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左宗棠[连载]

楼主:平湖月满 字数:2150097字 评论数:1544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山醉:关于这段历史,《左宗棠年谱》中有讲述,但并不十分详细。咸丰九年二月,石达开的太平军开始进入湖南,浩浩荡荡的队伍,行走六昼夜,可见人数之众多,对于骆秉章担任巡抚的湖南当然是又一次非常严峻的考验。直到这一年的十二月,被赶走的石达开依然对湖南恋恋不舍,不断派部队对湖南进行袭扰,湖南则严加戒备,不留可乘之机,石达开的湖南之行终于彻底泡汤。在此期间,除了胡林翼派来李续宜率领的数千湖北援军以外,全部以湖南一省之力应对,骆秉章充分信任和依靠左宗棠,在他们的密切合作之下,终于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但是,我以为这个过程,却并非象征左宗棠的“崛起”,恰恰相反,正如年谱所说,他因为“久专军事,忌者尤众”。之前,永州镇总兵樊燮以贪纵被骆秉章劾罢,樊燮在一些人挑唆之下前往武昌控告,湖广总督官文据此上疏朝廷,咸丰帝命考官钱宝青和官文一起审查此案。后面就是险些给左宗棠带来性命之厄并迫使左宗棠离开骆秉章幕,湖南政坛的骆左联盟宣告终结的樊燮诬告案正式拉开大幕。
平湖月满2021-02-23 17:44:5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我的网络很不好用,有些回复无法上传,加上健康欠佳,不能伏案时间太长,将近一年时间,几乎什么事都没做。简单答复如上,请原谅。
平湖月满2021-02-23 17:47:5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昨天费了很长时间写的回复,又一次被毫无理由地删除了,这个帖子显然触痛了某些人。非常无奈。
平湖月满2021-03-10 18:22:2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安石先生:终于看完了《汉人边疆的衰落》一文,在不太长的篇幅里,作者将西北的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融为一炉,既有中外作者的著作,又有 丰富的实地采访和民谚民俗,令人耳目一新,真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西北地区历史上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征战之地,延续时间很长,“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许多情况由来已久,并非明清以后才形成的。怎样解决好西北地区这个关系民族融合的大问题,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确不是一两篇文章能够说清楚的,正如作者所言,有些情况也不能说透,否则就被和谐了。
平湖月满2021-03-10 18:44:3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作者:安石先生Lv 9 时间:2021-03-26 10:30:44
会飞的驴2021-03-10 21:12:26
文章是好文,很多详细的历史介绍,不过以下有几点不敢苟同。首先我认为刘铭传率领淮军到陕西,其实是因为李鸿章保举刘铭传当陕西巡抚,而不是陕甘总督。假如撤掉左宗棠的陕甘总督,要接任也得是李鸿章,曾国荃这种级别的大佬来接任,怎么着也轮不到一个武夫刘铭传。所以作者说刘铭传觊觎陕甘总督的位置,不准确。其次,即使清廷和淮军有意把势力深入到陕甘,也是很难的。那会陕甘已经是湘军的势力范围了,云集了仅存的湘军主力老湘营,以及依托湘军势力的皖军卓胜军,豫军嵩武军,蜀军黄鼎,以及左宗棠自己的楚军,外加一部分多隆阿当年带来的满蒙马队。湘军集团怎么也不会把到手的势力范围让给淮军。历史事实也表明, 湘军势力从1868年开始到1894年,基本控制了陕甘(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当地的官员从县丞知县,知府知州到巡抚总督,绝大多数都是湘军出身。甚至陕西巡抚,很多也是湘军人员担任比如谭钟麟。
===============================
作者:安石先生Lv 9 时间:2021-03-26 10:30:44
会飞的驴2021-03-10 21:12:26
文章是好文,很多详细的历史介绍,不过以下有几点不敢苟同。首先我认为刘铭传率领淮军到陕西,其实是因为李鸿章保举刘铭传当陕西巡抚,而不是陕甘总督。假如撤掉左宗棠的陕甘总督,要接任也得是李鸿章,曾国荃这种级别的大佬来接任,怎么着也轮不到一个武夫刘铭传。所以作者说刘铭传觊觎陕甘总督的位置,不准确。其次,即使清廷和淮军有意把势力深入到陕甘,也是很难的。那会陕甘已经是湘军的势力范围了,云集了仅存的湘军主力老湘营,以及依托湘军势力的皖军卓胜军,豫军嵩武军,蜀军黄鼎,以及左宗棠自己的楚军,外加一部分多隆阿当年带来的满蒙马队。湘军集团怎么也不会把到手的势力范围让给淮军。历史事实也表明, 湘军势力从1868年开始到1894年,基本控制了陕甘(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当地的官员从县丞知县,知府知州到巡抚总督,绝大多数都是湘军出身。甚至陕西巡抚,很多也是湘军人员担任比如谭钟麟。
平湖月满2021-03-28 10:12:4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作者:安石先生Lv 9 时间:2021-03-26 10:30:44
会飞的驴2021-03-10 21:12:26
文章是好文,很多详细的历史介绍,不过以下有几点不敢苟同。首先我认为刘铭传率领淮军到陕西,其实是因为李鸿章保举刘铭传当陕西巡抚,而不是陕甘总督。假如撤掉左宗棠的陕甘总督,要接任也得是李鸿章,曾国荃这种级别的大佬来接任,怎么着也轮不到一个武夫刘铭传。所以作者说刘铭传觊觎陕甘总督的位置,不准确。其次,即使清廷和淮军有意把势力深入到陕甘,也是很难的。那会陕甘已经是湘军的势力范围了,云集了仅存的湘军主力老湘营,以及依托湘军势力的皖军卓胜军,豫军嵩武军,蜀军黄鼎,以及左宗棠自己的楚军,外加一部分多隆阿当年带来的满蒙马队。湘军集团怎么也不会把到手的势力范围让给淮军。历史事实也表明, 湘军势力从1868年开始到1894年,基本控制了陕甘(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当地的官员从县丞知县,知府知州到巡抚总督,绝大多数都是湘军出身。甚至陕西巡抚,很多也是湘军人员担任比如谭钟麟。
============================================

这段话文字不多,但包含的信息量很大,试稍作答复。
首先,刘铭传西来,就是奔着取代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的目的而去的,绝非仅仅是担任陕西巡抚那么简单,果真如此,这个目标轻而易举,根本就用不着那样大费周折了。在家闲居的刘铭传,此次出山条件很明确:必须“秦陇合办”,李鸿章的书信中把这个条件讲述得清清楚楚。左宗棠的搭档刘典,早已从陕西署抚的位置上回家,接任的蒋志章也没过多久便故去,以李鸿章的活动能力,让刘铭传接任陕抚没有丝毫障碍,根本用不着那样大动干戈。并且,陕西已经恢复和平,无仗可打,刘铭传只身上任亦无不可,实在用不着那么大的阵仗,让刚刚离开的两万淮军卷土重来,须知当时的条件,这样的调动全靠两条腿,的确不是很轻便的事情,非必要不可能如此。
至于左宗棠的部队,此时基本都已调往甘肃,包括老湘营,那里的金积堡激战正酣,左宗棠不可能让自己的人马在陕西闲驻。左宗棠拥有的资源,在曾左李三人中是最少的,首先他就极少自己的部队,从福建到陕西,启程时只有三千卫队随行,聊胜于无,太平天国战争结束,他的部队便立即裁撤了,包括楚军在内。左宗棠的楚军,成军时本也只有五千余人,他南征北战,手中的军队实际上都是信手拈来的,并没有那种常年供养的、属于自己的嫡系。到陕甘以后,大部分都是就地取材,上面所列举的诸多原先就在陕西的部队,左宗棠可以指挥,但只需朝廷一道命令,立刻就可以更换长官,并没有只能一直跟着左宗棠的道理,因为他们本来就不隶属于左宗棠。
此次行动的终极目标是撵左宗棠下台,而接替他的人肯定不是李鸿章,因为李鸿章此时已是直隶总督,不可能降格来总督陕甘,他不像左宗棠那样能上能下,即使从闽浙移督陕甘也丝毫不讨价还价。因此,在袁保恒接替左宗棠的计划流产以后,必然只能让刘铭传接替左宗棠。咸同以后,各地督抚凭军功上位者比比皆是,他们大部分并不注重进士头衔,就连最后继承李鸿章衣钵的袁世凯,也不过是个秀才功名而已,连举人都没有考上过,强调进士资格,只是压制左宗棠时的一种手段,对其他人并不适用。当然,刘铭传的出身一栏,是“盐贩团首”,连个诸生都不是,的确稍稍惨了一点,为了弥补这项不足,李鸿章在推荐他的奏折中特别强调,刘铭传居家期间,一直“折节读书”,用这样的叙述,弥补了他文化水平太低的弱项,其目的,也依然是奔着担任陕甘总督去的。
在李鸿章策划的两次撵左宗棠下台的活动期间,陕西已经不是左宗棠能控制的地盘,尽管后来的陕西巡抚谭钟麟能够和左宗棠密切合作,对于新疆的军饷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周济,但两万淮军进入陕西期间,陕西实际上已经成为抵制左宗棠的基地,陕西汉族士绅李岳瑞的评论中,对于左宗棠战斗力的不以为然,大肆诋毁左宗棠只能靠招降来应对回军,否则根本打不过的理论便可见一斑。“左公柳”本来是从潼关就开始栽种的,由于刘铭传驻扎陕西乾县,后来的记载中,“左公柳”便只能从长武以西才能见到,而潼关到乾县便没有这种树了,长武以西属于左军控制,与其交界的乾县以东属于刘铭传的势力范围,上述现象的原因,也就不难想见。虽然这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也可以反映当时陕西的实际情况。
再稍微扯远一点,后来的研究者们,一直是把左宗棠作为曾国藩去世以后,代表湘军和淮军抗衡的标志性人物来讲述,其实是不准确的。湘军也好,淮军也好,他们之间的关系,说到底完全是按照曾左李三个重臣的关系来决定的。晚清政局中,曾李虽然有利益冲突,但在大的方面,曾李一直是联盟的关系,而左宗棠和他们两人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存在那种私人的联盟,或者说关系始终是不融洽的,因此,让左宗棠后来取代曾国藩的位置,去代表整个湘军集团跟淮军抗衡,也只能是一件想当然的事情,实际上根本不可能。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很多很多,在这里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翻阅历史,寻找真相,看看当时的事实到底是哪一种情况。对于我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的,也欢迎就事论事,进行批驳。
平湖月满2021-03-28 10:16:5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关于“剿捻”,左宗棠进入陕西之前,因为大笔军费供养的专门应对西捻的三支野战军中,在西捻入陕以后,没有一兵一卒跟进,留守护理的陕西巡抚刘蓉,在不具备丝毫应对捻军的兵力的情况下,只能以本来应对回军的陕西官军去对付捻军,几次给曾国藩写信,建议曾国藩派兵向西,而陕军向东,夹击并歼灭进入陕西的西捻,可以取得全胜。但曾国藩无动于衷,而朝廷则严令刘蓉不得株守西安,必须全力出击,于是刘蓉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发起进攻,最终在西安东郊十里铺中伏,三十营湘军被彻底击溃。
左宗棠入陕,只带了一万余人,加上陕西原有部队,兵力不足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他采用了不同于以往任何跟捻军作战的清军的打法,不是以步兵盲目尾追,搞得精疲力尽,结果处处被动。他命令部队采取不仅跟,却缓缓推进,逐渐压迫的办法,利用渭河、黄河水势大涨,难于涉渡的条件,将捻军逼进了不利于骑兵运动的陕北山区,最终逼迫捻军离开陕西东去。在应对捻军的战斗中,左宗棠未输一阵,对于陕西,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本来的回复稍稍详细一些,但是被版主删除了。
平湖月满2021-03-28 10:36:11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