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基础(地藏经讲解)

楼主:禅中天籁小叔 字数:46625字 评论数:10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本文是每日一经的讲经的讲义本。我把讲稿的内容整理发送到这里,便于大家对照语音,更好的学习。本讲本以净空法师的讲本为蓝本,在这里顶礼净空法师,感谢大师悲天悯人,能够指导我们学习。

《六祖坛经行由品第一》记载了这样一件佛家经典:

惠能大师在五祖弘忍大师处得到衣钵时,为了悟道的修行而来到南海。当时因为广州法性寺有位印宗禅师正在开讲《涅槃经》,于是惠能大师决定在法性寺停留数日,以便听闻法师讲经。

这天,寺前因为法师讲经而竖起了幡旗。由于印宗禅师远近驰名,因此大批的人从各地涌到。其中有两位和尚见到广场中飘扬的幡旗,便开始议论起来。

其中一人说:“是幡动”。另一个人刚说:“不,是风动”。结果两人就此争论不休,而引来了人潮驻足围观。这时惠能大师也赶到,他一看便开口说道:“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是你们二位心在动。”

正在争论的两人,一听到惠能大师的话以后即刻恍然大悟。

禅中天籁小叔2013-08-08 09:16:0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2500年前,佛祖告诉我们,我们的烦恼和忧郁,往往不是因为事情的本质所产生的,因为无论任何事本身是不带有感情色彩的。我们之所以感觉痛苦,是因为,我们把自己感情色彩融进事件中,所有的事情不是这个人有多坏,这个人有多好,这件事有多坏,这件事有多好,“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大家心在动。”

心静则万物静止,心动则万物皆动。

其实世事皆有心生,若心不动你则不会感到什么了,心不动则天下万物皆静止,心一动,则无物不动。

我们每天在这个繁忙的社会中为了生活而疲于挣扎,时而遇事高兴而激昂兴奋,时而又觉社会黑暗而心灰意冷。

激昂之时,觉得困难重重也能轻易跨越;心灰之后,本来没什么烦恼也觉得前途一片迷茫。

谁可曾想过,天依旧是那片天,地依旧是那方地,人也还是那个人,变的只是我们的那一颗心。
禅中天籁小叔2013-08-08 09:19:1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因此说佛学是心学,是直指人心的大学问。所以,要从修心学起,由于我也是个学生,所以,我只能把大家领进门,后面的修学,需要大家亲近高僧大德指引,亲近善知识而得到提高。

学佛的基础就是要从地藏经开始,这是地基,只有打牢了基础,才拥有修学的资粮。

小叔不擅长象寺庙中逐字逐句的解释,更是反感佛云佛曰的讲解,这种讲解方式往往让人如同雾里云里,让人摸不到头脑。因此,小叔讲解的地藏经是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讲解。

另外,本次讲解主要是提升群中同学的学佛基础,这只是个相当于佛学幼儿园的基础课。所有的讲解,按照佛家方便为门的宗旨,力图简单和通俗,只是让各位,有一个了解佛家知识的通俗读本。需要提高还是要亲近高僧大德,亲近善知识而得到提高。

禅中天籁小叔2013-08-08 09:55:4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因此说佛学是心学,是直指人心的大学问。所以,要从修心学起,由于我也是个学生,所以,我只能把大家领进门,后面的修学,需要大家亲近高僧大德指引,亲近善知识而得到提高。

学佛的基础就是要从地藏经开始,这是地基,只有打牢了基础,才拥有修学的资粮。

小叔不擅长象寺庙中逐字逐句的解释,更是反感佛云佛曰的讲解,这种讲解方式往往让人如同雾里云里,让人摸不到头脑。因此,小叔讲解的地藏经是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讲解。

另外,本次讲解主要是提升群中同学的学佛基础,这只是个相当于佛学幼儿园的基础课。所有的讲解,按照佛家方便为门的宗旨,力图简单和通俗,只是让各位,有一个了解佛家知识的通俗读本。需要提高还是要亲近高僧大德,亲近善知识而得到提高。

本研讨组实验班的时间,初步是30天,主要以地藏经为学习的主,中间加上金刚经、心经、以及部分经典的内容,进行辅助。到了下个阶段的加强班的时候,我们主要研修增上法门,让大家能够实现福慧双修,增加大家的福报,让大家的生活顺利一些,让大家家庭和睦一些,让大家的财运好一些,让大家能够静下心来,实现拥有修佛的资粮。

好了,我们首先来讲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信仰佛教呢?
信仰佛教的目的,就像从事其他的任何一个行业一样,咱们人无论是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一切的目的就是在于:如何才能够减轻痛苦;如何才能够增长快乐?就这个问题。
所以说呀,学佛和信仰佛教,目的就是为了减轻痛苦,更是为了增长快乐。
让自己从简单的意义上说,能减少一点痛苦,增长一点快乐。如果往更深的角度来说,断除一切痛苦及痛苦因!具得一切安乐和安乐因!以这样的目的,咱们要信仰佛教,学习佛法。
有些人就会有疑问,说:“信仰佛教,真的能减轻痛苦吗?真正能让人增长快乐吗?”我说:“是的!佛教确实是能让人减轻痛苦,也能让人增长快乐。”
为什么呢?
因为佛教具备有非常哲理的,非常科学的,非常实际的,正确的,减轻痛苦的方法和增长快乐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任何一种其他的减轻痛苦的方法和增长快乐的方法,都要更为彻底,更为正确,更为究竟!
所以说,学佛和信仰佛教,确实是能让人减轻痛苦,增长快乐。因此,我们要信仰佛教。
那么就会有人问我们:“如果说佛教有什么办法让你减轻痛苦,有什么方法让你增加快乐呢?”其实,在二千五百二十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在印度的菩提金刚树下,证得无上菩提果位之后的四十九天以后,来到瓦蓝纳西,佛陀第一次转动法轮,初次讲法时只有五个比丘,就是譑陈如等佛陀的头五个弟子。

当时佛陀讲到了非常简单,又非常深刻的一个法。那就是四谛法。什么是四谛法呢?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般若心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无苦集灭道”,佛陀第一次讲的法就是“苦、集、灭、道”四谛法。
禅中天籁小叔2013-08-08 10:08:3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水色嫣柔 3楼 2013-08-08 09:57:02
因为爷爷奶奶离开的缘故,思念他们,知道地藏经乃是孝经,想诵经为他们求来世福报。谢谢楼主讲解!
-----------------------------


欢迎加入我们的学佛群
禅中天籁小叔2013-08-08 10:55:5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当时佛陀怎么说的呢?他说:“众比丘呀,当知苦、应断集、证得灭、趋入道”。

什么意思啊,大家要知道,佛陀自从在他三十六岁那年的四月十五日证得佛陀果位之后,过了四十五天,头一次讲了“苦集灭道”四谛法。由此开始,直到圆寂为止,总共宣讲了四十六年的法。转了三转次法轮。 不过,无论是第一转法轮,第二转法轮,还是第三转法轮;无论是小乘的声闻教法,还是大乘显宗的教法,还是密宗的教法:都离不开头一次所讲的“苦、集、灭、道”这四谛。

什么是苦集灭道?打个比方,如果你长了病,你去看大夫?大夫怎么帮你把病治好?第一步,先要诊断你长了什么病。第二步,确诊你的病属于什么样疾病。肺炎有肺炎的特征,有自己的治疗方案,肝炎有肝炎的特征,有肝炎的治疗方案。第三步,根据病情的情况,将病情医治好。第四步,大夫告诉你,将来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应该如何的保养,如果按照大夫的嘱咐去做,将来你就再也不会重新发作这些疾病了。
禅中天籁小叔2013-08-08 12:58:3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当知苦、应断集、证得灭、趋入道就是这个意思,就跟上面的例子一样。
什么叫“当知苦”呢?如果你想脱离苦,应该知道苦。如果不知道什么是苦,也就无法无所谓“摆脱一切痛苦”了。所以首先必须知道什么苦。那么苦有多少呢?苦有无数的,不过呢,大略上,苦可分为三种、六种、八种等等。其中有些苦,人们平常就知道,但有些苦,人们至今还不知道是苦,反而一直认为是快乐。比如说邪淫。
这个我在后面会讲到。

什么叫“应断集”。
你光是知道了苦,还是摆脱不了苦的。你要知道痛苦的根源何在啊。集就是集中的意思,这里指一切痛苦根源的集中、来源。

什么是“证得灭”呢?就像大夫治疗疾病一样,把所有的苦,全部灭掉。灭的是什么呢?将来有可能生起的一切痛苦的最根本的根源——我执、法执全部灭掉,剩下的那才是永久的快乐。

什么是趋入道呢?病没有了,你这个时候,就选择适合你的方法,证到你想要的快乐,不生不死的境界中。

这就是苦集灭道的通俗讲法。我今天说,佛教就是用这四个字来让人减轻痛苦、增长快乐的!
禅中天籁小叔2013-08-08 13:15:1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刚才所说“当知苦,应断集,证得灭,趋入道。”那么佛教究竟减轻的是什么苦,增长的是什么快乐呢?释迦牟尼佛他就讲了两个法。一个是世间法,一个是出世间法。世间法是什么,就是我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法,通过世间法的修习,学佛的人可以让你可以暂时或者现前得到人天之快乐。

最终还是要通过出世间法的修行,可以让你彻底脱离轮回之苦,到达永久安乐及安乐因的菩提果位。

所以龙树菩萨在《宝鬘论》中对宝行王说了非常重要的这么一个概论,他说:
“先生增上法,后生决定善,
由得增上生,此生决定善,
增上生极乐,定善为解脱。”
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他说,如果一个人修炼佛法的话,那么首先,应该修“增上生”的法。什么叫“增上生”的法呢?就是世间法。然后应该修“决定善”,就是出世间的法啊。那么先修“增上生”的世间法,能够使人脱离什么苦,得到什么快乐呢?答案是,能消除今生之中一切疾病、灾难、障碍等等各种各样的灾难,让人今生中能享受荣华富贵,及福、禄、寿、财、智慧和慈悲等等,这样的一个人生享受。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来生不堕入地狱、饿鬼、畜生的三恶道的痛苦当中,让你继续享受人天的快乐。所以说“增上生极乐”。

那么,“出世间法”的“决定善”能做什么呢?让人彻底脱离轮回的行苦、坏苦、苦苦等一切痛苦。破除人们在轮回当中的最根本因素——“我执”和“法执”,让我们远离爱恨之心,能够得到永久的安乐以及安乐因的涅槃菩提果位。所以说,这叫出世间法。

我带着大家入门就是先修增上法,学地藏经的目的,就是解脱远亲债主的索债,增加慈悲心,增添学佛的资粮。

这就是我们这个学前班,开始修地藏法门的原因。

每个群里,真正修习的同学,每天必须要按照要求,诵经,记录功过格,每天要找三件好事去做。孝敬双亲,要二天打一个电话,或者一周必须回家探视自己的父母,要在父母膝下尽孝,这是学佛的第一步。
禅中天籁小叔2013-08-08 13:16:3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一.地藏经的内容

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佛在经中赞扬了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正菩提」的宏大誓愿,并介绍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如婆罗门女、光目女救度母亲的故事。还通过文殊菩萨、佛母摩耶夫人、定自在王菩萨、四天王、普贤菩萨、普广菩萨、大辩长者、阎罗天子、无毒鬼王、主命鬼王、坚牢地神、观世音菩萨、虚空藏菩萨的依次提问,以及地藏菩萨与释迦牟尼佛的对话,介绍了地狱的状况,解释了众生解脱生死、忏悔业障、救拔亲人眷属苦难的种种方法。释迦牟尼佛还在此经中表明,自己入灭之后至弥勒成佛以前的无佛世界中,教育度化世人的任务由大愿地藏菩萨负责。

这是地藏经的主要内容。

我们为什么要先修地藏菩萨本原经,关键是,人的修行以消除业障、偿还宿债、忏悔恶业为始,之后方能顺利地修行。怨亲债主的纠缠是阴阳皆苦的果报;运势不好、事业不顺、夫妻不和、子女不孝、睡觉作恶梦、疑难怪病、甚至常见病、以及修行的诸多障碍,绝大多数皆因怨亲债主得不到超升而欲索债所引起。

万法皆因缘所生,如是因,如是果,若无法超度怨亲债主,菩提道上必是坎坷不平,如果你有出离六道之心,怨亲债主看你要出离六道,就会更加着急向你讨债,很多人修行稍有进步时,就麻烦不断,多是这种原因。所以至少要以持诵200部以上《地藏经》的功德回向,超拔个人累生累世的怨亲债主,使之离苦得乐,究竟解脱。

另外,我们这个世界,跟地藏菩萨有很大很深的因缘,佛祖说过,只要有众生听到此菩萨的名号,见到此菩萨的形象,乃至听到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的三个字或者五个字,或者一偈一句的,他们现在就能得殊妙安乐,未来之世,百千万生,当得容貌端正,生尊贵家。(详见《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来赞叹品》)

各位,大家来看,我们今天能修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多大的福报啊!

佛祖在地藏经中又说,“这位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若是要说这些众生见闻到地藏菩萨,因而得到利益的一些事例,就是百千劫中说也说不完的。”(详见《地藏菩萨本愿经?见闻利益品》)

“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末法众生都可与地藏菩萨结缘,并受持地藏法门。

各位,明白了吗?世尊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他苦口婆心的告诉我们,要修地藏法门啊,地藏法门对世人有这么多的好处啊!

我查阅大藏经,佛陀世尊赞叹菩萨有大因缘的,只赞叹过两位,一位是地藏菩萨,一位是观世音菩萨。这个很了不起啊!
禅中天籁小叔2013-08-08 13:24:5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leohiha 16楼 2013-08-08 15:30:19
难得,到现在反佛分子们还没有出现。
楼主,真心的讲这些,有时候不免会造口业。
还是去佛教论坛多讨论交流,我们还没有那个智慧弘扬佛法。
-----------------------------


师兄说的是,这只是末学发心入门的一个教学,是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讲,借助的是净空大师的讲法蓝本,这仅仅是一个入门的教育,末学不敢贪天之功,只想给其他的同学,也给自己一个建立佛缘的机会。

再往后进修,末学说过,只有高僧大德和善知识的指引,末学的能力就只能到此了。

感谢师兄的提醒,末学会严守口戒,按法行事。

禅中天籁小叔鞠躬
禅中天籁小叔2013-08-08 18:22:1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二.怎样修习佛法,佛法是迷信,是消极的吗?什么样的人才是学佛的人?

很多人说佛教是迷信,这个我不想多说,因为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佛家的教义是什么?就在人云亦云。中国古代有句谚语,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最起码先尝尝才对,很多人连尝都不尝,就在那里妄自菲薄。迷信是什么?迷信是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你什么都不知道,就盲目的相信佛教是迷信,呵呵,究竟是谁在迷信?

佛法不是烧香拜佛,这只是仪轨。很多人不信佛,但是进寺庙就烧香就磕头,求得是升官发财,希望能够吉祥永驻。一个劲的捐香油钱,可出了山门,坏事做尽。就像刚刚判死缓的某位高官,虔诚无比,天天烧香拜佛,希望佛祖保佑,莫让贪污和找小三的事情东窗事发,郭德纲曾说名言:现代人做点好事,总想让神仙知道!可做点坏事,就怕神仙知道!我们也太让神仙为难了!

各位师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自己判断。

佛家教义现在的传播,我个人认为现在有点乱。鱼龙混杂,说什么的都有。所以,我希望群里的师兄,大家要不通一经不读另一经,在最初的这段时间,要以我讲的为准,不要去看其他的课外书。

就跟一个小孩一样,是非不懂的时候,大人要先交给他最起码的是非,等稍微长大了,走向社会,再去接受更多的知识。我这个比喻不恰当,但是,意思就是这个意思。大家学佛刚发初心,只要有个人在旁边说点坏话,恐怕就会初心退转,这个就太遗憾了。

所以,我要求在最初的这段时间,要以我讲的为准,暂时不要去涉猎其他的课外书。等到有了一定的基础,各位可以广为涉猎各方面的大德的书籍,这样大家就有了自学的基础。不至于没进门,就退转了!这个切记!
禅中天籁小叔2013-08-08 19:11:0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有人说佛法是消极的,佛法宣扬的是阿Q精神,宣扬精神胜利论!

小叔曾听人说过,佛法是讲空的。佛说一切皆空,以为这样也空,那样也空,什么都空,什么都没有,横竖是没有,生活太消极,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其实很多人不明白佛法之中空的意义,是有着最高的哲理。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反而是样样都有,世界是世界,人生是人生,苦是苦,乐是乐,一切都是现成的。
有人会说不对啊,佛经中又说啊,什么“色即是空” ?呵呵,小叔笑了,您别忘了,佛祖还说过:“空即是色”啊!

佛为什么说一切皆空?空是什么意义呢?

这就要说佛家有个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因缘果报、因果的概念。

这个概念很深远,我会在后面的地藏经解释中,一点一点给大家来谈。

佛家认为世上任何事物,因缘和合而成,缘起则聚,缘尽而散。这世界上一切一切,都不是一成不变实在的东西,皆是依因缘的关系才有的。

因为是从因缘而产生,所以依因缘的转化而转化,没有实体所以叫空。

难懂啊,那我来举一个事实来说吧,譬如一个人对着一面镜子,就会有一个人像在镜里,怎会有那个人像呢?必须要有镜子,必须要有人,还要借太阳或灯光才能看出人像,缺少一样便不成,只有这些条件都有了,人像才会在镜子中出现。

但是人像并不是一件实在的物体,人一走开,镜子里的人像就没了!因此人像是空的,是因缘聚合而形成的。这也就是“色即是空”的意思,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我们看镜子中的人像,确实是清清楚楚存在的啊!因此,佛祖接着说:“空即是色”。

空是大智慧,我以后还会讲到。一切皆空,就是依这个因缘所生的意义而说的,所以佛说一切皆空,同时即说一切因缘皆有,不但要体悟一切皆空,还要知道有因有果,有善有恶。一般人以为佛法说空,等于什么都没有,是消极是悲观,这都是由于不了解佛法所引起的误会。
禅中天籁小叔2013-08-08 19:15:5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佛在经上给我们说:人与人的关系就是四种缘,这四种缘非常深的时候,变成一家人,如果是疏远一点,那就是亲戚朋友,就比较疏远了。如果没有缘份,你见了面的时候,决定不会打招呼,不会留意的。你在街上走路,人家跟你点头笑一笑,前生都有缘份,都有个善缘。素来不认识的人瞪你一眼,那是前生结的恶缘,这个缘很小没有太大的伤害,过去就算了。

像这种恩怨结得深,这个麻烦就大了,所以佛跟我们说父子四种缘,所谓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人与人的关系就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没有别的,没有别的事情。若不是这四种关系,你绝对遇不到。

世间人迷失了事实真相,在恩怨里面打转,同时又在加深,说实在的,这个恩会变成怨,怨不会变成恩。  这就是佛法常讲的,为什么说三界痛苦,乐会变成苦,苦可不会变成乐,这个是事实真相,一定要觉悟,真正觉悟的人,决定不给一切众生结冤仇。

那我们善缘要不要结呢?善缘最好也不要结,人在一块好,好过头就变成冤家对头了,所以善缘也不好。

所以佛教给我们结法缘,法缘是清净的,这个是佛法出世间的大圣人教给我们,世间圣贤人教给我们,人与人相处,所谓是君子相交淡如水,这个交往才能够长久,才不会变质,凡事好过头会变质,坏过头也会变质,一定要保持平淡。

有些恩怨已经变成一家人,那怎么办呢?

这问题严重了,真的,不学佛的人严重,非常的严重,这个恩恩怨怨,报来报去没完没了。真可怕,生生世世纠缠不清,苦不堪言。你修行为什么不能超越六道?就是有这些人缠着你,找你的麻烦障碍你,这个总起来讲,这叫魔障,就是这些人来障碍你。

学佛的人明白了,事实真相完全了解,无论是恩是怨,是讨债是还债,我们把这些统统放下,劝他学佛,把所有这一些有关系的人,我们统统从今天起,都把他改成法缘,把世间这个人情的眷属变成法眷属,这个我以后也会说到。

禅中天籁小叔2013-08-08 19:17:2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还有人说佛家讲究放下,很多失恋的小伙女孩,进入群学佛,问为什么学佛?答案放下,能否指引我出家,脱离这个丑陋的世界?

这个理解就太偏了,佛家讲究放下,前面还有一个词叫做——看破!

你没看破,你放下什么?

佛家讲究的看破和放下不等于悲观厌世、懒惰,不是去逃避!恰恰相反,看透以后,就会更加重视今生的努力,抓紧时间"担当生前事"而"何计身后评",做应当做的事,做了便放下,而不会斤斤计较,看破放下说的是这个意思,而不是遇到事情撒腿就跑啊!你有父母,你有家庭,你有责任,你撒腿就跑,叫什么放下,这叫逃避!!这不是学佛之人做的事情!
禅中天籁小叔2013-08-08 19:19:3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什么样的人才是学佛的人?

这个小叔不敢妄下结论。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谈佛,议论神通,大有一日得道,鸡犬升天之感。如果嘴里不说两句,佛云佛曰,就不是修佛之人。一旦别人跟自己意见向左,立马大骂魔子魔孙!这个是学佛的人吗?各位师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自己分辨吧,我自己不做任何解释。

还有一些人,天天一见面就问,你吃素吗?似乎吃素,就是学佛之人的象征。更多人见人就说,我吃斋,似乎吃斋就是拿到了通往极乐世界的通行车票。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解释,可能憨山大师的一句话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是否是学佛之人不见得看这些,关键看你这个的心,这才是最主要的。

学佛的人是不是需要天天烧香拜访,不问世事,俨然一副化外高人的摸样,不食人间烟火?

我的答案是:错误!

谁要是这样说,绝对在诽谤佛法,大乘经典,那一条那一款这些写了??

早期,我写金刚经解读的时候,有很多同学取笑我,说金刚经好一部出世间法,让你给写成了入世法。你这不是哗众取宠吗?

小叔回答说,谁说的金刚经是出世间法,世尊说过,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在金刚经的一开始,世尊就给我们做个好榜样;他通过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入世弟子,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应该如何对待工作。世尊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在家的弟子!

我们来看金刚经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禅中天籁小叔2013-08-08 19:33:3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我们来看金刚经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什么“如是我闻”这四个字。师兄们注意,佛经的开头都有“如是我闻”这四个字。

如是我闻,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当年是听老师(佛)亲口这样讲的,谁说的这句话?阿难!

佛经不是从天堂上传真来的,他是由佛祖的弟子们,在佛祖涅槃之后,一字一句的回忆编撰而成的。这中间最有功劳的,一个是大迦叶,一个就是阿难。

阿难出家前是佛祖的表弟,阿难的头脑,像录音机一样,佛所讲的东西,他一字不漏记得。

涅盘经上说,佛在涅盘的时侯,阿难问他:你要走了,将来我要记录你的言语,别人怎会相信呢?还以为我是假造的。

佛就告诉阿难,在一本经开始时,加上「如是」二字,「我闻」的我是指阿难自己。

「如是我闻」就是我听到佛这样说。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佛由三十一岁开始说法,直到八十岁,在四十九年之间,他的教化工作,大部分都在舍卫国。

舍卫国在中印度,经济文化发达,财富很多。

祗树给孤独园是个地名。这里面有个典故,我给大家讲讲,舍卫国那里有位长者,年高有道德,是舍卫国一个大财主,名叫「给孤独」长者,也是拜火教的教主。有一天他到波斯匿城去给儿子相亲,遇到了佛,对佛产生了信仰。

「给孤独」长者请求佛到波斯匿城去说法,而且要给佛盖一个讲堂。佛说:有因缘,你盖好讲堂我就来。

「给孤独」长者回到舍卫国,找了一个最好的场地,但是却属于祗陀太子所有。太子提出来一个条件,如果长者能把黄金打成的叶子,一片片铺满了八十顷的地,就把这地卖给他。

给孤独长者爱布施,他真的把金叶子一片片去铺那八十顷地,铺了一半的时侯,有人报告了太子,太子问他为什么这样作?长者说:「那真是佛啊!是真的圣人。」

太子说:「我相信你的话,你不要铺了,我们两个人共同建造吧!」所以这个讲堂就是祗树,祗陀太子、给孤独长者两人合力所盖,称为「祗树给孤独园」。

这段经文把它译成现代语的意思是: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陀居住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有大比丘大菩萨共一千二百五十个弟子在那里听他讲法。
禅中天籁小叔2013-08-08 19:51:4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错了两个地方,一个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观世音菩萨说的。

二是,「给孤独」长者请求佛到波斯匿城去说法,而且要给佛盖一个讲堂。不是波斯匿城,应该是舍卫国。
禅中天籁小叔2013-08-08 19:54:3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金刚经是万佛之母,万法之源,心性之本。一切微妙大法皆在此经,一切成佛妙义皆在此经。世尊在经文里说,菩萨离四相布施,他的福德犹如虚空,遍满法界,遍到天上,可以度天上的众生,遍至地狱,可以度地狱的众生,遍到饿鬼,可以度饿鬼,遍至人间,可以利益人,遍至水,可以救水溺的人,遍到火,可以救火坑内的众生。

佛陀还说:如果有人用遍满无数世界的金银财宝作布施,功德不可思议,无法衡量;但如果有善男善女发了菩提心,念诵受持《金刚经》,哪怕仅仅经中四句偈子为别人讲说,所得福德远远胜过前者布施的功德!

神奇吗?

当年六祖不识字,就因听了一句“无所住而生其心!”立即开悟,成为禅宗六祖。历史上多少人因金刚经而明心见性,佛陀说“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有金刚经在的地方,就如同佛祖在!厉害吧,如此重要的一部金刚经居然是从吃饭开始的!

大家不要忘了金刚经了了数千言,哪能有废话可说?可是,这部诸佛之母的大经,居然是从大家认为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吃饭开始的。


「尔时世尊食时」,意思就是吃饭时侯到了。

佛的戒律是日中一食,每天中午吃一餐。佛家认为:早晨是天人吃饭的时间,中午人道吃饭,晚上鬼道吃饭。佛采用的制度,以人道为中心,日中一食;后世弟子们,过了中午一点钟就不吃饭了,这个是佛的制度。

不要忘了,佛祖本事太子出家,荣华富贵。但是他出家讲法,虽然身边有1250名学生随同,但是吃饭的时候他依然「著衣」,穿好他的法衣,就是那件袈娑。

其实佛的衣服就是那件袈娑,他的衣服和现在的僧人所穿的这个衣服不一样,佛的衣服是一件袈娑,又称福田衣,袈娑的横条、直条,依照受戒的情形都有规定。条纹像一块田一样,是为众生培福的标记,所以叫做福田衣。

到了吃饭的时侯,著衣,仍要穿好他的袈娑,「持钵」,拿著饭碗。

衣服穿好了,端了吃饭的钵,「入舍卫大城」,到这个首都。

「乞食」,讨饭,土话叫做化缘。佛的戒律规定,佛弟子们不但不做饭,连种田也是犯戒的,一锄头下去,泥土里不晓得死多少生命,所以不准种田。夏天则结夏,弟子们集中在一起修行、打坐,不准出来。因为印度是热带,夏天虫蚁特别多,随便走路踩死了很多生命,故不准许。在夏天以前先把粮食集中好了应用,到了秋凉以后才开始化缘。这是当时的制度,后来佛法传到中国,随着时代不同,规矩也就慢慢就有所改变了。
【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世尊在舍卫国首都的大城,他挨门挨户的化缘。化好了以后,「还至本处」,没有说在路上就吃起来了,不像我们买一根冰糕,一边走就咬了一口,很没有威仪的。

佛把饭碗端回自己的讲堂,「还至本处」,在规定的地方吃饭,「饭食讫」,饭吃完了。「收衣钵」,再把衣服及碗都收起来。然后有一个动作,「洗足已」,还打水洗脚。

「敷座而坐」。洗完了脚把自己打坐的位置铺一铺,抖一抖,弄得整整齐齐,也没有叫学生服侍他,更没有叫个佣人来打扫打扫,都是自己做。

这是什么?大家看到了什么?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修习佛法的人?

佛祖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做了大证明!

他是那样的平和的对待生活,他是那样的自然的对待生活,他那样严谨的对待生活,他是个圣人,可是佛却表现的同我们一样的平常,他没有盛气凌人,他没有只是别人,他完全可以让别人去帮他做这些事情,可是,他没有,他身体力行,为大众做了大证明!

佛祖用自身的行动,告诉世人。

你经商,你要能够做整个商界里面的第一个精英模范、成为众人效仿的榜样!


你做工,你是工人里面好样子、榜样!


你做学生,在学校同学当中是个好榜样!


样样如法,如理如法的修学,这叫做修行,这叫做学佛。

禅中天籁小叔2013-08-08 20:19:5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写的太快,检查的不严格,出现了很多的错字和漏句。



不要忘了,佛祖本事太子出家,荣华富贵。但是他出家讲法,身边有1250名学生随同,他没有使唤自己的哪个学生,让他替自己化缘去,而是吃饭的时候他穿好他的法衣,就是那件袈娑。端着自己吃饭的碗,自己进舍卫国化缘。

禅中天籁小叔2013-08-08 20:25:2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什么是佛法?法的意思就是方法,简单的来讲。佛法就是修行成佛的方法。

佛法不坏世间法!世间法,就是这个社会人们生活的方法。

佛法不坏世间法!佛经中讲,佛法‘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佛法怎么会不顺人情?不顺人情不是佛法,佛法是顺人情。以智慧顺人情,你不迷,那是佛法;以迷情顺人情,那是世法。世间人不能通情达理,迷惑在里面,跟佛菩萨不能相比,所以世人必须要学佛。

佛法就是我们实际的生活,佛法应用在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才真正得到幸福美满。若学佛不近人情,把人都得罪了,让人远你而去,这是不通佛法。

没有什么装神弄鬼!修佛就是这样朴朴素素,惠能大师讲:“佛法是不二法,二法不是佛法。”

生活就是佛法,佛法就是生活。大家只有懂得世法与佛法是一不是二,才真正了解佛法。

事是一桩事情,迷是它,悟也是它,既然是一,为何又分世法、佛法?佛说:‘迷悟不二。’世间人追求五欲六尘,五欲六尘是不是佛法?觉了就是佛法。每天诵经、念佛、拜忏是不是佛法?迷了就不是佛法。

世法、佛法在迷悟,不在事相,不在吃素,不在烧香磕头。那是行事,迷了,你照样俗人一个!

事相当中没有迷悟,迷悟在人心。世法、佛法不在事相,在一念之间。一念觉,为利益一切众生,这是佛法;一念迷,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这是世法。所以,世法与佛法是一法,不是二法。

《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伐苏蜜多女追求的是五欲六尘,就是贪嗔痴,因为他不迷,他觉,那是佛法!

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有作天王、人王,有经商、做工,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全是佛法。

因此,小叔说佛法要在生活当中行,不是在口头上念的,口头上念不能成就,要做出来;果然做出来,你身心清凉自在,天天智慧增长,法喜充满,这得无量的受用。

不是叫你每天念多少部经,念几万声佛,念累死了,还是打妄想,还是生烦恼,那样学佛没用处的,不能成就的。


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要圆融!你要真信佛啊!才会体悟到真空妙有啊!


所以,小叔说,道不远人,万丈红尘中修人生大道!
禅中天籁小叔2013-08-08 20:35:21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