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将走向何方?

楼主:不要二分法 字数:1110847字 评论数:422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俄罗斯的精英为什么纷纷选择离开!

作者:乔治·格奥尔吉耶夫

01

“失血”的俄罗斯

遍地是“莫得感情”的精英挥手说再见

今年年初,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著名生物学家乔治·格奥尔吉耶夫同志,在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建议俄罗斯政府应该出台一项政策,限制青年科学家出国,防止“人才流失”。

他说,国家应该取消免费高等教育,改成贷款教育,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可以由国家负担,但代价是,学生毕业后必须为俄罗斯工作至少15年,如果不到15年就跑到美国、欧洲去了,那就要先连本带利还钱给国家。

乔治·格奥尔吉耶夫同志的担心和建议,不是没有道理。自从苏联解体国门大开之后,三十年来,俄罗斯就一直是人才流失大国,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糟的国家。俄罗斯的精英人才们,真是“莫得感情”,祖国培养了他们,他们却为了多赚点钱纷纷离去。

根据数据统计:上个世纪90年代,是俄罗斯科学家流失最高的时期,每年有5000名俄罗斯科学家出国。那个时期,俄罗斯失去了80%的数学家、50%处于国际水平的物理学家。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平均下来,每年永久迁移出俄罗斯的科学家大概有3500人。著名的谷歌创始人之父,曾是俄罗斯统计部的一位数学家,因为想要给儿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移民美国。

直到今天,俄罗斯依然是人才流失大国,前段时间还报道出俄罗斯飞行员纷纷跳槽来中国找工作的事情。

那么,精英人才们纷纷离开俄罗斯,这样“莫得感情”,究竟是为什么呢?

02

人才为什么要离开俄罗斯?

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钱,一个是信仰。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历了经济阵痛。裹头们趁机瓜分国家资产,经济长期低迷。

因为经济不好,所以对于科学家的待遇也不高。俄罗斯科学家的工资薪水远低于其他职业,当俄罗斯的人均月工资达到了67000卢布,大约7000人民币的时候,俄罗斯科学家的平均工资却没有达到及格线。

这两年,俄国从事科学研究之人的工资还算是略有增加,平均达到了5万卢布(约5200人民币)。

十几年寒窗苦读泡实验室,顶着科学家的名号,一个月拿5200块钱,没有达到国内平均水平,还不如中国一个干得好的农民工,随便去欧洲、美国哪个学校找个临时工都不止这点待遇,你说能不走吗?

另一个,就是苏联解体后的信仰崩塌,和对之后俄罗斯社会的失望,导致精英们纷纷出走。

苏联解体之后,曾经被当成真理来信仰的国家主义崩塌了,欧洲、美国趁机“高价”吸引人才。

而那些暂时留下来的精英,期待的奇迹并没有到来。重新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俄罗斯,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寡头们的游乐场,民众的生活并没有因为重新走资本主义而好转,许多人活得反而不如从前。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这种失望导致人才流失的潮流三十年来源源不断。

那么,俄罗斯要如何改变在这种现状,让精英人才们能够不再“莫得感情”地离开呢?

03

只有做石油生意的

才会觉得俄罗斯经济一切都好

目前看来,短期之内这种情况是无解的。

因为俄罗斯不但是人才流失,财富的流失也一样严重。

俄罗斯的经济学家这样形容俄罗斯经济:俄罗斯经济就是个烂筛子,得到多少,就溜走多少。

这句话就是在说,俄罗斯人民对于自己的国家没有信心,前面说到了寡头们瓜分国家资源,正是因为财富积累时的“原罪”。所以一赚到钱就会想法设法地弄出去。

根据俄罗斯央行自己估算的数据,2018年共有675亿美元被以各种方式带出俄罗斯,这个数字是前一年的2.7倍。最乐观的估算,2019年出逃的资金将在280亿美元,2020年和2021年将在180亿美元。

因缺乏安全感,对自己的前途没有信心,每年超过千亿美元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逃离俄罗斯,这些都是寡头们当年从国有资产私有化瓜分来的财富,就这样被分布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为了遏制资金外流,俄罗斯政府也是想尽了办法,甚至在2005年颁布了《税收赦免令》。大意是说,只要接下来几个月内向国家缴纳13%的个人所得税,那么你之前的收入不管是怎么来的,贪污也好、抢劫也好、贩毒也好,都算合法。

即便是这样“妥协”的法律,也没有多少俄罗斯人买账。你说按照这个流失情况,俄罗斯就是买再多资源,赚再多钱,也存不下资金来发展呀!

来看看俄罗斯这些年GDP的走势吧,你就知道经济情况有多糟了。GDP已经跌到了1.578万亿美元了,跟中国的广东省差不多的水平。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所以俄罗斯社会才会流传着一句话:“只有做石油生意的,才会觉得俄罗斯经济一切都好。”

在这样的形势下,想要让精英们不再“莫得感情”,是高难度的。不是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有能力者总是会“用脚投票”。
不要二分法2019-09-07 15:32:22 发布在 国际观察
@ty_风之谷151 2019-09-09 20:42:10
为什么每次都看不到
-----------------------------
这两天的文章不见了
不要二分法2019-09-09 21:00:17 发布在 国际观察
为什么会有这场全球经济降速?这个当然是众说纷纭,不过不管怎么解释,特朗普掀起的反全球化风潮,绝对在其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特朗普打开贸易保护的魔盒,不管大家愿意不愿意,这股风潮已经越来越流行,什么巴西特朗普、英国特朗普,一个个的跳了出来,暴力脱欧,焚毁森林什么的一茬接着一茬;与此同时,大家也纷纷降息,准备打以邻为壑的长期拉锯战,将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中国名言践行到底。
不要二分法2019-09-09 21:01:04 发布在 国际观察
硬脱欧被否,约翰逊四面楚歌,英国还有的救吗?

云石

9月4日晚,英国议会下院以327票支持、299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一项旨在阻止“无协议脱欧”的法案,法案要求如果英国和欧盟在“脱欧”截止日期10月31日前没有达成协议,英国首相必须向欧盟致信请求延期“脱欧”。随后,这一法案被送交议会上院进行辩论表决。

面对岌岌可危的局面,连遭本党议员反水、亲弟弟撂挑子已众叛亲离的约翰逊首相,仍然强硬发表了“宁愿死在沟里,也不愿同意推迟脱欧时间”的公开讲话。可话音未落,就再遭重锤——6日,议会上院通过这一法案,将在呈交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签署后成为法律。根据法案要求:如果英国和欧盟在“脱欧”截止日期10月31日前没有达成协议,英国首相必须向欧盟致信请求延期“脱欧”——换句话说,约翰逊的“硬脱欧”已经基本化为泡影。

其实,在云石君看来,约翰逊如果就真这么败了,对英国而言也是挺可惜的。虽然他所坚持的硬脱欧主张,确实难言科学,存在诸多的后患,一旦成功,也势必对英国造成重大伤害。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在的英国,想善了此事,本来就已不可能了。自打卡梅伦那个二货前首相批准脱欧公投,生生整出这摊子烂事儿,英国已经为此乱了整整三年,政坛乃至社会在这三年里可以说是被搅的天翻地覆。

当然,如果最后能闹出个结果,那乱一乱也就罢了。但问题是,三年来,这事儿始终没闹出个结果——从民众的诉求以及欧盟的态度来看,未来似乎也不可能闹出结果。

到这个地步,所谓的脱欧之争,实际上已经没有意义——纯粹就是对国家资源和精力的无谓消耗。这种情况下,约翰逊的硬脱欧虽然后患多多,但其他各类方案,同样也没有一个靠谱的。既然如此,约翰逊此策至少也算一种解决方案,能快刀斩乱麻,先把国家从这场无休止的消耗中解脱出来。不然怎么脱欧还没决定,国家自己先就被这种漫漫无期的内耗给拖垮了。

总而言之,虽然约翰逊的硬脱欧肯定不是最佳选择,但现在的英国,本来也不可能有什么最佳选择。而硬脱欧如果能成功,虽然前景同样难料,但至少可以解决一部分麻烦,避免英国继续围绕脱欧议题无止境内耗。对已经乱成一锅粥的英国来说——这或许也是一个相对不坏的结果。

但问题是,约翰逊还是失败了。至于为什么失败?原因很简单:且不说对于是否脱欧,民众本来就存在分歧。哪怕仅仅是脱欧方式方面,英国社会的意见都不能统一:对于民众来说,他们通常追求的都是最好结果——也就是将脱欧议题完美解决,即即便要脱,也不能让英国遭受损失,该享受的好处依然要享,可能面临的损失则要坚决避免。

可约翰逊的硬脱欧明显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他这套,最多只能避免最糟糕局面出现——别让国家被脱欧议题给耗死。

这样双方的想法就出现了差距。

其实从理性客观角度来说,想完美解决脱欧,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民众的想法其实是一种妄想。但西式民主政治,民众只负责选举不负责具体做事,这种只管挖坑不管埋的政治特点,决定了民众的诉求很多时候都是脱离实际的。前面的特蕾莎梅已经被民众的这种理想主义虐了整整三年,现在约翰逊的遭遇,不过是对前任悲剧的重演罢了。

而伴随着这一次的失败,约翰逊接下来面临的麻烦就真的大了。本来硬脱欧就是其最大的政治标签,而且自上台后,其之强行推动,又引发了英国政坛乃至社会的极大动荡。如果这事儿最后做成了倒也罢了,可最后搞成这么个结果,约翰逊估计这首相也当不久了——所谓史上任期最短英国首相的帽子,没准最后真会戴在他头上。

而在有些人看来,也有些不理解。约翰逊一直被称作英版特朗普。英美文化一脉相承,约翰逊在英国的处境,和特朗普在美国其实也差不多。为什么同样有着极端立场的正版特朗普,面对类似挑战,依然能把局面撑下去;而约翰逊这个英版特朗普,却一上来就栽了大跟头,沦落到这种地步?

可能有些人下意识的会认为:这是能力问题——英版特朗普的能力和个人魅力,比起正版特朗普还是差了些。

但云石君不这么认为。在云石君看来,约翰逊之所以表现不如特朗普,背后主要还是英国与美国之间巨大的国情差距:

首先,虽然都是西式民主国家,但英国是议会制,美国是总统制;英国首相的权力天然就不如美国总统。在选举方面,英国采用的是政党选举制,英式选举选的是政党,在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成为执政党,然后其党魁在此基础上成为英国首相。而美国则是直选,只要民众认可,国会少数党推出,甚至是无党籍的候选人都可以成为总统,不受国会议席影响。

一个是选党,一个是选人。英式民主和美式民主的这种差异,决定了政治领袖的权力基础是完全不一样的。英国的首相,天然会受到政党和议会的强力掣肘,搞不定议会,英国首相几乎什么都做不成。至于后者,虽然总统也会受国会监督和掣肘,但由于其权力直接来源于选民,所以这种掣肘其实是有限度的,总统可以相当程度上,拥有独立行使权力,而不受国会约束。

这种权力来源的而不同,还体现在政治领袖与本党议员的关系方面。英式民主下,有议席才有首相,所以首相必须获得党组织的支持,不然完全就没法混。而美国总统由于权力直接来源于民众,所以他受党组织约束的程度就要弱很多,相反党组织在很大程度上还得依靠总统的庇护,来维护本党的利益。

所以我们看到,特朗普上台两年多,共和党经历了大换血,长期占据主流的传统建制派已经边缘化,拥护特朗普的民粹势力成为主流。而约翰逊呢,保守党部分议员当场反水,跟工党一起,把首相主张的硬脱欧直接废掉,顺便把约翰逊也推到了悬崖边。

英式民主与美式民主的差异,决定了约翰逊和特朗普的权力含金量以及权力来源存在巨大的不同。所以面对异己时,特朗普能动用的手段和力量,天然就要比约翰逊大的多。

其次,英美内部的分裂性质不同。众所周知,随着特朗普的上台,美国内部出现了巨大的撕裂。阶层之间,种族之间,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经济战略之间,两派针锋相对,水火不容。

不过,虽然美国分裂虽然也十分严重,但这些分裂,本质上都只是一种社会分裂而已,是一种围绕国家如何治理方面产生的认识分歧。就维持美利坚合众国这个国家本身,大家的看法还是高度统一的。

但英国不同,英国的分裂,既有基于脱欧与否,以及硬脱欧、软脱欧等方式产生的社会分裂。而与此同时,还有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否继续这样的国家分裂。苏格兰与北爱尔兰本就与英格兰存在较大地缘、历史和人文疏离,甚至几年前苏格兰还搞了公投,差点就宣布独立。而这次脱欧,又使得这种分裂大大加强——苏格兰、北爱尔兰一直都是强烈反对脱欧,但最后的结果,确实脱欧派获胜,接下来英国也随之开启了脱欧历程。这样一来,苏格兰、北爱尔兰本就存在的分裂动因,一下子被脱欧大大激化。

脱欧与反脱欧,软脱欧与硬脱欧,再加上北爱、苏格兰脱离英国,英国的脱欧纷争,一下引出了三大矛盾点,这里面不仅有社会分裂,还有国家分裂,其性质、广度和严重程度,都比特朗普引发的美国撕裂要严重的多,约翰逊应付起来,自然也就比特朗普要困难的多。

而最后一点,则是英美两国国家实力的差异。其实,英国脱欧之所以能会闹到现在这个样子,说白了就是英国人既想享受欧盟体系下的种种权利,又不想承担作为欧盟成员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负担。这跟特朗普既想占全球的便宜,又不想承担全球化过程中种种负面影响是一回事。

只不过,美国是全球霸主,唯一的超级大国。特朗普的光占便宜不吃亏虽然不合理,但他却可以凭着自己的超强实力和老大地位去逼去抢——虽然这种做法,从长远看有可能大大加剧各国对美国的离心力,动摇美国的霸主地位。但至少中短期内,还是能够取得很明显效果的——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敢正面抗拒美国,弱小一些的——比如加拿大、墨西哥,只有忍气吞声割肉侍主,强横一点的,比如中、欧,虽然也敢说不,甚至跟美国拉锯斗争,但无论是语气还是手段都十分克制,姿态也放的较低,甚至战略目标方面,这种反抗的目的也不是说完全寸土不让——只是说不能让美国太过分罢了。

总而言之,美国的强大实力和江湖地位,决定了它确实有耍流氓捞便宜的资格——不管这种方式从长远看是否会带来负面影响,但至少中短期的现实利益是立时可见的,而且不太有被反噬的可能的。

但英国就不同了。大英帝国早已成为过去式,现在的英国,充其量就是个二流强国。这种二流强国面对一般国家或许还可能耍耍流氓,可面对欧盟这样的庞然大物,还想按照民众期望的那样,既退欧不承担义务,但又保留欧盟体系内的种种好处——这欧盟既不是棒槌,也是废柴,岂能容忍英国占这个便宜?

只不过,就像前文中说的,西式民主制度下,英国民众只管挖坑不管埋,所以他们非要以完美结果来要求政客,但现实决定了,政客是办不到这一点的——英国的实力,不足以支撑他们像美国那样去耍流氓。特蕾莎梅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受了三年的夹板气,整个人都被玩的崩溃。约翰逊深知这么搞下去见不到头,所以搬出个硬脱欧想快刀斩乱麻,长痛不如短痛。

但问题是,这短痛也是痛,而民众从一开始就没想要挨痛,所以约翰逊的这种霸王硬上弓,自然也会激怒民众,进而通过那些民选议员,将压力传导到议会。虽然约翰逊用尽各种方法,甚至整出议会休会的方式,试图强行闯关。但受到民众压力的议员们,却一改议会制效率低下的老毛病,抢在休会之前,把约翰逊的闯关希望给彻底堵死。最终就搞成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结果。

随着硬脱欧之路被堵死,约翰逊的首相之路,也很有可能走向终结。但问题是,就算换个一个新首相,面对民众这种空想般的诉求,以及英国无力逼欧盟过多妥协的现实,他又如何能够解决这个难题?而如果这个题迟迟无法解决,整个英国都要继续陷入这种无休无止的内耗,各种矛盾也会越来越激化。到时候随着苏格兰甚至北爱尔兰公投诉求再次形成风潮,英国政治和社会形势将更加不堪,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还能否维持下去,就真的得打个大大的问号了!
不要二分法2019-09-11 14:42:08 发布在 国际观察
话说从古至今,东南亚这块土地上国家,命都不太好,除了异类的新加坡混成了发达国家,没有谁能迈过中等收入陷阱。

最近总有一些人,叫嚣东南亚制造业崛起,必将取代华夏,华夏药丸,制造业大规模迁移东南亚等等。

这些人肯定没好好读过亚洲工业发展史,所以并不知道,改开之前,菲律宾,泰国,马来,印尼,号称亚洲四小虎,是全球制造业冉冉升起的新星。公众号:汉唐铁血

华夏制造业怎么来的?

就是从四小虎那里抢来的!

所谓东南亚抢华夏制造业,这个前提根本不存在,因为早在几十年前,华夏和东南亚就已经较量过了,把他们的制造业几乎抢光了,如今假设你和别人说,菲律宾曾经拥有发达的工业,曾经是全球主要制造业基地。

这种话肯定不会有人信,大家只会翻白眼看你,心想,菲律宾不是种香蕉的吗?还发达的工业?你丫做梦呢?

事实还真就是如此,人家菲律宾祖上也阔过,趁着华夏打盹儿的功夫,混成了亚洲四小虎之一,只是好景不长,华夏改开了,将一个个对手挨个打回原形,从此再也没有人记得,菲律宾曾经是全球第二大电视机制造基地,马来是全球第一大音响制造基地的事情。公众号:汉唐铁血

什么?

菲律宾还会造电视机?

不明真相的群众们,一脸懵逼。
不要二分法2019-09-12 17:13:50 发布在 国际观察
俄罗斯与美国的地缘博弈

作者:小二胖

俄罗斯列瓦达中心定期民调结果表明,64%的俄罗斯人敌视美国,还有60%%的人不喜欢欧洲。

美国与俄罗斯可以说是世仇。

从叙利亚局势到乌克兰危机,在叙利亚内战快要结束的时候,委内瑞拉又变成了新战场。

虽然美国跟俄罗斯没有直接开打过,但是目前国际上的这些战争几乎都是美国跟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博弈。

俄罗斯是个庞大而复杂的机器,强大起来的俄罗斯只会威胁美国的霸主地位,所以,岂能养虎为患?

于是乎,美国按着“收拾不了又不能拉拢”的类型来对俄罗斯进行围堵、制裁、封锁,以及不断的北约东扩颜色革命。

叶利钦时代,可以说相当亲美,在今天看来有些不可思议。

但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时候,俄罗斯为西方神魂颠倒,尤其是对美国。

后者是俄罗斯想要与之看齐的榜样。亲近西方变得比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开展合作更加重 要。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1992年初,苏联解体后成立的俄罗斯联邦,在美国的忽悠之下,引进“休克疗法”放开物价、大规模私有化,进行了一场激进的经济改革,希望借此跨入市场经济轨道,跻身西方发达国家之列。

但事与愿违,无异于与虎谋皮,这几乎把俄罗斯拆散架了。

美国以经济援助为诱饵,废掉俄罗斯的核武器,就像乌克兰一样。

和俄罗斯先后签署了《第一阶段消减核武器计划》和《第二阶段消减核武器计划》。

俄罗斯销毁了大批核武器后,但是美国和西方的经济援助被以各种借口给停摆了。

原来答应提供援助的国家,此刻却袖手旁观,口惠而实不至。

240亿美元的一揽子贷款迟迟不到位,60亿美元稳定卢布基金更是遥遥无期。

美国既想废掉俄罗斯的武功,又不想让俄罗斯缓过来。

叶利钦时代的休克疗法使俄罗斯经济倒退十年。

1992年的GDP总量降到美国的0.07。

1999年,叶利钦宣布辞职,任命普京为代总统。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普京上台后,杀伐决断,收拾了国内的寡头,以强硬的姿态重新站在世界版图上。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也就在这一年,突然爆发了许多事件:

北约东扩、美国宣布可能会退出反导条约、北约军队绕过联合国且不顾俄罗斯的反对执意在南斯拉夫开展行动导致了俄美公开冲突。

标志性事件是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访美途中在“大西洋上空掉头”折返莫斯科,以及俄军队从天而降抢占普里什蒂纳机场。

随后,俄罗斯通过几次与美国的地缘博弈,不仅敲打了美国,也向世人彰显了俄罗斯帝国的强硬。

1. 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

这两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是俄罗斯与黑海里海之间的重要屏障,从里海输往欧洲的石油天然气通道都要通过这两个国家。

苏联解体后,美国支持的武装势力正是通过这两个国家向俄罗斯境内的车臣渗透,进而通过车臣再向俄罗斯内地渗透。

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后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平定了车臣,随后又发动了格鲁吉亚战争,将整个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牢牢控制住,从而稳定了俄罗斯南部边境。

牢牢控制住了里海输往欧洲的能源通道,这是美国在冷战结束后输掉的一场重要的地缘博弈。

2. 伊拉克、阿富汗和叙利亚

从阿富汗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这三场战争极大地消耗了美国国力。

前两场战争表面看是最成功的军事战争之一,但最终难掩背后美国深陷战争泥潭。

特别是在俄罗斯出兵叙利亚之后,美国甚至连在叙利亚与俄罗斯进行军事对垒的勇气都没有了。

由美国发动的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和在叙利亚的代理人战争最后可以归结为中东战争以美国胜而未胜利而告终。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而俄罗斯因为叙利亚战争获得了巨大的战争红利,更因为这三场战争使中国获得了宝贵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3. 乌克兰之争

乌克兰是俄罗斯进入欧洲的战略枢纽,更是俄罗斯能源输往欧洲的必经之地,这一区域无论对欧洲还是对俄罗斯都十分重要。

民族上来说,乌克兰和俄罗斯最初是同宗同源的,都为东斯拉夫人,都发展于基辅罗斯,往后因为自身的内部矛盾和蒙古入侵,以及立陶宛波兰大公国对乌克兰地区的统治,逐渐才开始形成现在独立的乌克兰民族。

美国和欧洲都极为重视乌克兰的地理位置,与俄罗斯在这一地区展开了激烈较量,美欧先是策划乌克兰加入欧盟,然后是在发动乌克兰橙色革命。

东西乌克兰多次被俄国和波兰以及奥匈帝国、德国分割又合并。到了现在,乌克兰东西部分歧已经相当严重。

乌克兰的官方语言是乌克兰语,但东部和东南部更多的是使用俄语,相反,在乌克兰西部,则几乎全部使用乌克兰语,甚至有人以说俄语为耻。

乌克兰到底要离开俄罗斯还是不离开俄罗斯呢,乌克兰人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西部人民和东部人民是不一样的。

但是乌克兰人民的想法不太重要,假如乌克兰真加入了欧盟,那么北约的武装力量迟早会以保护盟友安全的名义驻扎乌克兰东部,对普京来说北约一步跨到大门口,遥望莫斯科红场。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普京利用因颜色革命而出现内部政治危机和东西乌克兰分裂的时机,一举控制了乌克兰东部并将克里米亚收归俄罗斯版图,而此时美国除了进行经济制裁之外别无他法。

克里米亚是延伸进黑海的一个半岛,克里米亚位置非常优越,有黑海上的超级航空母舰之称,克里米亚半岛上的群众基础很好,三分之二的居民是99.99%的纯俄罗斯人。

公投结果是97%的人表示愿意加入俄罗斯,2014年3月份正当乌克兰内乱之时,克里米亚成了俄罗斯的一个州。

4. 中东乱局

匹夫无罪,怀壁其罪,五海三洲之地,扼守东西方所有重要海运航道,更何况还盛产石油。

如果有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确实对全世界都不是件好事。

中东的乱局不是今天才有,往上,至少说要提到奥斯曼土耳其的解体。

在此之前,土耳其是中东唯一的大国和体系稳定者。在此之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一战后英法等国就你一块我一块地把奥斯曼帝国给分了。并纷纷建构起无数原本都不存在的国家们。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欧洲和中东、基督教和伊斯兰对称图

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的屁股还没擦干净,叙利亚硝烟再起,土耳其也加入了战圈,选择跟俄罗斯合作。

伊朗宣布部分退出伊核协议,在美国的接连制裁下,伊朗虽然苦不堪言,但也是一条好汉,斗到底也绝不低头。

普京明白,之前的三次地缘之争,美国没有占到便宜,这一次,美国更不会拱手相让,伊朗输不起,而俄罗斯不能输。

对美国来说,只要能拿下伊朗,那么美元霸权将得到彻底稳固,美国的霸主地位,也再难有人能撼动。

不管是中东利益分配,还是国际油价,都由美国说了算。

伊朗政权一旦被亲美者掌握,伊朗就会成为白宫在中东的傀儡,整个中东也会成为美国的囊中之物。

美国东可施压巴基斯坦、印度,北上可威胁阿富汗。

介时,里海、地中海和印度洋都在美国掌控之下,美国便可以长驱直入太平洋,大半个世界都会在美国的势力范围内。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仇恨也不是,所以美俄之间的博弈仍将继续... ...
不要二分法2019-09-14 21:34:53 发布在 国际观察
乌克兰,正准备卖掉最后的家底

后沙

经历了2004,2014两次“颜色革命”后的乌克兰,直接从一个工农业发达,人均教育程度颇高,就业率充足的国家变成了欧洲最穷国家,离民主派鼓吹的“入欧”美梦越来越远。

美国对乌克兰很满意,因为它符合美国“伤害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战略。

但美国对乌克兰有一点很不满意---它与中国进行深度军工合作。

博尔顿被炒鱿鱼前最后一次出国访问,就是前往基辅阻止泽连斯基新政府将马达西奇公司(Motor Sich)出售给中国企业。

8月28日博尔顿在基辅公开扬言:他不想讨论具体交易,这是乌克兰的主权问题,但华盛顿反对乌克兰与中国进行这类合作。

马达西奇公司被称为“动力沙皇”,是苏联工业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是乌克兰最值钱家底之一,国之重器。

博尔顿跑到基辅捣乱前,中国企业收购了马达西奇公司50%以上股份,企业间商业交易已经完成,一些网媒也称收购成功,其实还差关键一步。

由于马达西奇公司的特殊性,这项收购必须得到乌克兰反垄断委员会的批准。乌克兰方面在7月9日-22日对该项目予以公示,到现在还没有公布最终审核结果。

马达西奇公司铁了心要卖掉股份与中国合作,这是挽救企业的唯一选择,乌克兰政府其实也并不反对这项收购案。

美国的捣乱让乌克兰官方和企业都非常头疼,因为美国以前欺骗过乌克兰人。当初中乌之间洽谈合作时,美国表示有意收购马达西奇公司。

打个比方说,二毛是个破落户,手里还有几件祖上传下来的宝贝,阿中觉得不错,出价10000两银子,二毛想出11000两银子,阿中同意。

暗中观察的阿美跳出来威胁要收拾二毛当家的。如果二毛拒绝阿中,阿美可以买下。

二毛信了,到头来阿美出价是1000两银子,二毛很伤心,但不敢骂阿美,于是,二毛又跟阿中谈这事,阿中也不计较,只是价格要降一些。

马达西奇公司很清楚,时间拖得越久,技术越不值钱。

没有乌克兰合作,中国也可以自己研发,但需要花费不少财力和人力。自力更生是基础,国外引进则是一条捷径,中国人头脑是灵活的。

对于博尔顿的捣乱,8月30日中国驻乌克兰大使杜伟回应:美国无权干涉中国和乌克兰之间的关系,约翰·博尔顿的言论非常不友好,美国不应逼迫乌克兰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做出选择。

网上老有人动不动要中国反思这个,反思那个,最应当反思的不是美国吗?你把乌克兰推向死路,所以乌克兰只能卖家底,毕竟,“民主”填不饱肚子,公司员工是要吃饭的。美国反思过吗?

乌克兰是苏联“工业心脏” ,军工人才,技术,资金,资源都往这里集中,1991年独立,军工企业3594家,职工300多万,全国人口5200万左右。

第一次“颜色革命”到2011年,军工企业只剩700家,职工剩50万人,国家被去工业化,透出一股浓浓的田园气息。

即便如此,乌克兰军工仍然强大,可见苏联军工有多可怕,军工投入大,见效慢,甚至没有直接经济效益,但国家安全无法用钱来衡量。

“民主”后,乌克兰军工企业被投入市场,他们天真地相信美国洛克希德.马丁等军工企业是靠市场壮大的。 乌克兰“民主”后,走向了彻底私有化道路,军工企业也被投入市场自生自灭

彻底市场化,订单在哪里?中国和俄罗斯。中国需要加速技术引进,而俄乌军工本是手足一体。

美国,欧洲有自己的军工产业,技术先进,非但不给乌克兰提供市场,反而要阻止它与中俄合作。

实际上乌克兰最理想的买家是三哥,卖给三哥,乌克兰政治压力最小,三哥也舍得花钱。

但三哥军工被俄罗斯给套死了,而且三哥喜欢万国牌的,整套引进特烦人,三哥连维修都要别人负责。乌克兰是卖完就算了,维修它也没条件。没有售后服务?算了,算了,自己维修多麻烦,三哥不要了。

马达西奇公司还算活了下来, 像马尔舍夫坦克制造厂,东欧市场被西方公司抢走后, 2011年6月向法院申请破产。坦克当废品卖掉,给工人抵工资,功勋企业说没就没了。

南方机械制造厂(南方设计局,俄罗斯那家叫北方设计局),一家高大上的军工企业,1954年就开始研发运载核弹头的洲际导弹。

2014年二毛与大毛闹翻,连订单都没了。波罗申科让这家研发洲际导弹,太空技术的企业去卖机关枪,步枪赚钱,真是个好主意。高级工程师们连工资都成问题,2017年爆出了向平壤卖导弹技术事件……

为了生存,只要有人肯买,乌克兰就会卖。

特朗普签署《2019国防预算法案》,军费7163亿美元,政府订单来了,洛克希德.马丁等公司2019年生产计划也有了。

乌克兰政府能给军工企业什么订单?国库空空,连老百姓过冬条件都保证不了,你还要什么导弹?

马达西奇公司如果不想破产,必须与中国合作,几千名专家才不会失业,10多万员工才有生活保障。

2018年8月16日,美国参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顾问威廉·特里普利特,指责乌克兰正在帮助中国解决喷气发动机生产问题,他说“乌克兰人一边收美国纳税人的钱,一边对美国海军背后插刀。”

美国把自己当成乌克兰的宗主国?乌克兰与中国合作,合法合理,共赢互惠。

一,乌克兰是主权国家,除非美国否认这一点。

二,乌克兰是美国册封的“民主典范”,没有受到任何制裁。

三,人要吃饭,美国总不能剥夺乌克兰人吃饭的权利吧?

商业收购案达成,最大问题在于乌克兰政府,美国寄希望于乌反垄断委员会否决这项交易。

就算否决了又如何?欧洲伽俐略导航系统当年不是拒绝与中国合作吗?现在北斗让你高攀不起。马达西奇公司懂这一点,乌克兰政府不懂?马达西奇公司

没有国家想卖镇国神器,而是沦落到了这一步,没有选择余地,从军工产业发展到“代孕产业”,靠乌克兰妹子创汇,能拯救经济?

对欧盟来说,乌克兰是个包袱!

对俄罗斯来说,乌克兰是个敌人!

对美国来说,乌克兰是个工具!

对中亚国家来说,乌克兰是个教训!

对中国来说,乌克兰家底还有些宝贝!

对乌克兰人民来说,乌克兰人出路在国外!
不要二分法2019-09-15 13:47:37 发布在 国际观察
实际上,中国人进入工业文明不到100年。近代中国折在什么上?都折在一个不可能向外转嫁成本的内生型工业发展上。想学西方就得先学西方向外转嫁成本,如果没有办法学,如果只能成本向内转嫁,就要有一套制度安排,如何使成本转嫁不至于引起对抗冲突。
不要二分法2019-09-16 12:05:27 发布在 国际观察
为什么绝大部分人都掉进了坑里

作者:二号头目

有个词,跟“熵增”一样令人着迷,叫内卷化。

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一篇分析清朝经济的文章中,讨论清朝为啥以魔鬼的步伐避开了工业革命的时候,学者们提出了“内卷”的概念。

这是个啥意思呢?这么个逻辑链:

首先,清朝人口太多,人力成本非常非常的低;

所以,不管干啥,都不需要改进技术,通过增加人力就可以解决。比如丝绸和瓷器有利可图,需要扩大再生产,如果在英国,人力太贵,增加一百个人的花费还不如搞台机器来解决,英国人开始研究改进机器。但是在中国,人力便宜,搞机器还不如多雇佣几个人。

但是不搞机器的话,就不会有工业来吸收多余人口,我们知道,工业化时代人口才是资源,在那之前,人口经常是累赘,农业社会对过剩人力的吸收能力极弱,过剩人力进一步导致人力成本低,恶性循环。

结论,中国在当时的那个情况下,进入了一个循环向下的通道,无论如何都没法不依赖外界的情况下打破自身的循环,突破手工业和农业“结界”,就像一个无形的玻璃似的,挡在中国的前边。

“内卷化”就是一种自我锁死在低水平状态上。

为啥喜欢这个逻辑呢?

一方面能说服我,能感受到有种冰冷的逻辑链存在,而不是简单的“中国人的思维有问题”,“思维有问题”这就叫廉价的解释,这种解释方法能解释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问题,比如为啥有的国家穷?他们国家人的思维有问题。为啥中东总打仗?因为思维有问题。其实吧,喜欢用这个逻辑的人思维才有问题,而且全家思维都有问题。

另一方面,把这个逻辑扩散下,就能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这样的例子。

比如,一个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很早就辍学,然后进入社会当小工,只有体力可以出卖,闲暇时间也被抖音小姐姐给挤占了,想学习点新东西,基本不大可能得到周围人的支持,而且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这就是一种“低层次循环”,日复一日,人生越混越掉坑里了。

再比如,一个京沪白领,天天早上出门,晚上很晚到家,天天都在忙,但是过了一些年才发现,以往的那些红利,升职加薪,本质都是教育和年龄红利,等到黄金年龄一过,如果没有升到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上,绝大部分人迅速进入下行通道,似乎越努力掉的越深。

那大家肯定要问了,博主你说这些我们已经懂了,接下来你该说你有什么建设性意见了吧。

其实博主也没招,一旦进入真正的“内卷化”流程,只有一个办法能解决,就是外界资源的注入。

我们复盘下,为啥后来我国从内卷化里逃逸出来了?

有这么几个因素,一是建国后在初代领导人大手笔操作下,我国被深层次犁了一遍,生产,建设,平等,妇女解放,全面识字,基础道路交通设施等方面有了初步的奠基,这算作是个人努力。

其次是苏联投资,在苏联支持下,埋藏在我国地底的财富被挖了出来,我国也就有了第一笔上桌操作的筹码。

最后一发是加入WTO之后出现了像大海一样的市场,前期的准备才有了意义,可以生产,升级,再生产,有了内需,内需又可以拉动经济。一开始生产一些低端玩意,慢慢的生产越来越精细的东西,将来会像台湾和韩国日本一样引领科技进步。

当然了,生产的广度上也有了突破,黄桥镇农民们生产的小提琴干掉了日本同行,市场份额达到了恐怖的世界一半,而且不是低端玩意,很多是中高端的。另外一个村子的农民们控制着全世界最大的快递产业,简直恍若隔世。

大家看到了吧,整体是需要外界的帮助的,外界拉一把,也就是我们民间说的“贵人”,贵人是高阶层的,你的问题在他那里不算问题,他可以把你从底层拉上去,拉上去之后看情况,有可能就进入高阶层良性循环了,形成正反馈,螺旋上升。也有可能是锁死在了一个稍微高一些的层次,只是比之前强一些。

多年以前我从一个我觉得最有脑子的人那里学到了一句话,他说小孩靠教育,年轻人靠勤奋,中年人靠运气,老年人注意前列腺。

教育也是个“贵人”,知识本身就是上帝,可以超度一些人,而且相对平等一些,毕竟你现在在网上可以看到耶鲁大学的心理学课程,还是翻译过来的。到现在了还有糊涂蛋在问看书和教育有什么用,如果真接受了正儿八经的教育,就不会问这么蠢的问题了。高考其实是“教育”这个上帝的对你的一次救赎,把你往上拉几个阶层。

我们说另外一件事,大家感受下。犹太人,以往中国人对这伙人的了解就是“聪明”,其实吧,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大家可能不知道,如果严格讨论血统,原始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就是现在那帮穿着帐篷的人,是同一个血统。你如果坚持认为犹太人种族智商高,你得顺便相信阿拉伯人也智商高。

而且犹太人本身在两千多年前被赶出中东沙漠之后,一直浪迹天涯,中间跟无数种族混血,其中一支竟然是黑人,本身也没什么血统纯正可言。

到现在,犹太人这个概念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概念,不是血统概念。也就是说,姓犹太教,并且母系跟原有的犹太人扯上点关系,就是犹太人。比如我国河南开封还有一撮犹太人,大家可以搜一下,完全是中国脸。

那问题是这伙人的成就有目共睹,这怎么解释呢?其实不需要解释,犹太人里高成就的,比如名字里带着“斯坦”和“伯格”的,基本都是大德意志地区的犹太人,也就是现在的德国和奥地利那一带,而其他支系的,基本都不太行,比如东欧那些,普遍成就非常低。

所以这些年一个非常靠谱的解释是,犹太人高成就,其实是吃了大德意志地区的教育红利,德国是最早搞义务教育的。而且犹太家庭识字率超高,都是宗教狂,都想让孩子学习圣经和塔木德,这一点我们在清教徒建立美国中提到了,清教徒也是这个特点,这篇文章《他们迷信,他们偏执,他们爱烧人,但他们最终创立了美国》。

唠唠叨叨说了半天,其实就是想说一件事,教育,教育是第一个贵人。

第二是运气。

刚才说的那句话前两句都好理解,中年人靠运气这件事我理解了很多年,最近慢慢有点体悟:

首先,几乎所有牛逼人在人生道路上最关键的一步,都是靠运气走出去的,勤奋和智力学识都是基础,能不能实现跃迁,主要靠运气,但是他们不会跟你说的,说了也没用,没法重复没法度量,甚至没法学习。巴菲特把这个成为“卵巢彩票”,生在巴菲特他们家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运气既然这种重要,怎么去操作呢?

其实没办法,多尝试,你每天如果按时搬砖,其余时间玩抖音,就算有运气,也很难在你身上体现出来,以前一个很厉害的人说,在能承受的范围内多尝试,多去面对不确定性,你只有买了彩票才会中奖,你只有去寻宝才有可能碰到宝,比如年轻时候就不要怕苦去北上广一线城市多试试,那里变化多,机会多,运气总是和变化是一对好基友。就跟进化似的,进化始于自身的基因突变和环境的变化,所以不要太害怕变化,也不要太害怕不确定性。

一般来说吧,你做的每件事确定性都很强,学校时候好学生,毕业好员工,你很少冒险,人生按部就班,这样的话,你很容易成为彻彻底底无神论者,也不太迷信。因为拜佛不拜佛对你没啥差别,你也感觉不到有差别。

如果你从事高冒险性质的活动,对运气要求很高,比如打鱼为生,需要出海,或者从事黑社会,每天睡着不知道能不能醒来,人生比较坎坷,这样你就慢慢对不确定性充满畏惧,很容易变迷信。中国南方比北方迷信的多,海洋和沙漠文明都率先进入了一神教时代,很能说明问题。

某次出海拜了妈祖顺利归来,下一次没拜差点死海里,很容易让你觉得有“超越个人的伟力”,以后每次都去拜,哪次拜了还是碰上风浪,你就开始反思是不是上次不够虔诚。。。。

所以很多特别有钱的人,或者高官都喜欢风水算命什么的,他们从“不确定性”受益,想持续维持这种状态,几乎无法避免掉进“迷信”这个坑里。

上层基本都不确定自己怎么混到这一步的,底层对自己的人生缺乏控制,所以不可避免的迷信,如果你每一毛钱都知道是怎么来的,你想迷信也迷信不起来。

说这个不是想让大家去迷信,而是想尝试解释下运气到底怎么运转的,并且正确看待这玩意。运气就是基于不确定性,一般来说,你坐在家里啥也没干,好运很难会从天而降。

我们正常人由于进化上的一些缺陷,比如本能地恐惧变化和不确定性,因为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随意乱溜达很容易被老虎吃掉,我们都是不爱乱溜达的人的后代。

而且总是容易悲观泄气,没法长时间保持乐观,也好理解,原始社会好奇心太强,看见毛茸茸的豹纹绳状物就想摸一下的人也被基因筛选的很厉害,剩下的人本能地对不认识的东西充满疑惧。

而且本能地对短期没效果的东西充满反感,没法再一个领域熬死竞争对手,也就没法再多条战线上同时进攻。

综上,绝大部分人容易内卷化掉进坑里还不容易出来。
不要二分法2019-09-16 18:30:03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沙特爆炸,美国发怒!

图南

14日凌晨,有数架无人机袭击了沙特国家石油公司的两处石油设施并引发火灾。

这是自萨达姆1990年入侵科威特以来,沙特石油基础设施遭受的最大一次袭击。

沙特石油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其油田被炸必然引发石油供应量锐减。初步预估受影响的石油供应达到每日570万桶,约占沙特石油日产量的50%,相当于全球供应量的5%。

全球石油市场立刻起了反应。

9月16日,布伦特原油开盘涨17%,一度达到70美元每桶,创下1991年以来最大日内涨幅。WTI原油开涨13%,这一回全球油价涨幅创下30年来之最。

沙特受到袭击,地球另一半的美国立刻发飙,立刻指责这是伊朗干的。

沙特石油爆炸,为什么美国一定要赖上伊朗呢?

1

美国:我不管!反正是伊朗干的!

听闻盟友沙特发生爆炸,而且石油减产,美国白宫高官们立刻开启了疯狂发推特的模式。

蓬佩奥在推特上说,伊朗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对世界能源供应的攻击”。

尽管也门胡塞武装已经声称对这次袭击负责,声称此举是为了迫使沙特阿美将每日石油产量减半。但是美国人假装听不到,并且始终揪着伊朗曾经支持胡塞武装的“小辫子”,坚持一定要把锅甩给伊朗。

蓬佩奥甚至还虚构了一个“阴谋论”画面:伊朗高层表面假装参与外交活动,但是他们暗地指挥别人对沙特阿拉伯发动近100次袭击。尽管美国人始终拿不出什么证据。

面对美国人的指责,伊朗坚决否认。

熟悉的剧情在过去一个月内频频上演:

多艘国际油轮在仅有21海里宽窄的霍尔木兹海峡分别遭不明武器攻击。美国严词指责伊朗是元凶,伊朗坚决否认。

在霍尔木兹海峡两岸,围绕着石油贸易,美伊两国互相指责

美国会因沙特油田爆炸指责伊朗的一系列动作的背后,为的是美元的石油霸权地位,沙特则是美元石油霸权体系的重要基点。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众所周知,美元的霸权地位支撑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在这个霸权之下,美国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印钞,再将印好的钞票去和全世界换东西。

这就是经济学上的“铸币税”,也就是发行货币带来的收益,一张100美元的钞票印刷成本也许只有一美元,但是却能购买100美元的商品,其中的99美元差价就是铸币税。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当美元能够购买全世界的产品,这也使得美元有着更广阔的流通环节和消费市场,从而提高了美元的抗通胀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美国的东西这么便宜。

最关键是,美国政府可以有恃无恐负债,毕竟有印钞机就有财富。

但是伊朗也不甘心屈服于这个体系,伊朗除了在国际舞台上处处反对美国及其盟友,例如伊朗拒绝承认以色列。同时伊朗还开展了种种举动,触动美国人敏感的神经。

最让美国人难以忍受的是,伊朗作为OPEC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和世界第五大石油出口国,伊朗凭借其在石油市场上的影响力,在OPEC里处处与美国唱反调。

例如伊朗在与他国进行石油贸易时,使用他国货币代替美元,甚至还要求OPEC新发行一种货币来为进行全球石油贸易。

这可谓直击美国要害。

曾经,美伊关系也很甜。

在1979年之前伊朗一直是美国的盟友,凭借着这个盟友,美国获取了诸多利益,并将自己的势力范围伸向霍尔木兹海峡,左右着这个石油贸易咽喉。

但是好景不长,1979年之后,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美伊关系变成敌对关系。围绕着霍尔木兹海峡这条石油通道,美伊展开一轮又一轮的较量。要想看清沙特、美国和伊朗之间明里暗里的关系,那就只能从美元和石油你侬我侬的关系来谈起了。

2

美元=石油

经过二战的摧残,欧洲的国家基本也被打“残”了,昔日的日不落帝国也开始衰落,英镑作为世界货币地位有所动摇。而一直以大西洋为天堑,免受战火璀璨的美国大发战争财,坐拥全球四分之三黄金储备。

正所谓“有钱就是爷”,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使得美元在国际贸易中成为霸主货币。

到了六十年代末,深陷越战泥潭的美国国际收支失衡,美元危机爆发。美国经济独霸的局面在内外交困当中被削弱,最终扛不住兑换黄金压力的尼克松总统在1971年宣布停止履行允许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没黄金了,不换了!

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没有了黄金这座靠山,美元被各国纷纷抛售,据说连欧洲的乞丐在乞讨时都注明不收美元。这可急坏了美国人,为了继续稳定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政府把目光投向中东大沙漠地下埋藏的“黑色黄金”石油。

当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已经成立多时,这群产油国以油价为纽带形成固若金汤的关系。OPEC目的就是为了抵御西方势力影响油价,让“油管子”牢牢握在产油国手里。

擅长搅局的美国人自然有办法搞定这个看似固若金汤的组织。

1974年,美国人经过各种外交努力,与沙特签订协议。美国同意向沙特出售军事武器,并且保障其国土安全,则作为回报,沙特则必须接受美元作为石油出口唯一的计价和结算货币。

沙特一直以来都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里面具有重要话语权的国家,美国由此打开了一个OPEC的缺口。连大哥都一边倒了,OPEC其他大多数成员国也自然跟风导向美国。

1975年OPEC承诺只用美元为石油定价。“石油美元霸权”体系正式诞生。

在“石油美元霸权”体系下,石油进口国要想购买石油,必须先兑换美元,再进行购买没有美元就买不了石油,美元再次成为抢手货。美元霸主地位再次巩固。

沙特可是这个体系建立的“大功臣”和基点,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在这次爆炸事件当中发飙的原因,沙特石油出口减少,市场份额减少,伊朗的份额增加,将会直接威胁美元在石油贸易当中的主导地位。

为了维持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不得不动用一切手段来搞垮任何潜在威胁。

3

美元的挣扎

跨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就连以前一直附和美国的欧盟也开始在经济上与美国展开竞争。

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遭受到越来越多新兴国家的威胁。

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开始在彼此之间完全绕过美元,直接进行本币交换。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这是美国决不允许的。

前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任时期,利比亚作为非洲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卡扎菲执政期间利比亚政府持有143吨黄金储备,卡扎菲希望凭借自己手头上的黄金储备建立一种全新的泛非货币,绕过美元。

最终美国心生歹意,发动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委内瑞拉,查韦斯到马杜罗都试图挣脱美元结算束缚,最终招来美国制裁。

但是要想单纯依靠制裁和战争来巩固美元霸主地位显得越来越困难了。

毕竟中东的石油资源日趋枯竭。相比之下,俄罗斯等国家依靠庞大的产量和出口量,越来越成为全球石油天然气市场的主导者。欧盟也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让欧元成为新的世界货币,美元石油霸权开始松动。

美国人逐渐认识到,要想真正掌控原油贸易,就必须把石油紧紧攥在手里。

2011年以来全球石油过剩,美国的石油产量的加大石油供给,促使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暴跌,重创多个产油国的财政,委内瑞拉经济濒临崩盘。

这是石油市场的一次大洗牌。美国希望借此搞垮一批竞争对手。

2017年11月,美国石油产量就突破了每天1000万桶,产量超越了沙特,成为继沙特和俄罗斯之后世界第三大产油国。

2018年,美国能源信息局公布原油是美国最大的石油出口产品。美国能源信息局预计,2019年美国原油日产量约1200万桶,比2018年日均增加110万桶。预计2020年美国将成为石油净出口国。

美国如此卖力出口石油,让华尔街专家都认为,当前美元会在未来十多年内依然处于国际贸易当中的强势地位,但地位会被不断削弱。

但是今年以来美联储降息举措可谓是给美元“挖坑”。随着美联储降息,金融市场降低消费者与投资者融资成本被降低。大量美元从世界各国回流美国,这极大削弱美元在世界各国贸易当中的地位。

目前普遍的市场分析显示,如果美联储屈服于金融市场的压力,今年年底前进一步降息50个基点,则美元的主导地位将走向结束。但是具体结果如何暂时不得而知。

况且美元与石油捆绑在一起的体系,也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而受到冲击。

近些年世界各国也纷纷制定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石油需求的减少不仅冲击了石油产业。而由石油行业延伸出来的美元石油霸权体系也会有所松动。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未来国际贸易当中会出现多种货币并存流通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美元汇率变动所带来的损失和风险,提高国际贸易抗风险能力,促进国家间资源流通。

这对于许多新兴经济体来说,也是难得的机遇。
不要二分法2019-09-17 19:39:00 发布在 国际观察
太有钱之后有多危险?韩国财团向左,日本财团向右

导读

向左也好,向右也罢,终究殊途同归:财团的本质,还是利用垄断地位,攫取高额的利润。

作者:正解局

别看韩国日本这对“冤家”从政治、经贸到体育都水火不容,但在依赖财团方面,两国却一脉相承。

日本财团、韩国财团,谁更牛,发展模式又有什么不同?

01

比实力,谁更牛?

说起韩国财团,最著名的就是三星和现代。

三星财团可谓偶像派与实力派兼具,名气大,实力也极强。三星涉足电子行业的几乎全领域,触角也延伸到医院、化工等其他领域。2012年,三星财团营收1.1万亿元人民币,占韩国GDP的18.2%。甚至有段子说,韩国人一生有三件事躲不过:税收,死亡和三星。公众号:dagbyi

(三星集团旗下子公司)

现代集团是拥有众多“世界级”桂冠的韩国第二大财团。靠汽车修理起家,后来从修理开始向上下游进军,成立造船企业、收购起亚汽车,成功走向现在的辉煌。现代集团曾经登顶韩国第一财团,在传统行业,至今仍在韩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韩国的其他财团,还包括LG集团、SK集团、韩进集团、斗山集团、乐天集团、锦湖韩亚集团、浦项制铁公司、韩华集团等。

(韩国十大财团)

韩国财团经济实力不容小觑。2018年,韩国共有16家企业上榜财富世界500强。这16家企业无一例外都属于财团旗下,合计营业收入总计为909417.3百万美元,占到韩国GDP的60%。

(财富世界500强韩国上榜企业)

同期数据显示,日本财团的营业收入对本国GDP的贡献占比也超过六成,与韩国不相上下。

但从绝对实力上看,《财富》500强企业中,韩国上榜企业营业收入不及日本上榜企业的三成,日本企业利润的绝对值也完胜韩国企业。

(财富世界500强日本上榜企业)

不过,韩国财团也有自己的优势,绝对体量不大,质量却很高。韩国上榜企业的收入利润率(7.7%)比日本财团(5.1%)高出了近一半,也高于中国上榜企业(5.14%)和美国上榜企业(7.4%)。韩国财团获利能力之强,可见一斑。

总体而言,两国财团各有千秋,日本财团的综合实力更强,韩国财团的获利能力更优。

02

比口碑,谁更差?

财团为了自身利益,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韩国财团同样如此。但是,如果你比较关心时事,就会发现,韩国财团频频爆出负面新闻,口碑比日本财团更差。公众号:dagbyi

据统计,从2005到2014年的十年中,韩国十大财团家族有一半曾涉刑事案件,案件总数有11件。

最近五年,韩国财团的爆炸性负面新闻也不少。去年,因韩国男团Big Bang成员李胜利重启了韩国娱乐圈“陪睡门”调查。

十年前自杀的韩国女星张紫妍,在留下的遗书中透露,自己生前被迫向31人提供100多次的“性招待”,而这31人中绝大多数都与财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大概也是为何调查一直进展缓慢阻力重重的原因。

(张紫妍事件时间线)

2018年4月,韩进财团旗下的大韩航空掌门人赵亮镐的妻子与两女儿被曝出利用公司飞机走私和逃税,并利用权力长期命令大韩航空海外职员采购。

爆料称,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通过大韩航空运回韩国的走私物品金额达5.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43万元),其中甚至包括浴缸、沙发等大型物品。

今年4月,韩国财团孙辈集体吸毒事发,涉毒人员包括SK集团创始人孙子崔某,现代集团创始人孙子郑某和南阳乳业创始人外孙女黄荷娜。今年3月,三星集团长女李富真也被媒体曝光滥用麻醉药成瘾。

这些仅仅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丑闻被财团花钱摆平,不为外人所知。

除了经常上娱乐头条之外,韩国财团也插手国内政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在韩国,财团说一,政客不敢说二。韩国财团通过政治献金和投票的途径支助候选人,实现对本国政治的实质控制,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政府首脑自然也懂得投桃报李。历届韩国总统都会对部分先前违法入狱的财团“有功人士”施行特赦。2015年,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对包括SK集团会长崔泰源在内的10多名企业高管进行特赦,官方说法为:希望他们继续为国家经济做贡献。公众号:dagbyi

总统既然受制于人,政策走向的制定,必然也要听从财团的吩咐。

1994年,韩国政府作出了由鲜京集团主营新兴第二代移动通讯产业的决定,但是由大企业组成的民间商会组织“韩国工业联合会”讨论后,强行推翻了政府的决定,另行向政府“推荐”参与第二代移动通讯产业的企业。随后,时任总统金泳三就面临了“韩国重大产业政策是由政府说了算,还是由财阀说了算”的诘问。答案不言自明。

资本的无情,也在对待总统的方式上展现无遗。韩国政坛深陷“青瓦台魔咒”——下台的总统基本没有善终。背后的原因很复杂,可以确定的是,财团身影始终深藏幕后。

03

比模式,谁更好?

韩国财团丑闻不断,反观日本财团,在日本国内外口碑都不错,还向世界输出了很多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

口碑是表象,背后是日韩两国财团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生态。

先看发展模式。日本开放扁平、去中心化,韩国保守封闭、集中化。

日本财团实行环形控股,力图用最少的资本换取最大的商权。韩国财团过于保守封闭,往往由一个家族掌控,家族成员持股比例很高,三星财团(47.5%)、现代财团(49.2%)、SK财团(64.6%)、LG财团(44.3%)的家族持股都在40%以上。

(韩国各财团家族持股比例)

韩国财团的保守,也体现在管理和继承上。公司核心小组,非家族人员不得进入;日本财团可以让女婿当继承人,这在韩国完全不可能。

具体到经营模式,日本财团虽然围绕银行为核心,但在业务经营上从未追求核心,而是采取去中心化的扁平化治理,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三头合一”战略。

每个日本大财团都至少包括三大业务板块:金融体系、综合商社和实业产业。金融体系是财团的资本基础,是融资的便利渠道;综合商社就像是市场灵敏的鼻子,给财团提供发展导向;实业产业则像是执行者,顺着财团的思路投入物力,产出产品,完成财团的经济运作。公众号:dagbyi

“三头合一”令日本财团弹药充足、方向明确、动力强劲,在组织形式上趋于完美。

韩国财团都是家族式管理,往往以一个大企业为龙头,逐步拓展到各个领域。一方面,集权于核心企业,导致了权力的滥用。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为非作歹的事常有发生。

韩国财团没有像日本财团那样的分板块优化,只是在高负债下一味扩张,经济危机来临之时,越大的企业,越是危险。

大宇集团曾是仅次于现代集团的韩国第二大企业,排名曾进入全球前20,资产一度达650亿美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的大宇集团不得不走上破产清算的地步。2000年12月,大宇汽车宣告破产,其他骨干企业也相继被收购,掌舵人金宇中也逃往海外避难。

反观日本财团,则能在四次大的经济危机中屹立不倒!

04

比国情,谁更优?

国情即是生态,日韩两国不同的国情,决定了财团不同的境遇。

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日本都大于韩国,在社会发展上更是具有几十年的先发优势,成就了巨大的经济体量。公众号:dagbyi

对一个国家而言,体量大是好事,池子深了,才能出大鱼。蛋糕够大,财团吃一部分,其他人也能吃。日本财团率先推行了“终身雇佣制”,更是俘获了民心。

韩国地小物稀,蛋糕小,财团吃了,其他人就没得吃。小企业吃不着,民众更没得吃,怨声载道,民怨沸腾。

韩国财团在社会贡献方面,远没有日本财团大方。财团企业数量只占韩国企业数量的0.2%,不能带来充足的就业岗位。这导致韩国年轻人的上升通道非常少,竞争尤为残酷。

尽管韩国是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但近十年来韩国失业率持续升高,自杀率也居高不下。

(新闻报道)

日本的民主政治比韩国更成熟一些,这让日本政治体系对财团有防御作用,韩国政治更容易受财团影响。

日本二战后在美国占领军的帮助下建立起君主立宪的天皇制,并且通过《反托拉斯法(独占禁止法)》等一系列法案限制财团的发展。

经过70多年的磨合,财团与政府之间,财团与人民之间达到了权力和利益的微妙平衡,基本能保证彼此相安无事。政府虽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财团控制,但起码的独立性仍然能得到保障。

韩国的民主化先天发育不良,难以抵御财团的侵袭,更容易受财团影响。

05

财团之路,何去何从?

日韩两国财团再次证明,财团在资源整合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内部实现了产业互补、技术共享,确保了强大的竞争力。

这种黄金模式,非常适合扩大生产,特别适合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

历史也证明,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几乎都经历过财团化的发展阶段。

在发展模式上,日本、韩国财团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须知,向左也好,向右也罢,终究殊途同归:财团的本质,还是利用垄断地位,攫取高额的利润。

正如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一样,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不能将未来系于财团。

特别是韩国大宇集团破产警示我们,庞然大物并非坚不可摧,一旦倒下,造成的动荡将远超想象。

财团越强大,越危险。
不要二分法2019-09-18 21:27:34 发布在 国际观察
不久前,《财富》杂志公布了新一期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

这份榜单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数量首次超过美国,跻身世界第一。中国是129家,美国是121家。

要知道十年前的2009年,当时中国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只有49家,而美国是140家,那一年,美国几乎是中国的三倍。

短短十年间,中国企业实现了绝地反击,反超美国登上世界第一。所以,首先得祝贺这些企业,更要祝贺中国,祝贺中国经济。因为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孕育强大的企业。
不要二分法2019-09-20 19:18:44 发布在 国际观察
商人有祖国,买办没有

作者:申鹏

我最讨厌某些人推卸责任的时候,云淡风轻来一句:“我只是一个商人。”

商人也是人,一个社会意义上的人是有祖国的。

你的财富、名声、权势,都来自于你的国家,你的人民,来自这一片土地,你不能在富有之后,就卷走财富,并且声称自己超然物外,没有国籍,没有故乡,装逼说自己属于世界,属于地球。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作为商人,一定要明白,自己吃谁的饭,是谁养活了自己,在关键的时刻,应该站在哪一边?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同学,大概都知道“弦高退秦师”的故事,弦高是郑国商人,在国外经商的时候听说秦军要入侵自己的祖国,此时他一边向郑国报告敌情,一边伪装成郑国使者,犒劳秦军;秦军以为郑国已有防备,只好班师。

郑国君主要赏赐弦高,他却拒绝道:“作为商人,忠于国家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受奖,岂不是把我当作外人了吗?”

春秋时候大名鼎鼎的管仲也是商人出身,做到了齐国相国,一生最拿手的本事,就是搞“贸易战”,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人家没有祖国吗?近代的张謇、卢作孚、荣氏兄弟、侯德榜,都是“商人”,可他们没有祖国吗?

有一句屁话叫做“资本没有国界”。

这句话来自于国际金融资本家们,以犹太资本为首的国际金融资本确实是是没有国界的,资本主义制度实际上就是他们发明的用金钱控制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他们作为幕后黑手操控资本主义国家来对全球实行金融殖民的制度,所谓的把权力关进笼子,就是被大金融资本控制了政治经济,把政府和政客变成了他们的提线木偶。

但从来没人敢说:“资本家没有祖国”!

我不讲中国,我讲美国,美国的资本家,比我们的某些“商人”更有立场,更讲政治,也更爱国!特朗普是什么人?商人,一口一个“让美国重新伟大”,一口一个“一定要遏制中国”。索罗斯说什么?他说:“我对击败中国更感兴趣!”。巴菲特一个炒股的资本家,满口都是“最好的投资就是爱国”!去年甲骨文公司的CEO,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接讲出了“中国威胁论”,西方世界的一部分资本家,早已把他们的个人命运和国家绑在一起。我说个最坦白的道理——美利坚兴,他们继续躺着数钱;美利坚亡,他们就是无根的浮萍,待宰的肥羊。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商人和资本家,却恰恰相反,一屁股坐在发达国家那边,那国内的利益,去输送给自己的“洋大人”,一旦“洋大人”和祖国之间有了分歧和冲突,他们更是坚定地站在洋大人一边,指责自己的祖国做的不好,做出的让步不够多,居然不肯向洋大人妥协......

这种人,自清末以来,数不胜数,其实,他们不配叫做商人,更不配称什么“资本家”,他们只是“买办”而已,什么叫做买办?就是吃着我家的饭,拿着我家的工资,还要把我家的财物偷出去,贱价卖给外人,从中获得一点蝇头小利。买办不希望国家发达起来,不希望国家拥有真正的工业和科技,他希望国家永远落后,永远低人一头,永远需要去高价买洋大人的东西,他们才可以从中赚钱。

他们对损公肥私、掏空国家、剥削人民得心应手,你让他对国家的经济、工业、农业做点贡献,他是死活都不肯的,那比要他的命还难。在他眼里,什么道德,什么法律,什么政治,都无关紧要,他和他的钱最重要。

最近某位老先生,就给我们上了一堂课,你和他讲道德,他和你谈法律,你和他谈法律,他跟你谈自由,你让他翻译翻译什么是自由,他说自由就是不要追究,要“网开一面”。

《我只是一个商人》是老家伙2016年转移香港和内地资产、投资英国之后写的文章,当时大家也没怎么批评他,有人不过写了篇《斯人已去,不必挽留》,他就就跳脚跳上天,说“我只是一个商人,不要拿道德来要求我!”可见他心胸气度很差,难怪给亡妻修了那么一个破楼。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我在想,难怪很多顶级富豪都信神信鬼信宗教,原来他们眼里早已没有道德,没有法律了,因为他们太有钱,权力太大,以至于人间的道德和法律在他们面前失效了,所以他们不关心人类,只关心自己,所以他们就只好“不问苍生问鬼神”了。他曾经花15亿,在新界大埔区,建了全球第二高的观音像,他一生假惺惺做慈善、买口碑,却没有真的关心过,那几百万每天给他交钱,却没有正经地方住的人民。你这“慈悲”,给谁看呢?

这种人,既虚伪,又矫情,脾气还大,不允许批评。

这半年来的行为,也证明了这点,说不得骂不得,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自己大放厥词说什么“黄台之瓜,何堪再摘”,扯什么“最好的因,最坏的果”,被人批评后,迫不及待跳出来对线,消停了没几天,又扯什么“对未来的主人翁网开一面”,被怼了之后 又跳出来扯“我不是这个意思”。

总之不管他什么意思,老先生是不能批评的,无论这里变成什么样,这位老先生也是没有责任的,“我就是个商人而已!”

同样都是商人,人和人怎么就那么大的区别呢?

前几天,任正非接受《经济学人》采访的时候说:“某地的情况恰恰是极端资本主义造成的,大资本家们挣了非常多的钱,连小报亭、地下停车场、咖啡厅很多都是他们掌控的,拿走了太多的利益,普通老百姓没有多少钱,很多人生活水平很低。”

讲道理,任正非也是商人,也是赚钱牟利的,人家怎么就能坦坦荡荡把资本主义的本质赤裸裸剖开展示在大家面前呢?人家怎么就能说人话,做人事呢?

刚刚说到的那位老先生不是商人,商人也是有祖国的,他也不是什么民族企业家,民族企业家也是有产品的,他的产品是什么?

他一切的财富,都来自于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的人民,他的崛起和暴富,也赖于这块土地给他的政策和便利,现在,他是个加拿大人,大量资产在英国。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商人有祖国,买办没有。
不要二分法2019-09-21 12:18:12 发布在 国际观察
德国低房价的神话破灭了

来自米宅海外

8月底,柏林议会发起了一项房租限价的议案,要给柏林房租加个“盖”,对于2014年以前建成的老房子每月每平米租金限价7.97欧元。

这一限价政策,在赢得了广大租客欢心的同时,被房东、中介公司以及房地产业内人士广为诟病。

德国一直以稳定的房价和房租备受世人推崇。柏林有高达85%的居民是租房而住。

过去,德国的租房市场稳定、租金相对低廉,房租占每月税后所得约18——24%之间;

德国也拥有完善法规保障住房质量与房客权益,让人们乐于租房而不必自行购房。

但是随着房租近10年间整整涨了一倍,柏林人人租得起房的神话破灭。

1

租金高收益低

德国房租近几年直线飙高让德国人苦不堪言。

在慕尼黑,一套120平方米的公寓每月租金约2250欧元;

在柏林,一套120平方米的公寓每月租金约1500欧元;

在法兰克福,一套120平方米的公寓每月租金约1700欧元;

在慕尼黑,一套120平方米的公寓每月租金约2250欧元。

从数值上看确实比不上许多发达国家的每月房租。

但是2017到2018年,德国平均工资也就每个月3700欧元。这就意味着每个德国工人每个月都要拿出一半多的工资去租房。

柏林和法兰克福只是全德国房租上涨的两个代表城市。

自2007年以来,全德国的租金增长了36.8%。2018年德国房租涨幅再次大幅超过平均通胀水平。2017年到2018年一年间,全德新租约的平均租金增加了3.9%,达到每平方米7.06欧元。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柏林住房

首都柏林在2018年的租金涨幅为全德国最高,涨幅达到9.2%,目前柏林每平方米租金成本为10.04欧元。

这个涨幅让默克尔失声。

早年这个政坛女强人在竞选总理的时候,信誓旦旦向全德国人许诺,要控制房价和租金,让更多德国人负担得起住房。但是今年的几次公开谈话被问及柏林高涨的房租的时候,她索性避而不谈。

显然,连这位女强人都对高房租的问题束手无策了。

推高房屋租金的主要原因是供不应求。

随着德国经济持续繁荣,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强国,德国依然保有大量相对低端的岗位。高福利和相对高的收入让德国从东欧乃至全欧洲吸引越来越多工人。

特别是近几年德国慷慨地接纳中东难民,这让德国国内住房需求不断上升,也让德国国内廉价公寓显得严重短缺。

房源紧张让德国大城市一房难求,尤其在柏林、慕尼黑、斯图加特等大城市租房压力更是攀升,租客还需要排队看房进行竞争,找房简直比找工作还难。

许多租客给房东写了无数封申请,但是都石沉大海。

慕尼黑住房

一房难求的局面看似让那些手上有房的房东乐开了花。而事实上尽管柏林的每月租金飙高,但是房东们并没有在疯狂上涨的房租当中大赚一笔,因为德国租房的收益率从原来的5%左右下降为不到4%。

柏林房租收益率仅为3.5%。

在法兰克福一套120平每月租金约1700欧元的公寓,收益率也就3.7%。

而慕尼黑情况更惨,120平房子每月租金高达2250欧元的房子,但是收益率也不过3.5%。

高租金,低收益,背后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高企的房价德国人不得不竞相租房。同时房价高企也太高了房东每月偿还房贷这一成本,压缩房东收入。

另一个原因就是高额租金税。

按照德国法律,德国的纳税范围同样包括从事工作所得、投资所得和租金以及其他收入都要交税。租金收入按累进税率征税,税率高达45%。税率是相对固定的,而房租收益是市场浮动的。

购房成本提高,扣除成本之后收入还要被税收大笔抽成,收益率自然降低。

人们竞相抢租而不直接去买房和房东收益率降低这两个想象的背后推手都指向高房价。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2

稳定低廉房价走向终结

在2010年之前的十年时间里,德国实行了福利性住房建设改革、住房补贴调整和租金法改革。德国房价一直保持较低水平,名义房价每年仅上涨1%,低于其物价年均涨幅1个百分点。

这也让德国房地产市场历来也以稳健著称。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重创许多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市场,但是德国房地产市场是为数不多的避免经济衰退的市场之一,并且在金融危机之后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并且快速增长。

这种现状让许多人把德国推向神坛,许多专家学者纷纷跑去德国学习取经。

但是到了近几年,德国的神话似乎走向终结。

从2015年左右开始,德国房价经过四年多的房价强劲上涨,至今德国房地产市场依然非常强劲。在一个房地产市场历来异常稳定的国家,这是一个重大改变。

慕尼黑是德国的高成本领导者,每平方米的价格从6000欧元到10000欧元不等。慕尼黑主要住宅区的公寓购买价格约为7800欧元/平方米。

柏林也越来越贵,价格区间在3000欧元至6000欧元之间。

截至2019年5月,德国公寓(包括新房和二手房)价格上涨10.22%,高于2018年5月的4.8%和近六年来的最高增幅。

新房价格同比上涨5.44%,涨幅为7.95%,为2017年7月以来最大涨幅。现房价格上涨8.91%(经通胀调整后为7.49%),略低于上年9.03%的增幅。

据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统计,2018年德国住宅地产交易额达151亿欧元,这个交易数额较上年下降3%。2018年共成交约121823套,较上年同期下降4%。越来越多的德国人买不起房。

那究竟是什么让德国低房价的神话走向破灭?

房地产建设的降温就是一个重要因素,越来越多房地产商减少住房建设,住房供给减少是推动房价持续上涨的一个原因。

德国房地产上兴建住宅时需要提前或许建设许可证。

但是根据Destatis的数据显示,2018年德国颁发的建设许可证同比小幅下降0.2%,只有347292套。这是远远不够的。

德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移民也在激增,据估计目前德国有100多万难民。要想满足这些快速增长的人口所带来的住房需求,德国每年需要建造40万套左右的公寓才能避免城市出现住房短缺。但是2019年第一季度,居住许可证继续减少2.8%,为7.56万套。

按照德意志银行的预计,未来几年在移民和劳动力市场持续上涨的带动下,房价和房租可能会继续上涨。这个趋势可能持续到2022年或更长时间。

这个趋势无疑让很多德国人备受煎熬,他们不得不面对一房难求,居无定所。更何况高企的房价也在拉大德国的贫富差距。

3

没房没钱真焦虑

2018年德国经济增长乏力,实际GDP增长率仅为1.4%,低于2017年的2.2%,2019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仅为0.4%。

虽然德国经济在1991年至2014年间增长了22%,居民收入增长12%,但是德国并没有像许多专家学者预想中那样让收入均衡提升。

纪录片《财富如何变成权力》

德国经济研究所(German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德国最富有的10%家庭的实际收入在1991年至2014年间增长了27%。同期,中产阶级收入增长了9%,而底层家庭的收入下降了8%。

2000年至2016年间,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仅仅增长了5%。与此同时,来自投资和商业活动的收入却增长了30%。这也就意味着大量国民收入并没有落入工人的钱袋。

收入差距已转化为财富的巨大差异。德国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马克斯•格拉布卡(Markus Grabka)表示,高税收和富人垄断等因素可能拉大不平等。

纪录片《财富如何变成权力》

位于德国东部的莱比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这个人口60万人左右的小城市里,只有10%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房产。而整个德国5%的人拥有全国一半的房产。

根据德国央行的数据,全德国最富有的10%人口拥有全国60%的资产,而最底层的40%几乎什么都没有。

表面上看德国失业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自2005年以来,不平等现象稳步上升。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越来越多的工作报酬不高。近700万德国人在做兼职,不稳定的“小工作”,月薪仅有450欧元。许多人靠福利金过活。面临贫困风险的德国人所占比例已从20年前的11%跃升至2014年的16%。

德国在2015年出台了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希望解决低收入这一问题。但是政策把握一旦出现偏差,就会让雇主谨慎思考是否聘用临时工,从而减少社会就业岗位。

这简直就是个两难局面。

为了解决房价高企的租房问题,德国各政党提出了不同的政策主张。例如, 基民党、自由民主党、选择党都提出要促进新建住宅。社民党和绿党则更关注对租户提供更多保护。由于一些政策争议较多,未来可能会有进一步调整。

德意志联邦银行

尽管房价上涨,但德国央行德意志联邦银行依然认为德国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健,排除了房地产泡沫全面破灭的可能性。德国央行首席银行主管安德烈亚也表示,尽管目前德国房价有所上涨,但是涨幅也还处于可接受的范围。

这一观点得到了科隆经济研究所专家沃格特兰德的认同,他认为德国房屋价格上涨本身不足以造成泡沫,毕竟德国抵押贷款市场依然稳定有序,监管依然十分严格。德国股市和房地产建设情况来看,目前德国股市股本比率依然十分稳定,房屋建设水平也没有因为房价上涨而出现过热迹象。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今年,跟房价有关的热点话题也成为了今年德国大选的焦点。以往鲜少成为竞选口号的住房问题,成为今年九月德国国会大选中各政党竞相表态的热门话题。
不要二分法2019-09-22 11:51:42 发布在 国际观察
所谓科研,其实也是智力和资本的集中厮杀,美国科技霸权怎么来的?

单单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一家,2018年就烧了一千一百亿美元,而美国像这样的实验室,少说有十几家,规模稍小的二级实验室数以百计。
不要二分法2019-09-22 12:55:41 发布在 国际观察
@不要二分法 2019-09-22 12:55:41
所谓科研,其实也是智力和资本的集中厮杀,美国科技霸权怎么来的?
单单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一家,2018年就烧了一千一百亿美元,而美国像这样的实验室,少说有十几家,规模稍小的二级实验室数以百计。
-----------------------------
@揭瓦装天线 2019-09-22 19:23:50
美国房地产和其他国家的区别是:美国的房地产只是像其它家电,纺织品一样的消费品,它不是主要投资品种,但是,在其他部分国家它则是主要的投资品种,比如,日本、中国。为什么呢?我不直接说原因,只做比喻。比如,中央美院和中国美院,是全国绘画作品的聚集地,所以,在这两地,古玩字画是一个主要的投资品种之一。而其它地区则没有这样的优势。为什么这两地的房地产没有降低呢?因为目前中国古玩字画市值太低了。如果它们像美国科技产品的市值一样,那么这两地的房地产价格则会降低。
我想表达的是房地产价格高是因为投资品种少,特别是科技投资品种少。美国科技的投资量大,不是因为它投的多,而是因为它的收益率高,吸引了资本!为什么日本人、中国人投资科技的热情不高,关键是收益率低,它不如房地产收益高。资本是逐利的,它的嗅觉很高。如果您想加大科技投入,一定要提高科技的收益率。为什么不支持那些吆呼的科技项目呢?那就象足球一样,仅仅是为了引资,实际收益并不高。其实,健康的科技市场靠的是收益率,别的吆呼或者导向真的没用的。它搞不出高收益成果,您总不能打他吧?!问题在更深层的地方----那就是科研的效率。其实,我说第一段很重要,但是我不能直说,有一些道理,不能像改革开放一样大力宣传,结果让周边国家学了去,它们也开放了,多了几个竞争对手,那不划算的。我只能点到为止。
-----------------------

很好的补充
不要二分法2019-09-23 14:58:18 发布在 国际观察
历史性的巨变:互联网将成为关键阵地

王陶陶

近年来,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大政治变局,正发生在全世界的政坛。

在美国,以特朗普、桑德斯为首的非典型政客冲破传统体制的束缚,对建制大佬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在欧洲,极右翼的德国备选党、英国独立党以及瑞典民主党迅速崛起,剧烈撞击了现有的政治秩序;在中东,伊斯兰国平地而起,打散了原有的地区地缘格局;学生及民众组成的草根团体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凡此种种,全球各地比比皆是。

政治素人柯文哲、特朗普等人的迅速崛起,在以前绝对不可想象

事实上,这一系列瞠目结舌的政治大变局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互联网社交媒体对政治生态本身的深远改变。没有这种改变,以下情况将很难发生:

特朗普将会像以往的反主流政客一样被媒体无情地彻底污名化,在民众眼中变成一个真正的小丑;桑德斯将会像以往的浪漫政客一样被媒体刻意忽略,从而被民众忘掉;欧洲的极右翼将不可能将他们的非主流政治主张在欧洲广为传播;伊斯兰国终究会沦为基地手下一支被呼来喝去的打手;

那么,一个必须被回答的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为什么社交媒体能够改变政治?并使得我们一贯熟悉的政治生态竟然变成了大家前所未知的新事物。

要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切实认识到社交媒体对普通民众的政治参与程度和能力的深刻改变。

在社交媒体之前,普通民众事实上并不关心政治,这不仅仅是因为普通民众的生活与政治相距甚远,更是因为民众关注政治的成本很高——需要民众在紧张的金钱和时间中,花钱购买报纸,浪费时间看政治新闻,还得花费很大力气去组织人群聚集起来以产生政治影响——这些都是普通人所不能承受的。因此,除非特殊情况出现,民众对政治是天然钝性的。

更重要的是,民众不仅参与政治成本高,而且其获取政治信息的渠道相当有限。一般来说,他们所能得到的信息大部分都是经过媒体修饰过的,因此,他们的政治倾向某种程度上,也很容易被传统政治力量所主导。不过,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出现,这一切被彻底改变了:

以往篇幅冗长的新闻被缩编为几十个字;以往花费高昂、携带不方便的报纸和电视频道变成了免费、随身推送的讯息;以往需要能几百个人坐在一起才能相互交流的政治会商,变成了轻轻一点就可以形成的网络兴趣小组;以往需要几十万人共同聚集后才能产生政治影响力的集会游行,变成了随手可见的成千上万条愤怒或兴奋的留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社交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政治生态。这一新技术使得民众能够直接影响政府的决策,且很可能使得政治生活极化,并加速政党和政客的推陈出新。

随身推送信息和点发射能力的提高,使得民众对政治的敏感性和组织能力,大大提高

首先,互联网社交媒体迅速降低了民众参政的成本,导致政治能够通过网络深入民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最终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政治敏感性和参与度。这使得民众绕过传统的代议制度,通过网络表达出海量的支持或反对意见,直接对政府施加压力并进行监督成为可能。

例如,在欧洲死难儿童照片事件等政策议题中,民众通过社交媒体集聚的民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同时,事实也表明,随着民众网络民意力量的加强,以往左右民意发声的传统媒体影响力将逐渐式微,而代议制度下议会的政治价值也将因此削弱。这也意味着以往凭借媒体和议会影响政局的上流阶层的政治力量,将很有可能走向没落。

另外,由于政治参与成本急剧降低,也使得底层民众参与政治的能力和热情大大增加,这很可能导致政治生活出现极端化趋势。

由于底层民众大多数属于当前体制中的失意者,他们对现存体制很难抱有好感。他们迫切希望迅速改变,往往不惜诉诸于极端措施。因此,在底层民众广泛参与政治的情况下,政治光谱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极端化,而目前台湾、香港、美国、欧洲的政治趋势也证明了这一点。

同样需要注意的就是,互联网社交媒体出现极大地降低了政党和政客成长的门槛,使得政党和政客的快速崛起和没落成为可能。

互联网社交媒体不但降低了民众参与政治的成本,也降低了政党崛起的门槛:一个Facebook帐号就可以迅速拢聚大批政治上志同道合之人;一条信息的群发和转载就可以迅速扩散自身的政治理念;而一个政治上的无名之辈只需要上一次头条就可以立刻变得妇孺皆知。

于是,历史上第一次,政治团体组建和壮大的成本变得如此低廉,以至于一系列新的政党或政客竟然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一夜”崛起,并以可见的速度成长为可以和老牌大党或政客相匹敌的存在——如德国另类选择党以及美国特朗普等。

不过政党和政客快速崛起必将大大加速政党和政客的推陈出新,也将导致政党和政客的快速过气,这是政治生态的必然结果,毕竟“喜新”就往往意味着“厌旧”。

所以,综上所述,社交媒体对政治的改变程度,将不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报纸和铁路对政治的改变。

在一次大战中,欧洲的贵族政客们为了赢得战争,几乎动员了一切力量:他们让妇女走进工厂,这催生出了女权主义;他们将殖民地士兵送进战壕,这点燃了亚非独立运动;他们把农民和工人训练成士兵,这激发出了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而这些也最终彻底埋葬了古老的贵族政治。

同样,社交媒体下的网络政治,也将深远改变这个世界的政治格局。传统的政党格局将被迅速冲破,新的政党将破土而出;昔日的政坛大佬将很快威风不再,新的政治素人亦将如红日般冉冉升起。在台湾、在香港、在美国、在欧洲,类似的政治现象正在发生着,并将继续发生下去,而这些绝不会是历史的偶然。

历史的车轮将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快速前进着,我们无法预知遥远的未来。不过,总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不要二分法2019-09-24 17:48:33 发布在 国际观察
美国前中情局局长发明计算一个国家国力的公式:就是你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人口、面积所有加起来的物质国力,乘以你的精神国力,精神国力就是从1%到100%。所以不管你物质国力多大,你精神国力为零,国力就是零。

他拿这个公式计算为什么美国在越南战争打败了,因为美国的国力无论如何都强得不可想象,而越南战争就是因为美国精神国力垮了,美国国内反战了,美国不干了,美国不能打了,美国就输了。

中国现在物质国力不弱,中国经济2018年是13万亿美元,美国是20万亿美元。美国军费7000亿美元,中国第二,2000亿美元,其他三、四、五、六、七、八名,都只有三百亿到五百亿。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有14亿人口,有世界最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有世界第二的贸易能力,今年中国市场要正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中美关系,比较物质国力,中国本来无论如何吃不了大亏,但问题在于,中国这四十年来精神国力剧烈下降:国内的思想意识形态,人的思想、情绪、意志出了问题,崇美、恐美,不自信。未战精神先垮。

这个问题去年八月还很严重,你无论如何想不到,中国这个病,被特朗普一下子给治好了。
不要二分法2019-09-25 11:26:28 发布在 国际观察
如果中国很好,那为何很多有钱人都移民国外?

作者:刘斯郎

舆论的“交锋”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加剧了这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口舌之争”。以美国、英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早早便成立了专门的舆情部门,并长期通过“里应外合”的舆论手段对各国展开舆论上的攻击,以达到其粗鄙的目的。

口舌之事,看似无形,实则攻心,若不管不顾,则给了敌人消你民族自信、灭你家国信仰、毁你国家前途的机会。

我们今天同样面临着这样的“舆论攻心”的问题,在一些境外势力的挑唆和鼓动下,不少精神洋人和媚外公知四处放毒,除去造谣抹黑之外,还颇爱发出各种看似在理的“灵魂拷问”,通过偷换概念、借东问西的手段曲解事实,误导大众陷入错误的认知。

那么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些“灵魂拷问”背后的真相,擦亮双眼,不要再被别人牵着鼻子跑了哦!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我们这两年谈民族自信,讲中国进步,往往会提到一个“平视”:中国发展得很好,没有必要崇洋媚外。可往往这时候,会有一群人出来唱反调,他们这种“唱反调”不是推翻你说的中国科技进步、治安环境优良、基建领跑全球这些论点论据,而是没头没尾地来一句:既然中国很好,那为何还有那么多人移民海外?

这是很典型的“有意误导”行为,我们谈的是中国的进步和民族的自信,他们把概念一换,变成了“中国好不好,是中国好一些还是国外好一些”,并试图通过“有很多人移民”这一模糊的概念,来佐证“中国比国外差多了,所以大家都移民”这一谬论。

网络上有公知多次抛图文,反复强调中国外流移民总数已经是全球第四:

然而,他们用以蛊惑人心的这一“灵魂拷问”,其实也是站不住脚的,哪怕是他们看似有理有据的“总量数据”,也存在着许多断章取义的猫腻。

事实上,诚如不少研究中国的学者说的那样,中国最强大的成功要素是“规模”,14亿人口的巨大规模,导致这个国家不管干什么都是“千军万马”。而在移民这个问题上,同样适用“规模”这两个字,人口基数庞大,一部分人的“移民”现象自然就显得有千军万马之势,这就好比你在中国统计罪犯数量,你会发现,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活,因为这罪犯总数比人家国家总人口都多。

说完人口基数的客观因素,我们再来看一下更科学的“移民比例”。事实上,中国的外流人口的移民比例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很多,甚至比很多西方国家还要低,像英国、荷兰、波兰等国的人口外流比率都远高于中国,像波兰长期保持在14%附近,其人口外流比例是中国的数十倍。

而根据英国BBC早些年《公共政策研究报告》显示,人口仅6000余万的英国,早在2006年就已经有至少550万人移民他国,英国近几十年累积移民海外的人数将近总人口的10%,而在过去数十年的时间里,英国平均每年移民海外定居的平均人数也达到了近7万,2005年起更是多次“勇破”10万人大关。而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英国仅移民爱尔兰的人口比例就激增了22%。

那么,中国的情况呢?因为这一问题存在时间的变量,不同时期的变化较大,且这两年“海归潮”迅猛,我们可以选较为靠前的2013年(移民热巅峰期后期,也是移民风潮开始走下坡的时候)的数据来分析。当年有公知撰文称“中国2013年移民国外人口达930万人”,并在互联网上掀起一阵“中国人口逃离恐慌”。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然而,经中国社科院核实,当年的真实数据仅为19万上下(仅为当时总人口的0.01%左右,即万分之一),公知口中的930万是累计的总量。

而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之前中国人口外流每年呈现明显的激增趋势,增量曾达到4.8%甚至更高,但2008年之后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年均增量的比例和总数整体下降,以2010-2013年为例,这一比例迅速跌到了2.2%。

就连移民英、美、加、德的总人数,也呈现出整体下降趋势:

我们同样以2010-2013年这一“分水岭时期”为例,当时的世界移民占总人口比率的“全球均值”为3.3%,发达国家的比率为2%-5%(其中英国破10%),发展中国家很多都在20%上下,而中国在同一时期的占比仅为0.7%。

而根据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社会科学、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8)》显示,截止2018年,中国依旧是全球迁出移民占总人口比例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口迁出比例还是大幅度低于西方国家均值)。、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同样灵魂拷问一下公知和喷子:既然中国不好,那么为何移民比率还远低于全球均值,甚至比众多“灯塔国度”还要低呢?既然那些西方国家是天堂,甚至被阁下捧上天,那为何还有那么多人移民他国?千万不要说什么为了工作,为了找更好的诗和远方,您这个说辞,未免太双标了。

此外,前不久有亲美人士就此问题和郎君“灵魂互怼”,在辩论的过程中,对方的“机智拷问”也给了郎君一个统计数据以外的答案,对方问郎君:中国这么好,那为什么那么多有钱人和贪官子女,都带着资本移民国外了?为什么移民的都是有钱人?他们是傻吗,还是没你聪明?

郎君灵机一动,回答他:他们有多聪明我不知道,但你肯定不是那种聪明的人。你都知道人家是贪官之流了,还问这么魔性的问题?这不正好说明,资本主义社会藏污纳垢更容易吗?什么叫“移民的都是有钱人”,你没点资本,外边谁收你啊?

郎君的意思是,之所以形成“有钱人都移民”的思维定向,是因为不论哪一个国家,对于外来移民都是有很高的经济门槛的,普通中低收入家庭是没有这个能力的,这也就导致了“移民的都是有钱人”的客观现象存在,而大家错误地认为“有钱人都移民了”。(不信你去试试,一穷二白谁要你?也就中国会要你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至于很多人为什么“移民”,这个可能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应该错综复杂的问题,是“围城”效应也好,是为了生存也罢,在全球化的今天,去哪里生活,选择怎样的生活,那都是生而为人的自由,我们不该对此做道德绑架。

当然,我们也希望单纯的喷子们,不要再捕风捉影,断章取义,跟着网络公知强行把“移民输出总量”当做攻击中国发展问题的依据,甚至不分场合、不分情况、不分主题,到哪都是一句“既然中国这么好,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移民”,这看似问得很有现实依据,也很有学者的风度,实则是人云亦云的低级黑,缺乏思考,没有知识含量和积极意义。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中国好不好,我想大多数中国人心中都有数,中国越变越好,也是当今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实。众公知和精神洋人若不欢喜,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保障各位选择“心灵故乡”的自由,只要你走得正当,我们都祝你“走好”,不送!
不要二分法2019-09-27 14:14:16 发布在 国际观察
简单的说一下工业化的路径规律。

后发国家工业化有两条路径。一个是先轻工后重工,这基本是一条不归路。全世界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凡是走这条路的没有一个能走出来。

比如越南就是这样典型。最近两年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加上越南低廉的人工成本,表面上很多制造业都向越南转移。但是仔细分析越南的经济数据,我都觉得很可怜。

2018年越南最大的产业是纺织业,纺织业出口达到370亿美元,是不是很可观?但是越南为了这370亿美元的出口不得不进口236亿美元的原材料。对!你没看错,越南发展的纺织业绝大部分原材料都靠进口。

进口哪些原材料?

一个是服装的附属品,包括纽扣、拉链、各种挂件等等。不要小看这些小玩意,没有一个强大的重工业与化工业基础,你就搞不定这些五金件。呃,这个产业基本是被中国垄断,2017年我们光是服装附属品出口就达到1500亿美元,比纺织品出口金额还高。

一个染料布匹。说起来棉布生产很容易,但是染料却是这个产业的高端产业,相当于电子产业的芯片。

80年代我们搞纺织业时,染料也是被国外垄断,一吨普通染料10万元起,一吨高端染料50万元起,简直就是趴在我们身上吸血。

后来我们自己搞研发,掌握了染料技术,一下子将染料价格干到1万元以下,把境外的染料企业搞得纷纷破产——发达国家的粉碎机外号就是这么来的。

现在我们基本垄断了全球70%以上的染料产能,一些关键中间体原料甚至垄断了90%以上。垄断了染料产能,我们就垄断了染色布匹的市场,全球所有搞纺织业的国家都得向我们进口染色布匹。

你看看,我们向越南出口236亿美元的纺织原材料能做到10%以上的利润,而越南出口370亿美元,扣除原材料成本、人工、厂房、水电、物流、税收之后(还要承担环境污染的代价),最多也只有5%的利润,啥是血汗工厂?这就是!

不仅利润低,而且根本看不到前途。这票先轻工后重工的国家是没有产业升级的希望的。

另一条路就是先重工后轻工,苏联、中国就是走的这条路,这是一条正确的工业化道路,也是一条艰苦的道路。

因为重工业投资大、周期长,所以前期不可能搞市场经济,通过民营资本来实现,只能通过国家的力量整合全国的资源来做,所以,前期计划经济就是必然——必须把所有的资源集中起来把重工业、化工业做起来。

但是工业化的过程需要资本不断投入,需要产业不断升级,后发国家不可能学习西方列强通过掠夺殖民地实现资本积累。

所以,在重工业初步实现之后,就必须经济转型,通过市场经济来发展轻工业,轻工业起来之后再带动重工业升级,如此交替循环逐步实现产业升级。
不要二分法2019-09-28 21:23:00 发布在 国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