将军黄权率军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败退后,黄权向西的归路被吴军截断。
黄权耻于向吴军投降,迫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北进,向曹魏投降。
同月,马良由南方往西北撤退,被吴将步骘截击而死。
曹丕见到黄权,问他:“你放弃叛逆前来归顺,是想仿效陈平、韩信吗?”
黄权回答说:“我受过刘主(刘备)的特殊恩宠,不能降吴,又无法归还蜀汉,于是前来投降。况且败军之将,被免死就已经很幸运了,哪里还能效仿古人呢?”
曹丕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
蜀国有关部门依照法规,上报刘备,要抓捕黄权的家人。
刘备说:“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于是仍像以前那样对待他的家人。
但有些从蜀国投降的人传言说,刘备已经诛杀了黄权的家人。
黄权知道事实应该不是这样,于是对曹丕说:“我与刘备、诸葛亮推心置腹,表明了我的本志。疑惑还未解,请等待之后的答案。”
便静待准确消息,没有立即发丧,后来传来确切消息,果然和他判断的一样。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战争的结果,吴国守住了荆州,刘备几乎全军覆没,阵亡多名将领、士卒数万人,战船、军资损失殆尽。
蜀国元气大伤,加之不久刘备病逝,让这个建立没有多久的政权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诸葛亮临危受命,鞠躬尽瘁,花了整整五年时间,好不容易才安定了各方势力,让蜀国逐步恢复实力,有能力对外用兵。
吴国国力也遭到削弱,双方终于彻底意识到,两个相对弱小的政权,只有联合起来,互相扶持,才能对抗强大的曹魏。
所以,孙权没有对刘备赶尽杀绝,及时派人与刘备重修旧好,双方结盟,近四十年再也没有动摇过。
此后,三国之间的疆域也基本保持不变,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
因此,夷陵之战也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并将之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并称为三国三大战役。

当初,曹丕听说蜀军树立木栅扎营,相连七百余里,便对大臣们说:“刘备不懂军事,哪有连营七百里能够和敌人对峙的?兵法有云:‘在杂草丛生、地势平坦、潮湿低洼、艰险阻塞等处安营的军队,一定会被敌人打败’,这是兵家大忌啊。我估计,孙权报捷的上奏,很快就到。”
仅仅过了七天,吴军攻破蜀军的捷报果然就送来了。
九月初三,曹丕下诏说:“妇人参政,是国家动乱的根源。从今以后,大臣有事不得向皇太后上奏,皇太后和皇后的亲属不能担任辅佐朝政的大臣,也不能封为王或诸侯。这一诏书要传给后代,谁若违背,天下共诛之。”
卞太后每次会见自己的亲属,也都表现得不是很亲热。
她常说:“生活要节俭,不应有盼望赏赐、贪图安逸的想法。我的族人常怪我对他们太薄情,这是因为我有自己的准则。我侍奉武皇帝四五十年,已经过惯了俭朴的生活,不可能变得奢侈豪华。族人违犯法令制度,相对于平常人来说,我还要罪加一等。不要指望我会送金钱、粮食给你们,或者宽免你们。”
秦时汉唐2022-04-23 15:30:4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一七九 三国鼎立

早些时候,孙权派于禁的护军浩周、军司马东里衮晋见魏文帝曹丕,表达忠诚,言辞非常恭敬。
曹丕问浩周等人:“孙权值不值得信赖呢?”
浩周认为孙权一定会臣服,而东里衮则认为,孙权不一定会臣服。
曹丕很喜欢浩周的话,认为浩周真正了解孙权,因而决定封孙权为吴王,并派浩周返回吴国。
浩周到吴国后,对孙权说:“文帝陛下不相信大王会送公子去作人质,我以全族百人的性命担保,说公子一定会去。”
孙权为此感动得热泪沾衣,对天发誓,表示一定送儿子去魏国为质。
浩周又回到魏国,孙权却没把儿子送去,只是花言巧语,一味推脱。
曹丕派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前往吴国盟誓,并催促孙权赶紧送儿子上路,速来洛阳为质。
孙权礼貌地予以回绝。
曹丕非常愤怒,要派大军讨伐。
刘晔劝谏说:“吴国刚刚取得胜利,上下齐心,而且有江河湖泊的阻隔,我们不可能在仓卒之间将它制伏。”
曹丕不听。
他询问贾诩:“我打算征服不服从命令的人,以统一天下,吴、蜀两国,应先讨伐哪一个?”
贾诩回答说:“进攻他国,应首先在军事上权衡,完成统一的根本大计,则当崇尚道德教化。陛下顺应形势,接受汉朝禅让,统治全国,如果广文教、道德以安抚人心,静候形势变化,平定天下并不难。吴、蜀虽然都是小国,但是地势险要,有长江天险。刘备有雄诸大略,诸葛亮善于治国,孙权长于辨别虚实,陆逊精通军事。蜀汉固守险要,吴国泛舟江湖,我们很难在短期内将他们击败。用兵的原则是,先了解夺取胜利的途径,然后再作战。根据敌人的力量,任命将领,这样才能做到攻战无误。我认为,我们的文臣武将没有人是刘备、孙权的对手,即使陛下亲自对付他们,也未必一定有取胜的把握。从前虞舜在朝廷上作战争舞蹈,有苗部落就归服了。我认为陛下目前应该先修明文治,然后再用武力征讨。”
曹丕没有听从贾诩的意见。
王朗也上疏说:“过去南越国坚守善道,赵婴齐入朝侍奉,就成为嫡长子,回去后做了南越国的君主。康居骄横狡猾,心中想法跟说的话不相符,都护上奏认为应该派遣他的儿子入朝侍奉,以打击他的无礼行为。吴王刘濞的灾祸,就是萌发于儿子入朝侍奉,隗嚣叛乱时也没有顾忌儿子。前去出使的人听孙权说,要派儿子前来,但人还没有到,现在军队警戒严备,臣担心众人没有能通晓你的旨意,一定会认为国家是对孙登的拖延而愤怒,所以才出兵攻打。假如军队出发后孙登到了,那这惊动的范围也太大了,得到的东西却很小,实在不足以庆祝。假设孙登倨傲狠戾,确实没有入朝的想法,我担心那边的民众不明所以,全都会对我国怀有怨恨。臣下愚钝,认为应该下令各位别征将领,让他们各自明确地遵守命令,谨慎地保住自己的部下。对外要宣扬猛烈的威势,对内则大力推广耕种,让自己像山一样恬淡,像深水一样安定,威势不能撼动,计谋不可预算。”
曹丕还是不听,九月,兵分三路,讨伐吴国。
东路由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出击洞口(今安徽和县长江渡口)。
中路由大将军曹仁从合肥(今安徽合肥市)出击濡须(今安徽巢县南)。
西路由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包围南郡(治江陵,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县)。

十月初三,曹丕在首阳山(今河南洛阳市偃师区)东营,修建自己的陵墓,发布有关葬礼制度的文告,要求丧事务必从俭,墓中不得陪葬金器和玉器,一律用陶器。
还命令将这一诏书存放在皇家宗庙,副本保存在尚书台、秘书监及三公府。

孙权因为扬、越一带的很多蛮夷尚未归附,得知魏国进攻,担心陷入内外交困,腹背受敌的困境,便言辞谦卑地上书,请求自己改过勉励。
孙权上书说:“如果我的罪责难以原谅,必须加以制裁,我一定奉还朝廷封给我的土地和人民,寄居在交州度过余年。”
又写信给浩周说:“我想为儿子孙登向皇帝的宗室求婚。”
又说:“孙登年幼,我准备派孙邵、张邵陪同前往。”
曹丕回信说:“朕和你的君臣关系已经确定,怎么会乐于劳师动众,远去长江和汉水呢?如果孙登早晨到我这里,我晚上就命令大军撤回。”
孙权自然不愿送儿子当人质,知道曹丕不肯罢休,于是加强战备,凭借长江拒守,并改年号为黄武。
孙权不再使用曹魏的年号,启用自己的年号,等于宣布独立,与魏国彻底决裂。
三国鼎立正式形成。
孙权升建威将军吕范为前将军、假节,改封南昌侯,指挥徐盛、全琮、孙韶等五路军队,以水军抗拒曹休等人,左将军诸葛瑾、平北将军潘璋、将军杨粲救援南郡,裨将军朱桓坐镇濡须指挥,抗拒曹仁。
曹丕亲率大军,从许昌出发,南下征讨孙权。
十一月十一日,曹丕到达宛城(今河南南阳市)。
南阳太守杨俊(?—222年),字季才,河内修武(今河南获嘉县)人。
杨俊年少时曾跟随边让学习,边让很器重他。
曹操任命杨俊为曲梁县长,入京出任丞相椽属,被举荐为茂才,出任安陵县令,升任南阳太守。
他在南阳宣扬教化,开办学校,官吏百姓都称颂他。后改任征南军师,魏国建立后,升任中尉。
曹操征伐汉中时,魏讽在邺县谋反,杨俊自己弹劾自己,到曹操营中请罪,虽然被赦免,但杨俊还是认为自己有罪,便写信向太子曹丕辞职。
曹丕很不高兴,说:“杨中尉说走就走,未免太过高深了吧?”于是下令将杨俊贬为平原太守。
曹丕称帝后,又任杨俊为南阳太守。
杨俊从小到大,以品评人物为己任。
司马懿十六七岁时,与杨俊相遇,杨俊说:“这可不是一般的人呀。”
司马朗早就有了名声,他的族兄司马芝却不被众人所知,只有杨俊评论说:“司马芝虽然平时的声望不如司马朗,但实际上的治理才能却只会比他强。”
同郡人审固、陈留人卫询本来都是兵卒,杨俊提拔帮助他们,二人都成了优秀的人才,后来审固历任郡守,卫询历任御史、县令。
杨俊善于鉴别人物,予以提拔,大都像审、卫二人的事一样。
杨俊和曹植的关系很好。
曹操还未确立太子时,私下询问百官的意见。
杨俊虽然分别谈出曹丕、曹植才能资质上各自的优点,没有明确说出应该立谁,但赞美曹植的话更多些。
曹丕常常为此怨恨他。
曹丕到了宛城,以市场上没有繁荣安乐的景象(市不丰乐)为由,将杨俊和宛县县令逮捕入狱。
尚书仆射司马懿、常侍王象、荀纬都为杨俊求情,叩头出血,曹丕仍不肯赦免。
杨俊明白,“市不丰乐”这个罪名不过是曹丕的借口而已,自己招来杀身之祸的根源肯定还是在过去曹丕曹植两兄弟世子之争上,知道自己这次绝无幸免,只能无奈说:“我知罪了。”于是自杀。
众人都为他死得冤枉而痛惜。
秦时汉唐2022-04-24 21:22:2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一八〇 曹丕伐吴


东路军的曹休在洞口上书请战,说:“愿率精锐士卒,像猛虎一样进军江南,从敌人处夺取物资给养,一定成功。如果不幸战死,陛下不必挂念。”
曹丕担心曹休迫不急待要渡江,便派人骑驿马传令制止。
侍中董昭随侍身边,说:“我私下观察,陛下面有忧色,只是因为顾虑曹休渡江吗?现在渡江,困难重重,即使曹休有此意,他也不能单独行动,还要得到其他将领的支持。臧霸等人,既有大量财富,又有尊贵的地位,已无更大的奢望,只希望这样下去,一直到死,保住禄位传给子孙而已,怎么会冒险投身危险之地,以求侥幸取胜呢?如果臧霸等人不支持渡江,曹休也自然就失去信心。为臣看来,恐怕即使陛下下令渡江,他们也会犹豫不决,未必立即执行命令。”
不久,暴风吹断了吕范船队的所有缆绳,吴军船只被狂风吹向北岸,一直漂到曹休等人的营垒之下。
魏将张辽、王凌等人趁势出击,斩杀俘获吴军数千人,大败吴军。
曹丕得到报告,下令各军乘胜迅速渡江。
魏军尚未进兵,吴军救援的船只已经赶到,招集溃军,退回江南,与魏军隔江对峙。
吕范幸存的将士经此一战,全都吓得大惊失色,惶恐不安。
吴安东将军贺齐因路远而后到,部队得以保全,诸将依赖他的船队才慢慢稳住了阵势。
贺齐生性奢侈华丽,尤其喜好军事,兵甲器械都极为精良漂亮,所乘的船只都雕镂彩饰,青色篷盖、绛色帷幔,桅杆、桨橹及兵器上都描绘花卉瓜果的纹彩,弓弩矢箭,都取上等材料,蒙冲战舰前后连接,远望犹如连绵山峰。
魏军数次用轻舟抄击,全琮常身着铠甲,手持兵器,一直观察防备。
曹休派臧霸率数千人出兵江中,被全琮击败,将军尹卢战死。
曹休见交战不利,于是引军退还。
战后,孙权升任吕范为扬州牧,贺齐为后将军、假节,兼任徐州牧,全琮为绥南将军,晋封钱塘侯。
吕范生性喜好威严仪表,州里人如陆逊、全琮及贵族公子,也都注意修饰,恭敬严肃,不敢轻佻。
吕范居住之处和服饰,在当时是很浪费奢侈的,但他勤勉公事,遵奉法纪,所以孙权喜欢他的忠诚,并不责怪他的奢侈。
吕范为孙策负责管理财务账目时,孙权当时年纪还小,经常私下里有求于吕范。
吕范必定向孙策禀报,不敢擅自答应孙权的要求,因此事而颇有声望。
孙权任阳羡县县长时,有私用的财物,孙策有时要审查,功曹周谷就帮孙权另外做了一本账,以记录孙权的花销,使孙策无法查询责问。
孙权当时很喜欢周谷,但后来他统掌国事时,才知吕范忠诚,所以特别信任,而周谷善于欺瞒上司,更换账本,被撤职不用。
有人在孙权面前离间,说吕范与贺齐的装饰美好绮丽,与王者之服相似。
孙权不以为然地说:“当年管仲有越过礼仪的过错,而齐桓公宽容地对待,无损于霸业。如今子衡(吕范)、公苗(贺齐),并没有夷吾(管仲)的过失,只是装备的器械精良,舟车队列严整罢了,这只是用作改变军容,对统治有什么损害呢?”
那个人于是不敢再说了。
黄武七年(228年),吕范被孙权授为大司马。
印绶尚未下发,吕范便已因病逝世。
孙权闻讯,身着丧服哀悼,并派使者追授大司马印绶。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还都建业,途径吕范坟墓,仍忍不住悲呼:“子衡!”边喊边流泪。
回到都城后,孙权更是下令,以太牢之礼(古时天子祭祀社稷天地所用的大礼)祭祀吕范。
吕范的长子早死,次子吕据承爵。

十一月,孙权派太中大夫郑泉到蜀汉访问,蜀汉派太中大夫宗玮到吴国回访,吴蜀之间又恢复了关系,互通友好。

刘备听说魏国大举伐吴,写信给陆逊说:“贼兵已经在江陵了,我也准备再东征,将军还能行吗?”
陆逊回信,针锋相对地说:“你恐怕是旧伤未愈,没有时间兴兵吧。依我看,你应该跟我们的君主通好才对。如果不听我的劝告,胆敢再率大军前来,这次我会让你们一个人都活不了。”
当然,刘备也就这样说说,根本无力再发动进攻。
秦时汉唐2022-04-25 20:54:4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一八二 白帝托孤

刘备兵败夷陵,退守白帝城,忧愤之下,患了重病。
蜀国汉嘉(治汉嘉县,今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太守黄元被诸葛亮所嫌弃,得知刘备患病,害怕诸葛亮会加害自己,于是一把火烧了临邛城(今四川邛崃市临邛镇),率领汉嘉全郡反叛。
此时,诸葛亮接到刘备兵败的消息,由成都东下看望刘备,成都的守备十分单薄虚弱,黄元因此无所忌惮。
益州治中从事杨洪,报告太子刘禅,派将军陈曶、郑绰讨伐黄元。
大臣们都认为,如果黄元不能包围成都,就会经越巂占据南中。
杨洪说:“黄元一向性情凶狠残暴,对下属不施恩德信义,没有能力那样做。他最多也就是顺青衣江东下,盼望主公平安,再捆起自己,请求治罪。就算有其他变化,也不过逃奔吴国求条活命而已。只要命令陈曶、郑绰在南安峡口拦截,就可将他生擒。”
黄元叛乱失败,果然顺青衣江东下,被陈曶、郑绰生擒后斩首。

二月,诸葛亮抵达永安(今重庆奉节县东)。
刘备病重,命令丞相诸葛亮辅佐太子刘禅,以尚书令李严作诸葛亮的副手。
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干胜过曹丕十倍,必定能安定国家,完成大业。如果刘禅还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没有才德,你可取而代之。”
诸葛亮淌着泪说:“臣下怎敢不竭尽全力辅佐太子,忠贞不二地为国效命,至死不渝。”
刘备又下诏给太子刘禅:“人活五十而死,不能称为夭折,我已经活了六十多岁,还有什么遗憾呢?只是牵挂你们兄弟。要努力,再努力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只有贤明和德行,才会使人折服。父亲德行浅薄,不值得你们效法。你与丞相共同处理政务,对待他要像父亲一样。”
四月二十四日,刘备病逝于永安,享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
诸葛亮护送灵车回到成都,由李严作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下镇守永安。
八月,刘备葬于惠陵。

与此同时,孙权的大臣们都在进劝他赶快称帝。
孙权不答应,说:“汉家衰败,我没办法拯救,哪还有什么称帝的心思呢?”
群臣都称天命符瑞,正是登基称帝的好时候,于是不断请求,可谓前赴后继。
孙权觉得时机还不成熟,都不同意,召集群臣将相,解释说:“过去我知道玄德会从偏远的西方而来,所以先命陆逊率众等着他。北方声称要帮助我,我也知道那是有私心的,但如果当时我不接受赐封,势必遭受耻辱,促使他们更快发兵。如此一来,北方的魏国与西方的蜀国一起来攻,我们就会两面受敌。我也害怕呀,所以暂时压下称帝的想法,接受了魏国的封王。我如此卑躬屈膝,其用意诸位似乎还没搞明白,今天就特意解释给大家听听。”

五月,十七岁的蜀太子刘禅即位为蜀汉皇帝,尊奉皇后为皇太后,大赦罪犯,改年号为建兴。
又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设立丞相府署,自选僚属,全权处理国事。
不久,又让诸葛亮兼任益州牧,朝中政事无论大小,都由诸葛亮一人裁决。
诸葛亮于是精简官职,修订法制,向百官发下文告说:“所谓参预朝政,署理政务,就是要集合众人的心思,采纳有益国家的意见。如果因为一些小隔阂而彼此疏远,就无法听到不同意见,我们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失。听取不同意见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同扔掉破草鞋而获得珍珠美玉。然而人们很难做到这一点,只有徐庶在听取各种意见时不受困惑。还有董和,参预朝政、署理政务七年,只要某项措施有不稳妥之处,就会反复十次征求意见,向我报告。如果能做到徐庶的十分之一,像董和那样勤勉、尽职、效忠,我就可以减少过失了。”
他又说:“过去我结交崔州平,他多次指出我的优缺点。后来又结交徐庶,得到很多启发和教诲。先前与董和商议事情,他每次都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随后又与胡伟度(胡济)共事,他的多次劝谏,使我避免了很多失误。我虽然生性愚昧,见识浅陋,对他们给我的教益不能全部吸取,然而我与这四人始终很好,也可表明我对直言是不疑的。”
诸葛亮曾经亲自校对公文,主簿杨顒径直入内劝他说:“治理国家是有制度的,上司和下级做的工作不能混淆。请你允许我以治家作比喻,现在有一个人,命奴仆耕田,婢女烧饭,雄鸡知晓,狗咬盗贼,以牛拉车,以马代步。如此,家中事务无一旷废,要求的东西都可得到满足,优闲自得,高枕无忧,只是吃饭饮酒而已。忽然有一天,对所有的事情都要亲自去做,不用奴婢、鸡狗、牛马,结果劳累了自己的身体,陷身琐碎事务之中,弄得疲惫不堪,精神萎靡,却一事无成。难道他的才能不及奴婢和鸡狗吗?不是,而是因为他忘记了作为一家之主的职责。所以古人说‘坐着讨论问题,作出决定的人是王公。执行命令,亲身去做事情的人,称作士大夫’。因此,丙吉不过问路上杀人的事情,却担心耕牛因天热而喘,陈平不去了解国家的钱、粮收入,而说‘这些自有具体负责的人知道’,他们都真正懂得各司其职的道理。如今你管理全国政务,却亲自校改公文,终日汗流浃背,不是太劳累了吗?”
诸葛亮听了,深深表示感谢。
杨顒去世后,诸葛亮哭泣了三天三夜。

吴国戏口的守将晋宗杀死将军王直,率领部众叛变到魏国,被任命为蕲春太守,还镇蕲春(今湖北黄冈市蕲春县)。
晋宗不时渡江,骚扰吴国边境,还图谋袭击武昌城东三十里的安乐矶,想夺取安乐矶作为投降魏国的见面礼。
孙权对此深感耻辱,十分忿恨,借着军队刚停战,于六月盛夏之日,出其不意,诏令贺齐、胡综督率麋芳、鲜于丹、刘邵等部,沿江而上,袭取蕲春。
当时天气炎热,酷暑难当,贺齐试探性进攻了几次,就命令各部陆续撤军。
晋宗由此松懈,放松了防备。
于是贺齐派人混入魏军中,突施袭击,生擒晋宗,平息了叛乱。
秦时汉唐2022-04-29 21:20:3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一八三 南中动乱

蜀国的南中有四郡,分别是牂柯郡、益州郡、永昌郡、越嶲郡。
益州郡的地方土豪、建宁(今云南曲靖市)人雍闿,西汉什邡侯雍齿之后,在地方上很有权势,平日里就不服管制,嚣张跋扈。
刘备病逝永安的消息传回后,雍闿觉得机会来了,心生反意,鼓动益州郡一些人杀死了太守正昂,找人四处活动,想自己取而代之。
为了稳妥起见,他脚踏两只船,偷偷通过吴交趾太守士燮向东吴请求归附。
最终,他的活动没有成功,蜀汉朝廷委任了负责农具、兵器制造的司金中郎将张裔为益州郡新任太守。
雍闿竹篮打水一场空,很不服气,便装神弄鬼,四处鼓动说:“张府君这个人嘛,就像一只葫芦,外表看上去很光亮,但内里实际上却非常粗糙。这种人就算是杀了都不值得,不如把他缚绑送往吴国算了。”
于是派人抓了前来上任的张裔,押送去献给孙权。
此时东吴还未与蜀汉和好,孙权便任命雍闿为永昌(治不韦县,今云南保山市东北金鸡村)太守,并任命刘阐(刘璋的儿子)为益州刺史,派他到交州边境,准备接管益州郡。
雍闿率军想要进入永昌郡走马上任,却不料永昌郡五官掾功曹吕凯、府丞王伉不愿跟随反叛,带领官民封锁边境,坚守城池,抵御雍闿。
雍闿不能进城,多次向永昌郡发布檄文,劝诱吕凯归顺。
吕凯答复说:“上天降下丧乱,奸雄乘势四起,天下切齿痛恨,万邦为之悲悼,臣民无论老少,莫不殚思竭虑,肝脑涂地,解除国难。将军你家世代受到汉朝恩惠,我以为你一定会亲自招集人马,率先行动,向上报答国恩,在下不负先人,以求功劳著于竹帛,千载史册留名。哪想到你反倒向吴国俯首称臣,本末倒置。从前舜勤勉地为百姓劳累,死于苍梧之地,史籍赞美他,以至流芳千古。他身葬江南,何等可悲。周文王、周武王承受天命,到周成王才大功告成。先帝龙兴立汉,海内望风归附,朝臣聪敏,上天降下安康。可是将军你却看不到盛衰的记载,成败的征兆。譬如野火燎原,人行冰河,一旦火灭冰消,你还有什么能依靠的呢?将军的先父雍侯,与汉结怨,反为汉封爵赐土。窦融知道东汉将兴,故此归顺光武帝刘秀,这都是流名后世,受到世代的歌颂赞美。如今丞相诸葛亮英才超群,明察事物未然之始,受先主临终托孤重任,辅佐蜀汉隆兴,与众相处无所偏袒忌讳,奖赏功绩不念小过。将军你如果能够翻然醒悟,改弦更张,重新走上正道,则不难追迹古人,永昌这一小块地方哪里够你管理的呢?听说楚国对周朝不敬,齐桓公即正义责问,吴王夫差僭号称霸,晋国则抑制其势力,何况你所臣服的并非良主,谁还肯向你归服?我私忖古人大义,为臣者不和境外之人交往,故此我前后与你是有来无往。再次收到你的檄文,发愤忘食地表述一下自己心中所想,请将军你仔细地省思明察。”
全郡军民感激吕凯的恩义,佩服他的威信,都拥戴、信任他,使得他能得以保全自己的名节。
牂牁(治且兰县,今贵州黔东南州黄平县旧州镇)太守朱褒一向骄横,也是个不服管教的主。
还有越巂郡(治邛都县,今四川西昌市东南)的夷族酋长高定(《华阳国志》中作高定元),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早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就派兵围攻过新道县,被李严击走。
二人听说刘备病逝、雍闿反叛,都觉得出头的机会来了,蠢蠢欲动,叛意显露无疑。

南中意图叛乱的消息传到成都,丞相诸葛亮认为夷陵大败,军力不振,加之君主刚刚去逝,实在不宜也无力擅动刀兵,在内要稳定朝中局势,平衡各方势力,安定民众、吏士,蓄积粮食,整顿军备,对外,则要修复与吴国的关系,巩固蜀吴联盟,共抗曹魏。
因此,他决定对南中先实施抚慰政策,再相机行事。
他委托都护李严对雍闿进行安抚。
李严给雍闿写了一封长信,满满的六页纸,分析形势,阐明利弊。
但雍闿只回了李严一封短信,寥寥数语,不满一张纸,说:“都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但如今天下鼎立,连历法都各用各的,有三种之多。我们这些僻远地方的人对此深感惶惑,都不知道归附何方。”
言下之意很清楚,天高皇帝远,老子说了算,完全不把李严和蜀汉朝廷放在眼里。
另一方面,诸葛亮派越嶲太守龚禄到南中边界安上县(今四川宜宾市屏山县西北新市镇)作准备,益州从事常颀南下南中,巡视诸郡,查明情况。

常颀到了牂牁,抓了太守朱褒的主薄进行拷问,一下子捅了马蜂窝。
朱褒本就有反意,声称常颀擅自抓捕地方重要官员,想要造反,借机杀了常颀,起兵响应雍闿。
高定跟风而进,杀死郡将焦璜,反叛蜀汉。

雍闿到永昌走了一趟,无奈吕凯软硬不吃,只好回到益州郡,另想办法。
益州夷族部落林立,雍闿造反后,想在益州立稳脚跟,必须获得夷族各部落的支持。
但很多夷人并不服从雍闿,雍闿便拉拢部落中最有威望的酋长孟获,让他去游说各夷族部落的酋长。
孟获对这些部落酋长谎称说:“官府想要黑狗三百头,而且胸前必须都是黑毛,还要螨脑三千斤,三丈长的断木(斲木)三千根,你们可以拿出来吗?”
黑狗、螨脑本来便难找,断木十分坚硬,都是长得弯弯曲曲的,根本不可能有二丈长的直木。
孟获这么说,摆明了就是要刁难人,让这些部落酋长无法办到。
这些人本就相信孟获,一听此话,顿时对蜀汉大感气愤,纷纷听从孟获,加入了叛军。
秦时汉唐2022-04-30 10:31:2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一八四 吴蜀通好

八月十一日,曹丕任命廷尉钟繇为太尉,治书执法高柔代理廷尉。
按照此时魏国的制度,三公没有具体事务,很少参预朝廷的政治决策。
高柔于是向曹丕上书说:“三公辅佐大臣,都是国家的栋梁,为百姓所瞩目。现在虽设置三公的职位,却不使他们参预朝政,他们只好各自休养,安度晚年,很少提出建议,这实在不是朝廷尊崇和使用大臣、要他们献计献策的本意。在古代,刑罚和政令有疑问或冲突时,都与三公和大臣在槐树、棘木之下商议。我建议,从今以后,朝廷在政治措施上有疑问,以及关系到刑狱的大事,应该多询问三公的意见。三公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的时候,还要特别请他们分析讲解政策得失,以求尽量了解事实,这样既可以启发你的思路,弥补考虚不周之处,还能使你的威德更加发扬光大。”
曹丕很赞赏,采纳了这一建议。
八月十五日,曹丕到荥阳打猎,顺便巡视东部,九月十九日,前往许昌。

夷陵之战后,孙权为修补战争给两国造成的裂缝,曾遣使请和,刘备亦派宋玮、费祎等到吴回应。
刘备病逝后,诸葛亮担心孙权知道刘备去世的消息后,态度会有所改变,但一时之间也未想到好的办法,不知如何处理。
尚书邓芝对诸葛亮说:“如今皇上年幼弱小,刚刚即位,应派重要使臣到吴国,再次申明和好的愿望。”
诸葛亮说:“我对此事已考虑很久了,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现在找到了。”
邓芝问:“这人是谁?”
诸葛亮笑着说:“就是使君你啊。”
于是派邓芝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东吴,重建友好关系。
邓芝(178年-251年),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今河南南阳市新野县)人,东汉名将邓禹之后。
东汉末年,邓芝入蜀定居,但当时大家都不了解他,也就无人起用他。
益州从事张裕善于相面,邓芝就请他给自己相面。
张裕对邓芝说:“你年过七十,会位至大将,并封侯。”
后来,邓芝听说巴西太守庞羲好结交士人,便前往依附。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入主益州,邓芝时任郫城府邸阁督。
有一天,刘备经过郫城,和邓芝交谈后,感到十分惊奇,擢升他为郫城县令,后升迁为广汉太守。
邓芝在任上清廉严谨,颇有政绩,于是入朝为尚书。
十月,邓芝抵达东吴,孙权果然感到疑惑,不立即接见邓芝。
邓芝便自己上表求见孙权,说:“臣这次来也是为了吴国,不只是为了蜀汉。”
孙权于是接见他,对邓芝说:“我原本诚心想与蜀汉和亲,但担心汉主年幼,国家弱小而大势困顿,如果曹魏乘虚进攻,不能保全自己,所以我感到十分犹疑。”
邓芝回答说:“吴、蜀两国联合起来,就拥有四州的地方。大王你是有名于世的英杰,诸葛亮亦是当代特别杰出的人才。蜀有重险可固守,吴有三江可阻隔,结合这两个长处,成为唇齿之邦,进可合力夺取天下,退可鼎足而立,这是自然的常理。大王现在若想委身向魏,魏必定要大王你入朝朝拜,最少也要求太子前往为质子。你如果不遵从命令,魏国就有理由讨伐,而我国见有利可图,也必定顺流而下。如此,江南之地便不再是大王所有了。”
孙权沉思良久才说:“你所言甚是啊。”
于是与魏国断绝关系,与蜀汉连和。

诸葛亮还向邓芝交代了一项任务,那就是营救张裔。
邓芝在与孙权的交涉中,言谈之间不动声色地提出了放还张裔的请求。
张裔自从被雍闿派人押送到东吴,几年来一直处于流放状态,。
孙权并不知道张裔的情况,毫不犹豫就准许了邓芝的请求,同意放还张裔。
但一国来使请求放还的人,还是勾起了孙权的好奇心。
张裔临走前,孙权召见他,借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的故事,暗暗讥讽蜀地民风不朴,说:“蜀地卓氏的寡妇,和司马相如私奔,贵地风俗怎么会是这个样子?”
张裔毫不示弱,马上回击说:“我认为卓家守寡的女子,比朱买臣妻子贤慧得多。”
朱买臣是西汉时的一位读书人,与妻子崔氏住在会稽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吴中区)的穹窿山下。
朱买臣为人老实厚道,每日苦读诗书,但运气不佳,屡屡受挫。
他家境贫寒,无以为生,只得到穹窿山上砍柴度日。
崔氏跟着丈夫过着清苦的生活,时间久了,渐渐地就有些不耐烦,脾气越来越坏,从心里看不起丈夫那副穷酸的样子,说话尖酸刻薄。
朱买臣有口难言,只得默默忍耐。
有一天,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朱买臣饥肠辘辘,被崔氏逼着到山上砍柴。
他还以为自己多砍些柴草卖掉,多买回米面,妻子就会高兴起来。
谁知崔氏另有打算,让媒婆为自己物色了新的丈夫,就是家道殷实的张木匠。
朱买臣一进家门,崔氏就提出要他写下休书。
朱买臣十分伤心,也非常痛苦,苦苦哀求妻子再忍耐一时,等他时来运转,日子终会好起来的。
崔氏心意已决,坚定地表示,即使朱买臣将来做了高官,自己沦为乞丐,也不会去求他。
朱买臣见她全然不顾多年的夫妻之情,毅然决然地要离婚,只好写下了休书。
不久,朱买臣得到在朝廷为官的同乡严助的推荐。
汉武帝任命朱买臣为会稽太守。
崔氏得知消息后,心慌意乱,木匠无论多么殷实,但跟太守相比,差的可不是十万八千里,如果自己当上太守夫人,那可是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呀。
她顾不上当初放出的狠话,决定还是离开现任的木匠丈夫,去找朱买臣。
为博取同情,崔氏蓬头垢面,赤着双足,跑到朱买臣面前,苦苦哀求他允许自己回到朱家。
朱买臣骑在高头大马上,若一思索,让人端来一盆清水泼在马前,告诉崔氏说,如果能将泼在地上的水收回盆中,他就答应她回来。
崔氏闻言,知道朱买臣心意已决,二人缘份已尽,不禁羞愧难当,疯了。
这就是成语“覆水难收”的出处。
朱买臣是会稽人,属于现在东吴的地盘,张裔明显是在讽刺东吴,借覆水难收的典故,轻描淡写就化解了孙权的刁难,还顺带把东吴人嘲弄了一番。
孙权又对张裔说:“你回国后,一定要为蜀国效力,再也不会像个农夫呆在乡间小巷里。那么,你将用什么报答我呢?”
张裔回答说:“张裔负罪回国,一定把自家性命交给朝廷安排。如果能侥幸保住脑袋,则我五十八岁以前是父母给的生命,自此以后则是大王你恩赐的岁月。”
孙权欢悦地与他谈论着,很欣赏张裔的才能。
张裔走出孙权宫门后,十分后悔自己有些自作聪明,担心节外生枝,于是迅速上船,加速疾行。
孙权果然派人追留,但张裔已进入永安界几十里,追的人已经赶不上他了。
张裔回到蜀国后,被诸葛亮用为丞相府参军,代行相府政务,又兼任益州治中从事,后以射声校尉身份兼留府长史,加封辅汉将军,于蜀建兴八年(230年)去世。
秦时汉唐2022-05-01 16:47:4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一八五 再征孙吴

这一年,蜀汉后主刘禅立妃子张氏(张飞之女)为皇后。

魏黄初五年(224年)二月,曹丕从许昌返回洛阳。
自汉献帝初平年以来,教育制度废弛,四月,曹丕诏令建立太学,置《春秋》、《谷梁》博士,依照汉朝制度,制五经课试法:
初入学者称为门人(即预备生),学满二年考试通过一门经学者称弟子(正式生),通不过的就退学。
弟子学满两年后,要考试通过二门经学,并补学文学掌故,满三年后考试通过三门经学的,擢升其中优秀者为太子舍人。
舍人学满二年,考试通过四门经学的,擢升其中优秀者为郎中。
郎中学满二年,能考试通过五门经学的,其中优秀者就可以随才叙用,出任官吏了。
弟子以上,没有通过考试的均可随后辈复试。
五经课试法实际是学校教育与文官考试任用合一的选士制度,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七月,曹丕又到东部巡视,前往许昌,欲图大举攻吴。
侍中辛毗劝谏说:“现在国家初步安定,土地虽然广阔,人口却很稀少,在这时动用百姓的力量,臣下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处。武皇帝多次出动精锐,只能到达长江边便要退兵。现在,我们的军队在数量和实力上并不比从前强大,却要再次前去报仇,这不是件容易的事。目前我们应采取的策略,莫过于休养民力,开垦田地,十年之后,再用兵打仗,就能够一举成功了。”
曹丕不满,问他:“依你的意思,是要把孙权这个后患留给子孙了?”
辛毗回答说:“从前周文王所以把商纣王留给武王去消灭,是因为他知道时机尚未成熟。”
曹丕不听劝谏。
八月,曹丕改封尚书右仆射司马懿为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命他镇守许昌。
司马懿力辞不受。
曹丕责备他说:“朕夜以继日处理国家大事,没有须臾片刻的休息时间。如今册封你不是加以优荣,而是要你为我分忧。”
然后亲自乘龙舟指挥水军,沿着蔡河、颍水进入淮河,到达寿春。
九月,抵达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东北)。
东吴在安东将军徐盛的建议下,在石头城至江乘一线,一夜之间竖立木桩,上面包起苇席,做成假城池和望楼,分布联绵相接,长达数百里,又在长江上布下许多舰船,往返巡航。
当时长江水位迅猛上涨,曹丕临江而望,叹息说:“尽管魏有铁骑成千上万,却毫无用武之地,看来无法取胜了。”
曹丕乘坐的龙舟,在狂风大浪中上下颠簸,差点被巨浪掀翻。
曹丕问群臣:“孙权会亲自前来吗?”
大臣们都说:“陛下亲率大军攻吴,孙权恐惧,一定要调动全国的力量来应付,但他又不敢把大批军队交给臣下指挥,肯定会亲自前来。”
刘晔却说:“孙权一定认为陛下打算以亲征将他引出来,而另派将领渡江跨湖,所以他肯定部署军队等待进攻,既不会亲自前来,他的军队也不会退走。”
曹丕在江边停留很多天,孙权却仍然没有来,于是下令撤军。
这时,曹休上书,说有东吴投降的人供称:“孙权已经在濡须口。”
中领军卫臻说:“孙权只依恃长江天险,而不敢与我军在军事上抗衡,这一定是掩饰畏惧心理而制造的假话。”
曹休再去拷打审问投降的人,果然是吴守将散布的谎言。
十月,曹丕回到许昌。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知古今(zhigujin2021)
秦时汉唐2022-05-04 20:15:3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一八六 高手过招


吴黄武三年(224年)夏,孙权派太子太傅张温,以辅义中郎将的身份,前往蜀国回访。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张温的父亲张允轻视钱财,重视贤士,声名显扬州郡,曾任孙权的东曹掾,但不久就去世了。
张温从小就修养节操,容貌奇异伟岸。
孙权听说张温这个人后,就询问朝中大臣:“张温能与当今何人相比?”
大司农刘基说:“可与全琮同等。”
太常顾雍说:“刘基对张温的为人了解得还不是很详细。依我看,张温当今无人可比。”
孙权说:“如果是这样,张允就后继有人了。”
于是征召张温,亲自接见。
张温谈吐文雅,对答如流,旁观者都十分倾慕,孙权也为之改容,加礼相待。
召对完毕,张温出宫,张昭握着张温的手说:“老夫把心意托付你,你应该明白。”
孙权任命张温为议郎、选曹尚书,又迁为太子太傅,很受信任重视。
临行前,孙权对他说:“你本不宜远出,但我现在与曹操虚以委蛇,担心诸葛亮不了解我与曹操往来的用意,影响蜀吴关系,所以只有委屈你出行。如果山越祸患全部消除,我们便会对曹丕大举进攻。作使者的道理,只接受命令,但不接受言辞。如何应对,你随机应变吧。”
张温说:“我在国内没有作过亲信大臣的谋划,出行外交没有独自应对的才能,恐怕没有张孟扬播国家声誉的能力,又无子产阐述事理的功效。然而诸葛亮见识深彻,精于谋划,必定了解你的神明思虑和屈伸权宜之计,加上朝廷天降恩惠,推测诸葛亮之心,一定不会有什么猜疑。”
张温到蜀国后,前往宫廷,呈上表章,说:“古代商高宗守丧却使殷商国祚再次复兴昌盛,周成王年幼却使周朝德治天下太平,他们功勋普盖天下,声威振彻四海。如今陛下以聪明的资质,与古代圣贤等同,贤良大臣辅佐执掌政务,满朝精英有如群星璀灿,远近人们仰望你的风采,无不欢欣前来依赖。吴国勤勉军旅国力以安定江南之地,希望与有道之君一起统一天下,倾心协力同规共谋,有如河水绝无反顾。只因战事频频猛烈,我们可供役使的军力太少,故此只好忍受卑鄙之徒强加的耻辱。现特派下臣张温,疏通情况,表达友情。陛下推崇礼义,不应以此为耻而忽视我的请求。臣自遥远的边境,直到贵国首都之郊,频频蒙受贵国殊礼接待,恩诏不断传至,我受此荣耀感到惶惧,又感到意外的惊奇和不安。谨此奉献我主致陛下信函一封。”
蜀汉也颇为看重张温的才干。
张温即将从蜀汉返回时,益州的文武百官纷纷前来为张温钱行,唯独秦宓没有出现。
诸葛亮多次派人,去催促秦宓前来。
张温问诸葛亮:“秦宓是什么人?”
诸葛亮回答说:“他是益州学士。”
等到秦宓来后,张温问他:“你读书吗?”
秦宓回答说:“五尺的儿童都要读书,更何况是我呢。”
张温又问:“天有头吗?”
秦宓回答:“有头。”
张温问:“头在哪个方向?”
秦宓答:“在西方。《诗经》上说:‘乃眷西顾。’由此推论,头在西方。”
张温又问:“天有耳朵吗?”
秦宓答:“天所在的位置高,但听得到下面的声音。因此,《诗经》上说:‘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如果没有耳朵,怎么能听得到呢?”
张温再问:“天有脚吗?”
秦宓答:“有。《诗经》上说:‘天步艰难,之子不犹。’天如果没有脚,怎么能迈步呢?”
张温又问:“天有姓吗?”
秦宓答:“有。”
张温追问:“姓什么?”
秦宓回答:“姓刘。”
张温问:“你怎么知道的?”
秦宓答:“天子姓刘,所以知道天也姓刘。”
张温问:“太阳从东边出来吗?”
秦宓答:“太阳虽然从东边出来,但却是从西边落下。”
张温的每个问题,秦宓都是立刻回答,应声而出。
张温不禁对他另眼相看,非常敬重和佩服。
两个高手之间的问答,就是如此的精彩。
从此以后,吴、蜀两国联盟通好,使者和书信往来不断,有事需要就互通消息。
孙权另刻了一枚自己的印玺放在陆逊的官署,并叫陆逊告诉了诸葛亮。
孙权每次给刘禅、诸葛亮的书信,都让陆逊过目,措辞语气轻重,有何不妥之处,都叫陆逊修改定稿,然后用孙权印玺封好送走。

张温出使返回东吴时,蜀国再次派邓芝出使吴国。
孙权对邓芝说:“如果天下太平的时候,两个君主分别统治,不是很快乐吗?”
邓芝却回答说:“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如果魏国灭亡之后,大王还未深识天命,那为君之人就各自去光大自己的仁德,为臣之人各自竭尽自己的忠诚,而为将之人则握棰擂鼓,那时争战才刚刚开始。”
孙权大笑说:“你确实很真诚。”
孙权在给诸葛亮的信中说:“丁厷虽有辩才,但言辞铺张浮艳,阴化虽有才学德操,但言有不尽,过于含蓄。能和合两国的人,只有邓芝。”
丁厷、阴化都是蜀汉大臣,被诸葛亮派去出使过东吴,但孙权对二人不满意,觉得都不适合担任外交使者,唯独对邓芝高度评价。
张温回国后,不久被派往豫章郡的部队出征作战,不过他对军功没有追求,事业再无进展。
秦时汉唐2022-05-05 21:02:5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一八八 顾雍为相

魏黄初六年(225年)二月,曹丕下诏,以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随御驾出征,负责督察各路军队,总领随驾尚书台事务,以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留守许昌,负责处理留守尚书台公文,对内镇抚百姓,对外为大军提供军资。
临行前,曹丕下诏给司马懿说:“我担心后勤和朝内之事,所以将这些大事委托给你。曹参虽多有战功,但是萧何在后方的支持才更为重要。如今你留守后方,使我无西顾之忧,这可行吧?”
三月,曹丕前往召陵(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区东),凿通讨虏渠,准备伐吴,二十八日,回到许昌。
曹丕准备停当,打算再次率水军大举攻吴,召集群臣讨论。
宫正鲍勋(鲍信之子)劝谏说:“朝廷屡次出动大军征讨,之所以没有取得成果,是因为吴、蜀两国唇齿相依,凭借地势险要和长江的阻隔,有难以攻克的优越条件。去年亲征,龙船被波涛漂荡在长江南岸遇阻,陛下身陷危境,大臣们心惊胆破,那时朝廷几乎被倾覆,应作为后世百代的警戒。如今又劳师动众,远途征讨,每天的经费需要用千金,国家的钱财都白白耗费掉了,而狡猾的敌人仍在那里耀武扬威,我认为再不可以这样了。”
曹丕听到鲍勋这番议论,大为愤怒,将鲍勋降职为治书执法。
五月初二,曹丕前往谯郡。

这时,吴国的首任丞相孙邵去世。
孙权称吴王时,吴国要设置丞相一职,大家都首推张昭。
孙权说:“如今是多事之秋,职位越高,责任愈重,这一职务对张昭来说,并非优待。”于是任命孙邵为丞相。
孙邵去世后,文武官员再次推举张昭出任丞相。
孙权又说:“孤岂不敬爱张子布(张昭)?丞相负责的政务烦多,而张昭性情刚烈,我若不听从他,他就会不满和怨忿,这对他并没有什么好处。”
六月,孙权任顾雍为丞相,平尚书事。
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
顾雍幼时拜名士蔡邕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
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邕喜爱。
蔡邕赠之以名,故顾雍与老师蔡邕同名(“雍”与“邕”同音),又因受到老师称赞,故取字元叹。
顾雍后被州郡表荐,弱冠时就出任合肥县长,相继担任娄、曲阿、上虞的县长,所在之处都有政绩。
建安五年(200年),孙权被朝廷授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
孙权受命后,并未到郡就职,而是以顾雍为会稽郡丞,代理太守之职。
顾雍讨除寇贼,使得郡界宁静,官吏百姓归服。
数年后,顾雍进入孙权幕府担任左司马。
吴黄武元年(221年),孙权为吴王,顾雍任大理、奉常,又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
顾雍为人谦虚低调,在他受封拜过爵位后,径直回到官邸,埋头做事,家人都不知道他已被封侯,到了后来才听说,都很吃惊。
顾雍性格沉默寡言,举止稳妥,吴王孙权曾赞叹说:“顾君不说话则已,说话即能抓住要害。”
每次设筵饮酒作乐,大臣们都恐怕酒后失态,被在场的顾雍看到,所以不敢放开酒量。
孙权也说:“顾公在座,使人不乐。”
可见大臣和吴王孙权多么忌惮他。
吴黄武四年(225年),顾雍在吴县迎接其母至武昌。
抵达武昌后,孙权亲自祝贺,在庭上拜见顾雍的母亲,公卿大臣都参加宴会,后太子孙登又前来庆贺。
及至受任为丞相,顾雍选用文官武将,都各按才能加以任用,而不夹杂自己的好恶。
他常常私下到民间访查政治得失,每当有好的建议,都秘密上报,如被采纳,就将功劳归于主上,如不被采纳,则始终不泄露出去。
孙权为此很看重他。
顾雍在朝廷上有所陈述与建议时,言辞表情虽然恭顺,却能将正确意见坚持到底,正直不屈。
孙权曾咨询朝政得失,辅吴将军张昭趁机将自己收集到的意见陈述出来,认为法令太严,刑罚过重,应该有所减损。
孙权听了不作声,回头问顾雍:“你认为怎样?”
顾雍回答说:“臣听到的,就是张昭所说的。”
于是孙权才讨论讼狱,减轻刑罚。
顾雍对于政治得失,若非亲眼所见,决不妄加评论。
孙权遇到事情,常令中书郎到顾雍那里咨询。
顾雍如果同意,觉得此事可以施行,便与中书郎反复讨论研究,并为他预备酒饭,如果不同意,顾雍便表情严肃,默然无语,什么都不预备。
中书郎回去把情况报告孙权。
孙权说:“顾公高兴,说明此事应该办,他不发表意见,表明办法还不稳妥,孤应当反复考虑。”
驻守长江岸边的将领,都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很多人上书,认为时机有利,应发兵袭击魏军。
孙权为此事找来顾雍商议。
顾雍说:“我听说贪图小利为兵家所戒,他们的这些条陈,是要为自己邀取功名,而不是为国家着想。陛下应当加以制止,如果不能扬我威武,重创敌人,就不应听从。”
孙权采纳了顾雍的意见。
秦时汉唐2022-05-07 19:59:3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一八九 南征南中


蜀建兴三年(225年)三月,诸葛亮在巩固了与东吴的联盟后,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准备,决定率军南征,讨伐南中雍闿、孟获等人的叛乱。
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
参军马谡送行数十里。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襄阳市宜城市南)人,马良之弟。
马谡一共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和名气,并称为“马氏五常”,马谡排行最小。
马谡最初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先后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
马谡才气器量超过常人,喜好议论军事谋略,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
刘备却不看好马谡,临终之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任大事,你要对他多加考察。”
诸葛亮不赞同刘备的看法,让马谡担任参军,时常接见,一起谈论军事谋略,常常从白天直到黑夜。
临别之际,诸葛亮说:“本次南征,尽管我们一起谋划了多年,但今天我还想听听你的意见。”
马谡说:“南中依恃地形险要和路途遥远,叛乱不服已经很久了。即使我们今天将其击溃,明天他们还要反叛。目前你正准备集中全国的力量北伐,以对付强贼,叛匪知道国家内部空虚,就会加速反叛。如果将他们全部杀光以除后患,既不是仁厚者所为,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办到。用兵作战的原则,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以心理战为上,以短兵相接为下,望你能使其真心归服。”
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
此时的南中四郡,有三个郡处于叛军的控制之下。
自雍闿发动叛乱以来,雍闿、孟获占据益州郡,高定占据越嶲郡,朱褒占据牂柯郡。
剩下的永昌郡在吕凯、王伉的统帅下,没有参与叛乱,虽然雍闿被东吴任命为永昌太守,但是遭到以吕凯为首的永昌军民的抵制,一直没有能够进入永昌。
南征军沿水路自成都快速到达僰道(今四川宜宾市),而后以僰道为基地,分三路进军:
诸葛亮亲率左路军,参军杨仪、越隽太守龚禄随军参战,自安上县(今四川宜宾市屏山县)由水路攻向越巂郡(今四川西昌市),打算消灭越嶲郡高定的主力后,再进击益州郡,一举消灭雍闿、孟获军。
中路军由庲降都督、交州刺史李恢统领,从驻地牂牁郡平夷县(今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沿小路迂回益州郡,占领孟获的根据地,切断孟获与高定军的联系,堵住高定军的退路。
东路军由门下督马忠统领,直取最东面的牂柯郡,消灭朱褒的叛军。
叛军以高定的势力最为强大,其主力集结在旄牛(今四川汉源市南大渡河南岸)、定筰(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卑水(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西南,一说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北)一线。
诸葛亮大军自僰道折向西面,进军到安上县,到达卑水后便暂停前进,以期吸引叛军主力决战,一举消灭。
高定的主力果然向卑水地区集中,自益州郡北上增援的雍闿、孟获部队也闻风向这个地区运动。
就在这时,叛军内部发生内讧,高定部将杀死了雍闿。
赶来增援的孟获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停止向卑水地区靠拢,一边收拾雍闿残部,一边观察形势。
诸葛亮一看情况有变,无法实现原来的将叛军聚而歼之的意图,便当机立断,果断向高定军发动进攻,击败了高定军。
高定军后撤到邛都(今四川西昌市东南),继续抵抗,诸葛亮大军发动第二次攻势,再次大败高定军,攻占了邛都。
高定不肯投降,带领残部二千人且战且退,继续顽抗,被蜀军穷追猛打,最后全部消灭,高定战死。
孟获一看不妙,急忙率军向益州郡老家撤退,可惜已经晚了。
诸葛亮大军立即展开追击,尾随孟获军,一路攻向益州郡。
秦时汉唐2022-05-08 19:55:5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一九〇 抚定南部

马忠的东路军进展顺利,在牂柯郡且兰县(今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迅速击败了叛军中势力最弱的朱褒部队,平定了该地区的叛乱。
李恢的中路军进入益州郡,孤军深入,在昆明陷入了建宁郡各县叛军的合围。
当时诸葛亮大军毫无消息,叛军的人数是汉军的几倍,形势非常严峻。
李恢心生一计,派人对叛军说:“官军粮草已尽,已准备撤军回去了。但我们中间有人曾经骂过驻地官员,就算现在能够撤军,也回不去北方了,无奈只好打算与你们一起谋反,寻条生路。我们也算是坦诚相告了,绝不相欺。”
南夷叛军信以为真,麻痹大意之下防备自然就有所懈怠。
李恢抓住机会,发动突袭,大败叛军。
叛军残部四处逃散,李恢分兵追击,南边一直追到盘江(今南盘江云南弥勒县东南皈依底山以下部分),东面追击到牂牁,与诸葛亮、马忠部队声势相连。
益州南部地区被李恢荡平。
孟获的老家被占,没了退路。
五月,尾随孟获军一路追击的诸葛亮大军渡过泸水(金沙江),进入了益州郡。
诸葛亮大军克服了气候、地形、运输等重重困难后,于味县(今云南曲靖市)与李恢的部队会师,合兵追击,在味县以北地区追上了孟获的部队,经过激战,击败了孟获的部队,生擒孟获。
随后,大军向西挺进,进兵滇池(今云南昆明市晋宁区东),并分兵平定了四周的夷族部落。
这年秋天,整个战役胜利结束。

南中既定,在交州准备接管南中的东吴人刘阐,眼见已事不可为,便打消了接管的念头,回吴国复命去了。

战乱后的南中,虽然叛乱暂时平定了,但摆在诸葛亮面前的仍然是一堆烂摊子。
三国对峙局面的形成,乃至蜀汉、吴国的存续,只能是蜀吴联合,共抗曹魏。
蜀国的最大敌人,毫无疑问是北边的曹魏。
北伐中原,是诸葛亮隆中对时就提出的基本方略,也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要北伐,必须稳定南方,但蜀国的国力就摆在那里,根本不可能两头兼顾,何况对长江下游的东吴,蜀国也不可能完全放任不管,毫不提防,还得部署兵力,耗费物资、财力和精力,随时盯着。
所以,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收拾烂摊子,稳定南中的局势,解决今后北伐的后顾之忧,是诸葛亮必须思考和妥善解决的问题。
要治理好一个地方,使其长治久安,涉及到管理体制、管理者、军队、经济、社会治理等等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官员和军队问题,由谁来统治?如何确保稳定?
诸葛亮自己的说法,当时面临三难:
第一难,如果留下外人统领,则要留兵驻守,士兵们要消耗粮食和物资。
第二难,夷族各部落刚被打败,死伤甚多,有的还死了父亲和兄弟,如果留下外人管理,却不留兵驻守,难保这些夷人不心怀仇恨,日久必定成为祸患。
第三难,夷族叛乱分子屡次三番杀死和废掉朝廷委任的地方官吏,自知罪孽深重,与外地人隔阂很深,若留下外地人为官,终究难以被他们信任。
好在诸葛亮出发前就与马谡一起,对南中的局势和面临的问题等,进行过商议,定下了“攻心为上”的原则。
他权衡再三,决定“不留兵,不运粮”,实施安抚、怀柔、分化和还林归田、发展经济等政策。
首先,他把原南中四郡分为了六郡,即益州、永昌、牂柯、越巂、云南、兴古,加上划入犍为郡的一部分设立朱提郡,实际上南中有七郡。
他任命当地有影响力的人物担任地方官员,如收降爨习、孟琰等,与孟获一起授予官职,笼络南人。
诸葛亮上奏朝廷说:“永昌郡吏吕凯、府丞王伉等人,在边陲之地对朝廷尽忠不变,已有十多年,雍闿、高定在其东北方威逼他们,而吕凯等坚守正义,不与他们交往。为臣没有料到永昌地区风俗竟是如此敦厚正直。”
于是任命吕凯为云南太守,晋封阳迁亭侯,王伉为永昌太守,封亭侯。
但吕凯还没来得及上任,就被其他叛乱的少数民族杀害,由他的儿子吕祥继承爵位。
又奏请分封此次战役立功最多的李恢为汉兴亭侯,加拜安汉将军,就任建宁太守,马忠为牂柯太守。
任命的官员中,除了孟获等夷族部落酋长外,李恢、吕凯、王伉都为原南中诸郡官员,只有牂柯太守马忠算是外地人,但因受到夷人敬重,所以也留下来做地方官了。
这些人无论是在夷人还是汉人中都有威望,很得信任,由他们出任官员,管理地方,大大缓解了官府与本地人和少数民族的矛盾,夷族和汉人基本安定下来,蜀汉朝廷的法令、政纪大体上也能得以贯彻了。
其次是军队问题。
如果仍然保持原来的体制,夷族各部落拥有各自军队,那么官军主力撤走后,这些部落再次联合起来,李恢等地方官员手里那几个官兵肯定是无法对付的,弄不好又会回复到先前的乱局。
诸葛亮想出了个一箭双雕的办法。
一是来个釜底抽薪,征召万户南中夷族各部的青壮年,建立一支军队,分为五部。
这些士兵都是各部精锐,身披铁甲,翻山越岭,健步如飞,善于使用弓弩和毒箭,箭无虚发,擅长野战,所向披靡,号为“飞军”,俗称“无当飞军”。
南中夷族素重勇士,后来无当飞军每有空缺,需要补充兵员时,南人必奔走相告,刺血踊跃,以此为荣。
为了加强对这支军队的管理,诸葛亮把这万户举家迁移到了蜀地。
当时南中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人口并不多,建宁郡不过万户,牂柯郡两万户,最多的兴古郡也才四万户。
诸葛亮一下子调走一万户能征惯战的世家,极大地削弱了当地的豪强势力。
二是分化瓦解。
把剩下的壮年配给焦、雍、号娄、爨、孟、量、毛、李等大族为部曲,设置五部都尉,号为五子,所以南人有四姓五子的说法。
夷人生性彪悍斗狠,桀骜不服,与大族、富豪的关系一向很差。
诸葛亮便出政策,劝导大族捐金出帛,聘请夷人作部曲,聘请越多,便可世袭官位。
这样一来,大族要保住官位,只有不惜血本,大量花钱养兵。
夷人为了钱财,都愿意成为大族的部属。
久而久之,夷人归属大族,大族不知不觉臣服于蜀汉朝廷。
诸葛亮没有花一分钱,就逐步建立起了夷、汉并列的军队体系,战时服从朝廷统一调度,闲时维护一方安定。
第三,退林归田,发展南中经济。
诸葛亮把成都平原先进的农业技术,如牛耕等,引进到南中地区,改变了当地落后的刀耕火种,提高了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力,让许多原以狩猎为生的少数民族远离山林,徒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由游猎走向定居的农业经济。
此后,虽然夷族部落后来也偶有小规模叛乱,但都没有形成气候,很快被李恢、马忠等人平定,南中基本稳定了下来。
南中经济的发展,上贡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给蜀汉政权增加了大量收入,使得军费充足,国家富裕,为诸葛亮北伐提供了军队特别是物资上的保障。
社会的稳定,也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使诸葛亮可以专心对付曹魏,开始了北伐曹魏的战争。
秦时汉唐2022-05-09 20:09:3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一九一 七擒孟获

诸葛亮南征,被民间津津乐道的当属“七擒孟获”的故事。
《三国演义》用了整整四章,对“七擒七纵”进行了精彩描述。
但是,最接近于三国史实的《三国志》记载过诸葛亮南征的故事,对于孟获却没有只言片语。
而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常璩的《华阳国志》都有孟获的故事。
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及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都将七擒孟获载入书中。
由此在史学界引起了不少争议。
争议一:有无孟获其人?
民国时,云南地方史志专家张华烂先生作《孟获辩》,称孟获是“无是公”,也就是“没有这个人”。
他认为:陈寿所著《三国志》,对南中叛军首领雍闿、高定等人,大书特书。如果真有孟获这个人,而且是夷人、汉人都很拥戴的一个人,《三国志》怎么可能没有记载?而且,这个人被诸葛亮七纵七擒,其名字恰恰就叫“获”,天下有如此凑巧之事?
张华烂的这个观点代表了许多学者的观点。
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虽然孟获的生卒时间无法考证,但孟获是实有其人的。
孟获的籍贯和家世,多与南中大姓有关。
云南昭通第三中学内著名汉代“孟孝琚碑”是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在昭通县县城南十里白泥井出土的。
该碑记载汉代孟姓在历史上是南中的最著名的两个大姓之一。
除此外,有关孟获祭祀的历史非常久远,据目前发现的实物资料,最早是唐代和宋代时期。
至于建国前西南诸省,或建祠庙,或附祀土主庙以祠孟获者多处,仅西昌县石柱子土主庙、青龙寺、五显庙均设像祭祀。
民间所供五显埴神,其画轴左侧第三层排列中有一孟获像,俗称“扫壇蛮王”。
争议二:孟获到底是汉族人还是彝族人?
史籍中对孟获的记载非常简略,《汉晋春秋》仅记载他是一位“为夷汉所服”的首领。
那他到底是汉人还是彝人?长期以来形成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孟获是汉族人。
理由是,孟姓虽为南平历史上的大姓,但孟氏有朱提孟氏和建宁孟氏之分。
朱提孟氏自西汉时就有在内地为官者。而建宁孟氏是朱提孟氏南迁而来的。三国时有孟琰(朱提)、孟获、孟干、孟通等。
彝族中虽有祖先是孟获的传说,但也有彝族帮助诸葛亮打孟获的传说。
所以,孟获可能是南迁的汉族。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孟获是彝族。
理由是,历史上历代都有不少少数民族首领被赐予汉姓,因此不能以姓氏来判断其族别。
而且,历代统治者经常挑动少数民族互相残杀,或奉命征剿。
彝族虽然帮助诸葛亮攻打过孟获,但并不能由此认定孟获是汉族,而非彝族。
在贵州发现的彝文典籍中,也有孟氏的谱系记载。
争议三:有没有“七擒七纵”这回事?
正史中,“七擒七纵”最早见于《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但《三国志》没有记载,只是在《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时有简要的记载。
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采纳了《华阳国志》的记载,说孟获被“七擒七纵,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这究竟是因为蜀国未设史官,记载不详,导致陈寿编写《三国志》时有所遗漏,还是以后的史学家发现了新资料,弥补了不足,或者他们也仅仅是根据传说而记入史册,就只能有待更多史料出现,史学家进一步深究了。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诸葛亮为了收服人心,稳定南中的局面,不杀孟获是可能的,但“七擒七纵”就不可能了。
1983年4月,著名历史学家、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缪钺先生在全国首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上指出,诸葛亮哪有那样大的本事,把孟获当小孩一样随便放了又捉?
已故著名滇史专家、西南历史地理专家、原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方国瑜先生在《诸葛亮南征路线考记》一文中说,“七擒七纵”孟获之事不过是民间传说,载于志书者更多附会,不值辩论。
方先生还在其所著《彝族史稿》一书中对此问题作了一番深入的考证,认定关于诸葛亮七擒孟获之说“像煞有其事,完全是虚构的。”
当代著名三国史研究专家、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长谭良啸先生也在《诸葛亮“七擒孟获”质疑》一文中说,七擒一事,实近乎离奇,诸葛亮俘孟获不杀当是有的,但“七擒七纵”则令人难以置信。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黄承宗先生指出,关于“七擒”孟获的地点,据《滇元纪略》称:“七擒孟获:一擒于白崖,今赵州定西岭。一擒于邓赊豪猪洞,今邓川州。一擒于佛光寨,今浪穹县巡检司东二里。一擒于治渠山。一擒于爱甸,今顺宁府地。一擒于怒江边,今保山县腾越州之间。一以火攻,擒于山谷,即怒江之蹯蛇谷。”
从这些地点的分布来看,覆盖了云南省内的广大地区。从交通情况看,是兵卒步行,辎重马匹驮运。
诸葛亮的南征开始于建兴三年(225)春,平定完叛乱是秋天,班师回成都时是十二月。
从成都出发,到了“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渡泸处,已经用了三四个月时间,剩下的时间,即使完全不停的走也走不完各点,更谈不上还要在七个地点都要打仗。
所以,黄承宗认为,“七擒七纵”的故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后来的《三国演义》和剧本加以渲染,使情节尤为离奇,荒诞不经。
考古学博士、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国文化研究专家、研究员罗开玉和云南当地学者认为,《三国演义》中“七擒七纵”孟获乃是误传,根据诸葛亮“攻心为上”的政策,应该是“七请”才对。
诸葛亮南征是为了确保后方的长期安定团结,以盟友的身份相邀孟获,二人地位平等地共商兴国大计,也符合诸葛亮“攻心”和民族和睦的理念。
“《三国志》上没有记载‘七擒孟获’一事,‘请’与‘擒’音相近,也许真正的历史正是‘七请孟获’。”
秦时汉唐2022-05-10 21:20:47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