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最深刻全面的历史巨著

楼主:全冉粉 字数:975493字 评论数:1819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绣像本《金瓶梅》的最后一回《题头诗》:“ 诗曰:

旧日豪华事已空,银屏金屋梦魂中。

黄芦晚日空残垒,碧草寒烟锁故宫。

隧道鱼灯油欲尽,妆台鸾镜匣长封。

凭谁话尽兴亡事,一衲闲云两袖风。”

这首诗写得真不错!孔尚任的《桃花扇》最后一折《渔樵话兴亡》就是从这里来的。这首诗最好的一句我认为是“隧道鱼灯油欲尽”,用是秦始皇陵墓中以人鱼膏为油灯的典故。油尽灯枯,秦始皇开创的封建帝王专制制度也应该走到尽头了。
仅仅凭着这一首气魄悲壮、眼界宽广、见识深刻、格律整齐的作品,我就坚信《金瓶梅》的词话本和绣像本大体都是原作者的大手笔!而绣像本是词话本的改进版。两个版本各有特色。词话本详尽泼辣、自然天成。绣像本不蔓不枝、严密深沉。两个版本我都喜欢,用《金瓶梅》的原话,那就是“陈经济弄一得双”吧?哈哈哈哈!

全冉粉2010-01-12 22:15:4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但是有人看过《觞政》就不服气。屠本畯(1542~1622之后,字田菽,号豳叟,浙江鄞县人)在《山林经济籍》中说:
不审古今名饮者,曾见石公所称“逸典”否?按:《金瓶梅》流传海内甚少,书帙与《水浒传》相埒。相传嘉靖时,有人为陆都督炳诬奏,朝廷籍其家。其人沉冤,托之《金瓶梅》。王大司寇凤洲先生(王世贞,1526~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今江苏太仓人)家藏全书,今已失散。往年予过金坛,王太史宇泰(王肯堂,1549 ~1613,字宇泰,今江苏金坛人)出此,云以重费购抄本二帙。予读之,语句宛似罗贯中笔。复从王征君百谷(王稚登,1535 ~1612,字百谷,今江苏江阴人)家,又见抄本二帙,恨不得睹其全。如石公而存是书,不为托之空言也,否则石公未免保面瓮肠。
屠本畯知道《金瓶梅》的抄本当时非常罕见,书籍的卷数和《水浒传》一样。他听说《金瓶梅》的作者在嘉靖年间受到了锦衣卫都督陆炳(1510 ~1560,字文明,浙江平湖人)迫害,被抄了家,于是写《金瓶梅》泄愤。王世贞家里有全本,可是已经失散了。他认为袁宏道要求太高,因为《金瓶梅》很难弄到。他自己费了老大劲,从王肯堂那里看到了两卷,从王稚登那里又看到了两卷,发现里面的文笔和《水浒传》差不多(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是罗贯中写了《水浒传》,欣欣子的《金瓶梅词话序》里面也这样认为)。根据谢肇淛记录,全书为二十卷,屠本畯实际上看到了全书的十分之二,他为不能看到全本而特别遗憾。于是他怀疑袁宏道自己都没有全本。
其实,屠本畯很可能被袁宏道耍了。
全冉粉2010-01-12 22:24:4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公安派领袖袁宏道无疑是《金瓶梅》早期流传中最热情、最勤奋的推崇者和传播者。众所周知,他在文坛上一方面盛赞徐渭“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徐渭集》1343页),一方面严厉批判王世贞为代表的复古主义,甚至情绪化的骂王世贞为“钝贼”(《徐渭集》1354页)。他同时也是徐渭作品早期流传中最热情、最勤奋的推崇者和传播者。
袁宏道的亲友们证明袁宏道最后得到了全本(少五回),没有吹牛皮。
袁中道(1570 ~1623,字小修,湖北公安人,袁宏道之弟)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作《游居杮录》:
往晤董太史思白,共说诸小说之佳者。思白曰:“近有一小说,名《金瓶梅》,极佳。”予私识之。后从中郎真州,见此书之半,大约模写儿女情态俱备,乃从《水浒传》潘金莲演出一支。所云“金”者,即金莲也;“瓶”者,李瓶儿也;“梅”者,春梅婢也。旧时京师,有一西门千户,延一绍兴老儒于家。老儒无事,逐日记其家淫荡风月之事,以西门庆影其主人,以徐影其诸姬。琐碎中有无限烟波,亦非慧人不能。追忆思白言及此书曰:“决当焚之。”以今思之,不必焚,不必崇,听之而已。焚之亦自有存之者,非人力所能消除。但《水浒》崇之则诲盗;此书诲淫,有名教之思者,何必务为新奇以惊愚而蠹俗乎?
袁中道接触《金瓶梅》和袁宏道一样,都是受了董其昌的影响。万历二十五年(1597)在真州(今江苏仪征)他看到了袁宏道传抄的半部《金瓶梅》(实际上为十分之三)。他明确指出作者是在北京给“西门千户”(意思就是西门庆)当门客的“绍兴老儒”。袁中道给董其昌打掩护,说董其昌提出一定要烧了《金瓶梅》。这简直是欲盖弥彰。要烧就烧,何必还推荐给袁宏道兄弟看?什么好东西到了文坛领袖袁宏道手里,那还不闹得全国皆知?
董其昌这个老儿,装出一个正人君子的样子,横行乡里,欺男霸女,活脱脱一个西门庆再世。他为什么要烧《金瓶梅》?大家都明白了吧。

全冉粉2010-01-12 22:34:2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谢肇淛(1567~1624,字在杭,号武林,福建长乐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作《金瓶梅跋》:
《金瓶梅》一书,不著作者名代。相传永陵中有金吾戚里,凭估奢汰,淫纵无度,而其门客病之,采撩日逐行事,汇以成编,而托之西门庆也。书凡数百万言,为卷二十,始末不过数年事耳。其中朝野之政务,官私之晋接,闺阔之蝶语,市里之偎谈,与夫势交利合之态,心输背笑之局,桑中淮上之期,尊罄枕席之语,验验之机械意智,粉黛之自媚争妍,押客之从臾逢迎,奴怡之稽唇淬语,穷极境象,械意快心。譬之范公传泥,妍媛老少,人鬼万殊,不徒肖其貌,且并其神传之。信稗官之上乘,炉锤之妙手也。其不及《水浒传》者,以其狠琐淫媒,无关名理。而或以为过之者,彼犹机轴相放,而此之面目各别,聚有自来,散有自去,读者意想不到,唯恐易尽。此岂可与褒儒俗士见哉?此书向无镂板,钞写流传,参差散失。唯弇州家藏者最为完好。余于袁中郎得其十三,于丘诸城得其十五,稍为厘正,而阅所未备,以俊他日。有嗤余诲淫者,余不敢知。然傣清之音,圣人不删,则亦中郎帐中必不可无之物也。仿此者,有《玉娇丽》,然则乖彝败度,君子无取焉。
谢肇淛这段跋文透漏了不少重要信息:《金瓶梅》据说是嘉靖年间一个“金吾戚里”的门客记录主子生活的实录。全书分为二十卷,有百万字以上。暂时没有刻本,靠传抄流行,王世贞家中的藏本最为完善,这和屠本畯的说法是一致的。谢肇淛从袁宏道手中抄录了十分之三,从“丘诸城”手里抄录了十分之五,那么谢肇淛看到了全书的十分之八。“丘诸城”一般认为是山东诸城人邱志充(1583~1632,字六区,又字美甫,号介子),潘承玉认为“丘诸城”应该是“丘麻城” ,即公安派作家湖北麻城人丘坦(1576~?,字坦之,号长孺),因为丘坦是刘承禧(?~1622,字延伯,湖北麻城人)的妹夫,而袁宏道指出当时惟有刘承禧藏有《金瓶梅》全本。此外谢肇淛还提到了《金瓶梅》的续书《玉娇丽》,认为它严重偏离当时的主流价值观。
谢肇淛的《金瓶梅》首先来自袁宏道,时间是1598年左右,这是有旁证的。万历三十四年(1606),袁宏道在公安作《与谢在杭》,催促谢肇淛归还《金瓶梅》,“《金瓶梅》料已成诵,何久不见还也?弟山中差乐,今不得已,亦当出,不知佳晤何时?葡萄社光景,便已八年”云云。
谢肇淛是袁宏道的铁杆兄弟,他撒起慌来也是脸不红心不跳,硬说王世贞家里有黄色书刊全本,让他们家引火上身。
全冉粉2010-01-12 22:38:1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万历丁巳(1617)苏州出版了《金瓶梅词话》,这就是目前能见到的最原始版本。书的前面有欣欣子的《金瓶梅词话序》、廿公的《金瓶梅跋》、东吴弄珠客的《金瓶梅序》。
欣欣子的最重要的一句话是:“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他指出了《金瓶梅》的作者是“兰陵笑笑生”,写作目的是劝世救俗。随后欣欣子谈到情感发泄的重要性和轮回报应不爽,符合《金瓶梅》主旨。此外谈到了《金瓶梅》批判继承了前人的一些小说成果:《剪灯新话》、《莺莺传》、《效颦集》、《水浒传》、《钟情丽集》、《怀春雅集》、《秉烛清谈》、《如意传》、《于湖记》等等。而这九本参考书,确实以各种面目出现在《词话本》中。这篇序言,信息丰富准确、文笔流畅自然、感情淋漓充沛、主题鲜明扼要,必然出于高手之笔。以“欣欣子”与“笑笑生”的对偶,“欣欣子”很有可能就是作者“兰陵笑笑生”的另一个化名。
廿公的最重要一句话是:“《金瓶梅传》,为世庙时一巨公寓言,盖有所刺也。”这句话通常引起误解。这句话如果写标准一些是这样的:“《金瓶梅传》,寓言世庙时一巨公,盖有所刺也”。廿公的本意是:“《金瓶梅》是隐射和讽刺嘉靖时期的一名大官僚的书”。这与沈德符所说的隐射严嵩正好合拍。有些学人仅仅从字面理解,认为《金瓶梅》是嘉靖年间一个大官僚写的寓言,这就差了十万八千里了,可发一笑。
东吴弄珠客作《金瓶梅序》,希望大家不要误解袁宏道是在宣扬淫秽读物。他点出了《词话本》出版于苏州,时间是万历丁巳(1617)冬天。不少学者认为东吴弄珠客就是冯梦龙。

全冉粉2010-01-12 22:42:4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到此为止,明朝关于《金瓶梅》作者的说法有了五种,分别是欣欣子的“兰陵笑笑生说” 、屠本畯的“受都督陆炳迫害者说”、袁中道的“绍兴老儒说”、谢肇淛的“金吾戚里门客说”、沈德符的“嘉靖间大名士说”。
除了欣欣子的“兰陵笑笑生说”语焉不详,剩下的四种观点有这样一个共同之处,即一致认为《金瓶梅》影射了嘉靖年间的历史事实。
而屠本畯的结论是看过全书十分之二之后得出的,谢肇淛的结论是看过全书十分之八之后得出的,袁中道和沈德符的结论是看过全书十分之九之后得出的。 “公安派”文学家袁宏道、袁中道、谢肇淛,沈德符等人之间的关系特别亲密,以袁宏道为核心,他们之间的交流是频繁的。他们手中的部分《金瓶梅》都有一个共同来源——董其昌。他们的观点事实上是一致的,综合起来是:《金瓶梅》的作者是嘉靖年间一个大名士,曾经在北京给达官贵人当门客,作《金瓶梅》是为了影射主人的荒唐生活,影射病态的官场政治。相对于屠本畯、谢肇淛、沈德符的道听途说,袁中道的语气最为肯定,信息最为丰富,他明确指出《金瓶梅》的作者是“绍兴老儒”。
嘉靖年间当过门客的“绍兴老儒”,最有名气的当然是徐渭。徐渭1556年到1562年在浙江给兵部尚书胡宗宪当谋士,相处愉快。1563年到1564年在北京给礼部尚书李春芳当门客,双方关系非常不好。1576年到1577年在宣化给宣化巡抚吴兑当幕客,相处愉快。1580年到1581年在北京给翰林院修撰张元忭当门客,最后又不欢而散。其中1580年徐渭还给马水口参将李如松当过一段时期的幕客,随后一直交往。徐渭在京期间还结识了梅国桢,成为知己。从1588年起,徐渭的小儿子徐枳一直在李如松军中效力。徐渭在北京的两次门客生涯都是不愉快的。

全冉粉2010-01-12 22:43:4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多谢楼上夸奖,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沈德符说麻城刘承禧有《金瓶梅》全本,刘承禧又是从他妻子徐氏家里,就是“徐文贞”(徐阶)家里弄来的。徐阶,大家都知道,官场老狐狸一个。徐阶的子孙,大家都知道,地方上的豪强恶霸,被海瑞查处的那一大帮子。他们家的人写《金瓶梅》,那不是神话吗?徐家是宰相之后,刘家是锦衣卫世家,刘承禧娶了徐阶孙子徐元春的女儿,这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婚姻。而徐氏在刘家败落以后,还破天荒的和刘承禧离了婚,回娘家居住。她可能把《金瓶梅》这样的奇书送给丈夫刘承禧?
于是乎,我又冒出一个想法:这个“徐文贞”不是徐阶,而是两个人,一个是徐文长,一个是梅国桢,徐文长写《金瓶梅》,梅国桢收藏转移《金瓶梅》。梅国桢和刘承禧的父亲刘守有是表兄弟。梅国桢的二女儿恰恰就是刘承禧的继妻。她以《金瓶梅》陪嫁的可能性比徐氏高很多。梅国桢的三女儿梅澹然就是李贽的得意门生,闹得满城风雨的那位。
如果这个猜想成立,我也要咬牙切齿骂沈德符和袁中道是两只可爱的小狐狸。

全冉粉2010-01-13 08:29:0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香港梅节1997年7月第三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金瓶梅>成书于万历的新材料》,指出《金瓶梅词话》中间有三处过硬的时间证据,分别是:
1.第五十二回中四月二十一日庚戌日、二十三日壬子日切合嘉靖四十年(1561)干支。
2.第五十九到八十回官哥儿、李瓶儿、西门庆三大丧礼日期切合隆庆五年、六年(1571、1572)干支。
3.第六十八回“南河南徙”发生于万历五年(1577)。
可见《金瓶梅词话》稿本作于嘉靖晚期到万历前期,是一部呕心沥血创作了20年左右的巨著。
全冉粉2010-01-13 08:35:0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屠本唆和谢肇淛透露出王世贞保存《金瓶梅》的信息,屠本唆还说已经失散。宋起凤撰于康熙十二年(1673)的《稗说》与清初的《<玉娇梨)缘起》均将《金瓶梅》作者指实为王世贞。其后《第一奇书谢颐序》以及清人的众多笔记即陈陈相因,推波助澜,一时形成《金瓶梅》作者非王世贞莫属的舆论 。在满清严酷的文化控制之下,“苦孝说”与“王世贞说”对于保存《金瓶梅》文本居功至伟,因为在清朝统治者眼里,王世贞还是一个正人君子。
然而也严重误导了《金瓶梅》的作者考证。
全冉粉2010-01-13 08:39:0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东边不亮西边亮,墙内开花墙外香。1939年,英国汉学家亚瑟&#8226;韦利提出了《金瓶梅》作者最有可能是徐渭。他是在给伦敦约翰&#8226;莱恩出版社及纽约G&#8226;P&#8226;普特南父子公司出版的《金瓶梅》英文节译本所作的序言中提出这个观点的。序言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了关于《金瓶梅》创作的传说,记录了王世贞作《金瓶梅》报复严世蕃的传奇故事。第二部分讲了《金瓶梅》最初的流传情况,认为最重要的是袁宏道和沈德符的记载。第三部分讲了《金瓶梅》后来的流传和被查禁情况。第四部分最为重要,讲了创作《金瓶梅》的环境。
亚瑟&#8226;韦利把十六世纪下半叶中国文学界分为两派,一派是王世贞为首的传统派,一派是袁宏道为首的写实派。而袁宏道比王世贞晚一些,嘉靖年间写实派的领袖是徐渭,万历年间的写实派领袖是袁宏道,万历之后的写实派代表是冯梦龙。王世贞等传统派文人对通俗文学的态度是不屑一顾的,不可能创作《金瓶梅》。徐渭是政治家也是剧作家,而正好在徐家发现了《金瓶梅》的唯一完整抄本。所以《金瓶梅》作者最有可能是徐渭。
他还建议“把徐渭剧本里的抒情诗与分散在《金瓶梅》全书中的诗词来作比较,那肯定是很有意义的,值得看看两者是否有相同之处?”这个建议非常重要,笔者因此而受到启示而写出了本文的后面若干章。
亚瑟&#8226;韦利把徐渭和徐阶当成兄弟是错误的,徐渭和徐阶虽然是一个家族,但是因为徐阶打击报复胡宗宪及其幕僚,徐渭对徐阶的仇恨是深刻的。

全冉粉2010-01-13 08:40:1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1999年,安徽学者潘承玉的《金瓶梅新证》 对“金瓶梅作者徐渭说”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学术论证。该书分为十三章。
第一章通过词语统计和情节分析,证明了《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三回至五十七回确实是伪作,而且第五十三、五十四回尤其是粗制滥造。
第二章根据《金瓶梅》中的佛教、道教描写,指出道教从兴盛到逐渐衰败、佛教从衰败到逐渐复兴,反映了嘉靖中期到万历前期的历史跨越。而作者本人也应该生活在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时代。而《金瓶梅》第六十六和六十七回中有一个虚构的人物 “陈四箴”,影射了万历十七年雒于仁向万历皇帝献“酒色财气”四箴这件事,可见《金瓶梅》完成的时间不早于万历十七年。
第三章根据《金瓶梅词话》的情节,证明“兰陵笑笑生”不仅仅是一个小说家,还是一个戏曲家、一个画家、一个幕客。
第四章证明了《金瓶梅》作者有清醒的民族忧患意识,有丰富的边疆生活阅历,还有理性的民族主义。
第五章认为山东清河为《金瓶梅》情节层面的地理,北京是《金瓶梅》主题层面的地理,浙江绍兴是《金瓶梅》作者层面的地理。
第六章通过对《金瓶梅》书中的饮酒风俗的考证,认定文中的绝大部分酒是浙江黄酒,大部分饮食风俗也和绍兴相同。而浙江黄酒的代表“绍兴酒”却偏偏用“金华酒”代替,应该是一种刻意回避。
第七章考证了《金瓶梅》中存在大量的绍兴风俗。
第八章考察了《金瓶梅》中的大量绍兴方言。
第九章考察了《金瓶梅》的抄本源流,认为袁宏道是《金瓶梅》的最热情的传播者,董其昌是流传线索中的中心人物,而陶望龄是传递抄本的关键人物,而“陶望龄手上的《金瓶梅》来自徐渭,而且极可能就是徐渭的原稿”。而袁中道的“绍兴老儒”说即暗示了“徐渭作《金瓶梅》”。陶望龄、董其昌、袁宏道兄弟隐瞒这一真相的目的是为了保全徐渭的名节。
第十章认为徐渭符合《金瓶梅》作者的一切条件,而且徐渭万年暗示他有一部名含“瓶梅”的长篇小说,“兰陵笑笑生”的谜底就是“浙东绍兴府山阴县徐渭”。
第十一章比较了《金瓶梅》文本和徐渭文字,发现了大量相同相似的情节和文字。作品中正面人物很少,其中就有冷静的阴阳徐先生和严州知府徐崶,这一设计不同寻常。
第十二章指出徐渭作《金瓶梅》主要是为姐夫沈練报仇,彻底暴露嘉靖皇帝和严嵩父子的罪恶,同时也表达自己的愤世情怀。其中的宇文虚中和曾孝序就是沈練的化身。
第十三章指出《四声猿》表达了早年徐渭理想的女性观,而《金瓶梅》和《歌代啸》表达了徐渭晚年现实的女性观。
严格地说,潘承玉才是“徐渭说”的创立者。虽然他的证明总体上全面而清晰,但有时候可能因为心急,结论也有牵强之处。比如“作者必为绍兴人”,可能说“作者最有可能是浙江人”才是保险的。
全冉粉2010-01-13 08:42:1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轻松一下。
《金瓶梅》中间有一首歪诗,细细品味,可以把人嘴巴笑歪。《金瓶梅》第四十九回,蔡状元给妓女董娇儿写诗留念:“小院闲庭寂不哗,一池月上浸窗纱;邂逅相逢天未晚,紫薇郎对紫薇花。”
看起来似乎很不错。细细一品味,就知道厉害了。
第一句中“小院”和“闲庭”语意重复,“寂”和“不哗”语意重复,
第三句中“邂逅”和“相逢”语意重复。
第二句“一池月上浸窗纱”不赖,可是又和第三句中的“天未晚”互相矛盾。
第四句“紫薇郎对紫薇花”很好,可惜抄袭白居易“紫薇花对紫薇郎”。唐朝的白居易是实话实说,他是中书舍人(紫薇郎),在皇宫里面值班,面对着高贵淡雅的紫藤花。
而现在的“紫薇郎对紫薇花”是比喻一个新鲜出炉的贪官面对一个老练的妓女,这其中的反讽意味可谓惊人了。
全冉粉2010-01-13 08:50:4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因为以西门庆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没有新教伦理,没有道德底线,甚至可以说除了一些迷信活动外,没有什么精神追求,所以他们必然心灵空虚、腐化堕落,而且缺乏合格的接班人。他的真正的接班人还是在床上培养出来的庞春梅。
从西门庆的性爱经历上可以看出,他的欲望越来越强,身体越来越差,春药越吃越多,目标越来越多,品味越来越烂。性生活已经不是一个生活内容,而成为他后期的主要存在方式,用生殖器运动代替大脑思考,代替四肢运动。
西门庆这帮人找女人和做生意的风格是一样的,四面出击,多多益善。用《金瓶梅》原话说:“坐家的女儿偷皮匠──逢着的就上。”

全冉粉2010-01-13 09:00:4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西门庆虽然流氓混账,但还是有原则的。
一,他从来不强奸妇女,和他上床的二十多个女人都是心甘情愿的。
二,他嫖妓偷情都是用自己的钱,从来都不用公款消费,也不欠账,还比较大方。
三,他从来不强奸幼女,因为功夫过硬,最喜欢熟女。
西门庆做爱能两个小时,是不是有点夸张啊?我看未必。人家在踢足球,你在睡懒觉。人家在吃补药,你在玩电脑。人家吃的是纯天然无污染绿色食品,你吃的农药化肥激素添加剂弄出来的东西。你不那个那个都不错了,还有胆子和西门大官人比?
全冉粉2010-01-13 09:07:3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思帝乡&#8226;春日游》
韦庄(晚唐、五代)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金瓶梅》中也是有很多诗意的地方的。
第八十九回 《清明节寡妇上新坟 吴月娘误入永福寺》中孟玉楼和李衙内眉目传情就是这首词的具体表演。李衙内是“金勒马嘶芳草地”,孟玉楼那就是“玉楼人醉杏花天”,恰恰符合孟玉楼簪子上的对联,真是妙不可言!

全冉粉2010-01-13 09:11:5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西门庆关于金钱、权力、情欲的三段宣言,情真意切,话糙理不差,堪称中国早期资本家的内心独白,非同小可:
西门庆道:“兀那东西(金银)是好动不喜静的,曾肯埋没在一处?也是天生应人用的,一个人堆积,就有一个人缺少了。因此积下财宝,极有罪的。”
中国早期资本家,和土地主大不一样,他们是主张货币流通的,是敢于消费的。

西门庆接口便说:“儿,你长大来,还挣个文官。不要学你家老子,做个西班出身。虽有兴头,却没十分尊重。”
中国早期资本家,虽然挣钱很多,在官场上也能弄个虚职或者小官,但是毕竟掌握不了军队和政权。所以很容易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替罪羊。他们内心还是想当大官、掌实权的。

西门庆笑:“你的醋话儿又来了。却不道天地尚有阴阳,男女自然配合。今生偷情的、苟合的,都是前生分定,姻缘簿上注名,今生了还。难道是生刺刺搊搊胡扯歪斯缠做的?咱闻那佛祖西天,也止不过要黄金铺地。阴司十殿,也要些楮镪营求。咱只消尽这家私,广为善事,就使强奸了常娥,和奸了织女,拐了许飞琼,盗了西王母的女儿,也不减我泼天富贵!”

中国早期资本家,嘴里面喊的也是“自由恋爱”,心里面想的还是“三妻四妾”和“三宫六院”。

全冉粉2010-01-13 09:21:2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明朝学者谈到《金瓶梅》,普遍认为它是一部影射小说,影射嘉靖年间的历史。袁中道认为是“绍兴老儒”影射主人“西门千户”,谢肇淛认为是门客影射“金吾戚里” ,屠本畯认为是受迫害者影射锦衣卫都督陆炳,欣欣子认为《金瓶梅》“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廿公认为是讽刺影射嘉靖时期一个大官僚的。而历史学家沈德符的论断最为详细,毕竟他是专业人士。
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词曲》“金瓶梅”条中提出了两条重要论断:“(《金瓶梅》)指斥时事,如蔡京父子则指分宜,林灵素则指陶仲文,朱勔则指陆炳,其他各有所属云。”而《金瓶梅》的姊妹书《玉娇李》“秽黩百端,背伦灭理,几不忍读。其帝则称完颜大定,而贵溪、分宜相构亦暗寓焉。至嘉靖辛丑庶常诸公,则直书姓名,尤可骇怪”。
沈德符明确指出:《金瓶梅》中蔡京父子影射严嵩父子,林灵素影射陶仲文,朱勔影射陆炳,沈德符直言不讳地指了出来,严嵩父子、陶仲文、陆炳都是嘉靖时期宰相级别的大官僚,最得嘉靖皇帝信任。那么同时用宋徽宗影射了明世宗(嘉靖皇帝),这一点沈德符心知肚明不敢说。
沈德符明确指出:《玉娇李》中用金世宗完颜雍(年号大定)影射明世宗,而且里面暗暗影射了当时宰相级别的夏言和严嵩。《玉娇李》对于辛丑年(嘉靖二十年,1541年)的进士们,更是直呼其名,令人惊讶。这批嘉靖二十年的进士,刚入官场就要面对严嵩长达21年(1542~1562年)的专权,面对严嵩和夏言、徐阶和严嵩之间你死我活的倾轧。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抗倭获罪的状元沈坤、投靠严嵩的鄢懋卿和杨顺、被严嵩暗害的王忬、隆庆皇帝的老师陈以勤和高拱、因弹劾仇鸾而被杖死的何光裕、因弹劾严嵩子孙冒功而罢官的周冕、因支持收复河套几乎被杖死的王应钟、以青词而得宠且与徐阶友善的严讷、在西北招抚鞑靼部的方逢时和王崇古、因坚持原则得罪明世宗而罢官的杨思忠、得罪严嵩和明世宗而辞官的刘应熊等等。不过《玉娇李》具体点了哪几位进士的名字,目前没法弄清楚,因为《玉娇李》失传了。

全冉粉2010-01-13 09:27:4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3.1.2 《金瓶梅》中的宋代真实人物
《金瓶梅》中出现了大量宋朝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另外有1个在宋朝之前)和明朝正德、嘉靖年间的进士。下面用表格将他们归纳统计,宋朝人物大致按官阶高低排列。
表格一:《金瓶梅》中宋朝历史人物统计表
序号 名字 《金瓶梅》版本及回数 小说中身份 历史上身份 历史资料出处 备注
1 赵佶 《词话本》第一回、第七十回、第七十一回 徽宗皇帝 徽宗皇帝 《宋史&#8226;徽宗本纪》 昏君,影射明世宗
2 赵桓 《词话本》第一百回 钦宗皇帝 钦宗皇帝 《宋史&#8226;钦宗本纪》 昏君
3 赵构 《词话本》第一百回 高宗皇帝 高宗皇帝 《宋史&#8226;高宗本纪》 奸君
4 乔氏 《词话本》第四十三回 贵妃 贵妃 《宋史&#8226;卷二百四十三&#8226;列传第二&#8226;后妃下》 宋徽宗宠妃
5 刘氏 《词话本》第七十回、第七十八回 安妃 安妃 《宋史&#8226;卷二百四十三&#8226;列传第二&#8226;后妃下》 宋徽宗宠妃
6 赵氏 《词话本》第三十五回 茂德帝姬 茂德帝姬 《宋史&#8226;卷二四八&#8226;公主传》 嫁给蔡鞗,身世坎坷
7 蔡京 《词话本》第一回、第十七回、第三十回、第五十五回、第七十回、第七十一回、第九十八回 左丞相、崇政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太师、鲁国公 尚书左丞、吏部尚书、资政殿大学士、太师、鲁国公 《宋史&#8226;卷四百七十二&#8226;蔡京传》 奸臣、影射严嵩
8 蔡攸 《词话本》第十八回、第七十回、第九十八回 祥和殿学士、兼礼部尚书、提点太乙宫使 领枢密院、门下侍郎、行宫使、尚书左丞 《宋史&#8226;卷二二&#8226;徽宗本纪》 蔡京长子,奸臣、影射严世蕃
9 蔡鞗(蔡四公子) 《词话本》第三十四回、第三十五回 中书驸马 保和殿学士、驸马都尉、宣和殿待制 《宋史&#8226;卷二四八&#8226;公主传》、《靖康要录》卷三 蔡京子
10 蔡翛(蔡五公子) 《词话本》第三十四回 都尉 保和殿大学士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 蔡京子
11 蔡修(蔡九公子) 《词话本》第七十二到七十五回 九江大尹(知府) 资政殿大学士、知镇江府 《靖康要录》卷一 实为蔡卞儿子、蔡京侄儿
12 蔡嶷 《词话本》第三十六回、四十八回、四十九回、八十回 状元、秘书正字、两淮盐政御史 崇宁五年状元、翰林学士、给事中、杭州知府 《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十七、二十八 奸臣,蔡京假子,书中误刻为“蔡蕴”
13 李邦彦 《词话本》第十八回、第七十回、第九十八回 右相、资政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加柱国、太子太师 尚书右丞、翰林学士、少宰兼中书侍郎、太保领枢密院事、太宰兼门下侍郎 《宋史&#8226;卷二二&#8226;徽宗本纪》 奸臣
14 高俅 《词话本》第七十回、第九十八回 提督神策御林军总兵官、太尉 殿前都指挥使、太尉 《宋史&#8226;卷二一&#8226;徽宗本纪》 奸臣
15 童贯 《词话本》第三十五回、第九十八回 太尉、封王 太尉、广阳郡王 卷二二《宋史&#8226;卷二二&#8226;徽宗本纪》 奸臣、宦官
16 朱勔 《词话本》第三十回、第七十回、第七十一回、第九十八回 金吾卫提督、太尉、太子太傅 宁远军节度使 《宋史&#8226;卷二三&#8226;钦宗本纪》 奸臣、影射陆炳
17 林灵素 《词话本》第七十回 国师、玉真教主、忠孝伯、通真达灵玄妙先生 通真达灵玄妙先生 《宋史&#8226;卷二一&#8226;徽宗本纪》 奸臣、影射陶仲文
18 郑居中 《词话本》第七十回 皇亲、喜国公、枢密使、加太保 皇亲、枢密使、太保 《宋史&#8226;卷二二&#8226;徽宗本纪》 奸臣
19 安惇 《词话本》第三十六回 宰相 同知枢密院事、御史中丞 《宋史&#8226;卷十九&#8226;徽宗本纪》 奸臣
20 曾布 《词话本》第四十八回 都御史 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宋史&#8226;卷十九&#8226;徽宗本纪》 权臣
21 王黼 《词话本》第十七回、第十八回 兵部尚书 户部尚书 《宋史卷&#8226;四百七十&#8226;列传第二百二十九&#8226; 佞幸》 奸臣
22 杨戬 《词话本》第一回、第七回、第十八回、第六十六回 禁军提督 节度使、检校少保、太傅 《宋史&#8226;卷四百六十八&#8226;列传第二百二十七》 奸臣、宦官
23 张达 《词话本》第十七回 不详 太师、庆国公 《金史&#8226;卷七十九&#8226;列传第十七&#8226;张中孚传》 张达确实战死于太原
24 孟昌龄 《词话本》第七十回 近侍、赐蟒衣玉带 都水使者 《宋史&#8226;卷九十三&#8226;河渠志第四十六》 宦官
25 李彦 《词话本》第七十回 近侍、赐蟒衣玉带 翊卫大夫、安德军承宣使 《宋史&#8226;卷二三&#8226;钦宗本纪》 宦官
26 贾祥 《词话本》第七十回 近侍、赐蟒衣玉带 内臣、通侍大夫、保康军节度观察留后、知入内内侍省事、赠少师、谥忠良 《宣和画谱》卷十九 宦官
27 蓝从煕 《词话本》第七十回 近侍、赐蟒衣玉带 内西头供奉官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三十一 宦官
28 何訢
《词话本》第七十回、第七十一回 近侍、赐蟒衣玉带 宦者 《宋史&#8226;卷二百四十三&#8226;列传第二&#8226;后妃下》 宦官,《词话本》中作“何沂”
29 谭积 《词话本》第六十四回 都御史 少府 《诚斋集》卷一百二十三 宦官
30 张邦昌 《词话本》第七十回、第一百回 礼部尚书、太子太保 少宰兼中书侍郎、尚书左丞 《宋史&#8226;卷二三&#8226;钦宗本纪》 奸臣、叛臣
31 王晋卿(王诜) 《词话本》第七十回 驸马,掌宗人府 驸马留后 《宋史&#8226;卷二百五十五&#8226;列传第十四&#8226;王全斌曾孙凯》 宠臣
32 黄经臣 《词话本》第六十五回、第七十回 内侍、殿前都太尉 内侍 《宋史&#8226;卷三百五十一&#8226;列传第一百十&#8226;郑居中传》 宦官
33 白时中 《词话本》第七十回 礼部右侍郎、太子太保 礼部尚书、尚书右丞、太宰 《宋史&#8226;卷二一&#8226;徽宗本纪》 奸臣
34 余深 《词话本》第四十八回、第七十回 兵部尚书、太子太保 中书侍郎、兵部尚书 《宋史&#8226;卷二十&#8226;徽宗本纪》 奸臣
35 林摅 《词话本》第七十回 工部尚书、太子太保 中书侍郎、吏部尚书 《宋史&#8226;卷二十&#8226;徽宗本纪》 奸臣
36 王祖道 《词话本》第七十回 吏部尚书 显谟阁待制、进龙图阁直学士、刑部尚书 《宋史&#8226;卷三百四十八&#8226;列传第一百七&#8226;王祖道传》 奸臣
37 韩梠 《词话本》第四十八回 户部侍郎 户部侍郎 《经济类编》卷三十六 奸臣,蔡京姻亲
38 王景崇 《词话本》第六十九回 太原节度使、邠阳郡王 凤翔节度使 《新五代史&#8226;卷五十三&#8226;杂传第四十一&#8226;王景崇传》 叛臣,被灭族。唐末有成德节度使王景崇,也被灭族
39 王寀 《词话本》第四十二回、第六十九回 武学肄业 校书郎 《宋史&#8226;卷三百二十八&#8226;列传第八十七&#8226;王韶传》 争宠失败,被杀
40 郭药师 《词话本》第十七回 叛将 幽州叛将 《宋史&#8226;卷二二&#8226;徽宗本纪》 叛臣
41 李纲 《词话本》第九十九回、第一百回 兵部尚书 东京留守、尚书右丞 《宋史&#8226;卷二三&#8226;钦宗本纪》 忠臣
42 种师道 《词话本》第九十九回、第一百回 大将 河北河东路制置使 《宋史&#8226;卷二三&#8226;钦宗本纪》 忠臣
43 刘延庆 《词话本》第一百回 陕西统制 都统制 《宋史&#8226;卷二二&#8226;徽宗本纪》 围攻方腊的将领
44 王禀 《词话本》第一百回 关东统制 建武军节度使 《宋史&#8226;卷二三&#8226;钦宗本纪》 围攻方腊的将领
45 王涣 《词话本》第一百回 河北统制 将军 《宋史&#8226;卷四百六十八&#8226;列传第二百二十七&#8226;宦者三&#8226;童贯传》 围攻方腊的将领
46 辛兴宗 《词话本》第一百回 河南统制 忠州防御使 《宋史&#8226;卷二二&#8226;徽宗本纪》 围攻方腊的将领
47 杨惟忠 《词话本》第一百回 山西统制 元帅、都统制、建武军节度使 《宋史&#8226;卷二四&#8226;高宗本纪》 围攻方腊的将领
48 宗泽 《词话本》第一百回 大将 副元帅、东京留守 《宋史&#8226;卷二四&#8226;高宗本纪》 忠臣
49 粘没喝(完颜宗翰) 《词话本》第一百回 大元帅 都元帅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九 敌将
50 斡离不(完颜宗望) 《词话本》第一百回 副元帅 金帅 《宋史&#8226;卷二四&#8226;高宗本纪》 敌将
51 张阁 《词话本》第七十回 巡抚浙江佥都御史、工部左侍郎 杭州知州领花石纲 《宋史&#8226;卷三百五十三&#8226;列传第一百十二&#8226;张阁传》 奸臣
52 侯蒙 《词话本》第六十五回、第七十回 巡抚山东都御史、太常正卿 尚书左丞、中书侍郎 《宋史&#8226;卷二一&#8226;徽宗本纪》 奸臣
53 宋圣宠 《词话本》第四十九回 陕西巡按御史 御史 《宋史&#8226;卷四百五十三&#8226;列传第二百十二&#8226;曾孝序传》 刻本误刻为“宋盘就”,奸臣,蔡京姻亲
54 宋乔年 《词话本》第四十九回、第六十五回、第七十回 巡抚山东监察御史 京畿转运使、开封尹、龙图阁学士、知河南府 《宋史&#8226;卷三百五十六&#8226;列传第一百十五&#8226;宋乔年传》 奸臣,蔡京姻亲
55 龚夬 《词话本》第六十五回 山东左布政 洺州知州、殿中侍御史 《宋史&#8226;卷三百四十六列传第一百五&#8226;龚夬传》 龚夬与蔡京斗争被流放
56 汪伯彦 《词话本》第六十五回 山东右参议 相州知州、副元帅 《宋史&#8226;卷二四&#8226;高宗本纪》 奸臣
57 张叔夜 《词话本》第六十五回、第九十八回、第九十九回 济南知府、巡抚都御史 海州知州、道总管、资政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宋史&#8226;卷二二&#8226;徽宗本纪》、《宋史&#8226;卷二三&#8226;钦宗本纪》 忠臣
58 胡师文 《词话本》第四十七回、第四十八回、第六十五回、第七十八回、第七十九回 东平知府 发运使、户部侍郎 《通鉴续编》卷十一 奸臣,蔡京姻亲
59 陈了翁(陈瓘) 《词话本》第六十五回 谏官 右正言、迁左司谏 《宋史&#8226;卷三百四十五&#8226;列传第一百四&#8226;陈瓘传》 陈瓘与蔡京斗争被贬官
60 陈正汇 《词话本》第六十五回 右承事郎、直秘阁主管、亳州明道宫 山东提学使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三 陈正汇与蔡京斗争被流放
61 曾孝序 《词话本》第四十八回、第四十九回 巡按山东御史、陕西庆州知州 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潭州知州、青州知州 《宋史&#8226;卷四百五十三&#8226;列传第二百十二&#8226;曾孝序传》 曾孝序与蔡京斗争被流放
62 宇文虚中 《词话本》第十七回 兵科给事中 中书舍人、参议官 《宋史&#8226;卷三百七十一&#8226;列传第一百三十&#8226;宇文虚中传》 宇文虚中曾上书反对王黼
63 黄葆光 《词话本》第五十一回、第五十三回、第六十五回 工部主事 监察御史、左司谏 《宋史&#8226;卷三百四十八&#8226;列传第一百七&#8226;黄葆光传》 黄葆光与蔡京斗争被贬官
64 杨时(龟山) 《词话本》第十四回 太理寺卿、开封府尹 谏议大夫兼祭酒 《宋史&#8226;卷四百二十八&#8226;列传第一百八十七&#8226;杨时传》 杨时与蔡京、张邦昌、白时中等奸臣斗争
65 赵霆 《词话本》第七十七回 杭州知府、京堂大理寺丞 杭州知州 《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十九 方腊起义时逃跑获罪
66 安忱 《词话本》第三十六回、第七十回、第七十七回 工部主事、都水司郎中 崇宁二年进士 《四川通志》卷三十三 安忱确实因为党争被夺了状元
67 方轸 《词话本》第六十四回 太常寺博士 太庙斋郎 《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十七 方轸与蔡京斗争被流放
68 陈东 《词话本》第九十八回 太学国子生 太学生 《宋史&#8226;卷二三&#8226;钦宗本纪》 陈东与奸臣昏君斗争而被杀
69 宋江 《词话本》第八十四回、第九十八回 梁山寨主、贼王 淮南盗 《宋史&#8226;卷二二&#8226;徽宗本纪》 作者对宋江态度比较矛盾
70 蒋文蕙(竹山) 《词话本》第十七回、第十八回、第十九回 太医院医生 词人学者 《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被严重贬低
71 邵雍(康节) 《词话本》第七十九回 诗人 诗人 《宋史&#8226;卷四百二十七&#8226;列传第一百八十六&#8226;邵雍传》 不参与情节
72 苏轼(东坡、玉局) 《词话本》第八回、第五十七回 诗人 诗人 《宋史&#8226;卷三百三十八&#8226;列传第九十七&#8226;苏轼传》 不参与情节
73 米芾(元章) 《词话本》第七十二回 书法家 书法家 《宋史&#8226;卷四百四十四&#8226;列传第二百三&#8226;文苑六&#8226;米芾传》 不参与情节
74 贺铸(黄梅) 《词话本》第五十七回 诗人 诗人 《宋史&#8226;卷四百四十三&#8226;列传第二百二&#8226;文苑五&#8226;贺铸传》 不参与情节
75 黄庭坚(鲁直) 《词话本》第五十七回 诗人 诗人 《宋史&#8226;卷四百四十四&#8226;列传第二百三&#8226;文苑六&#8226;黄庭坚传》 不参与情节

统计结果:一,《词话本》的作者以《宋史》为必备参考书,书中至少出现了74名宋朝真实人物和1名晚唐或五代真实人物,其中70名参与故事情节,上至皇帝、下至太学生,涉及整个统治集团。《金瓶梅》书中的人物经历和宋朝历史普遍差距不大,差距较大的值得分析。
二,这些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宋徽宗、蔡京为代表的腐朽统治集团,另一个是宇文虚中、曾孝序为代表的正直官员,双方斗争十分激烈。奸臣普遍位高权重,还步步高升;忠臣普遍人微言轻,还不断被贬谪。最后的结果是正不压邪、国破家亡,以大悲剧收场。
三,“蒋竹山”即南宋词人蒋捷,却变成了一名文弱好色的医生,被严重贬低。
四,《词话本》的作者对北宋历史了如指掌,影射他人可谓机心深刻。比如王三官名叫“王寀”,北宋的王寀被宋徽宗斩首了,王三官的祖宗叫“王景崇”,无论是唐末成德节度使王景崇还是后汉凤翔节度使王景崇都被灭族了。这大概是作者在诅咒自己的仇家。

全冉粉2010-01-13 09:30:1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3.1.3 《金瓶梅》中的明代真实人物
表格二:《金瓶梅》中明朝正德、嘉靖年间进士统计表
按照考中进士时间排列顺序
序号 姓名 《金瓶梅》版本及回数 小说中身份 历史上身份 籍贯 历史资料出处 备注
1 韩邦奇 《词话本》第六十五回、第七十七回 徐州府府尹 正德三年进士,吏部员外郎、山东参议、山西巡抚、南京兵部尚书 山西朝邑(今山西大荔) 《明史&#8226;卷二百一&#8226;列传第八十九&#8226;韩邦奇传》 于嘉靖二十三年督修河道
2 吴铠 《词话本》第六十四回、《绣像本》第七十七回 清河县千户、指挥佥事 正德九年进士,监察御史、云南按察使、宁夏都御史 山东阳谷 《山东通志》卷十五、《陕西通志》卷二十二、《云南通志卷》十八 历史上吴铠积劳成疾,死于任上,在书中被严重贬低
3 陈文昭 《词话本》第十回 大理寺寺正,东平府府尹 正德九年进士,户部员外郎 山东濮州(今河南范县) 《山东通志》卷十五,《濮州志》 曾弹劾严嵩下狱
4 徐崧(嵩) 《词话本》第六十五回、第七十七回 东昌府府尹,后被弹劾贬官 正德十一年进士,户部主事、郎中、保定知府、山东布政使 江南泰州(今江苏泰州) 《江南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确实被贬谪宣府而丢官
5 叶照 《词话本》第六十五回、第七十七回 莱州府府尹 嘉靖二年进士,河南巡按御史、山东布政使、都御史 浙江慈溪 《浙江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第六十五回误作“叶迁”,第七十七回误作“蔡州”
6 任廷贵 《词话本》第三十二回、第六十五回 清河县主薄 嘉靖八年进士 山西石州(今山西离石) 《山西通志》卷六十八 第六十五回误刻为“任良贵”
7 何其高 《词话本》第六十五回 山东左参政 嘉靖十一年进士,山东都转运使 四川阆中 《四川通志》卷三十四 曾管理运河
8 黄元白 《词话本》第六十五回、第六十六回 领太乙宫提点黄坛知磬兼管天下道教事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太常寺博士、兵科给事中、刑部左给事中 四川达州 《四川通志》卷九、卷三十四 两次触犯权贵,几乎死于廷杖之下
9 凌云翼 《词话本》第六十五回 兖州府府尹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兵部左侍郎、两广提督、兵部尚书 江南太仓(今江苏太仓) 《明史&#8226;卷二百二十二&#8226;列传第一百十&#8226;凌云翼传》 于万历十年、十一年督修河道
10 狄斯彬 《词话本》第四十八回、第六十五回 阳谷县县丞、县令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御史 江南溧阳(今江苏溧阳) 《江南通志》卷一百二十二、《明史&#8226;卷二百九&#8226;列传第九十七&#8226;马从谦传》 性格刚直,曾为挽救马从谦而被贬谪
11 曹禾 《词话本》第四十九回 谏官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工科给事中、韶州知府 浙江平湖 《浙江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曾受牵连而被贬官南直隶无为判官
12 黄甲 《词话本》第六十五回 登州府府尹 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南京吏部主事、盐运判官 江西上犹,属于江南兴武卫军籍 《江西通志卷》五十四、《江南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一生清高不得志
13 赵讷 《词话本》第六十五回、第七十七回 山东廉访使 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刑部主事、户部主事、四川保宁知府 山西孝义 《山西通志》卷六十八 清廉官吏,万历六年到八年修徐州吕梁洪桥
统计结果:一,《金瓶梅》书中至少出现了13名明朝正德、嘉靖年间的进士,从正德三年(1508年)到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跨度为52年,这些进士普遍活跃于嘉靖年间。在《金瓶梅》书中,官职普遍不高,除了谏官曹禾和真人黄元白之外,其他全部是山东省的地方官员。
二,《金瓶梅》对这13名进士的描写集中在第六十五回和第七十七回,集体亮相,大多数仅仅点名而已,符合《玉娇李》中的习惯。可是嘉靖二十年的进士一个也没有出现,发人深思。
三,这些进士里面,有四个人曾经管理过大运河航运,且做出了贡献,分别是韩邦奇、何其高、凌云翼、赵讷。有两人是山东人,吴铠和陈文昭。其他也多和山东、运河发生关系。小说中的事迹和史实有相通之处。这些进士里面除晚年凌云翼激起民愤以外,名誉普遍较好。而《金瓶梅》书中对政绩突出的吴铠大加贬损,不知何故。
四,据《江南通志》卷一百二十八,黄甲、凌云翼、狄斯彬同是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癸卯科江南省试举人,王世贞恰恰在这一科。而王世贞和凌云翼、狄斯彬、曹禾、黄元白都是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我们再回顾一下,《词话本》第六十五回和黄甲、凌云翼一起参拜六黄太尉的“青州府王士奇”,这个人既不是宋朝的真实人物,也不是明朝正德、嘉靖年间的进士,一个人孤零零的坐在那里挺尴尬的。“奇”与“珍”对偶,“王士奇”就是“王士珍”,当时还没有王士祯和王士珍,只能是影射山东青州兵备副使王世贞。
综合沈德符的论断和以上两个表格,可以发现《金瓶梅》存在一个比较严密的隐射体系:皇帝和宰相,用宋朝的真实人物来影射,省部级大员,一般也是用宋朝的真实人物来影射。进士出生的府县级官员,就敢于直接用明朝的真实姓名了。《金瓶梅》对王世贞给予了特殊待遇,让他化名“王士奇”出席了一次山东省大小官僚的盛宴。
沈德符指明了《金瓶梅》中用蔡京父子影射严嵩父子,用林灵素影射陶仲文,用朱勔影射陆炳,他还有一句话“其他各有所属云”,也就是说,这个影射名单还可以扩展。这个任务具有挑战性,也很有趣。

全冉粉2010-01-13 09:31:4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要基本确定《金瓶梅》中的宋朝某个人物是影射明朝的另一个人物,大概需要四个条件:
一,小说和史书都必须提供足够的材料,二者情节类似。
二,人物形象要特别突出,独一无二。
三,宋朝人物在小说中的事迹和历史事实差距较大,也就说明作者确实在有意影射明朝的人物。
四,明朝人物要和明世宗、严嵩父子、陶仲文、陆炳等人有较紧密的联系,不能脱离这个系统。
《金瓶梅》中除了宋徽宗、蔡京父子、林灵素、朱勔外,符合这几项条件的有李邦彦、翟谦、蔡嶷、王黼和杨戬等人,下面就分别考察,看他们到底影射明朝哪些人。

全冉粉2010-01-13 09:33:42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