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往事之十 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楼主:都护行营太白西 字数:3961字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1644年,满清入关,尊沈阳为留都,设内大臣副都统驻防,仍设户礼刑工四部,后增为五部。1657年,设奉天府尹,管民政。1662年,清政府将镇守奉天府的“内大臣副都统”改为“镇守辽东等处将军”(后改称“镇守盛京等处将军”)。奉天府尹先后受内大臣副都统和镇守辽东等处将军、盛京将军节制。旗民分治、边屯区军管体制为主、州县民政体制为辅的格局在满清治下的东北就此奠定。

定鼎中原后,虽然满清时常将整个东北都笼统地称之为龙兴之地,从前回书的梳理来看,满清之直系渊源,仅可追溯到元末明初从蒙元辽阳行省水达达路沿牡丹江南迁到今天吉林敦化一带,并逐渐扩散到辽宁东部浑河中上游一带活动的脱斡怜部、胡里改部,即明代的建州女真。建州女真与海西女真之间和战无常,关联密切;而从史料记载来看,一直到皇太极东征西讨,东北局势初定之前,建州女真几乎从来没有向极北方向经略的举动和动向。与活动于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甚至更靠南的松花江流域的野人女真诸部之间,建州女真仅仅保持着聊胜于无、漫不经心的联系。

游牧于白山黑水之间的游牧部落一旦开始入塞寇边,就将倾举族之力南向攻侵,最终融合于汉族文明的汪洋大海之中。即便没有清军入关后风起云涌的抗清斗争,满清一旦席卷中原,也一定选择从东北倾巢而出,仅保留极少数部民留守。满清入关后,对东北极北方向,仅保留最低限度的国防守备;对其覆盖的广大地域,并未有积极开发、垦殖的准备。放弃对东北北部边疆广袤地带的开发垦殖的努力,既是满清保留日后败亡时的容身之所的刻意之举,也是汉族文明千百年来向东北垦殖努力终止于辽河流域和松花江流域之间惯性的延续。

在全国军事政治局势稳定下来之后,满清八旗兵制,渐变为驻防京师的“八旗劲旅”和驻防京师以外各地的“八旗驻防”。据《钦定八旗通志》记载,满清前期,“八旗驻防”员额12万3千余名,分驻在全国九十处战略要地。其中,“盛京将军辖地”驻防25处,兵员18652名;“吉林将军辖地”驻防10处,兵员9960名;“黑龙江将军辖地”驻防6处,兵员11047名。

盛京将军辖地中,留都盛京,即沈阳市,是驻防的重中之重,兵员6831名;此外,抚顺、辽阳、开原、铁岭、凤凰城、广宁、熊岳、锦州、熊岳、复州、金州、宁远等24处分别驻扎兵员130名到950名不等。吉林将军辖地中,吉林将军所在地吉林省吉林市驻扎兵员3678名;宁古塔、伊通、珲春等其他9处分别驻扎兵员120名到1520名不等。黑龙江将军辖地中,黑龙江将军所在地今天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驻扎兵员3107名;黑龙江城(黑龙江瑷珲县)、墨尔根(黑龙江嫩江县)等其他5处分别驻扎兵员200名到2000名不等。

清初时的东北,北以外兴安岭为界,东抵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沿岸,版图包含库页岛。仅根据《尼布楚条约》、《北京条约》等历次中俄条约割让给沙俄的东北领土,即达130万平方公里左右(根据《尼布楚条约》割让的领土约为24万平方公里,主要在黑龙江上游流域,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在如此广袤的地域上,八旗驻防员额仅4万名左右,东北国防之空虚可见一斑。事实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屡次兴师在西北、西南方向与准部、和硕特部、回部交战,又多次调东北驻防八旗增援,东北守备兵力进一步空虚。以今天的人口密度标准来判断,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在满清中前期,不论是从居民数量,还是从驻防兵员数量来看,都近于无人区。这样的态势,恰给经过1个半世纪时间缓慢而无情的蚕食终于将其势力范围渗透到黑龙江流域的沙俄以可乘之机。

大约在残唐五代之际,东斯拉夫诸部落逐渐形成松散的部落联盟“罗斯”。罗斯境内城邦林立,各城邦均以大公国或公国为名,初以基辅为首,彼时罗斯又称“基辅罗斯”。基辅的首脑地位逐渐被弗拉基米尔城邦所取代。13世纪中叶,罗斯诸城邦在蒙古“长子西征”中覆灭,蒙古奴隶主在南俄和中亚西部建金帐汗国,统治中心从伏尔加河中游到伏尔加河河口一带;古老的罗斯诸城邦或覆亡,或沦为金帐汗国的藩属国,在蒙古奴隶主的高压下苟延残喘。莫斯科大公国本是基辅诸城邦国中的二流邦国;见金帐汗国势强,莫斯科大公见风使舵,卖友求荣,靠充当蒙古奴隶主奴役、压榨罗斯人民的帮凶,在金帐汗国的扶持下逐渐做大,成为残存诸城邦国中实力最强的邦国。胡无百年之运,到14世纪后半叶,金帐汗国四分五裂、分崩离析,实力大减。1380年,莫斯科大公国审时度势,公开与蒙古奴隶主决裂。金帐汗国可汗马麦率20万大军征讨,在库里沃利与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率领的罗斯军遭遇;金帐汗国失利,莫斯科大公国就此赢得独立。

历代莫斯科大公东征西讨,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才将罗斯诸城邦国统一于莫斯科大公国的版图之内。15世纪末,曾经雄霸一时的金帐汗国彻底分裂为喀山、阿斯特拉罕、克里米亚、那海和失必尔诸汗国。处于上升期的莫斯科大公国有机可图,在与诸蒙古汗国的较量中日渐上风。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为自己加冕为“全俄罗斯的皇帝”,按东罗马帝国传统,采用“凯撒”作为皇帝名号,俄语发音接近于“沙”,我国习惯以“沙皇”相称,莫斯科大公国成为俄罗斯帝国,通称沙皇俄国,简称沙俄。

沙俄在伊凡四世时代国土面积大约有280万平方公里,基本上是内陆国。为了获得出海口,沙俄在西北边疆和南部边疆与瑞典王国和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国展开旷日持久的“大北方战争”和“十次俄土战争”,并依靠哥萨克殖民者在东部边疆向外渗透、蚕食。沙俄势力在16世纪下半叶越过乌拉尔山;到16世纪90年代推进到鄂毕河东岸; 17世纪初,沙俄到达叶尼塞河流域;1628年,沙俄到达勒拿河畔;1632年,沙俄在勒拿河中游建雅库次克城。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是发源于蒙古高原以北的分水岭、大体沿南北走向蜿蜒穿越中西伯利亚高地、最终注入北冰洋的三条大河。鄂毕河大体与新疆和中亚河中地区同一经度,叶尼塞河大体在外蒙正北方向,而勒拿河流域已在我国东北正北乃至更偏东的方向。到明末,哥萨克殖民者和沙俄军政势力的前哨已迫近黑龙江流域。


据俄罗斯史料记载,1636年,哥萨克殖民者在勒拿河附近的阿尔丹河畔,从鄂温克人口中第一次听说黑龙江的存在,得悉黑龙江两岸可种植粮食,还有一座银山。此后数年,哥萨克殖民者和雅库茨克督军戈洛文多次组织队伍前往黑龙江流域搜集情报。1643年,戈洛文派遣一支包括132名哥萨克和一门铁炮的侵略军,正式发动对黑龙江流域的入侵。当年正是清军入关的前夜,满清正倾举国之力在山海关内外与明廷决战。东北的全部女真部民都被编入八旗,八旗兵丁大批南下,也在客观上给沙俄窜犯黑龙江流域提供了可乘之机。

元明两代,野人女真各部落的城镇市集,大多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岸修建。一定程度上,野人女真,正是依托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座大江繁衍生息。在黑龙江上游左岸,今天黑龙江漠河的额木尔河口对岸,有俄罗斯小镇阿尔巴津诺,隶属于俄罗斯联邦阿穆尔州。阿尔巴津诺,古称雅克萨,正是野人女真在黑龙江两岸兴建的众多城寨之一。17世纪50年代,乘满清忙于在关内镇压各地抗清斗争,沙俄侵占雅克萨,并窜犯到松花江口一带。1660年,清军曾一度夺回雅克萨,到1665年雅克萨又被沙俄寻隙重占。17世纪80年代,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乱,跨海攻占台湾,击退准部侵袭,严密控制外蒙,随即于1685年调遣3000兵马从瑷珲出发,分水陆两路围困雅克萨,并在当年5月发起攻城战。雅克萨守军有大约450人,守军头目托尔布津带兵顽抗2天后力不能支,主动乞降。清军宽大为怀,允许托尔布津携残军退至尼布楚。

耐人寻味的是,重夺雅克萨城之后,清军既没有派重兵驻守,更没有乘胜向尼布楚进军(尽管理论上,尼布楚此时也应归属满清版图之内),而是平毁雅克萨城,回撤至瑷珲。此次出师的3000兵马,除一部分留守瑷珲,其余分驻墨尔根和瑷珲一带屯田。

几个月后,托尔布津在尼布楚等到沙俄增援的600援军,加上前次败回的残兵败将,立刻从尼布楚出发,一举“夺回”雅克萨。雅克萨再次“失守”的情报到次年1月被康熙知悉。康熙怒不可遏,就令黑龙江前线再次组织兵力夺回雅克萨。当年7月,2000清军对800多俄军再次发起围城作战,并在攻城作战中击毙托尔布津。到8月25日,清军仍未能攻克雅克萨,就在雅克萨城南、北、东三面掘壕围困,在城西黑龙江江面派水师巡逻,切断沙俄后勤补给线路。

围城期间,沙俄政府向满清请求撤围,并请求双方派员正式议定边界。满清持睦邻友好之精神,准许沙俄守军残部66人撤往尼布楚。1689年7月24日,沙俄和满清在尼布楚正式签订条约,规定以外兴安岭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满清领土。尼布楚周边(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上游流域以北)大约24万平方公里为沙俄领土。

从满清在雅克萨之战前后的攻防部署和作战决心来看,满清在黑龙江流域的国防守备,并不打算在黑龙江以北大量留守常备兵力,而是以瑷珲为最前沿的核心要塞,一旦沙俄来袭,则以瑷珲作为前进基地,做相应应对。这既是由当时东北恶劣的后勤补给条件搜决定,也是因为彼时的沙俄,实在没有展现出足够满清提起重视的军政实力和部队战斗力。两次雅克萨之战,沙俄投入的总兵力仅有1000多人,看起来似乎已是尼布楚以东地区沙俄能投入兵力的全部。托尔布津败退尼布楚之后,等待半年才等来600多人援军。这样的实力,在刚刚平三藩、败噶尔丹的康熙眼中,极可能令其不屑一顾,以至于满清在此后将近2个世纪里对沙俄始终掉以轻心。

清军在两次雅克萨之战中面对孤立无援的俄军所表现出的作战能力令人堪忧,恐怕也是满清对沙俄采取守势的重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两次雅克萨之战期间,尼布楚及周边地区显然在沙俄掌控之内,不论是交战期间还是谈判期间,满清似乎从没有兴师西进夺回尼布楚的作战动向和诉求。
都护行营太白西2021-05-05 10:31:38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