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山人游记

楼主:云溪山人 字数:112155字 评论数:21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缙云姓潘村赏杏记
“沾家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我读得最早的一首关于杏花的诗。但对于杏花,我所知并不多,数年前还将自家旁公园里李花误认为杏花,一位李姓老先生告诉我才知道自己弄错了,但还是不知道杏花,未同杏花谋面过。
今年三月九日,本与朋友约好要去青田看梨花的,一听说有群友要去缙云赏杏花,于是便推了朋友的预约,改去缙云赏杏去了。
早春的江南,梅花早已是开过,李花星星点缀飞上枝头。春潮水涨,溪水漫漫,一片新绿,油菜花开始零星的开着。
临近姓潘村的路旁、溪边,也稀疏种了些杏花,指引着我们朝姓潘村去。姓潘村种杏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村里有一位杏公在杭州做官,其妻梅氏因思念夫君盼夫回家而种,以后这种习惯便一直蔓延传承。现当地人还将杏花叫杏梅;另一种说法,因“杏”与“幸”同音,寓意幸福美满。两种说法都很有意思,第一种说法诗情画意些,符合文人思维方式,第二种说法符合老百姓生活习俗,但从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杏来看,后一种说似乎更确切些,按当下的说法,更接地气此。
贞溪从姓潘村流过,村中有两座建于光绪年间的石拱桥廊桥,村头单拱石桥叫“接福桥”,村尾双拱石桥叫“锁星桥”,上游双孔寓意好事双双来,下游单孔锁住风水,不让福气流失,体现民间百姓朴素的思想与美好愿望。姓潘向来有崇文的传统,人才辈出,单建国后,就出过十四位博士,故在“杏花”前再加两字“博士杏花村”,这也许是数代种杏的缘由吧,才有这多的“幸事”。
漫步溪边小路,两岸杏花正在盛开,村里以老杏树居多,花期相应也早些,花朵也大些,以粉红雪白为主,有些开始随风飘落,落在树下、落在路旁、落在身上、也落在小溪中零星漂流,而刚种或年份不久的小树,花期似乎也晚些,花朵也小些,但花色更呈嫩红,也纷纷出稍开放。树多横斜于水面,映水而居,意境优美,此情此景,我实在想不出古今诗人有关杏花的诗句来形容,“疏影横斜水清浅”于这是最合适不过了,满溪的杏花叫你驻足观赏。刚出蕊的,嫩嫩红红,羞答答的,象未及笈的少女;花期稍长一点儿的白中带粉象梅花,象未出阁的思春少女,白肤红腮,托萼相思;花期更长的已经飘白,象村姑,素面清纯,朴素而大方。两岸杏树间混栽有一两棵柳树,柳条刚挂丝,嫩黄色的嫩芽,淡淡的,苗条窈窕,更显出杏花的妩媚来。
溪中成群游凫或三三两两的鸭子在水中嬉戏,绿的水,黄绿色的柳,白的鸭,嫩红粉红粉白色的杏花,以及浣衣村妇,门前满坐闲聊的老人,好一幅春溪山村水暖图。
午后随处走走逛逛,走街窜户,流连穿梭于花街小巷,多余的时间则独坐于桥上,给自己倒一杯红酒,也学一点古代文人雅客来,赏花呤诗:
粉红雪白杏花开,疏影横斜映水来。
可爱嫩红怜雪白,一溪春色共徘徊。
云溪山人2014-03-10 13:56:14 发布在 旅游休闲
缙云姓潘村观杏花
“沾家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我读过最早的一首关于杏花的诗。但对于杏花,我所知并不多,数年前还将自家旁公园里李花误认为杏花,一位李姓老先生告诉我才知道自己弄错了,但还是不知道杏花,未同杏花谋面过。
今年三月九日,本与朋友约好要去青田看梨花的,一听说有群友要去缙云赏杏花,于是便推了朋友的预约,改去缙云赏杏去了。
早春的江南,梅花早已是开过,李花星星点缀于枝头。春潮水涨,溪水漫漫,一片新绿,田野里油菜花零星的开着。
临近姓潘村时,附近村落的公路旁、溪边,也稀疏地种了些杏花,指引着我们朝姓潘村方向去。姓潘村种杏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村里有一位潘杏公在杭州做官,其妻梅氏因思夫情深而在自家院中栽种,以后这种习惯便一直蔓延传承。现当地人还将杏花叫杏梅;另一种说法,因“杏”与“幸”同音,寓意幸福美满。两种说法都很有意思,第一种说法诗情画意些,符合文人思维方式,第二种说法符合老百姓生活习俗,但从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杏来看,后一种说似乎更确切些,按当下的说法,更接地气些。
贞溪从姓潘村流过,村中有两座建于光绪年间的石拱廊桥,村头单拱石桥叫“接福桥”,村尾双拱石桥叫“锁星桥”,上游双孔寓意好事双双来,而下游单孔锁住风水,不让福气流失,体现民间百姓朴素的思想与美好愿望。姓潘村向来有崇文的传统,人才辈出,单建国后,就出过十四位博士,故在“杏花”前再加两字“博士杏花村”,这也许是数代种杏的缘由吧,才有这多的“幸事”。
漫步溪边小路,两岸杏花正盛开着,以老杏树居多,花期相应也早些,花朵也大些,花色以粉红雪白为主,粉红的娇艳有如梅花,正盛开怒放,雪白的清雅有如梨花,有些开始随风飘落,落在树下、落在路旁、落在身上、也落在小溪中漂流。而刚种或年份不久的小树,花期似乎也晚些,花朵也小些,但花色更呈嫩红,也纷纷出稍开放。树多横斜于水面,映水而居,意境优美,此情此景,我实在想不出古今诗人有关杏花的诗句来形容,“疏影横斜水清浅”于这是最合适不过了,满溪的杏花叫你留连忘返,驻足观赏。这杏花呀,刚出蕊的,嫩嫩红红,羞答答的,象未及笈的少女;花期稍长一点儿的白中带粉象梅花,象未出阁的思春少女,白肤红腮,托萼相思;花期更长的已经飘白,象村姑,素面清纯,朴素而端庄。两岸成排的杏树,间或混栽一两棵柳树,柳条是刚挂丝的,嫩黄色的嫩芽,淡淡的,苗条窈窕,从柳丝间看杏花有如隔帘观美女,更显托出杏花的妩媚来。
溪中成群游凫或三三两两的鸭子在水中嬉戏,绿的水,黄绿色的柳,白的鸭,嫩红粉红浅白雪白色的杏花,以及浣衣村妇,门前满坐闲聊的老人,好一幅春溪山村水暖图。
午后随处走走逛逛,走街窜户,流连穿梭于花街小巷,多余的时候则独坐于桥上,给自己倒一杯红酒,也学一点古代文人雅客来,赏花呤诗:
粉红雪白杏花开,疏影横斜映水来。
可爱嫩红怜雪白,一溪春色共徘徊。
云溪山人2014-03-14 09:33:59 发布在 旅游休闲
暮春游绍兴宛委山、禹陵、兰亭
十五年前,曾与十来位同事一起游过绍兴。同事中有一位刚从绍兴毕业分配来的,对绍兴自然是熟门熟路,因此由她做向导,我们去了柯岩、东湖、沈园、鲁迅故居、周恩来祖居等,吃当地最地道的绍兴酒、臭豆腐、茴香豆。绍兴是浙江最古老最具文化影响力的城市,名人古迹自然也多。但我心中最想去的还是大禹陵与兰亭,大禹陵有“北黄帝陵南大禹陵”之说,兰亭则是书法圣地。但因为是集体活动且时间有限,绍兴毕业的同事说这两处不值得去,因此就没去成。
今年听说绍兴樱花宛委山樱花开了,于是借周五出差回家顺路之便到了绍兴。刚下绍兴动车站(绍兴北站),顾不得吃午饭,便打的直到委山,买票进入。隔溪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的白色花林便串入我的眼帘。这里樱花有150亩,花色以白色为主,如没有看过樱花,初看还误以为是梨花呢,樱花的树枝也有些像梨树,叶少花多,一阵风过来,便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像雪花,风小的时候,轻盈洒脱,风大时,漫空飞舞,非常好看。樱花林中的草地上,林旁的小溪里,落满了雪白略带粉状的花瓣,有些地方疏,有些地方密,疏疏密密的。而落花最多最密的是小溪静水段,堆满了花花白白,只在花花白白的缺口才偶尔露出脉脉流水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此情此景很有李后主词的意境。梨白色的樱花林间或有几株粉红色的樱花,在白色的花林中,很是醒目,娇艳醉人。参观的人群来了一批又去了一批,大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我不知道,他们是来看花赏花的,还是来看热闹的。独自一人,在林中或漫步或静坐,看花飞花舞,听风声花语。花林中最切意的无疑是那一对对情人,不管是热恋中,还是初恋中,也还是已婚的,他们或并坐、或卧、或并肩而行,凝眸情深,喃喃软语,这片天地好像就是他们的,傍人似乎是不存在似的。我独自一人,也心无旁骛地,听着花声鸟声,近距离地细细欣赏,并在心灵深处与之对白。
在夕阳西下时,背着行李,离开樱花林,朝大禹陵的方向步行而去,沿途黄灿灿油菜花、红艳艳的桃花、嫩绿的杨柳、以及河堤静卧的石板桥,远处的淡淡青山,在河水中倒映着荡漾着,很是诱人,鸟声婉转四起,很是动听。于是走着走着直到天黑时才找到下塌的旅馆。
大禹陵是浙江最著名的古迹,是大禹葬地,《汉书地理志》说“山阴,会稽在南,上有禹冢、禹井”。大禹陵有三禹,即禹陵、禹祠、禹庙,禹祠始建于少康,为大禹姒姓宗室祭祀、供奉大禹的宗祠,中国现有的姓氏,其实是姓派生的氏,分支演变,很小还有几千年不变的姓,独绍兴大禹姒氏一脉延续至今146代而不变。禹庙始建于夏启,是历代祭祀大禹的地方。大禹最大的功劳是治水,治理水患,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过,是上古时的“圣王”,尧舜禹均为上古圣王,而“禹”独称“大禹”,其功高于尧舜,大禹不仅是上古的圣王,还是夏王朝的创始者。中国历朝历代君主无不景仰大禹功德,祭祀礼节隆重,这种后代帝王祭祀前朝帝王的,几千年来也只有大禹有此礼遇,一般的帝王仅限于本朝。
步入禹陵,就为禹陵的氛围所感染,敬仰肃穆之心顿生,还是杜甫的《禹庙》诗写得好:
禹庙空山里, 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 古居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 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 疏凿控三巴。
这首诗是杜甫路过四川忠县禹庙时所写,忧国忧民的“诗圣”写爱民的“圣王”,无疑是最有资格的,而这首诗也是所有歌颂大禹诗词写得最好,最有气势的诗了。
大禹成功治水,一在于大禹治水方法正确,纠正其父鲧的“堵”为“疏”,二在于大禹一身作则,以德服众,众志成城,终治水患。当今中国也患“水患”“气患”,污水污气成灾,其灾之重不亚禹时,如何治理污水污气,也摆在执政者的面前。我在大禹陵前问计大禹:如何治污。大禹曰:在于修德。王者修德,德彰而民效,民者修德,德彰而污去,其污自尽,其净自来。我曰:善,如此,则我中华大地,空气澄鲜,江流清澈,人民幸福,此万世之功德也!
从早上九时到禹陵,出来时已是下午三时半了,本想时间不多,来不及去其他景点,就想打道回府算了,恰遇有旅游车到兰亭,于是便上车到了兰亭。
兰亭在兰渚山麈,因勾践于此种兰,故名兰渚亭,也称兰亭。步入兰亭,穿过一片竹林,最先看到鹅池,池中有数只白鹅或游或引项高呤。离鹅池过石桥十米,便是兰亭,兰亭再走十多米,是流畅亭,流畅亭前是曲水流畅处,王羲之的《兰亭序》记载了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由王羲之召集的“修禊事”,所举行的一场“曲水流畅”饮酒取乐的游戏,这次酒会之盛,影响之深,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兰亭也就因此永载史册。魏晋人追求个性解放,好风雅,个性狂放不羁、率真洒脱,即所谓的“魏晋风流”、“魏晋风骨”,其代表人物就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兰亭名士”。兰亭名士有谢安、王羲之、王徽之、刘惔、王濛、支遁、孙绰、许询等人,其中又以谢安、王羲之最为著名。王羲之的《兰亭序》文及书法就是在此状态下挥就,文章是千古名文,书法是“天下第一行书”,文书合壁,可谓千古一绝。
流畅亭右侧是“王右军祠”,后面是“兰亭序碑亭”。我来时天尚晴,参观半途中,下起了茫茫大雨,整个兰亭在暮春烟雨中又似乎另有一种韵味,我以为此时品茶饮酒正是时候,只是少了王羲之、谢安,多了一段永久不灭的历史故事。
云溪山人2014-04-03 16:33:19 发布在 旅游休闲

月下大龙湫

雁荡龙湫,天下闻名。历代骚客墨客游历之后,无不对其推崇备至,赞不绝口。农历六月十五下午,我独自到了大龙湫,却因天旱水小,看不到传说中瀑布那种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觉得来得不是时候,心中遗憾不已。农历六月的天气很是酷热,山中却可以乘凉避暑,龙湫之水虽小,避暑则足也。于是便下榻于距瀑布仅八百米之隔的飞云楼农家客栈,饭后同店主一家坐在门前溪旁乘凉闲聊。
圆圆的月亮不觉慢慢地爬上山梁,给峻秀的山峰笼上一层黄晕的光,山谷及低腰处,却因四周的高山,一时还不能笼照,只黑黝黝的一片,随着月亮渐渐的升高,月色渐渐柔和,山腰、山麓、山谷依次披上青黛色的幽辉,与明月相映,分外迷人。
“月色下的大龙渊一定很迷人吧”,这念头一直在诱惑着我,于是披着皎洁月光,听着潺潺水流声,踏着虫鸣声,穿行于密林深深的山道,悄悄地来到大龙湫。站在潭前碇步仰望,一条细长的白带从高高悬崖上临空飘忽而下,朦朦胧胧的。信步踱至忘归亭,静坐观赏。连云幛高二百来米直插天穹,把整个谷兜住。幛下松林茂密修颀,沿着山势依次向上奋力攀登。两幛左右相对,中间玉柱峰直冲霄汉,玉柱峰周围树木稠密,在夜色下把幛口遮掩得严严实实地,人在谷底,如在井底了。
坐忘归亭中,可望见瀑布的下大半部,不见瀑顶。水喷珠溅玉似地飘洒而下,在夜半清风的吹拂下,忽东忽西,忽前忽后,忽直忽曲,如烟如雾,如雨如雪,如虚如实,时紧时缓,时如瓢泼大雨,时而又如凝固停滞一般,叫人捉摸不透,拍案叫绝。我不知道是风吹瀑布,还是瀑流生风,那点点寒珠冷雾纷纷飘曳,一直飘到亭中,落在脸颊和裸露的手臂上,寒意不觉从心底升起。人在亭中观望有不足之感,所以忘归亭又叫不足亭。亭下是一泓清潭,由于瀑壁弓形而上,所以月亮虽然升得很高,一时还有能全照。潭水随瀑风泛起鳞鳞波光,明艳动人。
走出忘归亭便可望到瀑布的全貌,那临空直下的瀑布足有一百九十多米高,不愧为“天下第一瀑”。如果用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尽,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了,我去过李白《望庐山瀑布》诗中的开先瀑布,开先瀑布也没有大龙湫之高度气势。月临谷顶,笼照着整个瀑布,更显得其婀娜多姿,妩媚动人了。那点点飞珠近看似仙女散花,纷纷扬扬,不绝而下;远望则又如舞姬飘舞着一头长长的青丝秀发,迎风漫舞。四周群山静静地啼听、观赏。寂静的夜空显得特别的静,特别的小。月亮也好象特别为我而来为我长垂青,所以今晚才显得特别的圆特别的亮;蓝天好象特别为我而留为我关照,所以今晚才显得特别的晴朗;大龙湫与好象特别为我而设为我钟情,所以今晚才显得特别的多姿多彩,含情脉脉了。茫茫天地,仿佛唯月亮、清风、大龙湫与我,而其余的一切都是来陪衬的。
月渐偏西,倦意惭起,悄然下山而去,不敢再打搅大龙湫之清梦。
云溪山人2014-04-08 10:54:05 发布在 旅游休闲
绍兴宛委山观樱花

听说绍兴樱花宛委山樱花开了,于是借周五出差回家顺路之便坐动车到绍兴(绍兴北站),顾不得吃午饭,便打的直到委山。

隔溪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的白色花林便串入我的眼帘。这里樱花有150亩,花色以白色为主,如没有看过樱花,初看还误以为是梨花呢,樱花的树枝也有些像梨树,叶少花多,一阵风过来,便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像雪花,风小的时候,轻盈洒脱,风大时,漫空飞舞,非常好看,风中弥漫细细湿湿的清香,与春天的泥土香草叶香混在一起,叫人回味无穷。樱花林中的草地上,林旁的小溪里,落满了雪白略带粉状的花瓣,有些地方疏,有些地方密,疏疏密密的。而落花最多最密的是小溪静水段,堆满了花花白白,只在花花白白的缺口才偶尔露出脉脉流水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此情此景很有李后主词的意境。梨白色的樱花林间或有几株粉红色的樱花,在白色的花林中,很是醒目,娇艳醉人。参观的人群来了一批又去了一批,大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我不知道,他们是来看花赏花的,还是来看热闹的。独自一人,在林中或漫步或静坐,看花飞花舞,听风声花语。花林中最切意的无疑是那一对对情人,不管是热恋中,还是初恋中,也还是已婚的,他们或并坐、或卧、或并肩而行,凝眸情深,喃喃软语,这片天地好像就是他们的,傍人似乎是不存在似的。我独自一人,也心无旁骛地,听着花声鸟声,近距离地细细欣赏,不禁想起东坡的词来,感叹道:“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樱花,点点是离人泪”。

“异国名花笑靥浓,娇如桃面醉芙蓉。春风如酒花如梦,一抹斜阳倚晚空。”这是我数年前写的樱花诗。当时还以为樱花原产于日本,其实中国是樱花的主要产地,现有50多个野生樱花基本种就有38个在中国。中国的樱花秦汉时已有栽培,唐时栽种已普遍,李商隐诗“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永巷”说明当时种植之盛。日本的樱花还是从中国引进的,至于何时引进,尚在争论。这对于有人因不喜欢日本进于排斥樱花就大可不必了。樱花花期短,从开放到凋谢仅七天,夕阳西下、落花飘逝,使人不禁感叹青春之易逝岁月之短暂。


云溪山人2014-04-10 11:41:45 发布在 旅游休闲
绍兴之禹陵兰亭
十五年前,曾与十来位同事一起游过绍兴。同事中有一位刚从绍兴毕业分配来的,对绍兴自然是熟门熟路,因此由她做向导,我们去了柯岩、东湖、沈园、鲁迅故居、周恩来祖居等,吃当地最地道的绍兴酒、臭豆腐、茴香豆。绍兴是浙江最古老最具文化影响力的城市,名人古迹自然也多。但我心中最想去的还是大禹陵与兰亭,大禹陵有“北黄帝陵南大禹陵”之说,兰亭则是书法圣地。但因为是集体活动且时间有限,绍兴毕业的同事说这两处不值得去,因此就没去成。
禹陵
大禹陵是浙江最著名的古迹,是大禹葬地,《汉书地理志》说“山阴,会稽在南,上有禹冢、禹井”。大禹陵有三禹,即禹陵、禹祠、禹庙,禹祠始建于少康,为大禹姒姓宗室祭祀、供奉大禹的宗祠,中国现有的姓氏,其实是姓派生的氏,分支演变,很小还有几千年不变的姓,独绍兴大禹姒氏一脉延续至今146代而不变。禹庙始建于夏启,是历代祭祀大禹的地方。大禹最大的功劳是治水,治理水患,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过,是上古时的“圣王”,尧舜禹均为上古圣王,而“禹”独称“大禹”,其功高于尧舜,大禹不仅是上古的圣王,还是夏王朝的创始者。中国历朝历代君主无不景仰大禹功德,祭祀礼节隆重,这种后代帝王祭祀前朝帝王的,几千年来也只有大禹有此礼遇,一般的帝王仅限于本朝。
步入禹陵,就为禹陵的氛围所感染,敬仰肃穆之心顿生,还是杜甫的《禹庙》诗写得好:
禹庙空山里, 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 古居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 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 疏凿控三巴。
这首诗是杜甫路过四川忠县禹庙时所写,忧国忧民的“诗圣”写爱民的“圣王”,无疑是最有资格的,而这首诗也是所有歌颂大禹诗词写得最好,最有气势的诗了。
大禹成功治水,一在于大禹治水方法正确,纠正其父鲧的“堵”为“疏”,二在于大禹一身作则,以德服众,众志成城,终治水患。当今中国也患“水患”“气患”,污水污气成灾,其灾之重不亚禹时,如何治理污水污气,也摆在执政者的面前。我在大禹陵前问计大禹:如何治污。大禹曰:在于修德。王者修德,德彰而民效,民者修德,德彰而污去,其污自尽,其净自来。我曰:善,如此,则我中华大地,空气澄鲜,江流清澈,人民幸福,此万世之功德也!
兰亭
从早上九时到禹陵,出来时已是下午三时半了,本想时间不多,来不及去其他景点,就想打道回府算了,恰遇有旅游车到兰亭,于是便上车到了兰亭。
兰亭在兰渚山麈,因勾践于此种兰,故名兰渚亭,也称兰亭。步入兰亭,穿过一片竹林,最先看到鹅池,池中有数只白鹅或游或引项高呤。离鹅池过石桥十米,便是兰亭,兰亭再走十多米,是流畅亭,流畅亭前是曲水流畅处,王羲之的《兰亭序》记载了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由王羲之召集的“修禊事”,所举行的一场“曲水流畅”饮酒取乐的游戏,这次酒会之盛,影响之深,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兰亭也就因此永载史册。魏晋人追求个性解放,好风雅,个性狂放不羁、率真洒脱,即所谓的“魏晋风流”、“魏晋风骨”,其代表人物就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兰亭名士”。兰亭名士有谢安、王羲之、王徽之、刘惔、王濛、支遁、孙绰、许询等人,其中又以谢安、王羲之最为著名。王羲之的《兰亭序》文及书法就是在此状态下挥就,文章是千古名文,书法是“天下第一行书”,文书合壁,可谓千古一绝。
流畅亭右侧是“王右军祠”,后面是“兰亭序碑亭”。我来时天尚晴,参观半途中,下起了茫茫大雨,整个兰亭在暮春烟雨中又似乎另有一种韵味,我以为此时品茶饮酒正是时候,只是少了王羲之、谢安,多了一段永久不灭的历史故事。
云溪山人2014-04-10 11:42:39 发布在 旅游休闲
江南小镇
同里
从无锡坐火车到苏州后,本想直接去同里。但天时已晚,赶不上去同里的最后一班车,只得怏怏地寻旅馆住下,次日一早搭船去同里。
船驶出苏州不久,便进入江南运河。河道很宽很直,两岸用块石整齐筑成。河水荡荡,泊船处停满了南来北往的货船,一字儿摆开,有装货的、御货的、待货的,可以想象,在没有汽车、火车以河运为主的年代,运河该有多么热闹和忙碌。轮船上坐满了游客,有靠着打盹的、闲聊的、观景的,随着船移,不经意间就有古桥、古塔、古屋从眼帘掠过,其中就有最著名宝带桥。宝带桥始建于唐代,现存桥重建于清同治十一年,长316.8米,53孔,又称长桥。余秋雨说到周庄得坐船去才有味道,去同里也是如此。这样想着我还庆幸自己昨晚没赶上班车了。
船在码头靠岸,到退思园已是中午了。退思园是江南名园,为清光绪年间罢官任兰和所筑。取名退思园,源自《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园占地不足十亩,一改江南园林纵向结构的常态,为横向建造,自西向东,依次为宅、庭、园。宅分内外,外宅为接客会客声所,内宅为居所,其东侧“畹芗楼”是主人与家眷居用,南北两幢,有双重走廊贯通,呈回形结构,具有雨天不湿脚,睛天又遮阳的功用,气派非凡。中庭古木掩映,环境清幽。中庭内园以高墙相隔。穿过“月洞门”便是后花园了。后花园是退思园的精华所在,山、水、亭、馆、廊一应具有,紧贴水面,如在水中了。水中红鱼成群,悠悠游晃,将水中的云、树、亭、台弄皱,情趣盎然。我观过江南的许多名园,退思园是较小的一个,但造景之密,构思之妙,令人惊叹。山不在于高,园不在于大,在于点缀修葺,因地取势,画龙点睛,自有神来之笔。同里是造园鼻祖计成故里,在其百年之后,乡人袁龙又设计出如此巧妙周密的名园,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里的古桥古屋很多,而且大多还保留着原汁原味,不象周庄,商业化开发得有点过了。同里最有名的“是三桥二堂”。
三桥是指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三桥品字形呈三足鼎立,伫立于三条小河的交汇处,同绿树一起倒影水中,随波摇晃。同里的桥多,有建于各个年代的古桥四十多座,最古老的思本桥系南宋诗人叶茵所建,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但这类此桥不及三桥在同里老百姓心中的份量,同里至今尚保留着古老的“走三桥”民俗。据说走过太平桥,一年四季身体好,走过吉利桥,生意兴隆步步高,走过长庆桥,青春长驻永不老。此外还有一说,小孩走三桥,读书聪明成绩好;老人走三桥,鹤发童颜身体好,小伙走三桥,平步青云前程好;大姑娘走三桥,天生丽质又苗条,如此云云。所以同里是没有一个人不走这三桥的,连婚娶、婴儿满月都得走三桥。可见同里人对桥的情结。既然三桥有如此功用,我们这些外乡人,不妨也走走,说不定好运就在后头呢!
二堂指的是崇本堂和嘉荫堂。崇本堂位于富观街长庆桥北堍,为米行老板的住宅,其对面便是嘉荫堂了。嘉荫堂是油店老板居所。两堂占地不足一亩,以精雕细刻取胜,其中人物故事木雕更是活龙活现,栩栩如生。同里位于水乡,水运交通便利,四通八达,附近良万顷,盛产稻米和菜籽,所以只有米商和油商最为富有,他们建造豪宅并聘请能工巧匠雕刻如此精致的木刻就不足为奇了。
同里河渠纵横,街道因水而成随水逶迤,巷窄弄深,狭窄处仅容一人通行,迎面来人还须侧身才得过去。人在街巷穿梭,时不时还会遇到些名人故宅,免不了进去看一番。修建宝带桥不愿为官朱祥的耕乐堂,《珍珠塔》故事发生地侍御古坊,明代造园大师计成故居,民国元老陈去病故居。同里历来重教兴学,名士辈出,自宋淳祐四年至清末,先后出状元一名、进士四十二名、文武举人九十余。小东溪桥“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声”的楹联,就记录了当时的读书情景。而今空见桥影横波,鸟鸣蝉吟声时时入耳,早已不闻古时朗朗的读书声。
云溪山人2014-04-12 15:49:47 发布在 旅游休闲
周庄

周庄的出名还得感谢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这幅油画勾起游子对江南故乡的回忆,这幅画最后被哈默购下作为礼物送给邓小平。周庄距苏州20公里,从同里到周庄很近,仅18公里。我游了同里就直接坐车到周庄,特意在双桥旁找了家客栈,冲了个凉水澡,本想小睡一下就出来,不想醒时夕阳已西下了,只得先去就餐。这时晚霞尚在西天,游人却大都离去了,早已没了来时街巷熙熙攘攘的拥挤,游船来往穿梭不绝的场面。小镇又恢复一天中难得的平静,只有很少的游客还在游晃,偶尔也有小船摆过。小店的客人不多,只有四人,两位老师模样,两位学生模样,身旁还放着画具。我在临水窗旁坐下,叫了几酒菜,自斟自酌。天色渐渐暗将下来,沿河开始陆陆续续地点上红灯笼。今晚没有月亮,星星稀稀疏疏。临河的房子鳞次栉比高高低低紧挨着倒映水中,房子是清一色的黑瓦白墙,边窗棂栏杆在水中也清晰可见,如在镜中。双桥就躺在身旁,似乎向我陈述水乡的往事。无意间问起身旁的四人,其中一位老师模样的人告诉我,他们是带学生过来写生的。
酒饭后随处走走。周庄的街巷与河平行。大都小而窄,街两旁的房屋鳞次栉比的挨着,窄处似乎重叠在一起,仅留一线夜空,小镇异常地宁静,巷里不时传来蟋蟀的呤唱声,偶尔还有蝙蝠在翻飞,这使我不禁想起童年故乡的岁月来。
周庄自古为泽国,南北市河、后港河、油车漾河、中市河形成井字形,因河成街,街巷狭窄,傍水筑屋,古朴明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周庄虽小,却以富闻名,元末明初的沈万三藏身于此,成就了富可敌国家财。沈万三富就富吧,但他有个毛病,喜欢炫富,替朱元璋造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墙也就罢了,还要犒赏军队,弄得朱皇帝勃然大怒,你什么意思,朕的军队还要你来犒赏,下令杀头,后看在建城有功的份上,改旨流放云南,最终客死戍所,终为财所害。周庄除沈厅外,还有“桥从前门进,船自家中行”的张厅。
周庄桥街相连,除了双桥,著名的还有富安桥。富安桥跨南北市河,两端有引桥,四角有桥楼,很是别致,据说是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所建。沈万四修桥铺路,行善积德,最终隐居终南山,比乃兄沈万三高明多了。
周庄的美食不仅有名,而且还与名人典故有关,“万三蹄”、“万三糕”同沈万三有关,也许有人会觉得有点俗气,但“莼菜鲈鱼羹”是绝对能上大雅之堂的。成语“莼羹鲈脍”, 典故“莼鲈之思”,是许多文人雅士熟知的,说的是西晋吴县(今苏州)人张翰张季鹰思念家乡的莼菜鲈鱼,向齐王司马冏辞去东曹掾(汉晋官名,食四百石)回乡隐居,最终因此避开“八王之乱”而善终。后来“莼鲈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辛弃疾词“休说鲈鱼甚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就引用此典故。张季鹰诗“秋分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写出了他的思乡感受。这与沈万四可谓途同归,与沈万三自找祸害成了鲜明对照。
次日清晨,我跨出客栈就发现昨晚的四人就在双桥边写生了。我随处转了转,坐着摆船在狭长的河巷里悠晃,听着船娘一边摇船一边哼着吴歌小调,穿过一桥又一桥,转过一湾又一湾,在明媚的朝阳下,尽情盘餐着水乡风韵。兴尽回客栈时,四位画者的画已近尾声,游人争相围观,四幅优美的江南水乡画静静地摆在画架上。
“同里周庄咫尺间,小舟欸乃客来还。江南古镇悠悠梦,桥影连波流水闲。”,这是我离开周庄途中写的诗,是我挥之不去江南水乡梦。
云溪山人2014-04-12 15:50:56 发布在 旅游休闲
乌镇
乌镇、西塘是公司实行单双轮休制的第一个双休日,与财务部同事一起去的。温州的民营企业大多以单休为主,有的甚至连单休都不能保障,更奢谈年休了。我从国企出去后,有机会大都选择有双休的公司,但十几年下来,也仅有二家公司双休,一家公司因做大了外迁上海,老婆不愿去而离开,一家公司仅维持家庭费用迫于生活压力选择离开。所以当公司单双轮休制一出台,大家都认为机会难得,越早出游越好,至于景点,选来选去,最后决定去乌镇、西塘。
乌镇以市河为界,河东为青镇(旧称青墩镇),属嘉兴府,河西为乌镇(旧称乌墩镇),属湖州府,建国后两镇合并称乌镇,属嘉兴桐乡县。乌镇主要景区主要有东栅与西栅,东栅旧属青镇,西栅旧属乌镇。我们到乌镇时天已过饷午了,那天恰遇冷空气,同事们的衣物都少带了,我还好,备带了羊毛衫、风衣,刚好派上用场。
东栅
踏入东栅,便享受到江南水乡那一份穿越时空的古朴宁静来,我去过同里、周庄,那里也是这样,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我的老家是江南山区的一个古镇,一条溪水自村前流过,沿溪是一条石街,街两旁房屋紧挨着,门是活动式,早上端上晚止端下,家里没人的时候,房门也不锁。同大多数中国城镇一样,老家的老房子早拆光了,几百年的古镇建筑就此消失了,那一份古朴宁静也消失了,只留下儿时的记忆。这越发显得尚存古镇的珍贵,这得感谢这里的人们,还为我们保留这份难得的弥足珍贵的历史古迹。
东栅不大,市河居中,两旁是密密麻麻的民居,站在河桥上,鳞次栉比的青瓦白墙木屋高高低低能一眼望到底。木屋以方石块作屋基,也有以条石作桩基的,临水部分的跨在水面上,有点像湘西凤凰古城的吊角楼。河水随风波起,小船悠悠,屋影悠悠,桥影悠悠,水街两旁的房子仿佛浮在水上一样,好一个小桥流水人家。东栅还有许多当地居民居住,保留着原汁原味水乡的生活气息。我们在石条街上、桥上走走,随处那里转转,这里看看,在临水的美人靠上坐坐靠靠,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
东栅最有名的是大作家茅盾故居,茅盾故居有两处。一处在北京,是北京市文保单位。一处在这,是嘉兴唯一的国家级文保单位,这里是茅盾出生地与成长的地方。故居最初是茅盾曾祖父沈焕于清光绪年间分两次购置的,民国二十二年夏,茅盾曾用《子夜》稿酬亲自主持翻建,此后的几年在此专心读书、写作,中篇小说《多角关系》就脱稿于此。故乡是人的第一记忆,就像初恋,挥之不去,永远不能忘记。好多作家都写过故乡,鲁迅、巴金如此,茅盾也一样,茅盾的很多文学作品某些素材就取材于他的故乡,如《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以及长篇巨著《子夜》等,有些作品更是直接描写了这里的生活。可以这样说,茅盾家喻户晓使乌镇更加出名,乌镇不仅为茅盾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文学素材,也人们更加了解接近茅盾,走进茅盾的精神世界。
西栅
从东栅出来到西栅时已近傍晚。如果是东栅还保留原汁原味的话,那么西栅就是修旧如旧的典范了,西栅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长度达1.8公里,这是修旧如旧的基础。乌镇也因此在西栅开发后与同里、周庄一样,成为AAAAA旅游景区。西栅由十二个岛,七十二古桥连接而成,河道纵横交错,水网密布。石街长长,石巷深深,两岸临河水阁傍水连街,人乍一到这里,便融入到水乡幽静的份围中了。窄窄的石街挤满了人群,各种方言混杂,沿街餐店茶馆酒吧坐满客人,河边街上陆陆续续亮起黄晕灯,随着天色暗下夜幕来临,各种色调的灯光相继亮起变幻,灯光交相辉映,华灯如昼。这是一天中最好的时光,三五朋友知已,一对对恋人,或穿街走巷,或坐饮酒吧茶吧,或临水漫步,享受水乡流动的夜韵。如果白天的水乡是中国水墨画的话,那么华灯下的水乡就是西洋油画,如果白天水乡是淡妆的古典仕女的话,那么华灯下的水乡就是浓妆贵妇,风格迥异。这使我想起六朝古都南京秦淮河的繁华。秦淮河我去年去过,也如此的浓艳,早已不是朱自清笔下的《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模样了,至少比朱先生笔下的秦淮河热闹繁华多了。这是时代的印迹,西栅也一样。但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到底少了些什么,我一下子也不能明白。
想着走着,不知就与同事们走散了。独自一人在流连于街巷,临水漫步,西栅的水渠不同于东栅,有宽有窄,窄处也比东栅宽得多,不似东栅窄窄的,有点小家子气,这可能是与西栅本是岛岛相连水域宽大有关。西栅多河多渠多湾,这更使得河渠两岸的古屋高高低低随河蜿蜒错落有致了。西栅的桥很多,百步一桥,河宽则桥长些,河窄则桥也短些。而且桥类型也多,有拱桥、板桥、廊桥,别处有的,这里也有,别处没有的,这里还有,集中国石桥之大成。最古老也是最有名的算是通济桥和仁济桥,两桥均为单孔石拱,能济桥稍宽高大些。通济桥跨西栅港,仁济桥跨市河,两桥相距十米,呈直角相连,水映桥孔,双影重叠,交相辉映,妙趣横生,人称“桥里桥”。西栅的河埠更多,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自己专用的河埠,也有公用的河埠。河埠大多稍突出于河岸,也有凹进河岸的。河埠呈梯形,有斜着的,有横着的,人走累时可以坐坐。河上不时有机船驶过或摆船摇过,但我以为还是手划的好,机船的噪声破坏了水乡的宁静,而游人就冲着这里宁静来的。
西栅最好景致是圆月当空,今晚恰逢圆月,随着人在街巷走动,月时没屋檐,月时出屋顶,与人捉摸猜玩,只在夜深人静时才流光高照。这时月影、灯影、屋影、桥影、岸影、树影、人影,一齐倒影在水中摇晃,小船悠悠划过。人在岸边,如在梦里。“梦里寻她千万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栏栅处”,今晚就是这样,华灯永昼,如梦似幻。
西栅最幽静的无疑是昭明书院,这里曾是昭明太子与其老师太子少傅尚书沈约的读书处,书院前的石牌坊上还刻着“六朝遗胜”“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出生于乌程(西栅),“永明体”的主要开创者,其诗讲求声韵格律,“长于清怨”,(《诗品》),对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昭明太子萧统是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两岁立为太子,博学多才,编写《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很多梁代以前的文学作品赖此得以保存,对历史文献的传承贡献很大。可惜命短,只活了三十岁,没等继位就死了。
西栅的尽头是白莲寺,寺后有白莲塔,塔高51.75米,塔共七级,寓意七级佛陀。白莲塔是西栅最高的建筑,远远就可以看到,塔前有一廊桥,曰“喜桥”,桥两岸各有一墩亭,“喜桥”横卧水面,作飞虹卧波状,桥旁横七竖八停满了摆船,静候着坐船游览的人们。白莲寺紧挨着大运河,时不时看到大船从运河驶过,有单船的,也有成排,船队荡荡,水波荡荡,隆隆的马达声刹时打破周遭的宁静。
到西栅最好是在景区里住下来,这里的客栈、旅馆很多,有一般经济型的,也有豪华的,我以为最好还是住在河边的小客栈,这样可以在夜晚枕着水乡入梦。清晨还可以看到水乡的晨韵,有更充分的时间享受水乡的宁静与淡泊。还有到乌镇最好不要跟团走,跟团不自由,也少些乐趣,这是此次乌镇行的遗憾了。

云溪山人2014-04-17 14:57:15 发布在 旅游休闲
江南古镇之乌镇(修改稿)
乌镇、西塘是公司实行单双轮休制的第一个双休日,我与部门同事一起去的。温州的民营企业大多以单休为主,有的甚至连单休都不能保障,更奢谈双休年休了。我从国企出去后,有机会大都选择有双休的公司,但十几年下来,也仅有二家公司双休,一家因做大了外迁上海,老婆不愿去上海,另一家因收入仅够维持家庭费用迫于生活压力离开。所以当公司单双轮休制一出台,大家都认为机会难得,至于景点,选来选去,最后决定去乌镇、西塘。
乌镇历史上分属两个府县,以市河为界,河东为青镇(旧称青墩镇),属嘉兴府,河西为乌镇(旧称乌墩镇),属湖州府。建国后两镇才合并统称乌镇,属嘉兴桐乡县。乌镇主要景区有东栅与西栅,东栅旧属青镇,西栅旧属乌镇。我们到乌镇时天已过饷午了,那天恰遇冷空气,同事们的衣物都少带了,我还好,备带了羊毛衫、风衣,刚好派上用场。
东栅
踏入东栅,便享受到江南水乡那一份穿越时空的古朴宁静来。我去过同里、周庄,那里也是这样,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我的老家是江南山区的一个古镇,一条溪水自村前流过,沿溪是一条石街,街两旁房屋紧挨着,门是活动式的,早上端上晚止端下,家里没人的时候,房门也不锁。同大多数中国城镇一样,老家的老房子早拆光了,古镇那一份古朴宁静也随之消失了,只留下儿时的记忆。这越发显得尚存古镇的珍贵,感谢这里的居民,还保留这份难得的弥足珍贵的历史古迹。
有人到乌镇是冲着电视剧《似水年华》来的,东栅是《似水年华》的拍摄地,至今还保留拍摄时的原貌,现在东栅的“似水年华”客栈,据说是当年拍摄时剧组的居所。来东栅寻找剧中故事场景,回味过去那些或甜蜜或辛酸或苦涩或无奈的爱情故事。
东栅不大,市河居中,两旁是密密麻麻的民居,站在河桥上,鳞次栉比的青瓦白墙木屋高高低低能一眼望到底。临水的水阁木屋以方石块作屋基,也有以条石作桩基的,水阁突出部分的跨在水面上,有点像湘西凤凰古城的吊角楼。河水随风波起,小船悠悠,屋影悠悠,桥影悠悠,水街两旁的房子仿佛浮在水上一样,我的思絮也随之摇荡。东栅还住许多当地居民,保留着原汁原味水乡的生活气息。我们在石条街上、桥上走走,随处那里转转,这里看看,在临水的美人靠上坐坐靠靠,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
东栅最有名的是大作家茅盾故居,茅盾故居有两处。一处在北京,是北京市文保单位。一处在这,是嘉兴唯一的国家级文保单位,这里是茅盾出生地与成长的地方。故居最初是茅盾曾祖父沈焕于清光绪年间分两次购置的,民国二十二年夏,茅盾曾用《子夜》稿酬亲自设计主持翻建,可见他对故居的重视和依恋,此后的几年在此专心读书、写作,中篇小说《多角关系》就脱稿于此。故乡是人的第一记忆,就像初恋挥之不去,永远不能忘记。好多作家都写过故乡,鲁迅、巴金如此,茅盾也一样,茅盾的很多文学作品某些素材就取材于他的故乡,如《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以及长篇巨著《子夜》等,有些作品更是直接描写了这里的生活。茅盾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文化部长,但遗憾的是此后基本终止了创作,作家不敢言自己所想言,不敢写自己所想写,是那个时代作家的悲哀,也是茅盾的个人悲哀。也许基于此,茅盾临终捐出了毕生稿费遗嘱设立文字奖,即现在的长篇小说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来鼓励文学创作,来弥补自己的这种遗憾。乌镇有茅盾童年的足迹与记忆,这种记忆常在茅盾的文学作品中出现。走进乌镇,近距离地了解接近茅盾,走进茅盾的精神世界。
云溪山人2014-04-22 14:37:59 发布在 旅游休闲
续上:
西栅
从东栅出来到西栅时已近傍晚。如果是东栅还保留原汁原味的话,那么西栅就是修旧如旧的典范了。西栅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长达1.8公里,这是修旧如旧的基础。乌镇也因此在西栅开发不久后与同里、周庄一样,成为AAAAA旅游景区。西栅由十二个岛屿,七十二古桥连接而成,河道纵横交错,水网密布。石街长长,石巷深深,两岸临河水阁傍水连街,人乍一到这里,便融入到水乡幽静的份围中去。临河的屋墙屋顶上爬着青藤,三二杨柳临风鉴水,使水乡更加幽深。窄窄的石街挤满了人群,各种方言混杂一起,沿街餐店茶馆酒吧坐满客人,河边街上陆陆续续亮起黄晕灯,随着天色暗下夜幕来临,各种色调的灯光相继亮起变幻,灯光交相辉映,华灯如昼。这是一天中最好的时光,约三五朋友知已,一对对恋人,或穿街走巷,或坐饮酒吧茶吧,或临水漫步,享受水乡流动的夜韵。如果说白天的水乡是中国水墨画的话,恬静优美,那么华灯下的水乡就是西洋油画,色彩浓艳;如果说白天水乡是淡妆的古典仕女的话,风姿绰约,那么华灯下的水乡就是浓妆贵妇,华丽高贵,两者风格迥异。这使我想起六朝古都南京秦淮河的繁华。秦淮河我去年去过,也是如此的浓艳,早已不是朱自清、俞平伯两位大家笔下的《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模样了,至少比朱、俞笔下的秦淮河热闹繁华多了,这是百姓富了,来旅游的人多了,但同时韵味却渐行渐远了,变味了。这是时代的印迹,西栅也一样。但我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到底些少了些什么,我一下子也说不上来。
想着走着,不想就与同事们走散了。独自一人流连于街巷,临水漫步,西栅的水渠不同于东栅,有宽有窄,窄处也比东栅宽得多,不似东栅窄窄的,有点小家子气,这可能与西栅岛岛相连水域宽大有关。西栅多河多渠多湾,这更使得河渠两岸的古屋,高高低低,层层叠叠,随河蜿蜒错落有致了。西栅的桥很多,百步一桥,河宽则桥长些,河窄则桥也短些。而且桥类型也多,有拱桥、板桥、廊桥,别处有的,这里也有,别处没有的,这里还有,的确可以称得上是集中国石桥之大成了。其中最古老也是最有名的算是通济桥和仁济桥,两桥均为单孔石拱,通济桥稍宽高大些。通济桥跨西栅港,仁济桥跨市河,两桥相距十米,呈直角相连相依,水映桥孔,双影重叠,交相辉映,妙趣横生,人称“桥里桥”。西栅的河埠更多,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自己专用的河埠,小巷的尽头或桥边也有公用河埠的。河埠大多稍突出于河岸,也有凹进河岸的。河埠呈梯状,有斜着的,有横着的,人走累时可以坐坐。河上不时有机船驶过或乌蓬船摇过,但我认为还是手划的好,机船的噪声破坏了水乡的宁静,而我就是为这一片宁静来的。
西栅虽说是《似水年华》摄拍之后才对外开放的,但这里最有情调的却是“似水年华”红酒坊,传说酒坊是导演编剧主演黄磊开的。酒坊地处水乡古街中段,环境优雅,是欣赏水乡夜景的好地方。约朋友知已或情人喝几杯红酒或咖啡是不错的选择,虽说这里价格不菲,但也是物有所值了。
西栅最好景致是圆月当空,今晚恰逢圆月,随着人在街巷走动,朗月时没屋檐,时出屋顶,与人捉摸猜玩,只在夜深人静时才流光高照。月色的清辉黄晕与烛灯华照是不同的,月色更令人惦念,令人爱怜。月影、灯影、屋影、桥影、岸影、树影、人影,一齐倒影在水中摇晃,小船悠悠划过。人在岸边,如痴似梦。“梦里寻她千万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栏栅处”,今晚就是这样。
西栅最幽静的无疑是昭明书院,这里曾是南朝梁昭明太子与其老师太子少傅尚书令沈约的读书处,书院前的石牌坊上还刻着“六朝遗胜”“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永明体”的主要开创者,其诗讲求声韵格律,“长于清怨”(《诗品》),对近体诗的形成发展影响深远,沈约还编写了二十四史中的《宋史》。沈约是孝子,其父葬于乌填河西,每年清明告假扫墓,要守墓几个月,怕影响昭明太子学业,梁武帝就命太子随他同来读书。昭明太子萧统是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两岁立为太子,博学多才,编写的《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很多梁代以前的文学作品赖此得以保存,对历史文献的传承贡献很大。可惜命短,只活了三十一岁,没等继位就死了。
沈约与昭明太子身份显著,遗憾的我在他们的著作中找不到他们描写乌镇的只言片语,这也许是年代久远被人遗忘,也许是他们太专心读书根本就没写。乌镇来过诗人也不少,但却没有留下哙炙人口的千古名诗来,如小杜写扬州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样我又替乌镇惋惜起来了,惋惜这些诗人为什么就写不出乌镇的好诗来。这还真应了陆游的一句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写诗要靠灵感,没有灵感是写不出好诗的。我虽然也能涂鸦点诗,充其量也只能自娱自乐罢了。这样想着我又替秦淮河因小杜《泊秦淮》诗及朱自清、俞平伯两位大家同题《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而暗自叫幸了。
看过昭明书院后我似乎明白现在的古镇缺少些了什么了,那就是文化,华夏传承了数千年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是摆几样东西,造几座房啊桥啊可以摆出来造出来的,文化是骨子里的东西,只有真正的深入才行。乌镇如此,其他的江南水乡也是如此。可惜现代许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早习惯了西方文化,甚至有些人还排斥老祖宗流下来的传统节日,把西方人的节日过得比传统的中国人的节日还是热闹。
西栅的尽头是白莲寺,寺后有白莲塔,塔高51.75米,塔共七级,寓意七级佛陀。白莲塔是西栅最高的建筑,远远就可以看到,塔前有一廊桥,曰“喜桥”,桥两岸各有一墩亭,“喜桥”横卧水面,作飞虹卧波状,桥旁横七竖八停满了摆船,静候着坐船游览的游人。白莲寺紧挨着大运河,时不时看到大船从运河驶过,有单船的,也有成排的,船队荡荡,水波荡荡,隆隆的马达声刹时打破周遭的宁静。
到西栅最好是在景区里住下来,这里的客栈、旅馆很多,有一般经济型的,也有豪华的,视个人的经济能力消费。但我以为最好还是住在河边的小客栈,这样不仅可以在夜晚枕着水乡入梦,清晨还可以看到水乡晨韵,有更充分的时间享受水乡的宁静与淡泊。还有到乌镇最好不要跟团走,跟团不自由,也少些乐趣,这也是我此次乌镇之行的遗憾。
斜阳桥上灯初黄,街巷流连迷水乡。似水年华灯幻影,如歌月色阁流光。
昭明故去牌坊在,游客归来岁月藏。梦里佳人何处去,浆声灯影夜伥伥。
这是我离开乌镇后写的一首七律《月夜游乌镇西栅》。诗中记录了夜游西栅时的感受,也算是自己没有白来乌镇一趟了。
云溪山人2014-04-22 14:47:33 发布在 旅游休闲
西塘
江南古镇,我去过同里、周庄,昨天又刚游过乌镇。西塘在浙江嘉兴嘉善县北,处于苏浙沪交界,古有“吴根越角”之称。传说伍子胥开凿伍子塘,引胥山(吴越界山,或曰吴人怜吴子胥命名)北之水到此,故西塘亦称胥塘。现当地居民方言多讲吴语,从历史渊源来讲西塘更接近于吴。
西塘在现存江南古镇中规模算是最大的了,古屋众多,这里的古屋虽不是很气派,庭院的规模亦不是很大,但在结构装饰却很费工夫,精雕细琢,华而不奢,最能体现江南人的细腻的个性和风格。这种风格的建筑西塘有很多,有名的如西园、醉园、倪宅、种福堂。西塘至今保留着古镇的原味原味,居民仍在这里生活居住,这有别于其他的江南古镇,其他的江南古镇虽说也有当居民,但无论从规模上或原貌上都无法与西塘比拟。西塘离上海、江苏很近,交通又便利,故游人通常会很多。我们刚来到时,河上的乌蓬船正载着游人不停来往穿梭,主要街道上、桥上、廊棚里早挤满了人群,想找个好位置好角度来拍张照片都很费劲。
当走出人群时,同事们早就走散了。这里水网交错,河多桥多船多,沿河的人家或前街后河,临河处纷纷挂出一串串红灯笼,或前临街靠河后挨人家,门前楼上挂着红灯笼。可以想象得出,当黄昏来临时,家家户户的灯笼便纷纷亮起,那场景肯定如梦似画,令人流连忘返。西塘的桥很随意,随河随势横着、竖着、卧着、躺着,桥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高有低,有拱桥、板桥、梯形桥,拱桥倒影如弓,板桥、梯形桥倒影如窗,与鳞次栉比的水阁古屋、参差的垂柳绿树、岸上行人、天光云影,随风一齐在水中摇晃、荡漾。站在桥上遥望,我想起卞之琳的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卡诗的意境很美,高处不减唐人处,很有唐人绝句的韵味。我高中时读过几次便能记住,而且至今不忘,这是很难能可贵的,少年时我也很喜欢诗,中国的朦胧诗,法国的象征派诗,读了不少,但至今能背诵已经不多。倒是古典诗词,背下来便很难忘记。西塘就像一首首古典诗,在不经意间,就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是现代很多的新建的景观建筑所不能企及的。西塘最令人难忘的不在于她的高深精妙,而在于她的平淡、含蓄,甚至还带有点儿羞涩。“忆江南,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南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白乐天,一个久居江南的北方人离开后的追忆,西塘也一样,总能唤醒人们似曾相识的记忆。
西塘印象最深的是这里的廊棚、长廊,虽说没有北京颐和园皇家园林长廊的那种气派,但清新、自然、亲切。长长的廊棚、长廊户户相接相连,体现了邻里间的融洽和气,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和”的哲学精神。
西塘最富诗意的是在烟雨的春日里,独自一人,一把伞、几汀烟柳,一杯茶、几抹相思,一只船、数声欸乃,不是这样的吗?

云溪山人2014-04-22 14:48:46 发布在 旅游休闲
卡诗的意境很美,高处不减唐人处的“卡诗”改为卞诗。
云溪山人2014-04-23 10:10:13 发布在 旅游休闲
五岳之南岳衡山--壮哉南岳,壮哉忠烈
中国之五岳,有四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在长江北,独南岳衡山在长江南,这与中国文化的起源于黄河流域及历代政权大都建都在北方有关。就连衡山也不是古来就称南岳的,旧时南岳指现安徽天柱山(古称霍山、衡山、皖山、潜山),衡山旧名为寿岳,是在隋文帝时在公元589年(开皇九年)才下旨改名为南岳,并沿用至今。我喜欢名山大川,到南岳衡山前,已去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三山,三山确如魏源说的那样“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那么,南岳衡山是不是也如魏源说的“唯有南岳独如飞”呢?
七月五日晚,我们与胡炎五人从温州坐火车出发,次日中午到衡阳,午饭后转车去衡山车站。我们将行李交给晚上下塌的农家旅馆带走,自己就在梵音谷下车,顶着饷午烈日沿山溪爬行。初入山时,天气还十分闷热,随着深入,闷热渐去。沿溪水流潺潺,虫声唧唧,山花悦目,鸟声悦耳。半途遇有一水库,绿水弯延,青岫倒影,凉意顿生。谷中有下、中、上桎木潭瀑,瀑流生风,凉风驱暑,虽在酷暑不觉其炎。山谷林木茂密,密林阴处则走慢些,日晒处则走快些,走走停停坐坐说说谈谈,倒也十分惬意。应同行朋友要求写几首衡山诗,于是到上桎木亭时吟成《渔歌子》一词:
南岳山中古木生,花迎溪路瀑飞鸣。虫声浊,水声清,时闻林鸟二三声。
下午四时许到忠烈祠,祠位于香炉峰下,依山而建,松柏掩映,翠峦环抱,是我国大陆唯一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大型烈士陵园。忠烈祠陵园仿南京中山陵式格局,可见规格之高,祠内的花岗岩石板大道和二百七十六级石磴衔接,从下而上依次是牌坊、“七七”纪念塔、纪念堂、致敬碑、享堂。牌坊“南岳忠烈祠”由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 薛岳题字。薛岳是歼日人数最多抗战将军,指挥了“万家岭战役”、 四次“长沙会战”。叶挺将军称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于平型关、台儿台鼎足而三,盛名当不朽”。四次“长沙会战”是中国军队歼日寇人数最多的战役,也是国军牺牲人数最多的战役。最惨烈的是第四次会战的“衡阳保卫战”,国军第10军以区区1.7万人的孤立无援的病惫之师,阻击日寇五个师团一个旅团11万人达48昼夜,以伤亡1.5万人(阵亡7600人),歼敌6万人之众,并直接导致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下台。衡阳保卫战沉重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打出中国军人的威风。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授衡阳为唯一“抗战纪念城”,这是衡阳守军与当地民众用牺牲换得的荣誉。
享堂“忠烈祠”由蒋正中题字,享堂内设“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 总神位四周,立抗日以来22次著名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上高会战、二次长沙会战、中条山会战、浙赣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湘西会战)中阵亡的将士神位石碑。享堂内供37位抗战牺牲国军将领灵位。其中殉国时职位最高的,是第5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兼33集团军部司令张自忠、36集团军总司令兼47军军长李家钰,两人都是陆军中将,牺牲后追晋为陆军二级上将。
享堂蒋题“忠烈祠”,细心的人会发现“烈”字少写了一点,这不是蒋写错了,而是刻意少写的,寓意“牺牲烈士少一点,胜利快一点”。但我想,这里还有少了一点,那就是忠烈祠里没有中共抗战牺牲的将士。蒋作为中国抗战的最高指挥官,在对国共牺牲的将士待遇上肚量还是少了点。左权是在百团大战后牺牲的,牺牲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国军少将军衔,按常规牺牲后应追晋中将,但蒋并没有这么做,况且左权还是黄浦一期毕生的,无论如何,与蒋总还有师生之名吧。在忠烈祠四周苍松掩映的山头上,有13痤烈士陵墓,埋着无数的抗战英烈尸骨,墓依祠建,祠因墓显。
走出忠烈祠,我感动不已,也汗颜不已。感动烈士们为国牺牲捐躯换得抗战胜利,确立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一洗甲午战败之耻,收复甲午战败被日寇割去的国土。汗颜的是自己此前竞然不知道有忠烈祠,同时也为忠烈祠的烈士历史地位抱不平。由于国共党派之争,忠烈祠在建国后很长时间里,不受重视不被尊重,在文革时还屡遭损毁,直到1983年10月才列入湖南省重点文保单位,1997年12月才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抛开党之争,忠列祠本应在1961年就要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这同左权、彭雪枫将军为抗战牺牲在国民党执政时待遇有点类似。有感于此,我特别佩服胡耀邦,他对历史问题实事求是,敢于对不公正的历史拨乱反正,不仅对中共历史如此,对国民党历史也是如此,他在1984年就以中共 的身份到此瞻仰过,这在当时是需要勇气的。
现在忠列祠虽然也修缮一新,但对国共合作抗战期间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宣传得还远远不够,对国民党为抗战作出的巨大牺牲也评价不够,因此也就有很多人象我一样,不知道有忠列祠这么一个地方。对此我愧疚不安,我们应该有责任为忠列祠,为忠列祠的列士做点什么,来安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到底做点什么呢,我在思索。
云溪山人2014-05-06 15:53:49 发布在 旅游休闲
续上:
次日晨乘车到半亭山,坐第一班缆车上南天门,径直来到南岳祝融峰脚下,山门有一牌坊,上有一对联,上联: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星辰近,下联:路承绕顶俯瞰翠微峦屿低。晨光披岫,青黛如画。山上早晚温差大,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浑身直颤,冷意从心底生起,不过没爬多久,出了点汗就不冷了。山道早挤满游人,有上山点香许愿还愿的,有看风景的,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上山各有各的目的。衡山有“五岳独秀”之称,风景秀丽自不必说,同时衡山也是道教名山,是火神祝融的住所,衡山又是“寿山”,掌管人间阳寿。衡山对应二十八星宿的轸星,掌管天地平衡,故称衡山。
过狮子岭到高台寺,高台寺左下为开云亭,右下有观音石,石甚凌峋。沿石阶上去到上封寺,上封寺曾名“光天观”, 是道家第二十二光天坛福地,南岳佛教开山祖师慧思和尚在此建阁授徒,隋大业间正式改为佛寺,并由炀帝赐“上封寺”额,沿袭至今。徐霞客游衡山时在上封寺留宿三日,并作了《上封寺募文》、《上封疏》。
祝融峰有两峰,祝融殿在祝融峰,高1290米,是衡山最高峰,日观台在喜阳峰,高1266米,是观日的最佳处,峰下是上封寺。一般游人到上封寺后,大都直朝祝融殿去。我们从上封寺后一条曲折的石径上去,穿过茂密幽僻山林。这里林木不高,树干拳曲,树身布满斑痕,树龄却长,百岁之木,随处皆是,青苔覆其上,林路湿润,山风甚大,林木随风呼啸。走出树林便见观日台,可惜日已升许高,且被灰雾遮蔽。观日台处建有南岳气象站,站在空旷地,忽然一阵风吹来,人顶风而立,须尽全力才站得住,稍稍懈怠,便被风逼退几步。一阵风过,眨眼间,灰雾尽散,晴光映绿,天空碧蓝,白云飘移,山峦如飞。这里的风很大,有别于他山,我们在山间走已觉如此,山顶更甚。衡山七十二峰,自回雁峰起,从低到高到祝融峰,又从祝融峰从高到低直到岳麓山,远望峰峰如雁翅,在云中翻展,峰越高风越大,白云自峰边掠过,遥望静而不动。白云移动似不动,那么山峰就不动而动了。如在云多风大之日,就更是如此了。“唯有南岳行如飞”,也只有登上峰顶迎风观云细细观赏体会才有此体会。
下观日台,经禹王城,就可见祝融殿。祝融殿建在峰顶上,殿身全用块石砌成,石柱石梁承重,屋顶铁瓦。站在殿石阶前,大殿如托在半空,跨出云表,游人香客往来不绝,殿前香烟弥漫、缭绕,殿内和尚颂经不绝,香客跪拜,祈福家庭幸福人间太平。祝融殿后有望月台,有危岩突出,石上刻迹甚多。祝融峰上迎风漫步,浑身飘飘然,天凉如秋,与山下火热有隔天之感,时仰观蓝天如镜,浮云悠悠,时远眺群山巍巍,层峦叠秀,时俯瞰山壑阴晴,湘江北去,真不忍下山去也,也难怪徐霞客在上封寺留宿三日。
下山从原路返回,时见菊花映空,凉意袭人,人累时稍坐片刻,冷意顿起,只得又赶紧走路。至南天门后转祖师庙,地甚平,视野开旷,回望祝融峰,横在云间,枕云安卧,悠然自得。
“山中岁月殊,寺观千年续。秀独登极飞,云烟散复聚。”这是我写南岳归来写的诗,也是此次南岳行的第二首诗,记录了登祝融峰时的感受。
从南天门坐旅游车复到半山亭,转魔镜台,再从魔镜台步行至福严寺,饭于福严寺。福严寺是衡山最大的寺庙,由慧思法师创立,寺周修竹茂树护院,寺门前有四棵千年参天古杏,枝叶碧翠,其中最老的一棵已有一千四百年,据说还是慧思法师亲手种植。
别福严寺,坐车至忠烈祠等接送车下山,听忠烈祠气氛很是热闹,旁人告诉我,今天是南岳忠烈祠公祭日,并举行遇远征军仁安羌202位阵亡将士灵位安放仪式,现在祭祀仪式已经结束了。忠烈祠一年有三祭,除每年7月7日公祭日外外,还有3月29日的春祭,9月30日的秋祭。听说是远征军,胡炎就说,他有个叔叔就是参加远征军在缅甸牺牲的,至今都尸骨无归。我默然了,八年抗战,国军牺牲是巨大的,国人不应忘记。我知道他父亲也参加过抗战,解放战争还任浙南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温州和平解放的中共和谈首席代表。湖南也是和平解放的,程潜、陈明仁两位将军率部和平起议,使三湘大地,这块抗战最壮烈最持久的英雄之地免受战火创伤生灵涂炭,按佛教的说法,此乃功德无量也。
等车间隙,我又去了一次忠烈火祠,瞻仰烈士事迹。在此后几天,我一直在想,对于这些为抗战牺牲的国军烈士,我们到底应该做点什么呢,我想对于政府,不仅要大力宣传他们为国牺牲的英雄事迹,还要做到对待国共烈士要一视同仁,不能少一点。而对于我们普通百姓,主要还是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此我写下四首《忆秦娥?谒南岳忠烈祠遇远征军仁安羌202位阵亡将士灵位安放仪式》。
湘江咽,祠前追忆卢沟月。卢沟月,山河破碎,子离妻别。 英雄奋起驱倭卒,黄沙百战染鲜血。染鲜血,巍巍南岳,壮哉忠烈!
雁声咽,衡山雁去狼烟灭。狼烟灭,长沙会战,衡阳喋血。 十军将士身如铁,孤城死守倭酋撤。倭酋撤,英雄城市,壮哉忠烈!
腾冲咽,远征万里关山月。关山月,抛家报国,死生离别。 将军马革裹尸骨,首征同古仁安捷。仁安捷,再征滇缅,荡清妖孽。
衡山咽,烈英功迹碑前阅。碑前阅,年年“七七”,众来祭别! 青山处处埋忠骨,八年抗战倭奴灭。倭奴灭,花留人去,烈英陵阙!
写完四首忆秦娥词后,每想到当今日本右翼对二战的侵略历史死不认帐,豪无愧过之意,以及华夏统一大业未成,意犹未尽,又续写了几首五言诗:
烈士赴国难,捐躯为国殇。今朝迎忠骨,含笑归故乡。
血洒异国土,魂归南岳祠。地下逢故旧,谈笑灭倭时。
倭人心不死, 狂叫嚣。我辈严阵待,誓做霍骠姚。
神州盼统一,兄弟手足亲。携手筑长城,山河日月新。

壮哉南岳,壮哉忠烈!
云溪山人2014-05-06 15:54:40 发布在 旅游休闲
文中忆秦娥词改如下:
湘江咽,祠前追忆卢沟月。卢沟月,山河破碎,子离妻别。 英雄奋起驱倭卒,黄沙百战染鲜血。染鲜血,巍巍南岳,壮哉英烈!
湘江咽,衡山雁去狼烟灭。狼烟灭,长沙会战,烈英喋血。 十军将士顶天屹,孤城死守身如铁。身如铁,衡阳城下,敌尸堆砌。
湘江咽,远征滇缅除妖孽。除妖孽,抛家报国,死生离别。 将军马革裹尸骨,仁安大捷英雄殁。英雄殁,今归故国,魄魂安歇。
湘江咽,烈英功迹碑前阅。碑前阅,年年“七七”,众来瞻谒。 青山何处埋忠骨,八年抗战倭奴灭。倭奴灭,花留人去,烈英陵阙!
云溪山人2014-05-07 13:43:51 发布在 旅游休闲
五岳之游嵩山记
游嵩山前,我已去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嵩山也称嵩岳、玄岳、中岳,因居五岳正中,为五岳之首。我最早知道嵩山的,还源于八十年代风靡华夏电影《少林寺》与梁羽生、金镛的武侠小说,那时练武之风盛行,嵩山少林寺是武术爱好者心目的圣地。
我自2012年6月中旬始,登太白之高,步华山之险,观秦皇兵马俑之古,赏龙门石窟之奇后。直接从龙门石窟打的到嵩山的。到嵩时,天色已暮,太室、少室两山苍茫入暮色。
次日晨,日出嵩山,便入山门。山门牌坊刻有“天下第一名刹”、“禅宗祖庭”、“武林胜地”,一条长长松柏石路直通寺前。少林寺的古柏古杏古碑很多,杏柏参天,芬翠清幽,碑林林立,古意高深。寺门“少林寺”,三字系康熙皇帝御笔,门前石狮一对,门外东西两座石坊,东石坊外横额“祖源谛本”,内横额“跋陀开创”,道出少林寺的地位及起源,西石坊外横额“大乘胜地”,内横额“嵩少禅林”,道出少林寺的渊源及地处。最著名的是太宗文皇帝御书碑,御书表彰少林十三武僧助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的事迹。少林尚武,千佛殿曾经是武僧练武的地方,现还留有武僧练武跺脚的脚肮,殿内唐代壁画造艺极高,其中电影《少林寺》就取材壁画“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少林寺是禅宗祖庭,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汉传佛教多源于印度,独禅宗、天台宗、严华宗由中国独立发展的本土佛教宗派。少林寺气派恢宏,庄严肃穆,香火旺盛,晨钟暮鼓迎送一批又一批的游人香客。在少林寺,我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瞻仰少林历史,朝拜佛陀,静修心性。
出少林寺上初祖庵,初祖庵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庵很静,游人香客很少。庵里的初祖殿建于北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是中原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我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年代最早的是唐代,但已廖廖无几了,我国唐宋的木结构建筑主要分布在山西。这里曾是达摩的面壁处,宋建有面壁之塔,现塔毁额存,额为蔡京所书,蔡京虽为奸相,但书法写得很好,宋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有人称其中蔡原为蔡京,因后人不齿其为人,以蔡襄代之,以古人惯例一般会将年长的放前,年少的放后,蔡襄在四家中年辈最高,排在最后不符惯例。庵里最古老的还是六祖手植柏,相传为六祖慧能纪念达摩所植。庵内银杏青翠欲滴,树下清凉异常。初祖殿上的山岭上有达摩洞,本欲上去,但酷暑难当,问几位从达摩洞下来的游人,说洞不大,没什么看头,于是顺溪折回,溪旁林密水潺,很是阴凉,于是在树下一凉亭随意吃点糕点。休憩一下,下到祠堂,往西再到塔林。
塔林是少林寺历代高僧大德的安息地,占地二万平方米,塔类型、形式因年代的不同而变化,塔的大小、高低、粗细不一,从年代看国强寺富高塔则大些,国弱寺穷塔则小些,从高僧地位修为看,修为地位高则塔也高些,一如百姓家,也不免俗耳。
坐缆车上少室山之阴钵盂峰,峰顶建有二祖庵,二祖庵里的苦辣酸甜四井很有名,据说为达摩的锡杖所扎,也叫卓锡得井,二祖庵上有炼魔台,传为二祖慧可断臂求法养伤处。从炼摩台再往上爬至一嶙峋山峰,站在峰项遥望,少室山诸峰簇拥起伏,峰峦参差,峡谷纵横,蔚为壮观。少林寺庙、塔林犹历历在目。
从缆车下山,复经塔林、少林寺,逗留稍许,别嵩山,到登封,转郑州,坐火车到南京。
云溪山人2014-06-20 16:25:29 发布在 旅游休闲
荷花荷花,四季之花
不知什么时候喜欢荷花的,也不知什么时候爱上荷花的的。我喜欢花,由来已久,大凡热爱生活且有点生活情趣的人都喜欢点花。我自以为最喜爱的是梅花、菊花,爱梅之“傲孤本自寒中出”,菊之“不与阿媚一处开”的品性。周子曰荷花“花之君子者”,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这是对荷花品格最高的赞誉,同时也是周子自身的写照。我辈凡人,没有周子这么高的境界,爱荷懂荷,虽觉得周子说得很对很好,但扪心自问,在当下物欲横溢,名利彭胀时代,能保持这种操守的还有几人。
我辈爱荷,大都还是因为荷花外在之美,虽然偶尔觉得自己身上也有那么一点荷花“君子”品性而沾沾自喜。荷花虽是名花,但又是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花,城里乡野河塘,随处可见。但我觉得看荷赏荷得场面大才够味,杭州西湖无疑是观荷最好的地方,西湖究竟我去过几次,我已记不清楚了,但夏日观花荷的印象却记得很清楚。
今年7月2日外出过道杭州,傍晚从西湖边上的旅馆出来散步,没走多久就到了断桥。断桥上人来人往,早站满了观荷的人,很是热闹。人们忙着照相留影,蜂拥而来,又蜂拥而去,我喜欢清静,于是便沿着白堤寻荷而去。
从断桥到西泠桥,从白堤经孤山到西泠桥,湖面依旧辅满了墨绿墨绿的荷叶,荷叶上点缀着朵朵荷花了,荷花虽还没到盛开,但已经很诱人了。
夕阳西下,青山笼烟,夜灯如梦,晚风轻抚,花影摇曳,送来些许淡淡暮愁。我一直以为西湖最美的是愁,那种淡淡愁,是暮愁、乡愁、还是思愁,谁分得清。花愁日暮,西湖边上的名胜古迹很多,但年代最久远的却西泠桥边苏小小墓,那个不起眼的小小的坟冢,总能引起人们无限遐想。那个虽身陷青楼,却还能洁身自爱,买艺不卖身的弱女子总能引起人们的无限怜惜。我想除慕其才貌外,更多地是怜其“出淤泥而不染”。不像现今许多明星,有事无事总制造点绯闻来炒炒,而且乐此不疲。
油壁香车难再逢,西泠堤上月朦胧。荷花出水污泥里,才女埋香青冢中。
遗恨青楼身事悯,伤心亭阁对联工。人间真爱何处在,灯影浆声夜色空。
这是我归后写的一首诗。
愁思,愁思,一个身世卑微的歌妓会被追忆传颂流传千年,这在当时,谁能想到?
次日晨再到西湖看荷花时,发现荷花的愁思之美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秀之美。碧绿的荷叶能绿出水来,极嫩极绿的,荷叶上沾着点点露珠,滚圆滚圆的,在晨雾中晨光下,如初醒少女的美眸,左右顾盼,天真无邪。荷叶层层叠叠,平辅着厚积着,从近到远,绿到堤岸,绿到青山,绿到天边,绿入湖水,绿入每个人的心里。荷花也似乎比昨天更多了些,在绿叶间,出叶婷婷玉立的,躲藏在叶下半遮半掩羞羞答答的,花色很纯很清,清纯得能融进心里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杨万里写晓出荷花的。荷花以日出时最美,那时的花更红、更嫩,更富有朝气,那盛开的、半开的、含苞待开的、刚打朵儿的,开过花瓣摇摇欲坠露出金黄色花蕊的、也有开过仅剩下莲蓬的,姿态花色各异。荷花的花期很长又很短,每朵荷花的花期很短,花蕾出水后,十天后开花,开花的时间更短,仅有那么短短的几天,最长的千瓣莲也只开八余天,西湖的荷花多为重瓣,花期只有3-4天,第一天半开,花色最嫩,第二天怒开,色泽最艳丽,到了第三天,花的颜色渐渐变淡,第四天花便边开边落了。所以荷花很珍惜自己的开放时间,在短短的几天完全绽放自己生命的光彩。这又使我想起苏小小来,虽然只活了短短的十九年,但依然光彩夺目。但整个荷花的花期却很长,能伴你度过整个夏日,初秋时还在断断续续的开。“雨涨秋池天气凉,夏荷犹自续清香。”只是开的花越来越少,色泽也不若盛夏时艳丽。
花姿诱人,花香袭人,引蜂招蝶。人如此,花也不例外。看,时不时就有蜜蜂花中飞来飞去,嗡嗡采蜜,偶乐也有蝴蝶在花间翻飞,采粉嬉戏,蜻蜓则在花尖上频频搔头弄姿。不过荷花却不为所动,静静地婷立,偶尔对风一笑,又顾影自怜了。
西湖观荷最名胜的无疑是曲院风荷了,这里的荷花最多,开得也最盛,曲桥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我独自躲在一角,静赏荷花,碧绿的荷叶在正午的日照下,有点泛淡,呈微微的淡绿,而荷阴下的荷叶呈暗绿色,这时的荷花却更明艳照人,性格大胆而热烈。人坐在花岸的树荫下,凉亭中品茶最好,即可赏花,也可纳凉驱暑。
六月杭城热浪滚,独来湛碧觅凉阴。隔窗荷叶频频举,对坐“狮峰”细细抿。
忙里偷闲话西子,苦中作乐论当今。一湖香气载不动,云水悠悠共我心。
这是我二十四年前夏日在湛碧楼观荷品茶时写的一首诗,记得当时曲院风荷门票是五元,现在西湖沿岸的门票全免了,游人也多了,风景自然也就不如以前那样清幽了,这样我还真有点惦记以前的曲院风荷了。
西湖的荷花四季皆可看。
到了深秋,荷花落尽,荷叶绿中泛黄,一阵风过,荷叶翻水响。“风乍起,一一风荷举”,秋叶秋色秋声秋思,一齐袭来,无边无际。
到了冬天,荷叶枯黄,萎落水中,荷梗寂寂,伴水而眠。斜阳西下,一片金黄,水天一色,落日落霞满秋湖,金光映照,暖意渐起。
到了来年春天,荷叶踏波,春色入池,春思无限,思量无限。
荷花除备人观赏外,还是美食,酷暑时可以喝莲子羹,下雪的时候,可以吃吃莲藕,喝喝藕汤。莲子心清热解毒可以入药,甚至莲叶、莲花、莲蕊等也都是中药膳食品。
荷花不仅是君子之花,也四季之花也,四季皆美。
云溪山人2014-08-28 11:45:37 发布在 旅游休闲
游东甲岛记

听说东甲岛是一个无人岛,海水很清,沙滩很好,夜赏星月,晨观日出,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到监眼泪。我已经很久没去海岛了,最近的二次去海岛,一次是2003年夏带儿子去南麂,一次是2004年12月跟旅游团去海南岛,并游了分界洲岛。南麂岛与分界洲岛据的海水很绿很清,分界洲岛尤甚。“云光浓淡丹青抹,水色浅深蓝绿彰”,“滩铺金沙映日淡,海沉碧玉透波浓”就是我描写分界洲岛的诗句。
在错过几次去东甲岛后,终于带着老婆儿子,随“妩媚青山”户外群在8月23日下午夕阳将西下时登上东甲岛。
从清东翰镇澳口码头到东甲岛需要1个小时的船程,我们坐的是一条破渔船改装的木船,船上下二层,核坐19人,但我们群就有六十号人马,其余还有一个几十人的群和一些散客。船破旧不堪,船驶出不久,我还有点担心,但看到船位吃水的位置还较高也就放心了。天监云淡,太阳很烈,照得人睁不开眼,一座座岛,一朵朵白云向我们驶来,“仔细看岛岛不动,是船行”。刚开始时,人们还绕有兴趣地聚在船头船尾的甲板上看海景,但没过多久,便纷纷躲在船舱里避日晒了。我在船头船阴处找了个位置休息,船舱的轮机噪声实在受不了。
随着船行,风浪逐渐大了,我看到有一鸟岛,岛很小,不时有海鸟在岛上空盘旋起落。不久听到有人说,到了。抬头一望,一个小岛静静的横卧在眼前,岛的西边有一长长沙滩,舌尖般伸向海中,沙滩上已有人玩耍游泳了,我恨不得立刻飞到岛上去。但是船却迟迟不能靠岸,因为近岛外水很浅,船靠不了岸,还得再坐更小船才能靠岸。靠岸的小船,说小船还不如说是舢板,确切地说就是舢板,一船人,得分二次上岸。这时风浪很大,海浪荡漾,波光耀金,船一直在不停的摇晃,我有点晕船了,头晕胸闷,很是难受。老婆孩子却还好,他们不晕船,我们一家坐第二船上岸。
上岸后,第一件就是跟领队去租帐篷,帐篷50元租一个,我家租了二个,群里多数人帐篷是自带的。我们一家匆匆搭好帐篷,趁着夕阳没落前,就到海滩上去了,老婆儿子在海滩上忙着捡海螺。我越过草坪沙滩,草坪靠沙滩处有一种草,毛绒绒的,很刺人,我一不小心,脚被刺了一下。
站在海岸的巨石上遥望,海天一色,蓝色的天,蓝色的海,海天交汇处,是彩霞,随着日落,彩霞从淡红依次变为深红、墨红,海水、蓝天也从淡蓝依次变为绽蓝、深蓝,最后融进夜色。
远处的岛上亮起光点,不知是灯光、火光、还是篝火,东甲岛几路人马,亮着几路火光,有做烧烤的,有举行篝火晚会的。我回去的时候,“妩媚青山”群已在做烤烤了,我们每五人分成一组,老婆儿子与另一家庭父子二人组成一组,他们早忙着做烧烤了。我到后,看到他们将烤炉放在地上,炭火上来的很慢,只烧烟不见火,东西烤得很慢,而孩子们早饿坏了。于是去抱来一块大石块,将炉垫高垫空,火势一下子就旺了。炉上弥漫着烤肉烤鱼的香味,我们边烤边吃边聊,喝着饮料啤酒,高兴起不禁手舞足蹈,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我呢吟起诗来刚填的《清平乐》词助兴。
云收天敞,坡上高低帐。荡漾波涛拍岸响,今夜星光无恙。
海边烧烤聚餐,熏风阵阵蹒跚。浪漫青年浪漫,围着篝火狂欢。
夜深云气收,夜色渐渐加深,天上的云彩复又转淡变浅,化为白云,随风飘移,越飘越细,化作纤云弄巧,最后消失在蓝蓝天空中。随着云消云散,天空越来越蓝,星星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明越亮。最后满天的星星在碧蓝的天穹中闪烁、摇晃、荡漾。这是我见过最蓝最蓝的天,最多最多的星。我拿出帐逢中的席垫,放在幕草地上躺着,星星实在是太多了,我一下子辨不出哪是北斗,哪是南斗,只觉得满天繁星围绕着我在不停地闪烁、旋转,从天穹中心向四周散布,天的中心星星稠密些,海天交汇处稍少些。我记得小时候故乡的天也有这么蓝,故乡是个小山镇,故乡的天被群山环拥着,没有这么空旷,星星也没有密这么多。
今夜不能入眠,今夜星光灿烂。入帐时,发觉帐篷湿湿的,是露水,露水随海风而来,无声无息,不知不觉间把帐篷弄湿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静静的,只听见海水有节奏地拍打岸崖时哗哗哗地声响,是亲人的招唤,还是朋友的问候;风悄悄的,只听见海潮与沙滩交汇时嗤嗤嗤叹息,是情人的喃喃细语,还是深情的接吻。时急时缓,急时咆哮,缓时轻叹。偶尔还有几位知已朋友闺密的轻声谈话,海岛静静地,没有虫声,只有风声浪语。
凌晨近二点多醒来,头伸出帐逢望,发现天更蓝了,星星更亮更多了,走出帐逢,发现几个女孩还有一对情侣还没入睡,轻声说今夜是看不到蓝眼泪了,听他们的语气,很是婉惜。
我不知道什么是蓝眼泪,看群里发的照片以为星星映出的蓝光,就是蓝眼泪。归来后,才知道蓝眼泪是一种海洋生物,很小的一种软体动物,类似于小虾米。蓝眼泪靠海水的能量生存,对环境要求极高,离开海水只有100秒钟的生存时间。蓝眼泪象萤火虫一样能发光,能发出蓝色的光,随潮而来,潮退而灭。蓝眼泪多的时候,能把整个海滩变蓝,那幽幽的蓝光,如梦似幻,在满天星星的映照下,更是蓝得叫人拍案叫绝。现在细想来,我似乎可能也看到蓝眼泪了,只是当时没太注意罢了。昨夜近滩有那么几点蓝光,是不是就是蓝眼泪呢?
夜深千帐灯光灭,风也悄悄,浪也悄悄,荒岛游人入梦宵。
繁星荡漾摇天晃,海水滔滔,银汉迢迢,唯有情人无限娇。
这是我依昨夜之情境填的一曲采桑子词。
次日晨5点醒来,就去看日出了,这时天微微亮,岛东方上空有一小抹红霞,红霞的上空是一眉细月,农历月末的眉月是细得不能再细了。说娥眉月是再恰当不过了,中国人很会比喻,把细月比娥眉,很美。娥眉月染着红霞,更好看更动人了,初看我还以为是太阳的边廓。晨霞越来越浓,远处岛屿也披上霞光,更远处的黑云一堆堆的,紧挨着连着,与岛混在一起,分不出哪是云,哪是岛,只黑黑的、淡淡的,披着红霞,模模糊糊的,有如一幅水墨浓彩画。
久不见日出,一些观日出的人失望的走开了,一些人向岛的最高处走去,希望能看到日出。依我的经验,今天是看不成日出了,于是便独自一人走开,到海岸处。霞光越来越亮,红霞中露出橙黄的亮光,很是耀眼,海上波光潋滟,岛上一顶顶帐逢,东一群西一群,高高低低,五花六色,在霞光下很弦眼。帐逢里的人三三两两出来,睡眼惺松,也许是昨夜太兴奋的缘故。我们在岛上一户人家吃早餐,这家的主人姓黄,是岛上最早的居民,很长时间岛上只他一人,人们都亲切地叫他“黄岛主”。
离开黄岛主家,越过一片山冈草地,草地上有零星的山羊,在草地上悠闲爬着,天很蓝,海很蓝,云很白,沙滩雪浪,很是受用。岛上大的沙滩有四处,岛西角的沙滩最长最美,沙子也最细最软最厚,呈舌形向海水深处延伸,退潮时,沙滩象舌头一样伸得很长很长,涨潮时又收缩得很短很短,仅留舌尖。
我们从海崖边的一条羊肠小道下去,小心经过一片石崖石滩,这里浪很大,一阵海风一阵浪,浪打风吹,卷起千堆雪。走过石滩便是沙舌了。我们来得早,沙滩上的人还很少。海水很清很绿,天很蓝,海浪追逐着沙滩,我不禁唱起“天蓝蓝,海蓝蓝”的歌来。在沙滩走着,跑着、唱着,然后张开双臂,纵情跳入海中,随波逐浪去了。一阵浪来,人在海浪中起伏、翻腾,顺着海潮,一个浪去一个浪去把人堆到海的深处去,一个浪来一个浪来,又把人推回到浅海的沙滩处,海浪靠近沙滩处,泛起白色浪花。在海中游泳,很是切意,累了呢就回来沙滩上躺一下,晒晒太阳,看蓝天白云沙滩。这样游游歇歇,歇歇游游,时间不觉从空中流过。也有不会游泳的人,在浅滩处走走,趟趟海水,浸浸海水,玩玩沙子,拍拍照片,也是不错的。也有刚学游泳水性不好的人,在别人的照顾下,稍稍游出海,又立即游回。是的,玩玩水可以,但不能太过。
太阳很烈,但在海水中是感觉不到的,直到老婆说要走时,我才迟迟上岸回去。
中午在黄岛主家吃海鲜,直到下3下点多钟才搭上来时的破船回去。


云溪山人2014-09-04 13:45:29 发布在 旅游休闲
清平乐 东甲岛露营
云收天敞,坡上高低帐。荡漾波涛拍岸响,今夜星光无恙。
烤香阵阵垂涎,佳肴美酒当前。浪漫青年浪漫,共围篝火狂欢。
云溪山人2014-09-29 10:14:44 发布在 旅游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