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俄罗斯最后一位皇后,也是封建王朝最惨烈的终点

楼主:≮赵飞燕≯√ 字数:6744字 评论数:5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她在他的日记中写道:
“永远真实,永远热爱,永远忠诚,永远强大
——直至死亡。”

≮赵飞燕≯√2021-02-14 14:45:00 发布在 野史
史书中,一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落总是那么直观——叙述自然,口吻平静,几百年的风起云涌在几页纸中陈列。 翻开某一页,标题为“罗曼诺夫王朝”:它始于17世纪,兴于彼得大帝的开拓与征伐,最后衰落于“民主”的旗帜下。
“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夫娜”被写在这段历史的末尾处,史书无情,用“末代皇后”四个字眼交代了她的一生。 我们今天想讲一段故事,它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缄默不语,但写着一个女孩从生到死的动荡与热烈。


≮赵飞燕≯√2021-02-14 14:48:00 发布在 野史
1 872年,盛夏将至,一位郡主诞生于德意志的黑森和莱茵大公国。她的父母微笑看着这个啼哭着的幼婴,唤她 “阿历克丝”。这个名字取自母亲英国公主爱丽丝的德文发音,或许是希望她长大后能与母亲一般优雅美丽。



阿历克丝的父亲为黑森和莱茵大公路德维希四世,母亲则是维多利亚女王的次女爱丽丝公主。


≮赵飞燕≯√2021-02-14 14:53:00 发布在 野史
童年的阿历克丝有着晶亮的眼眸与甜美的笑容

是个非常开朗又乐观的女孩,她非常爱笑,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大人们用“sunny”即(阳光)来称呼她。

≮赵飞燕≯√2021-02-14 14:59:00 发布在 野史
因为和三个姐姐年龄相差太大,阿历克丝本能的和年龄相仿的小妹妹玛丽郡主【小梅】以及哥哥恩斯特·路德维希大公储【厄尼】更亲近。

阿历克丝和小梅关系最亲密;她们被认为是“不可分割的一对”


≮赵飞燕≯√2021-02-14 15:10:00 发布在 野史
阿历克丝和兄弟姐妹们最喜欢玩游戏,有时候他们会把妈妈爱丽丝的旧衣服和首饰拿出来打扮自己,孩子们一起穿着大人的服装,穿着鲜艳的布料和印第安披肩,假装自己是贵妇人,或是童话里的人物



然而阿历克丝的命运似乎就像一首低沉的大提琴曲,从第一个音符便开始奏响悲伤与不甘。 在她尚且懵懂的年龄母亲和妹妹因为白喉永远的离开了她




1878年11月,白喉席卷了黑森宫廷;阿历克丝,她的三个姐妹,哥哥厄尼,和他们的父亲路德维希四世生病了。二姐伊丽莎白【艾拉】正在看望他们的外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并逃过了这场疫情。爱丽丝亲自照料孩子们,而不是把他们丢给护士和医生。爱丽丝病倒,于1878年12月14日去世,当时阿历克丝只有六岁。这是爱丽丝父亲阿尔伯特亲王去世的17周年纪念日。后来,小梅也死了,但其余的兄弟姐妹活了下来。在母亲和妹**后,阿历克丝变得沉默寡言。

阿历克丝把她母亲和妹妹去世前的童年描述为“晴朗快乐的童年,永远阳光灿烂,然后是一片巨大的乌云”
阳光活泼的小女孩失去了最亲密的亲人,失去了笑容。
全家福



爱丽丝公主和孩子们


≮赵飞燕≯√2021-02-14 15:35:00 发布在 野史
阿历克丝和三个姐姐们【黑森四姐妹】在去世的妈妈爱丽丝公主的照片和雕像前合影


维多利亚女王称呼外孙女阿历克丝“我甜蜜的阿丽基”
在爱丽丝公主过世后,维多利亚女王决定抚养阿历克丝:“她没了父母,我是唯一一个可以对她负责的人。”


≮赵飞燕≯√2021-02-14 15:43:00 发布在 野史
失去母亲与妹妹后,阿历克丝开始变得沉默、孤僻


只有在舒适的家庭聚会上,她才能依靠温暖和理解来放松自己。在那里,害羞,严肃,
冷静的阿历克丝又一次变成了她童年时期那个快乐的、有酒窝的、可爱的“阳光”。


后人在回忆阿历克丝时总会提到她那双碧蓝的眼睛,幽深缱绻。 在维多利亚的教导下,阿历克丝的身上拥有诸多与这位女王相似的特质:坚韧、执着、自律

≮赵飞燕≯√2021-02-14 16:01:00 发布在 野史
本以为生命之河会这样平缓地向下流去,却不料一颗小石子便能使它溅起巨大波澜。 1884年,阿历克丝12岁,她的二姐伊丽莎白嫁给俄国的谢尔盖大公。 在这场盛大的婚礼上,阿历克丝遇见了16岁的俄国皇储尼古拉。她眼中的火苗,在这年悄然亮起。



1868年,尼古拉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历山大宫,他是亚历山大三世的长子,俄罗斯的皇储


伊丽莎白的婚礼上,尼古拉与阿历克丝尚且年少,灵魂伸出触角,第一次碰触到了柔软的玫瑰花蕾。 觥筹交错间,,二人视线相对,隐秘微甜的情绪开始发酵。
尼古拉的日记
1884年5月27日:“我坐在十二岁的阿丽克丝身旁,我真的很喜欢她。”
1884年5月31日:“阿丽克丝和我在意大利房子的后窗上刻下了我们的名字(我们相爱)。”


≮赵飞燕≯√2021-02-14 16:24:00 发布在 野史
阿历克丝亲昵地叫尼古拉“尼基”,尼古拉则会称她为“阿历克丝”或是“阳光”。 这一年阿历克丝才12岁,懵懵懂懂,情窦初开,在心底刻下了一个人。
婚礼结束后,阿历克丝回到了德国,直到五年后才重新来到俄国与尼古拉相见。出落成高挑美人的阿历克丝站在尼古拉面前对他轻轻一笑,过往的情愫被倏然点燃, 尼古拉在心中对自己说,他要让这个女孩做他的新娘。


≮赵飞燕≯√2021-02-14 16:40:00 发布在 野史
然而这段恋情遭到了双方长辈的极力反对。 尼古拉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怀疑阿历克丝携带血友病,为“不洁之血”;阿历克丝的长辈则对俄国人民表示了公开蔑视,维多利亚女王也不愿让自己最宠爱的外孙女远嫁俄国。
即便遭到众多长辈的阻拦,尼古拉与阿历克丝从未停止过书信传情。尼古拉的叔叔谢尔盖大公和阿历克丝的二姐伊丽莎白大公夫人总是他们间的传信者
谢尔盖大公和伊丽莎白大公夫人



尼基想念阿历克丝的时候就会吹口哨,阿历克丝听到后会满脸通红害羞的说“是他在呼唤我。”
然而阿历克丝也因为信仰的问题【她不想放弃路德教信仰,改信东正教】拒绝了一次尼古拉的求婚。犹豫不决

≮赵飞燕≯√2021-02-14 17:07:00 发布在 野史
如果爱能因为阻挡而熄灭,也就没有了被传颂的价值。1894年,亚历山大自知自己的已经身体撑不下去了,他对尼基想要娶阿历克丝做出让步,允许尼基向阿历克丝再一次求婚

≮赵飞燕≯√2021-02-14 17:21:00 发布在 野史
尼古拉最终求婚成功

1894年4月他和阿历克丝订婚

≮赵飞燕≯√2021-02-14 17:26:00 发布在 野史
1894年11月1日亚历山大三世驾崩,尼古拉继位成为俄罗斯皇帝,称:尼古拉二世。
1894年11月26日,牵着阿历克丝的手走向婚姻的殿堂。 阿历克丝成为了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这个由俄罗斯东正教赐予的名字,意味着她从此告别童年与故土,抛却从前的信仰,成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妻子、俄国的皇后。




≮赵飞燕≯√2021-02-14 17:47:00 发布在 野史
但是,俄罗斯人民不喜欢这位新来的皇后,觉得她是不吉利的象征。


亚历山德拉跟着俄国皇室一起伴随着亚历山大三世的遗体回到圣彼得堡,据说人们因此流传着新皇后会带来不祥的谣言:“她跟随着棺材之后到来。”

≮赵飞燕≯√2021-02-14 17:47:00 发布在 野史
两年后的加冕礼上,1896年5月26日,尼古拉和亚历山德拉在莫斯科进行了奢侈的加冕典礼,正式成为俄国的皇帝和皇后。加冕典礼上出现了不祥的征兆:神圣的圣安德烈勋章银链掉在地上,紧接着重达4公斤的帝国皇冠卡在尼古拉在5年前被日本人砍伤的旧伤口上的旧伤 ,,让他疼痛不已。……



这顶后冠,因悠悠众人之口,一开始就异常沉重。

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他亲自为亚历山德拉戴上后冠,为她加冕,这也象征着皇后的权力由皇帝授予

≮赵飞燕≯√2021-02-14 17:57:00 发布在 野史
在加冕典礼结束,在给民众发放纪念物的时候又导致发生了踩踏事故,大量平民伤亡。这又被俄国百姓认为是不祥的征兆。
皇帝夫妇并没有第一时间去看望受伤的民众,而是去参加了庆祝的舞会,在民众中引起极大的愤慨。
俄国人民不喜欢亚历山德拉,许多俄国贵族称亚历山德拉为“黑森的苍蝇”。

≮赵飞燕≯√2021-02-14 19:49:00 发布在 野史
亚历山德拉孤僻严肃以及清高的个性也让她无法接受俄国宫廷生活和礼仪,更无法适宜上流社会的贵族舞会,她缺乏身为皇后的魅力和社交技巧。俄国对她的冷淡对待让她相当沮丧,她宣称自己对于俄国朝廷品行和礼仪的散漫相当厌烦。与前任的皇后—皇太后玛丽亚·费奥多萝芙娜【丹麦的达格玛公主】相比,玛丽亚相当受欢迎(而且当时也依然年轻),玛丽亚在朝廷里有着更高的地位。


≮赵飞燕≯√2021-02-14 20:26:00 发布在 野史
只有尼古拉全心全意地爱着亚历山德拉
“我的幸福没有边境”尼基在11月26日写道:“自婚礼以来我们第一次能够单独在在一起,真正心心相印的生活,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世上竟有这样纯粹的幸福。我爱你”


阿历克丝在他的日记补充到:“再也不分开”


婚后,二人住在皇家私宅沙皇别墅(Tsarskoe Selo)中,十年沉淀的爱恋最终在阳光下绽放:他们像孩子一样登上屋顶玩耍,携手出游,在众人面前肆无忌惮的亲吻,婚姻将他们牵引得更为紧密。

与尼古拉二世在一起的亚历山德拉总是像回到了无忧无虑的活泼年代

于这对夫妻而言,在众人面前接吻甚至也是正常的事,他们的爱从来都毫不保留、从不掩饰

≮赵飞燕≯√2021-02-14 20:38:00 发布在 野史
亚历山德拉是庆幸的,年少时的忧郁正一丝丝被现在身侧的人抹平。她将尼古拉二世视作生命中不二的礼物,爱意喷薄, 她用钻石一笔一划将尼古拉的名字刻在冬宫的窗户上,阳光透过玻璃,透过尼古拉的名字照进了亚历山德拉的眼。

≮赵飞燕≯√2021-02-14 21:06:00 发布在 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