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17个瞬间(上)

楼主:咖喱给给0 字数:1569字 评论数:6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最近脑子特别满。感觉某个空间因过分压榨导致呼吸困难,有些透不过气,有些焦灼。周国平说,交往和独处原是人在世上生活的两种方式,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人类需要独处进行内在自我的整合,并形成一个相对丰盈的世界。

我意识到自己渴望孤独了,转身猫山洞。恰好久未联系的同学老莫推荐了一部电视剧:《春天的17个瞬间》。趁势跳进剧中,回炉重塑。

毕业后和老莫就失去联系。时隔多年有些好奇,这个学生时代就很有思想的老夫子,经过岁月的摧残or积淀进化成什么样子了呢?我盯着空气中某个若隐若现的分子忍不住猜测。

仔细想了想,不太习惯借助聊天去了解一个人,因为聊天不仅意味着要接近,还需要越过漫长的寒暄方能直抵对方内心,并需要与之配合的琐碎。我已不习惯打开心房,也没耐心拉拉扯扯。宁可通过其他媒介去定位,比如文字/照片/乃至推荐的影片。

曾经看另一个同学W推荐的韩国影片《世界上最美丽的离别》,彼时我正患重感冒,跟着女主共同走完癌症晚期,我虚弱的身体仿佛也长了一只瘤,也想爬到卫生间咳血。极其艰难看完,后悔得牙直痒痒。

结尾处明白了他的推荐理由:细看方知美丽,久品才觉可爱。他是想到他的妻了。那个面对终日求学、户外、思想中丈夫的贤淑女子,这家伙良心发现地共鸣了。

凭着印象百度了片名后,发现竟然是黑白片。我的眼镜木有跌下来。凭着过去对这家伙的一点认知,如今无论要面对怎样的审美情趣都不觉为怪。剥掉那些表象,一点有他推荐的理由。可片首那个男主角随着冗长的音乐不断在树林里变换角度张望而木有下一步剧情时,我忍不住跳起来:万一记错了片名,耗费大量时间去追一部烂片,我不是被自己玩儿了吗?

再次百度百科,心才安然落地。据说这部前苏联70年代拍的12集电视剧播映时,不仅万人空巷,连犯罪率都骤降。不管了,阴差阳错,说不定会有意外惊喜呢!

男主听广播记密码找书翻译命令那段很有《潜伏》的意思,其实就是潜伏,所不同的是伏在1945年德国的苏联特工。拍摄技巧略僵硬且有脸谱化痕迹,符合老莫一贯的取舍习惯:不注重外在小节,只关注内核。另,以苏联人的视觉来解构纳粹体制,很有意思。譬如“为了祖国、为了元首而牺牲”,譬如档案的格式“纯雅利安人,XX年入党,擅长与人交往,有组织能力”。观者为第三方,画面与现实时空交错,似曾相识,恍然不知身在何处。

大量的历史资料片很引人入胜,不仅出现希特勒,还有斯大林。我对此君极其反感:铲除异己的大清洗运动、屠杀波兰知识分子的卡廷事件。然而无可非议的是,唯有这样一个残暴份子放战场上才能与希特勒生死对决。

尤其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2年7月17日,执行希特勒蓝色计划的德军打算拿下石油转运站和军事工业基地斯大林格勒。11天后,斯大林发布了著名的第227号命令,“不准后退一步”。二十世纪最为惨烈的城市巷战开始了。德军坦克的每一步推进,不是以米计,而是以尸首丈量;刚刚赶赴城中的红军战士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战争持续到第二年春天,估计双方总伤亡人数超过200万。德军完全丧失了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从此一蹶不振,成为二战战局的转折。

在观看当年的血战场景时忍不住暗忖,想当年欧洲就英国老哥儿一个孤军奋战,希特勒所向披靡。要不是斯大林这个狂人,谁能治得了希特勒这个疯子?和平年代的恐怖铁腕,战场上就是果敢勇猛。同一个人同一种极端品质,赞美后者就得接受前者。

国与国之间的间谍活动历来永不停息。战争时期尤为重要和频繁。敌方的作战意图,各种军事机密,总要千方百计刺探到。

到战争最后一年的春天,德国失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为战胜德国法西斯付出巨大代价的苏联,能不能因意识形态和抢夺胜利果实等原因,被英美盟友过河拆桥?当军事家们将战局明朗化,政客们就要粉墨登场了,周旋、出卖和讨价还价。

咖喱给给02021-09-02 21:24:43 发布在 红袖天涯
这贴的前半部分写于6-8年前,最近有翻到,十分奇怪为啥没写完。
于是最近重温了这部电视剧,在网上找到彩色版。
咖喱给给02021-09-02 21:25:30 发布在 红袖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