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美国 道美国----一个现代帝国的传奇崛起[连载]

楼主:潇湘观渔 字数:1426380字 评论数:365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前来学习
-----------------
太谦虚了,你的大作才让人敬仰
潇湘观渔2010-05-14 09:29:3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八节 美国精神的源泉

一谈起美国,除了佩服其强大外,更羡慕其自由、民主、平等和自治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才是推动美国崛起的根本动力。那么,这些价值观来自于哪里?
是美国人生下来就有的?
NO!
是美国革命革出来的?
NO!
是美洲殖民殖出来的?
NO!
是美国人自创的?
NO!
正确答案是:来自于宗教。是的,就是来自于那神乎其神的宗教。
具体一点讲,是来自于英国宗教改革。
十六世纪初的欧洲,控制天下的不是贵族、不是将军、不是国王,而是教会。罗马天主教坐断天下数百年,庞大森严,势力雄厚,导致欧洲长期处于黑暗的“中世纪”之中。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教会为了赚钱,滥用职权、诈取民财、卖官鬻爵,甚至……开妓院,其腐朽完全突破了人们的想象。大家觉得,他们比恶棍更恶,比烂棍更烂,比官员更腐败,怎么看都不像个正规宗教。
一句老话:有压迫就有反抗。在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兴起的双重影响下,欧洲掀起宗教改革的热潮。在英国,先是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打击天主教,倡导新教,而后玛丽女王恢复天主教,罢黜新教,一反一复,引起了激烈的宗教斗争和社会动荡。到伊丽莎白一世时,她学乖了,走中间路线,既不左也不右。一方面打击天主教,确立新教的国教地位。另一方面,又保留天主教的主教制度和仪式。这样,不管是新教还是天主教剩余势力,都争相团结在伊丽莎白一世周围,成了保皇派。
但这种妥协激怒了一群人-----清教徒。清教徒的“清”,不是指清洁,也不是清静,更不是清修,而是指 “清除”, 充满杀伐决断的意味。他们信仰卡尔文主义,觉得改革远没有到位,主张坚决按照圣经.新约的要求,彻底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建立纯正的新教教会。清教徒由此得名。

潇湘观渔2010-05-15 16:51:0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作为改革派,新教徒已经是当时的先锋人物,但清教徒更激进、更前卫、更另类、更具有反叛精神,属于当时的超新人类。他们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事儿还不大。凡事都与天主教旧势力对着干。不信你看:
旧教主张政教合一、王权至上,他们就主张政教分离,教徒平等。国王和大家一样,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至于官员和贵族,更不在话下。轻轻松松几句话,就把天下至尊国王陛下拉下马来,把尊贵牛B的达官贵人拉下马来,成了和贩夫走卒、乞丐妓女平等的凡人。一个字:猛。
旧教主张出世修行,他们就主张入世修行,认为“世界就是我们的修道院” ,工作好和生活好就是修行。在他们眼里,修行靠“体悟”,既然这样,又何必跑到修道院去呢?我上班可以悟嘛,吃饭可以悟嘛,上麻将馆、上卫生间、上床…..的时候,都可以悟嘛。只要心中有耶稣,时时处处可修行。只要工作好和生活好,就是尽一个人的本分,就是在修行。经清教徒这么一弄,平时高居云端之上的上帝耶稣,竟成了跟班小鬼,简简单单就可以打发了。一个字:癫。
旧教主张神甫布道,他们就主张“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唤”,每个人都可直接与上帝交流。哈,要真这样,那主教大人怎么办?教士大人怎么办? 炒领导的鱿鱼,让人家喝西北风去?一个字:狠。
旧教注重宗教仪式,他们就反对繁文缛节,认为信仰在心不在外,主张简单实在修行。这样一来,宗教的神秘感、庄重感一扫而光,想忽悠人也难了。这在旧势力看来,完全是离经叛道。一个字:狂。

潇湘观渔2010-05-15 17:21:1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旧教远离生产,他们就崇尚创业、主张营利、肯定成功。清教徒认为,进入天堂的人由上帝选定,个人无能为力。那么,怎样判断自己是否被上帝选定了呢?那就看职业是否成功,产业是否发展。因为职业是上帝安排的天职,人是上帝财富的托管人,是创业精神的代言人,有责任将财富增值。因此,每个教徒,都要排除万难,勇于进取,追求财富,获得非凡的成功。这在旧势力看来,这完全是一心钻进钱眼里。一个字:俗。
旧教穷奢极欲、腐败盛行,他们就主张节俭禁欲、公正清廉、布德行善。他们限制一切纵欲享乐,将节约下来的钱投入再生产上,把赚来的钱回馈社会,发展社会事业。这在旧势力看来,简直不可理喻。一个字:傻。
可以想象,他们的这些主张,在当时是多么地石破天惊、狂飙突进。自然,你得罪皇帝,皇帝就得罪你;你得罪耶稣,主教就得罪你;你得罪领导,领导就得罪你。伊丽莎白去世后,詹姆斯一世继位,他亲自上阵,打压清教徒。保皇派先让议会通过一个《信奉国教法》,然后以法律的名义,残酷迫害清教徒。等着清教徒的,不是逮捕、酷刑,就是宗教审判。
但是,清教徒的主张广受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欢迎。清教徒虽然受到迫害,但势力越来越大。后来分立出来,与保皇派展开了持续不断的斗争,几十年后,还取得了与国教平等的地位。
不过,这是后话。在取得胜利之前,我们的清教徒诸同志,日夜受到打压,日子可难过喽。其中有部分看到英格兰呆不下去,就大胆出国了,梦想迁到一个新天地里,去建设他们心中美好的宗教天堂。几经辗转,踏上了美洲的土地……

潇湘观渔2010-05-15 17:45:1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宗教改革家------加尔文

潇湘观渔2010-05-15 18:36:5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看望好友
----------------
谢喽
潇湘观渔2010-05-15 21:09:5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自顶
潇湘观渔2010-05-16 00:45:0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九节 五月花公约

第一批登上美洲土地的清教徒,来自于英格兰诺丁罕郡斯克鲁比小镇。
1607年,该镇清教徒约翰•鲁滨逊看到教友受折磨,十分气愤,干脆率领一班教徒分离出来,成立一个独立教派。这下更受到国教的猛烈打击。约翰•鲁滨逊一不做二不休,决定带领教徒走出国门,前往宗教自由之地----荷兰。谁知刚上船,船长就将他们洗劫一空,还将他们送进官府坐牢。到第二年才重新成行,先到阿姆斯特丹,后迁到莱顿安家。
但是很快发现,漂泊他乡、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他们的孩子们日渐融入当地社会,有被荷兰同化的危险。教徒们十分着急。他们想回故土,但故土不欢迎他们;不回故土,这里又不是久留之地。
天下之大,那里是我们的容身之所?
要是遥远的天边,有个没有人间污浊的地方让我们呆,那该多好。
他们总是这么幻想着。令人惊奇的是,幻想也有实现的一天!
他们婉转打听到美洲可以移民的消息,大喜过望。迅速向弗吉尼亚公司申请特许移民的土地。教徒们没钱,就跟生意人谈判,经过艰苦努力,从70位商人手上融资7000英镑用以移民。条件是殖民地7年内的所有收入,归这些商人所有。
这样的代价不可谓不高。
为了生存,为了教会,代价再高,他们也愿意。
1620年9月,36名清教徒和其他68名移民,乘坐“五月花号”轮船,兴致勃勃地奔向他们的梦想之地---弗吉尼亚殖民地。

潇湘观渔2010-05-16 16:26:3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五月花号

潇湘观渔2010-05-16 19:18:1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订完协议后,选举约翰.卡佛为首任总督,任期一年。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靠岸。上岸时,他们跪在地上,感激上帝让他们克服艰险,渡过大洋,找到了梦想的地方。当时正值寒冬,大雪纷飞,只派青壮年男人上岸。第二年春天才全部上岸居住,。
幸运的是,他们来前三年内,聚居此地的印第安人,被瘟疫消灭了90%到96%(整个新英格兰沿海的居民死亡率都这么高)。他们不但没有受到印第安人的进攻,反而捡了个大便宜,因为印第安人留下了村庄和五十公顷农地,上面还有新种的谷物。还有港口可以出航。他们把这个地方也称作普利茅斯。
清教徒虔诚地信仰上帝,但上帝并没有帮他们什么忙。他们的遭遇,与弗吉尼亚詹姆斯敦开始的移民没有大的差别,劳作辛苦,疫病流行,缺衣少食,到第二年,死得只剩下50人。
幸运的是,附近的印第安人中,居然有个略懂英语的人,名叫斯匡托。这位先生早年曾在欧洲几个国家呆过。他主动与移民联络,送来食物,并引荐酋长,与移民签订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协议。
印第安人把种玉米、捕鱼的技术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期。
4月5日,“五月花号”返航英国,剩下的50个人没有一个愿意回国。不久,首任总督及夫人病亡,布拉德福德被选为卡弗的继承人。布拉德福德领导有方,确保殖民地平稳发展。
据传,这年收获季节,移民们摆开盛宴,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是为“感恩节”的起源。实际情况是,根本没这回事。后来的“感恩节”是由华盛顿定日子,由林肯宣布为全国性节日的,牵强附会与这批移民发生关系。
到1640年,普利茅斯殖民地才稳定下来。五十年后,被英王威廉三世并入马萨诸塞殖民地。



潇湘观渔2010-05-16 20:09:2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签订《五月花公约》

潇湘观渔2010-05-16 21:30:1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好文!一口气看完了!搂住赔我的流量!
-----------------------------------------
呵呵,感谢你。怎么个赔法?
潇湘观渔2010-05-17 10:35:2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登陆普利茅斯

潇湘观渔2010-05-17 11:06:1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自顶
潇湘观渔2010-05-17 11:52:1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等等
潇湘观渔2010-05-17 13:45:0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清教徒逃难者纪念碑

潇湘观渔2010-05-17 18:39:2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美吗
潇湘观渔2010-05-17 23:49:3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十节 山巅之城----清教徒殖民地

一直以来,英国向美洲移民都是零打碎敲,规模不大。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
这个人就是约翰。温斯罗普。
他原本是个庄园主,但一不小心没落了。
他是个狂热的清教徒,经常受到迫害。
因此,他渴望离开英格兰这个鬼地方,去开创一个心目中的宗教圣地。
1629年,他听说马萨诸塞海湾公司获得了特许状,就绕过人才市场,也不参加招聘会,直接冲到该公司,毛遂自荐了。
一进公司,他就显得非同凡响。
他提出了一个主意:以后移民,不再一个一个地移,而要一窝一窝地移,也就是实行家庭式移民。家庭移民,自然团结一心,比游兵散勇强得多。
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好。
他还出了很多好点子。大家感到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推选他为未来殖民地的总督。
刚来不久就成了总督,他自己都觉得好笑。
但他终于找到了属于他的平台,一个能够实现远大理想的平台。
1630年,他卖力地鼓动清教徒,和他一起移民美洲。去美洲,不是为了逃命,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理想:
“我们要创建山巅之城,让全世界瞩目我们!”
所谓山巅之城,是耶稣对耶路撒冷的称谓。也就是说,他们要开创一个完美的宗教圣地,让她成为教徒们的向往之地,让她的光芒照亮全人类。
在他真心诚意的忽悠下,这次跟随他的移民达1000多名,坐满17条船,规模前所未有。马萨诸塞海湾公司干脆把总部也迁到北美,彻底脱离英格兰。
登陆前夕,他还不忘鼓励移民:就好像上帝把耶路撒冷给了以色列,现在他把美洲给了我们。如果我们在事业中欺蒙上帝,让他收回对我们的庇佑,我们将成为世人的笑柄。
事实是,上帝并没有保佑他们,不久就死了200多人。真正保佑他们的是詹姆斯敦和普利茅斯,他们吸取这两个地方的经验教训,少走了很多弯路,避免了很多失误。
这次移民,揭开了大规模移民的序幕。举家迁移或者整个教区迁移成为最常见的形式。十年后,移民达到13000多人,居民点从7个增加到20多个。
马萨诸塞,无可争议地成了新英格兰的中心。


潇湘观渔2010-05-18 00:41:3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楼主加油
-------------------
欢迎
潇湘观渔2010-05-18 08:12:1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作者:Arrorr 回复日期:2010-05-18 16:47:53
留个记号先!
-------------------------------
欢迎常来
潇湘观渔2010-05-18 19:16:40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