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政权性质:满洲人的中国认同问题,满清防汉制汉的民族隔离政策

楼主:抵制辫子戏 字数:44022字 评论数:5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清朝的政权性质:满洲人的中国认同问题,满清防汉制汉的民族隔离、羁縻政策

一道闪电

第一、明和后金(满清)在明朝末年是两个互不隶属的民族国家。

华夏民族:自认自己是炎黄子孙,信仰中华文化的民族。古代国家认同是以民族和文化为标准的,不以地域做为标准。古代国家疆界是不断变化的,存在着大量的游牧民族国家,还有迁徙、流浪国家,难以用版图来明确国家和民族 。但民族认同是不会变化的,是以民族认同组织国家。如果按地域标准来判断,那么任何一个古代国家都不可能灭亡了,就无法解释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灭亡的事实。
事实上,大东北地区(包括今俄罗斯远东部分)早在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就已经是中国的领土,明朝在东北设置的奴尔干都司的管辖范围远大于后来满清统治时期控制的东北地区。明朝时期,奴儿干都司是东北地区最高一级的军政机构,直接隶属于明朝中央政府。明朝奴儿干都司辖区幅员辽阔,北到外兴安岭以北(今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南接图们江,东至日本海,东北囊括库页岛,西至斡难河(鄂嫩河,今俄罗斯境内)。即便到明代中后期军事衰落的时候,现在东北的绝大部分地区以及重要城市也都在明朝政府的直接控制管辖之下。
而与许多人想象的相反,作为后金集团核心的建州女真恰恰不是东北的土著居民。建州女真的祖先源自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地区的野人部族,不同于宋朝时期入侵中原的女真人。在明朝前期,建州女真的祖先早已迁到了朝鲜,后来他们因为在朝鲜受到打击,呆不下去了,这才向中国明朝请求庇护,当时明朝的皇帝出于仁慈心理就把建州女真安置在了东北地区。正因为这个原因,民国历史学家孟森先生说满清的先祖受明朝的恩惠特别深厚。
回顾历史,满清政权的前身——后金统治集团借用明朝中央政府给予其的官职地位起家,在东北地区起兵反叛,盗用宋朝时期的“女真”和“金国”的名号以增强自己对东北土著的号召力,建立后金割据政权,随后大肆抢劫屠杀东北的汉族百姓,实行疯狂的民族迫害,掳掠大批平民当奴隶,危害大量无辜平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来更发展到要求与明朝中央政府分庭抗礼,完全从中国独立出去。
后金集团在当时提出的分裂独立要求,与现在的东突、藏独,性质毫无区别,程度上更为恶劣。东突、藏独还没有当时后金独立分裂分子如此凶残,如此疯狂在东北进行大规模的民族屠杀和抢劫掠夺,致使明朝东北的几百万汉人大部分被屠戮或沦为奴隶。
事实上,在后金起兵反叛,窃据东北之时,当时辽东大部分地区的大部分人口还是汉人,明朝政府断然拒绝后金集团的分裂独立要求是完全正当合理的。
在这以后,后金及随后的满清始终是外国自居,始终没有把自己当成中国,始终推行赤裸裸的民族歧视、民族迫害、民族屠杀的政策,这些都足以说明这个政权的性质是什么!
我们可以说东北的土地是中国的,那里的大部分人民包括大部分女真人后裔是中国人,但惟独不可以说后金和满清的统治集团是中国人,因为他们自己都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我们又怎么能把我们的意愿强加在他们的头上,这岂非是太不尊重他们了?
当满清(后金)政权乘着中国明朝发生内乱,入关进行征服并大肆屠杀中国人的时候,这已经是典型的外国外族政权对中国的侵略、征服、屠杀。这与某些人所谓的“改朝换代”有本质性的区别:满清的侵略,始终伴随着对广大中国平民的疯狂杀戮,对汉民族和其他反抗他们的少数民族的残酷迫害,通过“留头不留发”的民族屠杀强行改变汉族的服装风俗和民族传统。如果这种行为都不叫侵略,那么世界上就可以取消“侵略”这个名词!

一、明、清两国的相互承认。

虽然历史上女真人曾经接受过明朝政府的管辖,但是在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占据东北,正式从明朝分裂出去。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女真为满洲,改国号为“大清”。
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与当时的大明帝国一样,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国家。它有自己的君主、朝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机构、军队,有自己的领土疆域、人民、语言、文化习俗,其民族性同华夏民族迥然不同,也不受中国的册封和保护。这对于明来说是非法的是分裂中国的行为,明朝对于努尔哈赤的叛乱,派兵平乱,这就是萨尔浒之战。但是,当代中国史学界却颠倒黑白,不认为明对后金的萨尔浒之战是反分裂的正义战争。
而自从萨尔浒之战失败后,明朝对辽东一步步失控。到1636年,皇太极正式改国号为“大清”,即位称大清皇帝。大明对那儿失去了实际控制权。出现了实际意义上的两国并立。这种情况类似于越南从明朝独立出去,这是没有办法的结果,不是你想否认就可以办到的,更何况努尔哈赤父子几乎把辽东汉人都杀光了,明朝失去保护国民的责任了。
明朝和满清两国在法理上的相互认定源自崇祯皇帝曾派密使去和满清皇帝皇太极的媾和,虽然媾和未成,但是实际上已经承认满清作为独立主权国家的存在。到了南明大臣史可法已经派使节与满清谈判,史可法递交多尔衮书信称呼就是:“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顿首谨启大清国摄政王殿下”。而满清政权早就要求明朝确认其国家的存在了,多尔衮致史可法书,称明朝为“中国”,自称为“我国家”(《清世祖实录》卷六,顺治元年七月壬子)。满清顺治皇帝还说:满洲与明,“自〔清〕太祖、太宗以来,本为敌国。”
这种性质又和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不同,比如三国时期。分裂时期虽然各国都自称皇帝,但是都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华夏族裔”,有相同的民族意识和血统关系,相同的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都是中国人,都认为华夏民族处于分裂状态。就如同现在中国大陆与台湾,朝鲜和韩国,统一前的北越与南越,东德和西德。鉴于中国传统的“大一统”观念,“汉贼不两立”,各方都要求结束这种分裂状态,所以从没有类似越南、朝鲜一样的要求真正去独立而是想方设法的去完成统一。

如果认为满清入关不是侵略,那么就必然认为独立后的越南、朝鲜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入侵甚至占领中国也不是侵略。这是领土中心主义在作怪。按这种历史观,如果满清打不进来,或者只打进一半,则满清对明的性质就算是侵略了?
满清入关时,明末士人的看法:顾炎武不说亡社稷和亡国而说亡国和亡天下,亡国是亡的政权国家,亡天下是亡的民族国家。当时的明末社会,国家已非一家一姓所有,所以不提亡社稷,而说亡国,进而不提亡国,而说亡天下,就是说这不单单是一个民族国家的被灭亡,而是文明被野蛮战胜,是文明被毁灭,天崩地坼,率兽食人,从此人沦为“禽兽”,真是痛入骨髓。

那么满清统治者自己又是怎样认为呢?
顺治说:“(满洲与明)自(清)太祖、太宗以来,本为敌国。”
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写道:“朕以外国之君,主中国之事”“盖我朝龙兴,不由中土而起于满洲,由满洲而至中国,地之相去数千余里”“在逆贼等之意,徒谓本朝以满洲之君,入为中国之主,妄生此疆彼界之私”“且逆贼吕留良等,以夷狄比于禽兽,未知上天厌弃内地无有德者,方眷命我外夷为内地主”。
乾隆更直白:“朕乃夷狄之君,非中国之人。”
慈禧说:“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保大清不保中华 ”“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中国人)” “量中华物之力,结与国之欢心。”
曾担任慈禧的御前女官的清朝宫女作家德龄在其《清宫两年记》一书中提到,她的父亲告诉她,他们不是中国人,但却是中国人的主子。
(详情参见附录1《说“明清战争”是“兄弟阋墙”就是宣传汉奸意识,就是否定“抗战”》)


二、朝鲜、日本等东方人的看法

尽管明朝覆亡已经百年以上,朝鲜人仍然对明帝国很依恋,在清国巨大压力的无奈之下,他们对朝觐胡人皇帝充满了怨气。私下里,他们把清帝国叫做“夷虏”,把清朝皇帝叫做“胡皇”。就在乾隆年间,一个叫做金钟厚的朝鲜人,就给曾经出使清帝国的朋友洪大容写信,说明朝以后已经没有“中华”了。在他们心目中,中华原本是文明的意思,如果中华文明并不在清国,那么,我“宁甘为东夷之,而不愿为彼之贵也”。
朝鲜人从心底里觉得,他们到清帝国来,不是来朝觐天子,而只是到燕都来出差罢了。所以,清代使者们的旅行记,名称大多由“朝天”改成了“燕行”,一直到满清乾隆、嘉庆年间,虽然距离大明的覆亡已经一百几十年,但朝鲜关于“大明”的历史记忆却依然如此清晰,而对“大清”,确始终没有一点好感。朝鲜人已经发现了中华帝国的干疮百孔,“今天下中华制度,独存于我国”,一个曾经到过北京 、承德和沈阳的朝鲜使者说,这个帝国现在已经变成不折不扣的蛮夷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向他们致敬朝鲜人再也不承认文化中华在清帝国了。
日本 :满清入侵中国,日本人的第一反应是“华变于夷之态也”。日 本 文人说,感谢大风,让元朝的舰艇和大军沉在海底,也感谢大海,让我们和蛮夷的清帝国离开好远。日 本 从此干脆称中国为支那。日本 、朝鲜都不愿意再称中国为中国。


三、当时的西方人、马克思等名人的看法

对于民族国家概念最有发言权的当属当时首先提出这种概念的西方人。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西方学者和西方社会普遍都认为明和清(鞑靼)是不同的两个民族国家。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政府任命马戛尔尼为正使,乔治·斯当东为副使,以贺乾隆可汗八十大寿为名出使大清国。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他的出访清国的日记中写到:“(中国)自从被北方满洲或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很想凌驾各国,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四章第一节〕
在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回程路上所写的“纪事”中强调:“我们的许多书里都把汉族和鞑靼族混淆了,好像他们是一个民族。可是清帝国的皇帝却在时刻关注着这权力的诞生地”。
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写到:“东方与西方在这问题上是不同的。在欧洲,不论是波旁王朝还是哈布斯堡王朝的人,登上那不勒斯或西班牙的王位都无关紧要;君王完全与西班牙人或那不勒斯人 。汉诺威人一旦掌握英国王权,他们就不再是德国人了。相反,亚洲的君王念念不忘自己的祖根。”
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写到:“两个世纪过去了,换了8个或10个君主,但蒙古人还是没有变成印度人;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也没有把乾隆可汗变成一个中国人”。
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写到:“鞑靼人(满洲人)说笑话总以汉人为靶子。我不可能不注意到:只要有人拿汉人说笑话,那些年轻的鞑靼王子就会兴高采烈。在取笑女人裹脚时,他们拍手叫好;但听到把鞑靼妇女的木底鞋比作汉人的帆船时,他们就恼火。”
英国使者赫脱南发现“地位最低的鞑靼人,在服从汉族官员时也会表现得十分勉强”。
英国使者巴罗记下了别人对他说的一段心里话:“圆明园内年轻的鞑靼王子们谈到汉人时总报以一种极大的蔑视。一位王子见我想学汉文,就竭力使我相信鞑靼语比这要高尚得多。他不仅答应给我识字课本和书籍,而且还要亲自教我。”
“满清初期,他们表现得非常凶残。建国后的最初几年,整批整批的百姓遭到屠杀。强迫留辫子引起了骚乱,结果都被.在血泊之中。都是老爷的种族坐稳了江山,对一个奴隶的民族实行统治,种族隔离是全面的,严禁不同种族间通婚,北 京 的整个北城都没有汉人,专供满人居住。宫内女眷(包括奴婢在内)无论如何只要清一色的满人:要防止一切种族混杂的情况。而宫内太监又毫不例外地全是汉人。这多有象征意义呀!让鞑靼人繁殖,让汉人绝种。这就绝对保证了没有任何不纯的混杂。”
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写到:“在热河,鞑靼皇帝(乾隆)从他们祖先的传统中汲取营养。这时他们并不是完全在中国,也不仅仅只是在中国。”——马戛尔尼称清朝乾隆皇帝是鞑靼皇帝。
英国副使乔治·斯当东编辑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记载:“(清帝国)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很多人衣衫褴褛甚至裸体,一路上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像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的军队”,认为清朝是“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清帝国不是富裕的国度,而是一片贫困的土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我真的没办法了解这个国家(清朝),老百姓面露菜色,他们捡起我们喝过的茶叶渣滓洗干净继续使用,这里的民众一脸的苦悲,到处充满了悲观与痛苦,欺骗时有发生。没有我们英国农民脸上的满足之情。”

马克思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既然英国的贸易已经经历了通常商业周期的大部分,所以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国人推翻满洲政府的革命(太平天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这里,马克思说的是中国人要推翻满洲政府,而不是要推翻中国政府或者清政府。
马克思说:“这些贩卖秩序,企图扶持摇摇欲坠的满洲王朝的列强恐怕是忘记了:仇视外国人,把他们排除在帝国之外,这在过去仅仅是出于中国地理上、人种上的原因,只是在满洲鞑靼人征服了中国以后才形成为一种政治原则。 ”——这里,马克思把满洲鞑靼人和中国人并列,当然是指两个国家民族。
马克思说:“毫无疑问,17世纪末竞相与中国通商的欧洲各国彼此间的剧烈纷争,有力地助长了满洲人实行排外的政策。可是,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个新的王朝害怕外国人会支持一大部分中国人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大约最初半个世纪里所怀抱的不满情绪。出于此种考虑,它那时禁止外国人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要来往只有通过离北京和产茶区很远的一个城市广州。外国人要做生意,只限同领有满洲政府特许执照从事外贸的行商进行交易。这是为了阻止它的其余臣民同它所仇视的外国人发生任何联系。无论如何,在现在这个时候,西方各国政府进行干涉只能使革命更加暴烈,并拖长商业的停滞。”——这里,很明显,马克思把鞑靼人(满洲人)和中国人区分开了。


四、现代中国伟人和老一辈历史学家的看法

孙中山提出的革命口号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要把鞑虏(满清)驱逐出境。

孙中山在中华民国大总统誓词中写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

毛泽东“我们的敌人大概还在那里做蒙元灭宋、满清灭明、英占北美和印度、拉丁系国家占中南美等等的好梦。这等梦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没有现实的价值”(《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20世纪60年代中苏论战,由毛泽东指导,中央书记处 邓小平主持,以《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的社论或编辑部文章发表了《九评》,其中有“我们不准备评论成吉思汗的历史作用,也不准备评论蒙古、俄罗斯、中国等民族发展和国家形成的过程。我们只提醒苏共领导一下,当你们造这种谣言的时候,温习一下历史还是必要的。成吉思汗是当时蒙古的汗,中国和俄国,都是遭受侵略的。成吉思汗在一二一五年侵入中国的西北和北方的一部分,一二二三年侵入俄罗斯。成吉思汗死了以后,他的继承者在一二四○年征服了俄罗斯,过了三十几年以后,一二七九年征服了全中国。” (《新殖民主义的辩护士--四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1963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新华社社论)

鲁迅说:“不能说话的毛病,在明朝是还没有这样厉害的;他们还比较地能够说些要说的话。待到满洲人以异族入侵中国,讲历史的,尤其是讲宋末的事情的人被杀害了,讲时事的自然也被杀害了。所以,到乾隆年间,人民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了。”——这里,鲁迅先生明确指出“满洲人以异族入侵中国”

鲁迅还说:“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欧洲,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到二十五岁,才知道所谓这‘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其实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国,我们做了奴才。直到今年八月里,因为要查一点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这才明白蒙古人的征服‘斡罗思’,侵入匈奥,还在征服全中国之前,那时的成吉思汗还不是我们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资格比我们老,应该他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国,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的。”(《鲁迅全集》第六卷,第一百零九页。)

郭沫若说:“要就中国来说吧,就在清朝统治的二百六十年间一直都没有亡,抗清的民族解放斗争一直都是没有停止过的。”

郭沫若还说:“ 假使免掉了这些错误,在种族方面岂不也就可以免掉了二百六十年间为清朝所宰治的命运了吗?就这样,个人的悲剧扩大而成为了种族的悲剧,这意义不能说是不够深刻的。”

范文澜说:“满族人口少,文化低不能灭亡中国,可是中国竟被灭亡了,其主要原因显然是抗满力量不能团结,小人排斥正人,争权夺利。汉奸的穷凶极恶”(《中国历史简编》2002年版)

翦伯赞曾经说:“岳飞和史可法都曾经忠诚地、英勇地保卫过祖国,都曾经企图使祖国从外来地侵略者地进攻中得到拯救,并且都曾经为了这样的目的而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就在这一点上,他们的业绩在客观上就已经超过了他们偏狭的阶级利益而被提高到了种族国家利益上了。”

吴晗说:“300年前,从官僚到地主,从将军到文士,都只顾自己的享受,儿女的幸福,看不见国家民族的前途;个人的腐化,社会的腐化,宣告了这个时代的毁灭,虽有史可法,黄道周,刘宗周,张煌言,李定国,郑成功,瞿式耜等一些代表民族正气的人们,却都无补于国家的沦灭,民族的被奴役。”(《300年前的历史教训》摘要)

在清朝民间,人民群众早就杨家将、岳飞等人搬上舞台,颂扬其民族英雄抵抗外敌入侵的爱国主义精神。满洲族入关前中国人地位问题,不能因为历史上某时刻满洲先世服从中国约束,所以此后所有时期满洲先世及满洲都属于中国人。如果这样的道理能够成立,那么今天的蒙古国应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宗主国之一了。没有永恒不变的领土,只有永恒不变的实力。中国历史,自古至今不是天生的56个民族,有的民族加入了中国,同样也有脱离了中国,当然也有反复的情况。我们不能因为儿子加入了美国国籍,就认为祖宗也是美国人,不能因为爷爷是日本人,就认为孙子一定也是日本人。

二十世纪下半页,由于政治的需要,当代中国主流史学界才逐渐认为满清和明是兄弟阋墙,其前后矛盾、自相矛盾之处比比皆是。


第二、 满洲人的民族认同问题

“满清是否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是打开满清政治的总钥匙,本来这个问题是最值得探讨的,关系到满清政权二百多年来种种古怪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近二百年落后、封闭、丧权辱国的主要原因,是满清历次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也是事关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民族认同”十八省建国的思想根源。但是,由于“版图中国论”等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这个问题变成了“伪问题”。

一、“黄帝祭祀与尊孔”说明了什么
满清入关后不久,进行祭祀黄帝和尊孔,自诩为道统和学统的继承人。 一个是祭祀黄帝,另一个是尊孔,是传统中国人的文化标志,是历史文化认同的标志,也是“以夏变夷”的里程碑。在晚清变革争论中,革命党和改良派还在以用“黄帝纪年”还是“孔子纪年”争论不休。可见其作为文化标志的影响之深。这类事件在今天更有独特的意义。使得学者得以提出新时代的“中华民族”的定义,确认满清统治中国是非“殖民地”统治,不适用“殖民地人民自决决议”,从而使得“反分裂”有了理论依据。这样看来明末人民抗清的血并没有白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女真人征服中国人的手段的确很高明,详见《警惕“满独”势力再度兴起给中华民族带来新的灾难》。
满清入关前并不祭祀黄帝,满洲人自创了满语,留得是金钱鼠尾发型,穿得是旗装马褂,文化与汉人完全不同,俨然另立一个民族,不同于华夏民族。这说明他们是占领中国后才进行文化认同的,黄帝认同和孔子祭祀正是满清统治的手段之一。满清统治者一直摇摆于认同和不认同之间。
同理,为了笼络蒙古、西藏,满清皇帝带头推广喇嘛教,用乾隆的话说:“盖中外黄教总司以此二人(指达赖和班禅),各蒙古一心归之。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清代史学家魏源对此也有总结:“卫藏安而西北之边境安,黄教服而准蒙之番民皆服” (摘录自《天葬》)
满清皇帝虽然在入关不久进行“黄帝祭祀与尊孔” 完成向传统的“中国人身份”的转化,但是有其名未必有其实。这是利用了儒学理论的漏洞,从此用“夷夏之辨”反清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理论根据,知识分子开始分化。(柏杨说是利用中国知识分子爱做官的心理降服了中国,一笑。) 关于这点的深刻阐述,请参阅朱学勤的《从明儒困境看文化民族主义的内在矛盾》,以及该文引发的争论。
雍正比较愚蠢,把父辈精心编织的光环一举戳穿,他在《大义觉迷录》中明确指出:“朕以外国之君,主中国之事”“盖我朝龙兴,不由中土而起于满洲,由满洲而至中国,地之相去数千余里”“在逆贼等之意,徒谓本朝以满洲之君,入为中国之主,妄生此疆彼界之私”“且逆贼吕留良等,以夷狄比于禽兽,未知上天厌弃内地无有德者,方眷命我外夷为内地主”。
到乾隆时代,就下令把《大义觉迷录》统统查抄销毁。满清既然摇摆于认同和不认同之间,或者说本来就是骗局,满清的中国人身份是无法细究的,任何理论的深入研究都会导致其政权的合法性遭到质疑,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大兴文字狱和愚民奴化政策是这种政权的必然特性。
1932年,溥仪建立伪满洲国,此后,再也不祭祀黄帝,也不再承认是炎黄子孙,改去祭祀日本天皇和日本的天照大神,身份转变如此容易。当代中国历史学家总是漠视对自己不利的事实。参见附录2《溥仪当儿皇帝的事实不容回避》

二、满洲人以“殖民者”身份统治中国
满洲人以类似“殖民者”的身份统治中国,拥有西方殖民者同样的各种特权。
政治特权: 满清统治者虽然利用汉人维护统治,但是核心权利是不愿意同汉人分享的,六部成为执行机构。钱穆统计满清前中期二百多年间汉人做到地方总督的只有一个岳钟麟,核心机构军机处根本不许汉人插手。钱穆说:“全国各军事要地,都派八旗兵驻防。下面的绿营,说是中国军队,实际上率领绿营的将领还都是满洲人。这两种军队,饷给是显分高下的。各省总督、巡抚,差不多在原则上也只用满洲人。”(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满清政府里的重要官位都以满缺为主,汉人做官必须通过科举。
经济特权:作为满洲人,从一出生就有经济上的优待,按人头发月饷。 旗人兵饷 :前锋、亲军、护军、弓匠人月4两,骁骑、铜匠 3两,年米48石,步军摧领 人月2两,步军人一两5,年24石,炮手人月2两,年36石。满一人当绿营三人。(范文澜《中国通史》)
法律特权:在司法上满洲人享受“殖民者”种种特权。例如:汉人犯罪如果判三年,旗人只要枷号四十天就能释放。凡满人犯罪,地方各级官员均无权过问,只能由步军统领衙门的慎刑司负责处理,这和殖民地的治外法权没有什么不同。
种族隔离制度:满清政府规定,满城专供旗人居住,汉民不得擅入,“满汉不许通婚”。“满汉不通婚”这是保障“殖民者”身份延续的最重要措施。
有人辩解说:满清把国都移到了中原,满清就不是“殖民者”了。这是比较无知的,满清由于经济文化相当落后,出于掠夺和享受的本能当然愿意把国都移到繁华地区,对于游牧民族而言没有农耕民族浓厚的乡土观念,满清入关后,大部分满洲人都“从龙入关”,迁都不能说明问题。当年倭寇入侵朝鲜,意图明朝,丰臣秀吉就试图把国都移到大陆。日本侵华关东军也有此打算。满清虽然定都中原,但是和西方殖民者相同的是,树起柳条边,绝不容许“殖民地人民”反向移民到宗主国。
抵制辫子戏2014-06-06 21:42:00 发布在 天涯杂谈


第三、清朝的民族隔离、羁縻政策。(满清的帝国主义统治)

1、满清对汉族地区的“帝国主义”统治
满清政权统治有两个主要特征,其一 部族统治,民族特权。其二 分区隔离,多元式统治。对此,近代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他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论述得很清楚:
“满洲人是吉林长白山外松花江畔很小的一个小部族,满洲并不就是东三省。辽河东西两岸,秦以前就是中国的土地。战国时代属于燕。秦始皇筑万里长城,东边直到大同江。无论如何,清代奉天一省,两千年前,早就是中国的。两千年来,也一向是中国的。清代把它划出去,做他们的禁地,不许中国人出关。直到光绪末年,河北、山东人才可以出关开垦。当时的台湾,也划为禁地。因为台湾由郑成功经营以后,还不断有人造反,因此不许福建人私渡。这是为了管理不易,和关东三省的留作退步者不同。以上两个禁地外,第三个禁地是今天的察哈尔和绥远。这也是中国地方,清朝又把它划成为禁地,不许添住一户家,也不许多垦一亩地。因为这些地方接近蒙古,他们的目的,要把蒙古人和汉人隔开,不使相接触。这也到了光绪末年才开禁。第四个禁地是新疆。因此地土壤肥沃,尚未开辟,他们要留作满洲人的衣食之地,希望满洲人能到那里去,故不许中国人前往。直到左宗棠平定回乱以后,禁令始弛,汉人才能随便去新疆。因于满洲人这些私心的法术,在中国境内无端划出许多处禁地,形成许多特殊区域。所以这些地方,有的是荒落了,有的则开发的特别迟。而中国人也认为所谓中国者,则只是当时的本部十八省。其实就传统历史范围言,则全不是这回事。
“清代的统制政策:再说满洲人跑进中国,他是先打下了蒙古,才到中国的。因此他对蒙古和西藏,却特别怀柔。尤其对蒙古人,更是刻意拉拢。至于朝鲜,则因他们一向很忠诚于明室,所以满洲人对朝鲜人很歧视。蒙古人多封贝子、贝勒、亲王之类,成为满洲之亲族。当时是满洲人第一,蒙古人第二,在下始轮到中国人。满清皇帝又特别信奉喇嘛教,像北平雍和宫,便是喇嘛庙。这是他们想借宗教来羁縻蒙古与西藏。宗教在满洲人运用下,也成为一种法术了。所以他们尽管可以同时信崇孔子又礼拜喇嘛。这都不是信仰,也都是法术。他们要统治中国,唯恐自己力量不够,再拉上蒙古,蒙古原先也曾打进中国的。所以满洲人优待他们像亲兄弟般。同时又禁止他们和中国人通商。他统制这些地方,特设一个理藩院,略如现在的外交部。理藩院是不用汉人的,理藩院管理院务的是满洲人,下面有蒙古人,满蒙混合,却不许中国人预闻。他这种存心,现在讲来,十足是一个帝国主义者。帝国主义这名词原起于西方,中国则向来没有。由秦汉到明代,中国向不成为一帝国。帝国必然有他的征服地,征服地不蒙本国政府平等的统治。譬如英国在香港,以前在印度,都是派总督,法国在安南也是派总督,对这些征服地另外管理。这才叫帝国主义。美国人不愿菲律宾加入联邦,但亦不愿派总督去统治,因派总督就变成为帝国了。香港印度的总督,名义上由英王派,不由内阁派。它本国的政治是民主的,但其殖民地则是附属于帝国,不许有民主。若美国在菲律宾亦派总督去管理,是不是美国大总统就要等于英国的皇帝呢?这违背美国立国的精神。美国人不肯这样做,又不愿菲律宾加入联邦,才让他独立。这就因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规模,有一个国家的体制,有其立国精神与传统历史,不能随便改。美国人尽管看重东方的商业,但他只可想旁的方法,不能派一总督来管理菲律宾,而把他们开国以来全部历史精神推翻了。所以今天苏维埃说美国帝国主义,其实是名实不相符。但若说英国对香港是一种帝国主义,这是百辩难逃的。因他把全国家分成了两部分,一部是本国,一部是征服地。这才始得叫帝国。清代有所谓本部十八省,外边又有藩属,故说它像西方的帝国,但细辩又不同。因清人待蒙古,比待中国本部的人还要好,蒙古人得封亲王,中国人是没有的。英国人断不能代香港人比待他本国的人好,可见就算清代也是帝国,还是东西巧妙不同的。我们现在的毛病,就在喜欢随便使用别人家的现成名词,而这些名词的确实解释,我们又多不了解。西方人称中国为大清帝国,又称康熙为大帝,西方有帝国,有所谓大帝,中国则从来就没有这样的制度,和这样的思想。而我们却喜欢称大汉帝国乃及秦始皇大帝了。在正名观念下,这些都该谨慎辨别的。”
“ (满清)對國內各民族採取分化與隔離之政策,禁止詩書出關。例如在內蒙劃分各部落旗界,使各旗僅能在其範圍內遊牧,禁止越界,禁止內蒙古王公以下與外蒙額魯特、唐古特、巴爾呼等貿易結婚。禁內地人民至蒙古貿易耕種,不得娶蒙古婦女。並限制內地人民前往新疆,非有護照不得入疆,嚴禁漢回通婚,入疆之漢人僅能租地利用,無土地私有權;在經濟上,回疆發行不同之幣制等”

近代思想家谭嗣同对满清这种殖民式统治做如下感慨:“其视华人之身家,曾弄具之不若。噫!以若所为,台湾固无伤耳,尚有十八省之华人,宛转於刀碪之下,瑟缩於贩卖之手,方命之曰:此食毛践土者之分然也。夫果谁食谁之毛?谁践谁之土?久假不归,鸟知非有。人纵不言,己宁不愧於心乎?吾愿华人勿复梦梦谬引以为同类也。”(《仁学》)

2、满清对蒙古真把他们当亲兄弟吗?
“明修长城清修庙”,这似乎是赞颂满清民族政策的成果,那么咱们看看在满清政权良苦用心下,发生了什么?
在满清羁縻统治下,蒙古族差点绝种。据冯玉祥说:“谈到人口,蒙古本有一千二百万人。在满清长期统治之后,今已减少至五十万人。满清利用喇嘛教以统治蒙古人民,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须当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须当喇嘛;仅有一人可为娶妻生子的平民。当喇嘛者有红黄缎子穿,又可坐享优厚的俸禄。女子没有充当喇嘛的福气,但又难找得相当的配偶,于是都做了内地人泄欲的对象。因为由本部内地来的文武官吏及军队、商人,都以道远不能携带家眷,他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临时太太。一方面是七八个蒙古男子仅有一个妻子,一方面是一个蒙古女子,有若干的内地人为她的临时丈夫,事实上形成一个乱交的社会。同时男女卫生都不讲究,染上淋病、梅毒以后,惟有听其自然。当时活佛即患梅毒,烂塌了鼻子。据说目前检查结果,蒙古青年十七岁至二十五岁者百分之八十五都患有花柳病;二十五岁以上者,所占百分比自然更大了。这种现象是太可怕了,若任其继续存在,马上就会有灭绝种族的危险!那次和蒙古国民党的朋友谈及这个问题,他们把这一点也作为他们脱离中国而独立的理由。他们说:“你看,中国政府就这样防制我们,使我们即要灭种,使我们民族无法生存,你看我们怎么还能和你们在一起”我诧异道:“你这是什么话这明明是满清政府防制你们的,怎么说是中国政府我们中国内部的人民,不是和你们受满清政府同样的压迫和虐害的吗?”(摘录自《冯玉祥自传》)
正因为如此,蒙古族下层人民开始萌发与同盟会联合反清的斗争思潮:《民报》发表了以蒙裔多分子署名,题为《蒙古与汉族结合共伸讨满复仇大义之宣言书》一文:“满洲分割我蒙古部落,建汗封王,以相牵制,使势力消散.除此之外,置将军,都统,办事大臣于各地方.以握我实权,制我死命.而设喇嘛教一端,设计之毒,以灭我蒙古种族.期间历史时间之长,非数万言不能磬.实与吾蒙古不共戴天之仇也.吾蒙族不排满复仇则已,如排满复仇,舍与汉族结合其谁与归.今吾与汉族同患难,共死生.同谋大举.则异日汉族之于我同幸福,同乐利.同居于平等地位,同建一共和政府,同行一共和宪法.自今与往吾蒙族之生命,生则与汉族同生,死则与汉族同死.吾蒙族之土地,存也愿与汉族同存,亡也愿与汉族同亡,两族一心,同谋复仇,同谋排满。”

抵制辫子戏2014-06-06 22:03:07 发布在 天涯杂谈

第三、清朝末年的政权性质:满洲人向中国人的转化,在清朝末年这个时期最突出,民族压迫、歧视色彩这个时期最小,这时期的是否转变对今天最重要。究竟是否转化成中国王朝还有待研讨。

但是作为满清“帝国主义”统治的恶果影响深远。现在网上出现大量抨击孙中山“卖国”的文章。那么我们看看真相到底是怎样的。革命党、孙中山十八省建国思想的由来,孙中山是真的“卖国”吗?

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上,总是统治者居主导地位,满清统治者一直以“殖民者”身份自居。不以中国人的面目来统治管理中国,满清始终实行防汉、制汉的策略,隔绝内地十八省与其他区域的关系,满清统治者把全国分为中、蒙、满、新、藏五区互相隔绝。满清把十八省是你们汉人的,其他地区是我们满人、蒙人、藏人、维人的观念强加给汉人和其他各族人民,防止各民族建立起亲如兄弟的认同感。——真不明白当代历史学家鼓吹清朝促进民族大融合的观点是怎么得出来的???

作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对于蒙、满、新、藏等其他四区,基本处于不了解状态。陌生感甚至超过了欧美日列强,对于中国的观念自然停留在明朝末年。可以这么说,“内地十八省是中国”这个概念是满清统治者强加给汉人的。

孙中山等人革命的初衷是恢复华夏,赶跑“殖民者”,学习美国建国就是其最高理想了。世界上还没有被殖民者把殖民者宗主国都推翻占领的先例,当时的革命党由于所处环境、地位看不到满清统治下的中国其他区域统一的可能和必要。几乎一致主张“十八省建国”。十八省建国的主张还来自西方传来的“国民国家”的理论。 也就是国民国家=民族国家,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民族,一个民族建设一个国家。孙中山恢复华夏就是恢复明朝末年的中国, 当然这是革命党的局限。同样由于满清政府的多元式统治,其他四区的统治者相当程度上也只知道有满清而不知有中国。

以下引用王柯的《国民国家与民族问题--关于中国近代以来民族问题的历史思考》(zt)看看蒙古地区:“这一年(1911年)的11月8日(旧历10月10日),清王朝的库伦办事大臣三多,接到署名四盟王公喇嘛的一封呈书,三多再接哲布尊巴呼图克图宣布外蒙古独立的通告:“我蒙古自康熙年间,隶入版图,所受历朝恩遇,不为不厚。……今内地各省,既皆相继独立,脱离满洲。我蒙古为保护土地宗教起见,亦应宣布独立,以期完全。……库伦地方,已无需用中国官吏之处,自应全数驱逐,以杜后患。”可以看出,鼓吹蒙古独立的人们实际上区分了清王朝与“中国”。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蒙古是清王朝版图的一部分却不是中国的领土,蒙古人是清王朝的臣民却不愿意成为中国的国民,既然辛亥革命爆发,蒙古也就应该独立。”

清王朝的垮台之所以会引起蒙古、西藏和新疆地区民族中发生分离思想和运动,原因在于清王朝统治中国的政治构造曾经具备“满族联合蒙、藏、回以牵制汉人”的性质。所以,当这种政治构造垮台之时,蒙、藏、回中便有人认为自己也应该与汉人脱离干系。

满清统治中国的方法被称作一种“多元式天下”的统治模式,来建立王朝的政治构造和地域构造。

满清“多元式天下”统治模式的思想,就是要保持一个没有受到中华文化熏陶的本民族的根据地,使之成为牵制“中国”的力量。因此,由非汉民族建立的王朝,事实上都同时具有着中华王朝与民族政权的双重性质,其最高统治者又都兼有中华王朝的皇帝与民族酋长的双重身份。

满清的“多元式天下”统治模式的具体政策大约有如下几点:

首先,严禁汉人进入蒙、藏、回等民族地域,严格禁止中华文明在蒙、藏、回等民族地域的传播。

第二,不惜以牺牲本民族一部分人的生活幸福为代价,在本民族地域内强行保留落后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社会构造。

第三,从制度上拒绝汉人参与蒙、藏、回等民族地域的管理。

第四,通过一定制度,明示或暗示除定于中国地域的首都之外,蒙、藏、回等民族地域内仍然存在着清王朝的另一个政治中心。例如辽代有“四时捺钵”,元代有“二都制”。

清王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比起以前的非汉民族王朝来,更是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多元式天下”统治模式中牵制中国的思想。

清王朝实行了民族等级制度,规定清朝中央和地方政府中的许多重要职位为只有满人才可以出任的“满缺”,并专门开设了促进满人致仕的科举考试。

清王朝实行了民族隔离政策,建立起满洲封禁政策,严禁汉人移住其王朝的“龙兴之地”(今东北地区),严禁汉人进入蒙、藏、回等民族地域。

清王朝的八旗制度,虽然最初不是专为牵制汉人而设,但是在入关之后成为清王朝统治中国、牵制汉人最重要的力量这一点却是不容置疑。正因为如此,八旗制度不但一直没有被削弱,反而经过多次改造不断得到强化。八旗中虽然也有汉军八旗,但是因为八旗既是政治、军事组织,又是生产、生活组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包括禁止旗人与非旗人之间的通婚等等,因此八旗制度实质上已具有民族集团的性质,致使很多旗人只知其籍贯在旗与否,而不知其民族为满为汉。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世,蒙古、西藏和新疆陆续纳入清王朝的版图之中。从“新疆”的地名中就可以看出,清王朝认为这是她带来的新领土。然而,清王朝处理这三个地区的最基本思想是将它们看作是满人的领地而禁止汉人移居,将当地原住民看作是满洲统治者的属民而禁止与汉人接触,甚至明文规定当地原住民不许学习汉文,严格禁止中华文明在这些地区的传播。

在蒙古、西藏和新疆地区,清王朝采用了与统治汉人地区截然不同的政策,基本上保留了那里的传统社会制度,给当地原住民以相当大的自治权。清王朝有意制造了一种满与蒙古、藏、维吾尔是一个政治联盟的印象,当然这都是在与汉人相对的意义上。比如,它在颁发给当地首长的印上只刻上满文、蒙文、藏文与维吾尔文,而不刻汉文;朝见清朝皇帝时的路线也要经过清朝皇帝选定,尽量避开中原地区甚至所有汉人地区;清朝皇帝接见蒙古、藏和维吾尔领袖的地方,最主要的不是首都北京 ,而是地处长城之外、蒙古地区内的承德,“接见”的目的是确认双方的政治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一种“会盟”。

清王朝还就这三个有别于“中国”的特别地区建立起独自的法律体系,并在中央六部之外设立“理藩院”,专门处理有关这三个地区的事务;将西藏地区的最高长官“驻藏大臣”、新疆地区的最高长官“伊犁将军”等职务规定为“满缺”,将理藩院的所有职务规定为“满缺”或“蒙缺”。显然,清王朝制定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照顾当地的原住民,而是出于作为一个只有一百多万人口和三十万军队的民族如何统治中国的需要。因为中华王朝在历史上屡屡遭受北方游牧集团的侵略,由清王朝建立的这一政治联盟无形中从心理上给了汉人以巨大的压力。清王朝设立下各种牵制汉人的繁杂的政策和制度,是它统治了中国两百几十年的结果,更是它能够统治中国两百几十年的重要原因。 当然,这也是藏、新、蒙地区分裂主义者分裂思想的最早脉源。(“国民国家与民族问题--关于中国近代以来民族问题的历史思考” )

满清这种统治和西方殖民主义者有惊人的相似性。这也是孙中山等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摆脱中国“殖民地地位”的思想基础。
抵制辫子戏2014-06-06 22:12:34 发布在 天涯杂谈


但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清王朝在一系列内忧外患下,被迫逐渐放弃部族政权(“殖民色彩”)的性格,开始向纯粹的中华王朝过渡。对此,保守的满清贵族对此并不甘心。他们昧于形势,幻想继续维持其部族统治。他们想的是如何保住部族政权,如何保住旗人身份地位。所有的改革改良都会造成他们不愿看到的结果,所以他们站在保守的立场上扼杀一切改革。戊戌变法失败、立宪骗局就是明例,“汉人强满人亡”是他们的警句。所以慈禧才会说:“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同帝国主义共同分赃。也所以才有溥仪投靠日本人,分裂中国,并赢得了所有满族皇族的一致赞同。

维新派、立宪党以及后来的北洋政府由于身处高层,对于满清末期统治的客观形势(从部族政权(殖民政府)向中华政府转变)有所了解,对于实现大中国有所认识,纷纷主张五族联合组成新的大中国,但他们又有很强的封建色彩和妥协性,常常沦为革命的对象,这也是当时中国的复杂性。

最近网上出现的批判孙中山卖 国 的文章似乎有理,如果我们看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真相,就能理解辛亥革命的先驱者的局限性了,这是局限性而绝非卖国 。

从1840年起,六十多年历经七次反侵略战争,满清统治者就从来没有下决心坚决斗争到底的,为什么,因为满清帝国以满洲贵族为基础的统治集团根本无法代表全体中国人的利益。开战越久,或胜或败都必然动摇其腐朽的满洲八旗贵族的殖民式部族统治基础。

所谓“季孙之忧,在于萧墙之内!”。每个朝代都有一股最黑暗的势力,明朝末年是阉党集团,清朝末年是满洲贵族集团。自1840年,从历次中外战争,到“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到清末“立宪运动”都反映这种特点。可惜当代的历史学家对“满洲贵族”的历史作用,从来不敢兴趣,只要涉及民族问题就是禁区。论坛上总在争论中国的落后到底是文化的原因还是民族问题。

我们可以对比日本和大清国,它们同时期遭到西方列强侵略,一个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成为列强,一个经过三十年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当时人们就奇怪“撮尔小国,同文同种”的日本一跃成为列强,原因何在,不是很明白吗?是文化原因也是民族问题,中国要革新要发展首先要解决民族问题才有可能,后来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证明了这点,“驱逐鞑虏 恢复中华”。一句话,——“不铲除满洲贵族集团就不可能有中国的变革和发展进步”

如果让满清政府再存在十年到二十年,中国会怎样?首先,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步伐不会减退,中国四分五裂的可能性更大了,其次中日战争爆发可能会提前,即使不提前,以满清的腐朽无能,在1937年中国的国力肯定不会强于民国时期。满洲贵族和民族资产阶级水火难容,岂能在这二十年间给于民族资本以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政治形势上中国也非常不利,日本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国内的民族矛盾从中牟利。抗战如果就是为了保住“满清政权”,那能有多大的号召力?而满清以其一贯的主张会再一次叛卖中华民族,“宁与友邦,不与家奴!”中国被瓜分吞并的命运不可避免。抗战胜利后的四大国地位做梦都想不到。

从1900年起到辛亥革命的十几年间,西方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一轮狂潮,控制了东北、蒙古、新疆、山东、福建、两广、云南、整个长江流域,铁路修到那里,列强就占到那里,矿山开到那里,瓜分分到那里。外国银行可以在大清国发纸币,操纵着大清国的外汇买卖,形成在金融系统的垄断地位。列强对大清国的控制权扩展到内政外交,清朝末年,财政金融、交通贸易、工矿企业、文化教育,乃至军事、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中国已沦为“名存实亡”的绝境,——《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与其说是从满人手里夺权,更应该说是救亡图存的必然之路。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清政府把铁路收归国有,出卖给洋人,这种可耻的卖国行径更证明其一贯伙同洋人掠夺中国人民,是一个卖国政权。中国人民从一次又一次在帝国主义经济斗争中看到满清政府一直站在列强一边,不难得出结论要救亡就要推翻满清统治。



“清朝奠定今天中国的疆域版图”就是一句空话,中国的今天的疆界版图直接来自中国军民坚持八年的英勇抗战。

清朝末年,由于满清政府腐朽无能,中国的大部分国土都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沦为列强的势力范围,列强可以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大清国的一轮狂潮,他们控制了东北、蒙古、新疆、山东、福建、两广、云南、整个长江流域,铁路修到那里,列强就占到那里,矿山开到那里,瓜分分到那里,外国银行可以肆意发行纸币,操纵着外汇买卖,形成在金融系统的垄断地位。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列强对大清国的控制权扩展到内政外交,财政金融、交通贸易、工矿企业、文化教育,乃至军事、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清政府彻底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已陷入“名存实亡、四分五裂”的绝境。——《中国近代史》。

后来,由于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所表现出的抗击侵略之伟力,以及列强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迫使他们放弃彻底瓜分中国的计划,改变为“以华制华”的政策。由于以慈禧对列强极力示好,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在挑选代理人的问题上,列强态度也渐趋一致,决定“保全”以慈禧,与满清政府议和,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了,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傀儡朝廷,成了西方列强在华的代理人,这与西方列强直接统治中国又有多少区别?

当代历史教科书“清朝奠定今天中国的疆域版图”洗脑国人数十年。清朝灭亡距今超过一百年,这期间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弱肉强食的世界如何才能奠定现代国家的疆域版图?仗打赢了就有一切,得到赔偿,国土有补偿,敢抢占,还能弄出地图开疆,仗打输了就被人任意宰割,割地赔款,国土全部被瓜分的也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版图那么大,曾经横跨亚、欧洲、非三大洲,奥匈帝国也不小,它们怎么就没有能奠定现代疆域版图。

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大清国开始被帝国主义列强肆意瓜分,清朝末年的中国日趋分裂消亡,遍地都是外国租界,到处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势力范围。

1912年清朝灭亡之时,留下的是一穷二白、四分五裂的中国,那里谈得上奠定今天中国的领土疆域?

下图就是清朝留下来的“版图遗产”,被列强肆意瓜分的大清国:





抵制辫子戏2014-06-06 22:26:56 发布在 天涯杂谈

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由于满清政府腐朽无能,中国的大部分国土都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沦为列强的势力范围,列强可以被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清政府的统治名存实亡。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满清王朝在中国二百多年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有人说:1912年民国建立时是“五族共和”,当代中国继承传统,所以要搞“多元一体”。但需要指出的是:民国建立时的确声明过“五族共和”,但从未写入过民国的宪法。
民国建立后,民国政府给予蒙满贵族以最大的优待,真心希望实现“民族共和”。但事实却是:在外来势力的鼓动下,外蒙古很快独立,西藏驱汉半独立,东北弄出满洲国,内蒙古德王在日本的策动下也搞独立,新疆爆发“三区革命”,东突分子见汉就杀。“五族共和”被彻底瓦解。
事实证明“五族共和”根本行不通,反而给了民族分裂势力以分裂国家的理由和机会。但民国初期的“五族共和”也并非毫无价值,其意义在于:给世界一个大中国的形象,在名义上防止了帝国主义迫在眼前的侵略瓜分。同时给了当时中国人以国家疆界的想定。这大中国的疆界在抗战后才得以大略实现和巩固。
二战爆发前,在日本人扶持下,伪满洲国建立,宣布东北脱离中国,这是对满清传国于民国的毁约。满清废帝溥仪建立满洲国以及大批满人集体参与此事,还意味着他们放弃了满清在中国历史上的统序,表露了满洲贵族们深刻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满清帝国从分裂独立的后金国开始,到兼有中、蒙建立大清国为顶点,再到被推翻再到回东北重建满洲国,直至最终彻底灭亡,这是一部完整的帝国兴亡史。满遗是狼子野心心不甘。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爆发,伪满洲国既不被中国承认,也不被以盟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承认。东北连同内蒙、西藏、新疆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以宣言条约的形式得到世界公认。国际通用惯例是:领土主权问题,不管来的多么不公平不合情理,只要有了近期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承认,在之前的所有主权认定都是无效的,是无任何价值的。
中国对边疆地区的主权确认来自二战,二战胜利使得中国政府对东北、台湾的主权主张得到国际社会公认,当年满洲国的国境已经到了北京城下,日本还在冀东搞过无人区,伪满洲国建立之后得到十几个国家的承认,包括苏联。时间长了必然被世界公认,就如同以色列、蒙古一样具有了法理性,(也难怪满遗网站一直宣传以色列建国经验)。苏联此举更是深谋远虑,得以同中国打交道时寻衅并否认中国对满清领土的完全继承。
当时的中国无力收回,只凭抗战,中国收复不了东北、台湾、东蒙。这些地方归属中国,那是二战的胜利果实,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因中国巨大的民族牺牲和贡献而给予中国的补偿。
当年满清政府对外打交道借用或者说盗用了中国名号,后来的民国政府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就袭用了满清的领土范围。在二战期间,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称:“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开罗宣言》采纳了国民政府的主张,承认中华民国对满清疆界的继承,至少在日本方向是承认的。国民党蒋介石是借用了满清时期的领土范围以赢得胜利果实,但是,这不能太过认真,这既可以用也可以不用,而且是被打了折扣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询问过蒋介石要不要收复琉球群岛,前苏联强迫民国政府承认蒙古独立,毫不客气地占领了满清领土“唐努乌梁海地区”,美、英等西方国家虽然放弃租界,承认了中国政府的大部分主权立场,但战后英国继续霸占香港,决不提归还二字,还策动藏独取得国际承认,可见国际强权并不把民国对满清主权的继承当回事,领土主权从来靠的是贡献和实力,是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自古以来”只可以作为“战术上”的考虑,中国的主权意识,不该因此而去肯定甚至延伸,决不可当作基本出发点。这使得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与俄罗斯、蒙古保持敌对和戒心,恶化了周边环境,难以建立信任感。应少说或者不说“自古以来”,要说就说获得国际承认的最近的“协议”、“条约”、“声明”和“宣言”,这才是讲理的样子。
江山是国共两党一起打下来的,政府在认识上是欠公正的。宁愿给满清后人以很高的政治待遇和优惠照顾,也不给国民党抗战老兵应有的尊重和关怀。
对中国人来说,愤青们不要忘了根本,只在那里空喊“自古以来”,既是认贼作父的大笑话,也抹杀玷污了的民族精神。还助长了分裂势力的气焰,更对不起付出巨大牺牲的抗战英烈和死难同胞。

1945年,二战胜利,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大为削弱,这才真正有了实现大中国的历史机遇。二战胜利后,不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胜利,都会以武力消灭那些分裂割据政权以实现国家的实质统一。中国政府收复故土,铲除伪满、德王,消灭了中国境内的各个分裂割据势力,统一新疆、西藏。这是用无数鲜血和生命重新打下的国家主权,抗战后的中国是新生的中国,其主权疆界被世界广泛承认,再没有“民族联盟”的中国存在,从法律和事实上都否定了“五族共和”的可能。中共曾一直主张少数民族有民族自决权,有脱离中国独立的权力,也是在抗战胜利后发生变化,改为民族区域自治。1949年后的中国,决不允许国家分裂,决不允许一双外国人的军靴未经允许踏进960万平方公里一步。
而史学界对这些残酷的历史事实不睬不顾,自欺欺人说什么“满清覆灭后,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保证了统一”,吹嘘“多元一体”的合理性、可行性。既而去歌颂满清奠定了中国疆界,奠定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歌颂满清才能使得边疆地区保证统一,这种论调不是无知的蠢话就是别有用心的欺骗。
“自古以来”说,就像鸦片一样毒化了从上到下各阶层各界人士的大脑,国家主义者将施琅抬出来,以表明中国对台湾在清朝时就拥有了主权,这毫无意义。其实,早在1895年满清就签订卖国条约《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1932年,满清废帝与八旗子弟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分裂国家。在二战期间,1943年,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称:“我三大盟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很显然,东北、台湾等地属于中国的法理依据最终来源于二战期间的一系列公告、条约文件,而不是来自满清。这和当代中国认同不认同蒙元、满清毫无关系。台湾问题上,一旦台独势力法理独立,就直接否定了《开罗宣言》,改变了二战结果,这就触及到了大陆对台的底线。“一寸山河一寸血”,烈士的鲜血、死难同胞的生命不能虚掷,放任台独对不起烈士英灵对不起民族。国家应该做的是大力宣传张自忠、戴安澜这样的抗战英烈,以民族牺牲、民族苦难激发两岸共同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钓鱼岛争端同样如此,把注意力应放在谴责日本还遵守不遵守“开罗宣言”。立足于“二战结果不容改变”这才能赢得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广泛支持。
再者,自满清自立国以来,一直是部族式统治,是殖民式的统治,与现今的国体政体根本不同,指导思想也完全不同,中国国家主权的法理依据以及民族认同都直接来自民国,而从法理角度,所谓1912年“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自1932年满清废帝与八旗子弟建立满洲国,就已经被毁约了,一方毁约,另一方就再也没有必要继续履约将满清供奉起来的义务。满清与后世中国有关无关,如何相关,完全由我们自己决定。既便说有关系也是间接的,次要的。学界有意抹杀民国的贡献,无视历史教训,重复分裂的老路。当代清史学界和民族学界在这个问题以隐瞒和诡辩的手段成功地欺骗了党和人民。

抵制辫子戏2014-06-06 22:34:29 发布在 天涯杂谈

重大战争结果才是领土主权法理性的第一来源。国际社会认的是“血和力”,根本不管你所谓的“自古以来”的传承,没有实力收复失地,只空喊“自古以来”,就想领土继承,那是做梦。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是战胜国,但没有为协约国做多大贡献,青岛是日军攻占的,结果在“巴黎和会”上,列强就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山东和日本没有一丁点“自古以来”,但这种转交却是当时国际通行的法则。中国代表毫无办法,之后的“五四运动”虽然蓬蓬勃勃,但是改变不了青岛在日军控制之下的事实,非但如此,日本还把山东看作自己的势力范围,1928年,国民政府的北伐军打到山东,日军就发动“济南事件”残杀国民政府代表,大肆屠杀北伐军和济南市民……! 这些都与“自古以来”何干?其背后都是战争贡献和国家实力。

二战末期,苏联即将出兵消灭盘踞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作为条件,斯大林要让蒙古独立,国民政府代表蒋经国谈判用的还是“自古以来”,但斯大林直接了当的说:“今天并不是我要你来帮忙,而是你要我来帮忙。倘使你本国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会提出要求。今天,你没有这个力量,还要讲这些话,就等于废话!”听见没有,“自古以来”在强权面前就是废话,国家和个人一样只要有贡献,有实力,必要有收益,当代中国的领土疆界只是来自中国抗战军民的血汗。

事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世界各国的疆域版图,中国也不例外。论贡献,“八年抗战”实际上只是中国军民之血汗,其胜利果实-当代的中国版图疆界实际就是中国军民坚持抗战的结果。中国领土疆界的法理依据是二战胜利果实,是抗战军民贡献和巨大民族牺牲换来的领土,是用生命血汗从日寇从伪满那里夺回来的,与满清无关。

今天中国的领土疆界来自二战结果,实际上是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是“开罗宣言”规定的将日本霸占、侵略的土地交还给中国,东北、东蒙以及日本在满清时代侵略的台湾、澎湖。
第二、是帝国主义实力削弱后,相对强大的中国,在列强默认下占有大部分原满清国土,比如新疆、西藏地区,如果列强不同意,那就难办了。
当年进军西藏,毛泽东最关心的是英国的态度。至于新疆,是斯大林放弃了三区革命分裂中国的企图,但在苏联的威逼操控之下,中国只能放弃一部分国土,比如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
第三部分,是满清留下的租界基本还给中国。
第四部分,是无主地,列强还来不及关注,抗战后的中国眼疾手快抢来的,比如南海九段线。这属于国际通行的“占领地保有原则”。
第五部分,是中华民国政府一直占据的地区,也即抗战前的十八省地区。

“一寸山河一寸血”,从抗战到抗美援朝,每夺回一寸领土,夺回一点权益,都是用中国人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就以租界的废除为例,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两国急需中国抗战对其协助支援,在1943年1月,两国宣布取消了治外法权和在华租界,中国抗战做的贡献,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牺牲才促使西方列强给予中国废除租界的补偿。
二战胜利前,美苏《雅尔塔密约》规定:将大连、旅顺军港租给苏联,这一条约直到抗美援朝胜利后,苏联看到了一个强大能自立的中国,可以信任依赖的中国,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付出巨大牺牲的中国,才将大连、旅顺交还给中国。志愿军将士的鲜血换来了东北全境的主权。
而官方“多元一体”理论却立足于所谓的“自古以来”,说中国是各民族共同建立的,清朝初步奠定现代中国版图基本轮廓。想想抗战的过程和结果,就知道根本就是一句空话。所谓满清奠定中国版图完全是因果倒置,仗打到什么份上,版图根据找到什么份上。

愤青学者们普遍认为在满清时,中国才遇到了国际法,所以满清有奠定中国版图之功。而实际上国际法在16世纪欧洲就出现了。欧洲各国的版图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改变,有的国家消亡了,有的国家扩大了,愤青学者愤慨的不合法的“侵略”几乎天天在发生,各国的版图一直到二战都在发生剧烈变化。
二战前的国际法保护不了各国领土疆界,“九一八”日本侵华,民国政府投诉到国联,国联执掌的国际法何曾抑止过这种侵略。强国侵略了怎样?弱小国家被侵略了又怎样?侵略成功了就是我的,那时的国际法就是一张废纸。在有国际法之前,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并非没有边界,只是边界线并不清晰明确。但边界线明不明晰和国家被不被侵略,受不受保护是两个概念。
清朝奠定中国领土主权,那么请问: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有哪个国家提出把自己的领土主权退到清朝那时。

有网友认为没有满清就没有新疆,因为没有理由出兵新疆,“理由”这个东西很好笑,想找都能找。
有网友反驳说,那为什么解放军不能打到清朝领土之外,可以对他们说,清朝领土之外,都各有其主,缅甸是英国殖民地、越南是法国殖民地等等,惟独满清被中国人民推翻,留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所有领土,中国人可以去夺取。
还有些网友把满清的扩张说成是开疆,之后的中国只是在守疆。这种观念本来就是错的,是“自古以来”这种观念害到了深处。开疆守疆原本就是不严谨的观念。世界上从来没有一旦占据就永远归你这个道理,也不能说抗日战争是防御战争仅仅意味着守疆,如果是那样,清朝就割让给日本的台湾根本拿不回来。况且在清朝末年,满清留下的是已经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版图,当时遍地都是外国租界,到处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势力范围。——清朝留下的是一穷二白、日趋分裂消亡的中国,那里谈得上奠定今天中国的领土疆域?
即便是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怎样,还是应服从于《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二战胜利时达成的条约,否则就是翻案,德国从来不敢觊觎其固有故土“东普鲁士”-今天的加里宁格勒的主权。
彭光谦将军说:“钓鱼岛问题涉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正义性质的维护或否定的问题。二战是一场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二战后期发表的具法律效应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日本必须无条件归还从中国窃取的一切岛屿”。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日本领土只限于本土四岛及战胜国规定的其他岛屿。
作为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二战中用血写的结论,不能被推翻。否定这一结论,就是否定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今天日本顽固坚持所谓“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就是要翻反法西斯战争的案,是对人类社会正义力量的挑战。”

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建立,形成了“雅尔塔格局”“雅尔塔体系”以及核武器的出现,从此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受到严厉制约,各国的领土主权才有了基本保障。

而中国史学界却喋喋不休的向群众灌输什么“清朝奠定今天中国的疆域版图”,他们放出这句空话、屁话后,紧接一连串的臭屁,什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56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结果闹得岳飞不是民族英雄,施琅、洪承畴到成了民族大英雄。“没有我大清,哪有大中国”深入人心,到处都是满清烂辫子狂舞。

抵制辫子戏2014-06-06 23:50:04 发布在 天涯杂谈


附录1 “认为“明清战争”是“兄弟阋墙”,就是宣传汉奸意识,就是否定“抗战””
雍正酋长写的《大义觉迷录》雄辩阐明了满清统治者根本不把自己当中国人,满清入关是外敌入侵:“明太祖即元之子民也。以纲常伦纪言之,岂能逃篡窃之罪?”“至于我朝之于明,则邻国耳。”——雍正说了:明太祖起义是农民起义,满清入关是外敌入侵。
“盖我朝龙兴,不由中土而起于满洲,由满洲而至中国,地之相去数千余里。”
——雍正说了,我们是满洲人,满洲不是中国。是相隔数千里的两个国家。
“不知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
——雍正说了:本大清有满洲,就象你们中国有籍贯。 现代文史学家篡改为民族就像籍贯一样。
“且如中国之人,轻待外国之入承大统者,其害不过妄意诋讥,蛊惑一二匪类而已。原无损于是非之公,伦常之大。倘若外国之君入承大统,不以中国之人为赤子,则中国之人,其何所托命乎?”
——雍正说了:虽然我是外国人,但我现在是你们的主人。我要把你们当儿子一样看待。你们当然应该把我象慈父一样的感恩戴德。你们藐视我,有非议,你们就是不顾伦理的一群匪类,统统的死啦死啦的!
“人生天地间最重者莫如伦常,君臣为五伦之首,较父子尤重。天下有无君之人,而尚可谓之人乎?人而怀无君之心,而尚不谓之禽兽乎?尽人伦则谓人,灭天理则谓禽兽,非可因华夷而区别人禽也。且天命之以为君,而乃怀逆天之意,焉有不遭天之诛殛者乎?”
——雍正说了,不管我从哪里来的,哪怕是月亮上来的,现在我是君,你们就是奴。你们必须有君臣观念,必须把我当成父亲,不,比父亲还重,我就是太阳。没有我哪有你们?否则你们就违背了人伦,良心大大的坏了,你们就是一群禽兽,还要遭到老天的惩罚!

“是夷狄之有君,即为圣贤之流,诸夏之亡君,即为禽兽之类。”
——雍正说了,夷狄有英明君主,就可成为圣贤一样的人;中国亡了,亡国君主也就和禽兽没什么差别了。
日本鬼子知道后高兴坏了,欢呼“我们的大东亚圣战是正义的,谁要你国民党蒋介石腐败了要亡国了,你们是亡国奴如同猪狗一样!!!”
“本朝自太祖、太宗、世祖,圣圣相承。圣祖在位六十二年,仁厚恭俭,勤政爱民,乾纲在握,总揽万几,而文德武功,超越三代,”
——雍正说了:伟大的“康乾盛世”开始了,勤政、廉政、爱民如子,世界从来没有如此光明过。
当代“满遗”一声“扎”,于是按雍正老儿的吩咐拍《努尔哈赤》、《康熙王朝》、《雍正王朝》。
雍正把“夷夏之辨”歪曲为“君臣之辨”,“夷夏之辨”屈服于“君臣大义”。《四世同堂》里,日 本 人占领北平后口口声声的说这是“改朝换代”,满清的说法和日 本 鬼子有什么两样?

尽管历史学家欺骗我们说:明清战争是“兄弟阋墙””。可是那个时代的双方的民族心理却是十分肯定地认为这是外战,彼此都是以征服和反征服的心态来处理双方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和“抗 日 战争”时日 本 和中国的侵略和抵抗的关系完全一致,两者实行的同样的民族压迫。 “扬州十日”对应“南京大屠杀”;“迁界海禁”对应“三光政策和无人区”;“圈地”对应日 本 移民垦殖团(日本人开拓团);“剃发易服”对应日 本 人搞的“日化教育”; “满城”对应鬼子的据点、炮楼。 两者的相似性使得日 本 鬼子在中国搞的一切都和满清入关后的政策能对应。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时的社会存在决定当时的社会意识,明末“抗清”和现代“抗战”人们都有同样的抵抗外侮的抗战意识,否定明末“抗清”的正义也就是否定了现代“抗战”的正义。 现在的历史学家却提出什么“兄弟阋墙”,把现在的民族关系强加到明清时期。轻巧的一句话就否定了“抗清战争”反侵略性质。按这种逻辑,那么后人是否也可用这类观点来否定“抗 日 战争”的反侵略性质呢? 就因为日 本 没有征服中国,那么“抗战”就是正义的,如果征服了那么“抗战”就是错误的,这是什么样的荒唐逻辑?
所以,如果站在“满清”一边,歌颂满清的“征服”功绩,就必然要肯定“汉奸意识”,必然肯定侵略、征服中国是正义的,给日 本 征服中国提供充分的理由。
满遗的观点,戴逸之流所说,根本就是这本书的现代版,直接抄袭这书。大辫子戏导演、编剧都被洗了一遍脑,他们毫无疑问都在宣传汉奸意识。

抵制辫子戏2014-06-08 16:08:02 发布在 天涯杂谈


附录2
《溥仪当儿皇帝的事实不容回避》
所有的大辫子电视剧都刻意回避的一个事实是:满清末代皇帝溥仪给日本人当了“名副其实”的“儿皇帝”,这段事实却被当代史学界、文艺界有意回避了。

1940年6月22日,溥仪访日,真正的意图现在很少人提,原来是迎接天照大神(传说的日本天皇始祖)的“神体”。
据溥仪1954 年供:在日本,溥仪对着日本天皇说:“我愿意迎接日 本 天照大神到满洲国奉祀。”之后溥仪参拜伊势皇太神宫和各地天皇灵寝,,跪拜昭和天皇, 改日 本 纪元2600年。
1940年7月15日溥仪回满洲国安放“神体”,建庙,祭祀天照大神,带领满洲国文武百官参拜。
溥仪规定祭祀“天照大神”的日子密密麻麻,大祭、中祭、小祭累累相加一年多达三十次以上,真比亲祖宗还亲。
溥仪不光自己祭祀,还规定所有满洲国国民都要供奉、祭祀。颁布法令必须恭敬虔诚,谁有违例,严加惩处。
从此从努尔哈赤到溥仪就有了日 本 祖宗。溥仪把老祖宗的脸都丢尽,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最无耻的一幕。

溥仪对祭祀日本天照大神(传说的日本天皇始祖)特发诏书:
溥仪《国本奠定诏书》 :
朕兹为敬立
建国神庙,以奠国本于悠久,张国纲于无疆,诏尔众庶曰:我
国自建国以来,邦基益固,邦运益兴,烝烝日跻隆治。仰厥
渊源,念斯丕绩,莫不皆赖
天照大神之种麻,
天皇陛下之保佑。是以朕向躬访
日 本 皇室,诚烟致谢,感戴弥重,诏尔众庶,训以一德一心之
义,其旨深矣。今兹东渡,恭祝纪元二千六百年庆典,亲拜
皇大神宫,回銮之吉,敬立
建国神庙,奉祀
天照大神,尽厥崇敬,以身祷国民福祉,式为永典,令朕子孙
万世祗承,有孚无穷。庶几国本奠于惟神之道,国纲张于忠
孝之教。仁爱所安,协和所化,四海清明,笃保神麻。尔众
庶其克体朕意,培本振纲,力行弗懈,自强勿息。钦此!

溥仪“建国十年诏”
我国自肇兴以来,历兹十载,仰赖
天照大神之神庥,
天皇陛下之保佑,国本奠于惟神之道,政教明于四海
之民
崇本敬始之典,万世维尊。
奉天承运之作,垂统无穷。
明明之鉴如亲,
穆穆之爱如子。夙夜乾惕,惟念昭德,励精自懋,弗敢豫逸。
尔有司众庶,亦成以朕心为心,忠诚任事,勤勉治业,上下相
和,万方相协。自创业以至今日,始终一贯,奉公不懈,深堪
嘉慰。宜益砥其所心,励其所志,献身大东亚圣战,奉翼亲
邦之天业,以尽报本之至诚,努力国本之培养,振张神人合
一之纲纪,以奉答建国之明命。钦此!
“明明之鉴如亲, 穆穆之爱如子。”

溥仪1954年供认:梅津美治郎命吉冈直告诉我:给日本天皇书是“亲书”,所谓亲邦“日本是父亲,满洲国是儿子,所以当称日本为亲邦”。所以在建国十年诏里表达了这层意思。
溥仪之所为代表了满族皇室整体的精神选择,在举行伪满洲国登基大典时,北京来的爱新觉罗宗室(载、溥、毓字辈差不多全来了)。 这是整个满族上层的选择,所有的满族上层人士几乎全部参与此事。这只能证明满洲人集体叛国。

溥仪认的祖宗是日本的清河源氏,以天照大神为国教,认祖归宗,视日本先祖为满洲先祖,修建国神庙,尤其是这第一份“国本奠定诏书”尤其说明问题,建国十年诏已经是明白无误的认日 本 人当祖宗了,当然了阎崇年之类的都是看不见的,满遗的道理就是只要威胁到自己触及到历史痛楚的,那就是极端狭隘民族主义,反之就是民族团结,这两封诏书是国诏,历史祖宗建国纲领政策都已经很清楚了。
现在戴逸、阎崇年等人一味吹捧什么满清兴起的“四大精神”,这一套日本人早就说了:“满洲国建国精神即日 本 精 神!”。现在看得明明白白了,所谓“满遗”本质上是一群日本人的走狗奴才。

抵制辫子戏2014-06-08 16:52:30 发布在 天涯杂谈


1、“自古以来”已成“愚民”之说
复旦大学历史系的葛剑雄教授就认识到:外国人不懂“自古以来”是从何时开始。
国际社会根本就不承认你的“自古以来”的说法。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拉塞尔最近引述奥巴马的说法指出,声称拥有南海岛屿主权的各国必须厘清模糊,不应以国民情绪和历史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
在争夺黄岩岛的舆论战中,菲律宾媒体说:“谁都不否认旧港(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巨港)曾是明代中国的领土,但这无关当前的岛屿领海的归属”。菲参议院议长胡安·庞塞·恩里莱:“古代中国人曾经居住在巴坦群岛省,这可以从当地居民那里获得证实。那么是不是因为他们曾在那里居住,就认定菲律宾的巴坦群岛省和富加岛是中国领土?”
显而易见,中国政府天天念叨的“自古以来”早就对国际社会无说服力,只能自己骗骗自己。

2、古代的“统一”对今天到底有多大价值?
“曾经的统一意味着今后的统一,一但统一意味着永远统一,一旦分裂意味着今后也无法统一”。这一命题完全没有道理,一千年历史长河当中阿拉伯世界就是一个保持了长时间统一的大帝国。印度分裂了二千年了,今日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印度的统一是在成为英殖民地之后建立起来的。
统一不意味着永远统一,分治不意味着永远分治,这是不存在的历史规律。

3、这里总结一下领土终极论:版图中国论的隐含观点是领土终极论,其观点是满清将领土奠定之后,领土就不再变化,不应再变化。前面讲过一个观点,领土变化是永远存在的,过去在变、今后也在变化。不管你处于古代、近代和现代。而且其改变并没有规则和原则可言,也就是从无“自古以来”这条法则,所以没有“奠定”之说。
但有一条必须讲清楚,二战前领土主权和二战后并不相同,二战后,有了联合国,有了雅尔塔体系,世界格局大致均衡。有了核武器,这使得发动战争的成本非常巨大。虽然世界从没有取得所谓国土来源于自古以来并继承的共识,但是取得了不引发招致人类毁灭的世界大战的共识,因此,领土主权不受侵犯才会深入各国人心,这样才保持了近七十年的大致和平。如果史学界非要用奠定领土之类的观念,也不能自说自话从最得意的满清疆土说起,必须由二战做基点,二战作为法理的原点,道义的原点,世界各国国家历史的里程碑。[注]

[注]清史学是以满清大一统,康乾盛世为终点。领土法理、道义、民族、国家都以清盛世为界。趋向即正面,背向即负面。因此,才有了颠倒黑白的许许多多荒谬的论调,诸如,洪承畴、施琅是统一大英雄,郑经是分裂国家。清军入关是正义的,带来的大屠杀是必要的代价等等,连带清初时的满清统治者一概英明伟大。其立论基础是非常荒诞的。
秀才们不懂当代中国的由来,清史学界、历史地理学派忽略和漠视了从民国建立到二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段历史。略过了民国建立、五族共和破产、二战爆发和新中国建国这几个关键过程,视角一直放在满清时的多元一体,清末民初的“五族共和”,莫名其妙地企图把中国偷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和国。
按上面所讲的原理,国体、政体乃至国家的历史应由当前的政权来定,其历史定位是从今向古,从后向前。历史不仅仅是由胜利者来写的,而且必然站在胜利者的角度去写。比如,美国的历史就是从殖民者移民到美洲建立殖民地,建立美国的历史。如果当今的北美地区恢复成印地安人的国家,则肯定以印地安民族自古以来的历史为历史。澳洲也一样。殖民地人民恢复独立,前殖民者曾经自夸的历史辉煌顿时成为泡影。英国、法国、日本当年在殖民地的政治和统治已经成了过往云烟,不值一提。元、清也同样。

现代中国的诞生,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而来,孙中山一生致力于“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毛泽东说过“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且民国并非立足于五族共和。孙中山先生晚年曾说过:“所谓五族共和者,直欺人之语!”抗战前,“五族共和”实际已经破产。
到二战结束,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以汉族为主的中国人民,在二战中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了国土,收回了租界,驱逐了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消灭满、蒙、藏、新等民族分裂势力。
重新建立的大中国完全消灭了“五族共和”的政治基础,抗战胜利后的民国新宪法已经去除了“五族共和”的含义。二战时,三千万中国军民的生命和鲜血赢来了今天中国的版图。牺牲之重,其价值其份量让世界肃然起敬,让任何试图分裂和入侵的觊觎者胆寒,岂能被其他因素替代。

当代史学界天天给“自古以来”做论证,无非是帮助政府解决合法性和凝聚力。国民付出的鲜血和生命本来就是最大的法理所在。爱国主义是民族国家的圭臬,中国的爱国主义来源于何处?来源于外敌入侵、民族劫难,来源于抗战中祖辈、父辈共同流过的血,同胞一起流过的汗。每个中国人都身处其中,共同的经历,共同的磨难。这本是中国人的民族纽带,民族精神的源泉。爱国主义来源于人民,发扬于人民。
当代清史学反而去篡改历史,认贼作父,歌颂满清。满清入主中国时带来的是大屠杀,大屠杀之后的是剃发易服、役民为奴、闭关锁国和文字狱,是在残害人民,阉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侮灭华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主题截然相反。
不对当代国史有深刻理解,不对当代国家国体有深刻理解,就写不好古代史,把现代史搞懂了,再谈到中国的由来时,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视角。即便按史学界通用的版图附带民族的观念,也是二战后形成了中国,二战后的中国版图附带了民族形成了今天中国的多民族国家,而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其贡献者是谁,其主体是谁,历史该是谁的历史难道还不明确吗?

抵制辫子戏2014-06-08 19:02:31 发布在 天涯杂谈

“中国”的定义,是一个历史上相对稳定的文明,一群相对稳定的族群,通过相对正当的方式传承下来的各个朝代的共同体。
在这个过程中,疆域变化是肯定发生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族群主体却相对稳定,即华夏族群为主体以及各和平相处的其他族群构成;这个国家,各个朝代需要通过相对正当的方式传递统治权力的正统性,也就是在那个历史时期相对正义的手段取得政权,凡是依靠入侵和大规模屠杀,尤其是对平民的屠杀就丧失了正统性。
符合上述条件的,才成为中国,中州、中夏、中土等等……。
如果这个国家,被一个外国族群彻底入侵,全民被大规模屠杀,这就是意味着国家主体发生变更,就算人口没有被屠尽,但是新来的统治者已经彻底丧失了合法性,也就是非法政权,其当时入侵的人口也成了非法入侵者。这一概念并没有排除那些虽然祖先是非法入侵者,但客观在在此地出生的后代,拥有该国国籍。

蒙元、满清算不算中国史?如果是征服者来说,蒙元、满清愿意成为中国史就是中国史,不愿意成为中国史就不是中国史。而事实上,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说明了,他们不承认自己是中国史。
至于被征服者,在他们统治期间完全丧失了评价侵略者“是不是中国史”的资格,无论“汉人”、“南人”还是“奴才”,他们心里想什么只有他们心里清楚,但至少那些用鲜血奋斗的真正代表宋朝和明朝血脉的精英和平民们,他们已经用生命的代价说明了一切。
一、侵略者用行动证明了他们非中国:在入侵期间,蒙元屠杀北宋两百余城,在北方已屠杀3000多万华夏人民。宋朝中国超过1.2亿人口,蒙元统治时期锐减至5000万,约7000万人口死于非命,人口损失6成以上;满清则通过修改史册湮灭证据,但仍有统计指出明朝后期的人口其实已有两亿多人,至满清顺治十七年仅剩1900万,1.8亿人口殒命,竟然是蒙元的两倍以上,人口损失9成。这说明他们仇恨这个文明,他们仇恨这个族群。这种无端的战争和残酷的罪行,只能证明,中国没有这种人,中国人也不会承认这种人。
1636年,黄台吉(皇太极)正式改国号为“大清”,即位称大清皇帝。即这是两国并立,如同越南独立于明朝。
二、侵略者的身份证明了他们非中国:无论是成吉思汗、蒙哥、忽必烈;还是努尔哈赤、多尔衮、皇太极、顺治、康熙、乾隆,从未在身份上承认他们是中国人。他们都起源于古代胡族或通古斯野人。虽然出身往往不是决定性的,但他们以这样的身份从境外之域起兵攻打华夏,已经证明了这是五胡乱华在华夏大地的延续;而五胡乱华者,其成立的所谓五胡诸国均未被承认为华夏正朔。
三、侵略者用语言说明了他们非中国:与其说蒙元不用汉语作为官方语言,不如说蒙元几乎没有官吏会使用汉语,哪怕金元虏语(普通话)都无法使用;满清立定的国语也是满语。蒙古皇帝从入侵到定都从未承认过自己跟中国有任何关系的身份,倒更像把大都当作其蒙古帐篷安营扎寨的地方。
四、侵略者用真心话证明了他们非中国:
满清皇帝更为直接,在所有皇帝中,不得不系统写书进行反驳的,乃因为统治基础遭到华夷之辩颠覆,而在其《大义觉迷录》大放厥词的雍正酋长。雍正说:“如中国之人,轻待外国之入承大统者,其害不过妄意诋讥,蛊惑一二匪类而已”“而中外臣民,既共奉我朝以为君,则所以归诚效顺,尽臣民之道者,尤不得以华夷而有异心。此揆之天道,验之人理,海隅日出之乡,普天率土之众,莫不知大一统之在我朝”“盖我朝龙兴,不由中土而起于满州,由满州而至中国,地之相去数千余里”“在逆贼等之意,徒谓本朝以满洲之君,入为中国之主,妄生此疆彼界之私”“今逆贼等于天下一统,华夷一家之时,而妄判中外,谬生忿戾,岂非逆天悖理,无父无君,蜂蚁不若之异类乎?”“且逆贼吕留良等,以夷狄比于禽兽,未知上天厌弃内地无有德者,方眷命我外夷为内地主,若据逆贼等论,是中国之人皆禽兽之不若矣。又何暇内中国而外夷狄也?”“况明继元而有天下,明太祖即元之子民也。以纲常伦纪言之,岂能逃篡窃之罪?至于我朝之于明,则邻国耳。且明之天下丧于流贼之手,是时边患肆起,倭寇骚动,流贼之有名目者,不可胜数。而各村邑无赖之徒,乘机劫杀,其不法之将弁兵丁等,又借征剿之名,肆行扰害,杀戮良民请功,以充获贼之数。中国民人死亡过半,即如四川之人,竟致靡有孓遗之叹。”““如中国之人,轻待外国之入承大统者,其害不过妄意诋讥,蛊惑一二匪类而已。原无损于是非之公,伦常之大。倘若外国之君入承大统,不以中国之人为赤子,则中国之人,其何所托命乎?况抚之则后,虐之则仇,人情也,若抚之而仍不以为后,殆非顺天合理之人情也。假使为君者,以非人情之事加之于下,为下者其能堪乎?为君者尚不可以非人情之事加之人于下,岂为下者转可以此施之于上乎?”“夫我朝既仰承天命,为中外臣民之主,则所以蒙抚绥爱育者,何得以华夷而有殊视!而中外臣民既共奉我朝以为君,则所以归诚效顺,尽臣民之道者,尤不得以华夷而又异心”
——通观雍正酋长言论,他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从建国,当“入主”中国,乃是外国,当然这是事实;但他定位自己本朝为“中外臣民之主”,因华夷之辩指责中国人禽兽不如;并努力为满清的蛮夷身份开脱,而且居然声称是因为明朝统治无德,而灭了明朝的反叛势力是倭寇以及各个村庄的无赖,同时承认因为上述原因才导致中国人口损失过半,这样满清的屠杀和淫虐全部栽赃给倭寇和无良村民了。如果是日本侵略者这么说,今之中国必定同声抗议,而出之满清之口,却似船过水无痕,无人关注也无人反对。
《天聪实录稿》记载:满洲国汗黄台吉(皇太极)谨奏大明国皇帝:“小国起兵,原非自不知足,希图大位……”
多尔衮致史可法书,称明朝为“中国”,自称为“我国家”《清世祖实录》卷六,顺治元年七月壬子。
顺治:“满洲与明,自(清)太祖、太宗以来,本为敌国。”
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写道:“朕以外国之君,主中国之事”
乾隆更直白:“朕乃夷狄之君,非中国之人。”
慈禧说:“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保大清不保中华 ”“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中国人)” “量中华物之力,结与国之欢心。”
直到满清灭亡之后,曾担任慈禧的御前女官的清朝宫女作家德龄在其《清宫两年记》一书中提到,她的父亲告诉她,他们不是中国人,但却是中国人的主子。事实也是如此,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宣称“满洲是满洲人的满洲。”据溥仪后来回忆,当时在北京的满洲宗室(载、溥、毓字辈)差不多全体出席祝贺。
满清一贯自称独立于中国之外,和中国历史上一些地区、国家的暂时独立不同,前者缺乏文化和根本价值的认同,而后者或者是宗族纽带的分国,或者有共同承认的皇室代表,有的则争相称谓自己为华夏正统。这里比如三家分晋、汉灵帝治下分三国等等,即共同的文明系统内产生的争斗,这种内斗不导致大规模屠杀平民和种族清洗。满清:一,不在文明系统中,二,作为外国入侵,三,反人类的种族屠杀暴行,已经超越了权力之争、族群之争,成为国家战争。在族群和国家两相因素结合下,出身胡虏的满清暴行展露无遗,其惨绝人寰的程度创下了人类史上的一项纪录。

抵制辫子戏2014-06-08 22:43:34 发布在 天涯杂谈

满清为了强化其统治,野蛮推行“薙发令”(剃发易服令)、“逃人法”,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与民族奴役,杀尽了中国人的尊严,满清在中国各地都留下了血腥的屠城记录,甚至实行过种族灭绝,发生大规模屠城和大屠杀的省份先后有辽宁、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四川、福建、新疆,满清把中国几乎所有省份都屠戮一遍,其残酷程度不亚于蒙元。满清如此残酷屠杀中国人,从努尔哈赤屠杀辽东汉人到康熙平定三藩,屠杀政策历时将近一个世纪,空前绝后。按过去和现在的标准都是反人类罪。有什么罪行可比这种罪恶更大,有什么功劳可以抵消这样的暴行。
满清采用“多元式统治”,“分区隔离”。为了维护满洲人的特权利益,满清统治者将全国分而治之,全国分为满、汉、蒙、藏、维五区,区区隔离,特别是防备汉人到其他四区,防止汉人和其他四区有人员往来。在满清政权衰败前,汉官都是不能涉及其他四区事务的, 满清是名副其实的“帝国主义”统治,实行的是“征服殖民地”政策。说满清促进了民族融合是无视历史事实。
满清入关后除了非常沉重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奴役外,还带来了奴隶制的残余,满清旗人还跑马圈地,把战争中掠夺的人民和被圈地农民强制为奴。在清代,旗人犯罪罪减一等,汉人犯罪如果判三年,旗人只要枷号四十天就能释放。如果农民因为各种原因投充为奴后,“一家老少尽为奴,八旗地主可以任意奴役而不给任何代价,甚至连农民的妻女也可以任意奸淫霸占,显然这些投充八旗地主的农民和地主的关系是奴主关系”(《翦伯赞历史论文集》 256页)。据《东华录》、《十朝圣训》记载,八旗贵族还时常在京城内劫掠霸占民女,攘夺汉人土地房舍,蹂躏汉人坟墓,鞭打汉人长官,种种暴行层见叠出,习以为常。
满清入关并不代表少数民族利益,在满清二百多年的统治下,少数民族同样生活在空前黑暗中,满清对于准格尔部族的斩尽杀绝都是历史罕见的种族灭绝行为,对回族的种族歧视,对西南苗民屠杀都是空前的。就连视为“亲兄弟”的蒙古族,也用羁縻政策进行削弱。据《冯玉祥回忆录》记载:“蒙古本有一千二百万人。在满清长期统治之后,今已减少至五十万人。满清利用喇嘛教以统治蒙古人民,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须当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须当喇嘛;仅有一人可为娶妻生子的平民。……女子没有充当喇嘛的福气,但又难找得相当的配偶,于是都做了内地人泄欲的对象。事实上形成一个乱交的社会。同时男女卫生都不讲究,染上淋病、梅毒以后,惟有听其自然。……若任其继续存在,马上就会有灭绝种族的危险!”

满清统治中国的265年是对先进生产力的最大破坏和阻碍,是对先进文化发展的最大毁灭。满清入关后的大屠杀是对中国人的犯罪,满清统治是对中国人的奴役。满清值得称颂吗?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在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回程路上所写的“纪事”中强调:“我们的许多书里都把汉族和鞑靼族混淆了,好像他们是一个民族。可是清帝国的皇帝却在时刻关注着这权力的诞生地”“东方与西方在这问题上是不同的。在欧洲,不论是波旁王朝还是哈布斯堡王朝的人,登上那不勒斯或西班牙的王位都无关紧要;君王完全与西班牙人或那不勒斯人。汉诺威人一旦掌握英国王权,他们就不再是德国人了。相反,亚洲的君王念念不忘自己的祖根。”“两个世纪过去了,换了8个或10个君主,但蒙古人还是没有变成印度人;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也没有把乾隆可汗变成一个中国人”。
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写到:“清帝国建立初期,他们(满洲人)表现得非常凶残。建国后的最初几年,整批整批的百姓遭到屠杀。强迫留辫子引起了骚乱,结果都被镇压在血泊之中。都是老爷的种族坐稳了江山,对一个奴隶的民族实行统治,种族 隔 离是全面的,严禁不同种族间通婚,北京的整个北城都没有汉人,专供满人居住。宫内女眷(包括奴婢在内)无论如何只要清一色的满人,要防止一切种族混杂的情况。而宫内太监又毫不例外地全是汉人。这多有象征意义呀!让鞑靼人繁殖,让汉人绝种。这就绝对保证了没有任何不纯的混杂。”
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写到:“鞑靼人(满洲人)说笑话总以汉人为靶子。我不可能不注意到:只要有人拿汉人说笑话,那些年轻的鞑靼王子就会兴高采烈。在取笑女人裹脚时,他们拍手叫好;但听到把鞑靼妇女的木底鞋比作汉人的帆船时,他们就恼火。”
英国使者赫脱南发现“地位最低的鞑靼人,在服从汉族官员时也会表现得十分勉强”。
英国使者巴罗记下了别人对他说的一段心里话:“圆明园内年轻的鞑靼王子们谈到汉人时总报以一种极大的蔑视。一位王子见我想学汉文,就竭力使我相信鞑靼语比这要高尚得多。他不仅答应给我识字课本和书籍,而且还要亲自教我。”
英国使者马戛尔尼还写到:“在热河,鞑靼皇帝(乾隆)从他们祖先的传统中汲取营养。这时他们并不是完全在中国,也不仅仅只是在中国。”——马戛尔尼称清朝乾隆皇帝是鞑靼皇帝。

英国人F·A·Lindley在他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写道:“1669年,除福建沿海岛屿和其他地方性抵抗之外,整个中华帝国全被满洲人征服。满洲人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一切重要的城市驻有八旗兵。这些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和驻在北京的主力部队,有效地镇压了明遗民的爱国运动。”
“为了彻底消灭中国人的爱国情绪,满洲人强迫被征服的中国人剃去他们从古以来就作为珍爱装饰的长发,强迫他们垂辨,并采用鞑靼服装,违者处死。据说,宁死不肯忍受这种民族屈辱的人有千千万万。变更民族装束在一切征服手段中是最明显最能压制人的;这无疑是粉碎中国人民精神的有效方法。凡不肯忍受的就失去了头颅。”
“在清王朝的进展和维持时期,惨道屠戮的牺牲者之多,是欧洲人从来所不能思议的,虽然根据清人入侵以来不断发生的人民反叛和对人民所施行的屠杀的确凿记载来判断,这些被毁灭的生命是从亚历山大到成吉思汗以来历罕见的。满洲人的野蛮统治是史无前例的;他们的残暴的酷刑,尤其施于反叛者的酷刑,以及他们所制定的刑律,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污点。”
…………
英人军官F·A·Lindley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还写道:“一般人都把残酷、凶狠、口是心非归之于中国人的天性,其实这多半是由于邪恶的满清政府所造成的。这些人从婴儿时代起,就习惯于流血和酷刑的惨象.正象他们的祖先在最近两世纪中被鞑靼征服者所屠杀的惨象一样。统治者的无穷迫害使他们麻木不仁,堕落退化;剃发的奴隶标记使他们带着不自然的烙印;横恣暴虐的专制制度摧毁了并贬抑了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生命财产完全操在最卑鄙最无人心的官吏手里,操在只有贿赂可以动心的审判官手里;凡是反叛异族皇帝的非正义统治的人,按律是“千刀万剐”,凌迟处死,稍涉嫌疑就被砍头,牵连在反叛案件里的人一律格杀勿论:如果中国人沾染了通常是被压迫的弱小者所凭借的狡猾和欺诈,又有什么奇怪呢? ”
“中国人在满洲人入侵之前是富足的。优裕阶级的住屋舒适而坚固。现在中国人已没有多少显著的财产,稍露财产迹象就成为政府官吏的勒索对象。从鞑靼人进入中国那天起,中国就不断地衰落下去,现在人民可以比作匍匐地上的牛马,有一天算一天地活着,最堕落的迷信使他们的智慧变得迟钝愚昧。中国在清政府统治之下,各方面部显示了最悲惨的景象,一个民族不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得到人的充分发展的景象。满洲人为了保持自己的皇位,决定了三个方针:第一、强迫每个中国人剃发垂辫,违者以叛逆处死。第二、凡秘密结社者,作为叛国论.第三、清皇帝为了加深统治者与被治者之间的裂痕,甚至任其(官吏)搜刮民脂民膏,只要不致逼民造反就以。”
“许多年来,全欧洲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奇特的民族;他们的剃发、蓄辨、斜服睛、奇装异服以及女人的畸形的脚,长期供给了那些制造滑稽的漫画家以题材;同时,使中国人感到陶醉的闭关自守、迷信鬼神和妄自尊大,也经常激起了欧洲人的嘲笑和轻视。可是,在太平军中间,除了面貌之外,所有这些都已绝迹,甚至于他们的面貌似乎也有所改善;也许这是由于他们在身心两方面都摆脱了奴隶地位的缘故吧。”
“清政府奴役下的任何一个中国人的面部都表现了蠢笨,冷淡,没有表情,没有智慧,只有类似半狡猾半恐惧的奴隶态度,他们的活力被束缚,他们的希望和精神被,压抑被摧毁。太平军则相反,使人立刻觉得他们是有智慧的,好钻研的,追求知识的。的 确,根据双方不同的智力才能来看,--再不能有比这更显著的区别,--要说他们是同一国家的人,那简直令人无法想象。太平军是聪敏的、直率的、英武的,尤其他们的自由风度 特别具有吸引力。你可以看见被鞑靼人所征服的中国人的奴颜婢膝;但是太平军纵使面对死亡,也部表现了自由人的庄严不屈的风度。”
“清帝国的道德上的、社会上的和政治上的情况,几乎毫无希望地濒于险恶之境。全国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宗教制度都极需要加以摧毁、改造、重建和更新。但是,要寻找能够担起这种任务的有效力量却又使人感到了茫然和丧。政府腐败,学者萎靡不振,上流社会卑鄙而懦弱,下层阶级则忙于生存斗争,整个民族似乎都被缚住了手足。他们的道德力量陷于瘫痪,他们的智力才能陷于萎缩,他们的自由权利在满洲人的专制淫威和荒淫无耻的势力之下被摧毁殆尽。政治上的腐朽暴虐,加以吸食鸦片的流毒,磨灭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使他们变成了无能的种族。”

抵制辫子戏2014-07-27 20:35:55 发布在 天涯杂谈

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贱而艰于食,布帛贱而艰于衣,舟转市集而货折赀,居官者去官而无以为家,是四空也。金钱,所以通有无也。中产之家,尝旬月不观一金,不见缗钱,无以通之。故农民冻馁,百货皆死,丰年如凶,良贾无筹。行于都市,列肆琨耀,冠服华腆,入其家室,朝则熄无烟,寒则蜷体不申。吴中之民,多鬻男女于远方,男之美为优,恶者为奴;女之美为妾,恶者为婢,遍满海内矣。”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国政府任命马戛尔尼为正使,乔治·斯当东为副使,以贺乾隆可汗八十大寿为名出使大清国。

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他的出访日记中写到:“(中国)自从被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很想凌驾各国,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清朝是)一个专制帝国,几百年都没有什么进步,一个国家不进则退,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状态。”“(满清帝国)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四章第一节〕
英国副使乔治·斯当东编辑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记载:“(清帝国)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很多人衣衫褴褛甚至裸体,一路上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像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的军队”,认为清朝是“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清帝国不是富裕的国度,而是一片贫困的土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我真的没办法了解这个国家(清朝),老百姓面露菜色,他们捡起我们喝过的茶叶渣滓洗干净继续使用,这里的民众一脸的苦悲,到处充满了悲观与痛苦,欺骗时有发生。没有我们英国农民脸上的满足之情。”

可见所谓的“康雍乾”,其实都是被拔高的侏儒,在满清的统治下,中国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是相当痛苦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副使斯当东所谓“人们衣衫褴褛甚至裸体”这与唐甄的记载完全吻合,可见确实是实情。

18世纪后期,面对“在世界文明中领先的盛世的中国”,一向傲慢的英国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光明期望,派出了马戛尔尼为首的英国使团出访中国。谁知,无法相信除了自己世界上还有其他民族存在的无知的满清皇帝,把他们一行当成野蛮人,当成必须向清朝称臣的附庸,从而受到不少侮辱。这一外交失败,对英国来说尽管很不光彩,但他们的感受和认识,使西方人关于中国的神话破灭了——这就是先进的文明!这就是“康乾盛世”!
在马戛尔尼们眼中,什么“康乾盛世”,满清帝国“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马戛尔尼在出使日记中写得:中国“自从被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疯狂的战船。如果说已在过去的150年间依旧能够航行,以一种貌似强大的外表威慑邻国,那是因为侥幸出了几位能干的船长。一旦碰到一个无能之辈掌舵,一切将分崩离析,朝不保夕。即使不会马上沉没,也是像残骸一样随流东西,最终在海岸上撞得粉碎,而且永远不可能在旧船体上修复”。
英国使团除了在整体上从制度层面对当时中国进行观察以外,还深入到生活、技术、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在他们眼中,当时贫苦的中国人生活质量相当掩蔽,饭食不但粗,而且做饭的地方相当脏;中国人对陈规陋习顶礼膜拜,对机械工艺一无所知。建筑虽然远看富丽堂皇,近看却做工粗糙,镀金不匀;制革技术和远航技术都比西 方落后;发明火药的民族竟一见放空炮就吓得魂不附体,令人不可置否。“康乾盛世”时期,中国人生活“在最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中国社会关系建立在一种愚蠢的形式主义基础上,所以人们“胆怯、肮脏并残酷”。
马戛尔尼们还研究了满清帝国的法律,认为“一个民族的法律是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性格明白无误的见证”。但满清的法律如何呢?“的法律只是十分细致并不断地干涉个人行为”!所以,它不可能强盛,它的衰亡是必然的,因为“一个民族是否强盛和幸福完全要严格地取决于它的每人诚实的荣誉感是否强烈”!
这些,在《停滞的帝国》一书中说得很详细。马戛尔尼们戳穿了满清帝国的盛世神话,在皇帝和文人们的盛世颂歌震天响的时候,马戛尔尼们认为满清帝国是衰败之世,没落之世,毫不留情地指出:“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的状态”!
这句话,不但验证了当时,而且为以后的中国历史所证明,且不说了。而应该思考的是国人的盛世观。什么是盛世?在马戛尔尼们看来,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处于强盛 期,是看其政 治制 度是否进步,是看法律是否背离人性,是看国民精神是否受到压抑,是看物质生活质量如何。但在后世文人的眼中,只要皇帝的位子稳,越坐越长久,没有第二者来 抢夺就是盛世了,至于制度如何落后腐 败,如何摧残人性,人们的精神如何畸形,创造力如何受到伤害,则都不必想了。直到现在,他们还对“康乾盛世”津津乐道,认为是历史上伟大辉煌的一页,是民族的骄傲,是我华夏之所以能万古长存以至不灭的明证。 这实在是令人悲哀而又哭笑不得。”

抵制辫子戏2014-07-27 20:41:53 发布在 天涯杂谈

在蒙古人入侵之前,中国境内包括南宋、金国、西夏、大理,共有人口约一亿二千万以上(也有学者认为是一亿四千万)。1279年蒙元灭亡南宋,最终占领整个中国之后,整个中国境内人口只剩下五千万人左右。而蒙古人整个民族也不过一百多万人口,而且还在亚欧四五个大汗国分散居住,真正进入中原和江南的蒙古人则更加少,那里谈得上去融合汉人?
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在中国实行四等人制,推行种族隔离制度,蒙古人、色目人是一二等的上等人,汉人、南人是备受歧视压迫的三四等的下等人,作为上等人的蒙古人、色目人与广大下等人汉人、南人之间严禁通婚。——这怎么能够实现民族融合?
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对汉人、南人加以种种防范与压迫。元朝实行四等人制,蒙古人为第一等人;第二等为色目人(指西域、中亚、西亚诸族,包括回回、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第三等是汉人(指北方黄河流域的汉人、契丹人、女真人、渤海人、高丽人);第四等是南人(指原南宋辖区内的汉人)。
在元帝国的四等人中,以蒙古人最贵而南人最贱。元朝法律规定诸汉人、南人一律不得充当禁军卫士,民间不得收藏铁器、兵器、弓箭、甲胄,不得骑马,凡藏刀枪10件以上者,处死刑;元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署的实权多数操在蒙古人、色目人手中;蒙古人、色目人因争执殴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只许向官府申诉,违者治罪;蒙古人、色目人因争执及乘醉殴死汉人、南人,只征烧埋银﹐并断罚出征,无需偿命,而汉人、南人殴死蒙古人则要处死,甚至只打伤蒙古人也处以极刑;四等人犯同样的罪﹐而量刑的轻重不同,例如,同是盗窃罪,汉人、南人判刺字发配,蒙古人则不在刺字之列,色目人也可以免受刺字之刑,法官擅将蒙古人刺字者革职;元朝政府甚至禁止汉人﹑南人养鹰、养犬打猎,违者没收家产;至元二年(1336)﹐丞相伯颜当国,为防止南人造反,甚至禁止江南农家用铁禾叉。此外,对汉人﹑南人祈神赛社、习学枪棒武术以至演唱戏文、评话等,都要横加禁止或限制,以防他们聚众闹事,而蒙古、色目人则不在禁限之内。
在蒙古大汗的眼中,汉人并不是人,他们是可以随时被杀戳和奴役的奴隶,象牛羊产奶一样为他们生产财富。即使给牲畜挤奶,也不会如此心狠手辣。在灭亡南宋,占领整个中国之后,忽必烈立刻公布实行了著名的四等人制度。南北方汉人因为血统而沦落成三、四等人,被蒙古人杀害只需要赔偿一头毛驴。而蒙古贵族为了试验刀子是否锋利,可以随便在街上抓一个汉人杀掉。这是有史以来最恶劣的种族歧视制度。
现在有人用忽必烈任用儒家学者治理中国的现象,说明忽必烈是历史上的明君。但事实上,忽必烈不过是以掠夺为生的强盗中不太坏的一个。他和其他蒙古强盗一样,贪图中国的财富,企图通过奴役中国人民,源源不断地掠夺财富,做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忽必烈采用儒法治国,不是因为他接受了文明,而是赶到不这样做,就无法消除华夏民族的反抗。
忽必烈在征服南宋时,为了收买人心,暂时免除斌赋、徭役,甚至开始征税也比宋代轻,等到汉人的抵抗运动停止了,忽必烈立刻任用回回阿合马当元帝国的宰相,阿合马加倍地疯狂征税。于是蒙元统治下的中国各地民不聊生,到处都是起义,但是因为没能相互接应,结果被蒙元各个击破,镇压下去。阿合马滥发纸币,横行霸道,肆意劫掠中国人民的财富,害死了中原无数百姓,最后被汉人给行刺暗杀了。
在占领整个中国,元帝国政权稳固之后,忽必烈此时已经不担心汉人的人心,只担心汉族大臣同情自己的同胞而不全力为他横征暴敛。所以他只任用从中东来的对华夏同胞没有任何伶悯和同情的回回们作为他敛财的工具。蒙古贵族把这些财富挥霍在到其他文明地区屠杀和掠夺,也挥霍在赠送亲友帮助自己扩张权力控制军阀上。华夏的财富从此不再用于生产建设,人的生命受到了真正蒙古方式的践踏。只有在华夏民族停止抵抗以后,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蒙古帝国,以及什么是亡国、什么是被奴役,什么是被异族横征暴敛, 什么是真正的民不聊生。当初那些抱怨宋朝为了抵抗外族入侵而开支巨额军费和望风投降的民众,此时再反抗,已经不能彼此呼应。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了。
现在中国的某些历史学家,甚至是ZF的主流砖家叫兽,用欺骗的手段描写这段历史。他们把南宋因为军费开支而造成的通货膨胀,说成是腐败,忽必烈收买人心暂时不征税,说成是历史进步,等到忽必烈原形毕露,横征暴敛时,他们却避而不提。蒙元统治下的中国,蒙古人抓汉族奴隶修筑城市河道,帮助把南方抢劫来的财富运到北方,他们说这是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教育部历史参考书明确告知不把岳飞、文天祥当作中国的民族英雄,而教育部通过的历史视频教科书却把蒙古人统治中国的元朝描写成民族融合、和空前繁荣昌盛的时代,如此卑鄙无耻的欺骗,使人不禁疑问,现在的中华是否生活在一个亡国的时代?

满清统治时期实行严格的种族隔离制度,“满汉不许通婚”。清政府规定,满城专供旗人居住,汉民不得擅入,“满汉不许通婚”。“满汉不通婚”这是保障“殖民者”身份延续的最重要措施。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国的马嘎尔尼使团访问大清国,马戛尔尼在出使日记中写得:“清初,他们(清军)表现得非常凶残。建国后的最初几年,整批整批的百姓遭到屠杀。强迫留辫子引起了骚乱,结果都被镇压在血泊之中。都是老爷的种族坐稳了江山,对一个奴隶的民族实行统治,种族隔离是全面的,严禁不同种族间通婚,北京的整个北城都没有汉人,专供满人居住。宫内女眷(包括奴婢在内)无论如何只要清一色的满人,要防止一切种族混杂的情况。而宫内太监又毫不例外地全是汉人。这多有象征意义呀!让鞑靼人繁殖,让汉人绝种。这就绝对保证了没有任何不纯的混杂。”
满清为了维护满洲人的利益将全国分而治之。满清采用“多元式统治”,“分区隔离”。全国分为满、汉、蒙、藏、维五区,区区隔离,特别是防备汉人到其他四区,防止汉人和其他四区有人员往来,在满清衰败前,汉官都是不能涉及其他四区事务的, 满清是名副其实的“殖民统治”,说满清促进了民族融合是无视历史事实。
满清统治者一直以“殖民者”身份自居。不以中国人的面目来统治管理中国,防汉、制汉,隔绝内地十八省与其他区域的关系,全国分为中、蒙、满、新、藏五区互相隔绝。把内地十八省是你们汉人的,其他地区是我们满人、蒙人、藏人、维人的观念强加给汉人和其他各民族,防止各民族建立起亲如兄弟的认同感。——真不明白当代历史学家鼓吹清朝促进民族大融合是怎么得来的?

清朝时期,满洲人以类似“殖民者”的身份统治中国,八旗子弟拥有西方殖民者同样的各种特权:
政治特权: 满清统治者虽然利用汉人维护统治,但是核心权利是不愿意同汉人分享的,六部成为执行机构。钱穆统计满清前中期二百多年间汉人做到地方总督的只有一个岳钟琪,核心机构军机处根本不许汉人插手。近代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说:“(大清国)全国各军事要地,都派八旗兵驻防。下面的绿营,说是中国军队,实际上率领绿营的将领还都是满洲人。这两种军队,饷给是显分高下的。各省总督、巡抚,差不多在原则上也只用满洲人。”(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满清政府里的重要官位都以满缺为主,汉人做官必须通过科举。
经济特权:作为满洲人,从一出生就有经济上的优待,按人头发月饷。 旗人兵饷 :前锋、亲军、护军、弓匠人月4两,骁骑、铜匠 3两,年米48石,步军摧领 人月2两,步军人一两5,年24石,炮手人月2两,年36石。满一人当绿营三人。(范文澜《中国通史》)
法律特权:在司法上满洲人享受“殖民者”种种特权。例如:汉人犯罪如果判三年,旗人只要枷号四十天就能释放。凡满人犯罪,地方各级官员均无权过问,只能由步军统领衙门的慎刑司负责处理,这和殖民地的治外法权没有什么不同。
种族隔离制度:满清政府规定,满城专供旗人居住,汉民不得擅入,“满汉不许通婚”。“满汉不通婚”这是保障“殖民者”身份延续的最重要措施。

抵制辫子戏2014-08-15 23:30:03 发布在 天涯杂谈
满清王朝本质上就是一个把专制 制度与农奴制结合在一起的外来殖民政权!
抵制辫子戏2014-11-18 23:30:32 发布在 天涯杂谈
@蜗牛兮飞奔兮 2014-09-02 11:23:50
元清非中国
-----------------------------

民族英雄问题

TG的御用文人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中原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矛盾,属于国内战争。并以此为依据,剥夺了以岳飞、文天祥为代表的一大批民族英雄的称号。
这是根本站不住脚的谬论。以宋辽金时代为例,辽国、金国、宋朝分别是契丹、女真、汉民族建立的三个互无传承 ,主权独立的国家,他们任何一个政权都不承认自己从属于其他政权。
那么这些北方少数民族是怎么跑到中原来建立政权的?汉民族与他们既不同源也不同宗,难道是通过民主选举上台的?当然不是,他们是骑着马、挥着刀、一路烧杀、奸淫掳掠打进来的,是货真价实的侵略者, 你死我活的敌国关系,就如同抗战时的中国和日本。
现在中国的历史学界却超越时空,干涉这三个国家的内政、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楞把他们说成是同一民族、同一个国家,这岂不是比美国还霸道。
请问中国的历史学家们:蒙古人对汉人大屠杀、满洲人对汉人大屠杀、日本人对中国人大屠杀,这三大暴行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目的有什么不一样??大屠杀发生时的蒙古人、满洲人、日本人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怎么日本人是侵略者,蒙古、满洲的入侵就成了“兄弟民族”吵架??就成了“国内战争”、“民族内部矛盾”???据说元朝时因为蒙古人对汉族女子享有初夜权(就是汉族新媳妇第一个晚上必须要和蒙古人睡),所以汉族女子都有“摔头胎”的习惯,就是头一胎孩子一定要打掉,为的就是不留下蒙古人的种。这就是“民族大融合”????????这就是“文化同化”??????????
都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施琅是民族英雄,凭什么就把岳飞从“民族英雄”降格成了“抗金将领”???
是不是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应该顺应“历史潮流”,顾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放下武器向金军、 元军、清军投降,以免成为历史“进步”的绊脚石??????是不是当年女真、蒙古、满洲入侵的时候,全中国的汉人都应该夹道欢迎,高喊“民族大融合万岁”?? ?这样就顺应历史潮流了???难道不抵抗就没有大屠杀了???
如果那时侯这样喊了,那么1931年9月18日东北三省的父老乡亲应该喊什么???
1937年7月7日的北京市民应该喊什么?????????
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市民又该喊什么??????????????????
假使中国让美国灭掉,那么美国是不是也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假使元清不是中国的亡国史,那么英国霸占印度的时代,现在印度是不是可以说我们印度曾经做过日不落帝国?
假使元清不算中国亡国史,那么韩国人现在宣扬的他们古代是亚洲,乃至世界霸主的论调也是对的了?
既然俄罗斯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那么雅克萨之战、珍宝岛之战是不是“民族融合”?沙俄逼签《瑷珲条约》《北京条约》是不是可以算作是中华民族的内部矛盾而不是“外来侵略”呢? 还有,甚至于日俄战争可以看做是中华民族的反侵略自卫战争呢?
难道我们揭发满清、蒙元的残暴落后统治对汉文明的摧残,就是大汉族历史观?

如果一切历史观都按照所谓的利益来编写,那就是标准的奴才,标准的汉奸。
汉奸都是遵照实际利益的!
历史是一门非常严肃的学问,对重大历史事实的表述: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汉民族入侵和杀戮的事实必须 全面而准确,这不是老百姓见面说客套话:“你们家孩子真漂亮”。写史的必须忠于史家的操守,是侵略者你就得写“他们是侵略者”。在契丹、女真、蒙古、满洲强行“挤 进”中华民族大家庭之前,对于汉民族来说他们就是万恶的侵略者,和日本鬼子没有任何区别。即使岳飞、文天祥在今天被称为“中华民族英雄”不合适,但他们绝对应该获得“南宋民族英雄”的称号,否则的话就会混淆侵略者与“少数民族”的界限,亵渎了真正的民族英雄。
否则的话就会混淆侵略者与“少数民族”的界限,亵渎了真正的民族英雄。
现在这种历史氛围和舆论导向:阉割、掩盖中国历史上所发生的北方民族侵略事实以及带来的巨大灾难和 痛苦,把所谓民族融合、文化同化编造成温情脉脉的美丽故事;对大屠杀和文字黑狱轻描淡写;把当年的蒙古、满洲入侵称为“兄弟民族”吵架,而对日本人破口大骂,就因为蒙古人、满洲人彻底征服了汉民族,与汉民族融合“成功”了,而日本人没有。
这种历史观可怕就可怕在这里:不管是哪个民族,只要他们彻底征服了汉民族,然后再与汉民族“融合”, 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他们过去的那些强盗行径、禽兽作为就可以一笔勾销。
难道这不是典型的“先上车,后补票”???
日本人当年也是一个劲地鼓吹与中国人“同文同种”!!!如果二战轴心国获胜,日本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立了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试问今天的历史学家们:我 们中华民族将何去何从???!!!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历史观导致中国人对“侵略”、“抵抗外虏”、“民族独立”这些概念灾难性的认识混乱和模糊。
这样的历史观培养出来的将会是一大批“秦桧”、“吴三桂”、“洪承畴”、“汪精卫”。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官方主流媒体却费尽心机地粉饰美化满清的黑暗统治,长期坚持不懈地为满清歌功颂德,官媒的价值观已堕落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从表象来看,这绝对是在开历史的倒车,竭尽全力地为封建专制 和人格奴化作张本。
打开电视,各种歌颂满清的影视剧经常铺天盖地袭来,从《康熙大帝》、《宰相刘罗锅》、《还珠格格》、《七品李剃头》、《施琅大将军》、《大清王爷尚可喜》、《李卫当官》到《康熙微服私访记》(十年更新五部)、《铁齿铜牙纪晓岚》(十年更新四部)、《少年天子之顺治王朝》,再到《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大清风云》、《太祖秘史》、《孝庄秘史》、《康熙秘史》、《嘉庆皇帝》、《少年嘉庆》、《咸丰王朝之一帘幽梦》、《甄嬛传》、《慈禧秘史》,掰手数数清朝的十来个统治者差不多都要拍完了,这些片子大部分是在央视与各省市电视台的黄金时间轮流播出,也不知道他们哪里来的这么大的瘾?难道搞这些片子的人都是前清八旗子弟的后裔?
如此念满清老祖宗的好?难得是要寻找“和谐盛世”的满清范本?满清奴隶制式的封建 专制不知道让中华民族遭受了多少屈辱与苦难,但搞这些辫子戏的人却罔顾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广州大屠杀等肉体毁灭与留头不留发、大兴文字狱、销毁古书、篡改史籍等精神文化摧残,挖空心思地为满清歌功颂德。这些辫子戏蕴含了许多封建糟粕与腐朽思想,不知道潜移默化地毒害了多少人?尤其是在中国当前腐败形势如此严重的时候,这种宣传腐朽没落事物的辫子戏却铺天盖地,没完没了的左一出,右一出的狂播,这种现象正常吗?
当满清皇家辫子剧"正经"完了,就兴"穿越"这一出了,又开始一场无节制的自我意淫。一群不尊重历史的傻冒编剧导演们,精心于穿越,而每穿必到清朝,将最黑暗、最没落、最恶心的腐朽制度粉饰美化成人间最美满的制度,故事情节往往是在某些小女子与某阿哥在皇家御花园里一起看流星雨,并像发情的母猪一般,争风吃醋地看着某阿哥,心里想着能垂幸,做二奶三奶几百奶都在所不惜,只望沾沾皇家雨露。
影视剧里面"穿越"不说,现实社会里也兴"穿越"这玩意儿,一群傻冒在大庭广众之下堂而皇之地玩起了借尸还魂,男的穿着满清的僵尸马褂在天坛搞"鞑服祭天",三叩九拜,女的也穿着满清旗袍在先蚕坛搞"鞑服祭蚕",招摇过市……,真是一帮数典忘祖的渣滓奴才!
不宣扬真正先进的文化,不引导国人做个正直向上的人,不探讨民主制度,更不接受民主教育,却要用腐朽没落的满清旧文化来禁锢中国人民的思想与思维,费尽心机地要为腐朽专制的复辟摇旗呐喊,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啊!
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此言非虚,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一百多年,辫子虽除,但奴性却未去。看看现代中国人的奴才德性,无论是谁都唯领导意志办事,而非遵循基本的社会准则,这一切以说明很多中国人骨子里还是充满了满清统治遗留下来的奴性。
抵制辫子戏2014-12-13 23:10:22 发布在 天涯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