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从关原到大阪:丰臣家在想什么?

楼主:全言 字数:25746字 评论数:4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很多日本战国史的爱好者评价毛利辉元是关原数一数二的宅男,因为不管前面打得怎样,辉元本人以及关原的毛利秀元、吉川广家都是雷打不动,吉川广家的理由更是吃饭要紧。一句话:坑爹啊!
不过要说宅,还是丰臣家本家宅嘛!从关原到大阪,丰臣家本家竟然一直就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也令后人一片唏嘘。
当然,你要真的高高挂起挂成功熬死家康了,或者至少保住自己不死也就算了,关键在于一代天下人家族就此拜了拜,究竟是丰臣方的人真的二,还是其实是他们自作聪明,结果步子迈大扯淡了,这就是我们即将讨论的问题。
我先摆明观点:我认为是后者。为什么呢?理由如下:

很多人十分不明白,为什么关原之战时丰臣家严重“不作为”,任石田三成多么磨叽,就是不出兵不出钱不出粮帮助,任由西军被东军击溃,中间也不调停,难道真如主流观点所说的:丰臣家一堆脑残?
这就很扯淡了。
我们先来看一下东西军的参与者。
东军福岛正则加藤清正浅野长政等都是丰臣家的亲信中的亲信,贱岳七本枪除了片桐且元外其余都6个有5个在东军,名为中立的前田利长又是秀吉拜把子利家的儿子。
这些就算了,有人老是说家康多么多么拥兵自重,但关键性的问题在于,人家德川家康本人就是太阁先生的妹夫,其嫡孙女又是太阁嫡子秀赖的指腹为婚对象,其亲生儿子结城秀康又是太阁的养子。说白了,当年家康公就是丰臣家最大的亲戚,在中国,俗称外戚。
历史上外戚夺权的例子相当多,但有没有人想过,外戚屡屡夺权,为何历朝历代还是那么重用他们?原因很简单,亲戚嘛!虽然亲戚经常靠不住,但再靠不住的亲戚他也是亲戚,你总不能指望外人是吧?而且外戚最猖獗的时候往往就是主君家孤儿寡母的时候,这不正符合当年丰臣家的情况?所以不管是宁宁也好茶茶也罢,虽然家康势力略大,但他们不相信这个亲戚相信谁?是彪悍的上杉家?还是唯利是图的毛利家?

再让我们来看看西军都是些什么货色。
西军的发起人虽然是石田三成,但最大的股东却是毛利家和小早川家。毛利家就不多说了,82年的时候还在跟秀吉掐架,转眼双方又握手言和,变脸跟翻书一样快;小早川秀秋虽然是正版的“丰臣家的人们”,不过可惜,如果他坐大了,你置秀赖于何地?
上杉景胜?别扯了,要不是这哥们在那大搞土木工程,关原之战还打不起来。当年上杉家是差点被灭了的,还不是迫于无奈才降服?这种人又有多可信?
更扯淡的是石田三成还真是饥不择食,上杉家的深仇好歹是织田信长引起的,而长宗我部家、岛津家都是被秀吉打趴下的,你现在去联合这些人,叫大阪方面怎么放心?
所以在大阪的丰臣方看来,西军TM就是一堆曾经反丰臣家的部队大联合,打个不恰当比方,这就好比今天有人说中国贪污腐败严重,然后举兵XX。你举就举吧,结果请的全是美国人、日本人、越南人等等,你叫人民群众如何相信你?

这还就算了,石田三成请人就请了吧,只是开出的条件……实在很扯淡。
首先最扯的是给秀秋的条件:秀赖15岁前,由他担任关白。尼玛这还嫌麻烦不够?且不说你石田三成有没有这个资格,就算有,人家茶茶答应过没有?你现在说只是15岁前,问题是真的到15岁了秀秋肯放下关白宝座吗?
其次有事没事就瞎承诺。比如为了拉拢织田秀信,就许诺尾张美浓两国土地。织田信秀就13万石的领地,你许诺两国给他,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在想:这都可以,那我是不是应该获得更多?拜托,封的可都是名义上丰臣家的领地啊!你今天能把别人的分了,明天估计就可以对丰臣家本家动刀——事实上后来的家康就是这么做的。
另外德川家可没有冲进大阪城,倒是毛利家牛气冲冲地就开了进来,你妹的,这还是君臣关系吗?所以我要是大阪方,我也真不相信西军那群人。

相比于关原之战,00年到15年之间丰臣家的情况相对好理解些,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打不过,随他去。
关原战后德川家实力急剧膨胀,家康+秀康+忠吉以及各家臣的领地加起来上了400W石,另外还有女婿蒲生秀行、池田辉政的100多万石,简直是天下无敌的状态。
反观丰臣家,天领被割的只剩65W石,即便算上铁杆丰臣家大名浅野幸长、加藤清正、福岛正则(这位哥们算不算实在待考),一共也就200W石左右。
500VS200,还别说其他大名都倾向于德川家,丰臣家根本没有与其对抗的实力,所以只能天天宅在大阪城了。
②不服气,没办法。
然而,尽管打不过,想要曾经的天下主宰丰臣方臣服却不是一件易事。双方的两次严重冲突——秀赖上洛和方广寺钟铭事件,明显可以看出丰臣家是不肯屈服于德川幕府手下的。
不过尽管比较简单,但也是相对的。如果你真的认为这15年里丰臣家就是这么一平如水的话,那就太小看历史老人了。通过分析,我们还是可以找出一些问题来的。

为了解决这个疑问,我们需要弄明白的重要一点是:丰臣家究竟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相当复杂,请容我一点一点讲起。
很多朋友认为丰臣秀吉是想开创一个千秋万代的新王朝,所以是准备将天下主宰的地位代代相传,千秋万代。而实际上就我读日本战国史的感觉来看,这种说法明显十分牵强。
首先,秀吉本人似乎并没有这种想法的自信,你能想象一个带这种想法的哥们居然和大家一起聊天时问“你们觉得我死了谁会夺得天下”这样的问题(故事可能是假的,但是老百姓们尚且会这样解读那个时代的,大人物们不会这么想么?),而且还一本正经地参与讨论?更坑爹的是,属下们居然也是一个劲地讨论,毫不避讳,这算个什么东西!
尽管这个故事过于玄幻,但事实就是,当时天下人对天下人的位置都是带有一种不确定的感觉,尤其是秀吉以平民之身体崛起这件事,着实给了所有人一种“一切皆有可能”的感觉。秀吉死后,各位虚伪的大名动不动就以天下要归于德川家康作为理由来背叛丰臣家,而到了家康晚年,又有人认为伊达政宗能开创新天下。这种逻辑显然充斥于当时,所以你要说秀吉真的有那么长远的打算,这个不科学,正如他的辞世诗所说:大阪往事,如梦中梦。
另外我们也没有看到秀吉采取的措施对于千秋万代有多么大的作用。你要说秀吉没努力,那是扯,人性自私,他难道不想千秋万代?问题是当时的形式,各大大名横行,秀吉也不过是一个总头领,完全没有扫平天下的绝对实力。
关于这点,我们太阁可能心里十分清楚,只是不能提升到理论高度罢了——不要忘了,人家一统天下,绝对在当时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传播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然大家不可能让他折腾那么久。如果他看不清形势,绝不会取得这么大成功。
如果当年就是这么一个风气的话,我们再去理解丰臣家在最后15年里的行为举动就更加科学了。

上面讲到,安土桃山时代就是一堆有远大抱负的人角逐的舞台,所以整个社会风气就是并不怎么相信“天下人”争夺大赛会有什么尽头。
所以带着这个观点看丰臣家在00年后的15年历史就可以了然为何他们会同样默默无闻、无所举动而且还到处发金子的原因了。
今天我们站在事后看丰臣家当年的举动,无不叹息他怎么如此颓废,最后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但事实上呢?我觉得丰臣家当年的思维可能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
我觉得,无论是茶茶还是其他丰臣家掌权人物,可能已经默许了家康的天下人地位,只是把大阪城当做自己作为一个大名的私有财产。这点现在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但当年来说的话完全不是不可能发生事件。
首先,被织田信长驱逐的末代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昭就安享了晚年,而且还顶着前将军的名号跟着秀吉南征北战,虽然没什么实际作用,但至少在观念上是被世人所接受的。
其次,秀吉曾经的主家,除了反对他的织田信孝被杀、织田信雄被改易外,连岐阜城这样的碉堡秀吉都交给了织田三法师,所以后来丰臣家将大阪城视为自己的私产与丰臣家没打算继续做天下人可以说是完全不冲突的。
最后,丰臣家可以说是已经将自己纳入了朝廷系统,所以我们看二条御所之会,丰臣秀赖居然要靠加藤家和浅野家来保护,难道丰臣家自己没兵吗?不但如此,就算看关原之战前后,毛利辉元、德川家康说进就进,丰臣家根本没有军事阻拦的意图,所以我严重怀疑其实就是根本没有这个能力。理论上丰臣家本家的实力,养个至少一万人的部队应该没问题吧?但从头到尾我都没见到丰臣家有这个部队的影子,以至于到大阪之战的时候成了浪人集中营,全是花钱买的雇佣军,不管怎么看,这都不像是一个武家政权所应有的表现。
人的想法都是受时代所影响的。秀吉本是一个农民出身,前半辈子的追求不过是过上一个好日子,后半辈子的追求可能真也没啥宏图伟业,只是想追求一个“更好”的日子,他或许是一个优秀的时代执行者,却未必是一个优秀的未来规划者,至于茶茶,你能指望她能有多少远见呢?

综合来看,我觉得今天对于丰臣家当年的解读,更多是掺有中国式思维和以结果论历史的。在当年的日本,赶尽杀绝是极少存在的,即使是石田三成这样的“贼首”,按中国的思维,怎么着也得诛灭三族以上,但家康连他儿子都没杀。
尽管随着兼并战争的加剧,斩草除根的案例越来越多,但社会思潮肯定是落后于社会现实的,所以丰臣家的思维落后于现实也是可以理解。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丰臣家毕竟不同于足利家——那个隔得太远,历史遗留已经不存在;也不同于织田家,织田家最大的错误就是没能及时建立自己作为全国政权的合法性。所以当秀吉从朝廷手上获得全国统治权时,他对织田家的关系也就必然让位给了朝廷的赦命。
但丰臣家是真真正正统治过全国,而且具有正式的合法性;
与此同时,秀吉的恩宠实在太广泛,所以德川幕府潜在的敌人也太多;
另外,大阪城太耀眼,要是只是一座普通城池,家康估计也不会一直耿耿于怀。
三点加在一起,一边是只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丰臣家,一边却是一心要成为天下唯一且最强大的霸主的德川家,两个矛盾不断激发、调和、激发,最终不可避免地总爆发,这大概就是当年历史的真相吧!

一家之言。
全言2016-05-09 14:38:0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忙了一天回来,先围观一下……
全言2016-05-10 21:13:3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受楼上一些朋友的启发,关于秀吉的一些思考,我新开了一个帖子,欢迎大家前往再深入讨论: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26606-1.shtml
全言2016-05-11 12:24:2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思考】从不杀家康到征伐朝鲜看丰臣秀吉其人
想一口气贴上来结果发现4000字以上就不能发了,我这个写了九千字……

一般读日本战国史的朋友都会对丰臣秀吉及其家族感到惋惜,按我们老祖宗的说法就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多余的话我也不扯了,不浪费时间。本文源自前几天翻出的自己的一篇老文《从关原到大阪:丰臣家在想什么?》,许久没留意日战史,这几天有些想法,记录下来。
从标题大家也看到了,中心是谈丰臣秀吉这个人,但是基本点却只留意他人生中的两件大事,不过这两件也是所有太阁迷们最替秀吉惋惜的大事:①不杀德川家康,最终养虎遗患,导致身死国灭;②一意孤行,出兵朝鲜,倒行逆施,最终失去统治根基。这两件看起来孤立的事情其实是紧密联系的,个人认为打通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能清楚掌握后桃山时代历史发展的中心和脉络。

先来说第一个,秀吉不杀家康问题,不过要拆成几部分来讨论,包括:

一、丰臣秀吉该不该杀德川家康?
二、丰臣秀吉为什么不杀德川家康?
三、丰臣秀吉怎样做才合适?

一、丰臣秀吉该不该杀德川家康?
很多人都说丰臣秀吉应该杀德川家康,这观点,怎么说呢,我本人其实是赞成的。之前我有在自己连载二十四年的帖子里讨论过这个话题,这里因为并没有新的想法,所以直接照搬过来(原文是讲述夏桀不杀商汤故事,但是放在这里讲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也同样合适):
(以下为引用我自己的文章)

(大家脑补一下把桀替换成秀吉,汤替换成家康)
读遍史书,我算是总结了一个规律:凡是鸿门宴,一般还是杀掉的好。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每每出现类似桀囚禁汤,以及鸿门宴之类的博弈,放生的那一方,也就是强者,往往都要倒霉(一般也只有强者给弱者摆宴的,弱者给强者摆宴适用于宫廷政变)。
比如说:
桀囚禁了汤,没杀,最后夏朝灭亡了。
纣囚禁了周文王,没杀,最后商朝灭亡了。
项羽请了刘邦,没杀,最后西楚灭亡了。
更始帝放过了刘秀,没杀,最后反正他败了人家胜了。
曹操放走大耳朵,没杀也没继续囚禁,最后麻烦没完没了。
……
黄四郎放走了张麻子,没啥,最后惨死碉楼。
蒋公放走了毛委员,没杀,最后灰溜溜地撤出了大陆。
近人评价蒋校长有个段子非常深刻,叫“民主无量独裁无胆”,一言以蔽之,就是喜欢装逼。其实青天白日党什么勾当没做过?暗杀玩得头头是道,结果真要让他杀人的时候偏偏就不敢做了。我们假设一下,那时候他要是真把毛委员给做掉了,我党有谁能堪当年之大任?
就事后的历史来看,二代肯定是最有能力的,但是当年的他资历不够,肯定不能服众。领袖只可能是一代集团里选,刘副是管党务的,总理又偏于执行命令,老总当年的威望最高,但能力又比较单一,总之胜利终究是我们的,但是大陆却不一定要丢在校长手上。
有时候真不要小看了突发事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想当年罗马消灭民主制度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凯撒遇刺硬是将这个过程推迟了17年;日本战国已然接近尾声,织田信长之死也硬是将这一结局推后到34年后——就这点时间,足够一个人走到生命尽头了(能混到权力巅峰的,年纪大多不小,尤其在中国)。
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原因就在于得势的一方抱有侥幸心理,以为自己能驾驭好局面。但是如果历史发展到你不得不通过一场阴谋来解决问题时,那就已经说明形势已经蛮严重了。将祸患消灭于未然,实为上之上策。
比如桀要是现在做掉了汤,以时下商族之实力,显然不足以推翻夏朝。当然你也会说这就是激发矛盾了,没错,这确实是激发矛盾,但是咱们要这么想:
如果商族是有逆反之心,你今天就是放回了他们的领导人也是永远不可能得到他们原谅的,所以终将有一战,那么何不先打乱他们的领导班子呢?
而如果商族没有逆反之心,那么你就是杀了他们的领导人,他们也不敢说什么,那么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
桀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通过囚而不杀来吓唬汤,让他乖乖听从自己的调遣,别再搞什么小动作——他当然不可能有一个人反对自己就杀一个,那是杀不尽的。但是现在的问题就是:汤是随随便便的一个人吗?
这就要考验桀的战略眼光了。
不是每个对手,都是能与你争天下的。所谓大势所趋,在政治上往往表现得很简单:不是刘邦就是项羽夺得天下,不可能是田横、英布甚至韩信之流;不是南朝就是北朝能统一中国,不可能是柔然、突厥等国;不是国就是共能赢下革命,不可能是什么民主党派。
公元前17世纪时候的东亚政局情况我们不是很清楚,但是能风光横扫天下的,不是正统的夏朝,就是无敌于天下的商族,这已经是明摆的事情了。或许除掉商确实要伤筋动骨,甚至最后为他人做嫁妆,但是大家都是活在当下的,有一个麻烦摆平一个就OK了,自古无不灭亡的王朝,能不砸在自己手上就行嘛!
但是桀最终还是将汤放了回去。史书说是伊尹等人利用了桀贪财好色的弱点而进贡了一堆的美女宝贝,最终“感动”了桀——这是扯淡。真正打动桀的,是对汤的侥幸心理,是对自己小聪明的自负情绪。在他看来,汤是不值得一提的,吓一吓,就一定会继续服服帖帖做自己走狗的。
然而商在离开夏台的时候却意味深长地说道:“今后这里便是我的母校,而我,就是‘夏大’的!”
(为尊重原创反对抄袭,特留下原帖网址,详情见第六十四楼《051、杀不杀》:http://bbs.tianya.cn/post-no05-420994-1.shtml)

历史上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虽然没摆出鸿门宴,但是实际上却也形成了类似我上面所说的情况,一方强大居主导地位,另一方却并仍然保存强大实力并形成了可分庭抗礼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除非秀吉能保证家康死在自己前面,否则最好还是在生前铲除掉他为好。而秀吉本就比家康年纪大,从小又营养不良,生的孩子不是早夭就是被戴绿帽子,身体素质比床上功夫超一流的家康不知道低到哪里去了,指望他能熬死家康?
当然,我们后面要提到,就算铲除了德川家康,丰臣家的基业也是难稳定的。但是当时人也好今天的我们也罢,大家都能看出除了家康,别人要篡夺丰臣家的天下一定难度大很多,那么就算丰臣家最后仍然要灭亡,但历史上的这一点点延误说不定就是几代人呢?
至少,丰臣家到丰臣秀赖一代就被灭了还是很没面子的是吧?
所以正如我上面所说的,秀吉未必能通过杀死家康来挽救自己家族,但是未必不能靠杀死家康来减缓丰臣家衰亡的命运。本身德川家康作为一个诸侯大名却坐拥250万+石高就很不正常了,丰臣家本家才多少呢!
这种病态情况的出现本就足以让任何人都产生歪念,德川家康会想:我有这么多资产,干嘛还为别人打工?其他大名会想:他有这么多股份,下一届董事长不是他是谁?这里面没有什么深刻的道理可言,就是最简单的人之常情,不这么想才怪了。
可是偏偏秀吉就像完全不在乎一样的任由家康这么尾大不掉,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就要进入第二个问题了。
全言2016-05-11 17:41:5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二、丰臣秀吉为什么不杀德川家康?
我们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如果是个人都能想到的东西而秀吉想不到,那这个逻辑不合常理。解释只可能有二:①秀吉病了或者疯了,所以失去了理智决策能力;②秀吉另有打算。
那么原因是哪一种呢?
第一种情况是半存在的,秀吉晚年确实病得不轻,所以失去基本政治判断是很有可能的。不过这是后来的事情,而在此之前,我们不但没看到秀吉对家康有任何制裁,反而是各种送福利:送妹妹送老妈送孙女婿,基本上能做的都做全了,这就不能用病了疯了来解释了——那些年秀吉追过的女孩可不少,人妻少妇黄花大闺女,什么口味都有,足见其身体是肯定不错的。
除此外,秀吉生前最后十几年里的决策确实有对有错,但是对家康方面却似乎是只有亲近而没有打压,除非你说他俩是真爱,否则秀吉偏偏只在家康这档子事上犯糊涂么?
这里我们就必须澄清两个大问题,那就是:
事实上丰臣秀吉对于德川家康的态度是非常暧昧的,首先很多人认为秀吉转封家康去关东获得两百五十多万石领地是恩赐,这个其实并不能说过去。我们都知道诸侯与军阀形成的两大纽带就是血缘与地域,家康本是三河人,自己在三河就经营了几十年,算上祖上的话更下不得地了,突然有一天秀吉跟他说你把老家的地儿都丢了,整体搬到一个曾经的敌人的住所去,虽然房子更大了,但这对家康而言真是一件好事吗?
朝鲜战争期间家康说自己要抓后北条余党,很多人说这是个借口,但是放在当时的情况下看,却是确有可能的。后北条家在关东盘踞了百年左右,树大根深,你德川家康本和北条氏政是亲家,结果一转手就跟着丰臣秀吉把亲家灭了,然后直接“鸠占鹊巢”,人家心里没仇恨?而新主人入住,当然又要大量分封领地给他的家臣,这又必然会侵犯关东地区原有地头蛇的利益,他们会真心欢迎家康?去看看佐佐成政是怎么样被肥后的一揆给爆出翔来的就知道了。
领地固然是增加了,但是背井离乡去管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这显然并不是当时诸侯们所乐意的事情。而且关东距离当时日本的政治中心实在太过遥远,一旦天下有变,德川家还得跨过四分之一个日本的路程才能赶到近畿,而这一路上,从骏河开始直到近江,秀吉全是安排的自己的亲信把守,你能说这是没对德川家康有所防备?
显然,秀吉并没有傻,而是一直在提防着家康的。但是他又为什么要不断拉拢家康呢?
政治家本就是一手软一手硬地制服对手,之所以要防家康,理由大家都知道;而之所以要拉家康,原因也更简单,那就是桃山时代的日本局势。
丰臣秀吉政府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看不到织田信长那种整体整体消灭大名的武力行动,也看不到后来德川幕府那样对外样大名非常严厉的改易,秀吉的天下基本上就是泰山压卵式地进军,要么直接压服对手(德川家康),要么吓阻或打残对方逼迫其吐出已吞下的一些领地(伊达、长宗我部、岛津),不是特别反抗的话都可以容忍,唯独后北条家自不量力,所以才被彻底消灭。
一个这样建立起来的政权本身就很难做到集权,秀吉不是不想杀家康,而是担心杀掉家康之后会引起连锁反应,然后他就要同时面对毛利、上杉、伊达、岛津、长宗我部等一堆人的反抗。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秀吉为什么一开始不进行彻底的武力征伐,却采用这种斩草不除根的办法来一统天下呢?

原因很简单,这个来得快。
我一直主张对秀吉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作为一个平民,他能一步步成为权力最巅峰的人物确实不简单,所以能力是没得说的;但是另一方面,因为是一个平民出身,秀吉骨子里并不是一个对天下有什么规划的人,所以他一路的追求就是“好生活、更好的生活、最好的生活”,仅此而已。
人的追求本就不是一样的,我们都知道周总理有句名言,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家这叫胸怀天下。而秀吉从小就没读过圣贤书,可能会算数,但是自主创业也做得很失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并没有看出他有什么要改变日本、改变天下的想法,只是在不停换工作罢了。加入信长的团队也基本不可能是他看出了信长多么多么有才,而更像是歪打正着,恰好自己的能力适合信长这位老板的要求、自己的业绩也符合织田集团的绩效,于是便一直干了下来,之后的一步步崛起也只是跟对了领导而已,绝不像是诸葛亮那样慧眼识珠看出了织田信长的能耐。
所以秀吉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是简单地“跟着走”而已,跟对了信长,于是一路顺风。他的人生目标就是能在信长老板的指导下一步步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赢娶白富美走上人生的巅峰,想想都有些小激动。至于什么天下大势,我管不着,也不懂,那是大人物的事情,像我这种为了目的连老妈都肯卖了的人会明白太多大道理吗?什么益州之地沃野千里,若天下有变可两路北伐,这么高深的战略实在太难为我了吧!
但是突然有一天,老板突然被同事给烤了,秀吉才终于发现自己的人生有了另一种可能。而也正是因为信长死得太突然而秀吉的中国大反还太过顺利,所以秀吉开始将自己已有的那种品格、那种贵族们所不屑的品格给发扬光大了起来,那就是——赌徒性格。

作为职工的秀吉在信长手下也就是一苦逼加班族而已,工资虽然高,但吃得苦比别人多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再加上同事都是有头有脸的武士阶级,想来大家在一起就经常一言不和就xx。所以秀吉的打工生涯大约经常就是做得比别人多、拿得比别人少、活得比别人苦、(受)气得比别人呛。
人人都得罪不了,人人又都能得罪自己,加上老板性格又不怎么样,秀吉做每件事情都要近一百二十分的努力才能获得一百分的收获,哪件事情能不往死里干?人要是一直不留余地工作就容易形成孤注一掷的赌徒思维,无论遇到什么麻烦都在心里明示暗示自己:all is well,我一定能行的!我们看那些崛起于下层的人总会带有各种痞气,就是因为其成长环境太过苛刻,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所以做什么决定都会有掷骰子一样的情怀——就这么着吧,一定能行的!
无论是做马仔还是当老大,秀吉眼里的计划总是跟绩效挂钩的,没办法,习惯思维。他当然也懂很多权谋之术,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他对家康的封堵,就是很全面的,但是在整体的战略的方向上他却并不高明。
我们常说领导比员工高明就高明在他们有长远眼光,因为员工的生活都是自己的,集团成败当然对他们有影响,但是失业再就业毕竟还可以接受,所以他们只会管自己份内的只能要求以及业绩换算,如何用最高的效率获得自己的工资才是他们要考虑的。秀吉以前是这样想的,几十年来都是这样想的,突然有一天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能成为老板,思维肯定要转变,但是一些根本上的骨子里的却很难转过来。
所以我们看秀吉的一统天下和信长和家康相比就显得非常的浮躁,那就真是一个一个小目标堆积到一起,今天拿下柴田,明天降服家康,后天四国,大后天九州,然后关东、奥羽。在秀吉看来,只要每个地方的诸侯都臣服了自己,那自己不就是天下人了?
事实上呢?呵呵了。
秀吉当然知道大家不服自己,但是这时候他的赌徒心理就暴露出来了:我不怕,或者说我觉得他们赢不了我!
赌徒心理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侥幸心理,秀吉的一统天下从本能寺之变开始就是侥幸中的侥幸,因为没人猜到信长会挂掉。之后清州会议以及与柴田胜家的一战也是各种针尖对麦芒的斗智斗勇,每一次胜利都会助长秀吉本就有的赌博心态,再加上从小没见过世面,也不懂历史上王朝兴亡的一些规律,于是一统天下在他眼里就变成了一个很实在的目标,一个可以让他获得最高荣华富贵的目标,一个可以让他的孩子不再过上自己当年要过上的苦日子的目标。
至于一个新政权应该怎样运营,怎样维持,怎样千秋万载,秀吉想不了那么深远,他的集团里也缺少相应的高级人才,于是乎一统天下前秀吉脑子里就只有不断实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最后完成那个最大的目标,成为日本之主。
也正是因为这个头没开好,所以导致了秀吉政权从一开始就隐藏了大量的矛盾,残存下来的外样大名大大名太多,而丰臣家嫡系的力量又太弱小,于是秀吉只能玩一套权力平衡的游戏,让一个外样牵制另一个,让另一个又牵制这一个,环环相扣。
那么照这个逻辑,丰臣家当然要拉拢那个最有实力的大大名嘛!难不成,还把他推到自己的反对面去么?
秀吉要的,不是什么高度集中、中央集权,只是一个天下人的名号,以及荣华富贵而已。
全言2016-05-11 17:42:4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但是,秀吉的想法又不可能这么简单。
人本来就是多面的,我们也好秀吉也罢,都是如此,可说归说,现实却是另一回事。秀吉当然也想一觉醒来所有外样大名都死光了,可那是不可能的。问题是一个个征服又太麻烦,像信长那样没准还要把自己的命给搭上,于是秀吉就想到了另一个办法,那就是——
征朝。
很多人认为秀吉脑袋里冒出征朝征明的想法是异想天开,是借口,这点我反而不承认。恰恰相反,在我看来,当年所有日本人都不太可能想到与中国开战,唯独秀吉这么想一点都不奇怪。为什么呢?
因为秀吉的知识水平决定了他对中国、天朝、上国并没有什么概念,不外乎就是另一个计划里的另一个目标而已,而秀吉的个人经历又让他确实有种如梦似幻的感觉:我一个低贱身份的马仔居然最后成了天下人,这都能实现,灭掉中国朝鲜为何不可以?
常言道无知者无畏,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历史上的那些大人物在同时代的人看来哪个不是无知无畏的?大家都要三叩九拜孙中山说不准跪,大家都说万有引力好爱因斯坦抛出了相对论。天才和疯子之间本就只有一线之隔,或者说疯子大部分只是疯子,但天才几乎都有些疯癫。
放之于历史的长河中看,秀吉对东亚大陆出兵不就正顺应了后来日本对外扩张的战略,只是他没成功而已;但话又说回来,后来日本人也没有成功,那么也就是说三百年后的日本人还没有脱出三百年前的丰臣秀吉的思维?最终也没有取得丰臣秀吉所没有取得的东西,既如此,究竟谁更高明呢?

当然,现在的我们知道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是用西方先进思想和技术武装的自己,而丰臣秀吉的对外扩张仍然近似于歪打正着,于是我们现在就要讨论第二个大问题了,那就是秀吉为什么要征朝?
第一个原因上面已经说了,那就是缺乏对外部世界了解的丰臣秀吉将中国和朝鲜看成了另一个世界的另一群大名而已,他觉得自己能征服日本的大名,那其他的可能也不是什么问题吧?再加上可能存在一些倭寇分子的瞎bb,秀吉对中国大概出现了严重误判(对朝鲜似乎没有误判太多),于是赌徒劲一上就开始高指标瞎指挥地弄出了这么一场战争。
这方面的可能是存在且合理的,但是仅仅是如此?
更重要的是,征朝这件事和德川家康之间又是怎样牵扯上关系的呢?
下面我们就要讲第二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秀吉征朝的必须性与必要性。

前面我说了,秀吉政府的成立是一个不断撕逼-妥协-撕逼-妥协的过程,一路过来秀吉和各路诸侯都是各种翻脸和翻书一样快,昨天还血海深仇今天就称兄道弟了,尤其秀吉这人特逗,从小缺姓,等混到了关白太阁的位置就开始没完没了地赐姓给别人,搞得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姓丰臣一样。
不过赐姓这玩意儿有什么意义呢,对于现实中的人来说,奖状永远没有奖金靠谱。而丰臣秀吉也想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可统治基础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你手下的嫡系拥有多少土地和人口。我要是秀吉肯定巴不得一觉醒来外样大名都死光了,然后他们的地儿就可以腾出来给我自己的嫡系了,比如德川家康这250吧,分一百给加藤清正,分一百给福岛正则,多和谐!
但是遗憾的是这是不可能的,而秀吉这一路统一天下过来又没能像信长一样将这些地方诸侯给连根铲除,那么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才能既不触动地头蛇的利益又能加封自己嫡系的领地?
答案不言而喻,那就是对外扩张。
如果拿下了朝鲜,秀吉当然要独吞很多土地给自己做天领,然后一部分给自己嫡系,一部分给其他出兵的外样大名,但不管怎么算也是自己得利了。如果能拿下中国的话(当然,我是说如果),那丰臣家的领地就更大了,到时候他也确实可以实现一家独大主宰天下的局面,届时德川家康就是有二百五又如何?我还五百二呢!
现在各位应该明白秀吉为什么不让家康去朝鲜了吧?因为只要上了战场,战后就一定要参与分赃,秀吉并不想让家康分赃,家康又并不觉得秀吉能成功,两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所以就形成了后人看到的家康以铲除后北条余党为名而不出兵朝鲜的情况。
因为后人大多只看到了征朝失败给秀吉带来的不利和给家康带来的无损,却并没有思考如果征朝成功了呢?那样的话家康一个子儿都分不到,而朝鲜、中国的领地都要被秀吉给瓜分,那时候就算秀吉死了,家康还能优哉游哉地夺取丰臣家的政权吗?
或许有人说我这个猜想脑补太多,但是站在人性的角度上思考,起码秀吉不可能在出兵前预设自己是失败吧?要是预设失败他还出兵干嘛呢?他的想法,是美滋滋地等待朝鲜战争胜利然后自己像后来的德川幕府一样成为全日本实力最强的大大名,这样的话就既有了名份又有了实力,何愁天下不太平?要是有时间的话他也可以跟家康及其后人一样一点点削弱其他外样大名——我要是比你们都强的话当然不怕你们一起反对我了嘛!我们看德川幕府要不是借着自己几百万的石高,敢那样处置外样吗?

另外我们更要看到,征朝战争的发生也与当时日本的政治环境息息相关。
日本战国时代到秀吉时候已经持续了两百年,虽说人民确实是渴望和平,但是战争本身确实也有其好处——社会上永远都不缺不安定分子,像秀吉这种人就是不想一辈子种田所以才到处找工作的,那些当海盗的倭寇也是如此,其他许多因为兼并战争而失业的武士更渴望重新回到战场。
这些人看似不多,可一旦有机会,那就一下子会冒出来。我们看关原之战后天下不也看着像平静了一样,但是大坂之战一开打,丰臣家立刻就招募来了那么庞大的一支浪人队伍,而且还有模有样,组织性非常强,战斗力也相当彪悍,我们要想想,他们可是至少十四年没打仗的人呢!这群人尚且如此,那秀吉时代的那些武士们怎么可能消停呢!
所以包括秀吉在内的很多人都渴望能更加建功立业,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我们光看到家康等人对朝鲜战争的反对,但是有没有看到西国大名们的对秀吉的积极支持呢?
这是一股社会思潮,从倭寇开始泛滥始,到秀吉时候达到了巅峰。
所以我说秀吉虽然贵为太阁,但是本质上其实和那些倭寇们没有区别。他或许能做很多高明决策,比如太阁检地之类的,问题是那些只是他的工具,而他用这些工具的最终目的却是为了战争。
或许,他会这么回答:没有我的刀,你们检什么地呢?什么,检完了?那好,上马,继续开战!
全言2016-05-11 17:43:4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回到第一个问题的第三个小问题:
三、丰臣秀吉应该怎么做才合适?
这个问题其实本不该提出,不仅因为全言我根本就没资格回答,而且更因为历史已经发生过了,再怎么假设也不会重来。但是我们只是随便聊天扯淡,脑洞大开一下也无妨。而且我自己假设了一番之后发现了一个悲剧的问题,那就是以秀吉所表现出的性格以及茶茶、秀赖后来的作为来看,丰臣家真是吃枣药丸的节奏。
德川幕府的做法告诉了我们,一点点削藩而加强本家势力是绝对没错的,但是丰臣家有个大问题,那就是他的本家实在太弱了。谱代大名完全没有,所有嫡系力量都是丰臣秀吉一手提拔起来的,而且这群人素质十分堪忧,完全斗不过家康这种老狐狸。所以我一直强调了一点,秀吉必须干掉家康,虽然我知道这个很难,但是家康不死,太阁家难安。或许这只能延缓丰臣家灭亡的时间,但是现在我们开上帝视角看一下当年的天下,除了家康,谁真的有那个本事迅速夺下丰臣家的天下呢?
杀不杀,我觉得还是该杀。
然后的话,秀吉可以对朝鲜发动一次有限度的战争。从战况上看,即便后来遭到了明朝的打击,但是日军如果只追求获得并保有朝鲜南部的话似乎不是不可能,以此为跳板一点点蚕食北部以及中国也完全可以。
整个朝鲜战争秀吉的目标设定太大,扯着淡了;当然,要是不扯这么大的话南朝鲜的地形相对平坦确实也未必好防守。但是总的来说秀吉的计划确实还是想得太过庞大,对中国的了解也不是很够。或许,他再晚生几十年,能否赶上明朝内部混乱的局面?不过真要是晚生了或许日本战国时代也结束了吧!

总结一下全文吧!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这话放在秀吉身上特别合适。出身低微的他能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又怀着对更好生活的向往而一步步铤而走险,为人之所不为,这是他成功的基本保障。
但另一方面,条件和环境为秀吉提供的不仅是出色的能力和胆识,同时也有一些不可弥补的缺陷与遗憾。比如遇事都边走边看,不会做特别长远规划,有时候会率性而为,另外对一些感情,尤其是父子之情抱有特别偏执的感受——从政治上讲秀吉为了秀赖而对外甥大开杀戒本就是一件非常冲昏头脑的事情,最后将政权留给年近六岁的儿子更是昏庸到了顶。
虽然我也不认为秀次能有太多作为,同时也想不到如果不杀秀次该如何协调秀次、秀赖之间的关系,但是毕竟秀赖这年纪实在太不靠谱了,这孤儿寡母的在一群狼里存活的概率有多大?
或许,秀吉已经被朝鲜战争的失败所打倒,或许,秀吉已经想不到弥补的办法,于是他只能在“大阪往事,如梦中梦”的感叹中梦幻离世?
总结而言,像信长这样的人总能创造机会,秀吉这样的人则能把握机会,而家康这样的人却能守住机会。不同人不同的性格,不同人不同的精彩,这既是他们的人生,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

一家之言。
全言2016-05-11 17:44:3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骊山之上风云起 字数太多回复这里。
我觉得家康若死,同时代的其他人无论在实力上还是能力上都存在缺陷。历史当然有很多必然,但是也存在大量的偶然,一定时期出现的历史人物就这么多,最顶级的那几个的个性确实会决定历史的走向。
历史确实会不断推出他的代言人出来,但是这个代言人本身的性格能力素质确实会影响时代的走向。比如我们现在看石田三成的能力结构和性格就只适合做行政工作而不适合搞大政方针、团结干部,但是我们看周世祖柴荣在登基前也不过是一个石田三成式的人而已,连冯道这种滑头都敢直接顶撞他,但是柴荣偏偏就具有统兵之才,于是就成为了一代名帝。
像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样的人在能力上都已算是达到了时代的巅峰,这时候性格的差异就会体现出来了,其对历史的影响也是鲜明而深刻的。
全言2016-05-12 07:44:3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骊山之上风云起 字数又多了,只能回复在此。
你说的也很有道理,不过我不赞成,比如苏拉就没能找到挽救罗马共和国的办法,但是他确实延缓了帝制的进程。
丰臣政权的灭亡根本原因肯定不在秀吉一个人的品质身上,但是我讨论的只是如何为丰臣家续命,至于最后的灭亡——最后不都灭亡了吗?虽说都是二世而终,但是隋炀帝又确实比胡亥要给力一点吧?作为后人我们感觉一年两年甚至几十年的差别没什么,但是对当事人来说可能就是巨大差异:人的一生放之于历史的长河里很短,但是每个人不都在拼命追求那哪怕只是稍微多一点点的机会吗?
全言2016-05-12 14:27:4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全言 2016-05-12 14:27:40
@骊山之上风云起 字数又多了,只能回复在此。
你说的也很有道理,不过我不赞成,比如苏拉就没能找到挽救罗马共和国的办法,但是他确实延缓了帝制的进程。
丰臣政权的灭亡根本原因肯定不在秀吉一个人的品质身上,但是我讨论的只是如何为丰臣家续命,至于最后的灭亡——最后不都灭亡了吗?虽说都是二世而终,但是隋炀帝又确实比胡亥要给力一点吧?作为后人我们感觉一年两年甚至几十年的差别没什么......
-----------------------------
@岭北乌有生 2016-05-12 17:55:55
关键时候,没有好办法,也许不作为比作为要好。苏拉搞独裁,他的目的也许是为了挽救共和,但实际结果,却是开辟了后人的帝制之路。你觉得是延缓了帝制进程,我却以为是推进了。。。。
历史 上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越想有所作为,反而越使局势不可收拾。法国路易十六、清朝的光绪帝,都犯过这种错误。反而是万历、嘉靖这样的不作为的,却延年益寿。
局势不明朗,混乱的时候,应该像谢安那样,“镇以大纲,御以长算......
-----------------------------
但是我们是开了上帝视角的,而当事人却不得不考虑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我还能活多久?
历史确实存在各种必然,但是偏偏又不是这样,原因就在于人是会思考的动物,是有感情的动物。很多时候大家甚至都可能知道历史会走向什么方向,但是就是想在有生之年做一些事情,偏偏带有这种想法就容易出问题。
这不是自然科学,不是说你在比萨斜塔上丢两个铁球会同时落地在天安门上丢两个也会同时落地——铁球和地球都是没有生命没有思考能力的,但是人就是有,感情会随时左右人的行动,而当历史重要人物的行动被感情左右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结局。虽然最终只可能走向一个,但是正如我们丢一颗石子和丢一个苹果到池子里,虽然都会归于平静,可是产生的水波却是不同的,不是吗?
全言2016-05-12 18:09:3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scufs83 2016-05-15 00:08:39
猴子政权统治日本的合法性来源于关白。但是秀次事件后失去了大姨名分,猴子活着还能压制诸侯,挂了后铁定完蛋。
-----------------------------
大姨,嘿嘿……我个人觉得秀吉死后不管是秀次还是秀赖都不可能压制住家康,因为两人都不具备乱世驾驭枭雄的能力,而且君不见秀吉要杀秀次的时候自己嫡系也好旁系也罢都是墙倒众人推,除了和秀次有姻亲关系的,其余人不是作壁上观就是落井下石,这就说明秀次这个人别说统一全国了,就是统一丰臣家的班底都很困难。
只要秀赖还活着,秀次和秀吉的血统注定了他不可能对丰臣家的忠臣有号召力——他连侄子都不是,是外甥。
全言2016-05-15 20:25:0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回复@scufs83 的回复“对丰臣家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吧。秀次从三好家回归后就有继承人的苗头了。多年来积攒了不少人脉。秀次被处分实际上处分了丰臣家十多年的心血。猴子如果再能活十年也许能够培养一个新的秀次吧!中外好像没有几个能顺利继承家业的幼主。”

本来就不符合人之常情,每个人的心智都有一个健全的过程,能在青春期前后上位成功就是很难的了(晋悼公),十岁以下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辅佐,而且一般都是亲戚,要么是奶奶(刘彻、玄烨,十岁以下靠奶奶的可能性比妈妈大),要么是叔叔(周成王)。丰臣家的话丰臣秀长是个好选择,前田利家未必能靠得住,但是两人都死得太早了。
全言2016-05-20 22:10:4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评论 @岭北乌有生 :
实际上秀吉死后前田利家有针对家康而召开一次会议,与此同时家康也召开了一次集会,然而不幸地是加入利家方的几乎全是外样大名,而福岛、加藤等人全部跑去家康那边了。我们现在看前田利家似乎和秀吉很亲近,但是在当年当事人看来却非常未必是这么回事。
最简单的,看亲疏关系,家康和秀吉之间的攀亲带故多到不可胜数,后来大家集体加入东军一点也不奇怪——今天的我们所有人都知道隋文帝杨坚是北周的乱臣贼子,但是换当时当世,宇文家也只能倚靠他,因为他是外戚。
全言2016-05-24 20:30:4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有没有对三国有兴趣的朋友?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25954-1.shtml
全言2016-06-03 07:51:3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海王峰 朋友你的回复咋不见了
全言2016-06-10 18:54:2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月华公子2014 2016-06-09 22:01:46
@全言 丰臣应该像汉高祖刘邦多学习学习。
-----------------------------
很难,刘邦有一个非常健全(无论是数量还是能力结构)的家臣班底,秀吉的底牌太少了
全言2016-06-10 18:55:2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山猪魁米 2016-06-28 19:34:04
本能寺之后 织田信长 的妹妹 在以后的 历史 中 起了不少关键作用
丰臣秀吉 是这个事件的 收益者 做了件 类似 立太子令诸侯的事情
德川家康 本来就是个乡下大名 是 织田家的盟友 而不是家臣
再说战国的日本 织田信长 只统一了半个日本
所以 很多时间 还要考虑朝廷和将军的看法 以及四国的态度 等等
-----------------------------
但是也要看到丰臣秀吉主要精力还是在对织田家的内斗上,击败明智光秀、柴田胜家等人都是恶仗,无过人之才实难成事,何况他还是个底层人的身份,那就更难得可贵了
全言2016-06-29 12:17:2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亲亲我的宝貝 2016-06-29 09:59:08

-----------------------------
嗯?
全言2016-06-29 12:18:5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gaozhcihao 2016-06-30 10:22:45
丰臣家怎么没有行动,小早川秀秋就是丰臣家的行动。为什么小早川秀秋可以集结1万5千的大军,不是大阪给的钱?大阪的图谋是等到东西两军两败俱伤就,再摘桃子。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西军占优,反而小早川秀秋帮助东军。可叹,家康是个老狐狸,打仗根本不动用自己的军队,没有伤害了根本。秀忠为什么没有及时赶到战场,其实是故意的,不是真田家的什么奇谋。德川自始到终都在保本。
-----------------------------
我觉得这样想是不对的。
首先小早川本就是近40w石的大名,江户时代一万石标准出兵200,战国时期200~700不定,他出兵15000很正常。更何况他的地盘本就是西国商业之地,除了粮食还有资金储备,临时雇用军队也是很容易的。
其次,秀忠没赶到战场在今天看来确实有保存实力嫌疑,但是如果这样假设的话,意思就是家康料定自己必胜咯?战争本就阴晴圆缺,秀忠要是赶上决战,家康就拥有近七万的兵力,根本不用担心失败的问题,如此立于不败之地的事他不做,临阵要依仗外姓去拼命,谁会做这么高风险的事情?
关原之战本身就打得很紧张,要是家康这边的人也靠不住,被石田收买了呢?难不成,家康指望关原败了逃回东国去整装再战?那不就是毛利家的表现吗?这样开上帝视角是不行的。
全言2016-06-30 10:45:4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這麼那麼難搞呀 2016-09-01 06:52:26
@全言
受教了
覺得很有道理
另外想請問樓主
關原戰後
豐臣家有可能再起轉敗為勝嗎
如果能
豐臣家要做哪些事情讓局勢翻轉過來
-----------------------------
这个问题的话,我建议老兄接着读一读我这一篇文章,然后我们再继续讨论,因为有关你提出的问题的我的很多观点都可以在这一篇里面找到:
《从不杀家康到征伐朝鲜看丰臣秀吉其人》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26606-1.shtml
全言2016-09-01 08:03:58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