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往事之十一 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辖地与柳条边

楼主:都护行营太白西 字数:2212字 评论数: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正是在后金大举侵明之际,沙俄殖民者渗透到黑龙江流域。1643年,沙俄正式发动了第一次对黑龙江流域的入侵。17世纪50年代,沙俄又侵占黑龙江左岸的雅克萨城,并窜犯至松花江流域。

清军入关后,整个东北的国防,都属驻守留都盛京的内大臣副都统及后来的“镇守辽东等处将军”(即盛京将军)管辖。为更好应对沙俄入侵,满清在顺治年间就将开原以北直至外兴安岭的广袤地区从盛京将军辖地拆出,另设宁古塔昂邦章京管辖。康熙初年,宁古塔昂邦章京后更名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治所在宁古塔,即今天黑龙江宁安县。不久,将军治所移驻今天吉林省吉林市,宁古塔将军改称“吉林乌拉将军”,简称“吉林将军”。

到17世纪80年代,康熙深感以深处东北内陆腹地的吉林将军调度黑龙江前线军务仍甚感不便,就在1683年委派一名吉林乌拉将军下属副都统到黑龙江右岸瑷珲驻防,统一节制黑龙江流域国防军务。次年,康熙将驻防瑷珲的副都统升格为黑龙江将军,将黑龙江流域直至外兴安岭以南地区从“吉林乌拉将军辖地”中拆出,单独设置“黑龙江将军辖地”。

在分拆出宁古塔昂邦章京辖地之后,盛京将军辖地的剩余部分,成为后世奉天省、辽宁省的前身,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始终在留都盛京;黑龙江将军辖地成为后世黑龙江省的前身,其统治中心,先是在黑龙江右岸的瑷珲,清末外东北领土沦丧殆尽、黑龙江成为中俄界河后,瑷珲已成边境前沿,其地位被嫩江沿岸的齐齐哈尔所取代。宁古塔将军辖地及更名后的吉林乌拉将军辖地,在分拆除黑龙江将军辖地后,剩余部分,包括松花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及乌苏里江以东直到库页岛,构成今天吉林省的前身,其区域中心直到近代之前,始终在松花江边的吉林省吉林市(彼时长春附近还归属东蒙古哲里木盟管辖)。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的黑龙江、吉林和盛京三将军辖地,其版图轮廓,与今天黑吉辽三省分野格局截然不同。伪满在东北设九省,东北九省的格局经光复后的解放战争期间,直延续到建国初期。到1954年,新中国初步完成省份行政区划调整,将东北重新整合成黑吉辽三省,形成今天的格局。

因为陪都盛京属盛京将军统辖,盛京将军地位比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略高。彼此之间地位的微妙差异,从1907年东三省建省之时,盛京将军改为东三省总督,而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改为吉林巡抚、黑龙江巡抚也可看出。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延续,一方面由于满清的封禁政策,东北三将军辖地中,直到清末,只有盛京将军辖地汉族士民比例较高。相应地,满清在盛京将军辖地设奉天府尹和相对密集的州县,负责管辖盛京将军辖地的地方民政,而盛京将军的职权,基本局限于辖区的旗务、军务和留都的礼仪性事务。吉林将军辖地和黑龙江将军辖地并非传统的汉族聚居区,又因处于满清设置的柳条边以外,直到清末,汉族士民比例不高。因此,满清在吉黑并没有大量设置州县,而是由两将军统一管理军务、旗务和地方民务。

乾隆曾在《进柳条边》一诗中写道,“盛时结柳原堪禁,衰时修城亦易颓”。 清军入关之初,汉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一度如火如荼,风起云涌。为在必要时给自己留容身之所,满清在统一全国不久,就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不许汉族出关,企图使东北保持“女真化”的社会形态。此外,满清贵族也企图垄断松花江、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流域出产的人参、皮毛、珍珠、鹿茸等珍惜品物。

为有效达到封禁目的,满清在东北先后修建新旧多条柳条边。旧边建于顺治年间,大体沿袭明代辽东边墙的走向,以开原东北的威远堡为中心,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威远堡出发,东南行至凤凰城(辽宁凤城满族自治县)以南大东沟西南黄海海滨;西段从威远堡出发,向西南直与山海关相接。旧边全长将近1000公里,其东段为汉族士民聚居的辽东与东北封禁区的分界;而西段,则为汉族士民聚居的辽西与热河和东蒙古昭乌达盟驻牧地的分界。康熙初年,又建柳条边新边,从威远堡向东北修筑至松花江以东、吉林乌拉以北的法特,全长350公里。新边构成了东蒙古哲里木盟驻牧地和东北封禁区的分界。

新旧两条柳条边构成人字形的边墙网络。它不是类似长城的城墙,而是在土堤上“插柳结绳”为墙。据杨宾《柳边纪略》记载,“今辽东皆插柳条为边,高者三四尺,低者一二尺,若中土之竹篱,而掘壕于其外,人呼为柳条边,又曰条子边”。在沿边交通要道和险隘之处,用砖石建立边门,门楼上为守门官署,楼下门洞为通道,两侧为驻兵营房和拘留犯禁人员的监狱。各边门设防御、笔帖式各一员,兵丁二三十人不等。 兵丁职责是分班守护,关闭边门,稽查出入。往来行人必须走门洞大道,不得爬边越壕;凡来往行人,须持路票出入,如果偷越则以犯禁论处。

满清中前期,始终有关内贫苦百姓冒着生命危险过海越边,到东北定居。《柳边纪略》记载,康熙年间,“凡走山者,山东西人居多”,“岁不下万余人”。所谓“走山者”就是偷挖人参的人。从这一记载来看,柳条边的存在,确实极大抑制了关内百姓出关定居的趋势。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在东北边疆大肆侵夺我国领土,并极力进一步南下侵略扩张。彼时东北人烟稀少、地广人稀、国防空虚的状态岌岌可危。此外,伴随晚清内忧外患的局面,高度依赖中央财政的黑龙江将军辖地和吉林将军辖地地方财政局面举步维艰。史料记载,黑龙江“各城俸饷十不及一”。黑龙江将军特普钦条奏放开禁令、移民实边,“招民试种,得一分租赋即可裕一分度支;且旷地既有居民,预防俄夷窥伺,并可借资抵御。”从此,东北逐渐弛禁,柳条边也逐渐废弃,最终兴起从清末绵延到民国期间“闯关东”的浪潮。
都护行营太白西2021-05-05 10:33:40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