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之彩(连载)

楼主:大道即正道 字数:1421字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神农出洞庭(审核未通过,略)

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前,黄河中游就存在久远的史前文化,甚至可以追溯到具有六万年历史的大地湾遗址。大地湾遗址位于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境内,分布于渭水上游的台地和山坡上。史前人类在古大地湾,经历了盛冰期和间冰期的多次考验,顽强地生存下来。他们由原始的狩猎、采集,过渡到发达的狩猎、采集,再发展到原始的农业。距今八千年前,这里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其标志就是原始农业条件下的磨制石器增多和彩陶的出现。我国考古学将这一时期分布于渭水流域及其周边的史前文化,命名为前仰韶文化或者老官台文化(老官台遗址最为典型)。

老官台文化持续了大约一千年,与兴隆洼文化的年代相当。那时的先民住在圆形的半地穴房址中,面积仅六、七个平方,上部用木桩支起,构成攒尖顶,上面铺以茅草。老官台文化的先民,在世界上最早培育出农作物黍,使用石磨盘、石磨棒和火候不高的红陶陶器,饲养猪和狗。陶器的器形多见三足式、纺缍形和尖底瓶;有的器壁上施以褐、黑、红彩,是我国西北地区最早的彩陶;器沿和器底,发现了十几种刻划符号,其中的一些流传到了前期仰韶文化,应为一种原始文字。老官台文化先民的生产工具较为原始,多石器和骨角器,但已经能够切割和磨制玉斧、玉锛等生产工具。当时的生活用玉器极不发达,与兴隆洼文化以玉玦为中心的玉器组合无法相比,只有极少的玉珠,另外,仅在宝鸡关桃园遗址发现一件玉环,距今七千三百年至六千九百年。但这件玉环磨制精良,显然超出了当地的制玉水平,它只能来源于数千里之外的兴隆洼文化。老官台文化中,礼仪用玉器更不存在。老官台文化的先民,去世后多实行单人仰身直肢葬,以头朝东北居多,也有少量头朝西北或西。头朝西北或西的葬俗,和多见三足式陶器,与贾湖文化基本一致。

在老官台文化之后,前期仰韶文化兴起,以著名的半坡遗址为典型,持续时间约在距今七千年至六千年。人面鱼纹、鱼纹、蛙纹、鹿纹与几何图形纹等,是前期仰韶文化陶器上常见的纹样。从纹路上看,应为毛笔施彩。其中的几何图形纹,明显渊源于老官台文化。前期仰韶文化陶器上可见织物的印痕,也有石纺轮的出土,说明那时的先民,已经可以纺织布料做衣。前期仰韶文化,除了在关中地区扩大存在外,还进入中原地区。粟在人们的食物结构中的占比超过了黍。前期仰韶文化虽然彩陶盛行,但是陶器的形制又多与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相似,反映了这两处文化对她的影响。玉环等真玉饰物,彻底在前期仰韶文化消失,一千余年后才在中期仰韶文化出现;只有玉斧、玉锛等玉器,向东南传入汉水上游。但当地的先民已经不使用它们劳动了,而是把它们敬为圣物,以玉礼器的面貌出现。汉水上游的先民,又发展出了玉铲、玉凿、玉镞等玉礼器。这些玉礼器在中晚期仰韶文化大放异彩,不仅关中和中原地区广泛存在,而且流行于大汶口文化区和川北古蜀文化区。因为汉水上游彩陶形制和施彩特点与关中地区的一致性,这里也属于前期仰韶文化的范畴。从整个前期仰韶文化来看,绿松石饰品和白玉石等其他非真玉类饰品妆点着人们的生活,而不见真玉饰品和玉制生产工具。这一特点,也与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相一致。由于后两者的父系社会特征较为明显,也就必然影响到前期仰韶文化的社会性质。但前期仰韶文化墓葬中骨骸的头向,以东向为主,女性厚葬较为普遍,又与裴李岗文化并不相同(磁山文化遗址中未发现墓葬),说明当地土著文化的成分较多,母系社会性质的色彩依旧浓厚。这也就是我国考古界长期对前期仰韶文化的社会性质存有争论的原因。
大道即正道2020-12-20 17:44:13 发布在 煮酒论史