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埋在土里

楼主:独庸生 字数:2411字 评论数: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今天清明,写不出帖子,就发个旧帖。
帖子也在今天发在凯特,开始竟然不通过,理由是“灌水”。不认为自己写得好,但评为“灌水”,还是有些无言。
这帖子,当是是一挥而成。

小时候,哥哥肩着锄头,爸爸挑起祭品,像去踏青,觉得好玩。可他们不带我去。第一回上坟,遇上大雨,一家人在小桥底挤成一团。雨下了好久,但我很开心。

很久很久,才发现很宽很宽的桥,其实窄得可怜,遮不住几个人。桥下小河,也就十来米宽,野草萋萋。过了桥,是连片的土坡,没什么大树,杂生野草。坟在其中一座。知道了什么叫上坟,却不觉得感伤。我还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坟里有爷爷有奶奶,我从未见过,在我心里,爷爷奶奶只是空洞的名词,不是具体可感的人,不能让我有所感,也就不能让我有所悲。坟堆不就是土堆。

坟,变得具体,变得真切,不再是隆起的土堆,因为,土里埋着我的父亲。是父亲,让我知道什么是死亡。是父亲,让我明白坟堆不是一堆泥土。埋着父亲的土堆,和任何一个叫坟的土堆,没有任何区别,都那么普通,也只是微微隆起,来春长了野草,不仔细看,不知道这是个坟,以为是个土堆。那不是土堆,我知道。

土里埋着父亲?父亲是火化的,不是土葬。看着父亲给推进焚化炉里,一会烟通就冒出黑烟。烟越来越大,越来越浓,最终还是随风飘散。那是父亲么,父亲飘进空气里?父亲随风而去?我,我不知道。我们抱回父亲的骨灰,埋进土里,仿佛父亲进行的是土葬。按规矩,三年后“起骨”,其实是把骨灰罐挖出来,放在爷爷奶奶旁。坟里,多了一个父亲。

前几年山地征收,坟要迁移。工人不小心把父亲的骨灰罐弄破,骨灰从旧罐拿出来,放进新罐瞬间,我看见里面全是灰,没一根骨头。这里父亲给推进焚化炉后,第一次看到父亲。当地习俗,土葬的话,三年起骨,罐里装的就是骨头。火化的人,只有灰,没有骨(现在,技术进步,可以保全骨头)。工人见我神色异常,问我这是谁。我父亲,我回答的声音涩涩的,不像平时。

父亲去世已经十六年了。前段时间回忆往事,突然惊觉,旧居新居,竟不见父亲一张相片,为什么不挂一张遗相?打电话给妈妈,妈妈说相片本来是有的,看风水的大师说神主牌上已加了父亲的名字,大厅上放不放相片都可以。妈妈见神台上放满了东西,就把父亲的相片收了起来。一收,就是十六年。十六年,父亲给关在一间黑房里,埋在一堆杂物中。这个家,竟然不见一张父亲的相片。死者已矣,生者有知。我对妈妈说:我都快记不起父亲的样子了。

今天回到老家,第一时间和妈妈到二楼杂物间,把父亲的相片找了出来。相片好大,带框,原本当初就是做遗相,摆在大厅上的。照相时的父亲,我估计是五十来岁,不老,头发还是乌黑,人有精神,很神气。妈妈一直介怀相片上的父亲显得年青(刚才还这么说),怕别人误会父亲不寿。父亲享年六十四,可能不算长寿,也绝不算短。妈妈把相片收起来,这心理就是潜意识。十六年过去,相片竟然不发黄,崭新如昔。父亲显得很高兴,像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可惜我听不到声音。把父亲放在厅上,家里有了父亲。

来到父亲坟前,来的还有倾盆大雨。我记忆里,已经很久没遇过这样的大雨,才一会人就湿透(撑着伞)。想起儿时那场清明雨,想起那座小桥,想起抱着我的父亲。身边站的是大哥;父亲埋在土里。雨,倾盆而下,打湿了眼框,浊流股股在脚下乱淌。雨,倾盆而下。父亲埋在土里。
2016-4-4。
独庸生2021-04-04 18:59:04 发布在 散文天下
“米缸记得装满米”

“米缸记得装满米”

每次,母亲总带些忧伤地叮咛。今天,临别时,母亲又轻轻叮嘱一句“米缸记得装满米!”

烟雨比清明来得更早,看着淅沥细雨在车窗外飘飞,朦胧了天际。降雨还伴着降温,又是乍暖还寒,清冷的气氛,不似仲春倒象仲秋。那一树树开花的树,宫粉紫荆间杂着黄花风铃木,尽管那么茂密,开得那么灿烂,丝丝冷雨中,说不出的萧瑟。是心情之故,还是真的萧瑟?

“米缸要放满米。要不,祖先回来看到,会伤心难过的!”脑海里,又响起母亲这句话,这句解释。母亲为什么这样重视这个呢,难道是我们这里的习俗吗?清明节,是人间祭祖之时,亦是阴间先人思亲之际,阳阴相隔,各不相属,先人担扰后人状况,只能看米缸满不满来了解详情么?家无余粮,箪瓢屡空,日子肯定不好过,先人担忧落泪,也合情理。

鬼神之说,灵魂有无,我不知道自己信还是不信,一向接受唯物教育,接受人死如灯灭,科学的昌明,更进一步斥鬼神为迷信。此其一,不以为然者,私意以米缸满否看生活好坏,未免简单。长年满否当然能说明点问题,但一日之满否,就多有偶然性,不足为训呀。

这是自作聪明,岂知世上有许多事,不是科学或道理能说清的。母亲有回“请米”(到神婆处请去世先人),父亲借神婆的口告诫说:“清明记得把米缸装满!”这事,母亲说过多回,也是要我们重视的依据之一。现在想来,不论是否父亲真有知,清明前后,我家的米缸肯定是不满的---若不是刻意为之,没这么巧,刚好那天吃完装米----单论米缸不满却是事实。

清明时节雨,真的倍教人销魂么?说不上销魂,只是心头酝酿一股说不清的情绪。刚到家,忽然对妻子说:把米缸装满吧。妻子一愣,望了我一眼,点点头,没多说什么。刚好前段日子商场有低价米促销,我买回二包,还没开封,正好派上用场。妻子麻利地拆开米袋,把米缸装得满满的。

把米缸装满很难吗?一点都不难,难在信不信,或愿不愿,重不重视。子欲养而亲不在,这话的重份和分量,唯人到中年,才慢慢咀嚼出来味道来。或囿于能力,或困于种种原因,无法亲养,无法重养,无法长养,固是憾事。举手之劳,就能慰亲恩,偏要论真论假,辨是辨非,到底是对是错,是愚是痴?想想,有时从俗如流,远比论什么迷信或科学更见世道人心。老莱子年八十,为慰双亲,还穿婴儿衣,作婴儿啼哭状,难道比卧冰求鱼更难?人生于世,唯求无愧于心,能无愧于心么?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虽然身为人父,但对父母的爱,终欠感恩。孝慈之间,总有区别,慈是天性,孝是人为。我们总是把身受之慈,当成理所当然,却把身行之孝当成例外。

米缸放满米。我能做的,也只有这点了。
2017-03-31
独庸生2021-04-05 13:57:13 发布在 散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