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季陶其人其事(二)

楼主:朱亚光2013 字数:1601字 评论数: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1927年夏天,国民政府成立以后, 戴季陶相继担任宣传部长、中央执委常委、考试院院长等职。
戴季陶认为蒋介石具备领袖的象征意义,并在实行、宣传方面不遗余力,承先启后,"为总理正统相传"。士为知己者死,所以他在精神上偏向蒋,与之共进退。两人合作的早中期,他最敢于向蒋进言,甚至大吵大闹,临了还能复归于好。
1920年时,孙中山催促蒋介石从浙江赴广东辅佐,蒋因与陈炯明闹意见,而拒不启程,先生恼火,即由戴季陶亲往奉化劝驾。他们早年为患难之交,起初的思想、主张也相近似,故蒋对之甚为倚重。蒋得势后,常以不菲钱财予以资助。
蒋介石地位彻底巩固后,他们的友谊才有所分解,隔膜渐增。
1933年,蒋因事致信戴季陶商议,戴复信:"至于兄之苦心大事,则非弟之能为力者,搓手万遍,终无以报。惟谅之。"
1931年2月,蒋听信戴季陶的建议,软禁胡汉明,为世所不谅,于是迁怒于戴,以为这是一个不好收场的馊主意。当时胡汉明欲造成一责任内阁的国民政府,蒋则欲统一号令。他邀集戴季陶、吴稚晖、陈果夫、陈立夫、邵元冲、叶楚伧商讨对策,人皆无良策,而 戴季陶明确主张强硬对待。
于是设鸿门宴将其扣押,而对外宣称"展堂(胡汉民字)近来精神失常。" 戴季陶还往劝之,嘱其勿与蒋作对,而宜多读佛书。胡汉民大怒,谓:我已成神,何须学佛?
西安事变时, 戴季陶又成为主张武力讨伐的一派(流传其与日本女间谍有染的原故),这一观点的支持者群集何应钦公馆,而蒋介石对所有主讨伐者均无好感,盖武力威慑则可,而大肆动武则可能玉石俱焚,此事两人间更增隔膜。
1930年起,戴季陶任考试院院长,确立中西融通的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对考试利弊考虑周详。
在其任上,建立编译局并形成妥善的铨叙制度。自此以后,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20万以上的知识分子受益,即在抗战中也不例外。
戴公还是边疆问题的权威、决策人之一。他主张民族平等,反对前清赵尔丰等的边政恶政。
戴季陶 文章元气淋漓,创力非凡,即30岁以前各体论文,即达百万字以上, 且有先天的文章自信。
1938年,国民党在武昌召开全国临时代表大会,大会宣言出自汪精卫手笔,陈布雷参与讨论。蒋介石以为主旨大意不错,唯戴季陶破口大骂,加以痛斥,说是不特文意措置失当,行文也毫不足取,病在芜杂而散漫。汪氏当年有文豪之誉,此时也颇有离心倾向,故影响到文字组织,是可能的,但也不致太过偏弊,但 戴季陶根本不能谅解,可见其取径之高。
戴季陶晚年满腔孤愤,哀痛莫名,所谓"平生所学供埋骨,晚岁为诗欠砍头"。来自身心两面的摧毁,拥衾枯坐,竟夜难眠,春寒暗侵,感触万端。 杜甫诗:"两朝开济老臣心。"老臣如陈布雷、戴季陶之属,因局势日非而以身殉。
在1948年4月蒋介石当选总统后,戴季陶辞去考试院长之职,转任国史馆馆长。之后,戴长年罹患神经痛发作得厉害,吃药与卧床几乎成了他的生活全部。他曾对秘书说:“世风日下,衰病之身,毫无所补,所一念忣,则深惶汗。”虽然在养病,他却无时不关注着国事与时局,每当有人造访,总会详细询问,并流露出伤时之感。9月,戴季陶的续弦夫人赵文淑突然中风,半身偏瘫,给戴季陶一个沉重的打击,也更加重了他的病情。

1948年12月底,戴季陶到广州后,虽然备受礼遇,他与夫人皆是带病之身,面对时局,只有伤感与无奈。更让他感叹的是,国军难以据守西南,自己的家乡四川必为共产党所得。虽然蒋介石已安排戴赴台,可戴执意不去台,经蒋纬国(戴季陶与日本女子重松金子之子儿子)劝说亦无效。他已无路可走了!

戴季陶之死是“为党国尽节”、“心病”、“身病”,三者兼而有之吧!
1949年2月12日凌晨,

他倒出一大把安眠药,伴着泪吞下,桌上留下了一封万言遗书。早上8时许,这个孙中山的秘书、中山大学校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府委员、考试院院长、特种外交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的理论家、蒋介石的结义兄弟,蒋纬国的亲生父亲,终于象陈布雷一样“为党国尽节”,年仅58岁。

朱亚光20132015-03-25 19:44:00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