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王小波时代长眠在这片土地的灵魂

楼主:其实我就是老五 字数:1768字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在我租住的店面旁边,有一废品收购站,年前男主人因为遭遇车祸去世,年后没多久就拆了。听说是因为房东已经把地给卖了,他们只好搬到城郊,房租便宜的地方。这个废品收购站地理位置算是城中心最好的位置,在这个寸土寸金的珠宝街竟然一空就是二十余年,也着实是让人奇怪。

出于好奇,我每天都会去看着工人们拆除钢架房子。一天下午,我正看着工人们用焊机拆卸,房东过来了。这个皮肤呦黒的退伍军人是贵州人,在云南落地生根,但乡音难改,一口的贵州腔。从他的口里,我终于知道了这个地理位置那么好的房子,为什么会空置了几十年的秘密。

据说这个地方原来是农场,文革的时候曾经用来关押和审讯犯人。文革结束后成为了一个安置地点,由梁河迁徙过来了一批人,名字也改变了,改了一个很有时代色彩的名字,幸福一社。再后来成了玉石一条街。房东媳妇一家也就是那个时候从梁河的山上搬过来的。房东说他来到这里的时候,这个地基上住着他媳妇的堂叔叔一家,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整个家族都搬走了,把宅基地卖给了当时的县医院院长。

院长有一个儿子,长期在缅北做翡翠生意,说来也是奇怪,他接手这个宅基地没有多久,生意就做败了,不得而,就把宅基地以三万块钱的价格抵押给了一个当地的富商。这个退伍军人说到这来不由感叹:那个时候,好像是一九八三年吧,万元户 是过了好多年以后,才成为富翁的代名词呢。你想想那时候三万块钱可以抵现在多少钱了啊。

富商取得这个地基以后,把一半的地基分给了他的小姨妹,剩下了一半准备留着自己用。但是,后来小姨妹盖房子的时候挖到了一具尸体后,富商就把地基租出去了,直到今年年初才转卖给了一个做手机生意的外省人。

这个宅基地就像魔咒一样,诅咒着居住在它上面的人们。

此后的时间,富商先是把房子租给了一个贵州人做生意,贵州人做生意败落后,房东的女婿和女儿又承租过来做废品收购站,没过几年他们又因为经营失败转给了对面的竞争对手,一个憨厚老实的邻居。这个有着一米八身材的彪形大汉,带着他的一家人,倒是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每天都起早贪黑的忙碌着,生意好得让人眼珠子都红了。结果去年在腾冲的一个山坡上,不知是何原因,被自己的车子压死了。当时的情景被好事者添油加醋地改编出了无数个版本,势必也传到了富商的耳朵里了。于是刚过了年,富商就迫不及待地把它以二百三十万的价格出售。



最后房东叹了口,埋怨这个堂叔卖地的时候也不跟他们说一声,早知道他要卖地的话就把它买过来了,现在连成一片多好啊。



我想到的却是那个被挖出来的遗骸,他肯定也是像王小波一样怀揣着梦想的知识青年吧,也许还是一个半大的孩子,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苦难和折磨呢。到底是因为时代的原因而蒙冤,还是因为触犯到某人的利益而被处以私刑。无从得知。只知道的是,他终究是走不出那个疯狂的时代了,也可能是因为有着太多的冤屈需要发泄在这片土地和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他的家人应该还不知道他已经离去了吧,也许还在苦苦等待,等待着一个死讯或者是归人。毕竟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想到在遥远的地方,两个耄耋老人,终日都盼望着儿子或者女儿的音讯时,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掉。 年轻时对《黄金时代》的向往,在这一刻沉默,或许那只是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罢了,对于与他同时代的人来说,那可能只是一个悲剧。

来到这座边境小城已经十又三年了,至于当年为什么会从祖国的心脏远赴缅北边境,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爱情。如果说,还有一点其他的理由,肯定是因为王小波和他的《黄金时代》。青年时代对战争和万户侯的热血向往,偶遇王小波式的独立特行,在黄金时代的缅北,充满理想的缅共,杀戮和各种主义中前行。

一眨眼,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已逝,也终于知道,在这里王小波诗意的缅北,已然千疮百孔。这里只有肮脏的政治,打着种族主义者名号而进行的资源争夺,泛滥的毒品,带血的翡翠和亡命的赌徒,

这里是机会主义的天堂,也是平民百姓的地狱。缅北人民的苦难从王小波时代的缅共,到今天的民地武装,统治者换了一批又一批,依然没有一点改观,他们像草莽一样地生长,又像草莽一样地被收割。有多少热血的青年,带着理想和希望而来,又有多少人带着遗憾和不甘离去。



今天,是王小波离去的二十四周年,特此纪念。希望与他同时代来到这片土地的知青可以看见这篇文章,更希望他们能重新来到这片土地上,把他们曾经的同志,带回家。让他可以魂归故里,不

再漂泊。

其实我就是老五2021-04-12 07:56:37 发布在 散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