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悲歌歌一曲——北野七小主力评弹兼及微言裁军

楼主:本老夫子 字数:41824字 评论数:53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聂对强势的林都动不动批评,何况徐了:)
——————————————————
这是后来聂的回忆录扯出来他的斗争坚决性吧?不知他当年是否就这么强硬?看到毛、刘在各两个阶段把他损得狗血喷头,他大气也不敢吭一声的事,感觉他没罗荣桓那么有气质。其实他是根子软,来历“差”。
本老夫子2007-10-24 22:27:4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也是聂的水平给了彭翻身的机会。如果在华北再输了“路线”,就意味着“白区的党”彻底败给“根据地的党”了,那今后刘、彭这些七大的新贵、老北方局领导还咋在政治局混?所以批聂时刘的中工委也积极抓住时机。
本老夫子2007-10-25 21:58:4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现在来看,水平不咋的人都生着张乌鸦嘴。。。。其实这也见其人的思想水平,就不会好的丑的都说说,瞻之在此,忽焉在彼,这样能更好地“糊弄”眼光其实不差的后一代。
本老夫子2007-10-25 22:49:0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编成了野战军,就加入抗日反攻,收复失地。当时晋察冀1野负责的这西域战地(国军称为12战区)有两个任务要先完成,一是收复归绥,二是夺取张家口。两地的日军守备部队彼时都无心与你死战了,故不是主要对手。麻烦在于“国军”的当地敌后(或前线)兵团,北野往后的最主要敌手——傅作义部队,也就在此同时浮出了水面。克复归绥应算120师的北进任务,这仗没弄好,进了市区的吕正操部为傅军骑兵击败,退回晋北。张家口的光复是在8月23日由晋察冀部队达成,这时形势已有惊险,击退贺、吕的傅系前锋——马占山骑兵进至城外四十里地的柴沟堡,且后队步兵正滚滚而来。之后二月俩军就在坚城周边对峙摩擦,不是今天你抢我一村,就是明日我夺你一县,小仗不断。至45年10月中央命令,晋1野合纵晋绥贺部外线出击,大打!决定聂荣臻率部在绥东首先打响,廓清集宁地段傅军各股后直薄“浩特”。贺龙从晋北现地出发,先收复啥雁北十三县,然后迳逼围拢归绥。此即今载于军史的所谓绥远战役。战役由1野10月18日出击集宁东南重镇隆盛庄起始,共军杨、郭、陈三个纵队齐扑集宁、丰镇,想给对方一个冷不防。谁知傅军乃防御战“祖宗”,不是据坚抗击就是渐次收聚,没给你啥机会。想此期的傅集团不过就多些暂(新)编军、师,竟撤退得个节度有序,只送你共军个“一字平推”阵线,相伴跟到绥远省城。老聂手下三纵“军头”几次三番地策划,想在野战中歼傅哪部,可都因自个儿战艺欠缺,无果。倒是实力小得多的胡子那伙独立旅,在绥南击退马占山后,接着勇夺卓资山车站时围歼了“国军”新26师的二个团。之后共军两部十四个旅合围“浩特”,各种办法攻城半月也未见战果。拖到11月初贺龙心焦,自请了去分打包头,攻三场不克后就到年底了。此时辰朔北天寒地冻,共军师老军疲,聂贺合计后只能南撤。此即晋察冀区国共双方正规军的首场试打过程,虽然各一攻守,亦各得一城,算是个平手,可对后头再战心理肯定有影响。仅及聂部言,战役后对先前鄙视的老冤家——“白匪”军有些不掏底了;再与南边的129师比,睥睨谁的眼光得收起。相同的延安指示、开战时机,相仿的战取目标、“国军”杂牌,不同的倒是自己更大的兵力投入,结果却成两回事,问题在哪儿呢?


本老夫子2007-10-26 22:15:0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备受梁先生关注,有劲啊。
本老夫子2007-10-28 23:18:2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45年从绥远撤回至46年4月这段,老聂一直在反思,当中又受到己方中央刘、周那些领导关于“和平民主新阶段”政治观点的影响,所以在此4月,晋察冀的战略方针考虑成熟,具体政策出台了。头一个动作就是“精兵简政”,重点又在军队的大复员、大裁军。于是就出现了前述“八大纵队减至三个,廿二旅减至六支,野战军十六万人减到三万五(均不含杨得志纵队)”的“精实”结果。这个挥刀自宫的“作孽”及对稍后内战大打的深刻影响,今人多有批判,当事人一二也有检讨,都足够份量,在下就不迭以复加了。很想揭发的倒是与裁军进行之同时,晋察冀全区实际展开的一场“颠覆性”的新军事部署,具体做法就是将45年8、9月组建的一大批野战部队复归为地方武装。朝前联系可知,这个决策是和把未来国共的战场交锋判断为“和主,打辅”的战略思想合拍的。以这样的和战观对局,再加上老聂引以自豪而又曾独树一帜的游击战思维的惯性作用,必然使其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晋察冀军事斗争采取较为“保守”的游击战方针策略。可以料想,这一策略及随之实施的军事部署就是聂总归绥战毕归来反思的结果。

现在来看该结果导致的晋察冀热辽五省各二级军区地方独立旅的建设情况。西面,截止7月,原晋1野辖区,冀晋区属独1、独2旅,冀察区属独4、独5旅,冀中区属独7、独8旅;东边,原晋2野活动区域,时间还更早些,“4月精简”后,冀东军区属独10、11旅,热河军区属独13、14旅,热辽军区属独16、17旅。全区一加,共有十二支。再看它构成,西线、南线的各独立旅,其战斗骨干都安排了撤建野战旅中的一个番号团。东线的独立旅则基本就是冀热辽的原有野战旅直接改号下放。这个总量可观的地方/游击部队与“缩水”的当前野战军中仅存那三纵六旅相比,完全就是一个抗战时期“地区队与主力团”的构成比重“翻版”。再放眼东西南北周围共区,无一概免,各山头都在加紧扩编、充实原有野战军。即便前期曾与搭档的贺龙,新近又鼓捣出一支晋北野战军。与众背反,老聂不免感到些许孤单悲凉,可他肯定也想起情况大致相同的那个1940年。

本老夫子2007-10-28 23:20:3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北野前身今世的战争经典故事其实就截止于上面的最后一段,所谓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所以研究该系统的“末”得多用些笔耕。若真正轮到内战大打过程,这地面共方施行的沉闷、无奈战事,反倒大致铺陈分解则可,看点委实不多。

就在聂总紧锣密鼓地进行第三次北野整编(即46年7月整定的那个“四纵九旅”版本),决以分区“保守疗法”自卫应敌之际,国共的第三次军事PK已然在南边打响。颇含讽刺意味的是,此时那发明了共军游击战术的毛泽东,思想却来了个划时代的“刷新”。他不单弃烂熟于胸的游击战思维如敞履,且亦不满足于去年上党战役式的那种包围歼灭战,他要来一场挺出外线的大反击,大进攻。给这部共军的具体任务就是夺取所谓三路四城。开打前的6月19日他即交代聂:大打后,晋察冀主力应分为三股。一部协助贺龙对付傅军并夺下同蒲路北段;一部协助刘邓薄夺占正太路沿线;还有一部需负责钳制热河、平津的蒋家中央军。三路都有一个核心目标,就是要老聂相机拿下对方的保定、石门、太原、大同四城。哇,这和咱前几月向你等核报过的战想、部署何其迥远!真是帝心无常啊。反映无果,奈何!只得强打精神(看着眼目下精整后的这五、六万人,我就肚子痛!),挑个容易的目标下手。军委选择的首战平汉线保定-石门段(毛称举行平汉战役)那绝对不能去,那搭一是平原,二几乎一式的美械蒋军。我看几处中,北趋同蒲上端打那大同的阎锡山最有把握。与刘(澜涛)、罗俩政委一合计,咱内部就这么定了,赶紧与毛、朱他们打电报。话是这么说的:“……如对大同城、平汉路、正太路同时动作,则不能集中优势兵力,故在步骤上提议:第一步先攻大同,第二步待大同攻下后,约须半月集中三个纵队挺进平汉路。第三步再向正太线进攻。”毛不同意,回电指出:如能占领平汉,平津之敌不敢妄动,平绥即可能巩固;如平汉在敌手,平绥不能巩固。聂再坚持,毕竟那时刻的毛也是个豪赌的心态,道理当然讲不充分,只好准予。所以谁说战争年间就只见林、毛间老起争论,这自卫初战,“老实”名声在外的聂荣臻不也曾拗“赢”了老毛么?话得这么说,领军之将,危险之时不拗咋行?因他们最清楚自己的情况处境,生死途径。


本老夫子2007-10-31 21:47:1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7月20日大同战役开始,首场4纵10旅攻击应县不克。8月1日3纵8旅战怀仁又无果。箭在弦上,只得围了再看,大军直奔大同城。其时城内就老西的一个什么暂编38师,外加马占山南下的东挺军骑兵两师。晋野先上四个旅围着团团攻,不中,又添加上11旅;不够,再把守冀晋地面的独2旅也喊来。晋察冀的这些师团自抗战来就没攻过什么城,好象就冀中区曾打过一个东团堡,那时节鬼子就一个连,屡克不下后还是火攻烧了它得手。因此现在轮到上这种坚城固点,就一个上下对放火铳、“礼花”的攻守场景了。

还在热打,这时候的蒋先生拿出其一生精彩不多的一出好谋略,将大同划给进抵绥东一线的12战区管辖,这番傅长官就有守土救援之责了。于是傅先生也摆出一个好计,就是演绎了回围魏救赵的翻版打法。9月5日,傅出动暂3军三师六团直扑集宁西面之卓资山,打退贺龙堵路部队独1旅后,隐蔽绕道东进集宁城。此举一下就消解了共军张、罗将领继续攻城的意志,急忙拨出攻城集团中的2纵4旅、4纵10、11旅、晋察冀教导旅等北上会合贺部打援。9月10日集宁守军(贺部)和傅部三家偷袭师接上了火。11日共军打援部队开始与围城敌师激战,此时的傅军两面受敌,岌岌危势,形势很象次年华东主力围攻孟良崮那副光景,只是攻守双方得调个。不意此伙傅军首领叫董其武,甚为凶悍果决,在外沿布置坚阻后尚继续冲城,战事一时纠缠胶着。11日晚傅援军101师赶到打援共军外围,形成了第四层包围圈,这个仗火真是打得个天红地黑,营垒难分。此时谁输毅力,谁犯错误,眨下巴眼,都将为对手所趁,后果不堪设想。就此时刻,双方打将各按下一关键棋子,老董一方仍施紧手,发力攻城;而老张这边则放了缓手,他将困住内层暂3军的七个旅调出,欲先歼击外层之101师。于是劫数的这一加一减,使战势立马滚盘。老董终于冲进了内城,支点达成;而共军疲惫之旅怎能拿下那王牌生力之师?至13日中午,傅35军主力又赶到助战,此时的北野各军只能弃城弃阵,撤围突围了。上北的集宁一失,那下头的大同还咋打?负责围城的杨成武3纵两旅亦赶忙收兵撤退。

叹聂荣臻本欲用来运动游击的晋察冀精华四个纵队十个旅(1、2、4、5、7、8、10、11旅)在自卫战争首场战斗中几乎全体投入(我仅未见5旅的战位,却有一独2旅顶岗),以伤亡二万以上(尚不包括晋绥部队)的老兵精锐,却未得任何战果建树。共军当时全面开打的几大战场中能与此分败象伯仲的大概就是陈毅的山东野战军了(中原李先念初时的突围效果还是好的,他是后来阻追阶段搞糟了),不过后者的外线出击好歹还弄出个朝阳集歼敌一旅的开局。因此从这一仗起的很长一段(止于清风店大捷吧),前期北野的战役出击基本就消停了。那接下来的打法确实就只能祭起老聂原主张的区域防守、运动游击之旗,战争的话语权丢大逑了。


本老夫子2007-11-01 22:17:5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作者:davey_y 回复日期:2007-11-1 23:21:50
夫子功力深厚,军史了得。

中央开始大打是不是也有个针锋相对的意思?里面也有争取和平的意愿?
毕竟那时候还有个“和平民主新阶段”,和平的大门还没有封死。

开始两党也是打打停停,先关外后关内的。
————————————————————————————
某也很佩服D兄的细腻思维,居然在各野战军的歼敌数之间找出破绽,一般我们对那些“权威数字”都是一划而过,不会去想灯下黑的问题。

是的,开始大打时毛是有些反常,你的感觉很好,他恐怕就是在和对方比“气质”才这样打,反正是要“和”,讹老蒋一下挺好嘛。

本老夫子2007-11-02 22:37:3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作者:msapple 回复日期:2007-11-2 20:45:25
向夫子请教一个问题,集宁战役和张家口失守是不是后来陕北困难的一个原因.
——————————————————————————
请教不敢,一起讨论。

“陕北困难”是毛自个儿演绎出来的,不知真实情况怎样?想必不如中原突围前的险恶形势,那时李先念是把婆姨先转移了的,可江青却一直跟随毛。。。。不过毛有可能确实不敢过河到晋绥或晋察冀来就是因为这地面的共军制服不了傅匪军,安全不能保证。

同时即便到晋冀鲁豫区域也不太好,刘邓主力在鲁西南打仗,护不了驾,徐向前的那点兵还不如老彭的多,何况环境情况也不熟悉,故还是不动为好,就在陕北“困难”下去吧(也就是吃的差一点而已,安全方面是没有问题的)。


本老夫子2007-11-02 23:12:3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演绎一下如果毛认为陕北困难,到山东去成不成?那肯定不行,那地方的还乡团太凶,手段残忍,无孔不入。那新四军的地盘就更不行了,都是敌后。只有到东北去最好了,哈尔滨的多采生活,好舒服啊。可那地方也太远了,关山万重,路上也不安全啊。

所以比来比去,还是陕甘宁好,陈赓都不必来。
本老夫子2007-11-02 23:54:4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而且这地方也没什么还乡团,否则对毛周那个小队伍威胁非常大,还乡团通报情况也就限于国军团以下队伍,如果侦知首脑行踪,部队行动了,熊向晖那等线人也一下了解、掌握不了。
本老夫子2007-11-04 22:02:1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接着就是张家口,这回是纯粹的防守保卫战。这仗是从46年的9月29日算起的,“国军”东西两线会猎共党手中的唯一省会城市。平绥线以东怀来站点周边的蒋系军团先发起进攻,看聂总此不得已的防御战部署(他本不欲坚守的)。东线视为重点,1纵三个旅,2纵4、5旅,3纵7旅,4纵10旅,冀察再来一支独5旅全部配置于怀来、延庆地区,对抗着“国军”阵营驱前来搦战的“三剑客”——16军,94军和53军。西线正对张垣-大同公路的柴沟堡、天镇、阳高几处,以4纵11旅(后来的189师),张家口卫戍区教导旅等四散开,盯着傅匪(大同之战后共方授予此爵。国军中没几人有“匪爵”的,要内战先锋才行,同期的就东北的杜、中原的白吧),防其偷袭。开始东线国共两方还是照一般程序打的,老蒋也不希望自己的嫡系寸功不得。自29日后的十来天,共军的守点抗击还是有些战果。杨1纵的五个团在东、西花园处歼灭了16军109师的325团;陈4纵10旅加1纵一部在马刨泉伏击了94军43师,歼其127团;稍后1纵3旅、2纵4旅攻击略庄村,又打掉94军121师的362团。几仗合计,“国军”方面损兵达七千余。这种阵地反击,共军部队肯定战损也不小,但总观战局,防卫目标达到,因此共方形势能说略优。

不料此时老蒋故伎重演,他又要玩一次“政治军事仗”。张家口作为“股份资产”预先出让给傅作义,引他“现金通货”迅速投入市场。格局一出来,早有预谋腹案的傅匪军动作了,这回使的损招叫声东击西。那主力35军番号仍使用在大同、丰镇一线,却令所部主力101师、新31师加入暂3军集团,隐蔽集结于集宁城。准备绕由长城口外草原甸子,先北后东再南下,直夺张北要塞。此番傅军仍从董其武(55年授他上将衔一点不枉),但虞战事关系重大,故尽遣精兵强将出行。攻张集团中除上轮悍部杨维垣之暂11师、安春山之新31师仍归属外,郭景云率101师,刘春方率骑4师,鄂友三率骑12旅一并前来。另为保证攻略突击力量,傅将12战区的机械化集群(内含轻、中型坦克24辆)也调派随行。呵呵,感觉这集团有点象纳粹当年组织到北非的那支隆美尔军团,体量虽亦不大,可步、炮、骑、装甲兵种一应齐全,而且很适于那块地形地貌的配比使用。战计如此毒辣,准备如此充分,军队士气空前高涨,又奔的是共军防御背肋。你说老聂介时能有哪样的应急救法?所以当10月9日刘春方下令攻城时,屯于张家口以西柴沟堡一线的4纵11旅尚一无所知。张北三个小时即陷落,巷战守军还主要是卫戍司令郑维山急令增援上来的军区警卫团。接着10日拂晓激战张家口西北的狼窝沟,此次共军守将为李湘,他也是刚率教导旅(后为191师)从市区转来。双方激烈对抗一天,下午傅军飞机、坦克介入,火力之猛,教导1团遭重大伤亡,只得撤出阵地。随后11日的市区战事就只是共军为掩护晋察冀党政军机关撤离的迟滞性战斗了。12日,从丰镇、怀安一线过来的傅35军新32师、暂17师再向宣化、下花园等地进军,北野各部是一直撤过了桑干河。此时的桑干河不光是太阳照耀不到,而且是滚滚乌云降临,这时间是华北共军痛肤切齿般记忆中的1946年10月。


本老夫子2007-11-05 21:58:5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凄凄惶惶中南渡桑干河的聂荣臻痛定中作了两项决策,一是全军的行动方向现决照毛泽东46年6月的意见制订,部队南下冀西屯扎,由彼向东向南作战,专意于攻击平汉路石门、保定、高碑店一线。二是紧急上调各区地方武装,除补足充实受损老主力外,再扩成一支实兵满额的野战兵团。于是在47年1月,晋察冀共军完成了它最后一次调配整编。不容易,这次各纵、旅、团均实行了“三三制”编制。为此抽调来的冀中军区独8旅改制为2纵6旅,察哈尔军区独11旅改制为3纵9旅,而冀晋军区独2旅则新编为4纵12旅,再就是将已由4纵暂属的原张家口卫戍教导旅改称其11旅。于是一支完全“产权自主”的,含三纵十二旅(此前的46年底1纵归建刘邓)的晋察冀野战军尘埃落定。同时,各军、旅将领也进行了调整,纵队一级,杨成武、陈正湘任职不变,但杨得志新任了2纵的司令。

部队扩完,接着内战,那时期的战争节奏不容你稍加喘息。从46年11月起的易满战役算起到48年1月中的涞水大战打完,晋野部队在这“保定府”地面与“国军”精锐(先是嫡系,后加入傅系)大大小小共打了九仗,其中有点影响的数出七仗。按时间顺序就是:易满战役(46.11.2-12.21);姚村战斗(47.2.14-18);保北战役(47.6.25-7.6);大清河北进击(47.9.2-13);徐水-清风店战役(47.10.11-22);石门攻坚(47.11.6-12)和涞水战役(47.12.27-48.1.13)。可叹的是:此七仗打完,国共双方的华北战局形势仍扑朔迷离,胜负不定。之后的48年春夏两季,共军方面在平津保区位再难寻战机,故北野主力不得已又一掰两半,所谓的杨罗耿兵团那几纵队是又远上了察南、绥东,在那又遇35军几个师增援集宁、兴和(后来的大决战开局,35军也是如此出援的平绥路,傅长官这套路用老了!),战况不利,故再兜个大圈子东去热河。在平承路上也不顺当,只好又下冀东,汇合东野入关探路部队(11纵及一伙独立师)。那感觉就象是组织了一次兵团级的野营拉练。等他一伙10月末回到冀西曲阳一带休整时,依稀就到了东野前锋入关部署平津决战的日子了。所以此时段的北野战争事迹不说也罢。


本老夫子2007-11-08 00:18:4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一开始西北给马家军,华北给傅作义,中原全部给桂系好了,也不至于后来土崩瓦解。不过又造成军阀割据,他也难。
——————————————————————
所以他又玩起抗战初期的办法,宁陷“外邦”,不授家奴。
本老夫子2007-11-08 22:14:4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davey_y兄的意见要认真聆取,再费把力吧。同时一并感谢上面喝彩的各位朋友,老夫子好久没应对、问候大伙儿了。
本老夫子2007-11-09 22:53:1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以共军的视角观之,上述七仗都有一战役术语可命名。易满战役是一防守反击战;姚村战斗为村落攻击;保北战役两胜均为攻城;进击大清河北用的是围城打援;徐水、清风店战役再用围城打援战术,不同的是上次搞砸了,这回打出了精彩正果。石门攻坚是典型的攻城战;而最后结局这场涞水战役,共军使的是围魏救赵打法,动机是帮助破路遇险的4纵安全退场。七仗中的前四场是晋野和傅家军对战失利后初进冀西时与“国军”嫡系的再次较量(原在怀来顶过牛),战事规模不大,我们略加叙说。头场易满战役,实际上称为三保易县更合适。这是聂指为将几次零散战斗概括上报军委而巧立之战役名目(二野那篇说过陈赓亦是此中好手)。此战中国军94、53二军三犯易县。第一回合3纵7、8旅,地方级的独1、4、7、8旅共六支在野战防御后进行反击,予94军121师361团以歼灭性打击,杀翻对方三千六百余。第二回合,2、3、4纵集中于易县西郊廿里铺,压制住94、53军两伙的二轮进攻。第三回合战果稍大,2纵五团突击易县南面的大留村,围歼了从满城方向增援上来的53军130师388团,并使其116师退回保定。易-满,易满,战役名称由此而来,其实两县相隔远了。

次场姚村战斗为53、94军,16军22师等部会攻易县,夺城后尾我南进所致,时间是47年的2月中旬。当时南路之53、94二军麇集姚村、塘湖一线,野指为分敌图之,以2纵及4纵11旅击徐水,引53军返援。主力3纵、2纵4旅、4纵10旅乘虚袭入姚村,与94军布防五团展开激战,历四日,94军突围走脱。此仗一些军史书评介绍,说是因18日总攻时10旅没把突击点的近况弄清楚即贸然进攻,伤了对面包抄上来的3纵友军,敌趁乱突围。可我却更怀疑它这打法。你想,凭当时晋野的那点可怜战力,还全军拆成俩战役集团,各攻一处,那能吃下“国军”的一个嫡系军?它自然是把敌军“差分”了,可自己不也分散了么?能形成多大的相对优势(即便姚村集团有四个旅)?所以它这庙算先天有问题。

三场保北攻城勇气可嘉。此战的起势来自上一仗-青沧扫荡战,虽然摧毁的多是分拨于几县的“国军”保安总队。攻城的经验则来于更上一场4月初的正定攻坚。攻战是47年6月25日开始的,2纵首攻徐水。26日即拿下,歼守军16军109师325团,干净利索。紧接着3纵26日次攻固城,经两天激斗,于28日亦得城池并将94军121师362团全歼。加上前克正定时擒下的3军7师19团,此期的北野一个纵队已能在攻城战中稳取“中央军”一个正规团。虽尚不能和南北的谁谁横着比,可纵横自家历程,进步还是明显的,可喜可贺。

本来照这步调发展蛮不错,但轮到9月初的第四场-大清河北之战却又直降水平了。开始时3纵8、9旅攻涞水引敌北援那思路仍可以,可当“国军”16军二个师加13军4师组成的援手刚拉开个小间距(4师、22师上了平汉路),大清河南岸的2、4纵队就迫不及待,渡河进攻了(骄兵啊)。暂不说这是背水作战的险势,只看那大清河流线(唐河,南、北拒马河等)与平汉线夹成的区间有多小,居然没有阻击部队(北野很少穿插用兵,但无穿插“夹层”阻击就形成不了),渡一趟河就只想偷袭,捞一把后走?战斗发起时又现一败象,野指压根儿就没把16军留守昝冈、板家窝两村的兵数、番号侦察清楚,误以为昝冈仅驻其94师师直,板家窝为16军军直。故当2、4纵队各向二庄攻击时,才发现两处都有16军的番号团(分属94、109师)。因此遭到的反击异常凶猛,进攻部队根本立不住脚,只得混战后南渡退走。战后上报此仗歼敌五千二百,可自己却损失了六千余,典型的一个消耗战。


本老夫子2007-11-10 23:46:3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而二方面军就惨多了,一个贺龙的裴多菲俱乐部王尚荣、许光达、黄新廷、廖汉生、杨秀山、成钧、谭友林、郭林祥等二方面军的老人都跟着倒霉了.
————————————————————————
原因嘛,它这是一个步调一致的,体系从上到下,配合得很(文革开始的军内夺权,它也先开的头)。而红4是散砂一盘,作为任何一个党领袖,他会用谁?
本老夫子2007-11-11 22:34:0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统一指挥是个原因;另外抗美援朝中、后期那些坑道仗基本是保守战法(不是叫“零敲牛皮糖”么?),所以也看不出谁水平到底咋的。
本老夫子2007-11-11 22:38:1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后期毛最信任的许士友,韩先楚、陈锡联这种人,对儒将反感的很
————————————————————————————
当时的所谓儒将,就是懂马列主义多一些的人。感觉毛晚年不爱用红1的人,就因为原来搞中央苏区的时候把这些将领的政治素质培养得高了,在他们之间,要搞封建王朝那种体制不容易“说服”、通过。而红4方面,张国焘提拔、重用谁基本是先看其忠诚程度,这样两个方面军的将领的思想状况由于其人生经验,就有了较大的差别。到了文革,自然是讲忠义、忠于领袖个人的人要吃得开些。另外这类人作风也较粗率简单,很好统治。

本老夫子2007-11-11 22:53:38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