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成长在北京外企

楼主:Betsy0222 字数:84299字 评论数:52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暂时赋闲在家,英语学着,瑜伽练着,花草养着,菜谱研究着,总觉得还是不够充实。
一个人从一种极度忙碌的状态突然歇下来,可能真还有点不适应。
作为工作了近8年,年近30的女性,偶尔很感慨,这些年在职场经历了太多,想静下心来写点东西。

Betsy02222014-05-15 13:59:49 发布在 职业女性
没想到过了两天,人事助理Angel电话又来了,通知下一轮面试。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我多问了两句:谁面试我?英文还是中文?
Angel很和善的说,这次是制造部的Manager,用中文。我悬着的心稍微放松了一下,第二次来到ABC公司。
这次见到的是制造部Manager付Wind,男,30-40岁之间(我对人的年龄一直很模糊),戴个眼镜,看面相很和善。
问题很随便:以前工作职责?为什么想从工程转到制造?为什么来北京?现在住哪,到公司多远?
这里插一句,关于为什么从南方来北京?我一直撒了个小谎,无论对上家公司和ABC公司。
我一直说毕业后我男朋友考到北京读研,所以我才过来的。(至于这个谎后来是怎么圆上的,以后有机会再说)
想着我总不能说上份工作枯燥,凭着一股热情想到北京来闯荡吧?
有时候合理的隐瞒自己的初衷,并不是什么坏事。注意,我是说合理。
这次面试谈得很愉快,快结束的时候,付Wind对我说,下一轮面试会是总经理面试,哪些应该说哪些不应该说。
当时我心里直笑,这个人还挺厚道的。

面试完临近中午,付Wind说顺便带我到公司食堂吃个饭,路上就开始给下属的主管们打电话,说是到食堂聚到一个桌子上等他来。
呵,6个主管,大致介绍了一下,我唯一记得清一色的全是男的。
付Wind直接介绍我说:这是我们半个新同事。另外几个主管都说:这可是咱们经理和主管吃饭聚得最齐的一次。
吃完饭,派说错话的主管Head送我下楼,路上聊了一些,说总经理是新加坡人,女的,人很和蔼,面试是用中文,实话实说,不要过份吹嘘就行。
快到大门口时,Head大叫一声:天啦,我们可从来没有过这种待遇的。
我抬头一看,付Wind和剩余的几个主管在大门口站成一排,那阵容很是吓人。我说:希望下次能再见到各位,就道别了。
虽然觉得他们有点在刻意的搞笑,估计部门里以前没有女士吧,但还是有点受宠若惊了。
其实后来我才知道,厂区内禁烟,抽烟的人都会午饭后到公司大门外抽烟,付Wind只是顺带把抽烟的不抽烟的都聚到门口而已。
Betsy02222014-05-15 14:17:00 发布在 职业女性
过几天再面试,我见到了总经理H女士,很朴素的一个新加坡女人,我知道一般直接领导面中的人,这次基本就是走过场了。
接下来,就是人事主管女Y亲自电话通知我到单位签定Offer。
话说当时我还很稚嫩,加上一时的激动,也没问最终给多少钱就去了。
24岁的年纪初到北京,马上能得到一个主管职位可能觉得很不错了。其实,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
Offer打开工资写着4880,实在想不明白就离我的目标5K差那么120元,虽然不多,但还是让我心里很不痛快。
人既然都已经来了,也没多说,签完要求提供背景调查资料,然后去体检,一切没问题就准备入职了。
提到入职日期,女Y说当天体检完两天后就入职,我说想换个离公司近的地方租房子,得花几天时间,迟几天入职。
女Y竟然说:你的简历上写着“随时入职”,所以我们把合同都给你做好了,就是两天后,人事经理签完字就出差了,现在改不了了。
我只能无奈的说,那好吧。 我心想,你不能自己想当然的都不跟我本人确定日子,都定了合同的日期吧?
事后我总结:对一个人的喜好,从第一面就可以定格,或许是凭直觉。我对女Y就是这样,从第一面直到她后来被迫离开公司印像都很不好。
Betsy02222014-05-15 17:09:00 发布在 职业女性
今天开个头,大家捧场哟
准备晚饭去啦
Betsy02222014-05-15 17:10:00 发布在 职业女性
看来得自己给自己鼓劲呢:)
Betsy02222014-05-16 13:09:00 发布在 职业女性
2、初来乍到
ABC北京分公司最高领导是副总裁VP,美国人,北京和新加坡各驻一半时间。接着是总经理H女士,新加坡人,常驻北京,面试见的那位。
其余员工全部来自中国本土,所以更多时候我觉得ABC公司不像个外企,有很多中国本土企业的气息。
有2个制造部,制造部A(即我在的部门),Manager是付Wind。制造部B的Manage叫LC,两个制造部生产不同的产品,基本互不干涉。
两个制造部下主管6-8人,每个主管下面配备2个完全脱产的Leader和一线员工50人左右。
也就是我培训合格后,会独立管理一个50人左右的团队,对之前只是个独立工程师的我来说,这的确是个大的挑战。
Betsy02222014-05-16 13:17:00 发布在 职业女性
一般人都说:开头三天混,而我被安排的满满的,付Wind给制定了新人培训计划,安排主管Head带着我。
学流程,认识人,参加大大小小的各种会,搞得我想自己在座位上呆会的的时间都没有。
听着员工很尊敬跟我说“您”,我很不习惯。上上下下的所有人说话时,我都把神经崩得紧紧的,认真听,生怕自己没领会到意思。
第一次参加工程部月总结会议,Head介绍说:这是我们新来的主管Betsy。
对方工程部的主管YW赶紧站起来,跟我握了个手说:我知道了,**大学毕业,***专业……我已经发邮件祝贺过了!
说实话,上午收到一封祝贺的邮件,一直想打听这是谁来着,后来忙忘了,也没回。我当时很那啥,就傻不拉叽的笑了笑,对YW一下子就有了印像。??
Betsy02222014-05-16 15:29:00 发布在 职业女性
可能是因为初到北京,加上公司文化差异,也可能因为从工程转到生产,这种非管理角色到管理角色的转变有点大。
后来我自己总结:我从一个完全靠别人罩着,突然到一个需要罩着别人的角色,中间没有任何过渡。
加上我的阅历有限,接下来,我度过了人生中非常痛苦的一年多时光。
Betsy02222014-05-16 16:52:00 发布在 职业女性
17:00准时离开电脑,保持和上下班同样的节奏啦:)
Betsy02222014-05-16 17:01:00 发布在 职业女性
休息了周末,来报道啦。
Betsy02222014-05-19 12:03:00 发布在 职业女性
3、煎熬的适应期
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我是个话不多的人,也不擅长在公共场合发言。
付Wind刻意的锻炼我主持部门内部会议,进而与外部门的定期沟通会议,但只要不是我唱主角的会议我就沉默寡言了。
付Wind找我谈话说:你在你的下级和平级面前发言都不多,就永远别指望在经理甚至总经理面前能开口发言。
刚开始我把握不了工作的重点,第一次问我产线周发货量,我不知道。说这个是基本指标,作为主管必须知道。过了一周第二次问我,我又忙忘啦,还是不知道。
付Wind开玩笑的对我说:我要是第三次问你还是不知道,你试用期肯定是不合格啦。
一个月很快过去,我单独管理SR生产线,本来Head是主管,我正式接手后他就很少过问,被安排了其他工作。
这里说一下,ABC公司主管的试用期是半年,一个月的我其实基本在混沌中度过的,什么都还没有把握。
但付Wind鼓励我说:一个人是不是管理的那块料,跟年龄没多大关系,咱们试试。
Betsy02222014-05-19 12:07:00 发布在 职业女性
SR线有两个代理Leader,老潘和小影,一男一女。
老潘已进40岁进公司10多年了,性格沉稳干事踏实,老北京人,家里三四套房,工作就是图个养老。
小影20出头,学校实习分配就进公司了,五年一步步爬到了代理Leader。
在我后来带过的所有Leader中,我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接受命令去执行,但主动能力较差。
老潘和小影也是这样,如果告诉他们该怎么去做,特别关注些啥,他们会执行的很好,但稍有异常或应急事件他们就顾及不到了。
所以,在我这个本身就还不太熟悉生产的主管带领下,初期SR生产线问题百出。
Betsy02222014-05-19 12:14:00 发布在 职业女性
@辣妈老李 15楼 2014-05-19 13:26:00
是不是好帖子一看开头就能看出来,坐等楼主更新。
-----------------------------
第一个回复我的帖子的人,谢谢!
Betsy02222014-05-19 14:56:00 发布在 职业女性
4、主管之间的角逐
在我入职之前,制造部A已经有6个主管,全是男士,我简单做一下介绍,后面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
老H,外聘,相对最资深的一个主管,进公司3年多。头脑很灵活,特别擅长做数据分析,他的EXCEL表格做得相当好,比较容易接近,以至于后来我很多出色的数据分析方法都是从他那偷师来的。
Peter,进公司2年多,外聘。初期接触不多,我进公司不久,因为产线整合他被调到制造部B在LC领导下。我对这个人一直没有成熟的看法,直到后来几经波折他成为我的直接上司,我也没琢磨透他究竟什么性格。
Head,外聘,和Peter差不多前后进公司。性格十分强势,他的下属都十分畏惧他,被付Wind作为经理人的培养对象。我在入职半年后他晋升为设备技术部经理,和付Wind平级。可能招我进来的目的,就是要接替他以前产线的工作,为他进一步晋升作准备。
老Q,外聘,进公司1年左右。老Q是个在日企混了10来年的人,从产线工人一步步做到主管,据付Wind说当初招聘他就是看中他的底层工作经验,能和员工打成一片。但正是某些底层的劣根性,后来给付Wind惹来大祸,我甚至觉得付Wind后来在公司江河日下和老Q脱不了干系。
老F,外聘,和老Q差不多前后进公司。他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我不是很清楚,性格比较中庸,公共场合基本听不到他的声音,但时不时还捅点小漏子,后来被领导各种打压,被迫离开。
小汪,外聘,是个20出头朝气勃勃的小伙子,和我同岁,比我早三个月进公司。可能是因为年龄和阅历相近,我和小汪在以后的工作中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即使在他两年后离开公司,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
听其他主管说,付Wind当初也是以主管的职位招聘进公司,在任两年后,上任经理离职,他被总经理H女士看中,做了半年代理经理,后来顺利转正。
总之,直到我进公司,所有的主管都是外聘的,半年后公司改变策略,认为要给生产线多年熬上来的Leader以晋升机会,破格提升优秀的Leader为主管。
然后,W女应运而生,与制造部B的Leader胖哥被第一批破格提升为主管。
W女在Leader岗位已近5年,一直是付Wind十分信任的人,据老潘的小道消息说在W女的晋升过程中遭到了公司上层的多重阻挠,付Wind都逐一化解,于是这种信任甚至被外人扭曲为某些不正常的关系。
Betsy02222014-05-19 15:01:00 发布在 职业女性
初期制造部AR的团队活动还是很多的,除了付Wind、Peter、老F和W女,剩下的一半都是单身,下班后有着大把的时间。
那时候Head组织每周游泳,付Wind每期参加,这就给了不想参加的人足够的压力。
可我根本不会游泳,初衷不是很想参加活动。付Wind提前找到我说:Betsy,你准备好了嘛?要不要W女提前陪你买套泳装?
这架势我是非参加不可了,婉拒了别人的好心,自己周末去商场买了套价格不菲的泳装,先给自己壮壮势。
进了泳池,付Wind主动承担起教我的责任,憋气,手脚怎么配合等,说:争取让我三次出师,出不了师就丢深水区里不管了!
每次活动后大家一起吃个简单的晚餐,AA制,烧烤或几个简单的炒菜。
闲聊期间付Wind说起招聘我进来的前前后后,原本人事面完后是没有通过的(我自己前面也说过了,当时人事主管女Y面试完,我就觉得没戏了)。
但付Wind坚持说:我都还没面过,怎么就没通过呢?
于是有了受宠若惊的第二次面试,没追问他坚持面试我的理由,否则显得有些矫情,估计他对女Y的辨人能力也持有怀疑态度。
Betsy02222014-05-19 16:49:00 发布在 职业女性
今天就到这啦:)
Betsy02222014-05-19 17:12:00 发布在 职业女性
今天来报道啦
Betsy02222014-05-20 12:58:00 发布在 职业女性
几个主管要是按派别区分,老Q和老F是一派,我和小汪是一派,其余各自独立成派。
初期大家或多或少会开玩笑,说付Wind对我倾注了过多的心血,大家都是羡慕嫉妒恨。
我也只能报以玩笑说:我能力差,需要开小灶,你们没有这个必要啊。
大家说的多了,我也渐渐意识到,一个被领导过份“看重”的人,会成为大家的眼中钉。
虽然我一直认为付Wind对我不是看重,而是对于我这种先天不足的恻隐之心。
私下里大家总会有对领导的不满,偶尔会说付Wind的不是,我由起初的默不作声,后来也会附和几句,慢慢感觉和大家走到了一起。
职场里,很怕被平级孤立,无论领导是否看中你。
Betsy02222014-05-20 13:12:00 发布在 职业女性
半年后W女晋升为主管,付Wind自然把注意力从我身上转移了一些到她身上,我才渐渐从这种被大家取笑的险境中脱离出来。
很多事可能自己身在其中不自知,但当你抽身出来看别人时,才感觉的确是那么回事。
以前我不觉得付Wind对我有多么偏重,后来看到他对W女的态度,我和其他主管一样觉得心里不舒服,看来人同此心啊。
比如说,部门内部会议,我们各自汇报最近的工作进展。大家都或多或少得到批评或改进建议,只有W女从来得到的都是表扬。
又如,和工程部开质量分析会议,W女说出最近她发现的几个异常然后被对方采纳。散会后,付Wind给我们所有人发邮件公开表扬说:要向W女学习,能够随时掌握生产中的变异,保证生产质量。
又如,上层派下来一个任务,要求部门指定代表收集建议,参加定期项目会议。忽然有一天W女主导向部门内部全员发起倡导,我们都私下嘀咕:领导什么时候指定她为代表了,怎么也没跟我们打声招呼。
再后来,有一次付Wind给我和小汪发邮件,质问我们俩的人员为什么不按规则生产,导致W女的后段人员安排十分费劲。小汪积极的约谈我,应该如何回复才不至于被批,看来W女因为前几天的分歧到付Wind处告状了。
一而再,再而三,这种事数不胜数,那时候所有主管都对W女十分反感。
Betsy02222014-05-20 13:32:00 发布在 职业女性
5、第一次开除员工
09年初爆发的经济危机,对ABC公司影响很大,公司新年来基本上没接到什么订单,无论是办公室还是生产线都面临着人员过剩的压力。
生产线是最简单明了,上层传达出来的旨意就是要“有理有据”解除部分员工合同。
绝对不能向外界传出ABC公司在裁员的不良声音,一般500强的外企十分注意自己在业界的名声。
所谓“有理有据”就是生产线惯用的手段,对于表现不良的员工,主管需要开具警告单,视情况轻重和累及单数即可达到解除合同的目的。
后续的付Wind要求每个主管报出各自开刀的人员名单,虽然乍听起来有些残忍,但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员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在特殊时期都是这么做的。
两周过去了,其它主管都有了成果,唯独我没有动静。主要是我初来乍到,加上生性不是那铁腕风格,对此手段内心尚有胆怯。
付Wind给我施压,说作为管理人员,第一次开除员工很难的。所谓的管理勇气不是天生的,是慢慢磨练出来的,要抓住时机,只要有证据员工一般不会胡闹。
Betsy02222014-05-20 15:49:00 发布在 职业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