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甲士俑与甲马甲士骑俑综述

楼主:康尊儿修仙 字数:4060字 评论数:3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康尊儿修仙2021-07-22 12:07:00 发布在 冷兵器
北周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充满曲析的一个时期,战争非常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正所谓战争相寻,几无宁岁,加上饥荒,天灾与疫病,使得广大的北方人民离乡背景,人民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也日趋恶化。由于长期战争,就要求军事科学各方面相应配合,不论武器、技术装备、军事设施等方面,以致于兵种和战略技术都有较大的变化和发展。古代战争中最重要的是步兵,其次是骑兵,只有两者密切的相互配合,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康尊儿修仙2021-07-22 12:11:00 发布在 冷兵器
1986年至1990年,我们在咸阳国际机场发掘的北周墓葬群,出土了大量的甲士俑(即武士俑)和甲马甲士骑俑(亦称武士骑马俑或恺马骑俑),可以说是北周军队步兵和骑兵的再现,也是当时军事形势的写照。这次发掘的十四座北周墓葬,确切纪年的有七座,他们分别是拓跋虎、叱罗协、王德衡、若干云、独狐藏、尉迟运、王士良等。他们在北周的职位,分别为:大都督、骤骑大将军、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大将军等职,有的甚至是北周府兵制“八柱国”之一的柱国大将军,可算得上是北周军队里的高级将领或最高级将领。他们都曾先后为建立北周王朝或巩固北周王朝政权,立过丰功伟绩,可以说是北周王朝的战将、开国元勋或重臣。他们死后,得到当政者的重视,有的得到皇帝的亲临送葬,北周王朝给予特别的厚恩。所以墓内殉葬了与他们份相同的甲士俑和甲马甲士骑俑。这些大量的武装俑,正是他们当年为北周王朝南征北战、血战沙场的真实反映。从这些甲士俑和甲马甲骑俑的装饰上,也显示了北周鲜卑少数民族步兵、骑军的武器、技术装备等情况。上述北周墓葬中,除拓跋虎、尉迟运墓遭到人为的盗掘和扰乱,墓内殉葬的甲士俑和甲马甲士骑俑、持盾甲士俑的具体数字不详外,其余墓内都比较清楚。
拓跋虎墓内殉葬甲士俑2、甲马甲士骑俑2、持盾甲士俑2;叱罗协墓殉葬甲士俑4、甲马甲士骑俑26、持盾甲士俑16、马俑1;王德衡墓内殉葬甲士俑,、甲马甲士骑俑7、马俑1,若干云墓内殉葬甲士俑2、甲马甲士骑俑10、马俑2;独孤藏墓的殉葬甲士俑1,甲马甲士骑俑1、马俑1;尉迟运墓内殉墓甲士俑1、马俑1。
综合北周墓葬内殉葬的甲士俑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身穿“筒袖恺”的甲士俑。第二种类型是身穿“明光恺”的甲士俑。第三种类型身穿“两挡恺”的甲士俑。以上三种类型的甲士俑,都是头戴宵、身穿恺、脚著靴、手持矛和盾的武士形象。

康尊儿修仙2021-07-22 12:13:00 发布在 冷兵器






康尊儿修仙2021-07-22 12:24:00 发布在 冷兵器
战争分为进攻战和防卫战,在战争中有进攻武器,就必然有防御武器,犹如有矛必有盾一样。在防护武器装备方面,这个时期步兵、骑兵的服饰、装束,便广泛地采用了胄和甲。胄、甲的历史,由来已久。古代殷商时的战冠称为“青”。这时的胄,多用铜制,形如盎倒戴,圆长而上尖,从殷周一直到战国、秦、汉,常为兵将出征作战时戴用,用以防御坚韧武器的刺戮。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尤其到了北周王朝,圆长而尖的胄,逐渐发展成为圆而低,形似锅,两侧有护耳,称之为“兜鍪”。北周拓跋虎、叱罗协、若干云、王德衡、尉迟运等墓出土的甲士俑,头上都戴有兜鍪。这时的兜鍪分为二种,但是,都多用铜制,而是用厚革制成。第一种兜鍪是,两侧都有护耳,宵顶或护耳上都缀用鱼鳞纹甲片,在前额正中处下突,与眉心相交,胄顶上竖有长缨。第二种兜鍪是,两耳有护饰,护饰垂至肩部,两耳护饰在领下部相连成带状,兜鍪、护耳上都不缀鱼鳞或龟贝甲片而顶上饰以较宽的长缨。以上这两种兜凳,都比较以前武士俑所戴的宵轻便而灵活,为北周军队中临阵指挥的将官所戴,既能防御锋利的兵刃,也便于指挥作战,是当时军事上主要流行的服饰。恺甲,是古代将帅兵士作战防身之服饰,连上述的头盔合称为“甲胄”。战甲,是随着战争的需要而发展的。最初的战甲,多以犀牛、鳖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至商周时产生了青铜铠甲和甲衣。从山东西庵车马坑出土的西周文物得知,当时的青铜恺甲比较简单,甲衣的形制是由胸甲和背甲所联成的“两档甲”。秦汉时期甲衣形式有了新的发展,它已不是整块笨重的胸甲和背甲,而是铁或皮革制成的甲片,《尚书正义》引《经典释文》:“甲宵,秦世以来始有恺、兜黎之文。古之作甲用皮,秦汉以来用铁。铠、鉴二字皆从金,盖用铁为之,因以作名也”。到了汉代,铁制铠甲已经成为军队中的主要装备,皮甲之制已经退居次要地位。史称汉代铁甲为“玄甲”。《史记正义》释日:“玄甲,铁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由于南北对峙,连年战争,这一时期的武士胄甲,在原来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综观北周墓内出土的甲士俑,共穿五种不同形制的甲衣,其中又可分为三种基本的类型。比较典型的有:筒袖恺、明光恺和两档恺。这三种恺甲的形式,尤以筒袖铠和明光铠更趋向华丽、轻便而实用。北周拓跋虎、叱罗协、若千云、王德衡墓,都殉葬有穿筒袖铠的甲士俑(图四)。筒袖铠,是在东汉恺甲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铠甲。到了两晋时期,已经成为军队中兵士服饰的主要装备,《南史·殷孝祖传》及《宋书·王玄漠传》都有明确的记载。“筒袖铠”的基本特征,是以小块的鱼麟纹甲片或龟背纹甲片穿缀成圆筒身,并在肩部装有护肩,护肩上也多缀以鱼鳞纹甲片或龟背纹甲片的筒袖,所以叫做“筒袖铠”。


康尊儿修仙2021-07-22 12:32:00 发布在 冷兵器
这次北周墓群内出土的筒袖恺武士俑,似为皮质扎甲,甲片都是近似于椭圆的长方形,每片甲片上都有几组小孔,用皮绦横置连缀在一起,形状也好似鱼鳞一般。拓跋虎、叱罗协、若干云、王德衡墓内出土的武士俑,身甲都采用椭圆长条形的甲片缀成,胸部有四排,腰的下部有四至七排不等的甲片缀成,背部有的亦有横行的甲片编成,恺甲下至垂膝盖部位。肩脾处有护肩,护肩上缀以椭圆的长条状甲片。叱罗协墓内出土的二件筒袖恺武士俑,其中一件形象丑恶,大腰外突,腰做扭曲状,不著甲衣,只是在护肩的筒袖上缀满鱼鳞状的甲片(图五)。从恺甲的形制与所在部位看来,甲片的编制方法基本相同。甲片分固定甲片和活动甲片两种。固定甲片主要用于胸前和背后,活动甲片主要用于双肩、腹前和腰后。步兵穿的甲衣,衣身较长,而骑兵穿的甲衣,衣身都较短。因为骑兵骑马作战,穿著长甲衣服作战行动不便北周墓群出土的筒袖恺甲士俑,甲衣上的甲片都很小,恺甲的构造也比较复杂。腰束宽带,下著战袍,其身份当为较高的将官。北周叱罗协、王德衡、独狐藏、若干云、拓跋虎墓,出土的明光恺甲士俑(图六—十),或身着明光恺的持盾甲士俑(图十一),身上所穿的“明光恺”更为完善,肩上有披膊,护住肩脾和项颈,恺甲的前身分为左右两片,每片在胸口部位装有圆形护镜。在领下居中部位,纵束一条(或两条)甲绊,并在胸前正中系结,然后左右横束,一直绕到背后,两臂正中用带捆扎,护肩上周围铆小钉将铁甲铆在护肩的皮革之上腰束宽带,腰部以下的恺甲上又级五至六排的鱼鳞状甲片,下著宽口缚裤,左手持盾,右手有孔似持矛,以示勇猛威武。穿“柄档恺”的武士俑,仅在尉迟运墓中出土一件(图十二)。




康尊儿修仙2021-07-22 12:35:00 发布在 冷兵器
辆档,也是北方民族服饰之一,《释名·释衣服》称两档,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释名疏正补》:“今俗谓之背心,当背当心,亦两当之义也。”两档恺,就是在辆档服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尉迟运墓内出土的两档恺武士俑,两档甲形制如背心,以皮革制之,并缀结甲片,甲片色彩脱落,已经看不清。这一两档恺武士俑的特点,是空裸双臂,使作战灵活,便于攻守。综合以上北周墓葬群中出土的筒袖铠甲士俑、明光恺甲士俑、两档恺甲士俑,说明“筒袖恺”、“明光恺”、“两档恺,是北周军队中步兵的主要装备正是由于这种军事装备,在灭西魏,建立北周王朝,以致于在北周对北齐的战争中,直到在灭北齐的军事胜利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康尊儿修仙2021-07-22 12:42:00 发布在 冷兵器
在这批北周墓葬中,除发现大量甲士俑之外,又出土了大量的甲马甲士骑俑(图十三—二十一)。这些武士的装束,都是头戴兜鉴,身上穿着各式的恺甲端骑在骏马之上。不仅人身披甲,坐下的骏马也披着各式的恺甲,把这些人有人甲,马有马甲的武士和骏马,我们称之为“甲马甲士骑俑”或“恺马甲士骑俑”、“武士骑马俑”、“恺马骑俑”等。据《唐六典》记载,唐代“甲之制十有三:一日明光甲,二日光要甲,三日细鳞甲,四日出文甲,五日乌锤甲,六日白布甲,七日皂绢甲,八日布背甲,九日步兵甲,十日皮甲,十有一日木甲,十有二日锁甲,十有三日马甲”这里所说的“马甲”,系指当时战马所著的恺甲。《宋史·仪卫志》称:“甲骑具装:甲,人恺也,具装,马恺也。”这里所说的“具装”,其实
也是指的“马甲”。“具装”、“马甲”,是马身上披恺甲的同意词。这种人有甲、马有马甲的甲马甲士骑俑,在北魏、西魏、北齐等时代的墓葬中有所发展,但数量并不多,而在咸阳底张湾国际机场的北周墓葬群中,出土的甲马甲士骑俑却占相当的数量。例如在拓跋虎、叱罗协、王德衡、若干云、独狐藏等五座墓中,共殉葬56件甲马甲士骑俑。这是历年来所发掘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中,甲马甲士骑俑最多的墓葬群。它对于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军事武器装备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康尊儿修仙2021-07-22 12:56:00 发布在 冷兵器
北周墓葬中所出土的甲马甲士骑俑,每个骑士和甲士俑的装束一样,全部都穿着非常完善的胄甲来保护自己,不仅如此,如果在战场上跨下的战马受到了严重的损伤,也就会使骑兵的威力大大减弱,甚至最终导致战斗的失败。因此,保护好跨下的战马,成为当时进一步发挥骑兵战斗能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这些骑兵部队中的骑士,头戴胄,身穿甲,全身披挂,人体得到了保护,为了保护好跨下的战马,开始也给战马披上了恺甲,使马体在战争中得到了应有的保护。

康尊儿修仙2021-07-22 12:57:00 发布在 冷兵器
关于铠马的形象,最早见于安岳冬寿墓中的壁画。其次在一些石窟寺的壁画中也可以寻找得到,例如:天水麦积山石窟第127窟的北魏壁画中和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的西魏壁画中,都可以看到当时骑兵的部分装备,其中有三幅甲马甲士骑的画像,他们都是头戴兜鍪,身穿两档恺的武士,手持一柄长枪,腰上佩带着弓和装箭胡禄,跨下的战马除了耳朵眼睛、嘴肢和尾巴外,其它地方都披上了恺甲,使马体也得到了保护。但是,这些甲马形象,只是见于石窟寺壁画、古墓壁画或古代墓葬的画象砖上,而墓葬中出土的殉葬品却极少。咸阳国际机场北周墓群中殉葬众多的甲马甲士骑士俑,则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康尊儿修仙2021-07-22 13:01:00 发布在 冷兵器


康尊儿修仙2021-07-22 13:02:00 发布在 冷兵器


康尊儿修仙2021-07-22 13:02:00 发布在 冷兵器
hxd们,码字不容易啊

康尊儿修仙2021-07-22 15:36:00 发布在 冷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