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时焉:万古如长夜(精编版)

楼主:此一时焉 字数:176008字 评论数:64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把过去的内容整理出来。并在这里继续更新宇宙起源的物理学部分。近期已经彻底找到了宇宙起源,并已经完全突破和颠覆了物理学,都更新在这里。

内容包括:

1。有机物的起源和本质。

2。物质的起源,无机物。

3。太阳的起源和结构。

4。行星的起源和恒星起源。

5。生命的星际传播和地底文明。

6。太阳的中子衰变起源说。

7。宇宙全貌。

8。道德经揭秘。

9。生命的起源。

10。古生物进化。

11。细胞打印机,多细胞生命起源。

12。遗传与变异的彻底揭秘。

13。生命的本质,DNA的本质。

14。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


物理学部分包括:

1。黑洞

2。宇宙的本源是电。

宇宙中所有的力都是电。

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电子质子构成。

宇宙中所有的能量都是电。

质量的起源和本质。

万有引力是什么。

粒子性的本质,电与粒子性。

电的形状,质子全貌。

3。电的时空本质。

力的起源和本质

质子电子的起源和本质

中子和磁粒子的起源和本质

什么是物质

什么是运动

波的起源和本质

量子的起源和本质。

时间的起源和本质。

空间的起源和本质。

光的本质。

波粒二象性。

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本质。

空间维度的起源和本质。

圆周率和自然常数的物理学意义。数的起源。

逻辑的力与物理的力

存在与不存在

刚体的定义,新原子模型。



4。物理学一些新观点。

尺缩钟慢

湮灭

质能守恒

四维空间

惯性质量=引力质量

粒子性是电的属性。

电子是不存在。

时间尺度是力的起源。

空间是时间的映像。

加速度是力的本质。

中子就是 磁粒子。

宏观与微观

物理世界起源于逻辑世界。

很多。

从宇宙开始,到时间、空间、力、电、粒子、物、运动的所有的详细过程。彻底说明白全部物理世界的所有的秘密。





此一时焉2021-06-10 08:08:24 发布在 国际观察
《第一部分,六张图全解道德经》

老子那个年代还十分原始,人们认为大地是无穷无尽的,平坦的伸向远方,天上也是无穷无尽的高远,总之那个时候还没有哥白尼的日心说,中国人不知道有欧洲,西方人也不知道有华夏。科学技术是一丁点也没有的。那时候的学者们,认为清而上升者为天,浊而下降者为地,天和地一个是清,一个是浊,一个是有,一个是无。老子时代的文字也还很不发达,流传下来的文字大家都看不懂。其实,天就是无。是同一个字。地是有。

可是没有人来这样解读,其实古代的文字就是文字学家也还弄不明白。

既然地是如此的遥远,那么在无限的远方必定有很神奇的东西,老子们倒是去远处看看呢,他们不,他们说: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所以这个学派,不研究自然科学,他们反观内在世界,自己个儿回头看自己个儿,这样来了解世界。不过这里确实是旷世绝学。

至于其他学科方面,中国到辛亥革命前夕大家还都在读私塾,算数语文还都没有,物理化学就更加不用说,初中高中学到的物理化学定理,都是西方的。

在辛亥革命前夕,你当中国缺少国学大师吗?那个时候大家都在读老子孔子,人人都是大师,那个时候唯独缺乏算数语文。尽管如此,古人对《道德经》一书还是没有人搞明白,解读的文字很多,古往今来很多名人解读,一个解读完了另一个继续解读,就没有人解读正确,总有人接着解读。没有正解。

《道德经》虽然说是绝学,可是非常容易理解,老子自己就说: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道德经」第七十篇。

总之,凡是让你觉得看不懂的,就肯定是不对的。凡是让你觉得神秘的,就肯定不是老子自己的意思。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半信半疑;下士闻道,嗤之以鼻。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这里是说,老子的道德经看起来是一个很荒唐的东西,通常人看来是很可笑并不容易相信的东西。

那么道德经里面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
此一时焉2021-06-10 09:11:53 发布在 国际观察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写道: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在这里是在告诉人们道这个东西是什么。

他说,道就是恍恍惚惚。

没有人看得懂道德经的奥妙。因为老子在说什么别人都不知道。老子在这里是说,要达到恍恍惚惚的这个状态,这个状态就是道。

如何来做到恍恍惚惚这个境界呢?

复习一下上面的东西:

第一,道是看起来很荒唐的东西,以至于大家都会嗤之以鼻。

第二,道是很简单的东西,很容易懂,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可是大家都不相信,都不能实行。

第三,只有上士闻道,才能够勤而行之。

老子说恍惚的时候,别人都不知道,这是绝学。
此一时焉2021-06-10 09:42:10 发布在 国际观察
图一


此一时焉2021-06-10 12:05:19 发布在 国际观察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写道: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老子的话其实够明白的,我还是给你们解释一下:]

老子说,这就是恍惚的具体的含义。

看又看不见,听也听不清,摸也摸不着。视听味嗅触这些个感觉,都感知不到,模模糊糊。

这三种感觉也不必分辨清楚,把三个都混在一起。恍恍惚惚的,上面不明,下面也不暗,浑然不知道是个什么感觉的。总之就是恍恍惚惚什么也没有了。

这样一个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影像的影像。就叫做恍惚。

总之一个字:浊。浑浊。

这里就是恍惚的具体的含义。可以用浑浊这个词汇来代替。

就是要让你的大脑,处于这样一种状态,这个状态,就是道。
此一时焉2021-06-10 14:53:07 发布在 国际观察


图二
此一时焉2021-06-10 15:03:01 发布在 国际观察
这是怎样的一个状态呢?人一旦达到了浑浊恍惚的状态,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他自然就会不要智慧,不要聪明,保持淳朴,不学习,无忧虑。时刻保持自己的恍惚浑浊的状态。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九章的描述是:

绝圣弃智

绝仁弃义

绝巧弃利

见素抱朴

少思寡欲

绝学无忧

其中主要的是浑浊这个词汇,描写的是古代的圣人达到的境界:浑浊——含义跟恍惚相同。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以不同的词汇,表达同样的一个意思有很多。比如清澈,浑浊,敦厚,恍惚,绳绳不可名等等。要非常注意老子所描绘的这个状态,这样才能够了解道德经。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五章形容古代的达到圣人境界的人,这样说:

豫兮若冬涉川;(战战兢兢)

犹兮若畏四邻;(犹犹豫豫)

混兮其若浊;(浑浊)

澹兮其若海;(清澈)

泊兮若无止.(无所往)

这就是在形容他们处于恍恍惚惚状态的情形。

《道德经》四十一章

进道若退

明道若昧

这个“昧”字,写也是浑浊和恍惚。说你达到了“道”的境界了,就会昧。就如“退”。

什么叫做退呢?用下文来解释: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你的智慧和智力的退化,叫做退。

我说了这么多,你明白老子在跟你们说什么呢吗?
此一时焉2021-06-11 11:11:20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此一时焉2021-06-11 11:37:10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浑浊这两个字,就是老子要告诉世人的绝学,可以用恍惚来代替。

这里说的是,浊和清,是同一个东西。

浊是有,有的最极致。

清是无,无的最极致。

两个其实都是什么也没有。

例如本图是一张画。如果我把这张画胡乱的涂画一番,成为一片污浊,或者我把这张画清洗成干净的一张白纸,前者叫做浊,后者叫做清,浊和清都是什么也没有,我们的头脑就好像是一张画,如果达到浊和清,就达到了无,或者叫做清空头脑,格式化电脑。

清很容易理解,一片空明,空无。湛兮其若海,就是清。但是浊也跟清一样,就想不到。因为浊也是什么也没有。

佛门的绝学叫悟空。悟空十分困难,古往今来其实根本没有人真正的悟空过,传说达摩面壁九年,六祖禅师数树叶。都是传说而已。

孰能浊以久静而徐清?

这里提出了从浊到清的这个途径和方法。

不是用橡皮去擦拭,而是直接就用笔去涂抹。

浊和清都是一样的,都是无。先达到了浊之后,静下来,长久长久之后,就得到了清,大脑空空荡荡那个空明,在这里就做到了佛门弟子一直都在追求的悟空境界。
此一时焉2021-06-11 11:39:16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此一时焉2021-06-11 13:02:12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此一时焉2021-06-11 18:48:00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此一时焉2021-06-11 18:51:10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此一时焉2021-06-11 19:29:28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此一时焉2021-06-12 10:48:40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此一时焉2021-06-12 13:41:28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此一时焉2021-06-12 14:12:49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此一时焉2021-06-12 15:32:02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此一时焉2021-06-12 20:26:07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此一时焉2021-06-13 12:19:30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此一时焉2021-06-13 12:23:05 发布在 国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