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鬼话。

楼主:悟行悟行 字数:14178字 评论数:12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陷身城市化囚笼,置身于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商品,有多少议价能力与自我保障能力?在资本秩序下的城市管理者眼中,劳动力的人权,发展权,甚至生命权,又算得了什么?
资本秩序下的城市生产与生活方式,不再是乡土社会中面对动植物,遵循生命节律的生产劳作,而是卓别林式的机器时代生产方式,或者更为抽象的信息生产,在这一过程中,人与人的生活被异化为机器或者程序。
资本主导的组织与分配方式,加剧了人群的分化,让原本活跃对流的社会,变成层级分明的板结窒息的土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合作互助关系,而是演化为丛林法则中的竞争关系,而竞争的目的,是创造更多的价值来获得竞争优势,而最终的获益者,则是“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的马太式资本家。
实现了“城市化”的劳动者,不过是资本秩序的奴隶。
资本秩序限制与锁死了女性的生育机会
信奉私有制生产关系与自由市场的资本秩序是人口雪崩的重要原因。
集体宿舍,封闭式管理,高强度工作,就是这些原本可以成为主力生育人群的日常生活。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江采萍《谢赐珍珠》

同样是被限制在高墙之内的女性,古人尚还有些许闲适与诗意,而在现代女工这里,却只有日复一日的,枯燥的劳作。

今人多批判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戕害,却对资本秩序压榨的现代女性熟视无睹。

这些图纸,线条,器具,它们会对我说

在生活中我们相遇也将相爱,我在

某个机台上打磨生活,涌动如潮汐的

未来,我收集着的爱,恨,青春,忧伤

正被流水线编排,装配,成为我无法捉摸的

过去,理想,未来,它们与爱情,亲人纠缠

似一根古老发黑的枝条,等待某个春天来临

我的往昔已沉入蔚蓝的天空,剩下回忆似星辰

若隐若现,安慰着我孤独而温暖的心

—— 郑小琼 《安慰》

在冰冷的资本秩序面前,现实只剩下无望的等待,而安慰则来自于过去温暖的往昔。无数先烈与英雄建立的共和国,无数劳动者建设的美好家园,他们的子女成长为新的劳动者,却是资本秩序透支与压榨的对象。

私有制生产关系与自由市场框架下,现代女性的就业,影响与限制了她们生育意愿与生育机会。
悟行悟行2021-08-30 21:49:23 发布在 莲蓬鬼话
这样的管理制度体系是配合国际贸易的吧,哈哈哈,有得必有失。
悟行悟行2021-08-30 21:53:43 发布在 莲蓬鬼话
一个人为制造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环境里,都是人祸,一个人为制造稀缺的社会体制到底要干什么?
悟行悟行2021-08-30 22:00:19 发布在 莲蓬鬼话
资本秩序之下,市井文化,老板文化,打工仔文化,形成了事实上的人群分层,对立与隔绝;卖身式的合同制,机械化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在营造与加剧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与社会焦虑。
连如今的乡村,也因为教化失治,堕落为黑恶秩序的领地。
当代中国,大龄未婚人群多达2亿。
生命不能承受资本秩序之重。
悟行悟行2021-08-30 22:01:30 发布在 莲蓬鬼话
上世纪90年代,一部名为《乡下人城里人外国人》的电视剧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尊卑秩序。
这是继上世纪80年代《河殇》之后,由买办学者、买办官僚所塑造、所主导的价值秩序。
从《河殇》到《乡下人城里人外国人》,反映了这一时期买办集团意图主导的价值秩序从思想领域到文艺圈和公共传媒的扩散。
从那时起,革命主题、英雄主题与为人民服务主题的影视作品慢慢淡出国人的视线,而出现于荧屏之上的,则是反映中国人愚昧、落后,扭曲人性的作品,随着好莱坞登陆大陆市场,欧美男性高大深情的形象出现在中国人面前。
悟行悟行2021-08-30 22:06:54 发布在 莲蓬鬼话
不知道用了多少年,人类才完成了对禽兽的驯化,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因为人是异于禽兽的高等动物。
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在一些人眼中,狗几乎获得了与人同等的地位,甚至与爱犬同吃同睡的大有人在,从异于禽兽,到同于禽兽,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悟行悟行2021-08-30 22:07:23 发布在 莲蓬鬼话
与此同时,把无数英雄搬上银幕,为新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新中国六大电影制片厂全体沦陷,而八一电影制片厂最后一部作品,竟然是把精英视作抗战主角,把西方神父当成抗战精神源泉的《无问西东》,这是八一厂功成名就的谢幕之作么?这是买办资本恶毒的诅咒。
悟行悟行2021-08-30 22:08:40 发布在 莲蓬鬼话
真正的文明,是生生不息的人的繁衍,教化与发展,是城市与乡村,家园与环境和谐发展,它是人的秩序,不是物的秩序,不是资本的秩序与宗教的秩序。人是一切的起点与基础,有了人,就有了一切的可能与希望。
真正的文明,可以互利共赢,共建健康生态,而资本秩序之下,只有奴役与压榨,上帝与羊群,镰刀与韭菜,怎么可能共赢呢?
神州大地,锦绣山河,是历代华夏祖先与英雄烈士留给子孙的资源与财富,这份资源与财富,只属于雄健纯正的炎黄子孙,绝不应也不能留给黑白蛮夷、禽兽、九木之种与披着人皮的伥鬼香蕉。
悟行悟行2021-08-30 22:14:52 发布在 莲蓬鬼话
不改变资本秩序主导的社会生态,不推翻敲骨吸髓的新三座大山,不掌握舆论与价值主导权,仅仅单纯放开人口政策,难以改变人口雪崩的严峻现实。
悟行悟行2021-08-30 22:15:08 发布在 莲蓬鬼话
制度不改,放开人口政策也是完蛋。
悟行悟行2021-08-30 22:15:34 发布在 莲蓬鬼话
技术有先后之分,文明无古今之限。
脱胎于黑暗中世纪的蒙昧文明,借助于盗窃的技术成果,把灾难与蒙昧播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马太式的让多者更多,还是云马的福报,都在用资本宗教固化一种秩序:奴隶们,你们要安于自己的命运。
华夏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存储器,是资本秩序最大的威胁,因为这一真文明的存在,歁世盗名膺品就会漏洞百出。只有彻底清零华夏文明,野蛮落后的概念文明才能获得真正的权力与秩序。
宇宙洪荒,天地玄黄。上下五千年,华夏民族穿越了重重灾难与艰险,伟大的文明依靠繁盛的族群得以传承与发展。如今,无数圣王先贤,无数英雄俊杰所曾经面临的艰险,所遭遇的困境,轮到了我们来承担。
文明生态的修复与重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重新审视华夏文明关于人,关于文化,关于生存与发展,关于义利取舍,关于华夷之辨,关于人兽之分,关于物我关系的论断,从历史与现实的经验与教训出发,从天道文明的视角出发,就会从小我与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迷梦中惊醒。因为资本秩序的霓虹边上,就是欲壑难填的万丈深渊,纸醉金迷的小资情调,又何尝不是贫乏沉沦的悲凉。
悟行悟行2021-08-30 22:31:38 发布在 莲蓬鬼话
从人多力量大到只生一个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五胡乱华啊,人类历史头一次出现大规模清除人口的计划,唉,从被苏联体制机制的搬运,到从欧美体制机制的搬运,苏联管理体制机制已经没有多少了,现欧美管理体制机制大行其道,是该清理两种管理制度体系的弊端了。
悟行悟行2021-08-31 10:48:29 发布在 莲蓬鬼话
杀人有很多种,用刀的,用体力的,还有用制度体系,还有一种就是人为制造稀缺性的杀人,当今社会处在五胡乱华时期的前夜。
悟行悟行2021-08-31 11:12:08 发布在 莲蓬鬼话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悟行悟行2021-08-31 12:00:26 发布在 莲蓬鬼话

美学,是最没用也是最有用的。

这种性质常常引起人们的愤怒和不满。
悟行悟行2021-09-01 21:28:51 发布在 莲蓬鬼话
善医者无赫赫之名,善战者无煌煌之功。
悟行悟行2021-09-01 21:30:23 发布在 莲蓬鬼话
有的人的文章没有什么美,有的人的文章却很美。
悟行悟行2021-09-01 21:34:50 发布在 莲蓬鬼话
我转篇文章内容让大家欣赏一下,美里有有理,理里有美。
悟行悟行2021-09-01 21:35:32 发布在 莲蓬鬼话
周先生问梁先生:“你说这壁画有什么用?”

梁先生大家知道啦,是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建筑大师,大家都以为他会说那壁画如何如何有用的。

谁知道梁先生居然一笑说:“补壁。”

周先生又问:“这屏风有什么用?”

梁先生又答:“挡风。”

周先生又问:“那九龙壁又有什么用?”

梁先生又答:“避邪呀!”
悟行悟行2021-09-01 21:38:25 发布在 莲蓬鬼话
〚一〛



如果你也曾离乡背井,如果你也曾外出谋生,如果你也曾只身一人乘坐夜行的列车在无边的黑暗中穿行,却突然发现远处的天边有一片灯火,哪怕只是一间茅舍,一盏孤灯,你也会被深深地触动。也许,还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



图片
○李华摄影



有灯火的地方必有建筑。

有建筑的地方必有人家。

万家灯火四个字,凝聚了人类丰富的情感,浓缩了人类漫长的历史。

人类原本是没有建筑的。他们也没有灯火。每当夜幕降临,初萌的人类只能蜷缩在洞穴里,像夜行的人一样,为无边的黑暗所包围,不知那漫漫长夜何时才是尽头。

伴随着黑暗的是恐惧。

黑暗对于人而言,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恐怖的事实。就连现代人,也不能完全摆脱对黑暗的畏惧。因为黑暗首先意味着死亡。人死了以后,都要闭上眼睛;而一旦闭上眼睛,眼前就是一片黑暗。当然,闭上眼睛也可能是睡眠。但睡眠总在黑夜,死亡不过长眠。这就很容易使人把黑暗与死亡联系起来。黑暗中的事物是看不见的。人死后,他的灵魂我们也看不见。因此,鬼魂一定生活在黑暗之中,黑暗的王国即等于鬼魂的世界。所以,在多数民族的神话和宗教中,阴间和地狱都是黑色的,鬼魂也只有在晚上才出来活动,因为鬼魂只有在黑暗中才安全。然而对于鬼魂是安全的,对于人来说就不一定安全,甚至一定不安全。不安全的东西当然只能让人感到恐惧。

黑暗不但意味着死亡,也意味着神秘。神秘的原因是不可知。这不仅因为我们在黑暗中看不见任何东西,还因为黑暗本身深不可测。一盏灯能照多远,这是清清楚楚的。灯火之外的黑暗却没有界限,没有边际。这就让人心里没底,而“不知底细”最让人不安。黑帮、黑幕、黑道、黑手党、黑社会、黑名单之所以恐怖,就因为“黑”。黑,就无从把握;黑,就防不胜防。

黑暗不但恐怖,而且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任何强大有力的东西,比如虎豹豺狼,一旦走进黑暗,就立即被消解、溶化,失去轮廓,无影无踪,就像盐溶入水一样。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我们如果也走进黑暗,还能再回到现实中来吗?这可没有谱。

黑暗,岂能不恐怖!



〚二〛


同样,遥远也是恐怖的。

遥远往往与黑暗、死亡联系在一起。黑暗是从哪里来的?是从遥远的天边来的。每天晚上,天,总是先从远处黑下来。下雨之前,乌云也总是从遥远的天边压过来。这样,人们就会想象黑暗王国其实就在遥远的地方。那遥远的地方同时也就是死神的住处。亲人们死去以后不再回来,就因为他们走得太远。遥远,是不是即意味着死亡?



图片
○李华摄影



事实上,在原始人的心目中,空间的遥远和时间的遥远是同一个概念。因为一个人要走得很远,就必须走得久。同样,一个人如果走得很久,那他也一定走得很远。那些去世很久的人,他们的灵魂一定到了遥远的地方,再也回不来了。因此,只有对那些刚去世的人才能招魂,因为他们走得还不太远。

遥远和黑暗一样,也是不可测量的。有谁能说出遥远有多远呢?一个人,无论他走多远,也无论他走多久,哪怕走到最远的地方,遥远依然是遥远。遥远甚至比黑暗还要恐怖。黑暗虽然天天降临,却也天天离去,遥远却永远是遥远。

不过,遥远虽然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因为它与每个人身边的世界都连成一体,没有界限。这样一来,人就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现实中,都被不可知的神秘所包围。原始人不用多高的智力就知道:就数量而言,死人总是比活人多;就时间而言,过去总是比现在长;就空间而言,未知领域总是比已知领域广阔。更可怕的是,人虽然不能到达遥远,死亡却随时随地都能从遥远的地方突然来到自己面前。这实在太恐怖了。

于是,人就产生了一个念头,一种渴望,要用一种实实在在的,一种看得见、摸得着、靠得住的方式,也就是说,用一种物质手段,把自己与黑暗、遥远、死亡隔离开来,并在这隔离中求得安全。

这个手段就是建筑。



〚三〛

目前我们所能知道的最早的建筑物,是1960年在非洲坦桑尼亚的奥杜威峡谷(Olduvai Gorge)发现的。它的建造者,可能是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早期的“能人”,距今已有一百七十五万年的历史。然而,人类这“最早的建筑物”又是何等的不起眼啊!它不是圣殿,不是庙堂,不是宏伟华丽的楼宇,也不是温馨舒适的住所,而只不过是一堵墙,一堵松散的、粗糙的、用熔岩块堆砌而成的围墙。



图片
○奥杜威峡谷



不要小看这堵墙,它的意义是极为深远和不同寻常的。

首先,有了墙,人就有了安全感。因为墙的功能,首先是阻挡和遮蔽——遮自己,挡别人。遮住自己,别人就不会发现;挡住别人,自己就不受侵害。事实上,从奥杜威峡谷的围墙,到许多原始民族都有的“风篱”,人类最早的建筑物都不过是些“挡风的墙”。墙既然能挡住风沙和烈日,想必也能挡住死亡和灾难,挡住野兽、鬼怪和精灵。俗话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鬼要敲门,说明门墙之于鬼怪,多少也能抵挡一阵子。所以,人们一旦有了危险,便会习惯性地躲在墙后,把门关紧。

这当然只不过“自欺欺人”。因为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也没有攻不破的门。但有墙总比没有好,它至少可以部分地抵挡侵害,延缓危机。何况人本来就是需要自欺的,而墙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形式。它能让人确信,死亡、黑暗、遥远,都确确实实被阻隔在外面了。你看,关起门来,点起灯来,一墙之隔,不是黑暗与光明的两个世界吗?既然连黑暗和遥远都能阻隔,还有什么是不可抵挡的呢?所以,人类永远都不会放弃墙,甚至建设万里长城。事实上,几乎每个墙的建设者都坚信,他所建造的营垒是铜墙铁壁金城汤池。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放心地活着,不至于因对黑暗、遥远、死亡、鬼魂的过度恐惧而被吓死。



〚四〛

墙的建立,使人有了安全感,也使人有了隐私权,因为隐私的前提是遮蔽。没有墙,藏点东西都不可能,又哪来的隐私权?也就只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但是,人类一旦在自己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一堵墙(比如奥杜威峡谷的围墙),他就把二者隔离开来、区分开了——墙内是“人”,墙外是“非人”。如果不同的家庭、族群之间,也建筑起墙(比如许多民族都有的风篱、帐篷),人们又把自己与其他家庭、族群区分隔离开来——墙内是“我们”,墙外是“他们”。最后,当人类为每个个体都建筑了一堵“墙”时,个体与个体也有了隔离和区分——墙内是“我”,墙外是“他”。

这个仅属个人的“墙”,就是服装。



图片
○兽皮服装



服装和墙一样,其基本功能也是遮蔽——遮羞、蔽体、御寒、防晒。人类发明服装,起先无疑是为了保护身体不受伤害。比方说,不被风雨抽打、野兽咬伤。建筑的发明也一样。但是,当一件东西被特别地包裹起来时,也就意味着它是不可公开的了。不可公开的就是“隐”;不可公开的那个“我”,就是“隐私”。人类首先是面对自然包裹自己,用建筑、用墙建立起“人的隐私”;然后是面对其他家庭和族群包裹自己,用建筑、用墙建立起“族的隐私”;最后是面对他人包裹自己,用服装建立起纯属个人的、真正意义上的隐私——“个人的隐私”。

因此,对墙,对建筑和服装的尊重,就是对人的尊重,对隐私权的尊重,比如不能私入民宅,不能强迫别人脱衣服。相反,一个人,如果被关进四面透空的牢笼,或者被当众剥下衣服,也就意味着他不被当作人看,意味着他被剥夺了隐私权甚至人权。

人权天然地包括隐私权,因为它仅为人所需、人所有。动物没有隐私权,所以动物不穿衣服,也不盖房子。动物也打洞、筑巢,但那是为了栖身,不是为了隐私。隐私与栖身是不同的。栖身是生理需要,隐私是心理需求;栖身是为了保护身体,隐私是为了保护心灵。动物既然不知隐私为何物,也就没有道德感,没有羞耻心。它们不会盛装打扮自己,以示对他人的尊重,反倒会满不在乎地随地大小便,在光天化日之下交媾。动物的一切都是公开的。所以,动物没有墙,也不需要墙。

于是,墙,建筑,服装,就成了人之为人的证明。



〚五〛


但凡能够证明人是人的东西,也就同时是背叛上帝的“罪证”。想当年,上帝在伊甸园里,既没有查看树上的果子,也没有审问亚当和夏娃,只是一眼看见他们用无花果叶子遮住了身体,就什么都明白了。



图片
○亚当和夏娃



因为遮蔽的同时也是显示,这就叫“欲盖弥彰”。

事实上,当人类用建筑和服装遮蔽自己时,他同时也在显示,显示自己与上帝(自然)分庭抗礼的意志和决心。在这场较量中,人一开始就显得颇有心计。他用来对付上帝的东西,石头也好,木材也好,都原本属于上帝,属于自然界。但被人拾起后,转手之间,就成了对付上帝的武器。正如黑格尔所说,这样一来“人就使自然界反对自然界本身”(《历史哲学讲演录》)。这难道不是一种“理性的狡计”?

不过,人类在玩弄这一“狡计”时,一开始还是小心翼翼的。他不过是在自然界中间“加进另外一些自然界的对象”。这就是发明和制造工具。这种不起眼的做法虽足以“使自然界反对自然界本身”,但总体上说,人并未对自然界造成什么“伤害”,他自己也不曾想到要有什么“背离”。他仍然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与自然融为一体,用自然的物质去换取自然的物质。即便有些小小的“破坏”,那也只是小规模、试探性的和微不足道的。自然界并不会被颠覆,反倒会有些被挠痒痒的快感。

然而,建筑一出现,事情就大不相同。建筑与工具的区别在于:工具的作用是中介性的,它使人与自然保持着联系。建筑的作用则是隔离性的,它把人与自然区分开来。一个人,或一群人,一旦拥有或建造了这种隔断,便意味着有了不容侵犯和不可进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意味着墙内的空间是仅属自己的“小天地”。

这就等于和上帝(自然)翻脸。

更何况,墙这个东西,本身就意味着空间的分割。当一堵墙在大地上建立起来时,就意味着人从自然身上“撕”开了一个口子。如果它还围成了一个圈子,一个封闭体,那就更是非同一般。因为这意味着人从自然身上“啃”下一块来了。一个由墙构成的封闭体就是一块仅为人所有的领地。人的领地越多,自然的领地就越少;人的领地越庞大,自然的领地就越是支离破碎。墙,岂止仅仅是墙而已!



〚六〛


建筑的意义在于墙,这就是说,建筑的意义首先在于空间的分割。

建筑,无疑是最具有空间性的艺术门类。它不但占有空间,而且分割空间;不但拥有外部空间,而且拥有内部空间。这正是建筑的特性,是建筑与工艺、雕塑等三维空间艺术相区别的紧要之处。



图片

○建筑空间分割模型



其实,占有空间并不难,难的是分割空间。任何一个东西,一种存在物,人或者动物,哪怕一块石头,一棵树,都会占有空间。但无论是人,还是动物、石头、树,都不能分割空间。能够分割空间的只有建筑。这就使建筑较之其他艺术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性,也使得其他仅仅占有空间的艺术必须另想办法做文章。舞蹈的办法,是化空间为时间;雕塑的出路,则是赋质料以生命。雕塑把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泥土、木材、石头、金属,都变成了有灵性的活物;舞蹈则把人体占有的无意义的空间,变成了有节奏、有韵律、有生命感的流动的“场”。至于工艺品,干脆放弃了在空间上的任何努力,谦卑地尽可能地缩小它占有的空间,以供人们观赏和把玩。

建筑却无意于此。

建筑是人类分割空间最伟大的尝试,而这个尝试又无疑是成功了的。在这一点上,建筑的意义倒是和工具相一致,即它们都是在试图打破自然的圆融性。工具的制造是从敲破河卵石开始的。河卵石被敲破以后,就成了一柄手斧。当一块河卵石被一个原始人敲破时,自然的圆融性也就被打破了。建筑则无非是把整个自然界当作了一块河卵石,然后一块一块地敲下石片。只不过,建筑的动作更大,力度更大,对自然圆融性的破坏也更大。

自然的圆融性,就是“上帝的尺度”;打破自然的圆融性,则意味着要建立“人的尺度”。实际上,建筑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最鲜明最突出的表现。没有什么能比建筑更足以展示人的力量了。所以黑格尔说建筑是“心灵凝神观照它绝对对象的适当场所”,是“心灵的绝对对象”。建筑对人类审美意识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不但世界各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成就都必然表现在建筑上,而且,建筑的风格还往往成为一个时期艺术风格的代名词(比如“哥特式”),因为建筑是“人的尺度”。



图片

○哥特式建筑


建筑是“人的尺度”,建筑也是“人的确证”。建筑以其庞大的体积和经久的时间证明着人是人。实际上一座座城市和一幢幢楼房,都无非是一个个大写的人字。即便旧时茅店,寻常巷陌,深山庐居,也如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不也让我们感动吗?

这是一种深刻而久远的情感。

我们很愿意把这种情感称作“家园之感”。





本文系早年为魏毅东著《A空间:关于建筑》一书撰写的导言,这样的导言一共五篇,分别是关于建筑、雕塑、现代艺术、绘画、设计艺术。
悟行悟行2021-09-01 21:40:29 发布在 莲蓬鬼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